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 熟悉皮肤给药制剂的体外透皮实验 4. 了解应用插入式稠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和糊剂。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 乳膏剂(creams)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制备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乳膏剂。 糊剂(pastes)是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具有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一些疾病的治疗。某些药物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由药物、附加剂和基质组成。基质是软膏剂的赋形剂和药物的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与疗效有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三类:油脂性基质、乳状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理想的基质应该是:①性质稳定,与主药和附加剂不发生配伍变化,长期贮存不变质;②无刺激性和过敏性,无生理活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生理;③稠度适宜,润滑, 易于涂布;④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⑤易洗除,不污染衣服;⑥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各种基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有一种基质完全符合以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治疗目的与药物性质,混合使用各种基质,调制成理想的软膏基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熔和法、研和法和乳化法三种,需根据其类型、制备量与设备条件选择制备方法。它们的工艺流程为 熔和法 加液体(半固体)基质 固体基质熔化物液化基质 搅拌 加热

(完整word版)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软膏剂指药物与油脂性、水溶性或乳剂型基质混合制成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乳剂型基质的软膏称为乳膏剂,乳膏剂基质可分为水包油型与油包水型。 软膏剂基质中油脂性基质常用的有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硬脂酸、羊毛脂等,水溶性基质主要有聚乙二醇,乳膏剂常用的乳化剂可分为水包油型乳化剂(钠皂、三乙醇胺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山梨酯类等)和油包水型乳化剂(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等)。 软膏剂基质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粘膜上应无刺激性,应具有适当的粘稠度,应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不融化,粘稠度随季节变化应很小。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遮光密闭贮存,乳膏剂应密封,置25℃以下贮存,不得冷冻。 软膏剂的制备流程如下图: 图1 软膏剂制备工艺流程图 注:虚线框内代表30万级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 软膏剂配制: (1)生产前准备 ① 检查操作间、工具、容器、设备等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并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否则按清场标准程序进行清场并经QA 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清场合格证,方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② 根据要求选择适宜软膏剂配制设备,设备要有“合格”标牌,“已清洁”标牌,并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证设备正常,方可使用; ③ 检查水、电供应正常,开启纯化水阀放水10分钟; 物料:工序:检验:入库:

④检查配制容器、用具是否清洁干燥,必要时用75%乙醇溶液对乳化罐、油相罐、配制容器、用具进行消毒; ⑤根据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从备料称量间领取原、辅料,并核对品名、批号、规格、数量、质量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⑥操作前检查加热、搅拌、真空是否正常,关闭油相罐、乳化罐底部阀门,打开真空泵冷却水阀门; ⑦挂本次运行状态标志,进入配制操作。 (2)配制操作 ①配制油相加入油相基质,控制温度在70℃。待油相开始熔化时,开动搅拌至完全熔化; ②配制水相将水相基质投入处方量的纯化水中,加热搅拌,使溶解完全; ③根据药物的性质,在配制水相、油相时或乳化操作中加入药物; ④乳化保持上述油相、水相的温度,将油相、水相通过带过滤网的管路压入乳化锅中,启动搅拌器、真空泵、加热装置。乳化完全后,降温,停止搅拌,真空静置; ⑤静置将乳膏静置24小时后,称重,送至灌封工序。 软膏剂灌封: (1)生产前准备 ①检查操作间、工具、容器、设备等是否有清场合格标志,并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否则按清场标准程序进行清场并经QA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清场合格证,方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②根据要求选择适宜软膏剂灌封设备,设备要有“合格”标牌,“已清洁”标牌,并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证设备正常,方可使用; ③检查水、电、气供应正常; ④检查储油箱的液位不超过视镜的2/3,润滑油涂抹阀杆和导轴; ⑤用75%乙醇溶液对贮料罐、喷头、活塞、连接管等进行消毒后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安装计量泵时方向要准确、扭紧,紧固螺母时用力要适宜; ⑥检查抛管机械手是否安装到位; ⑦手动调试二至三圈,保证安装、调试到位; ⑧检查铝管,表面应平滑光洁,内容清晰完整,光标位置正确,铝管内无异物,管帽与管嘴配合;检查合格后装机; ⑨装上批号板,点动灌封机,观察灌封机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密封性、光标位置和批号; ⑩按生产指令称取物料,复核各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 ⑩挂本次运行状态标志,进入操作。 (2)灌封操作 ①操作人员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②加料将料液加满贮料罐,盖上盖子,生产中当贮料罐内料液不足贮料灌总容积的1/3时,必须进行加料; ③灌封操作开启灌封机总电源开关;设定每小时产量、是否注药等参数,按“送管”开始进空管,通过点动设定装量合格并确认设备无异常后,正常开机;每隔10分钟检查一次密封口、批号、装量。 软膏剂包装: 按本品包装规格要求包装,并放入1张说明书,盖上盒盖,贴封口签。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022) 摘要:目的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的方法。[1]了解软膏剂质量评定方法。方法采用研和法,融和法和乳化法制备软膏剂。结果软膏主要对皮肤,粘膜或创面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如消炎、杀菌、防腐、收敛等作用。 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可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 设备条件等适当选用。结论 [3]油脂性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O/W型 乳化剂基质软膏为白色,表面细腻光滑;水溶性基质软膏为淡粉色半透明,表面细腻 光滑。 关键词:软膏剂研和法融和法乳化法基质 Preparation of ointment Huang Huan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atrix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ointments. [1] understand ointments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Methods research and method, integration method and emulsifying ointment prepared.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ointment on the skin, mucous membranes or wounds from protection, lubrication and topical treatment,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bactericidal, antiseptic, astringent effects. After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certain drugs, can also produce systemic therapeutic effect.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drug and the matrix,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preparation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 Conclusion [3] oleaginous base ointment is white, fine and smooth surface;

第十章__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第十章软膏剂制备工艺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软膏剂的配制工艺操作 第三节软膏剂灌封工艺操作 教学重点:1. 软膏剂的概念与分类 2.软膏剂的配制工艺管理要点与质量控制关键点 3.软膏剂灌封工艺操作管理要点与质量控制关键点教学难点: 软膏剂的配制工艺管理要点与质量控制关键点 技能目标: 能独立完成软膏剂制备工艺流程 第一节概述 软膏剂指药物与油脂性、水溶性或乳剂型基质混合制成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乳剂型基质的软膏称为乳膏剂,乳膏剂基质可分为水包油型与油包水型。 软膏剂基质中油脂性基质常用的有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硬脂酸、羊毛脂等,水溶性基质主要有聚乙二醇,乳膏剂常用的乳化剂可分为水包油型乳化剂(钠皂、三乙醇胺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山梨酯类等)和油包水型乳化剂(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等)。 软膏剂基质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粘膜上应无刺激性,应具有适当的粘稠度,应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不融化,粘稠度随季节变化应很小。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遮光密闭贮存,乳膏剂应密封,置25℃以下贮存,不得冷冻。

软膏剂的制备流程如下图: 图10-1 软膏剂制备工艺流程图 注:虚线框内代表30万级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 第二节 软膏剂的配制工艺操作 一、实训目标 1.掌握软膏剂配制岗位操作法 2.掌握软膏剂配制生产工艺管理要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3.掌握ZJR 、TZGZ 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标准操作规程 4.掌握ZJR 、TZGZ 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清洁、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物料:工序:入库:

二、实训适用岗位 本工艺操作适用于软膏剂配制工、软膏剂质量检查工。 (一)软膏剂配制工 1.工种定义:软膏剂配制工是将药物或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采取研合法、熔合法或乳化法进行均匀混合,制成易于皮肤和粘膜吸收的外用和眼用的半固体制剂的操作人员。 2.适用范围:软膏剂配制操作、搅拌机清洁维护、质量自检 (二)软膏剂质量检查工 1.工种定义:软膏剂质量检查工是指从事软膏剂生产全过程的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现场监督和对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判定的操作人员。 2.适用范围:软膏剂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工艺管理、QA) (三)软膏剂配制主要设备 1.ZJR型真空乳化机 ZJR型真空乳化机可用于软膏剂的加热、溶解、乳化,整套设备包括油相锅、水相锅、乳化锅、真空泵和控制系统。可搅拌、乳化高粘度物料。加料及出料都可用真空泵完成,操作简便。机器由不锈钢制造,清洗方便。 2.TZGZ系列真空乳化搅拌机 ZJR型真空乳化搅拌机(图10-2)可用于软膏剂的加热、溶解、均质乳化,本机组主要由预处理锅、主锅、真空泵、液压、电器控制系统等组成,均质搅拌采用变频无极调速,加热采用电热和蒸汽加热两种,乳化快,操作方便。 三、实训设备 ZJR型真空乳化搅拌机

乳膏制备知识讲解

乳膏制备

常用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李玮 0542215 05422班 Preparation of ointments 【前言】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可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型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三类: 1.油脂性基质: 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中除植物油和蜂蜡加热熔合制成的单软膏和凡士林可单独用作软膏基质外,其它油脂性成分如液体石蜡、羊毛脂等多用于调节软膏稠度,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2.乳剂型基质: 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乳化剂三种成分组成。常用的乳化有肥皂类、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脂类、多元醇脂类如三乙醇胺皂、月桂醇硫酸钠、聚山梨酯-80等。根据使用不同的乳化剂,可制得O/W型和W/O型软膏。用乳剂型基质的制备的软膏剂也称乳膏剂。3.水溶性基质: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聚丙烯酸等。

对于制备软膏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在基质的某一组分中溶解或共熔者外,应预先用适量的方法制成细粉。必要时软膏剂中可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保湿剂、防腐剂等。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不同用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制备。由半固体和液体成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常用研和法制备,即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它基质研匀(取少许涂于手上无砂砾感)。若软膏基质由熔点不同的成分组成,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时,采用熔和法制备,即基质中可溶性的药物可直接加到熔化的基质中,不溶性药物可粉筛入溶化或软化的基质中,搅匀至冷凝即得。乳剂型软膏剂采用乳化法制备,即将油溶性物质加热至70~80℃使熔化(必要时可用筛网滤除杂质),另将水溶性成分溶于水中,加热至较油相成分相同或略高温度,将水相慢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至冷凝即得。 对于软膏基质的质量评价,除应检查其熔点、酸碱度、粘度、稳定性和刺激性外,其释药性能也是重要检查项目,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透皮吸收主要依赖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但基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这些特性。根据制备工艺条件的不同,各种基质对药物的释放所产生的影响而得到不同结果,但在多数情况下,水溶性基质和乳剂型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快,烃类基质中的释放最差。 考察不同基质对软膏中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可通过测定软膏剂中药物透过无屏障性半透膜到释放受介质的速度来评定,也可采用凝胶扩散法和离体皮肤法来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i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实验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掌握软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1.软膏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形剂,占软膏组成的大部分,所基质对软膏剂的质量、理化特性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质本身具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常用的基质有三类:即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吸收的影响不同,其中以乳剂基质释药为最快。不同类型软膏的制备可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制备量及设备条件不同而分别采用研合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制备。若软膏基质比较软,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磨法。若软膏基质熔点不同,在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或药物能在基质中溶解,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多采用熔融法。乳化法是制备乳膏剂的专用方法。 2.制备软膏的操作注意事项 (1)选用油脂性基质时,应纯净,否则应加热熔化后滤过,除去杂质,或加热灭菌后备用。 (2)混合基质的熔点不同时,熔融时应将熔点高的先熔化,然后加入熔点低的熔化。 (3)基质可根据含药量的多少及季节的不同,适量增减蜂蜡、石蜡、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用量,以调节软膏稠度。 (4)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0℃以下,且两相温度应基本相同,以免影响乳膏的细腻性。 (5)乳化法中两相混合时的搅拌速率不宜过慢或过快,以免乳化不完全或因混入大量空气使成品失去细腻和光泽并易变质。 (6)不溶性药物应先研细过筛、再按等量递增法与基质混合。药物加入熔化基质后,应搅拌至冷凝,以防药粉下沉,造成药物分散不匀。 (7)挥发性或易升华的药物和遇热易破坏的药物,应将基质温度降低至30℃左右加入。

软膏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软膏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软膏剂的制备 唐明星蔡姣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摘要】实验目的: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方法:采用研和法和熔和法制备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以及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种类型的乳膏基质。结果:制备出四种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略带粉红色透明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无油腻感;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淡黄色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但油腻感很强;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膏状半固体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感小,易涂布均匀;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均匀细腻的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性较小,但比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油腻性大。 【关键词】基质制备水杨酸软膏 软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形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又成为乳膏剂,按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包油型乳膏剂与油包水型乳膏剂。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水中而制成的半固体软膏基质。易溶于水,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易洗除,药物释放较快。可用于湿润的或糜烂的创面,也可用于腔道黏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 油脂性基质:包括动植物油脂、烃类、类脂及硅酮类等疏水物质。润滑,无刺激性;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能与较多药物配伍,不易长菌。缺点是油腻性大,不易洗除;吸收性差,与分泌物不易混合,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皮损;药物释放性能差;往往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主要用于对水不稳定药物的基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吸水性,常用作乳膏基质中的油相。 乳膏基质:与乳剂相似,乳膏基质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有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之分。稠度适宜,容易涂布,不妨碍皮肤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因含表面活性剂而较易洗除,并有利于药物与皮肤的接触。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破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化脓性创面。[1]

常用软膏剂的制备

常用软膏剂的制备 0542327 仝贇 Preparation of ointments Ointments are semi-solid preparations made of medicaments and suitable bases, which are intended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skin. Ointment bases recognized for use as vehicles distinguished into three general classes: the oleaginous bases, the emulsion bases, and the water –soluble bases. There are three general methods: the method of grinding and mixing, the method of melting and mixing, the method of emulsification. Ophthalmic ointments are ointments for application to the eye whose bases general include liquid paraffin, Vaseline and wool fat. Special precautions must be taken in the preparation of ophthalmic ointments. They are manufactured from sterilized ingredients under rigidly aseptic conditions. The ointment base that is selected must be without any irritation to eye. Equipments: evaporating, water bath, electric furnace, analytical balance, thermometer, microscope etc. Materials: Stearic acid, glycerol monostearate, Vaseline, glycerol, liquid paraffin, triethanolamine, calcium hydroxide, CMC-Na, span80, nonoxynol-10, distilled water etc. Procedures: 1. O/W emulsion base Formulation Stearic acid 4.8g Glycerol monostearate 1.4g Liquid paraffin 2.4g

实验八 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八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法、操作要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软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由药物与基质两部分组成,基质是软膏剂形成和发挥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操作要点: 1.选用的基质应纯净,否则应加热熔化后滤过,除去杂质,或加热灭菌后备用。 2.混合基质熔化时应将熔点高的先熔化,然后加入熔点低的熔化。 3.基质中可根据含药量的多少及季节的不同,酌加蜂蜡、石蜡、液状石蜡或植物油以调节软膏硬度。 4.不溶性药物应先研细过筛、再按等量递加法与基质混合。药物加入熔化基质后,应不停搅拌至冷凝,否则药物分散不匀。但已凝固后应停止搅拌,否则空气进入膏体使软膏不能久贮。 5.挥发性或受热易破坏的药物,需待基质冷却至40℃以下时加入。 6.含水杨酸、苯甲酸、鞣酸及汞盐等药物的软膏,配置时应避免与铜、铁等金属器具接触,以免变色。 7.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0℃以下,且二者温度应基本相等,以免影响乳膏的细腻性。 8.乳化法中两相混合的搅拌速度不宜过慢或过快,以免乳化不完全或因混入大量空气使成品失去细腻和光泽并易变质。 三、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 1.单软膏的制备 [处方] 羊毛脂 1g 石蜡 2g 凡士林 17g 共制 20g [制法] 取石蜡在水浴上加热熔化后,逐渐加入羊毛脂与凡士林,继续加热,使完全熔和,不断搅拌至冷,即得。 (二)乳剂型基质软膏的制备 1.雪花膏的制备 [处方] 硬脂酸 2.0g 氢氧化钾 0.14g 甘油 0.5ml 香精适量 纯化水适量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 熟悉皮肤给药制剂的体外透皮实验 4. 了解应用插入式稠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 实验指导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和糊剂。 软膏剂(ointments )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 乳膏剂(creams )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制备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分为O/W 型和W/O 型乳膏剂。 糊剂(pastes )是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具有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一些疾病的治疗。某些药物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由药物、附加剂和基质组成。基质是软膏剂的赋形剂和药物的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与疗效有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三类:油脂性基质、乳状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理想的基质应该是:①性质稳定,与主药和附加剂不发生配伍变化,长期贮存不变质;②无刺激性和过敏性,无生理活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生理;③稠度适宜,润滑, 易于涂布;④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⑤易洗除,不污染衣服;⑥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各种基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有一种基质完全符合以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治疗目的与药物性质,混合使用各种基质,调制成理想的软膏基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熔和法、研和法和乳化法三种,需根据其类型、制备量与设备条件选择制备方法。它们的工艺流程为 熔和法 固体基质 熔化物 液化基质 搅拌 加热 加液体(半固体)基质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软膏基质的主要性质。 2、掌握软膏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指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的一种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占软膏剂组成的绝大部分,除起赋型剂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及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软膏剂常用基质有:油脂性基质(烃类、类脂类及动植物油等)、乳剂型基质(O/W型和W/O型)和水溶性基质。基质应无刺激性,使用前应在150℃干热灭菌1小时,过滤备用。 软膏剂基质的制备方法可根据药物及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或乳化法。含固体药物时应研成极细粉,并用少量基质或液状石蜡研成细糊状,然后加其余的基质混合均匀。制备用具均应灭菌,并应在无菌操作柜内进行操作。 对于软膏剂的质量评价,除应检查熔点外、酸碱度、粘度、稳定性和刺激性外,其释药性能等也是重要检查项目。 三、实验内容 (一)仪器与材料 仪器:蒸发皿、乳钵、电热水浴器、电炉、温度计、显微镜、等。 材料:(写实验时所用到的) (二)实验部分 1、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 [处方] 硬脂醇 1.8g 白凡士林 2.0g 液状石蜡1.3ml 月桂醇硫酸钠 0.2g 尼泊金乙酯0.02g 甘油1.0g 蒸馏水适量共制成20g [制备] (1)取油相成分硬脂醇、白凡士林、液体石蜡于蒸发皿中,置于水浴上加热至 70~80℃左右混合熔化。 (2)另将水相成分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乙酯、甘油和计算量蒸馏水置小烧杯中,于水浴上亦加热至80℃左右。

(3)在搅拌下将水相成分以细流状加入油相成分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冷凝,即得O/W型乳剂型基质。[操作注意] 油相和水相应分别于水浴上加热并保持温度在80℃,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 2、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性软膏基质 [处方]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3.0g 尼泊金乙酯 0.04g 蒸馏水加至20g [制备] (1)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乳钵内,加甘油研匀,加入12ml水使完全溶解。 (2)边研边加入溶有尼泊金乙酯(防腐剂)的水溶液,研磨均匀,加蒸馏水至全量, 即得。 [操作注意]用CMC-Na等高分子物质制备溶液时,直接加入水中,需慢慢吸水膨胀后,才能加热溶解,否则因搅动而成团块,很难溶解制得溶液。但若先在CMC-Na中加入甘油研匀分散后再加水,则很快溶解,而不会结成团块。 [软膏剂的质量检验] 1、外观性状 软膏剂、乳膏剂应具有适当的粘稠度,外观均匀、细腻,无酸败,异臭。乳膏剂还不得有油水分离及胀气的现象;软膏剂、乳膏剂应易于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不融化,无刺激性。 2、乳剂型软膏基质类型的鉴别 (1)加苏旦红Ⅲ油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红色则为W/O型乳剂。 (2)加亚甲蓝水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蓝色则为O/W型乳剂。 3、稳定性试验 (1)耐热耐寒试验:乳膏剂分别放置于55℃恒温6小时与-15℃放置24小时,观察有无液化、粗化、分层等现象。 (2)离心试验将软膏剂样品置于10ml离心管中,离心30分钟(3000r/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 四、结果与讨论 1、将质量检验结果填入表6-1。 表6-1 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质量评价结果 处方号性状鉴别类型耐热耐寒试验离心试验 1 2 为色的膏为色的膏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 一、课题的科学意义 软膏剂是将药物加人适宜基质中,制成易于涂布于皮肤剖面的外用半固体制剂,由于软膏有较好的附着性、涂展性,使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在皮肤科、眼耳鼻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借助国内外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制出不少新的中药软膏品种,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等,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一种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又称为乳膏剂;含有大量药物粉末( 25%-75% )的称为糊剂。软膏剂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糊剂主要起局部保护作用。 软膏剂在我国创始很早,公元前 2 世纪在《灵枢经》中即有“涂以豚脂“的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有软膏剂及其制法和使用,所用基质多为植物油,又称油膏剂。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广泛采用凡士林、石蜡等到烃类物质作为基质,随

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以高分子材料的新型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品种明显增加,从而制成较为理想的软膏剂。《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二部软膏剂有 48 种,其中乳膏剂占 32 种。与软膏剂密切相关的防护用品、化妆品的发展则更快。新基质的不断出现、药物透皮吸收途径与机理研究、生产工艺的革新、生产与包装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软膏剂在医疗保健及劳动防护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利用皮肤给药方便、可随时终止给药这一特点,通过皮肤给药而达到全身作用的制剂日趋增多。 三、应用前景 虽然中药软膏剂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中药作为外用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软膏剂作为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而且已成为克服药物副作用的有效用药途径之一;其次,在医院皮肤科、外科里广泛应用,并在医院的普通制剂,“内病外治”可能成为中药软膏剂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中药材的提取及软膏剂的基质研究两个方面,具体是:首先对中药材的提取进行研究,其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药材有用部位进行提取,第二部分是对中药材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其次是软膏剂的基质研究,其内容包括三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在不同基质中的释放、基质配比、透皮促进剂。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九 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剂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 了解应用插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它可在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滑润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形剂,它使软膏剂具有一定的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三类:油脂性、乳剂型和水溶性基质。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亦称乳膏剂,o/w型又称霜剂。 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用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制备。固体药物可用基质中的适当组分溶解,或先粉碎成细粉(按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凡例标准)与少量基质或液体组分研成糊状,再与其它基质研匀。所制得的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它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透膜到达接受介质的速度来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M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M=kt1/2 (1) 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基质组成会影响k值大小。 软膏剂的稠度影响使用时的涂展性及药物扩散到皮肤的速度,它主要受流变性的影响。常用插度计测定,即在一定温度下金属锥体自由落下插入试品的深度来衡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水杨酸,液体石蜡,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石蜡,白凡士林,司盘40,乳化剂op, CMC-Na, 苯甲酸钠 研钵,天平,电磁搅拌器,烧杯,温度计,节点温度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 lg 液状石蜡 适量 凡士林 加至 20g 2.操作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凡士林混合研匀即得。 3. 操作注意 (1)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或石蜡调节稠度。 (2)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 (二)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 1.0g 白凡士林 2.4g

第五章软膏剂与凝胶剂

第五章软膏剂与凝胶剂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软膏剂?作用特点?处方组成? 2、软膏剂的透皮吸收过程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 3、软膏基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举例说明。 4、软膏常用制备方法?适用性? 5、软膏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测? 6、软膏基质通常分为哪几类?简述常用基质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7、试述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8、设计O/ W型硫酸新霉素乳膏剂的处方及制备方法。 9、下列物质起何种类型的乳化作用: 硬脂酸铝(铝皂);油酸与氢氧化钠;羊毛脂;阿拉伯胶;胆固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醇(1:9);吐温80-司盘80(3:1) 10、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1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加入的药物有哪些? 12、制备乳状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将二相均加温至70-80℃? 13、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的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什么? 14、影响药物从软膏和乳膏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二、单选题 1、软膏剂稳定性考察时,其性状考核项目中不包括() A、酸败 B、异嗅 C、变色 D、涂展性与分层 E、沉降体积比 2、软膏剂可用于下列情况,除了() A、慢性皮肤病 B、对皮肤起保护作用 C、对皮肤起润滑作用 D、对皮肤起局部治疗作用 E、急性损伤皮肤 3、羊毛脂作软膏基质有许多特点,除了() A、熔点适宜 B、吸水性好 C、穿透性好 D、涂展性好 E、稳定性好 4、用聚乙二醇作软膏基质时常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混合,其目的是() A、增加药物在基质中溶液解度 B、增加药物穿透性 C、调节吸水性 D、调节稠度 E、减少吸湿性 5、有一种水溶性软膏剂基质的处方是由400g PEG4000和600g PEG400组成,现因天气变 化,需要增加稠度,可以采取下列哪一种方法: A、增加PEG400的用量; B、增加PEG4000的用量;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1)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2)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

y2=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 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水杨酸、液状石蜡、凡士林、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苯甲酸钠、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纯化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三氯化铁、琼脂。 器材:天平、乳钵、玻璃棒、药筛、试管、纱布、软膏刀、温度计。 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1g 液状石蜡适量 凡士林加至20g 2.操作 取水杨酸置于研体中,加入适量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分次加入凡士林混合研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或石蜡调节稠度。 (2)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 二、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 1.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2.0g 苯甲酸钠0.1g 纯化水16.8ml

软膏剂的制备.doc实验报告

软膏剂的制备 唐明星蔡姣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摘要】实验目的: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方法:采用研和法和熔和法制备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以及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种类型的乳膏基质。结果:制备出四种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略带粉红色透明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无油腻感;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淡黄色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但油腻感很强;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膏状半固体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感小,易涂布均匀;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为白色均匀细腻的膏状物质,涂于皮肤上光滑,油腻性较小,但比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油腻性大。 【关键词】基质制备水杨酸软膏 软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在软膏剂中,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形剂,同时也是药物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以及药物的吸收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又成为乳膏剂,按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包油型乳膏剂与油包水型乳膏剂。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水中而制成的半固体软膏基质。易溶于水,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易洗除,药物释放较快。可用于湿润的或糜烂的创面,也可用于腔道黏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油脂性基质:包括动植物油脂、烃类、类脂及硅酮类等疏水物质。润滑,无刺激性;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能与较多药物配伍,不易长菌。缺点是油腻性大,不易洗除;吸收性差,与分泌物不易混合,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皮损;药物释放性能差;往往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主要用于对水不稳定药物的基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吸水性,常用作乳膏基质中的油相。 乳膏基质:与乳剂相似,乳膏基质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有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之分。稠度适宜,容易涂布,不妨碍皮肤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因含表面活性剂而较易洗除,并有利于药物与皮肤的接触。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破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化脓性创面。[1] 水杨酸软膏为皮肤科用药,应用广泛,用于银屑病、皮肤浅部真菌病、脂溢性皮炎、痤疮、鸡眼、疣和胼胝等的治疗。浓度不同药理作用各异。1~3%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实验课时间 课时数 分组 实验目的: 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xx试验810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 (1)油脂性基质: 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 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 (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 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 y2 =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 /h)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 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 水杨酸、液状石蜡、凡士林、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苯甲酸钠、硬脂酸 甘油酯、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纯化水、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三氯化铁、琼脂。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 熟悉皮肤给药制剂的体外透皮实验 4. 了解应用插入式稠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和糊剂。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 乳膏剂(creams)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制备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乳膏剂。 糊剂(pastes)是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

肪糊剂。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具有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一些疾病的治疗。某些药物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由药物、附加剂和基质组成。基质是软膏剂的赋形剂和药物的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的释放与疗效有影响。常用的基质分三类:油脂性基质、乳状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理想的基质应该是:①性质稳定,与主药和附加剂不发生配伍变化,长期贮存不变质;②无刺激性和过敏性,无生理活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生理;③稠度适宜,润滑, 易于涂布;④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⑤易洗除,不污染衣服;⑥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各种基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有一种基质完全符合以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治疗目的与药物性质,混合使用各种基质,调制成理想的软膏基质。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熔和法、研和法和乳化法三种,需根据其类型、制备量与设备条件选择制备方法。它们的工艺流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