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提高[1]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之对称性利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质简化计算和证明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之对称性利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质简化计算和证明过程提高解题效率在圆锥曲线解题中,对称性是一种常用的技巧,可以用来简化计算和证明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对称性质,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对称性质来解题。
1. 椭圆的对称性利用椭圆是一种闭合曲线,具有中心对称性质。
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可以简化计算和证明过程。
例如,在求解椭圆的焦点坐标时,可以利用对称性质来减少计算量。
假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主轴在x轴上,次轴在y轴上。
设椭圆上一点的坐标为(x, y),则椭圆上对称的另一点的坐标为(-x, -y)。
通过利用对称性,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简化求解过程。
2. 双曲线的对称性利用双曲线是一种开口曲线,具有轴对称性质。
在利用双曲线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根据曲线的性质进行推导。
例如,在求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时,可以利用双曲线的轴对称性质来简化证明过程。
双曲线的轴对称性可以使得我们只需要证明其中一条渐近线的方程,然后通过对称性得到另一条渐近线的方程。
3. 抛物线的对称性利用抛物线是一种开口方向确定的曲线,具有顶点对称性质。
在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利用顶点对称性来简化计算和证明过程。
例如,在求解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时,可以利用抛物线的顶点对称性质简化计算,将问题转化为求解顶点的坐标。
通过利用对称性,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对称性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要技巧之一。
通过利用椭圆的中心对称性、双曲线的轴对称性和抛物线的顶点对称性,可以简化计算和证明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质,并善于将问题转化为利用对称性质求解对应的简化问题,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圆锥曲线问题。
圆锥曲线教学反思
圆锥曲线教学反思1. 引言圆锥曲线作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数学与几何相结合的重要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担任了圆锥曲线教学的角色,并在此文档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教学目标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和特征;•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在几何上的意义;•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和方程形式;•能够应用圆锥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3.1 讲解我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例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圆锥曲线的定义、特征和基本性质。
我用图形和示意图来说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意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曲线。
3.2 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组织了一些探究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式,发现圆锥曲线的一些性质和规律。
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3 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理解和掌握,我安排了大量的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既包括基本的计算题,也包括应用题。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圆锥曲线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手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4.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我能够了解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回答问题,以促进他们对课程的参与和思考。
4.2 作业批改我定期布置作业,并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我能够了解他们对圆锥曲线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4.3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常用手段。
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题目,涵盖了圆锥曲线的各个方面。
通过测验和考试,我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掌握情况。
5. 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我评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反思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学生在圆锥曲线的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50讲 圆锥曲线热点问题 第1课时 最值、范围问题
例3 [2022·陕西西安中学模拟] 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y=x,点(2,1)在双曲线上,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与双曲线的右焦点重合.(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过点F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设l1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B,l2与抛物线的交点为D,E,求|AB|+|DE|的最小值.
考点二 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范围问题也是高考中的一类重要题型,求解方法与最值问题类似.常见方法有:(1)几何转化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圆、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几何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用代数法求范围问题,常需要根据条件构造关于某个变量的不等式或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求解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函数值域(导数与不等式、导数与方程)等方法求出范围,要特别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
课堂考点探究
解:(1)设A(x1,y1),B(x2,y2),由题知直线l的倾斜角不可能为0,故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由得y2-4my-4=0,Δ=16m2+16>0,∴∴·=x1x2+y1y2=+y1y2=-4=-3,∴向量,的数量积为-3.
课堂考点探究
(2)由(1)知∵=λ,∴y2=-λy1,代入得∴∴=-4m2,即4m2==λ+-2.∵f(λ)=λ+-2在[9,16]上单调递增,∴4m2∈[,],∴m2∈[,],∴m∈[-,-]∪[,],∴l在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为[-,-]∪[,].
练习3 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1)在C上,且|PF1|+|PF2|=4.(1)求C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l:y=kx+1与C交于A,B两点,当△OAB的面积最大时,求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一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提高训练 (1)(含答案解析)
14.(多选)已知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的直线l1与过F2的直线l2交于点M,设M的坐标为(x0,y0),若l1⊥l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B.
C. D.
三、填空题
15.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 与双曲线 的左焦点重合,若两曲线相交于 , 两点,且线段 的中点是点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______.
3.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过焦点 的倾பைடு நூலகம்角为 直线交椭圆于 两点,弦长 ,若三角形 的内切圆的面积为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4.已知直线 垂直于抛物线 的对称轴,与E交于点A,B(点A在第一象限),过点A且斜率为 的直线与E交于另一点C,若 ,则p=( )
A. B.
C. D.
5.已知方程 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6.已知椭圆C: 的长轴长为4,若点P是椭圆C上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记直线PM、PN的斜率分别为 ,当 时,则椭圆方程为( )
A. B.
C. D.
7.已知椭圆C:x2+ =1(b>0,且b≠1)与直线l:y=x+m交于M,N两点,B为上顶点.若BM=BN,则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33.设椭圆 的的焦点为 是C上的动点,直线 经过椭圆的一个焦点, 的周长为 .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求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4.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 和 两点;
(2)过点 ,且与椭圆 有相同的焦点.
35.已知动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与到定点 的距离的差为 .动点 的轨迹设为曲线 .
直线与圆锥曲线教学之我见——提高解题意识及其具体做法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CURRICULUM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高考命题的热点,一方面是题目本身复杂,信息量大、字母符号多、运算过程复杂、转化思路不明显;另一方面是学生缺少明确的解题意识,面对这么多的字母符号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方向,出现“想不到”“消不去”和“算不对”现象。
因此,笔者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着力提高学生解题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明确的解题意识就像大海中的灯塔,能够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解析几何的核心方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是“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笔者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六种意识:(1)几何条件代数化。
(2)代数运算几何化。
(3)一般问题特殊化。
(4)最值问题多样化。
(5)去除思维模式化。
(6)向量形式坐标化。
在教学中,这六种意识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是个难点,只靠教师的讲是无效的,一定要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和反思解题的过程,培养解题意识,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教学: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树立学生的解题意识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求解,最难的就是第一种意识:几何条件代数化,学生往往不会把题目中的几何条件转化成代数关系(一般是坐标表示),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概括总结出“几何条件转化成代数关系”的核心方法,树立学生的解题转化意识,几何条件代数化。
例1.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3,长轴端点与短轴端点间的距离为10√。
(I )求椭圆C 的方程;(II )过点D (0,5)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两点E 、F ;(i )设B (0,-14),若BE =BF ,求直线l 的斜率;(ii )A 是椭圆的右顶点,且∠EAF 的角平分线是x 轴,求直线l 的斜率;(iii )以线段OE 、OF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EFP ,其中顶点P 在椭圆C 上,O 为坐标原点,求O 到直线l 距离的最小值;(iv )若以EF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求直线l 的斜率;(v )点M 为直线y =12x 与该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平行于OM 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证:直线MA 、MB 与x 轴始终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十六周圆锥曲线方法教学设计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圆锥曲线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包括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组成元素和性质。讲解圆锥曲线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点。介绍圆锥曲线的组成元素,如圆锥、椭圆、双曲线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圆锥曲线的性质,如对称性、连续性、单调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证明。
2. 实例分析: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圆锥曲线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圆锥曲线的多样性或复杂性,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圆锥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互动:虽然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的互动不够积极,这影响了课堂的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十六周 圆锥曲线方法教学设计》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直观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性质和方程。
2. 教学内容:虽然我尽量让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够,这说明我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需要提高。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课堂互动:我将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调整教学内容: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节奏,理解并掌握圆锥曲线的知识。
高考数学压轴培优教程—圆锥曲线 pdf
高考数学压轴培优教程—圆锥曲线 pdf引言概述:高考数学是每个学生都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其中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锥曲线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特推出了一份名为《高考数学压轴培优教程—圆锥曲线》的PDF教材。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分别阐述该教程的详细内容,帮助读者了解该教程的特点和优势。
正文内容:1. 圆锥曲线基础知识1.1 椭圆的定义和性质1.2 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1.3 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1.4 圆锥曲线的方程及其一般性质1.5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2. 圆锥曲线的图形性质2.1 椭圆的图形性质2.1.1 长轴、短轴和焦点的关系2.1.2 椭圆的离心率和焦点的位置2.1.3 椭圆的切线和法线方程2.2 双曲线的图形性质2.2.1 双曲线的渐近线和渐近距离2.2.2 双曲线的离心率和焦点的位置2.2.3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2.3 抛物线的图形性质2.3.1 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2.3.2 抛物线的切线和法线方程2.3.3 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3. 圆锥曲线的应用3.1 椭圆的应用3.1.1 椭圆的几何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2 椭圆的参数方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3.2 双曲线的应用3.2.1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2.2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3.3 抛物线的应用3.3.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2 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4. 圆锥曲线的解析几何方法4.1 椭圆的解析几何方法4.1.1 椭圆的坐标平移和坐标旋转4.1.2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相互转化4.2 双曲线的解析几何方法4.2.1 双曲线的坐标平移和坐标旋转4.2.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相互转化4.3 抛物线的解析几何方法4.3.1 抛物线的坐标平移和坐标旋转4.3.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相互转化5. 圆锥曲线的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1 椭圆的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1.1 椭圆的参数方程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1.2 椭圆的标准方程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2 双曲线的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2.1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2.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3 抛物线的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3.1 抛物线的参数方程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5.3.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题型讲解与解题技巧6. 圆锥曲线的习题与答案解析6.1 椭圆的习题与答案解析6.2 双曲线的习题与答案解析6.3 抛物线的习题与答案解析总结:通过《高考数学压轴培优教程—圆锥曲线》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全面掌握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图形性质、应用和解析几何方法。
最全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最全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的定义是指平面内一个动点P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PF1+PF2=2a>F1F2),那么这个动点P的轨迹就是椭圆。
这两个定点被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被称为椭圆的焦距。
注意:如果PF1+PF2=F1F2,则动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如果PF1+PF2<F1F2,则动点P的轨迹无图形。
2)对于椭圆,如果焦点在x轴上,那么它的参数方程是x=acosθ,y=bsinθ(其中θ为参数),如果焦点在y轴上,那么它的参数方程是y=acosθ,x=bsinθ。
如果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2/a2+y2/b2=1(a>b>0),那么它的范围是−a≤x≤a,−b≤y≤b,焦点是两个点(±c,0),对称中心是(0,0),顶点是(±a,0)和(0,±b),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离心率为e=c/a,椭圆即为0<e<1的情况。
3)关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点P(x,y)在椭圆外,那么a2+b2>1;如果点P(x,y)在椭圆上,那么a2+b2=1;如果点P(x,y)在椭圆内,那么a2+b2<1.4)焦点三角形是指椭圆上的一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
5)弦长公式是指如果直线y=kx+b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A、B,且x1、x2分别为A、B的横坐标,那么AB=√[1+k2(x1−x2)2]。
如果y1、y2分别为A、B的纵坐标,则AB=√[1+k2(y1−y2)2]。
如果弦AB所在直线方程设为x=ky+b,则AB=√[1+k2(y1−y2)2]。
6)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可以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
在椭圆中,以P(x,b2x,y)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a2y。
1.已知椭圆 $m x^2 + n y^2 = 1$ 与直线 $x+y=1$ 相交于$A,B$ 两点,点 $C$ 是 $AB$ 的中点,且 $AB=2\sqrt{2}$,求椭圆的方程,若 $OC$ 的斜率为 $\frac{1}{2}$,求 $m,n$ 的值。
圆锥曲线二级结论及证明
圆锥曲线二级结论及证明
圆锥曲线的二级结论是指在圆锥曲线中,一些经过推导和证明的特殊性质和定理。
这些结论通常用于简化解题过程和提高解题效率。
以下是一些圆锥曲线的二级结论及证明:
焦点弦长公式:对于过圆锥曲线焦点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和B,有AB=2ex1ex2*sin(θ),其中e为离心率,x1和x2为A、B两点对应的横坐标,θ为直线AB的倾斜角。
证明: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n,联立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得到二次方程。
利用韦达定理得到x1+x2和x1*x2的值,再利用弦长公式得到AB的长度。
切线与法线的关系:对于圆锥曲线上的点P(x0,y0),其切线方程可以表示为y-y0=k(x-x0),其中k为切线的斜率。
同时,该点的法线方程可以表示为y-y0=-1/k(x-x0)。
证明:设点P处的切线斜率为k,则切线方程可以表示为
y-y0=k(x-x0)。
求出该点处的导数即为切线的斜率。
利用点斜式方程得到切线方程,然后利用法线和切线的垂直关系得到法线方程。
离心率与曲线的形状关系:对于椭圆,离心率e越小,曲线越扁;对于双曲线,离心率e越大,曲线越扁。
证明:利用椭圆的焦点距离公式和半轴长公式,可以得到离心率
e与半轴长之间的关系。
对于双曲线,同样利用焦点距离公式和半轴长公式,可以得到离心率e与半轴长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一些圆锥曲线的二级结论及证明,这些结论可以应用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提高解题效率。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深度拓展 蒙日圆及其证明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深度拓展:蒙日圆及其证明一、引言在高考数学中,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在解析几何中有广泛应用,还在物理、天文等领域有所涉及。
蒙日圆,作为圆锥曲线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证明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蒙日圆及其证明的深度拓展。
二、蒙日圆的基本性质蒙日圆,也被称为极坐标圆或椭圆的垂直平分线投影圆,其独特性质在于它与原始椭圆的关系。
在椭圆上任取一点P,作PP1垂直于长轴,作PP2垂直于短轴,则P1P2的垂直平分线与原始椭圆相切于点P。
这个性质表明,对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其关于长轴和短轴的垂足与原点的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都与椭圆相切于该点。
三、蒙日圆的证明对于蒙日圆的证明,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在椭圆上任取一点P,以点P为圆心,作一圆与椭圆相切。
这个圆的半径可以由点P到椭圆中心的距离决定。
2、根据几何性质,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圆与椭圆的切点在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垂直平分线上。
3、由于这个圆是以点P为圆心,因此点P关于长轴和短轴的垂足与原点的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必然经过这个圆心。
这就意味着这个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切于点P。
4、因此,我们证明了在椭圆上任意一点都有一条过该点的直线与椭圆相切。
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一个与椭圆相切的圆,即蒙日圆。
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证明了蒙日圆的存在及其性质。
这个知识点不仅在高考数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蒙日圆以及应用蒙日圆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它由法国数学家加斯帕德·蒙日(Gaspard Monge)发现并以其名字命名。
蒙日圆在几何、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蒙日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
一、蒙日圆的定义蒙日圆也被称为“最小圆”或“极圆”,它是指在平面上,一个集合内所有点均在该集合的凸包内的最小圆。
也就是说,蒙日圆内包含着集合内的所有点,且其半径最小。
圆锥曲线课件
标准方程:x^2/a^2 - y^2/b^2 = 1 (a > 0, b > 0)
1. 范围:双曲线在x轴上的范围是[±a, ±∞],在y轴上 的范围是[0, b]。
3. 渐近线: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斜率分别为y=±b/a 。
抛物线
定义:抛物线是指由平面内 与一个固定点F和一条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极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01
极坐标系是平面坐标系的一种形式,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等构
成。
圆锥曲线在极坐标系中的表示
02
将圆锥曲线置于极坐标系中,探究其在极坐标系中的形式及其
性质。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
03
掌握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公式,能够将极坐标方程转化为
直角坐标方程。
圆锥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优化方案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也是光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描述了 光线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的偏转规律。在一些复杂 的光学系统中,如望远镜、显微镜等,需要对多个曲 面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加工,而这些曲面常常是按照圆 锥曲线的形状进行设计和加工的。通过对这些曲面的 精确设计和加工,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光线的折射方 向和强度,从而制造出更好的光学器材和设备。
计算坐标
根据圆锥曲线的方程,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 。
确定圆锥曲线的形状和大小
根据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形状和大 小,选择合适的参数。
绘制图形
使用绘图软件或手绘,根据计算出的坐标绘 制圆锥曲线。
焦点半径法
01
02
03
确定焦点
根据圆锥曲线的类型和方 程,确定焦点位置。
计算半径
根据圆锥曲线的方程和焦 点的位置,计算出曲线的 半径。
圆锥曲线二级结论高中
圆锥曲线二级结论高中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二级结论也是备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结论可以帮助考生简化解题过程、加快解题速度,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圆锥曲线二级结论:
1. 过曲线上的点 P(x,y) 的切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 m 为切线与曲线的斜率,b 为切线与曲线的截距。
2.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为:|AB| = |AC| ×√
(1-e^2),其中 A、B、C 分别表示直线与曲线相交的三点,e 为直线的倾斜角度。
3. 涉及到曲线上的点 A、B 及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关系时,可以利用点差法:设 MP = x,则 MP + PM = 2x,即 x = (MP + PM) / 2。
4. 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曲线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本身;曲线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曲线是圆。
这些二级结论在高考圆锥曲线题目中经常会被用到,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
同时,考生也应该注重对这些结论的推导和熟练掌握,以在实际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运用它们。
考点18 圆锥曲线与方程提高题汇总(选修2-1)(原卷版)
考点18 圆锥曲线与方程提高题汇总一、单选题(共15小题)1.(2021•郑州一模)设点A,B分别为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点M,N分别在双曲线C的左、右支上,若=5,2=•,且||<||,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A.B.C.D.2.(2020秋•秦州区校级期末)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与准线在第三象限交于点B,过点A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H.若tan∠AFH=2,则=()A.B.C.D.23.(2020秋•长安区校级期末)已知双曲线是双曲线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P是双曲线C上异于A,B的一点,若直线P A与直线PB的斜率都存在且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A.B.C.2D.4.(2020秋•皇姑区校级期末)已知抛物线C:y2=2px(p>0),过焦点F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P、Q两点,交y轴于点A,若点P为线段F A的中点,且|FQ|=2,则p的值为()A.B.C.2D.35.(2020秋•重庆期末)已知双曲线E:的右焦点为F,过F作过第一象限的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M,交另一条渐近线于点N,若,则E的离心率为()A.B.C.D.6.(2020秋•香坊区校级期末)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椭圆上一点P,若∠F1PF2=60°,则△F1PF2的面积是()A.B.C.D.7.(2021•浙江模拟)如图,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与双曲线C的左支交于A,B两点,连接AF2,BF2,在△ABF2中,sin,|AB|=|BF2|,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A.3B.C.D.28.(2020秋•齐齐哈尔期末)已知双曲线,其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M的坐标为(3,2),双曲线C上的点P(x0,y0)(x0>0,y0>0)满足,则△PMF1与△PMF2面积的差=()A.﹣2B.2C.4D.69.(2020秋•乐山期中)已知椭圆,过点(4,0)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点,且线段AB被点(2,﹣1)平分,则椭圆E的离心率为()A.B.C.D.10.(2020秋•辽宁期末)已知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圆x2+y2=a2+b2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交点分别为A,B,四边形AF2BF1的周长P与面积p=4,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11.(2020秋•滨海新区月考)已知抛物线C1:y2=2px(p>0)的焦点为F,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E,线段EF被双曲线C2:﹣=1(a>0,b>0)的顶点三等分,且两曲线C1,C2的交点连线过曲线C1的焦点F,则双曲线C2的离心率为()A.B.C.D.12.(2020秋•东安区校级期末)已知圆=1和焦点为F的抛物线C2:y2=8x,N是C1上一点,M在C2上,当点M在M1时,|MF|+|MN|取得最小值,当点M在M2时,|MF|﹣|MN|取得最大值,则|M1M2|=()A.B.C.D.13.(2020•合肥模拟)已知F1,F2是双曲线E:=1(a>0,b>0)的左、右焦点,点M在E上,MF1与x轴垂直,sin∠MF2F1=,则双曲线E的离心率为()A.B.C.2D.314.(2020•广州二模)过双曲线C:﹣=1(a>0,b>0)右焦点F2作双曲线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与双曲线交于点A,若=3,则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A.y=±x B.y=±x C.y=±2x D.y=±x15.(2020秋•安徽月考)已知F1,F2为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若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PF1=2b,在x轴上存在动点T(x0,0)到直线PF1与PF2的距离相等,当x0∈(,)(c是双曲线的半焦距)时,双曲线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2)B.(,)C.(,)D.(2,)二、填空题(共9小题)16.(2020秋•辽宁期末)已知M,N为抛物线y2=8x上两点,O为坐标原点,且∠MON=90°,则MN的最小值为.17.(2020秋•河南月考)已知长为4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都在抛物线y=2x2上滑动,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M到x轴的最短距离是.18.(2020秋•皇姑区校级期末)已知双曲线=1(a>0,b>0),点P(x0,y0)是直线bx﹣ay+2a=0上任意点,若圆(x﹣x0)2+(y﹣y0)2=1与双曲线C的右支没有公共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取值范围为.19.(2020秋•哈尔滨期末)过双曲线x2﹣y2=8的左焦点F1有一条弦PQ交左支于P、Q两点,若|PQ|=7,F2是双曲线的右焦点,则△PF2Q的周长为.20.(2020秋•重庆期末)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点F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Fˈ,P为抛物线上一点,∠PFˈF=α,∠PFFˈ=β,若,则直线PF的斜率为.21.(2020秋•济宁期末)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为F,两渐近线分别为l1:y=x,l2:y=﹣x,过F作l1的垂线,垂足为M,垂线交l2于点N,O为坐标原点,若|OF|=|FN|,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22.(2021•浙江模拟)已知双曲线=1的左顶点为A,B,C分别为双曲线左、右两支上的点,且BC∥x轴,过B,C分别作直线AB,AC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D,若S△BCD=,则|BC|=.23.(2021•徐汇区一模)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直线l与Γ的左、右支分别交于P、Q(P、Q均在x轴上方),若直线PF1、QF2的斜率均为k,且四边形PQF2F1的面积为,则k=.24.(2021•浙江模拟)已知双曲线﹣y2=1(a>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若O为坐标原点,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P在第一象限,|F1P|+|F2P|=12,则|OP|=.三、解答题(共9小题)25.(2021•浦东新区一模)已知椭圆C1:=1,F1、F2为C1的左、右焦点.(1)求椭圆C1的焦距;(2)点Q(,)为椭圆C1一点,与OQ平行的直线l与椭圆C1交于两点A、B,若△QAB面积为1,求直线l的方程;(3)已知椭圆C1与双曲线C2:x2﹣y2=1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M(x M,y M),椭圆C1和双曲线C2上满足|x|≥|x M|的所有点(x,y)组成曲线C.若点N是曲线C上一动点,求•的取值范围.26.(2021•青浦区一模)已知动点M到直线x+2=0的距离比到点F(1,0)的距离大1.(1)求动点M所在的曲线C的方程;(2)已知点P(1,2),A、B是曲线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P A的斜率与直线PB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3)已知点P(1,2),A、B是曲线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P A的斜率与直线PB的斜率之和为2,证明:直线AB过定点.27.(2021•奉贤区一模)如图,曲线τ的方程是x2﹣y|y|=1,其中A、B为曲线τ与x轴的交点,A点在B点的左边,曲线τ与y轴的交点为D.已知F1(﹣c,0),F2(c,0),c>0,△DBF1的面积为.(1)过点B作斜率为k的直线l交曲线τ于P、Q两点(异于B点),点P在第一象限,设点P的横坐标为x P、Q的横坐标为x Q,求证:x P•x Q是定值;(2)过点F2的直线n与曲线τ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求直线n的倾斜角范围;(3)过点B作斜率为k的直线l交曲线τ于P、Q两点(异于B点),点P在第一象限,当时,求成立时λ的值.28.(2019秋•昌吉市期末)设点M是椭圆C:=1(a>b>0)上一动点,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1)求椭圆C的方程;(2)求点M到直线l1:x+y﹣5=0距离的最大值.29.(2018秋•城关区校级期中)已知椭圆C:+=1(a>b>0)过点P(,),离心率是.(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求直线l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30.(2017秋•和平区期末)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D(2,y0)在抛物线C上,且|DF|=3,直线y=x﹣1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C的方程;(2)求△OAB的面积.31.(2020秋•沛县月考)已知椭圆=1内有一点P(1,1),F为右焦点,椭圆上的点M.(1)求|MP|﹣|MF|的最大值;(2)求|MP|+|MF|的最小值;(3)求使得|MP|+|MF|的值最小时点M的坐标.32.(2020秋•沛县月考)(1)若点P到直线x=﹣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求点P的轨迹方程.(2)设椭圆C1的离心率为,焦点在x轴上且长轴长为26,若曲线C2上的点到椭圆C1的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差绝对值等于8,求曲线C2的标准方程.33.(2019秋•罗湖区校级月考)设斜率不为0的直线l与抛物线x2=4y交于A,B两点,与椭圆+=1交于C,D两点,记直线OA,OB,OC,OD的斜率分别为k1,k2,k3,k4.(1)若直线l过(0,4),证明:OA⊥OB;(2)求证:的值与直线l的斜率的大小无关.。
圆锥曲线几个结论的拓展、变式及推广
2021年第4期(上)中学数学研究41圆锥曲线几个结论的拓展、变式及推广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351100)宋桂芳文[1]对2015年全国高考北京卷第19题进行了本质探究和推广,得到了关于椭圆、双曲线的3个结论,读后觉得意犹未尽.本文先将这些结论拓展到抛物线的情形,再给岀这些结论的等价变式及部分等价变式的推广.首先将[1]的这3个结论抄录如下:x2y2结论1(综合文[1]的结论1,2)已知椭圆c:x+y=a2b21(a>b>0)上一点P(x o,y o),A(m,n)为椭圆C上一动点,点A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为B,若直线PA与x 轴(y轴)交于点M,直线PB与x轴(y轴)交于点N,则|OM|•|ON|=a2,如图1(|OM|•|ON|=b2,如图2).图1图222结论2(文[1]的结论3)已知双曲线C:|2—b2=1(a>0,b>0)上一点P(x o,y o),A(m,n)为双曲线C上一动点,点A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为B,若直线PA与x 轴(y轴)交于点M,直线PB与x轴(y轴)交于点N,则图3图41结论的拓展以上结论只涉及椭圆、双曲线,那么,对于抛物线,有没有类似的结论经探究,可得结论3已知抛物线C:y2=2px(p>0)(x2=2py(p> 0)上一点P(x o,y o),A(m,n)为抛物线C上一动点,与点P 不关于x轴(y轴)对称,点A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为B,若直线PA与x轴(y轴)交于点M,直线PB与x轴(y轴)交于点N,则|OM|=|ON|.证明对于抛物线C:y2=2px(p>0),由条件知B(m,—n),直线PA,PB的方程分别为y—y o=—y o•(x—x o),y—y o=一匹•(x—x o).分别令m—x o m—x oy=0,可得M(nx o一my o,0),N(nx o十my o,0).贝Jn—y o n+y onx o—my o+nx o+my on—y o n+y o_(nx o一my o)(n+y o)+(nx o+my o)(n—y o)n+y o(n—y o)(n+y o)2n2x o—2my O(n—y o)(n+y o)5又由P(x o,y o),A(m,n)在抛物线C上知y O=2pxo,n2= 2pm,则2n2x o—2my2=2x o•2pm—2m•2px o=0,从而nx o一my o+nx o十my o=0.又易知点M,N在y轴异侧, n—y o n+y o即nx o-my o与nx o十my o异号,从而有|om|=|ON|.n—y o n+y o相仿地,可以证明C:y2=2px(p>0)也具有相应性质,限于篇幅,此处从略.证毕.2结论的等价变式在上述结论中,由于点A,B关于x轴(y轴)对称O直线NA,NB(即卩NP)的斜率k1,k2满足k1+k2=0,故上述结论可分别等价表示为结论1',2',3':x2y2结论1'已知椭圆C:—2+b2=1(a>b>0)上一点P(x o,y o),A(m,n)为椭圆C上一动点(与点P不关于x轴(y轴)对称),直线PA与x轴(y轴)交于点M,点N在x轴(y轴)上,若直线NA,NP的斜率k1,k2满足k1+k2=0,则|OM|•|ON|=a2(|OM|•|ON|=b2).x2y2结论2'已知双曲线C:冷—y=1(a>b>0)上一点P(x o,y o),A(m,n)为双曲线C上一动点(与点P不关于x轴(y轴)对称),直线PA与x轴(y轴)交于点M,点N在x轴(y轴)上,若直线NA,NP的斜率k1,k2满足k1+k2=0,则|OM|•|ON|=a2(|OM|•|ON|=b2).结论3'已知抛物线C:y2=2px(p>0)(x2= 2py(p>0))上一点P(x o,y o),A(m,n)为抛物线C上一动点(与点P不关于x轴(y轴)对称),直线PA与x轴(y 轴)交于点M,点N在x轴(y轴)上,若直线NA,NP的斜率k1,k2满足k1+k2=0,则|OM|=|ON|.3部分等价变式的推广经探究发现,结论1',2'中有关“x轴”的情形及结论3'42中学数学研究2021年第4期(上)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x2y2结论I已知椭圆C:x+y=1(a>b>0)上一点P(x o,y o),A(m,n)为椭圆C上一动点(与点P不关于x轴对称),直线PA与x轴交于点M,点N在x轴上,点N1在得u—s—rt=0,则a2—su=0.从而有s2进而得|OM|一牛.又由N(u,0)得|ON|=|OM|•|ON|=a2.证毕.a2u|u|,故过点N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不在直线PA上),若直线N1A,N1P,N1M的斜率k1,k2,k3满足k1+k2=2k3,则|OM|•|ON|=a2.证明设直线PA的方程为x=ry+s(r=0),与椭圆C的方程联立,得b2(ry+s)2+a2y2-a2b2=0,整理得(a2+b2r2)y2+2b2rsy+b2(s2-a2)=0.据韦达定理,得2b2rs”=b2(s2-a2)一a2+b2r2,y o n=a2+b2r2.易知直线PA与x轴交点M(s,0),设N仏0),N1(u,t),则k3=—-—.又由x o=ry o+s,m=rn+s彳得u—sn—t y o—tk1+k2一------------------m—u x o—u(n—t)(ry o+s—u)+(y o—t)(rn+s—u)y o+n y o n(rn+s—u)(ry o+s—u)2rny o+(s—u—rt)(n+y o)—2t(s—u)r2ny o+r(s—u)(n+y o)+(s—u)22r•:2;一2;2)十(s一u一rt)(一a2?+舄2)一2t(s一u)r2•十r(s一u)(-)+(s—u)2 2b2r(s2—a2—s2+su+rst)—2t(s—u)(a2+b2r2)类似地,结论—中有关“x轴”的情形及结论3可分别推广为x2y2结论II已知双曲线C:x一y=1(a>0,b>0)上一点P(x o,y o),A(m,n)为双曲线C上一动点(与点P不关于x轴对称),直线PA与x轴交于点M,点N在x轴上,点N1在过点N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不在直线PA上),若直线N1A,N1P,N1M的斜率k1,k2,k3满足k1+k2=2k3,则|OM|•|ON|=a2.结论III已知抛物线C:y2=2px(p>0)(x2= 2py(p>0))上一点P(x o,y o),A(m,n)为抛物线C上一动点(与点P不关于x轴(y轴)对称),直线PA与x轴(y轴)交于点M,点N在x轴(y轴)上,点N1在过点N 且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上(不在直线PA上),若直线N1A,N1P,N1M的斜率k1,k2,k3满足k1+k2=2k3,则|OM|=|ON|.下面只证明结论III,结论II仿结论I可证.b2r2(s2—a2—2s2+2su)+(s—u)2(a2+b2r2) 2[b2r(a2—su—rst)+t(s—u)(a2+b2r2)]b2r2(a2+s2—2su)—a2(s—u)2—b2r2(s2—2su+u2) 2b2r(a2—su—rst)+st(a2+b2r2)—tu(a2+b2r2)证明设直线PA的方程为x=ry+s(r=0),与抛物线C的方程联立并整理,得y2-2pry-2ps=0.据韦达定理,得y o+n=2pr,y o n=—2ps.易知直线PA与x 轴交点M(s,0),设N仏0),N1仏t),则k3=^—.又由u—sx o=ry o+s,m=rn+s.得b2r2(a2—u2)—a2(s—u)22[b2r(a2—su)+a2st—tu(a2+b2r2)] b2r2(a2—u2)—a2(s—u)22b2r(a2—su—tur)+a2t(s—u)n—t+y o—tk1+k2m—u x o—u(n—t)(ry o+s—u)+(y o—t)(rn+s—u)b2r2(a2—u2)—a2(s—u)2又由k1+k2=2k3及k3=—t—,可得us(rn+s—u)(ry o+s—u)2rny o+(s—u—rt)(n+y o)—2t(s—u) r2ny o+r(s—u)(n+y o)+(s—u)22r(—2ps)+(s—u—rt)•2pr—2t(s—u)(u—s)b2r(a2—su—tur)+a2t(s—u)=t[b2r2(a2-u2)-a2(s-u)2]今b2r(a2—su—tur)(u—s)=b2r2t(a2—u2)今u(a2—su—tur)—s(a2—su—tur)=rt(a2—u2)今u(a2—su)—s(a2—su—tur)=a2rt今u(a2—su)—s(a2—su)+stur=a2rt今u(a2—su)—s(a2—su)=rt(a2—su)今(a2—su)(u—s—rt)=0,r2(—2ps)+r(s—u)•2pr+(s—u)22[pr(—2s+s—u—rt)—t(s—u)]2p r2(—s+s—u)+(s—u)22[pr—s—u—rt)—t(s—u)]2[pr(s+u+rt)+t(s—u)] 2pr2(—u)+(s—u)22pr2u—(s—u)2又由k1+k2=2k3及k3=—t—,可得us(u—s)[pr(s+u+rt)+t(s—u)]=t[2pr2u—(s—u)2]今p r(s+u+rt)(u—s)=2pr2u今r[(s+u+rt)(u—s)—2rut]=0今r[(s+u)(u—s)+rt(u—s)—2rut]=0由于点N1(u,t)不在直线PA:x=ry+s(r=0)上,今r[(s+u)(u—s)—rt(u+s)]=0今r(s+u)(u—s—rt)=0,2021年第4期(上)中学数学研究43对一道预赛试题的思考与探究福建省周宁县第一中学(355400)叶桦题目(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福建赛区预赛第12题)22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C:+豈=1(—>b>0)的左、右焦点,点P(乎,1)在椭圆C上,且AF1PF2的垂心为H(響,-3).(1)求椭圆C的方程;(2)设A为椭圆C左顶点,过点F2的直线l交椭圆C于D,E两点,记直线AD,AE的斜率岛,級,若仏+k=-1,求直线l的方程.图1直线AD,AE的斜率岛忌满足岛+k=A(A为非零常数),则直线l的斜率k=2(e—1)(其中e为椭圆C的离心率).证明设直线l的方程为x=hy+e,由入=0知h=0,直线l的斜率k=g.将直线l的方程与椭圆C方程联立,得h(a2+b2h2)y2+2b2ehy+b2(e2—a2)=0.设D(x1,y1),E(x2,y2),据韦达定理,2b2eh b2(e2—a2) y1+y2=-庐十丽,y1y2=aU-h,且有x1=hy1+e,x2=hy2+e.又由A(—a,0),得y1y2y1y2+=+=+x1+a x2+a+e+a hy2+e+a=2hy1y+(a+e)(y1+y)h2y1y2+h(a+e)(y1+y2)+(a+e)22•—+(a+e)(—2b2eh)a2十-22本题的答案是:(1)椭圆C的方程为x r+专=1;(2)直线l的方程为y=2(x-1).本题⑵的内涵丰富,意境深邃,值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1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与探究本题的(2)的关键是在“仏+級=-2”的条件下求出直线l的斜率k=2.我们不禁要问:对于一般的椭圆22C:—2+b2=1(a>b>0),若+k=入(入为非零常数),那么,直线l的斜率k是否为某个定值?经探究,可得22性质1.1设A为椭圆C:|2+卷=1(—>b>0)的左顶点,过焦点F(e,0)的直线l交椭圆C于D,E两点,若b2(c2-a2)a2+b2h22b eh2+h(a+e)(—a2+b2h2)+(a+e)2b2h(e2—a2—ae—e2)b2h2(e2—a2)—2b2eh2(a+e)+(a+e)2(a2+b2h2)2b2h(—a2—ae)b2h2[e2—a2—2e(a+e)+(a+e)2)]+a2(a+e)2 2ah(a2—e2)(a+e)a2(a+e)2=-2(—-e)h=2(e-1)h,由此可得k=1=h特别地,当入k=2((1/2)-1)=-(1/2)斜率.类似地,有2(e-1)+k=_1=―2,=◎.证毕.Aa2=4,b2=3时,e12=2.这就是上述试题(2)的直线l的由于r=0且点N1(u,t)不在直线PA:x=ry+s(r=0)上得u-s-rt=0,故s+u=0,从而有|s=|u|,即|OM=|ON|.证毕.特别地,当点N1重合于点N时,结论I,II分别为结论1,2中有关“x轴”的情形,结论III为结论.至此,我们完成了对文[1]的3个结论的拓展、变式及推广.参考文献[1]张留杰.2015年高考北京第19题的本质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江西),2016(3):24-26.。
如何提高“圆锥曲线”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 T f 一 / —— r :l =
・ -
・、 T /
= =
:
点 、离 心率 、 渐 近 线 。 也就 是 说 ,椭 圆 、 双 曲线 的准 线 不 要 求 ,同 时 对 圆锥 曲线 的统 一 方 程 也 不 作 要 求 : 方程 的 曲 线 与 曲线 的 方 程 的 对 应 关 系 也 只 是 了解 层 次 。复 习 的重 点 应放 在 椭 圆和 抛 物 线 上 ,双 曲线 可 作 些基 础 性 的复 习训 练 。2 0年 我 省考 试 说 明会 不会 有 01
中 国 航 天 员 科 研 训 练 中 心 副 主 任 、 航 天 英 雄 杨 利
伟 昨 天 透 露 , 目前 我 国 正 在 选 拔 的 第 二 代 航 天 员 中 将 会 有女 航 天 员 。
乙 :听 ,锣 鼓 正震 天地 敲响 ;
听 ,歌 声 在把 温 暖传 唱 。 这里 , Fra bibliotek() 2
() 3 5 以 下 图 片 是 第 十 一 .
届 全 国 运 动 会 的 会 徽 . 以
我 国 航 天 事 业 的 发 展 , 我 国 也 逐 渐 缩 短 航 天 员 的 选 拔 间 隔 ,形 成 年龄 不 同的 航 天 员梯 队 。
;:
— —
l 1个 “ 技 人 形 ” 为 主 要 竞
其 有 关性 质 由掌 握 降 为 知道 。在 考 试 说 明 中 ,椭 圆 的
如 果 把 高 考 的考 场 竞 争 比做 龙 舟 赛 ,那 么 教 师就
简 单 几何 性 质 只 限于 范 围 、 对 称 性 、顶 点 、 离 心 率 ;
有官方发布。 他 表 示 , 第 二 代 航 天 员 人 数 不 一 定 很 多 , 随 着
重视圆锥曲线的定义,提高解题速度
JA AIl A loC JA0F
重视 圆锥 曲线 的定义, 高解题 速度 提
河 北省 乐 亭县 汤 家河 高 中
椭 圆 、 曲线 和抛物线 是三种重 要 的二 次 曲线 , 中数学 双 高 教材 中对它们给 出了两种定义 , 第一定义 展示 了三类 曲线各 自 独特 的性质 和几何特征 ; 统一定义( 又叫第二定义 ) 则深刻揭示 了三类 曲线 的内在联 系 , 使焦点 、 离心率 和准线 等构成 一个 和 谐 的整体 , 它揭示了定义的本质属性 。解析几何题 目的解答 , 如 果 能充分利用 圆锥 曲线的定义 , 可以大大提 高解题速 度 , 到 起 事半功倍的作用 。
解 析 : 图 由题 意 如
可知 :F= C E= 、 c P  ̄2 ,R ,2 / 根据椭 圆定义可知2
o,, , 程 : 1 =:= 方 是去+ ・ 543 c6其
O y pc a e 为例 : lm i G m s 课文“ 奥运会 ” 是学生熟悉 、 热中的话题 。 学 生参与 的积极性很高 , 他们远远不满足有限的课本知识 。因此 , 我在让学生学 习课 文之后 ,放手让他们去 图书馆或上 网翻阅、 查询有关奥运会 的一 切 , 之后每位 或每两位 同学合作 制作一份 关 于奥运会 的 p s r ot 。学生 的积极性很高 , e 他们 或查阅书籍 、 画 报 ,或上网 从 it nt ne e上调用所需 的资料 ,或 自己撰写对中国 r
堂 以外 的 现 实 世界 相 关 联 。
课 堂教 学质量 , 减轻学生负担 的重要途径 。每 一个教师必须在 “ 惑” 解 上多下工 , 既传授知识 , 又教给学生 去解 决知 识症结 的要领 , 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 、 理解 知识 。
圆锥曲线的发展历史
圆锥曲线的发展历史圆锥曲线,也被称为二次曲线,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一系列以圆锥为背景的曲线形状。
这个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数学,并持续发展至今。
在古代,圆锥曲线的概念首先由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斯(Hipparchus)提出。
他通过研究太阳的投影和行星的运动,发现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圆锥曲线的一些性质。
然而,对于这些曲线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主要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进行的。
在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Cavalieri)提出了“圆锥截面”的概念,即通过一个平面与圆锥的相交,可以得到一条曲线。
这个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研究中。
同时,开普勒(Kepler)通过对行星运动的研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这实际上是进一步揭示了椭圆曲线的性质。
到了18世纪,法国数学家蒙日(Monge)进一步发展了圆锥曲线的理论。
他引入了参数方程来描述这些曲线,这使得在坐标系中更容易地描绘和计算这些曲线的性质。
同时,蒙日还推广了卡瓦列里的“圆锥截面”概念,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几何问题中。
在19世纪和20世纪,圆锥曲线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德国数学家高斯(Gauss)在他的著作《曲面的一般研究》中,详细研究了曲面上的二次曲线,并引入了“二次曲面”的概念。
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Peano)也进一步发展了圆锥曲线的几何理论,他引入了“皮亚诺曲线”的概念,这是一种不能用圆规和直尺画出的曲线。
在现代数学中,圆锥曲线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除了传统的几何学研究外,圆锥曲线还在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圆锥曲线可以描述粒子的运动轨迹;在天文学中,圆锥曲线可以描述行星的运动轨迹;在工程学中,圆锥曲线可以用于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领域。
圆锥曲线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跨越千年的数学史诗。
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斯到现代的科学家们,数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和理解这些神奇的曲线形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圆锥曲线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弦长公式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弦长公式摘要:1.圆锥曲线概述2.圆锥曲线弦长公式的推导3.圆锥曲线弦长公式的应用4.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正文:在高中数学中,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曲线。
弦长公式是圆锥曲线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掌握它对于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一、圆锥曲线概述圆锥曲线是由一个圆锥与一个平面相交而成的曲线。
根据圆锥的顶点、开口方向和截面形状,圆锥曲线可以分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种类型。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公式,但在求解弦长问题时,都可以利用相同的弦长公式。
二、圆锥曲线弦长公式的推导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A、B,圆锥曲线的方程为y=f(x)。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弦长AB可以表示为:AB = √[(x1-x2) + (y1-y2)]为了求解弦长,我们需要先求出交点A、B的坐标。
将直线的方程y=kx+b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交点A、B的坐标。
三、圆锥曲线弦长公式的应用1.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解出交点坐标。
2.求解弦长利用求得的交点坐标,代入弦长公式,计算得到弦长。
3.求解其他相关问题利用求得的弦长,可以进一步求解其他问题,如弦的中点、弦的垂直平分线等。
四、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1.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性质和公式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性质和公式,有助于快速解决相关问题。
2.善于运用整体代换、设而不求的思想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善于运用整体代换、设而不求的思想,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3.多练习、多总结通过多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通过多总结,不断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掌握圆锥曲线弦长公式,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圆锥曲线相关问题。
圆锥曲线知识总结
1教师: 汤羽 高二学生: 冯诗源 上课时间2013年 4月20日 阶 段: 基础( ) 提高(√) 强化( )课时计划 共 次课 第 次课 教学课题: 圆锥曲线知识总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 过 程 一、知识链接(1)椭圆知识链接: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 2(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
两定点为焦点,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焦距c 2。
2.椭圆的标准方程:12222=+b y a x ,12222=+bx a y (0>>b a ) 3.椭圆的离心率:)10(<<=e a c e 且222c b a +=。
又21e ab -=,所以e 越大,椭圆越扁,e 越小,椭圆越胖。
4.椭圆的准线方程 对于12222=+by a x ,左准线c a x l 21:-=;右准线c a x l 22:=. 对于12222=+bx a y ,下准线c a y l 21:-=;上准线c a y l 22:=. 5.椭圆的第二定义: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10(<<e e ,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其中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e 就是离心率ac .椭圆的第二定义与第一定义是等价的,它是椭圆两种不同的定义方式. 6.焦点到准线的距离:cb c c a c c a p 2222=-=-=(焦参数) 椭圆的准线方程有两条,这两条准线在椭圆外部,与短轴平行,且关于短轴对称.7.椭圆的参数方程:)(sin cos 为参数ϕϕϕ⎩⎨⎧==b y a x .(2)双曲线知识链接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21F F )的动点的轨迹叫双曲2线. 即a MF MF 221=-. 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特点: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有焦点在x 轴上和焦点y 轴上两种:焦点在x 轴上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2222=-by a x (0>a ,0>b ); 焦点在y 轴上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2222=-bx a y (0>a ,0>b ) ②c b a ,,有关系式222b a c +=成立,且0,0,0>>>c b a .其中a 与b 的大小关系:可以 为b a b a b a ><=,,.3.焦点的位置:从椭圆的标准方程不难看出椭圆的焦点位置可由方程中含字母22,y x 项的分母的大小来确定,分母大的项对应的字母所在的轴就是焦点所在的轴. 而双曲线是根据项的正负来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即2x 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 轴上;2y 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 轴上.4.双曲线的几何性质:①范围、对称性: 由标准方程12222=-by a x ,从横的方向来看,直线x=-a ,x=a 之间没有图象,从纵的方向来看,随着x 的增大,y 的绝对值也无限增大,所以曲线在纵方向上可无限伸展,不像椭圆那样是封闭曲线. 双曲线不封闭,但仍称其对称中心为双曲线的中心.②顶点:顶点:()0,),0,(21a A a A -,特殊点:()b B b B -,0),,0(21实轴:21A A 长为2a ,a 叫做半实轴长. 虚轴:21B B 长为2b ,b 叫做虚半轴长.双曲线只有两个顶点,而椭圆则有四个顶点,这是两者的又一差异.③渐近线:过双曲线12222=-by a x 的渐近线x a b y ±=(0=±b y a x ) . ④离心率: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ac 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范围:1>e 双曲线形状与e 的关系:1122222-=-=-==e ac a a c a b k ,e 越大,即渐近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大,这时双曲线的形状就从扁狭逐渐变得开阔. 由此可知,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它的开口就越阔.5.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到定点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0(>>=a c c e 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其中,定点叫做3课后作业 1、 设过原点的直线l 与抛物线y 2=4(x -1)交于A 、B 两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过抛物线的焦点F ,(1)求直线l 的方程;(2)求|AB|的长.2、如图,过抛物线y 2=4x 的顶点O 作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M 、ON ,求(1)MN 与x 轴交点的坐标;(2)求MN 中点的轨迹方程. 3、设曲线C 的方程是y =x 3-x ,将C 沿x 轴、y 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 单 位长度后得曲线C 1.(1)写出曲线C 1的方程;(2)证明曲线C 与C 1关于点A(2,2s t )对称; (3)如果曲线C 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s =t t 43且t ≠0.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21 ,一个焦点是F (-m,0)(m 是大于0的常数). (1)求椭圆的方程;(2)设Q 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F 、Q 的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M. 若|MQ |=2|QF |,求直线l 的斜率.教学反思【励志故事】相信自己可以伟大的梦想让成就随之成长,渺小的希望让你永落人群之后,相信自己,就必然会做到;一切都由意识掌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 解析几何题型与方法(理科) 一、考点回顾 1.直线(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斜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斜率k 反映了直线相对于x 轴的倾斜程度.当斜率k 存在时,直线方程通常用点斜式或斜截式表示,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a (a ∈R ).因此,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解题时,斜率k 存在与否,要分别考虑. (2) .直线的方程a.点斜式:)(11x x k y y -=-;b.截距式:b kx y +=;c.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 d.截距式:1=+by ax;e.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1l ,2l 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重合(有无数个公共点).在这三种位置关系中,我们重点研究平行与相交. 设直线1l :y =1k x +1b ,直线2l :y =2k x +2b ,则 1l ∥2l 的充要条件是1k =2k ,且1b ≠2b ;1l ⊥2l 的充要条件是1k 2k =-1.(4).简单的线性规划.a.线性规划问题涉及如下概念:①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如果由x 、y 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来表示,称为线性约束条件.②都有一个目标要求,就是要求依赖于x 、y 的某个函数(称为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特殊地,若此函数是x 、y 的一次解析式,就称为线性目标函数.③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做可行解.⑤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⑥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b.线性规划问题有以下基本定理:①一个线性规划问题,若有可行解,则可行域一定是一个凸多边形. ② 凸多边形的顶点个数是有限的.③ 对于不是求最优整数解的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一定在凸多边形的顶点中找到. C.线性规划问题一般用图解法. 2. 圆(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2).圆的方程 a.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r >0),称为圆的标准方程,其圆心坐标为(a ,b ),半径为r.特别地,当圆心在原点(0,0),半径为r 时,圆的方程为222r y x =+. b.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F E D 422-+>0)称为圆的一般方程,其圆心坐标为(2D -,2E-),半径为FEDr 42122-+=.当F E D 422-+=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2D -,2E -);当F E D 422-+<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c.圆的参数方程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有如下关系:222r yx =+ ⇔ cos sin x r y r θθ=⎧⎨=⎩ (θ为参数)222)()(r b y a x =-+- ⇔c o s s i n x a ry b r θθ=+⎧⎨=+⎩ (θ为参数)(3).直线与圆3.圆锥曲线 (1).椭圆 a.定义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定义2: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e (0e 1)c ab.图形和标准方程图-的标准方程为:+=>>图-的标准方程为:+=>>811(a b 0)821(a b 0)x ay b x bya22222222c.几何性质d.常用结论①过椭圆22221xy ab +=的焦点的弦AB 长的最大值为2a, (长轴);最小值为22ba (过焦点垂直长轴的弦)②设椭圆22221xy ab+=的两焦点分别为F1,F2, P 为椭圆任意一点,当∠F1PF2最大时,P 为短轴端点;③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短距离为a-c;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长距离为a+c (2)双曲线a.定义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定义2: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 >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b.图形和标准方程图8-3的标准方程为:x ayb2222-=>,>1(a0b0)图8-4的标准方程为:y axb2222-=>,>1(a0b0)c.几何性质d.常用结论①过双曲线22221xy ab-=的焦点的弦AB 长的最小值为2a (A,B 分别在两支上) ,最小值为22ba (A,B 在同一支上且过焦点垂直实轴的弦)②双曲线的2222(0)xy a bλλ-=≠的渐近线方程为2222xy ab-=③双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最短距离为c-a(3).抛物线a.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b.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几何性质,见下表: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特点:都以原点为顶点,以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方程不同,开口方向不同;焦点在对称轴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准线距离. ②p 的几何意义:焦点F 到准线l 的距离.③弦长公式:设直线为=+抛物线为=,=y kx b y 2px |AB|212+k|x x ||y y |2121-=-112+k焦点弦长公式:|AB|=p +x1+x2c.常用结论①过抛物线y2=2px 的焦点F 的弦AB 长的最小值为2p②设A(x1,y), 1B(x2,y2)是抛物线y2=2px 上的两点, 则AB 过F 的充要条件是y1y2=-p2 ③设A, B 是抛物线y2=2px 上的两点,O 为原点, 则OA ⊥OB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AB 恒过定点(2p,0)(4).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用e 表示,当0<e <1时,是椭圆,当e >1时,是双曲线,当e =1时,是抛物线. 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在这里我们把圆包括进来) (1).首先会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是相交、相切、还是相离的a.直线与圆:一般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跟圆的半径相比b.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一般联立方程,判断相交、相切、相离c.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有自己的特殊性 (2).a.求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b.根据其它条件求圆锥曲线方程(3).已知一点A 坐标,一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 、Q ,且中点为A ,求P 、Q 所在的直线方程(4).已知一直线方程,某圆锥曲线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求某个值的取值范围(或者是圆锥曲线上否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5.二次曲线在高考中的应用二次曲线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通过以二次曲线为载体,与平面向量、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等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并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其设问形式新颖、有趣、综合性很强。
本文关注近年部分省的高考二次曲线问题,给予较深入的剖析,这对形成高三复习的新的教学理念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重视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与平面向量的巧妙结合。
(2).重视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与导数的有机联系。
(3).重视二次曲线性质与数列的有机结合。
(4).重视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有机结合。
6.知识网络二、经典例题剖析(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知识点及热点做相应的试题剖析,要求例题不得少于8个) 考点一 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1)单动点的轨迹问题——直接法(五步曲)+ 待定系数法(定义法); (2)双动点的轨迹问题——代入法;(3)多动点的轨迹问题——参数法 + 交轨法。
曲线与方程 直线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 在线外——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线上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重合交点 夹角简单的线性规划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垂直 圆 圆的定义圆的方程标准式 一般式 参数式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R 的比较圆内圆外 圆上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应用两立方程的解式圆心点与两半径和(差)比较 位置关系 判定方法:圆心距离与两半径和(差)的比较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 相切——圆的切线相等 交点 弦长 位置关系判定方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比较圆锥曲线——椭圆、曲线、直线—定义—标准方程性质:对称性、焦点、顶点、离率、准线、焦半径等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 (哈九中) 设)0(1),(),,(22222211>>=+b a bx xy y x B y x A 是椭圆上的两点,满足0),(),(2211=⋅ay bx a y bx ,椭圆的离心率,23=e 短轴长为2,0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的方程;(2)若直线AB 过椭圆的焦点F (0,c ),(c 为半焦距),求直线AB 的斜率k 的值; (3)试问:△AOB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本例(1)通过2e =,22b =,及,,a b c 之间的关系可得椭圆的方程;(2)从方程入手,通过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方程组并结合韦达定理;(3)要注意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分直线的斜率存在与不存在讨论。
答案:(1)2 2.1, 2.2c b b e a e a a=====⇒==椭圆的方程为1422=+xy(2)设AB 的方程为3+=kx y由41,4320132)4(1432212212222+-=+-=+=-++⇒⎪⎩⎪⎨⎧=++=k x x k k x x kx x k x y kx y由已知43)(43)41()3)(3(410212122121221221++++=+++=+=x x k x x kkx kx x x ay y bx x±=++-⋅++-+=k kk k kk 解得,4343243)41(442222(3)当A 为顶点时,B 必为顶点.S △AOB=1 当A ,B 不为顶点时,设AB 的方程为y=kx+b42042)4(1422122222+-=+=-+++⇒⎪⎩⎪⎨⎧=++=k kb x x b kbx x k x y bkx y 得到442221+-=kb x x:04))((0421212121代入整理得=+++⇔==b kx b kx x x y y x x4222=+kb 41644|||4)(||21||||212222122121++-=-+=--=kb k b x x x x b x x b S1||242==b k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