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合集下载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加强环境管理,维护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的方针,即优先预防,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三条国家主管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针,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第二章环境基本原则第四条环境污染预防优先原则:预防环境污染是环境管理的首要任务。

第五条环境综合治理原则:综合治理各类污染物和各类污染源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基本途径。

第六条法律保护原则:依法保护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环境权益。

第七条公众参与原则:公众有权参与环境保护决策的制定、宣传、评议、监督。

第八条污染者负责原则:任何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环境污染行为均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三章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容量第九条国家制定和发布环境质量标准,分类确定环境质量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第十条国家确定和发布环境容量,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一条较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开发利用和重大政策、规划、环境管理措施等活动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环境影响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由国家或者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三条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查和公众的参与。

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第十四条大气污染防治应当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主要措施,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推行节能减排。

第十五条大气污染源应当依法取得环境保护许可证。

...---附件:1. 环境质量标准附件一2. 环境容量指标附件二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模板附件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污染预防优先:指在环境管理中,预防环境污染是首要任务,并且优先于治理。

2. 环境综合治理:指对各类污染物和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的行为。

3. 环境权益: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所享有的权利。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管理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预测,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的安全。

第四条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加强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第二章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环境质量监测规范和方法,组织实施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第六条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本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按照标准程序开展监测工作。

第八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校正和检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报送和公开,确保信息透明。

第三章环境评估管理第十条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环境评估技术规范和方法,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和其他重点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重大建设项目的申请人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全面评价项目对自然环境、人居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向公众公开,并进行公众参与。

第十四条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和其他重点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认证和监督。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例(3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例(3篇)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员工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依法管理、科学决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第三条公司环境保护目标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公司设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具体负责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公司高层主管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部门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各部门、各岗位具体负责实施本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和培训。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六条公司高层主管负责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和监督。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将环境保护纳入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

第八条各员工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环境保护规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章环境保护措施第九条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固体等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条公司要建立废物管理制度,对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综合利用。

第十一条公司要加强环境污染防控工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废固体的污染排放。

第十二条公司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第四章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第十三条公司要定期组织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四条公司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第五章环境保护监督和执法第十五条公司要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和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发现环境问题及时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公司要积极配合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环境保护情况和数据。

人教版地理选修6章末知识整合: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章末知识整合: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含答案)

地理·选修6(人教版)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章末知识整合专题环境保护中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

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

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

因此,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例如,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洋流、动物的迁徙等自然过程,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会不同程度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地方的环境状况,危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自然的变化过程和相互影响是不受国界和地区界线限制的,经常存在着大量的由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共同管理的资源环境,如毗邻国家的界河、界湖、界山等。

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这些共管资源和环境在利用和保护上就要求有关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一定的规则来遵守。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已经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

各国在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往来频繁,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以资源环境为物质基础的。

环境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也制约着由各国参与形成的国际经济和贸易活动。

因此,国际社会对环境资源进行国际保护也是维护和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其次,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的利益冲突。

这些利益冲突主要是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利益冲突会妨碍各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协调行动,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克服这些障碍,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最后,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

所有国际环境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都是国际合作或经过斗争达到合作的过程。

只有合作,各国才能克服利益冲突和政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表现为各国之间协调意志的国际环境法,并有效实施国际环境法。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过程中,公众可以参与和影响相关事务的决策过程。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加强环境信息公开、保护公众利益、促进民主参与、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要求相关环境信息应向公众公开,公众有权知情、参与和监督环境决策和管理过程。

2.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要求在环境敏感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公众公开评价报告,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3. 环境保护专家的聘任和参与: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专家的聘任条件和参与程序,要求在环境决策和环境争议解决中征求环境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4. 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代表公众利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环境权益。

5. 公众参与的土地征收和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征地补偿和征地手续中应当听取公众意见的要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用于保护受影响公众的权益。

以上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一些公众参与机制和内容,通过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环境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和透明度,保护公众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课件 湘教版选修6

(3)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是________和________。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和 。 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 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 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 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 ___________,环保选购 ___________, 绿色消费 利用环境道德 个人环境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重复使用, 道德修养规范自己行为 分类回收 , ___________,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青少年是___________的主力军 青少年是 环境保护 的主力军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 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
京都议定书》规定,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 年 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要比1990年减少 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 要比 年减少 , 不做减排要求; 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 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 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多排放一吨相 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 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 年中国某 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 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 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麦将向中国购买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交通行业是指道路、轨道、航空、水上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份针对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交通行业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交通管理机构、运输企业、驾驶员等。

第三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要求和程序。

第二章污染源控制第四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取措施控制车辆尾气排放。

特别是对于柴油车辆,应加强排放控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第五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建设健全噪音治理设施,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第六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道路、轨道等交通设施的清洁保养,做到及时清理垃圾,确保道路整洁,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章资源利用第七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优化交通运输组织,合理安排行车路线,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第八条鼓励交通行业单位使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第九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严禁非法排放污水和废弃物。

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十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和评估交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一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对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章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第十二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

第十三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积极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听取公众意见,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第十四条交通行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公开环境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五条交通行业单位如果违反本规定的规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制定环境法律法规
组建执法队伍 法律 运用法律武器, 手段 依法管理环境 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 的各种关系 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 或刑事制裁
手段
含义
具体内容 税收和 财政补 收费制 贴、信 度 贷优惠 环境税、补助金 资源使 制度、 用费 税收减 免 市场交 易 押 金 市场干 制 预、责 度 任保险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大计 具体管理 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工 作 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框架 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 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 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环境保护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 利用、化害为利)、途径(依靠群众,大家动 手)、目的(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基本方针
“三河三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三峡库区水 国家行动 污染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渤海 方 案 碧海行动计划工程,“两控区”火电厂脱硫工程, 北京碧水蓝天工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 能区工程,重点建设7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危 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 设工程,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工程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层次 对象 影响环境行为 1 约束方向 个人的消费需 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 个人 求和不良环境 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 行为 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生产全过程中 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 企业 的污染物排放 理排放,同时需要对企 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 洁生产
运用税收、 征收有偿使 经济 用费以及奖 手段 励、罚款等 间接手段管 理环境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改不改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附录:活动星图高中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高中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高中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新环保法

新环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时间:2014-04-24 生效时间:2015-01-01 时效性:尚未生效(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一、概述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在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管理中参与其中的一种形式。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法律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报告投诉法》等法律法规。

其中,《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原则和具体方式,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1. 信息公开原则:环境保护部门应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众公开环境信息,确保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和环境决策的相关信息。

2. 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原则:环境保护部门在制定环境政策或制定重大环境决策时,应当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听取公众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合理的决策。

3. 依法参与原则:公众可以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和方式,依法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行政审批过程,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四、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1. 公众听证会:环境保护部门在制定重大环境政策或项目时,可以组织公众听证会,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 公众投诉举报:公众可以通过报告投诉法律规定的途径,举报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 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包括环境状况、环境污染源等相关信息,方便公众了解环境状况。

4.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 动态监测公开:环境监测部门应当及时公开环境监测数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建议1. 公众参与意识不足:部分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参与其中的意义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2. 征求意见不及时:有时候环境保护部门在制定决策时未能及时征求公众意见,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主动邀请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之公众参与原则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之公众参与原则

论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之公众参与原则摘要:要理解公众参与原则,就必须对该原则所蕴含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众参与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民主推动力量,是环境法制革新的民主化方向,,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要坚持现代民主法治的基本原则,逐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公众参与方法,创造公众参与条件,不断丰富中国环境法的新内涵,认真践行中国环境法的新使命。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公众参与;基本原则;制度完善1、前言在我国,环境保护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环境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和健康。

保持一个良好的、清洁、舒适的环境,既是是人们的愿望,也符合人民的利益。

因此,个人、集体和国家在环境建设的根本目标、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所谓公众参与原则,是指社会公众均享有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并有权对政府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单位、个人的环境资源的利用行为进行监督。

公众参与的原则在20 世纪80年代末才正式确立。

这一原则的明确化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环境保护和发展方面起到了指引和宣传的作用,也调动了公众。

参与的积极性。

然而这一原则的确立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20年的时间,尽管积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可是它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

2、公众参与原则定义与理论依据2.1环境保护法所调整的利益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所调整的利益的特殊性。

环境法的使命是保护环境,而环境的基本特点是其整体性。

环境法所要保护的环境或者说环境整体本质上是人类的利益,而不是人类个体的利益[1]。

"环境法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忙碌的法,而是为人类共同利益而设计的法"[2]。

环境法调整人类整体利益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原则中的公众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利益相关者或利害关系相关者,也不能仅限于一定数量的人或团体。

因为环境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对于一国而言是就是指一国民众整体的利益,这种利益既需要居住于环渤海湾地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也需要居住于云南地区民众的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的核心: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关 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品课件
总结: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资源环境退化 3. 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精品课件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 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 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 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 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 说,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固有的局限 性,因此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 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 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 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精品课件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 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 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
牧民甲:10头x1000升/头=10000升 牧民乙:20头x 1000升/头=20000升 牧民丙:10头x 10升/头=10000升
总计:40000升。
精品课件
前提: 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 产奶1 000升。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 升。
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 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 产奶量将下降。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
接管理环境

环境公众参与的名词解释

环境公众参与的名词解释

环境公众参与的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环境公众参与,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治理方式,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什么是环境公众参与呢?环境公众参与,简单来说,指的是公众以及民间组织在环境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和发声。

它是一种民主的、包容性的和参与性的实践,旨在增加公众对环境事务的了解、参与和决策权。

首先,环境公众参与与传统的环境管理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传统的环境管理往往侧重于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决策和管理,而公众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环境公众参与可以使公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使其享有更多的权益。

同时,环境公众参与也具有更高的效益,因为公众参与可能提供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帮助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其次,环境公众参与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的认同感和团结意识,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在环境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权力的分散和监督,避免权力滥用和不公正行为。

公众参与还可以增加社会的“民主资本”,提高公众的环境素养和责任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外,环境公众参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公众参与的过程可能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导致公众对环境事务了解不足,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公众参与的机制和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确保公众参与的真实、有效和可持续。

此外,公众参与也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公众参与不会造成决策的停滞或权力过于分散。

为了推动环境公众参与的实践和研究,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落实公众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还需要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素养,增加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政府、专业机构和公民社会组织也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环境公众参与的实施。

总之,环境公众参与是一种民主的、包容性的和参与性的实践,旨在增加公众对环境事务的了解、参与和决策权。

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此外, 对于人 权领域 的研 究 也离不 开环境 权 的讨论 。 从1 9 7 2 多诟 病 。
年的“ 斯德哥尔摩环境与发展会议” 将人权和环境问题相联系开
此外 , 法律法规中并未规定公 民对于环境立法、 政策制定中
始, 西方 国家 的学者 普 遍将环 境权 视 为人权 , 环 境权 作 为一 项 人 的参与权利。 虽然现行模式 中, 有着先公布立法草案向广大公众 权 已为一系 列 国际法 文件 所肯 定 。除 《 人类 环境 宣 言》 明确 宣布 征求意见, 但是意见的采纳、 反馈机制都不规范和明确。 了环境 权外 , 其 他如 《 社 会进 步和 发展 宣言》 、 《 内罗 毕宣 言》 等 都 对环 境权 作 了阐述 。1 9 6 6 年1 2月 9日签署 的 《 经济 、 社会 、 文 化
环 境 作为 “ 公 共财 产” , 是全 社会 的共 有财 产 , 对 于社会 公产 进 一步 明确规 定 : “ 专 项规划 的 编制机 关对 可 能造 成不 良环 境影
的使用 、 保护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
( 二) 法律基 础
响 并直接 涉及 公众 环境权 益 的规划 , 应 当在该 规划 草案报 送 审批 前, 举行 论证会 、 听证会 , 或者 采取其 他形 式 , 征 求有 关单位 、 专家

环 境 保护 公众参 与 的基础
( 一) 政 策 基础
我 国在 过去 的环 境保 护 中,主 要 是 以政 府 为主 导 的保护 模 从意识 到行 为 的突破 。 式 。这与 我们 政府 的管理 职 能息 息相关 。但在 政府 主导 模式 中 , 我 们发 现 了保护 不力 、 效率低 下 、 成 果不佳 等 诸多 问题 。在 政府 职 能转 变 的过程 中 ,政府 将从 一个 管 理型 政府 向服 务 型政府 转

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浅述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由于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尚未完成转型,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中,城市环境地恶化更是表现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迫切地需要我们解决,环境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

而环境管理则又离不开群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所以国家积极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促进社会中的各个主体积极携手,共同构建合理的环境管理的机制,解决环境问题。

然而,由于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缺乏,以及地方政府并没有高效地引导群众参与到环境管理当中,公众未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了解和应用公众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推动这个社会整体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公众、环境管理、积极作用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背景及原因1.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就环境管理本身的概念来看,作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之一,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需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多种手段,必须协调好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科学技术等多种领域,以求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共同进行、协同发展,才能进而实现五位一体,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由此可见,环境管理一方面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环境管理的实现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需要各种途径并行,各种力量配合。

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并不能够实现真正的依存于社会的环境管理。

因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困难性使公众参与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2.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可能性在环境管理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政府及人大积极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推进与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使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成为了可能。

从广义的角度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权利普遍得以保障和实现,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提供政治基础。

园区自然环境管理制度范本

园区自然环境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园区自然环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园区内所有企业和个人,旨在规范园区自然环境管理,提高园区环境质量。

第三条园区自然环境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2. 综合治理、源头控制;3. 公众参与、共建共享;4. 科学规划、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园区设立自然环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园区自然环境管理的决策、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环境管理办公室为领导小组下设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园区自然环境管理工作。

第六条环境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1. 制定园区自然环境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监督检查园区内企业和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3. 组织开展园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4. 收集、整理园区环境信息,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5. 组织开展园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6. 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环境污染防治第七条园区内企业应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八条园区内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

第九条园区内企业应定期对污染物排放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条园区内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送给环境管理办公室。

第四章生态保护第十一条园区应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第十二条园区内企业和个人应遵守国家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不得破坏园区生态环境。

第十三条园区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自然植被,提高园区绿化覆盖率。

第十四条园区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第五章公众参与第十五条园区应积极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第十六条园区应定期举办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

第十七条园区应设立环境保护举报热线,鼓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1.履行国际公约的行动
2.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思考1: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 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因此环 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 益事业。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 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 完成。因此,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2: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履行国际条约规定的 义务,加强环境管理信息、技术的交流。国际社会要为 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改善环 境的经济支持。
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 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节约用电,资源循环利用,适度消费,乘坐公共 交通工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
[思路导引] 第(1)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 很容易判断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 全球变暖。第(2)题,四措施中只有推广水电等绿 色能源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3)题,所有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 国家减排都体现出共同性原则;目前发达国家减 排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的要求,体现出 公平性原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 易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保技术的转让。 第(4)题,作为个人可从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减 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角度 来分析(合理即可)。
绿色消费 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 此表给出了部分环境伦理观及相应的行为准则。 环保选购 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
其中,“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 重复使用 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塑料袋,自配餐盒,少用一次 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消费环境伦理; 多次利用 性筷子。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 分类回收 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 存 ”体现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伦理观。 料和各种废弃物,战胜垃圾公害。 循环再生
由于这些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 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 境资源,并排放出废弃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 和环境污染,从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案例公产的悲剧
假设有一片草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于段提高牧草产 量,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如果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 30升。 现有三户牧民在上面放牧,牧民甲养10头奶牛,牧民乙 养20头奶牛,牧民丙养10头奶牛,这时三个牧民的收益 分别是多少? 牧民甲:10头x1000升/头=10000升 牧民乙:20头x 1000升/头=20000升 牧民丙:10头x 10升/头=10000升 总计:40000升。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 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 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
一、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 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 国际行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 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单纯靠技术手段已经无法彻底 解决环境问题。
2.公产与资源环境退化
公产: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 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 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 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 放,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 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 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 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如何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狭义):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 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手段,通过全面的规划,对人们的 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 需求,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环境管理的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的双重目的 环境管理的核心: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关 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宣言、政策、国策以及法律 等手段,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 建立环境伦理意识,帮助人们全面地、 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个人在环 境保护中 责任
尊重自然和其它物种存在的权利 尊重和保护环境
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
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及乱倒废弃物,节约用电、用 水、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做“公交 族”、“自行车营销”,用电子贺卡取代纸制贺卡
二.环境管理对象和的执行主体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环境管理的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环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具体内容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 行政 通过行政程序 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 手段 直接管理环境 管理 制定环保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 法律 运用法律武器, 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 手段 依法管理环境 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手段 定义
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野 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作动物的 朋友,善待生命,不买卖珍希木材用具,植树造林, 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随手铲拾宠物粪便。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在经过马拉松式的13天艰难谈判后,联合国 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19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 哈根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在墨 西哥举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 来应对气候变化”。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 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以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探究问题
1、如果三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牧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 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经 济 手 段
运用税收、 征收有偿使 用费以及奖 励、罚款等 经济手段间 接管理环境
税收和 项 财政补贴、 市场 押金制 收费制 目 信贷优惠 交易 度 度 市场 环境税、补助金制 举 干预、 资源使 度、税收 例 责任 用税 减免 保险
既普及了 环境科学 宣传教 知识,又 育手段 是一种思 想动员
前提: 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 产奶1 000升。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 升。 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 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 产奶量将下降。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 牧民甲:10头x 970升/头=9700升 牧民乙:20头x 970升/头=19400升 牧民丙:11头x 970升/头=10670升 总计:39 770升。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 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环境管理
案例”公产的悲剧“说明了
个人利益 矛盾 整体利益
从计算的结果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 整体利益的损失。 解决办法: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通过专业的环境教育培养各种环境保护的专 门人才,提高环境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还 可以通过基础的和社会的环境教育提高社会 公民的环境意识,来实现科学管理以及提倡 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措施
借助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 技术手 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 段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5、我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群众性民间环保组织—— 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自然之友”
时间: 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民间环保团体
宗旨: 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有中国 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个 人 道 德 修 养
个人在环 境保护中 态度
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 了解环保法律,并积极利用法律保护环境。
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简称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 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温故知新
1、请你解释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 的产品。其中,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 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