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来袭的六个征兆信号
登革热早期症状与预防
登革热早期症状与预防
登革热早期症状
“登革热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即起病急,发热伴畏寒,可在24小时内达39℃-40℃。
此外,早期登革热患者面、颈、胸部潮红现象明显,可能伴随牙龈无端出血现象。
此外,登革热早期患者的特异性皮疹也是非常显著的。
有上述早期症状的市民,最好及早就近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排查、确诊,及时干预。
”
传染病防治专家建议: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恶心等症状也是登革热早期表现,有过蚊子叮咬经历的市民需引起注意。
低龄儿童无法自主表达尤需关注,老城区低层楼房内小朋友呈易高发人群.
预防措施
1.清理屋内积水,多注意下水道等潮湿地方的卫生,以免蚊虫孳生。
2.对于水生植物,应勤换水并洗净根部和容器,以防有残余的蚊幼和蚊卵黏附在根部和容器壁上,或改用沙养。
3.清理垃圾,注意居家卫生,保持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蚊子活动。
4.屋内蚊虫活动较频繁时,可考虑使用灭蚊剂、蚊香等驱蚊。
5.外出游玩时一定要使用驱蚊剂,着防蚊长袖避免蚊虫叮咬。
6.纱窗、蚊帐等屋里隔绝工具要安装好。
7.有早期症状的市民,及早就近前往医疗机构排查、确诊,及时干预。
简单地说: 清积水、讲卫生、穿长袖、装蚊帐。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以下是对登革热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登革热的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特别是伊蚊和埃及斑蚊。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特殊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二、登革热的症状1. 发热:登革热的患者通常会浮现高热,持续3-7天。
2. 头痛:患者可能会浮现剧烈头痛,特别在眼眶和额部。
3. 肌肉和关节痛:患者可能会浮现肌肉和关节痛,往往被描述为“骨头疼”。
4. 皮疹:患者可能会浮现皮疹,通常从腹部开始,然后扩散到全身。
三、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感染蚊子会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当被感染蚊子叮咬时,病毒会进入人体,然后在体内复制和扩散。
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病毒,当另一只蚊子叮咬感染者时,病毒会进入蚊子的体内,从而使蚊子成为传播病毒的媒介。
四、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 泯灭蚊虫滋生地:清除蚊虫滋生的环境,如清理废物堆放、清除积水等。
2. 使用蚊帐:在睡眠时使用蚊帐,特殊是在病毒传播高发期和疫情流行地区。
3. 使用防蚊喷雾剂:使用含有驱蚊成份的喷雾剂,特殊是在户外活动时。
4.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5. 增强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五、登革热的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登革热。
普通情况下,患者需要歇息、补充水分、控制体温、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接受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补充电解质等。
六、登革热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对于登革热的疫情监测和报告非常重要。
公共卫生部门需要及时采集病例信息,进行疫情分析和监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公众也应积极配合,如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相关部门报告。
七、登革热的重要性和影响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和社区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登革热防控知识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
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
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身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被蚊虫叮咬,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醉酒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特别要提醒的是,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病人如果怀疑自己被蚊虫叮咬,或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应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的治疗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
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避免被蚊虫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怎样预防登革热?(一)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1.排干房屋前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
2.及时清理房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等积水容器。
3.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4.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
(二)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1.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等装备,还可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驱避剂。
4.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剂。
国家疾控中心 登革热诊断标准
国家疾控中心登革热诊断标准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传播,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等。
1、临床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5天,大多数感染者会在9-23天出现症状。
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等,其中发热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且常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到39°C以上,伴有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或者是头痛、腰痛、眼眶痛等。
对于重症患者,还可出现休克、出血等,病情持续1-2天后,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在疹退后开始消退,疹退后会留有脱屑;
2、流行病学史: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太平洋、登革热岛等,存在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可以通过蚊虫传播;
3、实验室检查:登革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以淋巴细胞降低为主,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还可以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是诊断登革热的重要检查指标。
另外,登革热患者可以出现特异性的IgM抗体,在发病1-2天后可以检测出,是诊断登革热的重要标志,但特异性IgM抗体产生时间稍晚于IgG抗体,因此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时间相对较晚;
4、其他:若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登革热患者病情恶化,还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来判断是否存在登革热感染。
登革热防控小知识
登革热防控小知识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一种名叫白纹伊蚊的蚊子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季节为夏秋季每年5-10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
二、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蚊叮咬后,经5-8天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
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清除蚊虫滋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居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闲置废弃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容器等。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
登革热流行期间应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理干净。
4.大力整治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注
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防止蚊虫叮咬。
一旦有上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登革热临床诊断标准
登革热临床诊断标准
摘要: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典型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四、诊断注意事项
正文: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诊断及时对其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登革热的临床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如有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考虑本病。
二、典型症状
1.突然起病,畏寒、发热。
2.伴随全身疼痛、明显乏力。
3.出现皮疹、皮下出血。
4.浅表淋巴结肿大。
5.束臂试验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2.血清学检查: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度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
实验滴度超过1:1280有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四倍以上。
四、诊断注意事项
1.关注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在登革热流行季节。
2.注意典型症状,如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4.疑似病例需与医疗机构密切联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请及时就诊并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怎么判断自己得了登革热
怎么判断自己得了登革热怎么判断自己得了登革热1、登革热的症状也许是发热,一般这个病的发病都很突然,一般提问立马就升到了39度以上,一般两天到一个星期都不退,热型多不规则,一般在三天到五天体温才会慢慢的降下来,一天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
2、皮疹也有可能是登革热的症状,皮疹于发病后两天到五天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
3、出血是它的症状之一。
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患者要引起重视。
最好到医院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免疫学检查、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等。
诊断依据:根据流行地区、雨季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出现两度高热,全身疼痛,明显乏力,在第一次退热或第二次高热时出现皮疹,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减少等,即考虑为登革热。
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或急性期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效价1:32以上,即可作出诊断。
登革热症状及治疗方法出现登革热之后患者会出现高热,而且会伴随有一些全身不适反应,个别患者还会出现出血症状,比较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休克症状。
临床上治疗登革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重症登革热患者必要时还要进行一些急求措施。
登革热的症状:患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39℃~40℃的高热,也会出现头痛、肌肉痛、关节痛,躯干、四肢、头面部发生红斑疹,以及会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呕血、咳血、血尿、黑便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意识不清、血压下降、休克。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登革热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为主。
可以遵医嘱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控制疼痛和发热,口服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高热不退和中毒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呼吸抑制等情况时,需要及时输血治疗、吸氧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登革热常见六大症状及预防措施
登革热常见六大症状及预防措施登革热常见六大症状及预防措施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登革热常见六大症状及预防措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登革热症状之一:发热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
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fever)。
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
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2、登革热症状之二:皮疹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
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
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
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3、登革热症状之三: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d。
4、登革热症状之四:肝肿大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疸不多见。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伴有休克。
5、登革热症状之五:淋巴结常肿大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
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
临床上类似流感。
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6、登革热症状之六:剧烈头痛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登革热(有哪些症状)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登革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雨季,是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传染病。
在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和流行地区,如有发热、疼痛、皮疹和出血等症状,就可以怀疑是革登热,需要进一步通过就诊检查来确诊。
1、发热:登革热患者均有发热、起病较急等特征,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以上。
一般维持5-7天后体温骤退至正常,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同时还会伴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2、疼痛:表现为骨关节痛、腰痛、肌痛、严重头痛等;3、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以四肢、躯干多见,多有痒感,出现在第1次退热或第2次高热时。
皮疹可持续3-4天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和色素沉着;4、出血:部分登革热患者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等;5、其他症状:如消化道不适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如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出现以上症状,可怀疑有登革热存在,可就诊后检查抗原抗体。
如果登革热抗原抗体显示为阳性,则能确诊感染了登革热。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登革热的症状,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几大类:1、高热:发热的表现可以持续3-5天的时间或者更长,典型的特点叫做马鞍热,也就是可以出现连续几天的发热,然后出现1-2天体温正常,又出现连续发热,从图表表现成为马鞍热;2、关节酸疼:在一些形象的书籍当中,描述叫碎骨热,也就是关节酸疼的表现,像骨头被敲碎了这样一种酸疼的表现;3、皮疹、淋巴结肿大:皮疹多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斑丘样皮疹,像小疙瘩。
另一方面是出血性皮疹。
还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和触痛;4、出血:严重情况下,登革热的症状还会出现,比如大的腔道出血,便血、尿血、呕血等情况;5、神经系统异常:比如脑膜炎、脑膜脑炎的表现,昏睡、昏迷等情况。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登革热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为主。
可以遵医嘱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控制疼痛和发热,口服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高热不退和中毒症状。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本文将为您介绍登革热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应对策略,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登革热。
一、病因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蚊子叮咬传播。
当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后,病毒会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二、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以下症状:1. 高热: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摄氏度。
2. 骨痛和关节痛:患者会感到全身酸痛和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腕、膝盖和踝关节。
3. 头痛: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眼眶痛和眼球痛。
4. 皮疹:患者可能出现皮疹,通常在感染后的2-5天内出现,并在3-4天内消退。
三、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消灭蚊子滋生地:清除家中的积水,避免蚊子滋生。
定期清理花盆、花瓶、水桶等容器内的积水,并保持水缸、水箱的清洁。
2. 室内防蚊:使用蚊帐、电蚊拍等工具,保持室内环境清洁,以防止蚊子叮咬。
3. 外出防蚊:在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蚊香、蚊液等防蚊用品,并避免在蚊子活动的高峰期外出。
四、应对策略如果您或他人出现了登革热的症状,应采取以下策略:1. 就医: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您的症状和旅行史,以便医生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休息和补充水分:患者应休息好,多饮水,以帮助身体恢复。
3. 控制体温: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控制高热,但请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4. 防止传播:患者应避免蚊子叮咬,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五、结语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我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登革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机构。
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是一个较为常见且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登革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信息。
一、登革热的症状感染登革热后,通常会经历一段潜伏期,一般为 3 至 14 天。
发病后的症状可能包括:1、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 39℃以上,通常持续 2 至 7 天。
2、剧烈头痛:整个头部都可能感到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
3、关节和肌肉疼痛:全身的关节和肌肉会出现疼痛,让人感到非常不适。
4、皮疹:发病后 3 至 5 天,可能会出现皮疹,先出现在四肢,然后蔓延至全身。
5、出血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症状。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这些蚊子通常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两小时。
伊蚊在积水中产卵,幼虫和蛹在水中发育。
因此,凡是有积水的地方,都可能成为伊蚊的滋生地。
常见的滋生地包括:1、家庭中的花瓶、水缸、水盆等容器。
2、室外的废旧轮胎、竹筒、树洞、下水道等。
3、建筑工地的积水坑。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控制蚊虫的滋生和防止蚊虫叮咬。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1、环境治理(1)清理家中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水缸等,定期换水,保持清洁。
(2)清理室外的垃圾和杂物,填平坑洼,疏通下水道,避免积水。
(3)对于不能清理的积水,可以投放灭蚊幼虫的药剂。
2、个人防护(1)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
(2)使用驱蚊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按照说明使用。
(3)安装纱窗、蚊帐,防止蚊虫进入室内。
(4)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段(如日出后和日落前)在户外阴暗处逗留。
3、社区防控(1)政府和社区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定期进行蚊虫消杀工作。
登革热的诊断和金标准
登革热的诊断和金标准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会导致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登革热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登革热的诊断方法和金标准。
诊断方法登革热的早期症状类似于流感,例如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然而,如果患者居住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者有去过登革热疫情地区的旅行史,那么医生应该高度怀疑登革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有时会伴随出血症状,例如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牙龈血肿等。
2. 病史: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旅行史和疫情地区的居住史,以及是否接触过登革热病人或病媒蚊。
3. 实验室检测:目前,登革病毒实验室诊断主要有血清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方法。
- 血清抗体检测:包括ELISA和中和试验。
ELISA可以检测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中和试验可以检测中和抗体滴度。
- 病毒核酸检测:包括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是比较常用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病毒RNA。
- 病毒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培养被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以便观察病毒的形态和生长特性。
4. 影像学检查:在病情进展严重,出现出血和休克症状时,有时需要进行X线、CT或MRI检查,以了解内脏器官的情况。
金标准金标准是指一种被公认为最可靠的方法或标准,一般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得出。
在登革热的诊断中,金标准是指对患者进行多种实验室检测,以确认是否感染了登革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指南》,金标准的诊断方法包括:1. 血清抗体检测:对患者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进行检测。
登革热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因此通过检测抗体水平可以确认是否感染了登革病毒。
2. 病毒核酸检测:使用RT-PCR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液或其他生物标本中的登革病毒RNA。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本文将为您介绍登革热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
一、病因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蚊子叮咬传播。
当感染者被叮咬后,蚊子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登革热病毒共有四种血清型,感染一种血清型后,身体对该型病毒产生免疫力,但对其他血清型仍然易感。
二、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普通为3-7天,患者在感染后会浮现以下症状:1. 发热:持续高热,可达40℃,持续2-7天。
2. 头痛:常伴有发热,有时剧烈。
3. 肌肉和关节痛:常累及背部、四肢、关节,疼痛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4. 皮疹:浮现在发热后2-5天,为红斑或者斑丘疹,可浮现在全身。
5. 出血:少数患者会浮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三、预防措施1. 泯灭蚊虫滋生地:清除家中积水,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蚊虫滋生。
2. 使用蚊帐和蚊香:在睡眠时使用蚊帐,使用蚊香或者电蚊香驱蚊。
3. 穿着长袖长裤: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4. 使用防蚊喷雾剂:在户外活动时,使用含有DEET等有效成份的防蚊喷雾剂。
四、处理方法1. 歇息:患者需要充足的歇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2. 补充水分:高热期间,患者出汗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3. 退热药物: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但应遵医嘱使用。
4. 避免非甾体抗炎药物:患者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5. 就医: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浮现持续高热、呕吐、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感染者会浮现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出血等症状。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我们应该泯灭蚊虫滋生地、使用蚊帐和蚊香、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防蚊喷雾剂。
处理方法包括歇息、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避免非甾体抗炎药物,并在症状严重时就医。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更好地了解登革热,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一、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
二、登革热的主要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1、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2、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3、皮疹: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三、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1、清理积水,因为积水是蚊子滋生的天堂。
2、搞好卫生,保持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蚊子活动。
3、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
4、可以使当地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不要到比较潮湿或者是有积水的地方(蚊子的孳
生地);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6、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
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7、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
8、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同时要快速隔离.
田军小学
2015年11月。
登革热的症状及预防
登革热的症状及预防一、概述:登革热(dengue fever)又称波尔加热、五天热等。
是由登革热病毒1-4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者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二、症状和体征: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
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
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
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人出血热。
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
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
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三、预防:1.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
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
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
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四、饮食保健:1、登革热食疗方:尚无有效食疗方。
2、登革热吃哪些对身体好?(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
登革热诊断标准
登革热诊断标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由于登革热症状与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因此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和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登革热的诊断标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处理登革热病例。
一、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热、头痛、眼眶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皮疹、出血倾向等。
其中,发热通常持续2-7天,可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痛等症状,皮疹多出现在发热后3-4天,呈现出红斑、丘疹和斑丘疹等形式。
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血,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在登革热的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尿常规、血常规、血培养、病毒学检测等。
血小板计数在发病早期常常降低,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出血倾向的表现,肝功能检查则有助于了解肝脏损害情况。
病毒学检测包括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可以直接证实病毒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在登革热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并不是必需的,但在部分病例中可以发现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例如,X线胸片可以发现肺部浸润,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腹水等情况。
这些检查虽然不是诊断登革热的关键,但在病情评估和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登革热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发热病程2-7天;②两项实验室检查阳性;③具有流行病学史。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发热疾病,如流感、疟疾、疟原虫感染等。
五、治疗。
登革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重症病例,还需要密切监测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登革热,因此预防和控制疫情显得尤为重要。
六、预防措施。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咬,因此预防控制的关键在于消灭蚊虫孳生地、个人防护和疫苗接种。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登革热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匡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防范登革热。
一、病因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这两种蚊子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活动,因此登革热主要流行于这些地区。
二、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普通为3-7天,患者在感染后会浮现以下症状:1. 发热:高热是登革热的主要症状,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
2. 头痛和眼部疼痛:患者往往感到头痛和眼部疼痛,特别是眼球运动时。
3. 皮疹:患者可能浮现皮疹,通常从躯干开始,然后扩散到四肢。
4. 肌肉酸痛:患者可能感到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
5. 出血:少数患者可能浮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下出血等。
三、预防措施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泯灭蚊子滋生地:清除家中的积水,避免蚊子在水中繁殖。
定期清理花盆、水桶、水缸等容器,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2. 使用蚊帐: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在登革热流行地区。
3. 使用驱蚊剂:使用含有驱蚊成份的喷雾剂、液体或者涂剂,可以有效驱散蚊虫。
4. 穿着长袖长裤: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暴露在蚊子叮咬的机会。
5.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四、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登革热。
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提供支持性护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歇息:患者需要充足的歇息来匡助身体恢复。
2. 补充水分: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3. 控制体温: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来控制发热。
4. 症状缓解: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来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5. 密切观察: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浮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和传播,可以通过泯灭蚊子滋生地、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长裤和加强社区卫生宣传等方式来预防。
蚊虫来袭,登革热预防方法
蚊虫来袭,登革热预防方法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以突发高热、皮疹和头、肌肉、关节疼痛为主。
感染途径: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伊蚊叮咬了带有登革病毒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伊蚊体内复制,再次叮咬其他人实现该病的传播)。
登革热的具体症状:
1、轻型登革热:相比典型的登革热,症状、体征相对较轻,发热和全身的疼痛症状较轻,皮疹稀少或者不出疹,无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表现为肿大。
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通常1-4天可痊愈;
2、重型登革热:患者早期表现和典型的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的3-5天会突然加重,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
重型登革热通常病情发展迅速,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24小时内便可导致病人死亡。
如何预防登革热:
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
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
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感染之后应该:
登革热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镇痛、补液、卧床休息等对症支持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对缓解登革热病人发热等症
状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经过适当治疗和管理后,登革热的病死率在1%以下,但重症登革热病例的病死率可高达20%。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大多数的登革热患者发病都很突然,体温迅速的达到三十九度以上,持续两到七天。
热型多数不规则,部分病人在第三天到第五天体温会降到正常的温度,一天后又会升高。
儿童感染登革热后起病比较缓慢,热度也比较低。
发病的时候常常有头痛、背痛喝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还有恶心、呕吐、肚子痛、没有食欲、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脸上和眼结膜充血,脖子和上胸皮肤潮红。
在登革热发病两到五天后会出现皮疹,皮疹刚开始出现在手掌的掌心和脚底,然后是身体和腹部,慢慢的皮疹发展到颈部和四肢。
也有部分的患者面部有皮疹,面部的皮疹稍微有刺痒。
也有部分患者是在发烧热退后,在腿脚背后、手腕背面、腋窝等地方出现细小的瘀斑。
这些瘀斑通常一到三天内会消退,短时间内有棕色斑。
登革热患者发病五到八天后,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比如鼻血、皮肤瘀点、胃肠道出现、血尿以及阴道出血等。
全身淋巴结有轻度的肿大,触摸上去有痛感。
病后患者常常会感到虚弱无力,需要好几周才能完全恢复。
重型登革热患者在病程的第三到五天,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现象,有的还会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登革热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患者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登革热的对症治疗方法:1 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
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
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 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3 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
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来袭的六个征兆信号
“登革热”来袭的六个征兆信号
登革热的潜伏期在2-15日之间,平均6天左右,许多患者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没有注意,等到发病时不容易判断病情。
我们要熟知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在发病的时候可以初步判断,争取治疗时间。
“登革热”来袭的六个征兆信号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
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
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
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
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休克
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
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6)其他
可有肝肿大。
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这些临床症状是登革热的典型表现,当夏秋季节被蚊子咬了出现此症状,一定要就医检查,以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