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学案1新人教版 精品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中国概况
我国是世界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
1.中国概况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204.2 1.9 尼日利亚
13.9
13.4
8.81.4
(2)改革开放以后
深圳的发展
(3)进入21世纪
2012—2015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我国重要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3)进入21世纪
2012—2015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我国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3)进入21世纪
等待运往世界各地的货物
(3)进入21世纪
(3)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①原因 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我国的海洋权 益面临严峻挑战。
②解决措施 我国政府一贯表示,应当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 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争议问题,以保卫我国 的海洋国土,维护我国的海洋合法权益。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 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 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 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我国成为世 界第一大货物出 口国。
2017—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3)进入21世纪
我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 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世界 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天宫二号发射效果图
(3)进入21世纪
2001年我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为我 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 了更大的舞台。
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篇一:2022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某某省(自治区)某某县(自治县、市)某某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某某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掌握其地理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如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2 教学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的地理环境分布图,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掌握其开发和利用情况。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利用情况。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3.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掌握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地理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在世界中》测试卷(本套试题分Ⅰ、Ⅱ卷两部分,测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共计36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2.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我国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C.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4.关于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叙述正确的是()A.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洪减灾B.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促进区域的联系C.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止水土流失D.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风固沙5.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A.提高粮食总产量B.调整产业结构C.发展D.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6.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A.没有竞争的世界B.使用统一货币的世界C.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D.和平安定,没有战争的世界7.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②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④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A.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B.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C.分工协作,互惠互利D.经济可持续发展9.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这样做有利于()A.促进世界的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B.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C.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D.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进步10.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①达到发达国家水平②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③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④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1.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流行病的防治C.资源的短缺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12.在国际组织上,我国是()A.联合国的一般成员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C.没有参加任何国际组织D.参加了所有世界组织13.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③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④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4.关于我国的地理国情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自然灾害少B.我国的地区差异不明显C.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D.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15.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直接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工程是()①南水北调工程②北煤南运工程③青藏铁路工程④西气东输工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6.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共有55个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B.我国的地域差异不太明显C.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不频繁D.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17.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A.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B.东部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发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很高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太小18.外国人把当代中国称为()A.东方的巨人B.东方腾飞的巨龙C.东方第一强国D.经济发达的国家Ⅱ卷二、综合题:(本题有26个小题,共52分)19.请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42分)(1)A是________工程。
中国在世界中导学案
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八学科:地理课题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课型课时 1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知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拓展性目标: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知道我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挑战性目标: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重点我国发展的成就;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难点我国发展的成就;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目标导航创设情境:展示关于我国加入WTO的艰难历程和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视频或图片。
目标导航:基础性目标:知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拓展性目标: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知道我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挑战性目标: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设问导读自学检测读课本,完成下列题。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_____国家。
2.1957年,在长江上建成了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_______。
_____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经济发展再次加速。
我国在广州的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设立经济特区。
此后开放地区不断扩大。
3.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我国成为世界_____出口国;2001年我国加入_____,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跟大的舞台;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_____成为世界第_____大经济体。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当堂训练拓展延伸1.下列对我国国情说法,错误的是()。
A.最大的发展中国家B.地域辽阔C.人口众多D.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2.1978年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的是()。
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3.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在世界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B.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C.我国的航天事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D.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更大的舞台4.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知识点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3、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4、主要表现:东中西不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5、解决措施:大力实施西部发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6、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7、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8、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同步练习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课时达标〗[建议用时10分钟]1.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是在( A )A.1956年B.1953年C.1957年D.1978年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间是( C )A.2000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目前我们海洋权益正在经受严峻的挑战,菲律宾一直就我国固有领土黄岩岛挑起事端。
读"南海诸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黄岩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D )①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②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③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基地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南海诸岛在行政区划上由管理( B )A.台湾省B.海南省C.广东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5.下列国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是( A )A.中国B.印度C.德国D.韩国〖课后作业〗[建议用时20分钟]〖基础巩固〗1.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②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④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仍旧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居前列,但是人均生产总值却很低。
读漫画"二次取经",完成2-3题。
2.下面列举的环境问题中,能够在图中反映出来的有( D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水污染④大气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图中遍地的树桩和荒芜的土地反映了土地荒漠化;黑色的河流反映的是水污染;工厂大烟囱排出的黑烟表示的是大气污染,但是没有明确反映水土流失。
3.下面叙述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可能在唐僧的《环境保护》一书中出现的是( B )A.在耕地中进行植树造林B.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C.使用洗涤剂清洗蔬菜和水果D.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解析:在耕地中进行植树造林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大量使用洗涤剂会污染水资源,大水浸灌的方式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第二节 海洋利用与保护
难点:理解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 0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东临太平洋,由北到南分布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分布着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巴士海峡。
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我国岛屿众多,面积在500米以上的有6 500多个。
我国海域辽阔,管辖的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
在太平洋内部,我国还有联合国划拨的近十万平方千米的专属海洋开发区。
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底大陆架宽广,水温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
海洋利用与保护(板书)。
一、海洋资源及开发
重要意义。
探究点海洋环境的保护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海岸线漫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海洋石油资源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对海洋
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
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等原因,使得我国部分海域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直接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
任重道远。
1.我国部分海域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海域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
2.造成海洋污染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
第二节海洋利用与保护。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一、中国地理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邻国等。
中国面积和人口:总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中国地形特征: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海岸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经纬度、时区、邻国等信息。
3) 讲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4)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通过PPT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二、长江与黄河1. 教学目标: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地形、气候、水文等。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两大河流。
2)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信息。
3)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通过PPT展示地形、气候、水文等信息。
4)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中国的气候类型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一、教案内容:章节:第八章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气候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2.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气候现象案例,如:“温室效应”。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现象及其成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强调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成因。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九章世界的降水与风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风向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
2. 风向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判断。
2. 风向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提问:气候与降水有什么关系?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降水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风向变化分析(10分钟)1. 讲解风向变化的原因。
2. 给出一个风向变化案例,如:“季风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向变化及其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降水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降水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表现;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界线。
课前提问:“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分别是什么意思?自主学习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2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体现我国地势怎样的特点?2.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降水的怎样分布特点?3.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气温的怎样分布特点?4.完成课本P5的活动内容。
课堂检测: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 B.玉米C.青稞 D.小麦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平均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我国有“日光城”之称的是()A.洛阳市B.拉萨市C.昆明市D.海口市5.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A.终年寒冷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很少C.降水丰富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6.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A.蒙古马B.骆驼C.驴D.牦牛7.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较远B.温度较高C.纬度较高D.海拔较高8.我国被誉为“塞上江南“的灌溉农业区是()A.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C.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D.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9.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 )A.便于雨水下泻B.便于空气流通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1.读图并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3.通过读图,进一步熟悉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4.在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第一章中国气候类型与分布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中国气候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1 中国气候的类型与分布1.2 气候对生态的影响1.3 气候对经济的影响1.4 气候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及其特点,了解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2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3 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第三章中国北方的草原生态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北方的草原生态,了解中国草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保护草原的措施。
3.1 中国北方的草原分布与类型3.2 草原对生态的影响3.3 草原对(游牧)民族生活的影响3.4 草原保护第四章中国南方的水资源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南方的水资源,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1 中国南方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4.2 南水北调工程4.3 保护水资源第五章人口与城市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了解城市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中国的“城市病”现象及其影响。
5.1 人口的城市化变化5.2 城市化的优势与劣势5.3 “城市病”现象及其影响第六章长江三角洲的工业现代化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了解现代化的数据库与过程,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协调。
6.1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6.2 现代化的定义与过程6.3 现代工业与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了解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7.1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7.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7.3 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影响第八章中国的区域合作和地缘政治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与邻国的区域合作,了解中国的区域地缘政治与国家统一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测试试题(含答案)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D.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2.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3.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更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重工业,努力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成为世界第几大经济体A.一B.二C.三D.四5.我国在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设立了经济特区。
下列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的是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6.下列不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的是A.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B.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7.近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两国发展经济共有的社会条件是()①劳动力丰富②矿产丰富③政策优惠④雨热同期的气候⑤市场广阔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②③④8.我国地理差异显著.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南高北低,降水东多西少 B.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C.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D.人口、城市、交通线东疏西密9.下列内容,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B.人均资源量大C.人口分布均匀D.经济发展平衡1/ 710.“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重大战略。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新人教版八班级地理下册教案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育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化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结束部分,教材简单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还有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教材利用三个典型事例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
然后列举了我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包括人地关系不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提醒同学们不要盲目乐观。
最后运用实例说明了我国现在是一个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提出的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地理的全部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从资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并且可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和联系,也能够独立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没有问题。
但是本节课以情感目标为主,现在学生普遍出现重知识目标、轻情感目标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要认清楚我国面临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启发学生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10《中国在世界中》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我国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阶段一.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斐然。
出示图片:①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②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③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④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3.阶段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加速发展(1)深圳速度(2)我国有6个经济特区展示我国的海南经贸特区和喀什经济特区(1)分析图表数据,初步认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说一说(3)联系生活见闻,说一说4.合作交流:(3)我国一直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4)为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我国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1年底,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其中陆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3.归纳整理(二)区域发展不平衡(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补充: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2)展示东西部地区的建筑和交通状况(3)解决措施有哪些?补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4)资料介绍: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首先由温家宝总理提出。
1.互动交流2.说一说:读一读: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1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说教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2《中国人口》一、说教材《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
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
2013-201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时作业(学生版)(75页)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1 地理差异显著〖课时达标〗[建议用时10分钟]1.哈尔滨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原因是(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2.读"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判断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B.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地势北低南高,呈阶梯状分布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叙述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特征的是( )A.从农业方面看,具有南麦北稻的特征B.我国人口分布东部稠密,西部稀疏C.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北部高,南部低D.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稀疏,西部地区密集4.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冬季不结冰,夏季水量大B.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冬季不结冰,夏季水量不大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冬季不结冰,夏季水量大D.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冬季结冰,夏季水量大5.下列图片反映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主要出现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课后作业〗[建议用时20分钟]〖基础巩固〗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四城市中,丁可能是( )A.北京B.哈尔滨C.武汉D.广州2.根据气温曲线可知,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城市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乙D.乙和丙解析:甲和乙两城市冬季气温在0℃以下,因此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
读"我国沿32°N线地形剖面图",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大陆架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海大陆架C.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渤海大陆架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大陆架4.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B.山区面积较小C.地势西高东低D.地形以平原为主5.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C.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干旱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能力提升〗6.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下面的资料,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出的努力。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
独学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我国的基本国情:地域、人口
2、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独学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由 于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发展很 。主要表现在、、部发展极不平衡
2、每年的日为“中国植树节”
独学3、做负责任的大国
我国用占世界不到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人口,这对世界是一大贡献;我国坚定、 、、的信念,
对学、群学:(让你我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对学要求对子之间相互交流,群学要求组长组织组内讨论,解决对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探讨展示中的问题。
展示:(让智慧在激情中点燃)
规定展示:根据独学内容进 行设问
自由展示:(思考如下问题)
题, 从我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就上面的各项措施,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项,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
(2 )就节能减排而言,我们中学生能做栏:
课题:中国在世界中第一课时课型:综合型
学习
目标
1、能举例说出我国的建设成就2、能用归纳的方法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发展巨变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重点
要认识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措施
难点
要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静心独学:(心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相信我能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