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易错题型训练《钠及其化合物》.doc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59992cc77da26924c5b037.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下表:(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除了试样的质量,锥形瓶和水的质量,还必需的数据是______,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
(3)根据上述数据,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保留2位小数)。
(4)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图: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
③操作Ⅱ需要的仪器除了酒精灯,还需要_____(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2Na2O2+2H2O=4NaOH+O2↑第4次或第5次的读数第5次与第4次的读数相同,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0.84 溶解生成NaCl的质量玻璃棒、蒸发皿偏大【解析】【分析】(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3)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应用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的数据,根据称量的锥形瓶+水+试样总质量变化以及还有第4次或第5次读数,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5次读数相等,锥形瓶内的质量已达到恒重;(4)①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将样品在稀盐酸中溶解;②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得的晶体为氯化钠,需直接测定氯化钠的质量;③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得的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烧杯内壁沾有少量的氯化钠,测定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培优易错试卷钠及其化合物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培优易错试卷钠及其化合物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df1b1192e45361066f59b.png)
培优易错试卷钠及其化合物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化学兴趣小组制取Na2O2,并测定制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
I.制取Na2O2。
查阅资料:①钠与空气在453~473K之间可生成Na2O,迅速提高温度到573~673K之间可生成Na2O2。
②4Na+3CO 22Na2CO3+C。
③加热后,Na不与N2反应。
(1)图1为兴趣小组制取Na2O2的装置,得到的固体中不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
A.Na3N B.Na2CO3 C.Na2O D.NaOH(2)该小组若要得到相对纯净的Na2O2,请从图2中选择合适的装置(要求从装置A、B、C中选择)净化空气,接口从左至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
II.测定制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
按图2装置中的F→B→C→A→D顺序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制得的10g样品放入 F 装置的烧瓶中,滴入稀硫酸反应后,D中收集到1.12L气体(体积已转换为标况下)。
(3)写出样品中Na2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
(5)装置F中仪器i的名称为____;仪器i和烧瓶用一根导管连接,目的是使稀硫酸能顺利流下,也可减少实验产生误差,若没有该导管将导致测定的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该实验测得样品中Na2O2纯度为_____。
【答案】A edbc 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 2NaOH+ CO2=H2O+Na2CO3检验CO2是否除尽分液漏斗偏大 78.0%【解析】【分析】(1)①钠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钠、过氧化钠,二者均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与水反应会得到氢氧化钠,由信息可知钠与氮气不反应;(2)若要得到相对纯净的过氧化钠,应将空气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3)过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氧气和水;(4)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烧瓶中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氧气与水,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氧气中可能混有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根据氧气体积可以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5)分液漏斗和烧瓶用导管连接可以平衡气压,使稀硫酸顺利流下,还可以抵消滴加硫酸排出空气的体积,若没有该导管,排出的空气按生成氧气的体积计算;(6)依据标况下氧气的体积和反应方程式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由题给数据计算过氧化钠的纯度。
高中化学Na及其化合物题型练习.doc
![高中化学Na及其化合物题型练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5e4afae631126edb6e1a1013.png)
钠的化合物--一过氧化钠题型示例一:Na?。
?与H20及CO2反应的%2()2与H20的反应实际上分两步进行Na2O2+H2O=2NaOH+H2O2 ①2H202=^^-02 t ②①*2+②[消去中间产物H2O2:2Na202+4H20=4Na0H+2^02 t例1:在"&2()2与比0的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A: NaOH B比0 C 0, D 无法判断例2:在Na2O2与CO?的反应里,每生成5.6LO2 (标况)时,转移电子数为()。
A. 2 个B. 0.25molC. 3.01X1023 个D. lmol例3: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 l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lOO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A.甲<乙<丙<丁B. 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D. 丁V甲V乙V丙例4:把4.48LCO2通过一定质量的固体NazCh后,收集到3.36L (S. P. T.)气体,则这3.36L 气体的质量是()。
A. 3.8gB. 5.6g C・ 4.8g D. 6.0g例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氨气密度的8倍,这时测得容器内压强为P,,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至完全反应,恢复到开始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2,则P.和P2关系是()A P)=8P2B P]二4P2C P]=2P2D P}=P2例9: CO与IL混合气体3g和足量的氧气燃烧后,在150°C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
? 后,\出02增重的质量为()A.1.5gB.3gC.6gD.无法计算例IO:2OO°C时11.6gC02和FL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 6g, 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A. 5.8B. 11.6C. 23.2D. 46.4题型示例二:Na2O2+CO+H2例13:将2.1g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为7.2),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zCh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重()g oA. 2.1B. 3.6C. 4.2D. 7.2题型示例三:Na2()2+NaHCO3型例14:取6. 60gNaHC0,和NaO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C,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5. 30go计算原混合物中N/O?的质量分数。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a4e7c5ef7ba0d4a733bd9.png)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含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如图所示,“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
(1)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将活塞(K1、K2)关闭好,目的何在?____。
(2)试管I内的试剂X是__时,打开活塞K1、K2,加热试管Ⅲ约5分钟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___。
(3)试管I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____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4)CO2与过氧化钠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__Na2O2+____C18O2+____H218O→____。
【答案】以防止试管Ⅲ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浓H2SO4过氧化钠与干燥的CO2不反应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Ⅱ的液面上复燃,同时,Ⅲ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 2 2 ═2Na2C18O3+O2↑+2H2O【解析】【详解】(1)本题旨在利用对比实验,探究Na2O2与CO2反应的环境,故实验步骤中,首先让Na2O2与干燥CO2反应,必须保证整个环境中不能有H2O,故通入反应装置前CO2必须干燥,故答案为以防止试管Ⅲ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二氧化碳必须是干燥的,所以使用试剂X浓硫酸进行干燥;由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浓H2SO4;过氧化钠与干燥的CO2不反应;(3)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Ⅱ的液面上会复燃;Ⅲ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说明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由于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钠,故答案为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Ⅱ的液面上复燃,同时,Ⅲ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4)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为: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电离的氢离子与过氧化钠反应,碳酸中18O完全存在于碳酸根离子中,生成的水中不含18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18O2+2H218O═2Na2C18O3+O2↑+2H2O,故答案为2;2;2;═2Na2C18O3+O2↑+2H2O。
高考化学 钠及其化合物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钠及其化合物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687ea1711cc7931b716f6.png)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培优易错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往100mL的NaOH溶液中通入2CO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
通入的2CO的体积V(标准状况)与M的质量W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解答下列问题:(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下同)。
(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3)B点时M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4)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答案】Na2CO3 1120 NaHCO3 2240 Na2CO3、NaHCO3 1:3 1792 1mol/L【解析】【分析】由图知NaOH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完全转化为Na2CO3时,Na2CO3质量为0.1mol×12×106g/mol=5.3 g,完全转化为NaHCO3时,NaHCO3质量为0.1mol×84g/mol=8.4g,故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n(CO2),根据V=nV 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图B点时M的质量为7.16 g,5.3<7.16<8.4,知M由Na2CO3和NaHCO3组成,设在B点时Na2CO3物质的量为x,NaHCO3物质的量为y,根据钠离子守恒、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的值,根据V=nV 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根据c=nV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由图知NaOH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完全转化为Na2CO3时,Na2CO3质量为0.1mol×12×106g/mol=5.3 g,完全转化为NaHCO3时,NaHCO3质量为0.1mol×84g/mol=8.4g,故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1)由上述分析可知,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需CO2体积为0.1 mol×12×22.4L•mol−1=1.12L=1120 mL,故答案为:Na2CO3;1120;(2)由上述分析可知,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需CO2体积为0.1 mol×22.4L•mol−1=2.24L=2240 mL,故答案为:NaHCO3;2240;(3)图B点时M的质量为7.16 g,5.3<7.16<8.4,知M由Na2CO3和NaHCO3组成;设在B点时Na2CO3物质的量为xmol,NaHCO3物质的量为ymol,则:2x+y=0.1,106x+84y=7.16,解得x=0.02,y=0.06,n(Na2CO3):n(NaHCO3)= 0.02mol:0.06mol=1:3,故V(CO2)=(0.02 mol+0.06 mol)×22.4L•mol−1=1.792L=1792 mL,故答案为:Na2CO3、NaHCO3;1:3;1792;(4)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0.1L=1mol/L,故答案为:1mol/L。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e7ad6767f5acfa0c7cd04.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一、钠及其化合物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气体B 为纯净物,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1)组成A 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 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Ca 、H 、N 2Ca HN 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 34NH 6HCHO +→(或6124C H N )26H O +【解析】【分析】 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 中含有Ca 元素,可知沉淀F 为CaCO 3,4.0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00g=0.04mol 100g/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 中含有Ca 元素,其质量为0.04mol×40g/mol=1.60g ;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 为NH 3,所以溶液D 中含有NH 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 中含有N 元素,固体A 中含有N 元素;气体B 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0.448L=0.02mol 22.4L/mol ,固体A 中Ca 元素的质量为1.60g ,则其他元素为1.90g-1.60g=0.30g ,可先假设E 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 、NO 2、O 2,则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 ,而0.02mol NO 或NO 2或O 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 ,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 2,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 ,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 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 中的三种元素为:Ca 、N 、H ;Ca 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 中Ca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质量为1.60g ,N 元素的和H 元素质量为0.04g 共0.30g ,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 的化学式可能为Ca 4N 2H 2,化为最简整数比为2Ca HN ;(2)根据产物可知A 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含有NH 4+,H 2,Ca 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3)气体E 为为NH 3,甲醛为HCHO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34NH 6HCHO +→(或6124C H N )26H O +。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e73b9cfc789eb162dc837.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产物并进行试验论证,某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试验(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为Pd),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装置2中应盛放__________溶液.(2)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方框内应选用_____装置(填上图字母代号).(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好药品后,在点燃酒精灯前,应先进行1装置的操作,待装置______(填数字编号)中出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4)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Pd)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答案】饱和碳酸氢钠 C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2Na+2CO2Na2CO3+CO4Na+3CO22Na2CO3+C【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知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HCl气体,所以应除去HCl,则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2)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方框内应选用C装置,因为C装置可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作用;答案为:C;(3)因为该实验是验证二氧化碳与Na的反应,所以应排除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先通入二氧化碳使5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再点燃酒精灯;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5;(4)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Pd)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该固体是碳酸钠,则N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2CO2Na2CO3+CO;答案为: 2Na+2CO2Na2CO3+CO;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CO生成,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一种固体为碳酸钠,另一种是C单质,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2Na2CO3+C。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146de2b160b4e777fcf37.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化学兴趣小组制取Na2O2,并测定制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
I.制取Na2O2。
查阅资料:①钠与空气在453~473K之间可生成Na2O,迅速提高温度到573~673K之间可生成Na2O2。
②4Na+3CO 22Na2CO3+C。
③加热后,Na不与N2反应。
(1)图1为兴趣小组制取Na2O2的装置,得到的固体中不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
A.Na3N B.Na2CO3 C.Na2O D.NaOH(2)该小组若要得到相对纯净的Na2O2,请从图2中选择合适的装置(要求从装置A、B、C中选择)净化空气,接口从左至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
II.测定制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
按图2装置中的F→B→C→A→D顺序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制得的10g样品放入 F 装置的烧瓶中,滴入稀硫酸反应后,D中收集到1.12L气体(体积已转换为标况下)。
(3)写出样品中Na2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
(5)装置F中仪器i的名称为____;仪器i和烧瓶用一根导管连接,目的是使稀硫酸能顺利流下,也可减少实验产生误差,若没有该导管将导致测定的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该实验测得样品中Na2O2纯度为_____。
【答案】A edbc 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 2NaOH+ CO2=H2O+Na2CO3检验CO2是否除尽分液漏斗偏大 78.0%【解析】【分析】(1)①钠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钠、过氧化钠,二者均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与水反应会得到氢氧化钠,由信息可知钠与氮气不反应;(2)若要得到相对纯净的过氧化钠,应将空气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3)过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氧气和水;(4)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烧瓶中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氧气与水,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氧气中可能混有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根据氧气体积可以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5)分液漏斗和烧瓶用导管连接可以平衡气压,使稀硫酸顺利流下,还可以抵消滴加硫酸排出空气的体积,若没有该导管,排出的空气按生成氧气的体积计算;(6)依据标况下氧气的体积和反应方程式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由题给数据计算过氧化钠的纯度。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b8a2ee27284b73f3425020.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任务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A和E中制取NH3的装置为____,所用试剂为_____。
装置中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③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
任务2: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两者不反应;假设2:NO2能被Na2O2氧化;假设3: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
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
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A 浓氨水和CaO(合理即可)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NO2能被Na2O2还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EDBDF 2NO2+Na2O2=2NaNO3【解析】【分析】(1)干燥氨气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因而A为氨气发生装置;固液反应制取氨气,要用浓氨水与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2)若红棕色的NO2能够被NH3还原,反应时混合气体的颜色将变浅;(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说明此条件下,二氧化氮与氨气不能反应,或者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较低,或者是反应速率极慢;(4)氮氧化物为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5)Na2O2中氧元素为中间价—1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2中的氮元素为中间价+4价,既可能表现氧化性,也可能表现还原性;(6)①验证假设2,首先要用E装置制取二氧化氮,因为水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实验时要除去水的干扰,装置B前后都必须有吸水装置,为防止过量气体污染环境,要连接F咋进行尾气处理;②由过氧化钠变成白色固体且产物为纯净物,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硝酸钠。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8ba8ffad6195f302ba637.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1942 年,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以 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 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他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1)“侯氏制碱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2)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3)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欲制备碳酸氢钠,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第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请回答:①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分离出 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第二位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它装置未画出)。
①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应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实验时,须先从 a 管通入_______气体,再从b 管中通入_______气体。
②装置 c 中的试剂为_______(选填字母)。
e.碱石灰 f..浓硫酸 g.无水氯化钙【答案】N 2 + 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垐垐垐垐垎噲垐垐垐垐 2NH 3 c CaCO 3 + 2H += Ca 2++ H 2O + CO 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过滤 NH 3(氨) CO 2 (二氧化碳) g【解析】【分析】(1)工业合成氨反应,利用N 2、H 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制NH 3;(2)a .碳酸氢钠易溶于水;b .碳酸氢钠固态时受热易分解,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易结晶析出,促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3)第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甲装置中,CaCO 3与盐酸反应制CO 2气体,但CO 2中混有HCl ;乙中加入饱和NaHCO 3溶液,以除去CO 2中的HCl ;在丙装置中,CO 2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生成NaHCO 3和NH 4Cl ;丁装置用于吸收随未反应CO 2逸出的NH 3;第二位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它装置未画出);由于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应先通NH 3,后通CO 2,最后还需吸收未反应的NH 3。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5df7bb8f67c1cfbd6b837.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活泼金属Mg与CO2发生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因此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
已知:常温下,CO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例如:PdCl2 + CO + H2O=Pd↓+ CO2+2HCl 。
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此反应也可用来检测微量CO的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制气装置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A处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写“Ⅰ”、“Ⅱ”或“Ⅲ”)。
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溶液,装置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2)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Na与CO2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待装置______(填写字母)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CO2气体为足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产生以下①、②两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①若装置F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装置F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装置D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88cddd767f5acfa0c7cd37.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如图所示,“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
(1)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将活塞(K1、K2)关闭好,目的何在?____。
(2)试管I内的试剂X是__时,打开活塞K1、K2,加热试管Ⅲ约5分钟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___。
(3)试管I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____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4)CO2与过氧化钠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__Na2O2+____C18O2+____H218O→____。
【答案】以防止试管Ⅲ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浓H2SO4过氧化钠与干燥的CO2不反应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Ⅱ的液面上复燃,同时,Ⅲ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 2 2 ═2Na2C18O3+O2↑+2H2O【解析】【详解】(1)本题旨在利用对比实验,探究Na2O2与CO2反应的环境,故实验步骤中,首先让Na2O2与干燥CO2反应,必须保证整个环境中不能有H2O,故通入反应装置前CO2必须干燥,故答案为以防止试管Ⅲ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二氧化碳必须是干燥的,所以使用试剂X浓硫酸进行干燥;由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浓H2SO4;过氧化钠与干燥的CO2不反应;(3)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Ⅱ的液面上会复燃;Ⅲ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说明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由于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钠,故答案为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Ⅱ的液面上复燃,同时,Ⅲ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4)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为: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电离的氢离子与过氧化钠反应,碳酸中18O完全存在于碳酸根离子中,生成的水中不含18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18O2+2H218O═2Na2C18O3+O2↑+2H2O,故答案为2;2;2;═2Na2C18O3+O2↑+2H2O。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942289fc4ffe473268ab93.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钠及其化合物1.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按要求填空:(1)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甲 + 乙:___________;D + 丙:_______。
(3)B与X的水溶液反应生成C和乙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SO3 2Na + S Na2S 2Na2SO3+ O2= 2Na2SO4 Na2O2+S2-+2H2O=4OH-+S↓+2Na+【解析】【分析】单质甲、乙均能分别与单质丙连续两次反应,可能是单质甲、乙分别被O2连续两次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物,则丙是O2;氧化物B与水反应能放出O2,则B是Na2O2,那么C是NaOH,A是Na2O,甲是Na;又因B和H的摩尔质量相同,则X是Na2S,那么乙是S,F 是SO2,G是SO3;由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可知D是Na2SO3,E是Na2SO4。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O2,G是SO3;故答案为:O2,SO3;(2)甲 + 乙的反应为钠与硫共热反应生成硫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S Na 2S;D + 丙的反应为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O3+ O2= 2Na2SO4,故答案为:2Na + S Na2S;2Na2SO3+ O2= 2Na2SO4;(3)过氧化钠与氯化钠的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S2-+2H2O=4OH-+S↓+2Na+,故答案为:Na2O2+S2-+2H2O=4OH-+S↓+2Na+。
2.A、B、C、X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5c142360cba1aa911da49.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一、钠及其化合物1.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按要求填空:(1)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甲 + 乙:___________;D + 丙:_______。
(3)B与X的水溶液反应生成C和乙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SO3 2Na + S Na2S 2Na2SO3+ O2= 2Na2SO4 Na2O2+S2-+2H2O=4OH-+S↓+2Na+【解析】【分析】单质甲、乙均能分别与单质丙连续两次反应,可能是单质甲、乙分别被O2连续两次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物,则丙是O2;氧化物B与水反应能放出O2,则B是Na2O2,那么C是NaOH,A是Na2O,甲是Na;又因B和H的摩尔质量相同,则X是Na2S,那么乙是S,F 是SO2,G是SO3;由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可知D是Na2SO3,E是Na2SO4。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O2,G是SO3;故答案为:O2,SO3;(2)甲 + 乙的反应为钠与硫共热反应生成硫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S Na 2S;D + 丙的反应为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O3+ O2= 2Na2SO4,故答案为:2Na + S Na2S;2Na2SO3+ O2= 2Na2SO4;(3)过氧化钠与氯化钠的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S2-+2H2O=4OH-+S↓+2Na+,故答案为:Na2O2+S2-+2H2O=4OH-+S↓+2Na+。
2.下图为一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列全。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797a196529647d26285200.png)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往100mL的NaOH溶液中通入2CO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
通入的2CO的体积V(标准状况)与M的质量W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解答下列问题:(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下同)。
(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3)B点时M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通入的2CO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4)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答案】Na2CO3 1120 NaHCO3 2240 Na2CO3、NaHCO3 1:3 1792 1mol/L【解析】【分析】由图知NaOH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完全转化为Na2CO3时,Na2CO3质量为0.1mol×12×106g/mol=5.3 g,完全转化为NaHCO3时,NaHCO3质量为0.1mol×84g/mol=8.4g,故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n(CO2),根据V=nV 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图B点时M的质量为7.16 g,5.3<7.16<8.4,知M由Na2CO3和NaHCO3组成,设在B点时Na2CO3物质的量为x,NaHCO3物质的量为y,根据钠离子守恒、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的值,根据V=nV 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根据c=nV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由图知NaOH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完全转化为Na2CO3时,Na2CO3质量为0.1mol×12×106g/mol=5.3 g,完全转化为NaHCO3时,NaHCO3质量为0.1mol×84g/mol=8.4g,故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1)由上述分析可知,A点白色固体M为Na2CO3,需CO2体积为0.1 mol×12×22.4L•mol−1=1.12L=1120 mL,故答案为:Na2CO3;1120;(2)由上述分析可知,C点白色固体M为NaHCO3,需CO2体积为0.1 mol×22.4L•mol−1=2.24L=2240 mL,故答案为:NaHCO3;2240;(3)图B点时M的质量为7.16 g,5.3<7.16<8.4,知M由Na2CO3和NaHCO3组成;设在B点时Na2CO3物质的量为xmol,NaHCO3物质的量为ymol,则:2x+y=0.1,106x+84y=7.16,解得x=0.02,y=0.06,n(Na2CO3):n(NaHCO3)= 0.02mol:0.06mol=1:3,故V(CO2)=(0.02 mol+0.06 mol)×22.4L•mol−1=1.792L=1792 mL,故答案为:Na2CO3、NaHCO3;1:3;1792;(4)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0.1L=1mol/L,故答案为:1mol/L。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0f0a3a32d7375a41780a3.png)
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一、钠及其化合物1.如图所示: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_,C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2CO3(或NH4HCO3) NH3 NO2 HNO3 2Na2O2+2CO2=2Na2CO3+O2 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解析】【分析】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 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X应为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分解产物中B为H2O;反应①为CO2与Na2O2反应,且NH3能与反应①生成的产物之一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则D为O2,反应②为NH3在O2中催化氧化生成的E为NO,NO和O2反应生成的F为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则G为HNO3,再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详解】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 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X应为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分解产物中B为H2O;反应①为CO2与Na2O2反应,且NH3能与反应①生成的产物之一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则D为O2,反应②为NH3在O2中催化氧化生成的E为NO,NO和O2反应生成的F为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则G为HNO3;(1)由分析知:X为(NH4)2CO3(或NH4HCO3),C为NH3,F为NO2,G为HNO3;(2) 反应①为CO2与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②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5bfa486f1aff00bed51ed9.png)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有一包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样品。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a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中气体的读数为V2mL,则反应中生成的CO2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___mL。
(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_________。
50mL稀硫酸50mL稀硫酸50mL稀硫酸m(混合物)9.2g15.7g27.6gV(CO2)(标况)2.24L3.36L3.36L①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②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③加入混合物9.2 g时稀硫酸未反应完④计算出样品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1:1(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NaHC03和KHC03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选填“偏人”、“偏小”或“不变”)。
【答案】V2-V1②偏大【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在密闭体系中注入V1mL的硫酸,导致此时注射器中也应该为V1mL才能维持内部压强相等,所以后来生成的气体会导致体积在V1mL的基础上增大,硫酸消耗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为两者的差;即V2-V1mL;所以本题答案:V2-V1;(2)①m(混合物)= 15.7gg,V(CO2)标况)=3.36L, m(混合物)= 27.6g,V(CO2)标况)=3.36L,说明此时混合物过量,根据HCO3−+H+=H2O+CO2↑,可知c(H+)=n/V=3.36L/22.4L∙mol-1/0.05L=3mol/L,所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故①正确;②由m(混合物)= 9.2g,V(CO2)标况)=2.24L,根据HCO3−+H+=H2O+CO2↑可知n(HCO3-)=0.1mol,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2g/0.1mol=92 g/mol,15.7g/92 g∙mol-1=0.17mol,50mL 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H+)=0.15mol,所以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不能完全反应,故②错误;③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与稀硫酸的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H+=H2O+CO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m(混合物)= 9.2g,V(CO2)标况)=2.24L此时硫酸有剩余,故③正确;④由m(混合物)= 9.2g,V(CO2)标况)=2.24L,根据HCO3−+H+=H2O+CO2↑可知n(HCO3-)=0.1mol,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2g/0.1mol=92 g/mol,根据所以样品中NaHCO3和K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②;(3)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 和KCl,该实验方案最后称量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称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易错题型训练《钠及其化合物》
易错点一: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易错题典例】在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反应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金属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D.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
易错点二:碱金属的性质
【易错题典例】钙和钠相似,也能形成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2O2
B.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钙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
C.过氧化钙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2:1
D.过氧化钙中只含离子键
易错点三: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易错题典例】用脱脂棉包住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几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两条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验证第二条结论,将管口b浸入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q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易错点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易错题典例】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B.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C.溶液酸碱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pH小于NaHCO3溶液的pH
D.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HCl的量前者多
易错点五:焰色反应
【易错题典例】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参考答案:
1. C
2.B
3.(1)有热量放出(2)①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口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将导管b置于水槽中.再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发现b处有气泡放出
4.C
5.C
[巩固练习:]
1.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2.钠着火燃烧时,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或方法灭火( D)
①泡沫灭火器②干粉灭火器③水④沙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④
3.将Na
2O
2
投入FeCl
3
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B )
①生成白色沉淀②生成红褐色沉淀③有气泡产生④因为Na
2O
2
具有漂白
性,所以FeCl
3
溶液褪色
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NaHCO
3溶解度比NaCl、Na
2
CO
3
、NH
4
HCO
3
、NH
4
Cl都小
的性质,运用CO
2+NH
3
+H
2
O+NaCl===NaHCO
3
↓+NH
4
Cl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
下列
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反应过程:气体A 的饱和溶液――→Ⅰ
加入食盐A 和食盐的饱和溶液――→Ⅱ通入足量气体B 悬浊液――→Ⅲ过滤
晶体Ⅳ,纯碱,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 .A 气体是NH 3,B 气体是CO 2
B .把纯碱及第Ⅲ步得到晶体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发酵粉
C .纯碱可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
D .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5.Na 2O 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当Na 2O 2与某物质Q 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 .Q 一定是氧化剂
B .当有1 mol O 2生成时转移电子4 mol
C .O 2一定是氧化产物
D .Na 2O 2不可能发生还原反应
6.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水反应的方法,利用煤油来控制反应速率,使学生能仔细观察到各种实验现象。
该方法简便、安全、现象明显、有趣味性,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将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和长颈漏斗插入橡皮塞孔中,但玻璃管勿插入液体,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
实验时,往100 mL 的大试管中先加入40 mL 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漏斗加满滴有2滴酚酞的水。
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变化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试管中液面颜色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中液面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颈漏斗中液面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钠在煤油中逐渐下沉,至水面时与水发生反应,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像热气球一样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做上下游动,最后完全消失
(2)水溶液从上至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3)液面逐渐下降液面逐渐上升
(4)当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开弹簧夹,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7.(1)如右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
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
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同学可能使用的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1)钠表面变灰暗,气球膨胀4Na+O
2===2Na
2
O
(2)①2Na+O
2=====
△
Na
2
O
2
②abcd
8.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_。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________。
答案:(1)Ⅱ
(2)2NaHCO
3=====
△
Na
2
CO
3
+H
2
O+CO
2
↑ D
(3)NaH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