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

合集下载

侗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创新

侗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创新

侗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创新作者:谢韵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关键词:侗族木构建筑吊脚楼;传承保护;设计创新一、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的现状分析位于广西柳州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侗族少数民族为主的自治县,其建筑形式主要保留了传统的木构建筑吊脚楼的建筑特点,这也是千百年来生活在此处的少数民族人民优秀的智慧结晶,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一体现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的建筑形式正在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吊脚楼多采用木结构为建筑形式,这样的建筑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主要支撑的木头会出现歪斜和被虫蚁啃食的危险,而由于是木头搭建,室内采光得不到很好的支持,导致室内常年昏暗无光,木结构的防火性能也达不到消防要求,最重要的是,水电管线不好接通,使得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故而需要对其以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再设计,而如何在保持侗族文化的同时达到人类生活需求,这就需要对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

吊脚楼属于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智慧财富,其不需要钉子仅通过榫卯相接就可建造的特性,使得其成为了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中华财富。

在这一艺术瑰宝遭受危机的时刻,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已经越来越重要。

二、传统建筑吊脚楼的建筑外部保护吊脚楼作为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侗族人民生活所离不开的建筑形式,在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时代中,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正在逐渐取代以木结构为主的吊脚楼建筑形式,为了弘扬和发展侗族文化精神,弘扬侗族少数民族特点,吊脚楼不应该被时代淘汰,而是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将其传承和保护,作为侗族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对于吊脚楼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分为外部保护和内部保护两部分,在建筑外部保护上,应注重其原本的木结构特点,不应将木结构特点磨灭,从建筑整体上以底部为钢筋水泥为支撑地基,上层为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取代传统的整体结构形式,并在建筑外部辅以木结构支撑,最大限度的从外部还原吊脚楼木结构建筑的特征。

祖辈赋予温度的民居

祖辈赋予温度的民居

22高定村鸟瞰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3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
西
祖辈赋予温度的民居文/图 

浥春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 12 个世居民族。

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审美志趣不同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风格。

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再加上持续不断的文化碰撞与交流,共同造就了形态丰富、风格多样的各族民居建筑,这是广西人民的智慧结晶,亦是各民族文化的表现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

广西壮族传统民居可分为干栏和地居两大类。

干栏式民居因适应广西的山区地形与湿热气候特点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并在各区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传统的地居类型在壮族聚居区主要表现为传统干栏式民居地面化形成的次生形态,而在汉文化强势的东部地区则全然接受了汉族地居建筑的模式。

广西汉族民居体现广府式民居、湘赣式民居和客家民居的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地域特点。

广西其他世居少数民族民居具有如下整体特征:偏居山区的少数民族以干栏木构为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在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交会融合的地带,逐渐衍生出干栏式民居地面化的过渡形态;在汉文化占主流的区域,则出现了完全汉化的地居形态。

作者简介韦春硕士生导师,任教于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
学院建筑规划系。

主要从事广西传统聚落、地域建筑、近代建筑、建筑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相关学
术论文多篇。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壮族的传统民居与建筑材料

壮族的传统民居与建筑材料

壮族的传统民居与建筑材料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壮族传统文化中,民居和建筑材料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建筑技艺。

本文将介绍壮族的传统民居和建筑材料,并探讨其在壮族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特点与建筑风格壮族的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一般分为堂、居住区和厨房等不同功能区域。

整体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构造,檐角翘起,屋顶呈翼型或拱形,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壮族的传统民居多层楼房,通过板梯或梯子连接各个楼层,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墙壁一般用竹篾或木条编织而成,外墙则采用剪砖或夯土等技艺,使得建筑造型更加美观大方。

在建筑风格方面,壮族的传统民居常常注重兼收并蓄。

壮族建筑融合了汉族、苗族、瑶族等邻近民族的建筑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壮族风格。

例如,在屋顶布置方面,壮族建筑采用屋角木梁、砖墙勾缝等细节处理,展现出民族建筑的精细和独特之处。

同时,壮族的传统民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材料多采用当地资源,如竹子、木料、石头等,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二、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壮族的传统民居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壮族的智慧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1. 木材:木材是壮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壮族人熟练运用木材进行屋架、柱子、梁等建筑构件的搭建。

木材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适应性,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有效地消除声音和吸收湿气。

同时,木材还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温度的稳定,使得民居具备良好的居住环境。

2. 石头:壮族的传统民居常常使用石头来筑墙和铺地。

采用石头建筑,能够增加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石头还能抵御火灾和潮湿,使得民居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石头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质感,为建筑注入了一份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3. 彩绘:壮族的传统民居常常以壁画和彩绘作为装饰元素。

壁画常常以纹身和图案为主题,通过图形和颜色的运用,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彩绘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壮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浅析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的设计特征及参考手法

浅析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的设计特征及参考手法

浅析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的设计特征及参考手法
广西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建筑民居。

这些民居具有独特的设计特征和参考手法。

1. 建筑形式多样: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包括有楼、木屋、板楼、地洞等多种形式。

地理环境和部落特点是影响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2. 使用地域特色材料: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多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黏土、石块等。

这些材料既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又显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3. 考虑气候特点:广西气候炎热潮湿,建筑设计中考虑了通风、遮阳等因素。

例如,建筑通常开有门窗,利于空气流通,阳台和遮阳棚等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4. 贴近地理环境: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有些民居建在山上,适应了山地的地理特点;有些建筑则依水而建,与河流湖泊相连。

5. 装饰文化特色: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的装饰往往展现了当地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如独特的图案、雕刻和彩绘。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还传递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广西少数民族建筑民居以其多样性、地域性和文化性而独具魅力。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以期达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标。

广西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地理研究

广西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地理研究

广西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地理研究广西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地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村落和民居文化逐渐流失,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传统村落和民居文化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广西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的地理特点和研究意义。

一、广西传统村落的地理特点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地带,地势起伏,山地和平原交错分布,气候湿润,生态环境优美。

广西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主要依山傍水,布局灵活多样。

同时,广西传统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独特,紧邻云南、贵州和海南,与东盟国家相邻,地域交通发达,形成了独特的交流和融合文化。

此外,广西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各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也为广西传统村落带来了多元化的特色。

如壮、瑶、苗、侗等民族的传统村落在广西广泛分布,各民族的传统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等文化要素都在传统村落和民居中得到了体现,形成了广西独特的民居文化地理。

二、广西传统村落与民居文化的研究意义1.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广西传统村落和民居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场所。

通过对传统村落和民居的地理特点及其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动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记录和研究,可以挖掘出这些村落和民居中独特的文化要素,对于广西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加强和发扬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广西传统村落和民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方特色,通过研究传统村落和民居文化的地理分布和特点,可以为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例如,根据文化地理研究的结果,可以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线路,提升传统村落和民居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3. 推动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广西传统村落和民居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然而,通过研究传统村落和民居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要素,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

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

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广西壮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作为广西壮族重要的民居形式,传统聚落既是壮族人民的居住地,也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通过研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可以深入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建筑特点和文化传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广西壮族的传统文化。

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分布广泛,形式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七大传统聚落:阳朔聚落、苗寨-打玛聚落、龙脊梯田豪宅聚落、提鞋楼聚落、花山岩洞聚落、龙胜柒僮村、宜州杀马坡。

阳朔聚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是广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聚落之一。

阳朔聚落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传统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阳朔聚落中,壮族人民的民居多为木质结构,屋顶覆盖石板或茅草,建筑结构简洁、实用。

同时,阳朔聚落还保留了传统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如手工艺品制作、壮族歌舞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壮族文化的窗口。

苗寨-打玛聚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从江县。

这个聚落以苗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而闻名。

在苗寨-打玛聚落中,苗族人民以木质、土坯和石块等天然材料建筑其民居,建筑形式独特、造型精美,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龙脊梯田豪宅聚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这个聚落以其独特的梯田景观和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而闻名。

在龙脊梯田豪宅聚落中,民居多为木质和土坯砌筑,屋顶多采用茅草覆盖,建筑形式与梯田景观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壮丽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提鞋楼聚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

这个聚落以其独特的“摩崖石”建筑风格而闻名。

在提鞋楼聚落中,民居多为石质建筑,建筑形式简约、大气,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花山岩洞聚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

这个聚落以其独特的岩洞建筑而闻名。

在花山岩洞聚落中,民居多为采用自然山洞石室和石质建筑结合的形式,建筑形态奇特、富有变化,在保持自然原貌的同时,也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广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 传统民居保护规范》

广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 传统民居保护规范》

ICS130.020.01Z 06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XXXXX—2019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保护规范Beautiful village specification for traditional homestay protection(征求意见稿)2019-XX-XX发布2019-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宾阳县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宾阳县陈平镇人民政府、宾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宾阳县农业农村局、宾阳县陈平镇名山村民委员会、宾阳县十里梅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保护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传统民居的术语和定义、利用、日常保养、修缮和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乡村传统民居保护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GB 51017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DL/T 5717 农村住宅电气工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传统民居具有地方建筑风貌和特色,同时又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宅、祠堂、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传统民用建筑。

4 利用4.1 传统民居可改作具备住宿、旅店等功能的民宿建筑,并符合LB/T 065的规定。

4.2 传统民居可建立博物馆、文化室或设置为参观游览场所。

4.3 传统民居的所有者、使用者应负责对其使用的传统民居进行保养维护。

5 日常保养5.1 卫生5.1.1 应配备垃圾桶、垃圾箱等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设备设施,并符合GB/T 19095的规定。

5.1.2 传统民居的室内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定期进行清洁和卫生消毒。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2.05•【文号】民委发[2012]197号•【施行日期】2012.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宗)委(厅、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已经委务会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12年12月5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一、前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村寨多位于边远落后地区,贫困问题突出;受自身条件限制,传统经济转型困难;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遭受巨大冲击;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传统民居被造价低廉的简易建筑所取代,村寨的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急速消失。

广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 传统民居保护规范》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 传统民居保护规范》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保护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意义(一)项目背景1.传统民居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热衷于轻松、休闲的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在中国庞大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传统村落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巨大的文化遗产宝库,渗透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教化、礼仪规范。

各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手工技艺,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

广西目前存有约622个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涵盖了10个世居民族,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滨海等多种地形地貌中,具有广府院落式、干栏式等10多种建筑形态,这些村落蕴含了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精湛的建筑技艺,对当今城乡规划设计仍有深远影响。

2.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传统民居风情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进入大众视野。

民居文化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传统民居文化的开发与建设,正在成为社会资本青睐的新投资热点。

广西是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传统民居形态各异的农村地区。

2016年,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因此,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走上了传统文化和民居开发利用的道路。

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1.0%;乡村旅游消费约20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37.0%。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和江西等省份。

侗族的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正面临严峻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围绕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现状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一、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特点与价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建筑艺术。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采用独特的建筑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侗族村落建筑集中体现了侗族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风雨桥、鼓楼、侗族吊脚楼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在结构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装饰和图案方面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示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信仰的理解和追求。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影响,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侗族传统村落渐渐失去了生气,村里的老人和儿童成了千篇一律的现象,村落的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承。

现代化的影响使得传统建筑和文化逐渐受到了冲击,一些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被拆除、改造或者被现代建筑所替代,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遭到了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显得尤为紧迫。

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立法保护和管理,确保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要加强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科学研究和文化认定工作,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深入挖掘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明确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壮族特色建筑与民居风格

壮族特色建筑与民居风格

壮族特色建筑与民居风格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壮族特色建筑与民居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本文将介绍壮族特色建筑的特点和民居风格,以展示壮族民族建筑的独特之处。

壮族特色建筑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壮族特色建筑借鉴了北方汉族建筑和南方民族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山”建筑群。

花山是壮族传统村寨的代表,以其壮观的风景和特色的建筑而著名。

花山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石材,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壮族特色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的布局和结构。

壮族民居一般建在山坡上,面向山谷,这种布局有助于房屋的采光和通风。

壮族特色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建筑物的墙体多采用青石板或红砖,屋面则常采用瓦片或木瓦。

建筑物的立面通常用彩色绘画装饰,表达壮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热爱。

壮族特色建筑的内部布局也有其独特之处。

壮族民居通常按照三间一堂的布局,即一个大堂和两个厢房。

大堂通常用作会客厅和饭厅,厢房则用来居住。

大堂和厢房之间有一个天井,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

壮族人民非常注重家庭的团聚和亲情的培养,因此,壮族民居的设计更加注重家庭生活的舒适和融洽。

壮族民居的装饰非常讲究,壮族人民对红、绿、黄等鲜艳的颜色情有独钟。

壮族特色建筑的装饰物多采用壁画、雕刻和挂画等形式,内容涉及到壮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壮族人民还非常重视门窗的装饰,门上常常镶嵌着彩绘、木雕和铜饰等装饰物,窗户则常常用花窗或木花格来装饰。

壮族的特色建筑和民居风格代表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壮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艺术的瑰宝。

壮族的特色建筑和民居风格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总结起来,壮族特色建筑与民居风格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广西民居建筑方案

广西民居建筑方案

广西民居建筑方案广西是中国的西南沿海省份,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在广西的民居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方案。

广西的民居建筑方案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

广西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如春,因此,广西的民居建筑方案采用了开放式设计,注重通风透气,并且利用阳光和自然的光线,使建筑物具有舒适和温馨的感觉。

同时,广西的民居建筑使用了特殊的材料,如砖、瓦和木材等,以适应湿润的气候条件,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广西的民居建筑方案也体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了民居建筑设计中,使其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

例如,在壮族村落中,民居建筑使用了壮族特色的柱式建筑和壮族传统装饰的元素,展示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侗族村落中,民居建筑的屋顶常常设计成斜坡式,以便于雨水流向,同时,还采用了侗族传统的竹木结构和竹篾编织的墙壁,展示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

此外,广西的民居建筑方案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广西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因此,在民居建筑设计中,注重利用可再生材料和低能耗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一些民居设计采用了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和生态花园等设施,以提供清洁能源和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广西的自然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广西的民居建筑方案既注重自然环境的利用,又展示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方案不仅使广西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中国某少数民族民居特色解读

中国某少数民族民居特色解读

中国某少数民族民居特色解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少数民族的民居更是具有浓厚的特色。

本文将以中国某少数民族的民居为例,探讨其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居风格。

以壮族为例,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的民居以“三间两堂”为主要形式,即由三间房屋和两个天井组成。

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

三间房屋分别用于起居、睡眠和储物,而两个天井则用于家庭活动和社交聚会。

壮族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外墙以石灰涂料装饰,屋顶则采用瓦片覆盖。

这种建筑风格简洁而实用,与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另一个例子是藏族的民居。

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青海等地。

藏族的民居以“堆秀”为主要形式,即由多层建筑组成的独特结构。

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又体现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藏族的民居通常采用土木结构,外墙以石灰涂料装饰,屋顶则采用石板覆盖。

建筑的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比如底层用于养牲畜,中层用于居住,顶层用于储藏。

此外,藏族的民居还常常装饰有各种图案和彩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除了壮族和藏族,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也各具特色。

例如,哈萨克族的民居以“毡房”为主要形式,即由毡子和木材构成的圆顶结构。

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哈萨克族人民的游牧生活,又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依赖。

毡房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能够抵御严寒和风沙。

此外,毡房还常常装饰有哈萨克族的传统图案和绣花,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的民居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它们融合了民族的历史、信仰、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这些民居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居住的场所,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之地。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民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广西仫佬族古民居的价值与保护

广西仫佬族古民居的价值与保护

广西仫佬族古民居的价值与保护作者:王东玉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19年第04期【摘要】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在文化、生活、习俗、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本章主要从广西古砦乡滩头村仫佬族民居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建筑创作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梳理概况,并对其现存问题做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仫佬族;古民居;历史价值;滩头村1、广西仫佬族民居的价值1.1历史价值“建筑是用石头编写的故事”,民居则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民居是人们的住处居所,民居或者聚落直接反映着每个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态和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

[ ]广西古砦仫佬族自治乡滩头村的民居建筑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建筑物理性的存在,它不仅传承了世代人的生活习俗,还记载了不同时代仫佬族人的思想、文化和宗族等方面的内容。

将其中保存完整的且有代表性的民居实例列为文物,不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民族与民居的日常生活,宗族体制;也有利于为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线索依据,其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1.2文化价值当今最能显示出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聚落或民居建筑,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且它与民族的活动、当地生产生活方式联系的最为紧密。

虽然,它承载了古人传承下巧妙利用建筑空间层面的智慧。

但是,民居的文化价值作为其内在支撑一直是存在着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建筑装饰一个民族将自身经历和平日生产生活以一种特殊的手法将其物化的表现在门头、走马板、墀头、窗框等人们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形成民族地域的装饰形式。

如滩头村仫佬族民居的门楼、墀头、山墙、屋脊等局部采用木雕、灰塑、壁画等装饰手法。

室内的家具“春凳”也是极具特色的装饰,这些民居建筑装饰体现了仫佬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家族兴旺、多福多禄、平安幸福等等)和仫佬族人在审美上的见解,所以,建筑装饰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干栏式建筑的保护策略

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干栏式建筑的保护策略

新材料·新装饰2021年3月第3卷第5期传统干栏式建筑具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同时体现了壮族人民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壮族干栏式建筑已无法满足壮族人民现代社会的生产与消费需求。

其形式的消亡不利于现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其民居形式的多样性保留,且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1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干栏式建筑概述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的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

大范围的山地丘陵地貌并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但壮族人民根据多年的生活实践经验,顺应山势地貌创建了具有独特民族地域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其多沿山体等高线横向绵延,随地势而建[1]。

由于广西壮族人口多、分布广泛、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不利于传统建筑的施工与建造,因此形成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干栏式建筑。

传统干栏式建筑的材料多取自居住环境周围的竹、木,即以竹木材质为柱底架,在底架上建造出高于地面的建筑[2],建造形式分为埋柱绑扎造屋、垫柱榫卯造屋两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干栏式建筑的种类主要有高角楼、吊脚楼和竹楼等,大多分布于桂北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多山地多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多雨。

干栏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防潮湿及最大化地利用空间,以达到一房多用的效能。

此外,畜牧业、养殖业是壮族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传统干栏式建筑需满足壮族少数民族畜牧养殖、粮食储存与居住的需求,因此造就了底层养殖牛羊家禽、中层生活居住、上层储存粮食的壮族传统干栏式建筑。

传统干栏式建筑的框架模型与实际建筑见图1。

DOI:10.12203/j.xclxzs.1671-9344.202105044作者简介:闭婕妤(1994—),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中广西乡土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No.YPT012);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中广西乡土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No.2021KY1871)。

关于的广西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的法律保护.doc

关于的广西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的法律保护.doc

关于的广西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的法律保护关于的广西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的法律保护导读:[摘要]干栏式建筑是广西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和物质文化的代表。

它不仅满足了少数民族的日常居住需要,而且在民族文化、旅游业、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

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这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不被破坏是我国法律制度重要的使命。

为此,必须从到地方、从国家到民间,构建多元的法律保护体系,如制定专门立法,充分运用物权法、知识产权法、文物法、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法律理论与实践,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在建房、防火、救火、护寨护楼等方面优良的传统习惯法,对广西干栏式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以期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干栏式;保护;立法广西众多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居住在富有特色的干栏式建筑中,这些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干栏式建筑被拆毁,造成了严重的文化遗产破坏与流失,亟待加强法律保护。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对广西多个地区少数民族典型干栏式建筑进行全面考察后,借鉴西方国家及其他省份的先进立法和做法,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广西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政策和立法提供依据和倡议。

一、广西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的特点及分布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支撑底架基础上修建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这种建筑的基本特征是房屋未直接建筑在地面上,而是用立柱在地面和房屋之间搭建出一定的空间。

“干栏”如果用壮语来解释则更为贴切,“干”是上面的意思,“栏”是“房屋”的意思,连接起来就是“上面的屋子”。

干栏式建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有发现。

广西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

历代有关广西的文献对这种上人下畜居住格式均有记载。

这种房屋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分为上、中、下三层或仅上下两层,有些下层紧挨或依靠着山体,有些以竹木或石头围护,形成家畜棚,是关牲畜家禽的地方,中层住人,顶层用来晾嗮作物或作客房。

广西仫佬族古民居的价值与保护

广西仫佬族古民居的价值与保护

广西仫佬族古民居的价值与保护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在文化、生活、习俗、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本章主要从广西古砦乡滩头村仫佬族民居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建筑创作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梳理概况,并对其现存问题做出适当的建议。

标签:仫佬族;古民居;历史价值;滩头村1、广西仫佬族民居的价值1.1历史价值“建筑是用石头编写的故事”,民居则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民居是人们的住处居所,民居或者聚落直接反映着每个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态和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

[ ]广西古砦仫佬族自治乡滩头村的民居建筑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建筑物理性的存在,它不仅传承了世代人的生活习俗,还记载了不同时代仫佬族人的思想、文化和宗族等方面的内容。

将其中保存完整的且有代表性的民居实例列为文物,不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民族与民居的日常生活,宗族体制;也有利于为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线索依据,其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1.2文化价值当今最能显示出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聚落或民居建筑,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且它与民族的活动、当地生产生活方式联系的最为紧密。

虽然,它承载了古人传承下巧妙利用建筑空间层面的智慧。

但是,民居的文化价值作为其内在支撑一直是存在着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建筑装饰一个民族将自身经历和平日生产生活以一种特殊的手法将其物化的表现在门头、走马板、墀头、窗框等人们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形成民族地域的装饰形式。

如滩头村仫佬族民居的门楼、墀头、山墙、屋脊等局部采用木雕、灰塑、壁画等装饰手法。

室内的家具“春凳”也是极具特色的装饰,这些民居建筑装饰体现了仫佬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家族兴旺、多福多禄、平安幸福等等)和仫佬族人在审美上的见解,所以,建筑装饰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2宗教文化在滩头村,人们对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至今仍有体现,如民居的厅堂和神龛设置、宗祠和婆庙的设置等等。

广西的特色建筑

广西的特色建筑

广西的特色建筑广西是中国独特而美丽的一片土地,这里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其中特色建筑更是令人瞩目。

广西的特色建筑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广西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下面将介绍几个广西的特色建筑,带您一起领略广西风情。

首先,我们来看看广西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壮族建筑。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建筑以“长屋”为主要形式,这是一种集体居住的建筑形式。

壮族的长屋兼有居住和储藏功能,通常呈现为一排排的建筑群,建筑之间通过走廊连接在一起。

这些走廊通常以木制结构为主,搭配铺设的石板路,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壮族的长屋外观色彩鲜艳,常常涂刷红、黑、白等鲜明的颜料,使其在绿树环绕的山间犹如一个绚丽的画卷。

长屋内部常常也是色彩斑斓,墙壁和地板上饰以各种纹样,并用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除了壮族建筑,广西的侗族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侗族是广西的又一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建筑风格以“断桥”为代表。

断桥是侗族聚居区的标志性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最初是为了解决山区便捷交通的问题。

断桥的建造遵循悬索原理,用木杆和绳子固定,横跨河谷或陡峭的山坡,使人们可以跨越峡谷。

断桥外观别致,常常呈弯曲的形状,美丽而实用。

断桥内部则带有浓郁的侗族文化氛围,墙壁上装饰有侗族特有的织锦和壁画。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也成为广西地区守望相助的象征。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特色建筑是建于广西东兰的“柳湖莫道湖畔客栈”。

这座建于明代的酒店坐落在东兰县的莫道湖畔,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特色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

这座客栈占地广阔,建筑以传统的闽南风格为基础,融合了当地的民族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山水世界之中。

客栈的内部布置典雅,建筑物之间错落有致,周围花园中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

站在客栈的阳台上,可以欣赏到莫道湖美丽的风景。

客栈一角有一个小型的庭园,种满了柳树,给人一种宁静与清新的感觉。

壮族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2019-10-10 16:41:32 作者:admin 来源: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

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

但是壮族人的房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

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

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

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

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

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

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

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

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人能歌,个个会唱。

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

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

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壮族人因人口相对较多,长期与汉族人生活在一起,甚至有些壮族人生活习俗也基本汉化了,所以壮族人的生活习俗与汉族人在某些方面很接近,但传统的民俗还是保留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具有五十六个特色各异的民族。

加强民族融合与少数民族居民的保护是当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广西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有利于落实相关国策,增加社会和谐与稳定程度,共同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因此,本文以浅谈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为题,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对策。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点;保护对策
前言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其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生产功能。

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不仅是一种建筑物,更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民居的保护,就是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面对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现代化气息越来浓重,这对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非常不利,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弘扬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之下,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是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征分析
受到历史文化与经济政治条件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呈村屯状分析。

加之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大多以田为基础而存在,因田设村,以地立寨是民居存在的重要特
征。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分布于山顶、山腰等不同的区域,规模大小不同,风格迥异。

下面,我们就来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1.1地形运用合理,建筑形式多样
山与河是广西少数民族民居分布的主要依据,这样居民的生活会更加便利,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广西地区耕地少山岭多,一些居民为了腾出平地进行农业活动,往往将民居设在山岭上,呈阶梯状分布。

广西北部的居民为了应对多雨且潮湿的天气,会建设吊脚楼,上面为人居住所用,下面用来进行牲畜的饲养。

而东北部的居民则会建筑硬山搁檩式的民居,当一些外族人迁入到广西之后,为了应对炎热且多雨的气候,会将民居的大门建筑为向内收缩的形状,留下一个人们出入的缓冲区域,方便雨天在檐廊下休息。

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民居的大门之下还会有一道相对较矮的门,这是为了杜绝家禽闯入室内的情况发生,也是为了杜绝雨水飘入室内。

1.2建筑风格因生活风俗而不同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族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等,这些思想因素会在民族的建筑风格中得以体现,对于建筑的布置与空间具体形式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拿侗族来举例说明,在侗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当中,鼓楼是其中心建筑,因为他们喜欢在室外进行活动,从而使得戏台与风雨桥等成为了地方特色的建筑物。

就具有商业功能的建筑来说,骑楼是具有商业集市功能的建筑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建筑物将各种功能集于一身,
形成了结构简单但功能齐全的建筑物。

2.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对策分析
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工作力度已经成为文化保护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对策进行简要的阐述:
2.1加强政府部门的重视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文明,许多地方都在进行现代化建筑的建设,使得一些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民居面临拆迁的危险。

因此,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工作,必须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民居分布情况制定出民居保护对策,使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民居得到保留,从而使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

政府更加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宣传工作,联合媒体与当地的文化传播机构,对民居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士意识到民居保护的必要性,从而实现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呼吁少数民族保护原生态建筑
原汁原味的建筑体现更多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因此,相关部门要呼吁人们进行民族原生态建筑物的保护。

但这并不是要人们不去接触日新月异的建筑风格,也不是要人们杜绝与外界的交流,只是将更多的原始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使得民居仍然可以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的风格。

从建筑的形式来讲,原生态的建筑
要更加符合广西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信仰。

从建筑的内容来讲,原生态的民居与其它建筑物更能给当地人们带来生活与生产上的便利。

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原生态建筑的保护已经成为必然手段。

2.3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区域的建设
无论什么样的保护形式与保护力度,原始性的广西少数民族民居都会受到现代化文明的影响。

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特色民居在消失。

因此,当地政府可以选择最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民居区域进行重点保护,规定这一区域中的民居不可进行拆除与重建,也不能融入其它民族的文化,以此来确保单纯具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被中保留下来。

进行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区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政府部门首先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其次,加大这此项建设工程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弘扬做出努力。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个地方的民居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工作,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本文以此为目的,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特点与保护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当地政府部门对于特色民居保护的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郑培;连璐;冯慧.浅析具有陕西特色的居住建筑[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蒋巍.浅谈关中传统民居的现代适应性转型[j].新西部.2010(05)
[3]吴育忠.贵州喀斯特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研究——以铜仁地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
[4]王玉靖.浙东宁波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j].城乡建
设.2006(05)
[5]吴青燕.徽派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装饰[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