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本问题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作者:-----------------------日期:重点知识汇总1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从纵向看可分为古代管理学、近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2现代管理学的特征二重性、动态性、创造性艺术性3现代管理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个案分析法、心理研究法、归纳演绎法4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核心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容:劳动定额、第一流工人制、标准化管理、刺激性工资制、思想革命、计划与执行分离的思想、职能长工制、管理对外原则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重点在于分析高层管理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6韦伯的行政管理思想(组织理论之父)7欧文关注环境主花钱改善工作条件是最明智的投资8巴纳德管理的工作就是沟通激励9芝斯特伯格创立工业心理理论、将心理测试用于人员深造10福莱特用个人行为观点来看待组织个人行为和单体行为1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工人是社会而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物质需求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的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12彼得圣古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具有的在特征、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由多个创造性的个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地方为主的扁平结构自主管理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领导者的新角色13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依据人们自身心理和行为规律14 SWOT分析法就是帮助组织进行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组织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并帮助组织确定与制定发展战略及其行动方案的一种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技术15履行管理职责是管理者涵义的实质和核心、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有计划、决策、组织、协调、使用人才控制、监督。
管理者实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管理职责为核心做到职务职权职责的有机统一、管理的全部职务任务可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16计划职能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17决策是管理的基础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决策的构成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
管理学概论简答题终极版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获得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其特征是: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组织预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2、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答:适度原则: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过宽,又不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完全集中也不完全分散,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3、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答: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首先,管理学的使命感确定其实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普遍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可证伪性等基本属性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启示:管理研究应当注重于构建管理知识的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和可证伪性;要努力探索管理理论所隐含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1、根据泰勒的观点,应如何进行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研究答: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2、泰勒倡导的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什么能刺激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答:要刺激工人创造更多的产量,工资标准不仅应当稳定,而且还应该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作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支付,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工资支付;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工资标准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第三章现代管理理论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答: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的程度;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这会需要;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程度;所以,梅奥认为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2、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3、有人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是如何评价这个观点的答:因为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对机器的管理,所以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是艺术;管理像是一台运转的机器,它遵循它的运作模式,依据它的规律进行,所以管理是科学;但是在机器陈旧的时候就需要改进和维修,从而就产生了艺术;所以“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第四章管理伦理与组织社会资本1、什么是道德组织道德增加管理有效性的途径有哪些答:道德,一般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原则,它所构成的体系被称为道德规范;途径:1组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文化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决策;2良好的组织道德品质和道德文化是获取、留住关键性人才和激发成员工作热情的基础;3组织的道德文化促进了组织内外的协调;4较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文化还能够推进组织创新与变革;2、从影响组织道德因素角度来看,分析工作中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原因答:①上司的行为;②行业或职业的伦理行为;③组织中同事的行为;④正式的组织制度;⑤个人经济的需要;从这些观点去分析3、你认为企业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为什么答:①经济责任;企业首先是经济组织,它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需要;企业要是无法创造财富,那么它就无法实现股东的财富增长;②法律责任;它要求企业合法经营,遵纪守法,按章纳税,履行合同义务;法律责任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底线;③道德责任;企业只承担法律责任是不够的,因为法律的滞后性和不完备性,伦理规范或社会价值观的变革总是在立法之前,社会希望企业能够顺应社会观念的潮流;④慈善责任;包括公共需要自愿服务、自愿联合和自愿捐赠;第六章决策理论1、组织决策为什么要根据满意原则来评价和选择方案答:选择活动方案时并不可能具备最优原则的全部条件,而行动方案在未来的实施结果通常是不确定的,在方案的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作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出相对满意的选择;2、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有何区别不会第七章计划与战略管理1、为什么说计划与决策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答:相互区别,是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具体内容和要求;相互联系: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则是决策的逻辑延续;②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的;2、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答:收集资料的准备阶段;任务和目标的分解阶段;目标结构的分析阶段;综合平衡阶段;编制并下达行动计划阶段;3、滚动方式计划有何基本特点答:①近期行动计划编制得详细具体,远期计划则相对粗略;②计划执行一定时期,就根据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对以后各期计划内容进行修改、调整;③计划工作始终是一个动态过程;第八章组织设计160:1、2、5、7、8、91.何谓管理幅度,为什么以及如何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答: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主管领导能够直接指挥的下属数量被称为管理幅度;管理幅度的大下坡决定了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从而决定了组织的扁平结构和锥型结构两种基本形态;有效地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组织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适当的管理幅度,也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和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来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2、组织基本的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有何特点答: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包括:扁平结构、锥型结构扁平结构:①特点: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②优点:信息传递快、失真小、纠偏及时、利于下属创造性地发挥③缺点:不能对每位下属充分有效指导、监督锥型结构:①特点:管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呈高尖金字塔型式②优点:可对下属进行详尽指导③缺点:信息逐层传递的速度慢、易失真;管理者地位相对渺小,影响下层积极性3、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答:一、职能部门化1优势:①在部门内实现了规模经济;②可以促进员工发展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③部门主管易于规划和控制;④有利于避免重复浪费;2局限性:①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各职能部门往往会片面追求本部门的局部利益;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渠道,且矛盾冲突会增多;③高层主管难于协调;④员工的专业化部门所有会使其缺乏打破常规的精神,并且难以培养综合管理人才;二、产品部门化1优势:①各类产品直接面对市场并专注于特定产品的经营,有利于提高效率水平;②提高了决策的速度和有效性;③各类产品的绩效易于客观评估;④可以培养综合管理人才;2局限性:①需要更多综合管理人才,提高了培训成本;②各产品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产品,对整体组织欠缺考虑;③管理成本上升;三、区域部门化1优势:①可以把责任和职权下放到基层,鼓励地区主管参与决策;②对本地区的市场和问题反应迅速灵敏;③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地区政策;④为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创造了条件;2局限性:①需要高素质的综合管理人才的数量较大;②使高层经营管理增加了难度;③管理成本很高;4.何为权力,管理权力有哪些类型答:权力:通常被描述为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指处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与人员的一种影响力,或简称管理者影响别人的能力;权力类型:专长权,个人影响权,制度权法定权5.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集权的倾向答:①组织的历史;如果组织是在自身较小规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其他组织加入的话,那么集权倾向可能更为明显;②领导的个性;权力是赋予一定职位的管理人员的,它是地位的象征;③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从积极方面来看,集权化倾向的普遍存在有时也是为了获得它的利益;6.过分集权可能带来的弊端答:①降低决策质量;大规模组织的管理远离基层,基层发生的事情经过层层请示汇报后再作决策,则不仅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而且影响决策的及时性;②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作为组织细胞的组织,其整体和各个部分与社会环境有着多方面的联系;③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得组织中的大部分决策均由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基层管理和操作人员只是被动的,机械的执行命令,长此以往,他们的工作热情会消失,劳动效率下降,从而使组织的发展失去基础;上述的任何一点,都会对组织造成致命的危害;第九章人员配备178:4、5、91.外部招聘或内部提升管理干部有何优点和局限性答:外部招聘: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联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局限性:1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干部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内部提升: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的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优点: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的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收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使备品者迅速展开工作; 局限性:1引起同事的不满;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现象;2.管理人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答:1管理的欲望;2正直的品质;3冒险的精神;4决策的能力;5沟通的技能;3.为什么会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出现答:1彼得现象——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及的层次,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在提升后不能保持原来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滑坡;2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积极的方法应从彼得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我们提拔的管理人员往往主要根据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可行方法,是安排他临时担任某个职务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果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作主、惊慌失措,将“代理”转化为“正式”显然是不对的;由于代理只是临时的工作,取消代理不会对本人造成太大的打击,也可以帮助组织避免一次错误的提拔;第十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92:1、31.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何区别答: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经过计划的,有意创造具有一定形式的关系,通常用组织结构图来说明的组织;传统理论推崇正式组织;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组要是理性的原则;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没有经过计划,是在相互作用的结果下产生不能用图标来说明的组织;人际关系理论强调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则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这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2.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答:1利用非正式组织,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相吻合;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式组织的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第十一章领导与权力214:1、2、61.权利与领导的关系是什么答:严格地说领导和权力是有差别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目的的相容性;权力只需要依赖性,并不要求构成权力关系的双方有着一致的目标;领导则要求被领导者有着相互一致的方向;权力对于领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首先,领导过程中影响他人的基础是权力,任何领导者的权力都是依赖于正式权力或非正式权力来实现的;其次,组织中权利的配置决定了领导工作的方式;再次,正确对待权力是领导工作成功的保证;2.领导权力的五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如何认识领导权力的构成答:1领导权力基本形式: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法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感召性权力;2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法定刑权力来自于职位的权力,是由上级或组织所赋予的,并由法律、制度、文件等明文规定的,它随职务变动而变动;专家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不是由领导者职位产生的,而是产生于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它不随职务的消失而消失;3.费德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工作情境是如何决定领导者风格的有效性的答:基本假设: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管理者风格是非常难以改变的;第一、睿智而有才干的领导者相比德才平庸的领导者能制定更有效的计划、决策和活动策略;第二、领导者通过指导行为传达了他们的计划、决策和策略;根据情境模型理论,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要经历四个阶段,领导者因此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1命令式阶段;在员工进入组织的最初阶段,管理者采用任务导向的领导风格最为合适;2说明式阶段;在下属开始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时,任务导向的领导是必要的;3参与式阶段;当员工成熟度得到提高以后,不再需要管理者想开始那样直接指挥了;4授权式阶段;随着下属更为自信,更能够自我指导,更具有经验,也就是当下属在心理上和工作上成熟度得到极大提高;第十二章激励理论233:1、3、61.什么是激励,它的假设前提有哪些答:所谓激励就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行为的驱动力;假设前提:1人性的假设,无论是内容激励理论还是过程激励理论都是要以人性的假设为前提;2激励理论前提假设:第一、激励只是决定个体绩效的诸多因素之一;第二、激励是一种供给不足的短缺资源,需要定期补充;第三、激励作为一种工作,它应当渗透到组织管理各职能之中;2.阐述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它们遇到了哪些批评答: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是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用接纳方面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和外部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双因素理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与那些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管、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但它只能保持和维持工作的现状;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包括工作上的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人,工作上的成就感、责任感和期望等;3.分析个人努力、工作绩效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绩效的答:个人的努力受到个人目标的影响,是个人目标的延伸;个人努力与个绩效之间,个人纯净与组织奖赏之间、组织奖赏之间与个人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下是反映了期望理论的基本思想;个人的努力能否取得预期的成绩并实现预期的目标,有赖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组织绩效评估系统的公正性、客观性;就绩效与奖赏之间的关系而言,若个人感到自己所得的奖酬来自于自己的工作的努力和绩效,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奖酬与个人目标之间,如果组织提供的奖酬满足了个人的目标,那么个人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第十三章沟通理论250:1、4、61.简述沟通的过程和沟通的重要性答:沟通的过程:①发送者发出信息;②编码;③传统信息;④解码;⑤反馈;沟通的重要性:①有效沟通可以降低管理的模糊性,提高管理的效能;②.沟通是组织的凝聚剂、催化剂和润滑剂,它可以改善组织内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③沟通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2.描述人际沟通过程的共同的障碍,如果出现应当如何克服答:人际沟通障碍:1有效沟通;2人际挑战;3文化挑战;4组织结构挑战;克服措施:1克服认知差异;2抑制情绪化的反应;3保持积极倾听和建设性反馈;4避免言语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矛盾;5获取沟通的信任; 3.冲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冲突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什么答:冲突的基本类型:1个人内心的冲突; 2人际关系冲突;3团队之间的冲突;4组织层次的冲突;冲突形成的基本原因:1相互依赖性是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结果,是冲突形成的客观基础;2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可以归为彼此间的差异性;3内在资源的稀缺和机制不完善推动冲突的形成;。
大学管理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管理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学中的“计划”是指什么?A. 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B. 确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C. 组织成员的日常工作安排D. 对组织成员的绩效评估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的基本职能?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创新答案:D3. 管理学中的“控制”是指什么?A. 对员工的监督和指导B. 对组织活动的监控和调整C. 对组织资源的分配D. 对组织目标的设定答案:B4.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了什么?A.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B. 工作效率的最大化C. 组织文化的建设D. 组织结构的优化答案:B5. 以下哪项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A. 强调权威和等级B. 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C. 强调个人主义D. 强调命令和控制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7. 什么是SWOT分析?答案:SWOT分析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用于评估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通过这种分析,组织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从而制定有效的战略。
8. 简述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它对管理有重要影响,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决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某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但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请分析该公司可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答案:该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成本结构,降低不必要的开支;(2)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3)寻求外部融资,如银行贷款或吸引投资者;(4)考虑与其他公司合作,共享资源;(5)调整产品定价策略,提高利润率。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辅导1、管理的性质;4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7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24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和意义;31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产生相互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会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很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是以效率的逻辑为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是以感情的逻辑为标准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共同存在,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5、现代管理理论内容;33二战以后,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流派,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其代表人物包括孔茨、奥唐奈,其主要观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职能联系起来,专门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戴尔,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管理问题;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精力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是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采用何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即所谓“权宜应变”;7、企业文化理论;37企业文化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美国,但企业文化的实践却首先在日本得到较快的发展;企业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2企业作风;3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2对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3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73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1目标建立;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具体目标;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单向的,由上级给下级设定目标,即由企业领导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各级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常用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2目标分解;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要使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3目标控制;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4目标评定与考核;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价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79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10、决策及其特征;98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西蒙说:“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超前性;二是目标性;三是选择性;四是可行性;五是过程性;六是科学性;11、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01一是满意原则;二是分级原则;三是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五是整体效用原则;12、特尔菲法106特尔菲法是由美国着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13、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124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14、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127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1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441特征也可称之为项目式组织结构,其结构图是M形的;最早设立事业部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发明者是管理学家斯隆和杜邦;这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是在总公司之下设立多个事业部,事业部可以按产品、或按市场、或按地区划分,每一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事业部是总公司下面的一个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2优点其优点是:1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3缺点其缺点是,由于在总公司和各个事业部都要设置职能结构,比如生产、销售、财务,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个利益,等等;16、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51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衡量一个组织集权或分权的标志主要有:1决策的数量;2决策的范围;3决策的重要性;4决策的审核;17、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162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要完成人员配备的任务,就要坚持如下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18、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163管理人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一个组织要得到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内源与外源两个渠道;1内部来源优点:1他们对组织情况较为熟悉,了解与适应管理工作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们上任后能很快进入角色;2选任时间较为充裕,对备选对象可以进行长期考察,全面了解,对他们的长处和短处看得比较清楚,能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3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4手续简单,费用低;缺陷:1容易造成“近亲繁殖”;2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给公平、合理、科学的管理带来困难;3内部备选对象范围狭窄;2外部来源优点: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可避免“近亲繁殖”,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4可以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因而可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缺点:1难以准确地判断他们的实际管理才能;2费用高;3容易造成对内部员工的打击;总之,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是这样的: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可采用内源渠道;在组织成长期多用外源渠道,稳定期多用内源渠道;19、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1631组织规模;2业务的复杂程度;3管理部门的数目;4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20、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174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21、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901性格理论阶段;2行为理论阶段;3权变理论阶段;22、领导的影响力;187领导是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行为,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由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方面构成;1法定权力;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强制性;法定权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2自身影响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望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自身影响力不能由组织赋予,不具有法定性质;构成领导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23、领导班子的合理构成;202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4专业构成;24、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2071知人善任的艺术;2量才使用的艺术;3用人不疑的艺术;2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职工空间距离的远近;2职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3职工彼此交往的频率;4职工彼此需要的互补性;26、激励过程;219激励,就是“激发、鼓励”,是一种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激励实质上就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产生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目标的实现;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过程;当人们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这就是激励过程;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22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产生了人的动机,需要是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可以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先后顺序排列一个需要层次图;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包括那些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活必需品;马斯洛认为,当这些需要还没有达到足以维持生命之前,其他的需要都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比如,生活要有保障;工作要稳定;生病了、年纪大了,要有所依靠;避免人身伤害,等等;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当生理及安全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后,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开始占据主要地位;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人们一旦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一种能使人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欲望;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起着主导的激励作用;一旦这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那么这一层次的需要就不再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和激励因素,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层次,用他们正在追求的那一层次的需要来激励他们,将会取得极好的激励效果;28、双因素理论;223赫茨伯格把影响人类需要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第一,有一些需要,比如:公司政策、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地位和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等,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导致人们的不满;如果得到满足,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这类和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大量存在,而且条件优越,就不至于引起人们的不满意;而缺少这些因素,就会引起不满非有不可;这是一些保持因素,但不是激励因素;第二,另一些需要,比如:成就、责任、赏识、工作具有挑战性以及工作中的成长、晋升等,如果得到满足,会给人以极大的激励,产生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不会产生满意感;赫茨伯格认为,这些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满足职工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否则,就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但是,即使满足了上述条件,也不能产生激励效果,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职工创造工作的条件和机会,丰富其工作内容,增强职工的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上级和人们的赏识,这样才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体上是相符的;他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的较低层次的需要,而激励因素则相当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所不同的是,赫茨伯格认为,激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上面;29、控制系统的特点;2461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2具有自身的目的性;3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30、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249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4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3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65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32、企业与外部关系的协调;281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2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3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4企业与社区的关系;33、冲突对组织发展的作用;285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没有冲突的组织将表现得呆滞,对环境变化适应慢和缺乏创新精神,因而绩效也不是最好的;而存在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使组织充满活力,因而绩效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基于这种认识,管理者的任务不再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冲突到底能给组织带来哪些好处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冲突可以使对抗双方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长期压抑而可能发生极端状态;2冲突可以使组织内一些平时不被重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管理者及早发现并加以解决;3冲突可以促进新思想、好建议的产生,从而促进组织变革;4组织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组织的内聚力,使组织内部成员齐心协力,一致对外;5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同生存;比如,现在经常发生的大公司之间的购并,就是为了战胜他们共同的对手而进行的联手;由于冲突对组织发展具有以上重要意义,因此,冲突成为组织协调的最基本内容;34、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287面对冲突,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加以解决:1回避:这是解决冲突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当冲突微不足道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非常激动时,可以采取让双方暂时回避的方法来加以解决;2强制解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强制解决的优点是花费时间少,一个命令解决问题;但强制解决,往往会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3妥协: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说,当冲突各方势均力敌时,或者冲突双方希望就某一问题尽快取得解决办法时,可以采取这种处理方法;4树立更高目标:为冲突双方树立更高的目标,使冲突各方感到紧迫感和压力;当其中任何一方单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目标时,冲突双方可能会进行合作并作出一定让步,为完成目标而统一起来;5合作: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搞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从结果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方法花费时间会比较多;35、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措施;2981信息沟通的障碍:第一,沟通方式选择不当,会造成沟通障碍;第二,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第三,态度和兴趣;第四,情绪;第五,信息过滤:故意篡改或歪曲事实,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2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第一,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要根据沟通内容和特点、沟通双方的特点、沟通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第二,善于运用反馈;第三,学会积极倾听;第四,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1、计划工作程序: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④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⑥选择方案⑦制订派生计划⑧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2、内部提升制优缺点:优点:1.由于对机构中的人员有较充实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是否适合新的工作。
2.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
3.可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努力充实提高本身的知识和技能。
4.工作有变换机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
5.可使过去对组织成员的训练投资获得回收,并判断其效益如何。
缺点:1.所能提供的人员有限,尤其是关键的管理者,当组织内有大量空缺职位时,往往会发生“表黄不接”的情况。
2.会造成“近亲繁殖”。
3.组织内没有被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挫伤。
3、简述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论证必要性;组织落实;进行“诊断”;治疗过程;克服阻力;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4、领导工作的影响力来源于哪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正式的权力或职位的权力,一类称为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
职位的权力又分为奖赏权力、强制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个人的权力又分为专家的权力和榜样的权力。
奖赏的权力是通过给予别人期望得到的东西来影响他们的行为的能力;强制的权力是通过惩罚来影响别人的行为的能力;合法的权力是指一般人都认为主管人员有权命令或批示下属的工作;专家的权力是个人通过别人需要的知识、经验或消息来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榜样的权力是指利用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而影响他们行为的能力。
5、组织工作的内容①职位和岗位设计,②组织结构纵向划分③组织结构的横向划分④职权配置⑤纵横两个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和整和⑥组织变革6、扁平结构优缺点:扁平的结构的优点(ACD)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而且由于管理宽度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则有满足感,同时也有得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c )的重要性。
A. 计划B .领导C. 协调D. 指挥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b)。
A.复杂人B •经济人C.社会人D •古典人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b )。
A.科研部门B •军队C.学校D •工业企业4 •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C)。
A •专题计划B •专项计划C.预算D.数量计划5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为科学理论 C •组织理论D •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6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
(C )。
A. 12500 件B. 25000 件C. 20000 件D . 40000件7.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C)。
A. 权责利关系B. 实现企业目标C. 分工合作关系D .一项管理职能8.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正确的态度是:( d)。
A. 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B. 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C. 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D. 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9.一个组织的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属于:(a )。
A.纵向信息沟通B •横向信息沟通C •斜向信息沟通D •非正式的信息沟通10.比较马斯格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C) 。
A.生理和尊重的需要 B •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安全和部分归属的需要D •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V;错的划研改正。
管理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一、速测题(填空题)第1章管理概述1.1.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1.1.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
1.1.3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⑴管理目标;⑵管理主体;⑶管理对象;⑷管理媒介;⑸管理环境。
1.1.4高层管理者以决策为主要职能。
1.1.5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决策的执行者。
1.1.6基层管理者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
1.1.7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1.1.8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三个子机制。
1.1.9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1.10组织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1.1.11中基层管理者的十大管理实务:⑴确定目标;⑵制定计划;⑶建立机构;⑷配备人员;⑸指挥;⑹激励;⑺沟通;⑻协调;⑼监控;⑽评估。
1.1.12管理核心技能的“1+3”模式是指以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为统领(“1”),包括人际技能、行政技能、技术技能等三大领域技能(“3”)的管理者核心技能体系。
1.1.1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
1.1.14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组织管理为重点,着重研究企业的整个活动。
1.1.15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1.2.16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是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
1.2.17卢桑斯的权变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1.2.18 非理性主义倾向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倡导一种以人为核心、带有感情色彩、注重灵活创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
1.2.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五项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目标、开展团队学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 计划、协调、领导、控制C.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D. 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答案:A2.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A. 泰勒B. 法约尔C. 马斯洛D. 韦伯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权力需求答案:D4. 组织文化的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导向功能B. 凝聚功能C. 激励功能D. 约束功能答案:D5. 以下哪种领导风格属于任务导向型?A. 民主式领导B. 放任式领导C. 权威式领导D. 变革式领导答案:C6. 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赫伯特·西蒙B. 亨利·明茨伯格C. 彼得·德鲁克D. 弗雷德里克·泰勒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组织变革的类型?A. 技术变革B. 人员变革C. 产品变革D. 过程变革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团队建设策略?A. 明确团队目标B. 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信任C. 忽视团队中的冲突D. 鼓励团队成员的多样性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组织结构的类型?A. 功能型结构B. 产品型结构C. 矩阵型结构D. 市场型结构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A. 强调权威和等级B. 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C. 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D. 强调任务和效率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观点包括:工作分析、时间研究、工作标准、差别工资制、科学选工和工作培训等。
2. 描述一下什么是组织文化,并简述其对组织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惯、行为准则和符号系统。
它对组织的影响包括:塑造员工行为、增强组织凝聚力、影响组织决策和战略实施等。
管理学课件第1章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谁是管理者
• 1.组织及其特征: • 2.管理者和操作者 • 3. 管理者分类
• 1.什么是组织 (1)由一群人组成(≥2)——组织成员 (2)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目标 (3)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组织结构
• 哪些是组织? 党政机关 医院 教会 海尔集团 东北财经大学 聚
Resource Usage
Goal Attainment
Low Waste
High Attainment
Management Strives For: Low resource waste (high efficiency)
High goal attainment (high effectiveness)
(spokespers
行动、结果等信息;作为组织所在产 业方面的专家。
on)
决策制定方面
7.企业家
(entreprene ur) 8.混乱驾驭者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 方案、发起变革,监督某些方案的策 划。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动乱时, 负责采取补救行动。
(disturbance
handler)
• (1)计划(planning):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 计划以协调活动。
• (2)组织(organizing):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 (3)领导(leading):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 (4)控制(controlling):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 人际关系技能(Human Skills ) - ability to work well with other people both individually and in a group
管理学基础试题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题及答案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A. 组织结构B. 管理过程C. 企业文化D. 领导风格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创新答案:D3.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A. 员工的激励B. 工作流程的标准化C. 组织结构的优化D. 企业文化的建设答案:B4. 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层次是: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权力需求答案:D5. 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是指:A.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B. 系统、工作、组织、技术C. 策略、工作、组织、技术D. 系统、优势、机会、威胁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
答案: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是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组织是建立有效的工作结构;指挥是指导和激励员工;协调是确保组织内部各部分协同工作;控制是监督活动以确保它们符合计划。
2. 描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工作设计、工作测量和工作激励。
它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确定“最佳工作方式”,并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答案: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二是从单一的组织结构向网络化、虚拟化的组织结构发展;三是从静态的管理模式转向动态的、灵活的管理模式;四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决策中。
结束语:本试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通过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练习,加深对管理学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2、在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B )主张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
A梅奥B 泰罗C 法约尔D马斯洛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D)。
A 法约尔B 泰罗C 梅奥D 马斯洛4、在行为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A )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观点。
A梅奥B赫茨伯格C法约尔D巴纳德5、“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C )提出来的。
A 迈克尔·波特B 迈克尔·哈默C 彼得·圣吉D 安索夫6、决策学派的创始人,并在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 B )。
A 巴纳德B 西蒙C芦桑斯D 梅奥7、属于企业员工的良师益友,充当前沿指挥官角色的是( C )。
A高层领导者B 中层领导者C 基层领导者D中高层领导者8、“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A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尊重需要D 社交需要9、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并系统总结管理的14项原则的是( C )。
A 欧文B泰罗C法约尔D韦伯10、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不包括( B )。
A 计划B指导C控制D 组织11“企业再造”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来的。
他是(A)A 迈克尔*哈默B 彼得*圣吉C 巴纳德D 马斯洛12、提出“双因素论”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B )。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梅赛D玛素13、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 C )A 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 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 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D 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14、生产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属于( C )。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中高层管理者15、人际技能是( D)应具备的技能。
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任何一个初学者在学习管理学的时候,可能都会对这些众多的管理学流派感到头晕脑涨的,为什么管理学会存在管理理论混杂,被孔茨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现象呢?我们该如何解决“管理理论丛林”问题呢?孔茨认为,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但他认为不应把管理方法与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混淆起来。
孔茨把不同的管理理论学派看成是研究和分析管理学的不同方法,一切最新的管理思想都能纳入某一管理职能中。
他认为的管理方法有:经验的或案例的方法、人际行为方法、集体行为方法、协作社会系统方法、社会技术系统方法、决策理论方法、系统方法、数学的“管理科学”的方法、权变方法、管理作用方法以及经营方法。
孔茨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管理科学学派实际上就是运用数学的和运筹学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但存在诸多管理学派的原因并不仅仅此。
管理学之所有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同却又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管理理论来相互解释管理流派的存在,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些流派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每个学派都侧重于管理的某个方面,对管理的真正实质却未能正确揭示。
管理学派之所以复杂众多,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不统一有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管理学派要统一,首先必须统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不仅运用于工商企业,也用于医院、学校、军队、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的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管理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就应有应用科学研究的共性,而不应该有例外。
典型的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即“这门学科是什么或干什么的?”和“这门学科是如何应用的?”。
第一个问题属于认识论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属于方法论的问题。
相应地,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样也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
事实上,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尽管由于不同的学派对管理学内容的理解角度和归纳的思路不同,侧重不同,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A.管理思想 B.管理原则 C.管理方法 D.管理活动2.下列哪一项不是管理的普遍性特点?() A.目的性 B.普遍性 C.历史性 D.系统性3.下列哪一项不是组织的基本职责?() A.组织设计 B.组织运行 C.制定目标 D.组织变革4.下列哪一项不是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A.确定目标 B.制定计划 C.执行计划 D.评估计划5.下列哪一项不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A.激励员工 B.指导员工 C.协调员工 D.监督员工二、填空题1.管理学是一门_________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2.管理的普遍性特点包括_________、和。
3.组织的基本职责包括_________、和。
4.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和。
5.领导的基本职能包括_________、和。
三、简答题1.简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2.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目的是什么?3.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步骤。
4.什么是领导?领导的职责是什么?5.简述管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一、选择题1.正确答案是:D.管理活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活动。
因此,D选项不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正确答案是:B.普遍性管理的普遍性特点是目的性、普遍性和历史性,没有普遍性这一特点。
因此,B选项不是管理的普遍性特点。
3.正确答案是:C.制定目标组织的基本职责包括组织设计、组织运行和组织变革,没有制定目标这一职责。
因此,C选项不是组织的基本职责。
4.正确答案是:C.执行计划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评估计划,没有执行计划这一内容。
因此,C选项不是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5.正确答案是:D.监督员工领导的基本职能包括激励员工、指导员工和协调员工,没有监督员工这一职能。
因此,D选项不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管理学常问的问题
1.什么叫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职能,协调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概念包括那四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是一项围绕组织目标实现而展开的活动。
(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那些内容?四大原理: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
4、管理系统原理是指:基于系统论的管理的基本真理之一。
管理系统原理是把管理组织或管理过程视为一个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实现优化组织设计和优化管理的理论。
5、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1)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健是员工的民主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6、什么叫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有那几种?管理者为了有效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功能称职能。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种职能。
7、管理的基本方法有那几种?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五种。
1、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P35--38)(1)劳动定额(2)培训一流工人(3)标准化管理(4)剌激性工资制度(5)思想革命(6)计划与执行分离原理(7)职能工长制(8)例外原则。
2, 法约尔认为企业职能包括那些方面?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话动 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 6)管理活动3、法约尔桥:又称为跳板原则,是指管理机构中如何解决职权等级关系条件下,既能保持统一指挥又不影响系统信息传递和协同动作的一种管理方法。
具体讲,任何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这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误,法约尔提出可以在业务相关的一个部门和另一部门之间搭一个“桥”,使两个部门的下属间能够直接传递信息和协同,又把共同商定的事情及时向各自的上级汇报,那么等级链的原则就得到遵守,组织效率又能大大提高。
大学管理学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管理学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包括哪些?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 计划、协调、领导、控制C. 计划、组织、协调、领导D. 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A. 工作分析B. 工作设计C. 时间研究D. 激励机制答案:B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管理决策的类型?A. 程序化决策B. 非程序化决策C. 个人决策D. 集体决策答案:C5. 组织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A.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B.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C. 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D.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答案:B6. 以下哪个是现代组织结构的类型?A. 直线制B. 职能制C. 矩阵制D. 以上都是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团队沟通的特点?A. 开放性B. 真诚性C. 单向性D. 及时性答案:C8. 以下哪个是领导的特质理论?A. 情境理论B. 路径-目标理论C. 权变理论D. 魅力理论答案:D9. 以下哪个是控制的类型?A. 计划控制B. 预算控制C. 反馈控制D. 以上都是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组织变革的类型?A. 技术变革B. 人员变革C. 结构变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SWOT分析法的四个要素及其含义。
答案: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用于评估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优势是指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劣势是组织内部的限制和不足。
机会是外部环境中可能利用的条件,威胁是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组织构成挑战的因素。
2. 描述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学的常见面试题
管理学的面试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公司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一、组织行为学1. 请解释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并举一个你在工作中应用组织行为学的例子。
2. 你如何理解激励员工?你曾经使用过哪些激励策略?3. 描述一个你处理团队冲突的经验,你是如何解决的?4. 请解释组织中的决策过程,你是如何协助团队做决策的?二、领导力5. 你如何定义领导力和自己的角色?你曾经担任过哪些领导职务?6. 你认为有效的领导风格是什么?你有哪些经验证明你是这样的领导者?7. 你如何应对逆境和失败?请分享一个你处理这种情况的例子。
8. 请描述一个你需要带领团队达成目标的经历,你如何实现成功的领导?三、团队管理9. 你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你曾经遇到过团队建设的挑战吗?10. 请描述一个你管理过的团队的经验,你是如何提升团队效率的?11. 你如何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你有过哪些成功的经验?12. 你认为有效的沟通在团队中有多重要?你有哪些经验证明你的沟通技巧?四、项目管理13. 你如何理解项目管理和领导力的关系?你有过哪些项目管理经验?14. 请描述一个你成功管理项目的经验,你是如何管理时间和资源的?15. 你如何应对项目延期的挑战?你有过哪些处理这种情况的经验?16. 你如何处理项目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你有过哪些成功的经验?五、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17. 你如何制定决策?你有过哪些制定决策的经验?18. 你在制定决策时通常考虑哪些因素?你有没有遇到过因忽视某些因素而导致的决策失误?19. 你认为有效的战略规划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你有没有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实施过战略规划的经验?20. 在变化快速的环境中,你是如何调整你的战略的?你有哪些应对变化的策略?六、员工管理和文化塑造21. 描述一个你招聘的员工的经验,你如何评估他们的潜力?22. 你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有哪些策略和经验?你曾经遇到过员工培训的挑战吗?23. 你在构建公司文化方面有哪些经验?你如何平衡不同的企业文化需求?24. 你认为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对员工和公司有多重要?你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创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七、其他管理问题25. 你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感?你有过哪些应对这些情况的策略?26.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认为有哪些重要的管理技能需要发展或提高的?你有哪些具体计划或措施来实现这些技能的提高?27. 你认为互联网技术(如社交媒体)对企业管理有何影响?你有没有相关的经验或计划来应对这种影响?28. 你如何看待团队合作和管理中的诚信和透明度?你有哪些具体的行动来体现这两种价值观的?回答这些问题时,务必注意真实性和相关性。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企业管理基础》学习指导第一章企业综述(一般)名词解释1、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具有较紧密联系的企业群体组织,其核心是技术、经济和资金实力较雄厚的集团公司。
2、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协同作用,促使方针目标和总体战略实现的一些主观条件的总称.3、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独具的,支撑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填空题1、__产权___是指财产在市场交易中所体现的支配权。
2、在企业的权益中,居首要地位的是生产__经营决策__权。
三、单项选择题1、中间商属于企业环境的( D )。
A、经济环境B、竞争环境C、行业环境D、微观环境2、新闻媒体和其他媒介机构属于微观环境中的( C )。
A、供应者B、中间商C、社会公众D、竞争者3、经营根据外部环境决定目标,经营的核心在( B ).A、效益B、决策C、协调D、盈利四、多项选择题1、企业的概念表现了企业的下列特征( ABCE )。
A、营利性B、责任性C、自主性D、经营性E、合法性2、企业与家庭组织的区别是(ABD )。
A、目的不同B、规模不同C、范围不同D、分工不同E、人员不同3、企业的宏观环境包括(ACDE ).A、文化环境B、竞争环境C、经济环境D、科技环境E、自然环境4、微观环境也称个体环境包括(ABCE )。
A、供应者B、中间商C、购买者D、企业战略E、政府部门五、判断改正题1、合伙经营者仍属于自然人.(√ )2、公司需由三个(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Ⅹ)3、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Ⅹ)4、企业管理是在静态的环境下进行的。
(Ⅹ)六、简答题1、为什么说股份制企业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形式?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可以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企业法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可以是自然人,所以股份制企业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形式。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2)管理具有科学性(3)管理具有艺术性3.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有那些?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
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4. 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有那些?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组织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组织文化环境,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6.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众多的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本问题任何一个初学者在学习管理学的时候,可能都会对这些众多的管理学流派感到头晕脑涨的,为什么管理学会存在管理理论混杂,被孔茨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现象呢?我们该如何解决“管理理论丛林”问题呢?孔茨认为,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但他认为不应把管理方法与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混淆起来。
孔茨把不同的管理理论学派看成是研究和分析管理学的不同方法,一切最新的管理思想都能纳入某一管理职能中。
他认为的管理方法有:经验的或案例的方法、人际行为方法、集体行为方法、协作社会系统方法、社会技术系统方法、决策理论方法、系统方法、数学的或“管理科学”的方法、权变方法、管理作用方法以及经营方法。
孔茨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管理科学学派实际上就是运用数学的和运筹学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但存在诸多管理学派的原因并不仅仅在此。
管理学之所有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同却又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管理理论来相互解释管理流派的存在,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些流派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每个学派都侧重于管理的某个方面,对管理的真正实质却未能正确揭示。
管理学派之所以复杂众多,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不统一有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管理学派要统一,首先必须统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不仅运用于工商企业,也用于医院、学校、军队、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的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管理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就应有应用科学研究的共性,而不应该有例外。
典型的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即“这门学科是什么或干什么的?”和“这门学科是如何应用的?”。
第一个问题属于认识论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属于方法论的问题。
相应地,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样也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
事实上,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尽管由于不同的学派对管理学内容的理解角度和归纳的思路不同,侧重不同,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
如管理过程学派重点研究“管理是什么?”这个问题,而经验主义学派重点研究“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
在这两个问题中,“管理是什么”是属于认识论的问题。
“如何进行管理”是属于的方法论的问题。
认识论是基础,方法论是目的。
对于管理学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管理学的认识论即“管理学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解决管理的方法论的问题。
在不了解管理的概念、本质和特征的情况下,研究管理方法是舍本求末,是无法达到研究管理学的研究目的。
“管理是什么”主要涉及管理的内容和原理等。
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行为的性质、特征等。
“如何进行管理”主要涉及管理的方法,如任务管理法、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系统管理方法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等。
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科学的管理学更是以此为根本的研究目的。
综上所述,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管理的内容、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
管理的内容。
它研究管理的概念、行为、职能、本质、性质和特征等,其中管理的各种行为和职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管理的原理、原则都是要通过管理的职能发挥作用的。
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原则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是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管理方法。
管理的宗旨在于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管理这一功能的执行和完成,是靠管理方法来实现的,管理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管理目标的顺利达到,也都是正确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现的。
因此,对管理方法的研究是现代管理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
除此之外,人们对管理学的研究还应包括管理学的历史,研究从管理的产生、性质,到古代——近代——现代各种管理思想的出现和管理理论的沿革,通过历史人们可以更好的研究管理学,知古鉴今。
应用哲学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关键词] 应用哲学; 理论创新; 部门哲学[中图分类号] B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4-0048-02为纪念应用哲学兴起20周年,促进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交叉与融合,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武汉大学、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江汉大学、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共宜昌市委党校等单位共同发起,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全国第十次应用哲学理论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来自全国各级党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百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以“理论创新与部门哲学”为主题,对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用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应用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部门哲学学科建设方法论、中外部门哲学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关于应用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1.应用哲学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应用哲学的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应用哲学,是泛指研究一般哲学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哲学反思的通论,或者说,是对哲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般规律及其表现方式的哲学概括与总结。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它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研究,又包括对哲学应用实践的研究,是哲学应用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统一与概括,这是以哲学理论的一般应用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凡是对哲学的应用研究都属于应用哲学。
所谓狭义的应用哲学,是指运用哲学理论为最高方法论,揭示特定对象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运动规律,从而实现了人的特定目的的特殊的哲学方法论;是关于特定对象的哲学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应用哲学的研究对象。
有学者认为,应用哲学主要是研究人们如何应用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特定对象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或者研究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特定对象中的展现或存在(表现)方式,亦即一般规律的特殊形式。
理论哲学的思维进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应用哲学的思维进程是从一般到特殊。
也有学者认为,从特定意义来看,应用哲学是沟通主体基础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桥梁。
在这个意义上,应用哲学作为一种特定的哲学学科有着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和无限广阔的研究领域。
特别是在当代知识经济已成为主导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展变革的新型经济形态之后,将会产生各种新的社会思潮。
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应用哲学研究必须以现代科技、揭示整个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思辨或反思一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时所提出的哲学观点和方法,不仅应具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且应符合整个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同时还要善于识别和区分各种哲学思潮的真伪,并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应用。
3.哲学与应用哲学的关系。
有学者指出,我国理论界把应用哲学作为一个具有共同性的学科群来研究、建设和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20年以来,应用哲学的研究成果斐然,而且对一些问题也达成了共识。
例如对“应用哲学”这一概念,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学科群”,人们经常称之为部门哲学或分支哲学。
但这种共识是很一般的,很抽象的,一旦涉及比较具体的内容,共识就难于达成了。
例如哲学与应用哲学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哲学只限于本体论,还是包括认识论、方法论?为什么认识论、方法论不是应用哲学?都取决于如何理解哲学。
显然,哲学是应用哲学的理论前提。
但是不能等哲学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再来搞应用哲学,两者要齐头并进,互相推动,相得益彰。
二、关于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最近二十多年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学术界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论著,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研究者的视角和切入点有所不同,观点和结论也各异。
产生这些歧义的深层原因是对一系列前提性问题理解的歧义,以及由此造成的方法论上的歧异。
讨论这些歧异,有助于研究的不断深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动力问题。
学者们认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只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指导社会实践不断前进;只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把握时代的脉搏,引领时代前进的潮流;只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排除各种思想阻力,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只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吸取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主导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问题。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的当然是力求探索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以便规范未来。
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从实际材料出发总结经验,别无他途。
但总结经验也有方法问题。
方法不同,结论必异。
有学者认为,任何经验总是一定具体条件下的经验。
离开了当时当地的主客观条件,经验便成为不可理解的东西,也无法从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的认识,使今天在另一种主客观条件下实践的人们得到教益。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有过许多错误,其中有些错误、特别是全局性长时间的错误,是与哲学上的错误有关的。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直面这些错误,我们的研究就不成其为科学的研究了。
但是,如何分析这些错误,需要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把它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实事求是分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
有学者认为,以往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着不少局限,严重地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创新程度。
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引向深入,就必须突破方法论上的局限。
第一,开阔视野,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完整内涵和深刻意义。
第二,扩展论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丰富内容。
第三,创新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提高到总结规律的水平。
三、关于应用哲学的基本任务问题哲学应用问题的真正实质在于正确地描述哲学与现实世界联系的图景,科学地构造哲学应用与发展的新模式。
哲学应用在满足改革开放需要中所涌现出的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管理哲学、领导哲学、艺术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等,对哲学本身的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凸显出哲学应用研究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预示着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
有学者认为,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和哲学应用研究的现状,哲学应用研究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摘自:《理论前沿》2003年24期作者:屠春友朱书刚应用哲学何以可能【内容提要】当代中国的应用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应用哲学无论在我国和外国,还是在马克国主义哲学那里,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被推到前沿;应用哲学之所以发展不快,除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外,还有着主观上的思想障碍;对应用哲学应该科学定位,在研究中找准切入点并重视方法论的研究,这是推进应用哲学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