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行为与决策。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效率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市场供求市场供求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预期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收入水平、个人偏好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
市场达到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价格稳定。
2. 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反应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市场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正常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说明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劣质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0,说明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交叉弹性衡量了两个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
正交叉弹性表示两个商品是替代品(如牛奶和豆浆);负交叉弹性表示两个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和市场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卖家和买家,产品同质化。
企业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利润最小化,市场效率最高。
•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没有替代品。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控制市场需求。
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但市场效率较低。
•寡头垄断市场中有少数几个卖家,产品可能同质化也可能差异化。
这些卖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竞争,但仍然能够对价格产生影响。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愿意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大于1的弹性需求和价格弹性小于1的不弹性需求。
弹性需求表示当价格上涨时,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涨的幅度。
3.成本和效益:这是企业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价值。
效益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使用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
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以最大化利润。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数量、性质和行为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头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不同的影响。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生产函数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优的输入要素组合,以最大化产出。
6.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单位输入或输出的变化对总收入或总成本的影响。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8.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政策的社会效果和经济福利。
它可以通过计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来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实现最大福利的方式。
9.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是个体面临的决策问题。
供给约束指个体面临有限资源的限制,需求约束指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限制。
10.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微观经济学重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一、概念1、稀缺物品:经济学家把对人们的需要而言,供给有限的东西称作稀缺物品或者经济物品。
2、自由物品:经济学家把供给富足的足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称作自由物品。
3、三个基本问题:分工协调问题或分工社会的资源配置机制问题可以用三个基本问题来描述。
第一,生产什么?第二,如何让生产?第三,如何分配产品?4、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以组成一个经济的个体,即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地主、资本家和企业家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5、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总体加以研究,它研究的是描述整个经济运行态势的总量及其关系。
6、直接交换:即每一方都用自己的东西换取自己真正需要即想消费的东西。
7、间接交换:人们先用自己的东西换取不直接需要即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满足的这些东西,再用这些东西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交换称作物物交换。
8、需求价格:每一个潜在的买者心目中对打算购买的东西都有愿意出的最高价格,称作边际需求价格,简称需求价格。
9、需求: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称作需求。
10、需求规律: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这个关系称作需求规律。
11、供给价格:一种商品的每个卖者心目中有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即供给价格。
12、供给: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称作供给。
13、供给规律:向右上倾斜的供给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这个关系称作供给规律。
14、均衡价格:当市场达到供求平衡,即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没有了调整的趋势,此时的价格称作均衡价格。
15、短缺: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使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简称供不应求,或者说短缺。
16、剩余: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使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简称供过于求,或者说剩余。
17、需求价格弹性:是指衡量卖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记作η。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市场上,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它们具有较高的弹性。
3.效用理论:效用理论研究了人们如何做出消费决策。
效用是个体对一个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决策是基于他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进行权衡和比较。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带来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用来衡量新增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6.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决定其生产和定价策略。
固定成本是企业无论产量如何都不变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成正比的成本。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产量会导致边际成本逐渐增加。
8.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市场效率。
9.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生经济活动的副作用对非相关经济主体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积极影响,如环境保护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负面影响,如污染的外部效应。
10.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无法排除且共同享受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干预,因为私人企业无法从中获利。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市场的运作和经济体系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有一些核心概念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本文将介绍并讨论这些核心概念,包括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和效率等。
1.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考虑边际效用来判断是否继续购买或消费。
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产品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状态。
在市场均衡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市场价格也会因此确定下来。
市场均衡通常会使得资源分配效率最大化,并且不存在供过于求或者求过于供的情况。
4.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和投入将直接影响产出和生产成本。
5. 效率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
在经济学中,有两种主要的效率: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多的产出;配置效率是指资源的分配能够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总结: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涵盖了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和效率等方面。
这些概念是我们了解和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作的基础。
通过研究这些核心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个人消费决策、市场竞争、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整个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 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市场中的个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和企业,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和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解释市场如何运作以及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
它研究了供给和需求、价格形成、市场结构、竞争、垄断、生产成本、收益和效率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
1.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中最基本的力量,它们决定了市
场价格和产量。
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此时市场价格
和产量达到稳定。
3.弹性: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包括需求弹性和供
给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5.收益:收益是指企业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的收入。
6.效率: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
市场机制实现效率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1. 供给和需求:供给指商品或服务在各种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需求指消费者愿意以各种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2. 市场均衡:在自由市场中,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出现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是供给与需求相等的价格,均衡数量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数量。
3.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相对变化程度。
供给弹性则反应了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相对变化程度。
4. 政府干预:政府在市场中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影响市场的运行。
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和管制来影响价格和资源分配。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进行某种行动时,放弃的最优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个体决策会面临机会成本。
6.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衡量了额外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时的满足程度。
个体在满足需求时,会权衡边际效用和成本来做出决策。
7.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
这些要素的组合和配置会影响生产能力和成本。
8.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因素引起。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和市场行为,从而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供给是指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价格相对稳定。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出现过剩,价格下降;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市场出现短缺,价格上涨。
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市场失灵通常由一些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垄断等因素引起。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于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正的外部性例如教育和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负的外部性例如污染和交通堵塞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排除任何人使用该物品。
公共物品通常需要政府来提供和管理。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交易中一方对于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完全的情况。
对于卖方来说,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过度销售和不完全披露产品信息。
对于买方来说,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低质量产品的选择和无法识别潜在的好买家或卖家。
垄断指的是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或卖家,这使得市场无法实现竞争,导致价格偏高和低效率。
3.成本与利润: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资源和费用。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品数量变化的成本,例如租金和设备折旧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产品数量变化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和工人工资。
利润是指企业从销售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
利润可以分为总利润和平均利润。
总利润是企业从销售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平均利润是总利润除以产品数量。
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企业决策的核心是在成本和利润之间寻找平衡,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对个体经济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理解,并帮助我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四组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四组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代理人(如家庭、企业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四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需求与供给、弹性、成本与效益以及市场结构。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需求指的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意愿和能力,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通过市场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个人偏好和市场预期等。
供给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二、弹性:在微观经济学中,弹性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的一个重要概念。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在面对价格变化时购买行为的变化程度。
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在收入变化时购买行为的变化程度。
交叉弹性衡量了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
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在生产成本或技术变化时供给数量的变动程度。
供给弹性的种类有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生产者在面对价格变化时供给数量的变化程度。
交叉弹性衡量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
三、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用来评估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
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货币和非货币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等。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个商品或提供一个服务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品的价值。
效益是指个体或组织从某个经济行为中得到的满足度或收益。
效益可以通过个人偏好和需求弹性来衡量。
个体或组织在决策时会考虑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关系,以最大化效益或最小化成本。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或收益。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收益。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一个市场中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影响着价格、供给和需求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4.弹性:弹性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方面。
通过分析弹性,可以了解到市场上的行为和偏好。
5.灵活性与效率:微观经济学探讨了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信号通过供求机制引导资源的分配,从而实现经济效率。
研究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价格变动、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效率,以及个体的效用最大化等问题。
6.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要素的交易。
这些市场的供求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价格,并对企业和个体的决策产生影响。
7.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
效用理论探讨了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给不同的消费物品,从而使效用最大化。
8.价格歧视和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歧视和市场失灵等问题。
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定价的策略。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经济效率的情况,如垄断和外部性等。
9.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是指不能排除任何一位消费者使用的物品,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于不直接参与者带来的副作用或效益。
微观经济学研究了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管理方法。
10.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决策行为的问题。
ap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市场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以一定价格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市场的运作至关重要。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很高,价格变动会导致数量的大幅度变化;如果弹性较低,价格变动对数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个体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出最优的消费选择。
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则说明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4.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成本理论则研究了企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则说明企业在生产更多产品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个行业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有所不同。
6.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适当反映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一种无法排除非支付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例如道路和国防。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社会福利不最大化。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等。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征税、补贴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1. 供求关系(Supply and Demand):供求关系是市场上的核心概念之一、供给是指供应者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意愿。
需求是指消费者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意愿。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2. 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上消费者或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市场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市场对价格变动不太敏感。
3. 生产成本(Production Costs):生产成本是生产者为生产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如租金和固定设备成本)和可变成本(如原材料和工资)。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反之亦然。
4.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生产者为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的变化对于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非常重要。
5.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或益处。
边际效用的变化对于消费决策和资源配置也非常重要。
6.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或产生理想的经济结果。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外部性(如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如国防)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7. 垄断(Monopoly):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生产者,从而可以控制价格和数量。
垄断可能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9.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交易对于与交易相关的非参与方产生的效应。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如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的好处)或负的(如污染对环境的损害)。
10.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士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中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决策者的选择、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包括需求和供给、市场均衡、弹性、成本、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商品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等。
2.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交汇点即为市场均衡点。
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超过需求;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超过供给。
市场均衡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达到,通过价格调整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状态。
3.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定价策略。
4.成本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支出。
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和固定设备的折旧费用;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要最大化利润,需要在成本和产量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
5.生产者行为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对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等问题时,通过产量调整来优化利润。
在垄断市场上,企业面对价格歧视和产品差异化等问题时,通过价格策略和广告宣传来增加市场份额。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体、市场和企业等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弹性、成本与利润等,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表示企业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量表示市场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供需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对个人或企业总效用的变化。
人们通常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追求更多的满足感,边际效用理论研究了这种追求的决策过程。
例如,当人们在考虑购买一件商品时,他们倾向于选择边际效用大于价格的商品。
3. 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当商品价格变化时,需求量的变化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当收入变化时,需求量的变化程度。
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4. 成本与利润成本与利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利润是企业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部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指标。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购买决策中,人们根据边际效用来选择最大化个人满足感的商品;在市场营销中,企业需要了解供需关系来决定产品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在公司管理中,理解成本与利润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经营决策。
另外,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对政府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来制定税收政策、管制策略以及产业政策等。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率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进而调节市场供需关系。
总之,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经济运行和决策过程的关键。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市场需求与供给-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市场平衡在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市场价格和数量等因素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
2.市场结构和行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有很多买家和卖家,没有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在市场竞争中决定。
-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卖家,有很大的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由垄断者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由少数几个卖家垄断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
3.供给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与生产数量无关,如租金、折旧等;可变成本随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原材料、人力成本等。
-厂商的生产决策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
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外部性指市场交易行为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外部效应。
正外部性有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负外部性对社会福利产生损害。
-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不排他且无法排斥他人消费的商品,给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困难,需要政府提供。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垄断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资本市场是指买卖资本的市场。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资源的买卖市场。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土地市场的地租水平。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重点掌握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和行为、供给与生产成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等内容,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市场等)的行为和决策,以及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和解决各种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它们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交换过程。
需求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支付能力,供给则表示生产者愿意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的平衡价格和数量。
通过需求和供给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二、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由每单位商品或服务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者生产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成本。
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最优决策。
当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时,我们可以增加消费或生产,以提高总体满意度或利润。
反之,当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时,适当减少消费或生产可以避免浪费资源。
三、弹性弹性是描述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弹性指标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衡量了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上的价格和收入变动对需求和供给带来的影响。
四、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这些要素被供给给企业,并以一定的价格收益。
企业则使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并以产品销售的形式获取利润。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企业的生产决策,对于理解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或社会产生的额外影响,公共物品指的是无法排除非付费消费者的商品或服务,而不完全竞争指的是市场上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等现象。
微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微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大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微观经济学是我们首先接触的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例如个人、企业和市场等。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表示卖家愿意、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表示买家愿意、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跌;而当供小于求时,价格则上涨。
2.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当某种经济单位(例如消费者或生产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产量或消费量时,所产生的效果变化。
边际效应对经济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会考虑消费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即消费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用),生产者在决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时也会考虑生产的边际成本。
3.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某种经济变量对于其他变量的敏感程度。
例如,需求弹性可以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市场上销售量可能会大幅下降;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销售量可能会相对稳定。
4.成本与效益在个体决策中,成本与效益是一种权衡考量。
成本包括明确的货币成本以及隐含的机会成本(放弃的最佳选择的代价)。
效益则是指个体能够获得的利益或满足感。
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比较成本与效益,选择最优的行为。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竞争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价格、利润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了解市场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
6.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提供劳动力、企业聘用劳动力的市场;资本市场是资金提供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资金交换的市场。
学习生产要素市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以及收益分配的机制。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决策会对其他单位或整个社会产生的非直接效应。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个体之间的决策和行为,主要研究企业内部行为和市场交易中的个体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些重点名词的解释和拓展:1.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体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和行为。
这些决策包括评估潜在价值、比较不同产品或服务的优缺点、制定购买决策以及评估交易后的结果等方面。
2. 生产率: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效率,通常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市场竞争等因素。
3. 资源稀缺性:资源稀缺性是指经济学中研究的各种资源,例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信息等,是有限的或稀缺的,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选择。
4.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描述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所需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函数关系。
它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用于解释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变化。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不同参与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交易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等。
6.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中某些因素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或市场无法有效运作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
7.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一门关注社会公正和福利的经济学分支。
它研究政府在调节经济时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8.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种行动而放弃另一种行动所失去的机会。
它通常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选择。
9. 微观经济学模型:微观经济学模型是指用于描述微观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框架。
常见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包括经典模型、行为经济学模型和现代模型等。
这些名词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理解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1.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最佳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
(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8.弹性e:e>1,表示富有弹性;e<1,表示缺乏弹性;e=1,表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1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⑴商品的可替代性⑵商品用途的广泛性⑶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⑷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⑸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2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23.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24.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25.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26.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
2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2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0.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3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2.序数效用论的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⑴偏好的完全性⑵偏好的可传递性⑶偏好的非饱和性33.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点的轨迹。
34.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3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6.预算线(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37.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40.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4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短期生产中的一条基本规律)42.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43.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4.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上的某点的斜率的绝对值、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4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46.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的轨迹。
47.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48.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49.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不变、递减)50.机会成本:生产者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51.企业生产的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52.企业生产的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53.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54.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隐成本计入成本)55.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56.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57.市场: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58.完全竞争市场的调节:⑴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⑵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⑶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⑷信息是完全的59.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收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60.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不变、递减)61.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62.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条件:⑴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⑵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⑶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63.价格歧视:一级: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64.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
条件:⑴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商品⑵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性措施的影响⑶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65.生产集团: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
66.寡头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67.博弈论(对策论):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
68.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唯一的最优策略。
69.纳什均衡: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70.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71.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产品价值(VMP):要素的边际产品乘以产品的价格,VMP=MP*P。
72.要素供给原则中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73.地租: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74.租金:供给数量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75.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
76.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在某一资源配置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77.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78.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79.阿罗不可能定理: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就是把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80.“寻租”活动: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81.外部经济:一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外部不经济)82.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