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Ⅲ——离子作业练习
初中化学九上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课件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复习回顾:
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的核
电荷数为 13 个,核外有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3 个电子,该原
子
为 Al 。
复习回顾
2、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数 结构的稳性
金属
一般少于4个 不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
易失去最 外层电子
硫离子( S2- ) 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
三、NaCl的形成
Na +11 2 8 1 失去1电子 Cl +17 2 8 7
Na+ +11 2 8
Cl- +17 2 8 8
Na+ Cl结论: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NaCl
四、怎么通过结构示意图区别原子和离子(阳离子和 阴离子)
Na +11 2 8 1 钠原子
Na+ +11 2 8 钠离子
原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
Na+ +11 2 8
Cl- +17 2 8 8 氯离子
钠离子
阳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练习:1.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是哪些是原
子、哪些是离子?
1)该微粒有
3个 电子层。
y与微粒的 化学性质
关系非常密切。
2)当y=7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则x= 17 ,该
微粒为 氯原子
3)当y=8时,若该微粒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
x= 18 ,该微粒为 氯离子
3、以下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Ⅰ)教案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I)---- 原子和离子(1)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相对质量的计算3、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
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讨论: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回答:原子本身不带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设问: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同步练习题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一、选择题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八月桂花香飘四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 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受热变大2.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 B. C. D.3. 根据这4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A. 它们都带有电荷B. 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 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5.下列粒子的化学性质与镁原子最相似的是()A. B. C. D.6.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 aB. bC. cD. d7.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的是()A. 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 甘蔗甜,苦瓜苦﹣﹣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 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质量小8.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9. 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原因是瓶内气体()A. 分子体积变小B. 分子质量变小C. 分子间隔变小D. 分子数目减少10.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C. 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11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 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 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 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 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1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14.“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实验。
2.3_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质子
1.6726×10-27
1 1
1 1840
中子
1.6748×10-27
电子
9.1176×10-31
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练习: 1、已知P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 求中子数 2、硫的质子数为16,中子数16, 求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 1.66×10-27千克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活泼与 否)
8
2
(He为
不易得失、 结构 稳定 ) 相对稳定
稳定
一般 一般
< >
4个 4个
不稳定结构 易 失去 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得到 电子 不稳定 结构 易
所 以 ,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练习 指出下列哪几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和D, C和E
A
B
C
D
E
原子的特性:(与 分子一样)
1、原子是在不断地运动。 2、原子间存在间隙。 3、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相同 点
原子
质量、体积小;彼此间存在间隙;不断运动;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反之。
3.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离子的形成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 万分之一,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电子在核外是怎么作高速运动的? 电子多了会不会出现“撞车”现象? 会不会被原子核吸掉?会不会飞到原 子的外面来?
(完整版)《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培优专题练习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培优专题练习1.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全死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凉开水中几乎不舍氧分子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C.酒精挥发—-分子间距增大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3.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4.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打开汽水瓶,有气体逸出B.10 mL水与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C.加热氧化汞得银白色汞与氧气D.水蒸发为水蒸气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由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呈电中性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6.有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一种阳离子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8.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ac/bd B.bc/12ac C.12bd/ac D.ab/12be9.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电子数不会发生改变D.在任何变化中原子的核都不会发生改变10.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一、原子是什么
(P45页)
分子本身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 硫化汞 ( HgS)
加热
加热 加热
汞 (Hg)
+
硫 (S)
加热 在化学变化中,硫化汞分子分解成为汞原子和硫原子。
+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
(P47页)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
氮气分子
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氮原子
氧气分子
氧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水分子
碳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稀有气体(He,Ne,Ar) 直接由相应的各原子构成
二、原子内部有何奥秘(P48页)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脱离“化学变 化 ”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科学家研究发现:(P48页)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所构成。 2、原子核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所构成。
3、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同一种原子中,其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的电量 相等且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的种类主要由质子数决定。
B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P49页)
质子 (+)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中子 (0)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1、6 , 带负电的是 4 ,不带电的是 3 , 不显电性的是 2、5 。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一、教学内容:1、知道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的结构。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初步学习通过“模型”来认识物质结构。
4、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知道原子、原子的结构,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是重点。
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程序(一)分子很小,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还能不能分割呢?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探究实验】加热氧化汞氧化汞的分解现象:管壁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在试管口试验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原理:氧化汞−−→−加热汞 + 氧气 HgO Hg O 2结论: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而汞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它们只是重新组合。
(二)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金属、稀有气体(氦气He 等)、金刚石、硅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很不方便,如氢原子:×2710-kg氧原子:kg 2610657.2-⨯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实际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12/1(用以上方法,代入具体数据,就可算出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H 的相对原子质量=110993.1)12/1(10674.12627=⨯⨯⨯--kg kg(近似值)O 的相对原子质量=kgkg262610993.1)121(10657.2--⨯⨯⨯=16其它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结果见课本P89表中(近似值)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3、原子的构成⎪⎩⎪⎨⎧⎩⎨⎧负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子核外电子不显电性中子正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质子原子核原子:::4、原子内部的特点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5、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微粒离子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中性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微粒就是离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7、原子的结构
(1)构成 质子 (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子 (不带电) 电 子 (带负电) (2)在原子中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思考
原子的内部的质子、电子都带电, 为什么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答:因为质子带的电与电子带的
观察活动5:【验2-6】 学生活动:完成P47“讨论与交流” 阅读P47“知识视窗”
4、分子的特性
⑴ 分在在不断运动。 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⑵ 分在间有间隔。 一般:气体 > 液体 > 固体 ⑶ 分子小 质量小 体积小 ⑷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1 K 2 3 4 5 6 P 7 Q L M N O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核外电子总是从离核最近、 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逐步趋向 离核远、能量高的电子层排 布。
8、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原子核
+11
2 8
1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正电
Na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最外层 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
7. 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5、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 的粒子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12个溴原子所 拍的纳米级图像
巴克纸中的多壁碳纳米管在原子力 显微镜下的图像
铁原子写出 的原子图像
铜表面的铁原子
镜 拍 摄扫 的描 硅隧 原道 子电 图子 像显 微
学生活动:P51 “检查站”和“知识视窗”
7、已知“○”、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如图所表示的气体物质中: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学目标1.知道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原子、离子的区别。
教学重点1.离子的概念。
⒉离子的形成。
⒊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难点原子和离子间的比较,会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和离子。
教学过程深入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会触电吗?铁、铜等金属都是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质子和电子),那么原子是否显电性?交流讨论展悟性原子中存在着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合作交流显身手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内容,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不同类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是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为例)电子在核外分层排布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1 2 3 4 5 6 7离核:近远能量:低高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学以致用资料介绍:一个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它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其中有2个电子能量相近都较低且离核最近,8个电子能量略高且离核稍远,还有2个电子能量最高且离核最远。
这些电子都同时绕镁的原子核运动。
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将以下原子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分析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它们的特点原子最外电子数与结构、性质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学习,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进行概念的建构,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二物理已经初步接触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且学生已经学过了分子的基础,学过了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的基础上,但是因为是从微观的角度,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导致他们对抽象的概念学习起来比较难,学校生源比较差,放弃的学生比较多,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导引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实验现象到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应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递进构建微粒观,构建原子的概念。
承前启后
启发学生思考
应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建构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的微观过程。
过程7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成功构建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搭建台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在该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引导学生思考,构建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发现在该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学生思考,构建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PPT展示HgO分子分解示意图
经过层层铺垫、层层递进,最终引导学生更加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过程8
认识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分裂成原子并且完成图表构建
启发引导从HgO分子分解示意图,我们从中分析得出了很多结论,现在我再观察看看,还能不能有所发现?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课题名称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原子
计划学时
1学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初中化学备战中考——《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备战中考——《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1题)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离子3.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4.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
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
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
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评卷人得分①甲内滴入的酚酞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④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5.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A.①②⑤B.②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6.近年来,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和H粒子。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H3和H属于相同粒子B.H3和H的化学性质相同C.H3和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D.构成H3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7.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D.它们都是原子【答案】AB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8.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9.下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乙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该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B.该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g【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10.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11.据报道,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 1、原子的构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能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③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③没有单位。
(4)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5)电子电子层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注意:*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02、0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核离子(Ⅱ)
4、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第三步
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问题训练单)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__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性
______电性
显____电性
2、Cl和Cl-相同的是()
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电性D.化学性质
3、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4.某微粒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微粒是()
A.阴离子B.阳离子C.稀有气体原子D.无法确定
5、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Mg2+表示2 Mg2+表示Mg表示
6、已知C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则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表示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念:以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7.表达式Ar=
8.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又因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教材内容,正文部分细读,其他部分部分快读,观察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上标识。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常见的原子团:SO4硫酸根CO3碳酸根NH4铵根NO3硝酸根、OH氢氧根等。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Ⅱ)
符号是“1”(一般省略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实际质量之比。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 的粒子
电性和电量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不显电性
1个电子带一个单 1个质子带一个单 位负电荷 位正电荷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Kg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Kg
Na
Cl 失电子
得电子
离子化合物
二、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叫做离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如: O2- 、S2-、 F- 、Cl-、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 H+ 、Na+、 Mg2+ 、Al3+ 3.离子符号的书写:电荷数标注在元素符号 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写“+”号)。
几种常 见原子 实际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 1. 674×10-27
碳原子 1.993×10-26 氧原子 2.657×10-26 铁原子 9.288×10-26
≈1 ≈12
≈16
≈56
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 个 X原子的实际质量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2
分子、原子和离子
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 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本身又是由 什么构成的,分子能不能分割呢? 能,它们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这 就是原子。 什么是原子呢?
观察活动
长话短说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
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 属汞、铜、稀有气体等。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 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 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E
3、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别 是: C、D 。
A.
B.
C.
D.
练习:
1、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C )
+3 2 1
A
+3
B
3
+11 2 8 1
C
+11
D
2 9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2: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 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 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4: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 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更快,为什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x
水为什么会减少?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 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 度越高减少得越快?这是由于水是由水分子构 成的,而水分子在不停运动,而且随着温度的 升高,水分子运动的速率也加大
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 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 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 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 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 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 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 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 大烧杯外(如图所示)。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 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 了什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课后答案
化学九年级全一册配粤教科学版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达标训练】1.D2.A解析:煤炭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是化工产品。
3.D解析:干燥剂一般不能食用,不是食品的添加剂。
4.D 5.C 6.D7.C8.C9.B10.(1)C(2)A(3)D(4)D(5)B(6)C11.(1)苯酚有毒,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2)BC12.(1)衣:合成纤维的发明,使人们的服装丰富多彩(2)食:先进的化学检测手段避免有毒物质进入食品,保护了人体健康(3)住:钢铁、水泥等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使用,让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4)医:青霉素的合成和使用,使人们摆脱了许多疾病的折磨(合理即可)1.2化学实验室之旅第1课时实验室规则、实验常用仪器【达标训练】1.D 2.B 3.C 4.B 5.C 6.A7.D8.D9.C10.①②③①③①③②11.C12.(1)①H②E③C④F⑤I⑥B(或H,或B、H)(2)C解析:(2)实验结束后,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待冷却后再盖上灯帽;托盘天平的砝码应放回砝码盒;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用后应立即洗净,与滴瓶配套的滴管不能清洗。
第2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达标训练】1.C 2.A 3.C 4.D 5.A 6.D7.A解析:150 mL液体的体积较大,应用烧杯盛放,给烧杯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
8.C9.平凹液面的最低处10.细口瓶倒放向着手心紧挨缓慢11.(1)胶头滴管试管刷(2)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3)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并且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12.(1)10 mL量筒、胶头滴管、试管(体积至少为20 mL)、试管夹、酒精灯(2)先用量筒量取6 mL水,倒入试管中,夹上试管夹,擦干试管外壁,用酒精灯给液体加热(3)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对试管进行预热;③试管底部接触到了灯芯;④加热完后骤冷等(任写两点即可)(4)D1.3物质的变化【达标训练】1.B2.A解析:A中的烟火礼花是某些物质燃烧发出的火焰,伴随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中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只是能量的转化;C中也是能量的转化;D中茅台酒挥发出酒精,这些现象均无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变化。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O2)B. 水(H2O)C. 纯金属银(Ag)D. 纯非金属碳(C)2.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纯净水B. 纯酒精C. 纯金属汞(Hg)D. 纯氧气(O2)3. 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A. N + H2 -> NH3B. N2 + H2 -> NH3C. NH3 -> N2 + H2D. NH3 -> N + H24.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的是:A. 水的沸腾B. 铜和硝酸反应生成一种蓝色物质C. 铁生锈D. 新鲜苹果变色5.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水(H2O)B. 氯化钠(NaCl)C. 氧气(O2)D. 石油二、填空题1. 物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__气态__。
2. 物质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__单质__和化合物两类。
3. 合成氨气广泛应用于__农业__和__化工__工业中。
4. 当纯净水分解时,产生氢气和__氧气__。
5. 物质的微粒是__原子__、__分子__或__离子__。
三、简答题1. 请解释物质的微粒理论是什么?些微粒可以是单一的原子,也可以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或离子。
2. 请举例说明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以不确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如咖啡。
3. 谈谈纯净水的变化过程。
纯净水在加热到100℃时,会发生沸腾,水分子的动能增大,逐渐脱离液态转变为水蒸气态。
反之,在冷却到0℃时,水分子的动能减小,逐渐脱离液态转变为固态,形成冰。
4. 为什么物质的微粒理论对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质的微粒理论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组成,为科学家研究物质的性质、制造新材料和开发新技术提供了基础。
它促进了化学、物理和生物等领域的深刻认识和发展。
四、解答题物质的微粒理论为我们认识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物质的微粒理论,并谈谈对你个人的启示和体会。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随堂练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一、选择题1.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类的原子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3.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原子B.分子C.离子D.电子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这一本质特点使化学处于所有自然科学的中心地位.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B.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C.原子化合形成分子,分子分裂变成原子D.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5.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A.m = n B.m = n +xC.m = n - x D.m = x - n6.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⑤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⑥一般化学计算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A.③④⑤B.④⑤⑥C.③⑤⑥D.②③⑤参考答案一、选择题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即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故选D。
解析:A.原子之所以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B.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故B正确;C.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原子当然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数,而如果只知中子数相同,不知质子数相同,则无法判断是否为同一类原子,故C错误;D.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比原子小,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Ⅲ——离子
一、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
例如:钠原子易 电子,氯原子易 电子。
请说明原因:
二、离子的概念: 。
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代表稀有原子的是( ),代表阴离子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或等于4个,一般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
D.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似的阴离子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B.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氯化钠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因此,氯化钠带有一定的电荷
4、关于Fe 、Fe 2+、Fe 3+三种粒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 三者几乎质量相等
D. 三者都是稳定结构
5、 已知M 2-离子核外有n 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 n
B. n -2
C. n +2
D. 2-n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1)它们的原子核内( )相同。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 )。
(填“相同”或“不相同”)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填“相同”或“不相同”)
7、根据结构示意图回答
(1)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则X 值为_____ 。
(2)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X 值为_____ 。
(3)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X 值为______ 。
8、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 3+离子和H 3分子。
请回答:
(1)1个H 3+离子中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
(2)构成H 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