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 诗经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
《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
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年、丘雍编修。
《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2.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比比方比喻,使形象更鲜明。
兴借助其它的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郭锡良着《古代汉语》中《诗经》注释商榷
二 、 法 有 失 妥 当 语
得其 本训 , 则文义适 相符合 , 不烦言而 已解 。失其本训 , 而强 为之说 , 一则杌 陧不安 , 于文句 之 间增 字 以足之 , 方迁 乃 多
就, 而后得 申其说 , 此强经 以就我 ,道 , 窈窕 淑女 , 瑟友 之 ” “ ” 这个 句 子 “ 琴 的 之 在 中, 甚至整篇 诗 歌 中都是 一个 代词 。“ 求之 、 之 、 友 乐之 ” 中 “ ” 之 都是 指代这位“ 淑女 ” 。
《 诗经 ・ 采薇》 彼 尔维何?维常之华… 。 :
郭锡 良等 人编 著 的 《 代 汉 语 》 “ ” 释 为句 中语 气 古 将 维 解
词。作为 句中语气 词有的表示加强或肯定 语气的 , 有的是 表
[ 作者简介] 唐朝 辉, 扬州大学文学 院研究生。
古代汉语语法 “ 词类活 用” 章告诉 我们 : 名词 、 形容 词在
一
6 — 7
锈 之锯 事
“ 、 我” 之” “ 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 ) 童 面之 , 王 翳 日 : 此 项 王也 。 8 马 指 “ ”
— —
( ) 一 流
《 诗经 ・ 关雎》 参差荇菜 , : 左右流之 … 。 郭锡 良等人编著的《 代汉 语》 “ ” 解释 为“ 着 古 将 流 字 顺 流水采摘 ” 。我们读后不知道“ ” 流 字究 竟是“ 义、 流水 ” 顺” “ 义、 还是“ 采摘 ” 。可见这 是 由于“ 字强 释 ” 得此 字表 义 增 使
示 判断的 。 表示加强或肯定语气 的有 :
郭锡 良等人编 著的《 古代汉语 》 目前 高校 的古 代汉语 在 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 笔者在学 习中发现 《 诗经》
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文学院本科生必读书目(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院本科生必读书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2-1》:1.王力《談談學習古代漢語》,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
2.《古文观止》,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二版(选读《周文》《秦文》部分)3.《论语》,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4.《孟子》,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5.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选读与教材相关部分)6.杨伯峻、何乐士《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20017.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58.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选读部分)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选读部分)10.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古代汉语2-2》:1.《古文观止》,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二版(选读《汉文》《唐文》部分)2.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选读与教材相关部分)3.杨伯峻、何乐士《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20014.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选读部分)5.王力《诗经韵读楚辞韵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现代汉语》:一年级配合《现代汉语》阅读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3.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4.徐时仪:《汉语白话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配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学》阅读1.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2.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马庆株:《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精选》,商务印书馆。
4.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商务印书馆,三年级配合《语言学概论》、《实验语音学》、《现代汉语修辞学》阅读1.石毓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简答题(二)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二)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二)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武帝纪》句中的“于是”是连词。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句中“以”的用法及特点是什么?3.“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说明句中三个“与”的词性和在用法上的特点。
4.用划线法分析句子成分。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韩非子·和氏》)5.“子布、袁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说明句中“与”的词性和用法。
6.“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荀子·议兵》),说明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
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杜牧《阿房宫赋》)译为:让六国诸侯各自爱惜那些人民,就完全可以抵抗秦国。
8.“美则美矣,抑臣又有惧也”(《国语·晋语》),说明句中“则”和“抑”的词性和意义。
9.“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明句中“虽”和“然”的词性和意义。
10.“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说明句中两个“之”的词性和作用。
11.“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说明句中“之”和“所”的词性和作用。
12.“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说明句中“矣”和“也”的作用。
13.“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说明句中“哉”和“焉”的词性和作用。
14.“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滕文公上》),说明句中“且”和“与”的词性和作用。
15.(1)“桓公视管仲云:‘乐夫,仲父’”(《管子·霸形》)。
北语 18春《古代汉语(二)》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云胡不夷”中的“云”是当云彩讲。
2.韵目是指每个韵部的代表字。
3.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便是拗救
4.“穷乡隔深辙,颇回故人车”中的“回”是使动用法。
5.真正的五言诗起源于东汉的民谣,文人写的五言诗则是到西汉才出现的。
A.辩解
B.潜伏水中
C.分别
D.埋葬
6.下列句中的“列”,当“众”“诸”讲的是()。
A.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
B.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C.列屋而闲居
D.列星随旋。
7.“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出自()。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老子》
8.下列句子中的“偷”,当“不厚道”讲的是()。
8.“迟”的本义是慢慢走。
9.“食饱心自若”中“自若”的意思是“自己清楚”。
10.“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选自《诗经•硕鼠》。
18春《古代汉语(二)》作业_4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平水韵”一共有多少韵()。
A. 106
B. 107
C. 108
D. 540
2.“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改为仄声后,必须改用平声的是()。
9.下列句子中的“发”,当“出发”之意讲的是()。
A.射者正已而后发
B.朝发轫苍梧兮
C.书未发
D.韩信使者至,发书
10.“离骚”的“骚”字意思是()。
A.痛苦
B.磨难
C.离别
D.忧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2、之为言3、粘、对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北语 19秋《古代汉语(二)》作业_1234
19秋《古代汉语(二)》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一联中出句拗和对句救的字分别是()。
A. 兹斑B. 手马C. 自斑D. 自马答案:C q:80、500、92612.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
A.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B. 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C. 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答案:A3.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答案:D4.“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句中的“豫州”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借代B. 代称C. 隐喻D. 引经答案:B5.“予悲恸不欲活,立重赏收赎。
”中“恸”的意思是()。
A. 痛苦B. 悲伤C. 悲哀过度D. 悲痛答案:C6.下列句子中的介词“以”,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籍的是()。
A.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B. 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C.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D.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答案:A7.“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稽古B. 代称C. 引经D. 隐喻答案:A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选自()。
A. 《春望》B. 《天末怀李白》C. 《望岳》D. 《梦李白》答案:A9.“温泉水滑洗凝脂”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 借代B. 代称C. 隐喻D. 引经答案:A10.“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一语出自()。
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以下作品,属于汉魏六朝诗的是()。
A. 《行行重行行》B. 《庭中有奇树》C. 《迢迢牵牛星》D. 《上山采蘼芜》答案:ABC2.通行的《诗经》注本有()。
A. 《毛诗正义》B. 《诗集传》C. 《诗毛氏传疏》D. 《毛诗传笺通释》答案:ABCD3.“然”的意思有()。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
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
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
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 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 A象形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 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
第二个学期做以下练习(十)至练习(十八)的内容:练习(十)一、简述题。
1、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条件。
(四种即可得满分)答: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2)、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3)、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4)、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答:古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的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动词带上宾语后,动词和宾语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区别两种用法的关键是:看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否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是否产生动词所产生的变化,如果发出动作、产生变化,则为使动用法,反之,则为意动用法。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①句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江南岸”,春风吹过后,“江南岸”必将变“绿”,故“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②句中“小”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鲁”,孔子登上东山,“鲁(鲁国)”并未因此而变小,故确定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天论)名词用作动词,王,霸:称王,称霸。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用作状语,客,当客人对待。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诗经原文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诗经原文古代汉语诗经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左右采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XXX。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XXX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XXX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其XXX,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薄言有之,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襭之。
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XXX且贫,莫知我艰。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XXX管,XXX有炜,说XXX。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柏舟》泛XXX,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为我仪,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XXX彼两髦,实为我特,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扫也。
XXX之言,不可道也。
XXX也,不可襄也。
XXX之言,不可详也。
言之长也,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XXX?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XXX,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XXX,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XXX。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XXX!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古代汉语2最新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最新名词解释1、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在韵文中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2、韵部:古韵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叫一个韵部。
3、叶音:也称叶韵。
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前人的韵文感到不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些押韵的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
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不同所致,是错误的。
4、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
如“蚤起”,“ 蚤” 通“ 早”。
5、三十六字母:音韵学术语。
字母是古代用来标记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按发音部位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五类,称为“五音”。
三十六字母是见溪群疑等。
6、连绵字: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
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就是“连绵词”。
连绵字可以分为三类:双声字、叠韵字、非双声叠韵字。
有人把“叠字”(或称重言)也列入连绵字之内。
7、传:训诂学术语。
指解释经义的一种体式。
8、注:训诂学术语。
是一种解释经书词句意义,兼及订正衍讹的训诂体式。
9、笺:训诂学术语。
补充、申发旧注原意,间抒己见的一种体式。
此名源自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
郑玄解《诗》依据毛传,从而引申生发,更下己意,故名之曰“笺” 后人注书,。
或宗主一家,并博引诸书以证之,亦称为“笺” 。
10、疏:训诂学术语。
指疏通旧注并加以引申发挥的一种体式。
“疏”之名源于南北朝时讲论佛家的经典,当时称为“义疏”。
唐时,“疏” 也称为“正义”,“正义”也就是厘正、阐发前人的义疏。
1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1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2222黄老学说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以道家为主并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南开17春学期《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
南开 17 春学期《古代汉语(二)》在线作业答案 17 秋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缩小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C.众人皆醉我独醒D.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正确答案: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D.交通王侯正确答案: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面对B.临视C.哭悼死者D.从高处向低处看正确答案: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正确答案: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C.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正确答案:6.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A.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B.誰與,哭者 ?C.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正确答案:7.是起兴的是()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D.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正确答案:8.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正确答案:9.“已”表示停止的是()A.反是不思,亦已焉哉B.风雨如晦,鸡鸣不已C.蒹葭采采,白露未已D.已焉哉正确答案:10.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绛侯猪吕,权倾五伯。
伯,通“霸”B.俄而又誉其茅。
誉,称赞C.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时,季节D.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夷,平坦正确答案:11.下面能够作名词词头的是()A.有B.其C.言D.于正确答案:1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C.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正确答案:13.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A.詞詮B.經傳釋詞C.説文解字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正确答案:14.除了注解词外,还要说明全章大意等的是()A.笺B.章句C.集解D.义疏正确答案:15.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正确答案: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A.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B.孝公时时睡,弗听。
第二册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15个部分,合称15国风;雅: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
韵: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3.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4.阴声韵:从母音收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
阳声韵:从鼻音收尾的韵母。
入声韵:以辅音[-p],[-t],[-k]等为韵尾的韵母。
叶韵:有些韵字如读古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使攻读其他音以协调声韵。
5.三十六字母:中国传统音韵学概念,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守温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6个而成36字母。
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共同标准的音声母系统。
※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
至于上古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32个,拿36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6.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知、徹、澄”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端[t],透[t],定[d]”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
7.古无轻舌音:指上古时期只有重唇音“帮”母,“谤”母,“并”母和“明”母,不存在轻唇音声母“非,敷,奉,微”。
8.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别韵头。
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未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
9.古今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10.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
《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11.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12.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13.章句:离章析句,变曲支派。
14.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十篇和解释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十篇和解释
以下是自考古代汉语必背的十篇,并附上简要解释:
1. 《论语》: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2. 《庄子》:经典之一,记录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3. 《论衡》:古代辩论与哲学文集,由著名思想家荀子撰写,囊括了他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考。
4. 《孟子》: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5. 《尚书》:古代记载周朝历史和文献的重要文集,是研究古代政治和制度的重要资料。
6. 《诗经》:古代诗歌集,记录了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有重要影响。
7. 《楚辞》:古代文集,记录了楚国的文学作品,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史记》:司马迁撰写的综合性历史著作,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有重要影响。
9. 《周礼》:记载了周朝礼制和仪式的重要典籍,对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0. 《易经》:古代以卜筮为基础的文化经典,被广泛用于占卜和哲学思考。
这十篇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方面,对研究古代汉语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诗经翻译[整理版]
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无衣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硕鼠原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译文: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拚死拚活谁感激。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
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
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七月原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诗经里的二的句子
诗经里的二的句子
(实用版)
目录
1.诗经概述
2.诗经中的“二”的句子
3.“二”的象征意义
4.“二”的句子在诗经中的应用
5.结论
正文
诗经,又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有 305 篇。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百姓的生活,被誉为“诗史”,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在诗经中有许多以“二”为句子的诗歌,例如《小雅·采采》中的“薄言采采,薄言采采,采采我梦,梦寐以求”,以及《周南·关雎》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等等。
在这些诗歌中,“二”作为一个数字,并不是单纯的数目字,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二”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的意思,代表着成双成对,寓意着和谐、美满。
在诗经中,许多以“二”为句子的诗歌都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颂,如《采采》中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关雎》中表达的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此外,“二”在诗经中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团结一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选择与舍弃等等。
这些诗歌通过“二”的句子,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一、关雎1、关关,鸟的和鸣声。
2、淑,通“俶”。
《说文•人部》:“俶(chù),善也。
”段玉裁注:“按《释诂》、毛传皆曰:‘淑,善也。
’盖假借之字,其正字则俶也。
淑者,水之清湛也。
自淑行而俶之本义废矣。
”《说文•水部》:“淑,清湛也。
”是淑为俶之假借字。
3、“君子好逑”《说文•辵部》“逑,敛聚也。
”又《人部》:“仇,讎也。
”段玉裁注:“《左传》曰:嘉偶为妃,怨偶曰讎。
……仇为怨匹,亦为嘉偶。
”《礼记•缁衣》:“《诗经》云:‘君子好仇。
’”郑玄注:“仇,匹也。
”则“逑”为“仇”之假借字,作“配偶”解。
《毛诗》作“逑”而三家《诗》作“仇”。
【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三家诗属于今文经;毛诗与他们一起构成四家诗,毛诗属于古文经。
】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流”通作“摎(jiū、jiǎo )”,《后汉书•张衡传》:“摎天道其焉如”注引《尔雅》曰:“摎,求也。
”《广雅•释言》:“摎,捋也。
”则“流”为“摎”的假借字。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同义撸、采、摘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5、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有“梦”义。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凡梦亦通言‘寤’。
”《说文》:“寤,昼见而夜梦也。
”《逸周书•寤儆》:“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
”孔晁注:“梦为纣所伐,故惊。
”寤寐即梦寐。
寤寐求之,即连做梦都在追求她。
6、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杨宝忠谓《说文》:“芼,草覆蔓也。
”训“择”之字作“覒”。
《说文•见部》:“覒,择也。
”《玉篇》引《诗》作“左右覒之”,盖三家《诗》有作覒者。
毛《诗》作“芼”,借字也。
二、卷耳1、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采采”:《诗经》中有“采采芣苡”“蒹葭采采”“采采衣服”等不同的说法,从其句法位置来看应该是形容词做定语。
戴震、马瑞辰等均认为当为“茂盛鲜明的样子”。
顷:斜顷筐:浅筐粘毛卷耳(婆婆指甲菜)也叫苍耳三、《桃夭》1、此篇以“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起兴,言夭夭之桃,花、实、叶皆盛,则“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也就是说这个女子嫁来,则家室兴旺,即生育众多子女。
为新婚祝福之辞。
2、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注:蕡,大的样子。
按:《玉篇》“蕡,草木多实。
”从贲得声的字多有“多、盛”之义。
如《说文•页部》:“愤,懑也。
”【怒气饱盛。
】“頒,大头也。
”《尔雅•释诂》:“坟,大也。
”所以“蕡”应该解释为:多。
四、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
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①螽(zhong)斯:蝗虫。
羽:翅膀。
②诜诜(she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③宜:多。
④振振:繁盛的样子。
⑤薨薨(hong):很多虫飞的声音。
⑥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
⑦揖揖[jí]:群聚貌;众多貌。
会聚。
⑧蛰蛰(zhe):多,聚集。
五、芣苡1、袺,执祍谓之袺。
2、襭,以衣衽扱(chā)物謂之襭。
【扱衽,谓插衣襟于带。
祍,衣襟的前幅。
】六、静女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隐蔽貌。
①《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郊棷sǒu,郊外草泽地区。
郑玄注:“棷,聚草也。
”陆德明释文:“澤也。
本或作藪。
”】,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
②《後汉书·张衡传》:“通人闇於好惡兮,豈愛惑之能剖。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所,假设连词,相当于“若”或“如果”。
王引之《经传释词》:“所,犹若也,或也。
”①《尚书•牧誓》:“勖哉夫子!尔所不勖,其于尔躬有戮。
”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③《论语•雍也》:“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七、《氓》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请也。
《广雅•释言》:“将,请也。
”将,古阳韵清母平声。
请,古耕韵清母上省。
“将、请”实际上是转语关系。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食贫犹居贫。
”即受穷,吃苦。
宋王禹偁《谢弟禹圭授试衔表》:“虽累居近侍,而未免食贫。
”清邹弢《三借庐笔谈》:“(蒲松龄)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古人妇人先贫贱后富贵者不去。
诗言食贫,正以不当去之义责之。
《大戴礼记•本命•第八十》: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
无子,去。
淫,去。
妬,去。
有恶疾,去。
多言,去。
窃盗,去。
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
无子,为其绝世也。
淫,为其乱族也。
妬,为其乱家也。
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
口多言,为其离亲也。
盗窃,为其反义也。
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後富贵,不去。
大罪有五:逆天地者,罪及五世。
诬文武者,罪及四世。
逆人伦者,罪及三世。
诬鬼神者,罪及二世。
杀人者,罪止其身。
故大罪有五,杀人为下。
义绝:唐律中首次规定的一种强制离婚,指夫妻间或夫妻双方亲属间或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若有殴、骂、杀、伤、奸等行为,就视为夫妻恩断义绝,不论双方是否同意,均由官府审断,强制离异。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郑笺:靡,无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靡室劳矣,言不可以一劳计,犹‘靡有朝矣’言不可以一朝计也。
”这是妇人自陈在贫困之中克尽妇道,三年做媳妇,勤苦不限于一室之劳碌;早起夜卧,非一朝然。
八、《木瓜》1、《礼记•曲礼》:“妇人之贽(zhì),椇(jǔ )、榛、脯、脩、枣、栗。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表明等级);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情人间的馈赠也遵循这样的习俗。
《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少时常挟(xié)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写道贾琏勾引尤二姐,向二姐要槟榔;再将自己的汉玉九龙佩拴在绢子上丢给尤二姐。
潘岳,字安仁。
2、永以为好。
好,是友好、相亲相爱的意思,与“秦晋之好”、“百年好合”同义。
九、《黍离》1、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离,通秝(lì)。
《说文•秝部》:“秝,稀疏适秝也。
从二禾。
”“稀疏适秝”指禾苗茂盛而匀称。
引申指一切繁茂之物,今曰“累累”是其音转同源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互文见义,犹云彼黍稷之苗离离。
二、三章亦言穗、实繁茂。
全诗重章叠句,以黍、稷之长苗、拔穗、结实离离,表现四时推移,而“我”却“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忧愁无已。
2、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毛传释“摇摇”为“忧无所诉”。
《尔雅•释训》:“懽(ɡuàn )懽、愮愮,忧无告也。
”《方言》:“愮,忧也。
”《玉篇•心部》“愮”条引《诗经》正作“中心愮愮”。
可见“摇摇”、“愮愮”为一词,古今异形。
十、《风雨》1、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此句毛传为“夷,说也”。
高兴的样子。
郑笺“思而见之,云何而心不说。
”《尔雅•释言》:“夷,悦也。
”此“夷”字后做“恞”。
《玉篇•心部》:“恞,悦也,忻也。
”《广雅•脂韵》:“恞,悦乐。
”“心情愉快”也即悦乐。
十一、《鸨羽》1、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王引之《经义述闻》:盬者,息也。
王事靡盬者,王事靡有止息也。
……《尔雅》曰:‘栖迟、憩、休、苦(ɡǔ),息也。
”“苦”读与“靡盬”同。
十二、《蒹葭》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初生的荻;葭,初生的芦苇。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毛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涉曰溯游。
十三、《黄鸟》1、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拿一百个身体(死一百次)去换他的性命。
这是采用了郑玄的解释。
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样解释就可能影响诗人感情表达的真实性。
所以不如采用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说法:愿以百人之身代之。
十四、《无衣》1、岂曰无衣注:衣,上衣。
张儒谓“衣”本义是上衣,但是《无衣》中不能解释为“上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每章开头两句一问一答,所以“袍、泽、裳”就是衣。
“袍”是长衣,“泽”是汗衣,“裳”是下裙。
所以此处的“衣”应该解释为衣服。
2、与子同泽注:泽,汗衣。
泽,这所以解释为“汗衣”,是因为它贴身而受汗泽,古称汗衣。
此字后做“襗”(zé)。
十五、《七月》1、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注:觱(bì)发,大风触物的声音。
栗烈,等於说凛冽(lǐn liè),寒冷。
《说文·仌部》:“滭,滭冹,风寒也。
”“冹,滭冹。
”“溧lì,溧冽。
寒貌。
《诗》曰:‘二之日溧冽。
”“冽,溧冽也。
”所以“觱发”即“滭冹”,“栗烈”即“溧冽”,都是风寒冷的意思,都是拟音字。
诗中的月数,周历和夏历并用。
“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是指周历的一月、二月、三月、四月的日子。
其余的月数(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是用夏历。
周历比夏历早两个月,周历的一月,就是夏历的十一月。
“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就是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2、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南亩:《经典释文》引《韩诗》:“东西耕曰衡。
”“南北耕曰由。
”《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孔颖达疏:“成二年《左传》曰:‘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是于土之宜,须纵须横,故或南或东也’”则东西耕为东亩,即今所谓“东西垄”;南北耕为南亩,即今之“南北垄”。
农田南北垄居多,故泛称农田为南亩。
【疆理,划分,治理。
疆,畫分經界。
理,分其地理。
經界,土地、疆域的分界。
】《左传·成公二年》:“宾媚人致赂。
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杨伯峻注:“晋在齐之西,若齐之垄亩多为南北向,则沟渠与道路亦多南北向,於晋之往东向齐进军,地形与道路有所不利,故晋以‘尽东其亩’为媾和条件之一。
”3.【遲遲】亦作“遟遟”。
(1)徐行貌。
《诗·邶风·谷风》:“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毛传:“遲遲,舒行貌。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
《诗·豳风·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朱熹集传:“遲遲,日長而暄也。
”(3)长远。
《诗·小雅·采薇》:“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毛传:“遲遲,長遠也。
”(4)长久。
《诗·商颂·长发》:“昭假遲遲,上帝是祗(zhī)。
”马瑞辰通释:“遲遲,正狀其昭假之久。
”【昭假ɡé,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
假,至。
祗,敬。
】4、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毛传:伤悲,感事苦也。
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
殆,始;及,与。
5.【條tiāo桑】犹言采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