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5_3换元分部
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积分作为微积分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
积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求解,其中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是常见且重要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一、换元法换元法又被称为变量代换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来简化被积函数的形式。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变量代换。
2. 计算新变量关于原变量的导数,确定微元的变换关系。
3. 将被积函数和微元用新变量表示,进行积分计算。
4. 将结果用原变量表示,得到最终的积分结果。
举例来说,如果要计算∫(2x+1)^2 dx,可以选择变量代换u = 2x + 1。
根据导数的链式法则,有du/dx = 2,从而dx = du/2。
将被积函数和微元用新变量表示,得到∫u^2 (du/2)。
对该表达式进行积分计算,并将结果用原变量表示,即可得到∫(2x+1)^2 dx的积分结果。
换元法在解决一些形式复杂的积分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将原函数变换为更简单的形式,进而实现积分的计算。
二、分部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是对求导和求积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乘积的求导法则,将被积函数分解为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数形式,从而利用求导法进行积分的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分解形式。
2. 对乘积中的一个函数求导。
3. 对另一个函数进行积分。
4. 将结果用原变量表示,得到最终的积分结果。
举例来说,如果要计算∫x*sin(x) dx,可以将被积函数分解为两个函数的乘积形式,即f(x) = x和g(x) = sin(x)。
根据导数的乘法法则,有(fg)' = f'g + fg',其中f'和g'分别表示f(x)和g(x)的导数。
将该等式与积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得到∫f(x)g'(x)dx = fg - ∫f'(x)g(x)dx。
利用该等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x*sin(x) dx的积分结果。
重积分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重积分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在高等数学领域,积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面积”进行求解,可以对函数的变化趋势和性质进行分析。
在积分中,重积分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是两种常用的积分方法,它们在求解复杂积分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积分换元法重积分换元法,也称为多重积分的换元法,是处理多重积分中变量替换的方法。
在进行多重积分时,往往需要通过变量代换的方式简化积分问题。
重积分换元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合适的变量替换,将原来的多重积分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积分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对于二重积分而言,重积分换元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变量替换的形式,通常选择与坐标轴吻合的变换; 2. 计算变换后的积分区域,并变换原积分的被积函数; 3. 对新的积分进行求解。
通过重积分换元法,可以简化积分的计算过程,降低积分的难度,提高计算的效率。
分部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是求解不定积分中的一种常用技巧,也可以应用于定积分的简化。
在定积分中,分部积分法是将积分号作用在两个函数的乘积上,通过对积分的展开和化简,将原积分转化成两个函数之积的形式。
分部积分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被积函数进行拆分,选择一个函数进行求导,一个函数进行求不定积分,最终通过不断的交换角色,逐步简化和求解原积分。
对于定积分而言,分部积分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1. 选择一个函数进行求导,一个函数进行不定积分; 2. 对两个函数进行交替操作,最终将原积分问题转化为更容易求解的形式。
通过分部积分法,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积分问题,提高积分的求解速度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重积分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是高等数学中常用的积分方法,它们在不同的积分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灵活运用这两种积分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升问题的求解效率和准确性。
2024届重庆育才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文理)数学试题
2024届重庆育才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文理)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BC 中,AB =3,BC 13=,AC =4,则△ABC 的面积是( )A .33B .332C .3D .322.函数的图象可能是下面的图象( )A .B .C .D .3.在101()2x x-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 A .-120B .120C .-15D .154.设复数z 满足12z z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x y 则( ) A .221x y =+ B .221y x =+ C .221x y =-D .221y x =-5.已知向量,a b 满足||1,||3a b ==,且a 与b 的夹角为6π,则()(2)a b a b +⋅-=( ) A .12B .32-C .12-D .326.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D 为边BC 的中点,E 、F 分别为边AB 、AC 上的动点,并满足2AE CF =,则DE DF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216- B .1(,]16-∞ C .1[,0]2-D .(,0]-∞7.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l 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设点A 位于第一象限),过点A ,B 分别作抛物线C 的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1A ,1B ,抛物线C 的准线交x 轴于点K ,若11||2||A KB K =,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1B .2C .22D .38.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36,0,x y x y x y +≥⎧⎪-≤⎨⎪-≥⎩则3x y +的最小值等于( )A .4B .5C .6D .79.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330f x f x --+-=,若()11f =,()22f =-,则()()()()1232020f f f f ++++=( )A .1-B .0C .1D .210.已知函数()ln f x x =,()()23g x m x n =++,若()0,x ∀∈+∞总有()()f x g x ≤恒成立.记()23m n +的最小值为(),F m n ,则(),F m n 的最大值为( )A .1B .1eC .21eD .31e11.已知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中,最大面积为( )A .22B .23C .4D .2612.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l ⊥m ,l ⊥n ,,l α⊄,l β⊄则 ( )A .α∥β且l ∥αB .α⊥β且l ⊥β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第三节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原式
lim
n
1 n
sin
n
sin
2 n
sin
(
n
1) n
sin
n n
lim 1 n sin i n n i1 n
1
lim
n
n i 1
sin
i n
n
1
0
sin
xdx
1
[
cos
x]0
2
i
xi
或上式 lim 1
n sin i lim n sin i 1
1
sinxdx
n n i1 n n i1 n n 0
1
[ cosx]10
2
i xi
15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6
二、小结
1.定积分旳分部积分公式
b udv
b
uv
b
vdu.
a
aa
(注意与不定积分分部积分法旳区别)
2.利用定积分定义求无限(和、积)项旳极限
参见《高等数学学习指导》P86-87 例1、例2、例3
1
0
2
x
sin
x 2dx
1 2
1
0
sin
x
2dx 2
1 2
cos x2
1 0
1 (cos1 1). 2
7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8
【教材例10】 证明定积分公式(华里士(Wallis)公式)
In
2 sinn xdx
0
2 cosn xdx
0
n n
n
1 1
n n n
1
第三节 定积分旳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二)
定积分换元法
x
x
t
x
f (t )( x − t )dt.
t
证明 :
∫0 [∫0 f (u)du]dt = t ⋅ ∫0 f (u)du 0 − ∫0 t ⋅d[∫0 f (u)du]
=x
x
t
∫0 f (u )du − ∫0 tf (t )dt x x = x ∫ f (t )dt − ∫ tf (t )dt 0 0
7 5 3 1 π 35 = 4⋅ ⋅ ⋅ ⋅ ⋅ = π. 8 6 4 2 2 64
例 周期函数的积分性质 6.求下列定积分: 若 30 π f ( x )是以 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 则
f( (2) 10(1) sin nx dx x ) dx = π
n
∫
n
∫a ∫
a +T
∫0 f ( x)dx;
1
∫
1
∫
1 3 − x4 1 1 2 1 1 − x4 =− x f ′( x)dx = − x e dx = e d (− x 4 ) 0 2 0 4 0
∫
∫
∫
1 − x 4 1 1 −1 = e = (e − 1). 0 4 4
例 14.设f ( x)连续, 证明 :
∫0 [∫0 f (u )du ]dt = ∫0
f ( − x ) g ( x) dx
a
∴∫
=
a −a
f ( x) g ( x)dx = ∫ f (− x) g ( x)dx + ∫ f ( x) g ( x)dx
0 0
a
∫ 0 [ f ( x) + f (− x)]g ( x)dx =∫ 0 Ag ( x)dx =A∫ 0 g ( x)dx.
不定积分中五个公式的推导(三角换元)
出的
x2 a2 。 a
a 2 x 2 dx
x a sin t ,
2
a2 x 1 arcsin( ) x 2 a 2
a2 x2 C
t
2
2
a cos t d ( a sin t ) a 2 cos
t dt
a2 2
(1 cos
2 t ) dt
a2 a2 dt cos 2 td ( 2 t ) 2 4 a2 a2 a2 a2 t sin 2 t C t sin t cos t C 2 4 2 2 a2 x a2 x a2 x2 arcsin( ) C 2 a 2 a a a2 x 1 arcsin( ) x a2 x2 C 2 a 2
回代 tan t 因此,I ln x 1 ; sec t a cos t x2 a2 (为正) a
x x2 a2 C ' ln( x x 2 a 2 ) C a
x
x2 a2
a
【总结】对于三角换元法,当令 x a sin t 或 x a tan t 时,这种两情况显得比较 简单, 不需要讨论 a 2 x 2 或 a 2 x 2 开根号后的正负;而当令 x a sec t 的情况 较为复杂,需要讨论两种情况:
sec tan sec d sec tan 2 d sec tan ln | sec tan | tan d sec tan d sec sec tan ln | sec tan | C' 2 x2 a2 a2 x x2 a2 ln C' a 2 a
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的区别
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的区别积分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在研究微分方程、求解函数不可积分问题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积分法主要有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两种。
以下将分析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的区别。
首先,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的定义不同。
分部积分法是指将积分区间划分为多个子区间,在每个子区间内求得积分函数的精确值,然后将这些精确值累加,得到积分函数在整个积分区间上的精确值。
换元积分法是指把积分区间表示为两个变量的函数,将原函数的积分变为某种简单的函数的积分,从而简化积分的过程。
其次,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发的应用也有所不同。
分部积分法有利于求解复杂的积分函数。
它能够根据函数的特点划分积分区间,有针对性地求解函数的精确值,从而得到函数在整个积分区间上的精确值。
而换元积分法主要用于求解简单的积分函数,通过变量变换使原函数的积分变为某些简单的积分函数求解,常用于求解一元定积分。
此外,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发的计算步骤不同。
分部积分的计算步骤主要有:1、划分积分区间;2、在每个子区间内求函数的精确值;3、将每个子区间内的函数值累加起来;4、得到函数在积分区间上的精确值。
换元积分法的计算步骤主要有:1、根据函数的特点对积分区间进行变量变换;2、将原函数的积分变为某种简单函数的积分;3、用换元法求解简单函数的积分;4、得到原函数的精确积分值。
最后,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发的精确性也有所不同。
分部积分法精确性受到划分积分区间的影响,如果分区间过小,将会产生大量的运算量;如果分区间过大,将会使得结果误差过大,因此要求分区间较多以保证精确性。
而换元积分法的精确性受到选择换元元素的影响,只要选择合适的换元元素,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精确性。
综上所述,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义、应用及计算步骤和精确性。
定积分第三节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2
解
4
0
sin
xdx
x0 t,tx0,;dxx22t,d tt202tsitndt
42
202tdcots
2tcot0 2s202cotdst
2sint02 2
例4 计算
1 0
l(n2(1x)x2)dx.
解
1
0
l(n2(1x)x2)dx
01ln1 ( x)d2 1x
ln2(1xx)10012 1xdln1(x)
f[ ( t ) ] ( t ) dt
说明:
b
af(x)d x f[ ( t ) ] ( t ) dt
1) 当 < , 即区间换为[,]时,定理 1 仍成立 .
2) 必需注意换元必换限 , 原函数中的变量不必代回 .
3) 换元公式也可反过来使用 , 即
f[
( t ) ]
( t ) dt
b
f (x)dx
0 2 fx 1 d 0 1 x fx 1 d 1 2 x fx 1 dx
1ex1dx 21dx
0
1x
01ex1dx1121 xdx
ex 11 0ln x1 211 eln 2
二、分部积分公式
设函数u( x)、v( x)在区间a, b上具有连续
导数,则有
b
a udv
例9 计算 01xscionsx2 xdx .
解 积分区间为 0,,被积函数为 xfsixn
型,利用定积分公式⑥得
0 1 xs cix o 2x n ds x 20 1 scix o 2n xdsx
20 1c1o 2xd scoxs 2arccta oxn s 042
例11
设f
三角换元求数列通项公式
三角换元求数列通项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列是数学中一种有规律的数的排列方式。
而三角换元法是一种求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巧妙的替换来简化问题,从而找到数列的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角换元法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一方法求解数列通项公式。
三角换元法的步骤一般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确定递推式。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数列中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递推规律。
递推式可以描述数列中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通常以数学表达式的形式表示。
第二步,进行三角换元。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将数列中的元素通过一个复杂的表达式来表示。
这个表达式通常是一种与原数列元素之间并不直接相关的数学形式。
第三步,变形求解。
通过巧妙的变形和替换,我们可以将原始数列的递推关系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等式或不等式。
然后通过解这个等式或不等式,我们就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角换元法的应用需要较高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数列的特点和规律来选择合适的三角换元,从而解决数列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演示三角换元法的应用:例:求解数列1, 3, 7, 13, 21, …的通项公式。
解:首先我们观察数列1, 3, 7, 13, 21, …中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数列中的元素之间的差分递增。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n^2 + 1。
接下来,我们进行三角换元,假设数列中的元素通过一个复杂的表达式来表示:bn = an - (an-1)^2代入an = n^2 + 1,进行变形求解:bn = (n^2 + 1) - ((n-1)^2 + 1)^2= n^2 + 1 - (n^2 - 2n + 1)= 2n通过解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bn = 2n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三角换元法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时的应用。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复杂,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大大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角换元求数列通项公式
三角换元求数列通项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角换元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之一,它通常用于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列问题。
在数学中,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序列,其中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查找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通过通项公式可以简洁明了地描述数列中各项的关系,从而可以更轻松地计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三角换元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数列中的项用三角函数表示,然后通过一些数学技巧将其还原为原数列的形式,从而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三角换元法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应用这种方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数列问题:已知数列a_n的前四项分别为1、2、4、7,求a_n的通项公式。
接下来,我们通过三角换元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步骤一:令b_n=a_{n+1}-a_n,即将原数列变换为差数列。
则差数列b_n的前三项为1、2、3。
步骤三:考虑如何通过三角函数表示新数列c_n。
因为新数列c_n的各项相同,并且差为1,我们可以把c_n看作是一个常数数列,即c_n=1。
步骤四:通过逆三角函数还原原数列。
我们知道,逆三角函数的导数为常数。
我们可以尝试用逆三角函数来表示原数列。
令a_n=f(n),其中f(n)为逆三角函数。
因为逆三角函数的导函数为常数,我们可以猜测f(n)为线性函数。
假设f(n)=an+b,代入已知条件可以得到a=1/2,b=1/2。
数列a_n的通项公式为a_n=\frac{1}{2}n+\frac{1}{2}。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三角换元法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这种方法可以将原本复杂的数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从而更容易地解决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三角换元法不仅适用于求解简单的数列问题,还可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列问题,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通过灵活运用三角换元法,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微积分中的积分换元与分部积分
微积分中的积分换元与分部积分微积分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其中积分是其中的一项基本操作。
在求解不定积分的过程中,积分换元与分部积分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积分换元积分换元,也称为代换法,是一种将复杂的积分转化为简单的积分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某种变量替换,将原积分中的被积函数或积分元素换成新的变量,使得积分表达式更加简单。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积分换元的过程。
例题:计算不定积分∫(2x+1)² dx解:我们可以令u=2x+1,然后对u求导,得到du=2dx。
通过这个代换,我们可以将原积分转化为∫u²/2 du。
这个新的积分就非常简单,直接求解即可。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积分换元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代换变量,使得原积分可以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观察被积函数的结构,选择合适的代换变量,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二、分部积分分部积分是求解不定积分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积分中的乘积形式,通过对其中一个函数求导,另一个函数积分的方式进行转化。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分部积分的过程。
例题:计算不定积分∫x*sin(x) dx解:我们可以将被积函数分为两个部分,f(x)=x和g'(x)=sin(x)。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分部积分的公式∫f(x)g'(x) dx = f(x)g(x) - ∫g(x)f'(x) dx,将原积分转化为∫x*sin(x) dx = -x*cos(x) + ∫cos(x) dx。
通过分部积分,我们将原来的积分分解为两个较简单的积分。
继续对第二个积分∫cos(x) dx 进行求解,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分部积分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一般来说,选择的第一个函数应该是可以求导的函数,而选择的第二个函数应该是可以积分的函数。
通过适当选择积分次数,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应用分部积分的公式,将原积分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最终得到的结果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求解。
数学分析中的积分换元和分部积分法
在数学分析中,积分换元和分部积分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积分问题。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积分换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变量替换的方式来简化积分式子。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一个适当的变量替换,使得被积函数在新的变量下变得更简单。
积分换元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链式法则来解释。
设y=f(x)为一个可导函数,x=g(t)为一个可导函数的反函数。
那么,由符合复合函数定义的x得t,b得c可得f(x)g(g(c))得(f(g(c)))g'(c)=f(g(c))g'(c)。
当被积函数是f(g(x))g'(x)形式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积分换元来简化计算。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积分∫2x/(x^2+1)dx。
我们可以令u=x^2+1,那么dx=du/2x。
通过这个变量替换,原来的积分式子就变成了∫du/u。
显然,这个积分很容易计算,结果为ln|u|+C。
最后,再将u=x^2+1代回,得到最终的结果为ln(x^2+1)+C。
分部积分法则则是另一种常用的积分方法,其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乘法法则来解释。
设u(x)和v(x)是两个可导函数,那么根据乘法法则,(u(x)v(x))’=u’(x)v(x)+u(x)v’(x)。
对上式两边同时进行积分,我们可以得到∫(u’(x)v(x)+u(x)v’(x))dx=∫(u(x)v’(x))dx+∫(u’(x)v(x))dx。
右边的两个积分式子我们往往可以更容易地计算得到。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积分∫x sin(x)dx。
我们可以选择u(x)=x,v(x)=−cos(x),那么u’(x)=1,v’(x)=sin(x)。
把这些值代入分部积分公式,我们得到∫x sin(x)dx=−x cos(x)−∫(−cos(x))dx=−x cos(x)+sin(x)+C。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u(x)和v(x)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计算的难度差别很大。
比例换元法洋葱数学
比例换元法洋葱数学
摘要:
1.比例换元法简介
2.洋葱数学简介
3.比例换元法在洋葱数学中的应用
4.结论
正文:
1.比例换元法简介
比例换元法是一种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换为另一个更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简化问题。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换元函数,将原始问题中的变量替换为新的变量,使得新问题更容易处理。
然后,通过解新问题,再反向替换回原始变量,从而得到原始问题的解。
2.洋葱数学简介
洋葱数学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数学学习方式,它以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洋葱数学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包括代数、几何、函数等各个领域。
3.比例换元法在洋葱数学中的应用
在洋葱数学中,比例换元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解一些复杂的代数方程时,可以通过比例换元法,将方程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形式。
具体来说,假设有一个二次方程ax^2+bx+c=0,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
个新的变量x",使得原方程可以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4.结论
比例换元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其在洋葱数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第13周:分部积分法、三角换元简介
udv d(uv) vdu uv vdu
§3 分部积分法
一、分部积分公式: udv uv vdu
二、分部积分的例子
1. xsin xdx
注:u和dv的选取原则:
1. v容易求得; 2. vdu 容易计算。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4.2 换元积分法 三、第二换元法
注:碰到无理式的积分,可考虑把整个无理式看成 一个新的变元,使被积函数有理化。
sin 2xdx x x 1dx
u 2x t 1 x x t2 1
§3 分部积分法
一、分部积分公式: udv uv vdu
11. (xex21 sin 3x)dx 1 ex2 1 1 cos 3x C
2
3
2.
arctan
xdx
x
arctan
x
1 2
ln(1
x2
)
c
3. ln(x 1)dx x ln(x 1) x ln(x 1) c
4. arccos xdx xarccos x 1 x2 c
例: sin x exdx
注: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乘积,u和dv可以随意 选取,但两次必须选择相同类型函数做u,否则 会还原为原来的积分。
⑴三角函数: sin x a 正弦
c
tan x a 正切
b
sec x c 正割
b
cos x b 余弦
c
cot x b 余切
a
csc x c 余割
a
c
a
x b
a2 b2 c2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
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
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
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例如解不等式:4x+2x-2≥0,先变形为设2x=t(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
如求函数y=x+1-x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sin2α,α∈[0,π2],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
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
如变量x、y适合条件x2+y2=r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S2+t,y=S2-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π2 ]。
Ⅰ、再现性题组: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换元法求不定积分
解: 原式 = (t2 a x n 1 )2dstae 2 nxxd cx
(t4 a x 2 n ta 2xn 1 )d ta xn
1 tan5 x 2 tan3 xtaxn C
5
3
例9.
求
dx 1 ex
.
解法1
(1ex)ex 1ex
dx
dx
d(1 ex ) 1 ex
xln1(ex)C
lnu u2a2
C 1
lnxx2a2C 1
ln
a2
x x2a2
C1
(C C 1 2 ln a )
例19. 求
a2 x4
x2
dx
.
解:
令
x
1 t
,则
原式
a2
1 t4
1 t2
t
1
2
d
t
(a2t21)1 2 tdt
原式
1
2a
2
(a2t21)1 2d(a2t2 1)
(a23t2a2 1)23 C
(3)
x 4x2
dx
1 2
d(4 x2) 4 x2
(4)
x2 4 x2
dx
(5)
4
dx x2
11 2x 2x
(6)
dx 4xx2
2. 求 提示: 法1
法2
法3
(x10 ) x10
1
d x10
10
1 d x10 10
二、第二类换元法
第一类换元法解决的问题
f[难(x)求 ](x)dx易f(u求)duu(x)
)2
dx .
解:
原式 =12
x2 dx2
(
椭圆三角换元法公式
椭圆三角换元法公式1.引言偏微分方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椭圆偏微分方程是其中一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偏微分方程。
椭圆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通常是难以获得的,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求解的方法。
2.基本概念在介绍椭圆三角换元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2.1椭圆偏微分方程椭圆偏微分方程是一个具有一般形式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即L[u] = a(x, y)u_{xx} + b(x, y)u_{xy} + c(x, y)u_{yy} + d(x, y)u_x + e(x, y)u_y + f(x, y)u + g(x, y) = 0其中,u(x,y)是未知函数,L[u]是一个线性微分算子。
2.2椭圆区域椭圆区域是指一个平面上的区域,它的边界是一个椭圆曲线。
3.1三角换元首先,我们将椭圆区域上的一点(x,y)通过特定的三角函数代换映射到一个单位圆上的点(s,t)。
x=x(s,t)y=y(s,t)其中,x(s,t)和y(s,t)是s和t的函数。
3.2 Jacobi矩阵Jacobi矩阵是由x和y对s和t的偏导数组成的2×2矩阵。
J=,∂x/∂s∂x/∂t∂y/∂s∂y/∂3.3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将x和y的偏导数用s和t的导数表示,我们可以将椭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
∂/∂x=(∂s/∂x)∂/∂s+(∂t/∂x)∂/∂t∂/∂y=(∂s/∂y)∂/∂s+(∂t/∂y)∂/∂t将上述等式代入椭圆偏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常微分方程:L[u]J_{11}^2+2L[u]J_{12}J_{21}+L[u]J_{22}^2=0其中,L[u]是L[u]对s和t的偏导数。
4.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推导椭圆三角换元法的公式。
考虑如下的椭圆偏微分方程:a(x, y)u_{xx} + b(x, y)u_{xy} + c(x, y)u_{yy} + d(x, y)u_x + e(x, y)u_y + f(x, y)u + g(x, y) = 0我们进行如下的三角函数代换:x = s/cos(t)y=t根据上述代换,我们可以得到x和y对s和t的偏导数:∂x/∂s = 1/cos(t)∂x/∂t = -s*sin(t)/cos^2(t)∂y/∂s=0∂y/∂t=1进一步计算Jacobi矩阵,我们可以得到:J = ,1/cos(t) -s*sin(t)/cos^2(t)将上述结果代入常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a(x, y)u_{ss} + (b(x, y) - s*a(x, y)/cos(t))u_{st} + (c(x, y) - s^2*a(x, y)/cos^2(t))u_{tt} + d(x, y)u_s + e(x, y)u_t + f(x,y)u + g(x, y) = 0通过这样的推导过程,我们把椭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了常微分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相等?
一. 定积分换元法
如果这一结论对一般的 f ( x )也成立,那么在 计算定积分时,就可以 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而不必先用换元法并代 回原变量后求出原函 数,再用 N − L公式计算该定积分之值 。
定积分的换元法定理: 定积分的换元法定理: 定理
定理1. 定理 设函数 2) 在[α, β] 上 则 单值函数 满足: 满足 1) ϕ(t)∈C1[α, β], ϕ(α) = a, ϕ(β) = b;
1 1 dt dt dt 原式 = ∫ (− 2 ) = − ∫ = −∫ 2 −1 −1 1 + t −1 1 + x 2 1 t 1+ 2 t 1
1
1 dx dx 所以 2 ∫−1 1 + x 2 = 0 → ∫−1 1 + x 2 = 0 1
这个结果是错误的。 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原因在于作代换
∫
π
y
y = a2 − x2
a 2 = ∫ (1+ cos 2t)dt 2 0 π 2 a 1 = (t + sin2t ) 2 2 2 0
o
a x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2. 计算
t 2 −1 , dx = t dt , 且 解: 令 t = 2x +1,则 x = 2 , 当x = 0时 t =1; x = 4时 t = 3. ,
−a
f (− x) = f ( x) x ∈ [− a, a ]
f ( x ) dx = − A + A = 0
∫
a
−a
f ( x ) dx = A + A = 2 ∫ f ( x ) dx
0
a
证(3): ∫ Q 且∫
a +T T
a +T
a
定积分的周期性 dx + 周期性解法 f ( x)dx = 定积分的周期性解法∫ f ( x)dx + ∫ f ( x) ∫
a 0 x =T + u , dx= du a x =T ↔u =0, x =T + a ↔u = a 0 a
0
T
a +T
T
f ( x)dx
f ( x)dx ========== ∫ f (T + u)du ==
a 0 0
=====∫ f (u)du = ∫ f ( x)dx ∴∫
a +T a
周期函数
4 9
一. 定积分换元法 重解:将换元和换限连 起来计算,得:
I =∫
9 4 x −1= t 2 2 (t + 1) dx ===== ∫ dt 2 t x − 1 x = 9 ⇔ tt =1 1 x=4⇔ = 2
= ( 2t + 2 ln | t |) 1 = 2 + ln 4
注意到: t = x −1 4 ≤ x ≤ 9 ⇔ x = (1 + t ) 2 1≤ t ≤ 2 x = 4 ⇔ t =1 即: ≤ x ≤ 9 ⇔ 1 ≤ t ≤ 2且 4 x = 9 ⇔ t = 2 因此,在换元时同时更 换积分区间,积分值是 2 1 2 由 2 ∫ (1 + ) dt = ( 2 t + 2 ln | t |) 1 = 2 + ln 4 = I 1 t 可以猜测:换元时换限 ,定积分值应相等。
ϕ(t) ϕ′(t)
所证等式两边被积函数都连续, 证: 所证等式两边被积函数都连续, 因此积分都存在 , 且它们的原函数也存在 . 则
ϕ(t)
是
ϕ ϕ(t) ϕ′(t)的原函数 , 因此有
= F(b) − F(a) = F[ϕ(β)] − F[ϕ(α)]
ϕ(t) ϕ′(t)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ϕ(t) ϕ′(t)
说明: 说明:
, 1) 当β < α , 即区间换为[β ,α]时 定理 1 仍成立 .
2) 必需注意换元必换限 , 原函数中的变量不必代回 . 必需注意换元必换限 原函数中的变量不必代回 3) 换元公式也可反过来使用 , 即
ϕ(t) ϕ′(t)
或配元
= ∫ f (x)d x (令x =ϕ(t))
f ( x)dx =====− ∫ f ( x)dx + ∫ f ( x)dx + ∫ f ( x)dx = ∫ f ( x)dx
一个周期内 0 0 0 0
周期函数
a
T
a
T
Y
A
0 T a
A
a+T X
f ( x + T ) = f ( x)
x ∈ (−∞,+∞ ) — —周期函数
注意换元单值,连续的条件: 注意换元单值,连续的条件:
两 在[a,b] 上 分 端 积 b b b u(x)v(x) = ∫a u′(x)v(x)dx + ∫a u(x)v′(x)dx a b b = u(x)v(x) − ∫ u′(x)v(x)dx a a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4. 计算 解: 原式 = x arcsin x
1 2
− 1 1 1 2 2 2 = + ∫ (1− x ) d (1− x2 ) 12 2 0
⋅ I2−2 ⋅ L34 I2m+1 = 22m12m−11 I2m−⋅ 5 ⋅ 2 ⋅ I1 m+ 2mm− 3
而
I0 =∫ 2 dx =
0
π
π
, 2
I1 = ∫ 2 sin xdx=1
0
π
故所证结论成立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内容小结
基本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换元必 换元必换限 配元不 配元不换限 边积边代限
∫
2 ( t + 1) dt 1 = 2 ∫ (1 + ) dt t t
= 2 t + 2 ln | t | + C ==== 2 ( x − 1) + 2 ln | ∴ I = 2 ( x − 1) + 2 ln |
4 9 t = x −1
x − 1 | +C x − 1 | = 2 + ln 4
4 0
4 0
同前
,则: 定积分的对称性周期性 定积分的对称性周期性解法 例 设f ( x)在所讨论的区间上连续 周期性解法 3. (1)若f (− x) = − f ( x) (奇函数),∀x ∈[−a, a] ⇒ a f ( x)dx = 0
∫
a
−a
(2)若f (− x) = f ( x) (偶函数),∀x ∈[−a, a] ⇒ ∫ f ( x)dx = 2∫ f ( x)dx
t = x2 错误原因在于, 在区间[-1,2]变动时,函数 变动时, 错误原因在于,当x在区间 在区间 变动时
的反函数 x = ± t 不是单值的。
2 2
1
都对应于一个t=1.因此积分 ∫−1 x = ∫1 即x=1, x=-1都对应于一个 都对应于一个 因此积分
2
2
4
x dx , 少计算了 x 2dx = 2 仅仅只计算了∫1 ∫−1
−a 0
a
(3)若f ( x + T ) = f ( x) (周期函数,∀x ∈ (−∞,+∞),T为常数, ) ⇒ ∀a ∈ R,有: ∫
a +T a
(1),(2)为对称区间 为对称区间! f ( x)dx = ∫ f ( x)dx 注:(1),(2)为对称区间!
0
T
证: (1) (2)
∫−a f (x)dx = ∫−a f (x)dx + ∫0 f (x)dx a a = ∫ f (−t)dt + ∫ f (x)dx 0 0 令x = −t a = ∫ [ f (−x) + f (x)]dx 0
n 为奇数 证: 令 t = π − x,则 2
π
∫0
令
2
sin xdx = −∫
n
n π sin (2 −t)dt π
2
0
2 = ∫ 2 cosn t dt xdx
π
0
) 则 u′ = (n −1 sin
n−2
v = −cos x
π
xcos x,
2 ) ∴ In =[−cos x⋅sinn−1 x] 0 + (n −1 ∫ 2 sinn−2 xcos2 xdx 0
a
b
ϕ(t) ϕ′(t)
ϕ(t) dϕ(t)
配元不换限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注意此代换在主值 范围内是单值的 解: 令 x = asint ,则 dx = acost dt ,且 例1. 计算
, 当x = 0时 t = 0; x = a 时 t = π . , 2
∴ 原式 =
2 2 2 a 0 cos tdt 2 π
,应使
1 , 上有 在[-1,1]上连续,而代换 x = 在[-1,1]上有 , 上 t 间断点x=0,不满足换元公式的条件。 间断点 ,不满足换元公式的条件。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定理2. 定理 设u(x), v(x)∈C1[a, b] , 则 b
a
证: Q [u(x)v(x)]′ = u′(x)v(x) +u(x)v′(x)
第五章 第三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 分部积分法 不定积分 换元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 换元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引例
一. 定积分换元法
I =
∫
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