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异常学生个案分析以及对策1
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
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一、背景信息小明,男,5岁,就读于某市一所知名幼儿园。
近期,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出现了一些异常,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以下是对小明的个案追踪记录。
二、异常表现1. 情绪波动较大:小明在课堂上时常出现情绪波动,时而兴奋,时而沮丧,甚至有时会突然哭泣。
2. 社交困难:小明在与同伴互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回避和抵触,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也不善于与同伴沟通交流。
3.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走神,对于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任务反应迟钝。
4. 学习兴趣减退:小明对原本喜欢的学习内容失去了兴趣,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明显下降。
三、家庭情况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场人,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依赖于幼儿园。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较少,缺乏有效的亲子互动。
2. 家庭氛围:小明的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父母之间时常因为琐事争吵,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四、评估与干预1. 专业评估:针对小明的心理行为异常,幼儿园及时联系了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评估。
经过评估,小明被诊断为轻度焦虑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2. 家庭干预:幼儿园向小明的父母提供了关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建议他们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 学校干预:幼儿园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交能力。
4. 心理治疗:小明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等。
经过治疗,小明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治疗,小明的心理行为异常得到了有效改善。
他的情绪波动减轻,注意力集中度提高,学习兴趣恢复,社交能力也有所增强。
家长和老师对小明的进步表示满意,认为他在幼儿园的生活更加愉快和顺利。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完整版)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一、个案研究背景1、理论依据及研究价值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若缺乏内趋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
他把一切学习都归于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致。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2、研究对象个人基本情况:汪某,女,今年9岁,读三年级,经过多方面的接触了解得知:汪某并不是特保儿,还有一个小弟弟,其监护人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半年才回来看他们一次。
平时,汪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疼爱孙子,斥骂汪某时候多,并经常夸奖汪某弟弟。
在学校观察到汪某是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女生,个性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易冲动,有暴力倾向,经常打骂女生,与男生也能一较高低,是个名符其实的女大王;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她的家常便饭: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放在家了,看到其她小伙伴有漂亮的文具,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
其实家里并没有漂亮的文具。
二、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陷:由于许多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少年儿童都可能与她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是指那些与正常儿童行为相比较而言,明显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家庭教育期望的行为,甚至有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暴力、吸毒、偷窃、早恋等等,给对其家庭和学校环境造成重要困扰。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深入分析问题儿童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个案分析:小明,今年12岁,家住在一个城市的农村,家庭条件一般。
小明的父母平时较为忙碌,很少有时间关心他。
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成绩差,经常逃课和逃学; 2. 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因为一些小事就动手打架; 3. 经常偷偷吸烟和尝试酒精,有时候还会偷窃一些零花钱; 4. 对家庭成员不尊重,经常大声吼叫,有时甚至会使用暴力。
不良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因此无法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教育,使得小明长期处于缺乏关爱和关注的状况下。
这种家庭环境会导致小明产生逃避学习、寻求刺激和注意的心理需要。
2. 社会环境:小明所在的社区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在周围环境中比较常见,这种环境可能对小明产生不良的影响。
3. 学习问题:由于小明的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排斥,导致他在学校的自尊心受到挫伤,产生逃学和逃课的行为。
应对策略:1. 家庭教育提升:小明的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成长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注。
2. 学校关怀辅导: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或者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小明解决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
学校老师和同学也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重建自尊。
3. 社区环境改造:社区可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管理,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可以开展相关的青少年成长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
【推荐下载】行为异常案例-实用word文档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行为异常案例篇一:神经症案例:语无伦次行为异常的高中女生语无伦次行为异常的高中女生迟雅YN:女,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辽宁人,汉族。
无家族病史。
因为精神不正常,于201X年5月26日(星期日)在父母带领下来向迟雅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亲属电话联系说:孩子已经一周没有上学了,在家里自言自语,有时窃笑。
求助者自述:因为学习的缘故,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就经常半夜12以后睡觉。
现在,偶尔会后半夜两三点钟睡觉。
感觉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经常自责,事情必须做得慢以保证做得正确,经常反复检查,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感觉别人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有时会过分担忧,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心情烦躁,睡觉睡得不深、不安稳。
嗓子有异物感,经常痒痒,并称这是睡眠不好的主要原因。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有较为强烈的阻抗,便面上顺从咨询师的心理调适,实质上在掩盖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她把自己所有的事情的原因都归结到学习上,一切都为了学习。
实际上是自己自我掩饰着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病因。
语言逻辑清晰,情绪比较稳定,家长说的主要是在装,在家里不是这样,经常发脾气。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SDS:标准分42分。
SAS:标准分47分。
SCL-90:躯体化2.0,强迫2.8,抑郁2.1,焦虑2.0,其他正常。
上述量表与求助者语言交流有相同的现象,即求助者有比较多的掩饰。
虽然得分不高,但是反应的不是她的实际情况。
根据咨询师所观察到的情况以及求助者在学校的表现,诊断为神经症。
三、心理调适过程第一次咨询,求助者语言逻辑清晰,情感反应正常,表现为有些问题上有遮掩,没有完全说心理话,只是谈与学习有关的事情。
因此,咨询师跟她交流了一些有关学习的问题,以建立心理链接。
并建议她周一上学,求助者照办。
第二次咨询,也比较正常。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问题儿童的行为难题。
不良行为不仅给孩子本身带来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对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个案分析,探索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个案分析小明,9岁,家庭独生子,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祖父母照看。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龄孩子的沟通比较困难。
在学校表现为学习成绩一般,经常笑闹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
在家中,小明时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经常与祖父母发生冲突,言语攻击。
分析:小明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长期不在家导致的亲子关系不够密切,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加之在学校学习成绩一般,小明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无法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1. 建立亲子沟通渠道针对小明家庭结构的问题,家长需要尽快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父母在外地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经常与孩子交流,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每年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的假期,让父母回家与孩子共度时间,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亲情也是帮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
2. 提供情感支持和情绪管理训练针对小明情感表达不足和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交流、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
也可以适时给予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训练,例如让孩子学会使用“情感表达日记”来记录自己的情感体验,指导孩子逐渐掌握情感管理的技巧,提高情绪的自控能力。
3. 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不良行为常常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家长可以积极与学校和社区进行沟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家庭访问等方式,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也可以设立一些针对问题儿童的社会活动组织,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引导他们进行正面的行为。
4. 专业机构的介入和辅导如果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不够,不良行为问题依然存在,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他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需要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观察,并及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和管教。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的新生,他经常在上课时打断老师讲话,并且不遵守纪律,总是插队拿玩具。
在外出活动时,他也经常离开集体跑来跑去,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2.案例二小芳是一个内向而胆小的女孩,她在同伴面前总是不敢开口,也不愿意参加游戏和活动,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
三、案例分析1.对于小明的行为,我们需要观察他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
可能是家庭教育不当,导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不守纪律。
也需要观察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是否有其他潜在问题。
2.对于小芳的行为,需要从她的性格和家庭环境着手观察。
可能是因为在家中受到了某些刺激或者负面影响,导致她在幼儿园中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四、处理方法1.针对小明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他的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需要在幼儿园中制定相应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习惯。
2.对于小芳,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她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建立更好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也需要与她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过程中,我认为关键是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
只有了解孩子的根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
也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注重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
总结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老师们及时发现和记录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个案调查分析
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个案调查行为分析双东一小李满萍一、个案背景个案自然状况:邓军,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家庭生活背景:独生子。
爸爸、妈妈在德阳做生意工作,一周回家一次。
一直以来由爷爷、奶奶抚养,目前在学校住校。
二、不良行为概述性格活波好动,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肥胖,动作迟钝,不协调,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拖拖拉拉,就连是跑步,都喜欢故意掉队,一个人在队伍后面搞怪,不遵守课堂记录,因而受到同学排挤,变得有点不合群,时常一个人趴在地上玩玩具,垃圾随手乱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时常惹周围的同学,搞点小破坏,希望引起同学与老师的注意,影响周边同学上课。
因而每个老师说到他都摇头,同学们不喜欢和他玩。
三、分析与诊断根据该生班主任老师反映,邓军学习成绩屈居中下游,但脑子并不笨,他非常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但是因为性格活波好动,身材肥胖、动作迟钝,协调差,又爱搞怪,爱惹人,爱得罪人,同学们有意无意的孤立他,让他变得极度缺乏自信和同学沟通的勇气。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对其行为的观察发现,导致该个案不良行为的养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环境的影响该生因为夫父母一直在外做生意,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因而变得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
2、动画片的影响动画片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影片,但现在的动画片大部分都充满着暴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很容易模仿暴力行为。
所以家长在家中要及时的监督孩子,引导孩子看好的动画片,并从中发现好的行为,学习好的行为。
3、隔代教育的影响在隔代教育中,很多老人都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早就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
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
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可能。
”让我特别的留心他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
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一、个案背景小明,男,3岁,就读于某幼儿园小班。
近期,老师和家长发现小明在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语言发育迟缓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心理行为问题,幼儿园决定对其进行个案追踪。
二、个案观察与评估1.情绪不稳定:小明常常表现出易怒、焦虑的情绪,如突然大声哭闹、发脾气。
在集体活动中,他常常表现出不合群,容易受到同伴的排斥。
2.攻击性行为:小明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时,经常出现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3.语言发育迟缓:相比同龄幼儿,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词汇量较少,发音不清晰。
三、个案分析与干预措施1.情绪不稳定与攻击性行为:小明可能存在安全感不足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小明的关爱和陪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同时,教师可在集体活动中鼓励小明参与,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2.语言发育迟缓:针对小明的语言发育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多与小明交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参加语言活动:参加语言类活动,如讲故事、朗诵等,提高他的语言兴趣和表达能力。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儿童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四、个案追踪与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措施,小明的情况有所改善。
情绪逐渐稳定,攻击性行为减少,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教师和家长也继续关注小明的成长情况,定期进行沟通和评估。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小明进行个案追踪,发现其心理行为异常主要是由于安全感不足和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导致的。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小明的关爱和陪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在语言发育方面,应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并鼓励参加语言类活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帮助。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任性的孩子个案分析与对策
个案分析:
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白领,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从小就非常任性,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学校里,他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不愿意遵守纪律,甚至有时会顶撞老师。
在家里,他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总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父母非常头疼。
对策:
1. 增进亲子沟通: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尊重他的意见,不要轻易否定他的想法,同时也要引导他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2. 建立规则意识: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让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孩子违反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也要表扬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表现,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友谊、合作的故事,让孩子理解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引导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
学会换位思考。
4.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锻炼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和毅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6.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儿童的不良行为是家长和教育者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
每个儿童的性格和成长环境都不同,所以解决不良行为问题需要进行个案分析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个案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示例:个案分析:王小明,8岁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近几个月来,他在学校和家里都表现出不良行为,包括缺乏自制力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给他的学习和社交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他在班级和朋友中的地位下降。
应对策略:1. 沟通和了解:与王小明建立沟通渠道,了解他的生活和内心需求。
包括面谈和观察他的行为,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2. 设置规则和边界:与王小明讨论并设定明确的规则和边界,注重行为的积极性和尊重他人。
鼓励他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增加他的责任感。
3. 建立奖励制度:为了激励和增强积极行为,设立奖励制度,表扬、奖品或小福利。
要让他明确不良行为的后果。
4.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为王小明提供稳定且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包括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和娱乐活动。
这将有助于提高他的自制力和稳定情绪。
5. 培养社交技能:给予王小明机会参与团队活动和社会互动,以培养他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认识新朋友。
6. 提供支持和辅导:与其他教育者和专业人士合作,为王小明提供个别支持和辅导。
这可以包括心理咨询、行为管理技巧和家庭支持服务。
7. 鼓励自我反思和问题解决:帮助王小明学会自我反思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鼓励他思考和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应对困难和冲突。
针对儿童不良行为问题,个案分析和应对策略的步骤非常重要。
通过与儿童进行沟通了解,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边界,建立奖励制度,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培养社交技能,提供支持和辅导,以及鼓励自我反思和问题解决等策略,可以帮助儿童改善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高职院校行为异常学生个案分析及处置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行为异常学生个案分析及处置对策一高职院校行为异常学生个案分析案例:某高职院校大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家境不富裕,高中成绩优异但高考发挥失常被高职院校录取。
大一时同学们普遍反映此学生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喜与人交流,偶尔会抱怨学校、专业不如意,但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自大二开始表现出异常:逃课在宿舍,行事神秘,起居时间异于其他同学,与同宿舍其他同学矛盾渐生。
当同宿舍同学将问题报给辅导员后,该同学将其他同学赶出宿舍,自己反锁在宿舍内,不让室友入内居住。
老师及同学想与之沟通,她置之不理。
问题发生后学校及时联系其父母,可是其母亲表示孩子是在学校出的问题理应由学校负责,拒绝到学校与孩子见面。
为此,学校又专门发出家长告知书告知该学生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可是该生家长置之不理。
笔者认为这个案例很具有讨论和研究的价值,在此学生身上体现出很多当今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对高考成绩期望值过高,进入高职院校心理落差太大很多高中生被教师和家长灌输一种观念:只有考进好大学才能有好前途。
教师和家长的初衷是鞭策学生好好学习,但一部分学生却理解成没有考入好大学就是人生的失败,认为考入高职院校是一件丢人的事。
因此开始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人生成功与否与学历无关而是与能力有关。
作为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中更容易得到认可并获得成功。
2.心理困惑未得到及时疏导,引发心理障碍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但大部分人能够通过自我排解、同学沟通等方式自主处理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但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悲观的学生来说自主的心理调节往往都是朝不良方向发展。
特别在注重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更加考验学生的协作能力,而对于内向、悲观的学生很难融入这样的学习环境,也往往导致学习能力及成绩的落后,日积月累下形成了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幼儿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一、案例背景:小明,6岁,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近期,他的老师反映他在教室里经常发生不良行为,如打闹、发脾气、推搡同学等。
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和幼儿园的正常秩序。
经过与小明及其家长的沟通,发现小明在家庭环境中也表现出类似的不良行为。
二、问题分析:1.外因影响: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对小明的行为产生影响。
2.内因原因:个体因素,如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对小明的行为产生影响。
三、解决方案:1.建立合作关系:与小明的家长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让家长了解小明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共同制定行为管理的目标和计划。
同时倡导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家访活动中,了解其他幼儿的情况,促进交流和沟通。
2.行为管理计划:与小明的家长一起制定行为管理计划,包括奖励和惩罚机制。
奖励措施可以包括表扬、奖品等形式,激励小明良性行为的展示和发展;惩罚措施可以采用时间限制、道歉、停止一些活动等方式,让小明及其家长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为庄重的后果。
3.情绪管理:对小明进行情绪管理的训练,教会他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愤怒、沮丧等,避免将负面情绪转化为不良行为。
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让小明学习情绪的识别和调控。
4.社交技能培养:为了改善小明的社交能力,可以在幼儿园中进行特定的活动,教授他正确与他人沟通、合作和分享的技巧。
通过榜样示范等方式,培养小明的自我认知和自制力。
5.家庭环境改善:家长可以调整家庭环境,创造稳定、和谐、包容的家庭氛围。
为小明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减少家庭纷争和消极情绪对他行为的影响。
四、评估与反馈:每周或每月与小明及其家长进行一次评估,评估行为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反馈给小明及其家长,及时调整和改进行为管理方案。
五、预期结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预期小明的不良行为能够逐渐得到改善,他的自控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提升。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问题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或者情绪不稳定的儿童。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处理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因素,因此需要我们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干预和应对。
一、案例分析小明(化名)是一名八岁的男孩,由于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经常因为各种琐事争吵,导致小明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且经常在学校闹事。
老师反映,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打闹,不守纪律,且对教师的指挥和规定不遵守,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秩序。
而在家庭中,小明也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和其他孩子打架,导致家庭气氛紧张。
经过严格的个案评估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源于情绪不稳定和对家庭环境的适应困难。
二、应对策略1.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还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来帮助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2.家庭支持由于小明的家庭环境不稳定,需要对小明的家庭进行支持。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教育专家,对小明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让父母了解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矛盾,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3.学校干预在学校中,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
可以提供个别辅导,鼓励小明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
学校也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小明的行为。
4.社会支持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外,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可以组织小明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从而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5.全面评估在实施上述的应对策略之后,还需要对小明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小明是否已经有所改善,以及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支持。
通过不断地评估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不良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经常会给家庭和教育机构带来不小的困扰。
不良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违反规则、情绪失控、学业困难等,给儿童自身带来困扰的也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正常运转。
针对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个案分析小明(化名)是一位六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名工薪阶层,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小明的父亲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没有任何联系。
在学校里,小明表现出了一些不良行为,如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与同学发生冲突等。
老师反映说,小明有时候会使用暴力,打其他同学。
在家中,小明经常因为小事就发脾气,对母亲的要求不屑一顾。
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我们可以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小明的不良行为可能与其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有关。
他从小缺少父爱,母亲的忙碌也导致他缺乏家庭的关爱和安全感。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家庭因素:小明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缺乏父亲的男性角色的指导和照料。
母亲的忙碌工作也让小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照顾。
这些家庭因素可能会让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导致他用不良行为来吸引家人的注意。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对小明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在学校里,他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排挤和欺负,这也会加剧他的攻击性和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母亲可以在工作之余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增强他的家庭归属感。
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也有助于改善小明的不良行为。
2. 增加社会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机构,让小明在心理问题上获得专业帮助。
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减少小明遭受欺凌的可能。
3.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适当的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不良行为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分析一个问题儿童的个案,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个案描述:小明是一名六岁的男孩,他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会打架。
小明的母亲经常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他。
小明的父亲是一个很温柔的人,但是他喜欢喝酒,喝醉后就容易发脾气,小明有时会因此受到惊吓。
小明在学前班期间表现良好,但是入读小学后,他开始表现不良,经常与同学打架,不注意听讲,也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他还会偷别人的东西,回家后不认错,说是自己的。
小明的老师认为他需要学习更好的行为习惯,否则他的成长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问题分析:小明的不良行为可能与他家庭环境有关,父母的吵架和父亲的酗酒可能对他造成了恐惧和焦虑,导致他表现出不稳定的行为。
此外,小明入读小学后面临的新环境和更高要求可能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产生了挫败感和自卑感。
他可能觉得打架和偷东西可以获得关注和回报,因此产生了这些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1.家庭关系的治疗小明的父母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并寻求家庭关系的治疗来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以便改善小明的行为表现。
2.积极引导学校和家长需要给小明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以帮助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家长应该尽量陪伴小明成长,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以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爱。
学校也应该为小明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帮助和关注,不是只关注他的错误行为,而是注重激发他的积极优点。
3.给予正面反馈家长和老师应该尽量给小明正面的反馈,关注他的成功和优点,以激励他的进步并增强他的自信心。
在表扬时要注意具体指称,例如“你今天写的字很好看,真的很漂亮”,用具体的语言来强化其成果。
4.建立奖惩机制应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
当他表现良好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额外玩一会儿,或者给予赞扬。
在不适当行为时则需要施以适当的惩罚,以教育其应当了解的正确行为规范。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目前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面对的一大难题,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如易冲动,缺乏自律,厌学等等。
在这个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点出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小丽,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与同学相处时常常冲动,并喜欢与同学互打,此外还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常常不能与他人互相理解,容易引起与班级其他学生的矛盾。
分析在分析小丽不良行为原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到的是儿童不良行为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从多个角度同时考虑。
1. 家庭教育原因。
小丽不良行为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家庭的缺失或者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原因。
家庭教育具体体现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是否经常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以及亲子关系是否和谐等。
如果这些方面存在缺失或者不当的处理,那么小丽的不良行为就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
2. 心理因素原因。
小丽的冲动行为以及个人主义倾向背后可能存在着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改善的心理问题。
如果小丽在处理情绪时缺乏自我控制和抑制的能力,则更容易发生冲动行为。
而个人主义则可能是小丽在家庭和社交情境中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体现。
除了家庭和个人因素,小丽不良行为背后还有可能存在着学校环境的原因。
学校教育环境是否过度竞争、是否过度注重成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小丽出现不良行为的情况。
应对策略根据小丽不良行为的原因,在改变她的不良行为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父母更了解和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况,以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和资源,以提升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 心理治疗方面。
对于小丽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帮助她更好地掌握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同时提升她的自信与自主性。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通过一个问题儿童的个案分析,探讨了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对个案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描述了不良行为的表现,包括具体的行为特征和表现方式。
接着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包括心理辅导和行为管理等方法。
在效果评估部分,对这两种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整个个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应对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这个个案分析,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理解问题儿童的行为特点和相应的处理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重获正常生活。
【关键词】问题儿童、不良行为、个案分析、应对策略、背景分析、行为表现、应对策略一、应对策略二、效果评估、总结、建议、展望1. 引言1.1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问题儿童不良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困扰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个案的深入分析,探讨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表现特点、背后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机构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对个案的背景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该问题儿童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不良行为的根源。
接着,我们将详细描述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表现,包括言语攻击、暴力行为、逃学等,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在应对策略方面,本文将提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情感沟通和关怀,激发问题儿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认知;二是借助专业辅导人员或心理治疗师,进行系统性问题解决和行为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对这两种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希望可以为解决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提供具体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正文2.1 个案背景分析在进行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时,首先需要对该儿童的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行为异常学生个案分析以及对策1
题目:合适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姓名:***单位: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十小学日期:2010年7月9日单位意见:合适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内容摘要: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受纪律约束,不能自制地动,就是一种异常的行为。
它不但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还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身边的同学。
那么,如何去帮助这些孩子呢?深入了解、分析其个体的、家庭的情况以及周边的其他因素,再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是必然的途径。
而众多的案例表明教师在实施心理教导过程,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及时把握时机,调整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好动行为异常分析关爱耐心一、个案内容个体情况嘉浚,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记得刚见到嘉俊时他戴着一副眼镜,老跟在他妈妈的身后,当时心里想,这孩子真斯文。
但当我真正与嘉俊接触时,却见到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现象。
1、行为异常,不受纪律约束。
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喜欢前后摇摆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还常常自言自语,或小声哼唱;有时还会突然大声叫喊,惹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有时乘老师不注意离开位置去打同学一拳,或用笔尖刺同学的背后,周边的同学都怕了他,而他则自得其乐。
2、运动障碍。
该生虽然好动,但他的协调性较差,走路时摇摇晃晃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同时做运动时手脚不能同时动作,也不会听信号或看指挥做动作。
3、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容易分心,易受外界刺激干扰。
主要表现在,上课只要一听到哪儿有一点声响,马上看过去,也经常在搞小动作或玩文具很少专心听课,经老师的不断督促就好一点,但持久性不长。
4、思维障碍。
大脑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我行我素,很难能静下来专心听课和思考问题或完成作业,连锁的反映就是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5、是非分辨能力差。
严重分不清事情的对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他同学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后果,而对于老师严厉的批评教育他却一脸泰然,有时还装腔作势,令人哭笑不得。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问题儿童不良行为展开个案分析与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研究背景指出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普遍存在,问题提出引发了对于解决这一现象的需求。
接着在通过不良行为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引发了对于应对策略的深入探讨。
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干预措施被认为是关键的解决途径。
最后在总结了个案研究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促进问题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问题儿童、不良行为、个案分析、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家庭教育、学校干预、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问题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说明了在当下社会背景下,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引发了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种种表现和原因,可以为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解决问题儿童不良行为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为社会和家庭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1.2 问题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儿童出现了不良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焦虑、抑郁、逆反等,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了我们对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出现,可能源自多方面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个体特质等。
在这个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相关案例,挖掘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行为偏差学生辅导方案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初中分层教学编班,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可能在一个班内接受教育。
加上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不同的性格、行为习惯,每个班都会产生个别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的后进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
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是教育学中所阐述的“因人而异”的方针。
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我班王某同学的个案分析:一、个案基本资料王某,男,现在八年级(一)班就读。
二、问题行为概述1、经常违反校规班规,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他表面上答应老师很好,可背后又照样我行我素。
2、常与高年级言行不良的学生交往,与班上同学相处不佳,甚至一些不良行为出现,如抽烟等。
三、背景资料及分析1、心理特质(1)外向、好动,交友广泛(2)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出风头(3)急躁,有时难以控制(4)自我反省能力差,缺乏毅力。
2、家庭状况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有时过年才能见上一面。
家人对王某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每次的家访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他们对他成绩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
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你母不在身边,家长无力也无暇顾及王某,虽离外婆家比较近,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他根本不听他们的劝说教导,家长对黄某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有时甚至是比较放任的。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身上。
3、学习状况学习情绪低落,只听某些感兴趣的课程,其他课程上课睡觉或者说话,自习堂看课外书或者听音乐,作业不认真完成,更不用说做预习和复习工作了。
虽然说脑子比较灵活清晰,但不肯在学习上花时间和工夫,怕吃苦,好逸恶劳,所以成绩属于中等偏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合适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姓名:***
单位: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十小学
日期:2010年7月9日
单位意见:
合适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内容摘要: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受纪律约束,不能自制地动,就是一种异常的行为。
它不但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还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身边的同学。
那么,如何去帮助这些孩子呢?深入了解、分析其个体的、家庭的情况以及周边的其他因素,再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是必然的途径。
而众多的案例表明教师在实施心理教导过程,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及时把握时机,调整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好动行为异常分析关爱耐心
一、个案内容
个体情况
嘉浚,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记得刚见到嘉俊时他戴着一副眼镜,老跟在他妈妈的身后,当时心里想,这孩子真斯文。
但当我真正与嘉俊接触时,却见到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现象。
1、行为异常,不受纪律约束。
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喜欢前后摇摆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还常常自言自语,或小声哼唱;有时还会突然大声叫喊,惹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有时乘老师不注意离开位置去打同学一拳,或用笔尖刺同学的背后,周边的同学都怕了他,而他则自得其乐。
2、运动障碍。
该生虽然好动,但他的协调性较差,走路时摇摇晃晃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同时做运动时手脚不能同时动作,也不会听信号或看指挥做动作。
3、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容易分心,易受外界刺激干扰。
主要表现在,上课只要一听到哪儿有一点声响,马上看过去,也经常在搞小动作或玩文具很少专心听课,经老师的不断督促就好一点,但持久性不长。
4、思维障碍。
大脑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我行我素,很难能静下来专心听课和思考问题或完成作业,连锁的反映就是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5、是非分辨能力差。
严重分不清事情的对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他同学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后果,而对于老师严厉的批评教育他却一脸泰然,有时还装腔作势,令人哭笑不得。
以上种种表现,比较严重影响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多同学不愿意与他做朋友。
同时,他在班上时常会被同学告诉老师和家长,由此他显得在集体中常被批评而不受欢迎。
家庭情况
该生生活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为了让该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千方
百计都要在县城买了套房子,让爷爷、奶奶专门去照顾他,父母却在外地工作。
休假或倒班时,赶过来看一下,又要匆匆赶回去上班。
父亲对他的期望挺高的,所以对他的管教很严厉,稍有什么不听话就一顿拳打脚踢,或痛骂一顿,而妈妈因为聚少离多觉得亏欠了儿子的。
爷爷、奶奶则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孙子,所以非常宠爱,教育之中总夹着溺爱。
而家庭中以父亲的教育为主,其他人的教育孩子根本不听。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
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问题,但反映后,家长有时会耐心教育一番,有时却棍棒相对,但随着年龄增长该生还出现了离家出走的倾向。
家长也觉得非常的无奈。
二、个案分析
根据该生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的分析:
1、孩子具有多动行为
这种多动行为可能根源于儿童大脑内发生变化造成神经的感觉统合失调,行为平衡失调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导致孩子出现多动行为,致使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而这些方面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和交往水平会越来越糟糕,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与人交往的方式不良,这些都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
因此,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周围的人产生共鸣。
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
由于家庭教育之间的不配合,而产生相互的抵触作用,大大地影响了孩子受教育的效果。
同时,没有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正确和相应的教育行为。
三、制定方案:
结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制定帮教方案。
(一)学校方面——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谈话引导做好心理疏导。
2、加强爱心教育。
3、加强自控力的训练。
(二)、家庭方面——与家长一起制定了家庭教育的一些措施:
1、利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
2、加强爱心教育。
3、奖罚分明激发孩子进步的决心。
4、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
5、持之以恒,反复强化。
(一)学校方面——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谈话引导做好心理疏导。
通过谈话我帮助嘉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影响。
在与小俊的谈话中,我告诉他,他的种种行为,如:不遵守纪律、随便打同学、捣乱课堂等行为不但害己还害人,会使你和同学关系紧张,影响团结,同时会使你失去老师和同学对你的信任,会使你失去朋友,使你变得孤僻……同时我也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
”只要他有决心,有恒心去克服,凡事三思而后行,总有一天会重新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称赞的。
2、加强爱心教育。
孩子是弱小的,很依附他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
小浚的规则意识较差,常常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事情,惹老师生气,甚至影响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但我没有因为他经常“添乱”就歧视他,而是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拉他坐下,并摸摸他的头。
3、加强自控力的训练。
他时常乱扔纸屑,我就代他拣起来,有时还让他自己拣。
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他上课时常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活动。
因此,把他安排在后面或安排在我的旁边。
有时他控制不住自己,就轻轻地走过去提醒他,顾及他的自尊心。
同时,也在各项活动中注重培养他的注意力。
(二)、家庭方面——与家长一起制定了家庭教育的一些措施: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
从我的教育经验和许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于是我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进行交流,并给予了几点建议:
1、利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
家长不管有多忙,每天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时时关心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内心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他的个性特点,允许孩子暂时犯一些错误。
2、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注意生活规律。
即使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也要让孩子按时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的自立能力。
3、奖罚分明激发孩子进步的决心。
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有一些完善的机制。
可以给孩子定立一些简明的规定,规定上要注明孩子的良好行为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
可以针对孩子的弱点,有意识地为他创造改进的机会。
如孩子特别好动,但是他也喜欢画画,这样当他安静且专注地完成一幅画时,父母应立即对他夸奖:“真棒!你画得太棒了,我也想要一幅你画的画。
”……通过这些简单明确的奖励制度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促进他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做事情有目标的习惯,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叛逆的心态也随之增强,离家出走的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因此,以往粗暴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行的。
所以尝
试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多与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
5、持之以恒,反复强化。
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因此,家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耐心等待,积极引导。
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
四、反思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小浚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他不但学习认真、踏实了,而且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好转。
受到师生的认可,我真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总之,面对那些具有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
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
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
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