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武昌起义、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关注其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和文字,创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太平天国的纲领、太平天国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中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资源:收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广大地区的贫困和落后,进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戚墅堰实验中学潘筠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⑵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⑶通过用表格归纳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教学过程:多媒体投影显示: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吟剑诗》洪秀全这首诗歌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也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导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对腐朽清王朝的发难,实现天下太平人人饱暖理想的农民起义,是进步正义的反封建革命。

但为什么这样一场一开始声势浩大的运动会在应经建国定都紧拥半壁江山的情况下迅速走向衰亡?百姓的生活真的在他们领导下如同天国吗?今天我们就来以一种比较客观理性的眼光来看看这场革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多媒体投影显示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作用与局限性。

考察重大的历史事件要把它放在当时的大背景中去。

太平天国的兴起是诸多因素促成的,请学生结合课件材料和书本引言部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分析材料,提问题:注意太平天国发生的时代环境:为什么我们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响?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过渡:当时的农民起义很多,为什么独以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和影响最大,它有何吸引人之处?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总结:洪秀全把几千年以来中国农民的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通过西方的宗教思想,号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对广大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必修①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历程的重大事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论从史出找原因。

(2)组织学生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作出正确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读分析太平天国的两大文献,感受太平天国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学习评价天京变乱的讲解,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3)学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认识时代呼唤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代表。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两大文献及精神。

难点:对两大文献的评价;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此部分的学习内容涉及较少,感知也较我少。

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课内容比较繁杂,且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应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归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太平天国爆发、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路线图等视频、太平天国路线图动画、及有关图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教材,写成《同步作业》导学案;列出本课大事年表;查找相关本地区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我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农民起义风气云涌。

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民间的宗教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从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初中课标的要求是“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因此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过程,但是对于纲领、作用等认识较少。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书本知识的分析,了解太平天国兴起原因等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材料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通过历史过程的学习,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天平天国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从而树立只有无产阶级(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五、教学过程导入:由近代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引导对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解释。

或者由电视剧《太平天国》的片头曲导入,使学生头脑中对运动的场面有大体印象。

新课讲授:(一)世间不太平——太平天国兴起原因提供材料,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材料三: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也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个内容,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和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但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典型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典型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各地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第一篇: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导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60多年前,160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凤凰网历史专栏曾做过一个专题——“被拔高的太平天国”。

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件?之前的评价是否被拔高了?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大清帝国呈现怎样的景象?ϖ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ϖ材料二: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从材料一,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自然灾害严重。

那么,当时百姓生活情况如何?在摄影摄像技术没有普及的时代,有一种职业叫做随军画师,他们跟随外国侵略者来到中国,用画笔记录晚清帝国的图景。

从这幅画中,大家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顺势领导这次农民起义,在其准备阶段,创立拜上帝教。

那么,拜上帝教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从图中我们看到,拜上帝教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洪秀全在宣传拜上帝教过程中,又构建怎样的天国梦?ϖ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ϖ——《原道醒世训》ϖ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ϖ——《钦定前遗召圣书批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洪秀全宣传平等思想,描绘人间天国。

以此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底层群众。

洪秀全还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思想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儒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到了近代,儒学的地位发生变化,比如,康有为利用儒学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全盘否定儒学。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一一太平天国运动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初中时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只要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所以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诸多不利,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取?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体会二者的制度设计,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的历史记录。

本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事迹。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样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具体内容和影响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根据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农民起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事迹。

3.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3.讲授法:教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史实和人物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和插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图片:准备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插图。

3.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篇)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2.能力要求(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

课前准备教师:如有条件可以做成电教课。

教师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和有关的影像资料剪辑好,放置在电脑中,并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路线做成闪动状,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查阅洪秀全的个人资料和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播放学生所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迅速迁移到历史课堂中。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主。

所以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

此外,对洪秀全、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或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课前布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其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点。

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展进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二、教材要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的成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太平天国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段历史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知识的框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用于课堂演示。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清朝的衰落、民众的生活困苦等,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如金田起义、攻克南京等。

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精选8篇)

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精选8篇)

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精选8篇)第三单元《太平天国运动》篇1[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和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①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

⑥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5)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简单描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

3.案例素材:教师收集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4.视频资料:教师准备太平天国运动相关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材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建设、天京事变、捻军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方面展开,全面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现代史实有所了解。

但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理解片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局,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原因。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2 清朝政府的腐朽与黑暗1.3 农民运动的兴起1.4 天地会与洪秀全的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洪秀全金田起义2.2 太平天国的建立2.3 太平天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4 太平天国军事斗争的初步胜利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全面发展3.1 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3.2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经济政策3.3 太平天国文化教育的发展3.4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4.1 天京事变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分裂4.3 清朝政府的反攻4.4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5.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5.2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觉醒5.3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阶级的崛起5.4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中国的探索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6.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6.2 太平天国的商业与货币改革6.3 太平天国运动对工业的影响6.4 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宗教7.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拜上帝教7.2 太平天国的文化与教育政策7.3 太平天国的文学与艺术创作7.4 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第八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制度与治理8.1 太平天国的政治组织架构8.2 太平天国的法律与司法制度8.3 太平天国的治理实践与问题8.4 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遗产第九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外部关系9.1 太平天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9.2 太平天国运动与上海的租界9.3 太平天国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9.4 太平天国运动的外部援助与干涉第十章:太平天国运动的遗产与历史评价10.1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0.2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社会变迁10.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10.4 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历史评价与分析第十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地方响应与民间抗争11.1 太平天国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响应11.2 地方势力派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与行动11.3 民间抗争与民众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情况11.4 太平天国运动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朝政府的对策12.1 清朝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应对措施12.2 地方官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12.3 清军与太平军的军事对峙12.4 清朝政府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尝试第十三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文化认同13.1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13.2 太平天国运动与儒家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3.3 太平天国运动对女性地位的影响13.4 太平天国运动与多元文化交融第十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传承14.1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历史记忆塑造14.2 太平天国运动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14.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遗址与纪念14.4 太平天国运动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影响第十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总结与启示15.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与分析15.2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启示15.3 太平天国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警示与影响15.4 太平天国运动在全球历史视角下的地位与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全面发展、衰落和遗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败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涉及的史实较多,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因素、政权建设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特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特点。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素材。

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败过程,重点介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等史实。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从太平天国的成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失败等方面,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某些概念和事件比较陌生,如“拜上帝教”、“天京事变”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时代没有赋予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任务。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4)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天下“太平”是中国老百姓数千年不变的愿望,“天国”是西方基督圣经给世人描绘生活理想。

如果能生活在“太平”“天国”,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啊!19世纪中期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在建立人间“太平天国”的理想引导下,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是谁为中国农民描绘了这样的理想呢?这个人叫洪秀全。

他和他所创立的拜上帝会为人们阐述了“太平天国”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的异同点。

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或现象发展进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二、教材要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19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8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183年,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开始了北伐,他们攻入了天津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供应不足,最终失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它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

与此同时,赖汉英率领的西征也在进行,他们夺取了湖北和安徽的重镇,入湖南时遇到湘军进攻受阻。

18年,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取得了鄱阳湖大捷。

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186年燕王秦日纲率领太平军,夺扬州,破江北大营,后与石达开会师,摧毁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19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1.中心内容: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4.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空想性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

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

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3.评价: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

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天京事变”1.原因: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阶级,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

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尽管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不能够居安思危,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享乐思想发展很快。

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

这也是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

这样,他们背离了当初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领导集团原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破坏,个人私欲膨胀,最终演变成令人心痛的天京事变。

2.概况:(略)3.影响: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的艰难境地,转入到防御阶段。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

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军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先后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864年,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一起进攻苏南,左宗棠率领的湘军进攻浙江,太平军相继失去了苏州、常州、杭州。

天京和附近地区也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形势日益危急。

太平天国的失败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此革命也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再有太平天国也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

天京事变的起因就是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参加太平军的将士大都是农民,他们大多是迫于生计才参加革命,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在北上途中打了许多胜仗,但却弃地不守,得而复失。

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国手里就只有一个天京了。

各地反动统治秩序重新恢复,严重威胁着革命政权;北伐失败原因也属战略上的失误。

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战略上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洪秀全给予这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唯一的思想武器是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改造了基督教,反映了农民朴素的平等思想,因而,这种宗教对于农民革命的发动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它终究不是科学理论。

由于宗教上的隔阂,太平天国不能联合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由此可见,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可能把革命斗争引向彻底胜利。

客观原因: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内部存在许多弱点,可是它所面临的敌人除满族贵州、汉族地主这些封建反动的封建势力外,还有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

这些反动势力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对农民战争的敌视却是一致的。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

3.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太平军占领清朝统治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争夺天下。

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地主官僚,望风而逃,黎民百姓,夹道欢迎。

因此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除了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农民还担负了反侵略的任务,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虽然不可能彻底完成,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确实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想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4.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本目重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进行导入教学(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根本原因)(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史料链接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读史感悟: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②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2.洪秀全的准备活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史料链接: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