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表达权
2.新闻指导性
3.传媒核心竞争力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5.反“客里空”运动
6.符号
7.议题设置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2.简述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史。
3.述评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三、论述题(三选二,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结合中国传媒改革实践进行分析。
2.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党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意义。
3.评析网络谣言的传播现象。
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表达权
答: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2.新闻指导性
答: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业而言,新闻的指导性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新闻指导性
对受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个方面:鼓舞、示范、论证、启示、解释、预测、警戒。其功能和特点为:①指导性新闻要具有新闻本身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实,要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令人信服;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3.传媒核心竞争力
答:传媒核心竞争力是传媒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内化于组织中的独特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它能动态、有效地调动传媒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并使其协调运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提升受众认知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使传媒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传媒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其中,传媒产品起到的作用最为关键。媒体处理信息的水平要通过传媒产品去体现,品牌媒体形象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传媒产品来组成。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指向,是提升受众的认知价值,通过更好地向受众提供新闻产品来获得受众认可,通过受众的认可达到最大传媒效能,通过传媒效能的发挥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答:《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第一份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中文近代化报刊。它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其目的是宣传“神理”,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以及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成,体裁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在宣传策略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每月一期,免费赠阅,主要读者对象是聚居在马六甲的华人。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5.反“客里空”运动
答: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6.符号
答: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包括:①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②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③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
声语言符号(书面语);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7.议题设置理论
答:“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1)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
①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
②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
③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④媒体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