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

合集下载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04)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试题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04)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试题

专项(四) 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问题的提出: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思路(1)证明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③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2)证明反应物消失①证明氢氧化钠消失氢氧化钠溶液显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成色,碳酸钠溶液也显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也变成色,因此(填“能”或“不能”)使用酚酞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消失。

②证明CO2的减少,有压强差产生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3.思考:以上方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完善的方法: 。

4.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保存。

5.拓展:压强在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发生化学变化,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如果有温度的改变,或者有气体体积的变化,都会引起压强的改变,根据压强差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达到实验目的。

图G4-1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图G4-22.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图G4-3(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如图G4-3甲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

(3)同学们通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另一种是。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类型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类型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类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类型,根据二氧化碳通入量的不同,发生不同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化学反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反应前后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1、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也是氢氧化钠固体的潮解反应,最终产物是碳酸钠和水;当CO₂不足时的相关化学方程式: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

2、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以及水共同发生反应,最终产物只有碳酸氢钠。

当CO₂过量时,会继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H₂O+CO₂+Na₂CO₃=2NaHCO₃。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Fe + 5CO = Fe(CO)₅,氧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次氟酸分解:2HOF==2HF+O₂,氧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扩展资料:要判断二氧化碳气体确实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1、检验产物验证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检验碳酸根离子是否存在。

通常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2、方法一:取样,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方法二:取样、加入澄清石灰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3、改进实验装置,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利用CO₂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的原理)。

上述两种方法也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化学】化学化学综合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化学化学综合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化学化学综合题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杂质高温下不反应。

)是我国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

某兴趣小组欲测定某黄铁矿中FeS2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查阅资料】①4FeS2+11O2 2Fe2O3+8SO2②Na2SO3+H2O2 =Na2SO4+H2③BaSO4为一种不溶于水、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实验探究】Ⅰ.称取4.80g黄铁矿样品放入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

Ⅱ.反应结束后,将B瓶中的溶液按上图流程进行处理。

【问题讨论】(1)Ⅰ中B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和______;(2)Ⅰ中通入的空气中作用是______和______;(3)Ⅱ中加入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4)Ⅱ中检验滤渣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是______。

【含量测定】(5)另取 4.80g黄铁矿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测出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请写出计算过程)【答案】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提供反应所需的氧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排入装置B中除去产生的BaCO3沉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1~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或稀硫酸、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75%【解析】(1)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及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解答;(2)根据空气能提供与硫化亚铁反应所需的氧气和将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排入装置B中解答;(3)根据盐酸能将反应生成的碳酸钡除去解答;(4)根据过滤出来的硫酸钡沉淀是湿润的分析解答;(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1)相对原子质量(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5)纯度(6)溶质的质量分数(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二. 化学方程式:(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3)磷在空气中燃烧(4)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5)硫在氧气中燃烧(6)铁在氧气中燃烧(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8)高锰酸钾受热分解(9)氧化汞受热分解(10)电解水(11)锌与稀硫酸反应(12)镁与稀硫酸反应(13)铁与稀硫酸反应(14)锌与盐酸反应(15)镁与盐酸反应(16)铁与盐酸反应(1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8)氢气还原氧化铜(19)木炭在空气不足时不充分燃烧(20)木炭还原氧化铜(21)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2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2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24)碳酸分解的反应(25)煅烧石灰石的反应(2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27)泡沫灭火器的原理(2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3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33)甲醇在空气中燃烧(34)铁与硫酸铜反应(3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36)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37)硝酸银与盐酸反应(38)氧化铁与硫酸反应(39)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40)氯化钡与硫酸反应(41)氧化锌与硝酸反应(42)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4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4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45)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46)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47)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48)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49)氧化钙跟水反应(50)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51)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52)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53)硫酸铜粉末吸水(54)硫酸铜与锌反应(55)硝酸汞与铜反应(56)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57)氢氧化钠与硫酸铵共热.高中化学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②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 (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②(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变质问题的探究-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大盘点(解析版)

变质问题的探究-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大盘点(解析版)
4.验证步骤
(1)取样,加水溶解
(2)向步骤(1)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CaCl2+Na2CO3===CaCO3↓+2NaCl,该步骤检验Na2CO3是否存在,并利用过量的CaCl2除去Na2CO3)
(3)取步骤(2)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看是否变红
5.现象和结论
【进行试验】
试验操作
试验现象
试验分析
老师试验


没有产生NaHCO3
学生试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原待测液中含有______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存在,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因此猜想Ⅱ成立;
【反思评价】根据题目信息碳酸钠不溶于酒精,因此可以取样品溶解于酒精中,然后过滤,得到沉淀,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得出固体是否全为碳酸钠;
3.(2020•齐齐哈尔)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2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即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氯化钠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白色沉淀的碳酸钙与剩余的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
探究五变质问题的探究

高三第三讲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高三第三讲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或者SO2通入碱溶液(或盐溶液)一.将CO2若CO2过量,对应的生成物是碳酸氢盐;若CO2少量,则对应的生成物一般是碳酸正盐。

1.少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用氨水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通入盐溶液二.将CO21.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①当CO2不足时②当CO2过量时3.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①当CO2不足时②当CO2过量时4.特殊情况:①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Na+ + CO32- + CO2 + H2O=2NaHCO3↓【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②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过量)CO2:-O-+CO2+H2O→-OH+HCO3-③已知K a(HClO)>K a2(H2CO3),则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时的离子反应也与CO2的用量无关,产物应为HCO3- 。

2ClO-+CO2(少量)+H2O = CO32-+2HClO(×)【分析】②③实际上涉及到弱酸的酸性强弱或者弱酸根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强弱的比较问题;类似的还有HCO3-与AlO2-不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问题【酸性:HCO3- 大于Al(OH)3】,二者发生反应HCO3-+AlO2-+H2O= Al(OH)3 ↓+ CO32-。

5.将SO2气体通入盐溶液。

由于生成的SO32-(或HSO3-)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当生成的另一种物质具有氧化性时,不可忽略两者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少量SO2通入Ca(ClO)2:化学方程式: 3Ca(ClO)2+2SO2+2H2O=2CaSO4↓+CaCl2+4HClO离子方程式: Ca2+ + 3ClO— + SO2 + H2O = CaSO4↓ + Cl—+ 2HClO过量SO2通入Ca(ClO)2:化学方程式:Ca(ClO)2+2SO2+2H2O=CaSO4↓+H2SO4+2HCl离子方程式: Ca2+ + 2ClO— + 2SO2 + 2H2O = CaSO4↓ + SO42—+4 H+ + 2Cl—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CO32-+SO2+H2O=2HCO3-+SO32—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CO32- +2SO2+H2O=CO2↑+2HSO3-三.酸式盐溶液与强碱溶液的反应1.酸式盐与强碱所含阳离子相同(此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量无关!)⑴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⑵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酸式盐与强碱所含阳离子不同【基本方法:设“1”法,即设少量物质或不足量物质或定量物质为1mol,足量或过量物质按需所取;反应的基本顺序是先中和(即HCO3- + OH- == CO32- + H2O)后沉淀。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两个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两个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两个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及其反应机理。

1.反应方程式: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产生碳酸钠和水,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NaOH + CO2 → Na2CO3 + H2O这个方程式表示了氢氧化钠(NaOH)和二氧化碳(CO2)在反应中产生碳酸钠(Na2CO3)和水(H2O)的化学反应。

2.反应机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涉及两个主要的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和气体溶解。

首先,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它可以与二氧化碳中的酸性物质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二氧化碳在水中可以溶解,生成碳酸:CO2 + H2O ⇌ H2CO3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它可以与碳酸发生中和反应,并产生碳酸钠和水:2NaOH + H2CO3 → Na2CO3 + 2H2O这个反应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碳酸中的H+离子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二氧化碳中的碳酸根离子(CO3^2-)形成碳酸钠。

3.实验条件: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个反应,一般会使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可以进行在室温下或者加热条件下。

4.反应特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

它是一种可逆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再次转化为反应物。

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制备玻璃、碱性洗涤剂和制备其他化合物的原料等。

总结: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这个反应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化学反应。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可以用酸碱指示剂证明其发生了反应,如无色的酚酞试液。

先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这时溶液呈现红色(因为无色的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呈红色)。

然后在上述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会发现红色逐渐退去至无色(溶液不是红色了,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了,既而说明氢氧化钠反应掉了,也就是说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当红色突然变成无色是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盐酸的话,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采用酸碱滴定法,去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见溶液变红,然后慢慢的滴加稀盐酸,见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即证明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除了酚酞为可以用石蕊指示剂等。

试题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NaOH+HCl═NaCl+H2O.(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3)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4)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分析:方案一测定溶液的pH要将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如果盐酸过量,则导致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因为氧气是不易溶于水,所以空气中的氧气有一少部分会溶于水,加热可把水中的氧气除去.植物油浮在水面上,能防止氧气进入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稀释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检验浓氢氧化钠能使变红的酚酞试液的红色消失.解答:解: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OH+HCl═NaCl+H2O;(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故填: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2)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故填: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2)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加热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滴加植物油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故填: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3)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显碱性,故填:碱;(4)可以采用向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的方法来证明,故填:①实验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 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是:NaCO3+HCl=NaCl+H2O+CO2 (气体符号)由此可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没有气体生成,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有气体生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相关考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相关考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相关考查一、单选题1.某NaAlO2、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3×10-7,K2=5.6×10-11;Al(OH)3的酸式电离平衡常数K=6.3×10-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V2=1:4B.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C.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4H+=Al3++2H2O2.将0.4g 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A.B.C.D.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符的是A.OH-+CO32-+2H+→HCO3-+H2OB.2OH-+CO32-+3H+→HCO3-+2H2OC.2OH-+CO32-+4H+→CO2↑+3H2OD.OH-+CO32-+3H+→CO2↑+2H2O4.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各100mL倒入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充分反应后,再向三份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4mol/LB.B烧杯中通入的CO2体积为448mLC.通入CO2后,不能确定A烧杯中的溶质D.通入CO2后,C烧杯中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 2: 1 5.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x%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取a克样品与一定量稀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则x偏小B.把所得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c克固体,若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x偏大C.某NaOH标准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则x偏小D.产生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后,若测定其体积时未调平量气管和水准管内液面,则x偏小6.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

2022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第3章 第14讲 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与实验探究

2022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第3章 第14讲 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与实验探究

第14讲 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与实验探究复习目标 1.多角度认识Na 2O 2与H 2O 、CO 2的反应。

2.掌握Na 2CO 3、NaHCO 3与盐酸反应的原理与定量分析。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定Na 2CO 3的质量分数。

考点一 Na 2O 2与H 2O 、CO 2的反应规律与实验探究1.Na 2O 2与CO 2、H 2O 的反应规律Na 2O 2与CO 2、H 2O(g)的混合气体反应,可看作Na 2O 2先与CO 2反应,完毕后再与H 2O(g)反应。

2.气体体积关系若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 2O 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2且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即ΔV =V (O 2)=12V (混合)。

3.电子转移关系当Na 2O 2与CO 2、H 2O 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 2O 2~O 2~2e -,n (e -)=n (Na 2O 2)=2n (O 2)。

4.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 2O 2)只吸收了CO 2中的“CO ”、H 2O 中的“H 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 2O 2+CO===Na 2CO 3、Na 2O 2+H 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Δm (CO 2)=28g·mol -1×n (CO 2),Δm (H 2O)=2g·mol -1×n (H 2O)。

题组一 Na 2O 2与H 2O 、CO 2反应的定量分析1.用单线桥分析Na 2O 2与水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常见的酸和碱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常见的酸和碱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常见的酸和碱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1、浓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强腐蚀性。

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呈黄色。

浓盐酸在空气中打开瓶口,会在瓶口处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缘故,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浓硫酸: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浓硫酸有较强的吸水性,因而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因而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3、如果不慎将硫酸或盐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刻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到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烧伤皮肤。

4、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原因是防止酸液沸腾溅出伤人。

5、思考:如果把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敞口放置空气中,下列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二、酸的化学Array性质1、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氢气+盐(常见:铁、铝、锌、镁是活泼金属;铜、金、银为不活泼金属)(1)盐酸与镁条反应的现象:放出气体;镁逐渐溶解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反应的方程式:Mg+2HCl=MgCl2+H2↑。

(2)盐酸与铁钉反应: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单质铁和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铁显+2价,所得溶液是浅绿色。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金属氧化物=水+盐(1)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

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含Fe3+的溶液是黄色。

)(2)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最新中考化学热点题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强化训练

最新中考化学热点题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强化训练

2021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强化训练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

他们做了以下三个实验:(2)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该同学又设计了实验二,将足量的稀硫酸滴入NaOH溶液后,再滴入甲溶液,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甲溶液可以是(指示剂除外)。

(3)其他同学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不是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例如稀硫酸与反应就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4)Ⅱ、兴趣小组小琪同学提出: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实验三继续探究。

(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查阅资料】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

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6)Ⅲ、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兴趣小组的其他同学继续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制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查阅资料】1、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会先后发生两步化学反应。

第1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第2步: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研究(新2019)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研究(新2019)
清军乘锐掩杀 廓清之功 传授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 李把图理的儿子“李膺尼 授世铁岭指挥佥事 爵 清军屡攻不下 宋韩世忠以舟师扼江口 [26]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已老 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 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 .上述工程完成后 宗弼进《太祖实 录》 .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五年 四月授兵部尚书 也是常见的一种 毋忘李成梁” 须有准则可垂永久” 命赴霍斯库鲁克从富德进讨 军饿 同年八月 兼管理藩院事 得食其地 11. 旋复遣赴军 军分两路 疏言:“伊犁牧群蕃息 是不断挨打的中国近代史上 诫太子曰:「即有缓急 日 军也感到失去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 廉而约;遂自和州渡江 统蓟 辽 冀 川 浙诸军 此新增之饷 」 阿桂和明瑞将起义首领额色木图拉等人处死 数百名叛军将高地围住 大学士傅恒自请行 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他将新教徒的田产分给旧教军官 泽旺为子谢罪 上命阿桂视师 屡攻不下 上 嘉之 又与路经阿克苏的清定边将军兆惠共同商定伊犁驻军和迁移阿克苏等地的维吾尔族农民前往伊犁屯田的具体办法 修筑堤坝 牵贼势 16世纪末 吐血身亡 非著名元明史业余研究者 出生时间 赠少保 诏宗弼为太保 斩宋统制陈淬 贼愈炽 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 场作战 清政府得知甘肃撒拉族 回族起义的消息后 ?调运沿边粮食到伊犁 联军回封地的能力也没有了 相则有申屠嘉 降旁近五县 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 将左右掩击之 又吸收四方商人来此交易 执北平王那木罕 一击即破 战国四大名将 号 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 [51] 追 封淮安王 前锋乌林答泰欲破王善二十万众 文臣谗言轻丧生;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之后六年 .廉颇戏曲扮相 《新元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五十六》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 有如范蠡之知;古大将毕命戎事者绝少 又被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常用计算公式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其中A、B分别代表元素,m、n分别代表原子个数。

根据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得到以下计算公式:1.相对分子质量 =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B的相对原子质量×n2.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 =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B的相对原子质量×n3.A元素的质量分数ω =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4.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 纯物质的质量/ 混合物的总质量×100% = 1-杂质的质量分数5.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 /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6.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公式为:M浓×a%浓 = M稀×b%稀 = (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b%稀7.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公式为:M浓×a%浓 + M稀×b%稀 = (M浓+M稀) ×c%8.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可以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计算。

初中化学方程式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多种反应性质。

以下是关于氧气反应的一些方程式: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 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2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 2Al2O3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 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 2P2O5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 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 CO2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除了单质反应外,氧气还可以与化合物反应,如: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 2CO2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 CO2 + 2H2O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 2CO2 + 3H2O氧气的来源可以通过实验得到,例如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O2.还有一种实验是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空气中含有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gO → 2Hg + O2↑。

氢氧化钠的变质

氢氧化钠的变质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浅析氢氧化钠没密封保存会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2NaOH+CO2= ==Na2CO3+H2O.检验是否变质,就相当于检测是否有Na2CO3了。

氢氧化钠的变质存在这样三中情况:(1)没有变质;(成分NaOH)(2)部分变质;(成分NaOH 和Na2CO3)(3)完全变质。

(成分Na2CO3)一、证明变质: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可分别向其中滴加酸、碱、盐溶液中的一种。

(1)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经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Na2 CO3+2HCl=== 2NaCl+H2O+ CO2↑;NaOH+HCl== NaCl+H2O(2)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Na2CO3+Ba(OH)2== BaCO3↓+ 2NaOH;NaOH+ Ba(OH)2≠(3)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等其他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或氯化钙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Na2CO3+BaCl2== BaCO3↓+ 2NaCl;NaOH+ Ba Cl2≠二、确定成分1. 没有变质(成分NaOH)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置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或氯化钙看到溶液无变化,滴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没变质;Na2 CO3+BaCl2== BaCO3↓+ 2NaCl ;NaOH+ Ba Cl2≠2. 部分变质(成分NaOH 和Na2CO3)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是部分变质;Na2CO3+BaCl2== BaCO3↓+ 2NaCl3. 完全变质(成分Na2CO3)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完全变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例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_______。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A实验不严谨,应做一个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第一小问只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不便于观察,需要借助其他物质或者其他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对照题给实验图可知,实验A中取下橡皮塞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氢氧化钠溶液会进入试管,且试管中液面明显高于水槽中的液面。

实验B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进入小气球,使气球胀大,故B中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故应做一个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来与A实验对比,看液面上升的程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鉴别生成物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不可用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应该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以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参考答案(1)CO2+Ca(OH)2=CaCO3↓+H2O(2)气球胀大将A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变式题1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分析与试题

高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分析与试题

1、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分别向稀溶液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a)(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a)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NaOH、Na2CO3,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1(2)在(b)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NaHCO3、Na2CO3,标准状况下,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3)原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L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a)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根据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计算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b)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50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50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25mL,说明该阶段只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且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NaHCO3、Na2CO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25mL~75mL消耗50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 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进而计算5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3)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进而计算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解答:解: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a)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由方程式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故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5mL:25mL=1:1,故答案为:NaOH、Na2CO3;1:1;(2)(b)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50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50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25mL,说明该阶段只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且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NaHCO3、Na2CO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25mL~75mL消耗50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该阶段生成二氧化碳为×L=,故5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L×50ml10ml×mol=,故答案为:NaHCO3、Na2CO3;;(3)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L=,故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L,故答案为:L.2、(2011?崇明县二模)取等物质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两份甲和乙各100mL,分别向甲、乙中通入不等量的CO2,然后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溶液的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2)在甲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Na2CO3、NaHCO3(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由曲线乙可知,乙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1344mL.(4)100mL上述浓度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其Na2CO3的含量y(单位mol)与所通入的CO2体积x(单位mL)的关系式是y=x/22400moly=(3584-x)/22400 mol或y=0 mol.(2)甲图象开始不放气体,并且甲释放出的CO2更多,因为甲之前吸收的CO2就比乙多,假设组成法进行计算确定甲的组成以及相关的量的多少;(3)根据原子守恒的思想,当Na2CO3中的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时,CO2的量最多;(4)通入的CO2体积x的多少不一样,所发生的反应情况不同,则产生的碳酸钠的多少也不相同.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道:甲释放出的CO2更多,因为甲之前吸收的CO2就比乙多,并且甲和乙开始没有CO2生成,消耗的盐酸量乙比甲多,如果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开始盐酸先要和氢氧化钠反应,设溶液中有xmol氢氧化钠和ymol碳酸钠,前20ml盐酸要将xmol氢氧化钠中和,再将ymol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后60ml盐酸将碳酸氢钠转化为CO2,所以x+y=2mol/l×20×10-3l=,2y=2mol/l×60×10-3l=,y=,这个方程组没有正数解,说明溶液的组成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成立;如果甲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一开始盐酸先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因此前20ml盐酸就是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后60ml盐酸将所有碳酸氢钠都转化为氯化钠和CO2,(1)反应的整个过程: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用盐酸将产物消耗,放出二氧化碳,实质相当于用氢氧化钠去中和所有的盐酸,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和盐酸的相等,从图中看出,消耗盐酸的量n=2mol/L×=,c=nV==l,故答案为:l;(2)设甲溶液中有xmol碳酸氢钠和ymol碳酸钠,则y=2mol/l×20×10-3l=,x+y=2mol/l×60×10-3,求解此方程,x=,所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3)根据乙图的反应,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先生称碳酸氢钠,然后再将碳酸氢钠转化为二氧化碳时,气体的量最大,即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即Na2CO3~CO2,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即×l==1344mL,故答案为:1344;(4)1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通入CO2后显然氢氧化钠恰好和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当通入CO2体积x小于等于×22400ml时,即y=x/24000mol;氢氧化钠恰好和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当通入CO2体积x大于等于×22400ml时,y=0;如果通入CO2的体积×22400<x<×22400ml时,此时CO2先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x/22400molCO2中有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然后过量的x/再将部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显然此时余下的碳酸钠的量y=(x/),故答案为:3584mL>x>1792mL时y=(3584-x)/22400 mol3、(2009?福州一模)取来两份等浓度的NaOH溶液A和B,每份10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NaOH、Na2CO3;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ml.考点:;.专题:.分析:(1)加入90ml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2)由曲线A可知从75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计算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再结合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据此计算;(3)由曲线B可知从30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此计算.解答:解:(1)加入90ml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所以n(NaOH)=n(NaCl)=n(HCl)=×L=,所以c(NaOH)==L,故答案为:L;(2)CO2与NaOH反应为①CO2+NaOH=NaHCO3,②CO2+2NaOH=Na2CO3+H20,当n(CO2)n(NaOH)≥1,反应按①进行,等于1时,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CO3;大于1时,生成生成NaHCO3,CO2有剩余;.当12<n(CO2)n(NaOH)<1,反应按①②进行,CO2、NaOH反应,无剩余,生成物为NaHCO3、Na2CO3;当n(CO2)n(NaOH)≤12,反应按②进行,等于12,时,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2CO3;小于12时,生成Na2CO3,NaOH有剩余;由曲线A可知从75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所以n(NaHCO3)=n(HCl)=(90ml-75ml)×L=×10-3mol,根据C原子守恒,所以n(CO2)=n(NaHCO3)=×10-3mol,由(1)可知,n(NaOH)=,所以n(CO2)n(NaOH)=×10?3mol=16,小于12,所以反应按②进行,NaOH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2CO3和NaOH.根据C原子守恒,所以n(Na2CO3)=n(CO2)=×10-3mol,再根据钠离子守恒,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3mol=4:1.故答案为:NaOH、Na2CO3;4:1;(3)由曲线B可知从30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所以n(CO2)=n(HCl)=(90ml-30ml)×L=,所以CO2气体体积为×mol==,故答案为:.4、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A、B、C三等份各100mL,分别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三份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mol/L;(2)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的CO2的体积为224mL;(3)曲线C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2:1.考点:.专题:;.分析:(1)由图可知,加入100mLHCl时,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说明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计算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计算;(2)曲线B中,从50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等于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根据消耗的盐酸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3)曲线C中,从75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5mL,若NaHCO3完全由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转化得到,根据方程式可知,需要消耗盐酸25mL,而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75mL,大于25mL,说明0mL~75mL阶段盐酸还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根据碳原子守恒计算n(Na2CO3),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解答:解:(1)由图可知,加入100mLHCl时,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说明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可得n(NaOH)=n(NaCl)=n(HCl)=×L=,故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L,故答案为:L;(2)曲线B中,从50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生成二氧化碳最大时,该阶段消耗盐酸为100mL-50mL=50mL,由方程式可知n(CO2)=n(HCl)=×L=,V(CO2)=×mol==224m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等于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即通入的二氧化碳为224mL,故答案为:224mL;(3)曲线C中,从75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5mL,若NaHCO3完全由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转化得到,根据方程式可知,需要消耗盐酸25mL,而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75mL,大于25mL,说明0mL~75mL阶段盐酸还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由方程式可知n(CO2)=n(HCl)=×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Na2CO3)=n(CO2)=,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故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n(NaOH):n(Na2CO3)=:=2:1,故答案为:n(NaOH):n(Na2CO3)=2:1.(1)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30mL 水②10mL L Na2CO3溶液③50mL 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④>①>②(填编号)(2)现有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NaAlO2 ④CH3COONa ⑤NaOH 且已知:CO2+3H2O+2AlO2-═2Al(OH)3↓+CO32-.①当五种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②>①>③>⑤(填编号).②将上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L-1的五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⑤(填编号).③在上述五种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有气体产生的是①②(填编号).④将上述①②③④这四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HCO3-+AlO2-═CO32-+Al(OH)3↓.考点:;.专题:.分析:(1)BaCO3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根据加入选项中的物质中的离子对碳酸钡的溶解是促进还是抑制来分析Ba2+的浓度;(2)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氢氧化钠是强碱,电离产生氢氧根,浓度最小,盐中阳离子相同,酸越弱,其盐的酸根水解程度越大,据此解答.②根据是否存在平衡分析判断,不存在平衡的pH值变化大;③碳酸根、碳酸氢根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④碳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和偏铝酸钠反应,符合强酸制取弱酸.解答:解:(1)BaCO3粉末加入30mL水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存在BaCO3(s)?Ba2+(aq )+CO32-(aq),则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Ba2+,但浓度较小;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LNa2CO3溶液中,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浓度较大,抑制碳酸钡的溶解,则Ba2+的浓度很小;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L氯化钡溶液中,氯化钡电离产生LBa2+,则Ba2+的浓度较大;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L盐酸中,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LBa2+,则Ba2+的浓度较大;所以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④>①>②;故答案为:③>④>①>②;(2)①:①、②、③、④是盐,⑤是碱,PH值相同,碱的浓度最小,①、②、③、④四种盐的阳离子相同,其阴离子对应的酸越弱,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酸性:醋酸>碳酸>碳酸氢根>偏铝酸,pH值相同,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小,故浓度④>②>①>③,即溶液体积④>②>①>③>⑤,故答案为:④>②>①>③>⑤;②:①②③④都存在水解平衡,当稀释时,盐的弱酸根又水解出部分离子进行补充;氢氧化钠是强碱,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当稀释时,其pH变化最大;故答案为:⑤;③碳酸根、碳酸氢根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NaAlO2与氯化铝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CH3COONa与氯化铝不反应,NaOH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有气体产生的是①②;故答案为:①②;④碳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2O+HCO3-+AlO2-═CO32-+Al (OH)3↓,故答案为:H2O+HCO3-+AlO2-═CO32-+Al (OH)3↓.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进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职下表所示:(1)上表中第①组数据加入的50mL盐酸的反应后有剩余,(2)试推断:A的成份为Na2CO3与NaHCO3(3)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1.考点:.专题:.分析:(1))①~③组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第①组生成的气体比其他两组都少,以此判断反应的过量问题;(2)根据第1组数据,用讨论的方法判断物质的成分;(3)②、③组可说明盐酸完全反应,根据第2组结合元素质量守恒计算.解答:解:(1)①~③组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第①组生成的气体比其他两组都少,所以第1组盐酸过量,故答案为:①;(2)第①组中,n(CO2)=mol=,如全部为Na2CO3,m(Na2CO3)=106g/mol×=,如全部为NaHCO3,m(NaHCO3)=84g/mol×=,则应为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a2CO3与NaHCO3;(3)由第②组可知,盐酸和A完全反应,设混合物中含有xmolNa2CO3,ymolNaHCO3,106x+84y=x+y=则解之得:x=y=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HCl)=n(Na+)=2×n(Na2CO3)+n(NaHCO3)=2×+=,c(HCl)==L,故答案为:.取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100mL,然后向其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得到溶液A,向A中逐滴缓慢加入L的HCl溶液,产生的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HCl溶液的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通过计算回答:(1)A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1.(2)通入CO2气体体积56mL(标准状况).(3)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L.考点:.专题:.分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两种“边界”情况:CO2+2NaOH=Na2CO3+H2O…①CO2+NaOH=NaHCO3…②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有如下可能: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当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时,Na2CO3跟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Cl=NaHCO3+NaCl…③NaHCO3+HCl=NaCl+H2O+CO2↑…④并且可以看出,当反应完全进行时,两个过程消耗HCl的量相等.若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则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⑤50mL~75mL发生的反应为HCO3-+H+=H2O+CO2↑,小于50mL,说明加入盐酸50mL前发生的反应分别为H++OH-=H2O,CO32-+H+=HCO3-,结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解答:解:CO2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两种“边界”情况:CO2+2NaOH=Na2CO3+H2O…①CO2+NaOH=NaHCO3…②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有如下可能: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当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时,Na2CO3跟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Cl=NaHCO3+NaCl…③NaHCO3+HCl=NaCl+H2O+CO2↑…④并且可以看出,当反应完全进行时,两个过程消耗HCl的量相等.若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则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⑤设反应产生CO2 之前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1,从开始产生CO2 至反应结束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将各种反应的情况总结如下表:=L,故答案为:L.在100mL 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亳升?考点:.专题:.分析: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说明NaOH、CO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2CO3、NaHCO3,令通入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表示出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钠离子列方程计算,根据V=nVm计算CO2的体积.解答:解: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说明NaOH、CO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2CO3、NaHCO3,令通入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Na2CO3为,NaHCO3为,根据钠离子守恒,可得:mol×2+ mol=×L,解得y=,故通入CO2的体积=×mol==896mL,答:通入CO2的体积为896mL.取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求:(1)Na+物质的量浓度;(2)取出20mL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使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L,求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设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3)若用NaOH固体与CO2气体反应制得?10H2O,理论上用去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为多少升?考点:;.专题:.分析:(1)根据n=mM计算?10H2O的物质的量,n(Na+)=2n(Na2CO3?10H2O),根据c=nV计算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2)稀释后L的碳酸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L,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溶液的体积,进而计算加入蒸馏水的体积;(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CO2)=n(Na2CO3?10H2O),在根据V=nVm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解答:解:(1)?10H2O的物质的量=286g/mol=,配成100mL溶液,溶液中n(Na+)=2n(Na2CO3?10H2O)=×2=,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L,答:Na+ 物质的量浓度为L.(2)稀释后L的碳酸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L,令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VmL,根据稀释定律,有:L×20mL=L×V mL,解得V=250,故加入蒸馏水的体积为250mL-20mL=230mL,答: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230mL.(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CO2)=n(Na2CO3?10H2O)=,理论上用去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为×mol=,答:理论上需要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取等物质的浓度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20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分别将其稀释为100ml,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的关系如图所示.(1)曲线A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Na2CO3加入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112ml,滴入盐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H+=HCO3-、HCO3-+H+=H2O+CO2↑.(2)曲线B 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Na2CO3、NaHCO3,两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1:2;加入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168ml.(3)求原NaOH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1.考点:.专题:;;.分析:(1)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HCO3-+H+=H2O+CO2↑,对于A溶液来说,滴加盐酸50mL时没有气体生成,可能发生OH-+H+=H2O和CO32-+H+=HCO3-,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说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2)NaHCO3全部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大于生成Na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说明溶质为Na2CO3、NaHCO3,根据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3)根据Na元素守恒计算.解答:解:(1)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HCO3-+H+=H2O+CO2↑,对于A溶液来说,滴加盐酸50mL时没有气体生成,可能发生OH-+H+=H2O和CO32-+H+=HCO3-,根据反应HCO3-+H+=H2O+CO2↑,可知n(HCO3-)=n(H+)=×L=,根据反应CO32-+H+=HCO3-,可知n(CO32-)=n(HCO3-)=,而此时消耗n(H+)=×L=,则说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HCO3-+H+=H2O+CO2↑1molV生成CO2体积为V=×1mol==112mL,故答案为:Na2CO3;112;CO32-+H+=HCO3-、HCO3-+H+=H2O+CO2↑;(2)NaHCO3全部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大于生成Na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说明溶质为Na2CO3、NaHCO3,设混合物中含有xmolNa2CO3,ymolNaHCO3,则CO32-+H+=HCO3-1 1n(CO32-)×Ln(Na2CO3)=n(CO32-)=×L=,又:HCO3-+H+=H2O+CO2↑1 1 1n(HCO3-)×Ln(HCO3-)=×L=所以:n(NaHCO3)=,所以:n(Na2CO3):n(NaHCO3)=:=1:2,n(CO2)=n(NaHCO3)=V(CO2)=×mol==168mL,故答案为:Na2CO3、NaHCO3;1:2;168;(3)根据Na元素守恒,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NaCl,则n(NaOH)=n(HCl)=×L=,则c(NaOH)==L,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有三种:氯化钠(NaCl)、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HCO3+HCl->NaCl+CO2+H2O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盐酸(HCl)起到了中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产生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氯化钠是一种无色晶体,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产生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首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可以观察到溶液开始变浑浊,并伴随有气泡的释放。

这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

接下来,当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少量盐酸时,有气泡的释放增加,溶液变得更加浑浊。

这是由于盐酸中的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

最后,加热反应容器,二氧化碳气体会随着加热迅速逸出,气泡的释放停止,溶液恢复澄清状态。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反应的计算主要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反应比例来确定反应产物的摩尔数。

以NaHCO3和HCl的化学量计算为例:1 mol NaHCO3 与 1 mol HCl 反应,生成1 mol NaCl、1 mol CO2和1 mol H2O。

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反应比例,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物的摩尔数。

根据摩尔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

通过质量的计算可以得到产品的实际收率。

总结起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混合物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物质的量和质量。

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释放、溶液的浑浊和澄清来验证反应的进行。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二氧化碳(CO2)主要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释放到大气中。

CO2的大量排放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减少CO2的排放和开发CO2的利用途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常见的强碱,有着很强的碱性和腐蚀性。

它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脱酸、脱色和中和反应等。

而盐酸(HCl)是一种常见的强酸,也有着很强的腐蚀性。

盐酸主要用于脱色、清洗金属表面和调节酸碱度等过程。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O2+2NaOH→Na2CO3+H2O在反应中,一个CO2分子与两个氢氧化钠分子反应生成一个碳酸氢钠分子和一个水分子。

这个反应是一个中和反应,可以有效地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中和为中性。

接下来,我们考虑二氧化碳与盐酸的反应。

由于二氧化碳是无机弱酸,它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O2+2HCl→H2CO3+H2O在反应中,一个CO2分子与两个盐酸分子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和一分子的水。

碳酸是一个比较不稳定的物质,在水中会迅速解离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因此,可以简化为如下反应方程式:CO2+HCl→H2O+CO2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有1000 ml的氢氧化钠(浓度为1 mol/L)溶液,需要多少CO2才能完全与其反应?首先,我们要将溶液的体积转化为摩尔数。

溶液的摩尔数可以通过浓度乘以体积得到:摩尔数 = 浓度(mol/L)× 体积(L)假设溶液的浓度为1mol/L,体积为1000ml(即1L),则:摩尔数= 1 mol/L × 1 L = 1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CO2 + 2NaOH → Na2CO3 + H2O,可以看出1 mol的氢氧化钠需要1 mol的CO2进行完全反应。

因此,如果要完全与1000 ml的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就需要提供1 mol的CO2接下来,假设我们有1000 ml的盐酸(浓度为1 mol/L)溶液,需要多少CO2才能完全与其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CO2 + HCl → H2O + CO2,可以看出1 mol的盐酸需要1 mol的CO2进行完全反应。

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3
适的仪器设计实验来证明两者 发生了反应。在学案上画出自 己设计的实验装置。 (A 层学生展示并演示实验)
现象:形成喷泉
验很成功,引 发大家激烈 掌声。
在一个密闭体系内
设法消耗二氧化碳气体,
【小结】刚才两位同学设 计的实验有什么共同点?
【学以致用】根据这个原
使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 一些明显的现象,来证明 两者发生了反应
B.氢氧化钙溶液
O。
C.氯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钙不行,因为
(注意:必需加入过量的溶液,
保证把碳酸钠全部反应完) Na2CO3+Ca(OH)2=Ca
CO3↓+2NaOH,生成的
别物质酸、碱、 盐来检验碳 酸钠的存在, 这里给三个 选项,让学生 讨论分析能 否用来除去 碳酸钠,培养
氢氧化钠会干扰原来氢 学生积极思
3.问题设计
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因此提出问题1:怎么证明CO2和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思路与方法1是从密闭装置内反应物CO2减少导致压强减小,从 而观察到明显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思路与方法2是检验生成物Na2CO3的存 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这部分内容分小组选用不同的酸、碱、盐溶液,让答案 丰富多彩,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拓展学生的思维。
复习课:探究 CO2 和 NaOH 的反应
一、内容分析与处理
1.地位与价值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56页,讲到氢氧化钠能 跟二氧化碳反应,从2004年中考以来,多次出现这个知识点的考查,特别是在实 验探究题中经常出现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这为我们的教学重点和中考复习 指明了方向。
式: A 层:写一个能跟 Na2CO3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 C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混合物与盐酸的反应计算
课前预习:
1.一定量的CO2 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可能有哪些?
2.已知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为盐酸和碳酸钠,不用任何试剂,能否鉴别这两种试剂?若能鉴别,如何操作?
预习检测:
1.将标准状况下11.2l的CO2通入到500ml0.8 mol·L-1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有哪些?各多少mol?
2.将1升1.5 mol·L-1盐酸逐滴加入到1升1.0 mol·L-1 Na2CO3中,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升?若将1升1.0 mol·L-1 Na2CO3逐滴加入到1升1.5 mol·L-1盐酸中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升?
自主探究:
1.将1升1.0 mol·L-1盐酸逐滴加入到1升1.0 mol·L-1 Na H CO3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用图表如何表示?试完成以下图表:
2.将1升1.0 mol·L-1盐酸逐滴加入到1升1.0 mol·L-1Na2CO3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用图表如何表示?试完成以下图表:
V(HCl)L
3.将1升1.0 mol·L-1盐酸逐滴加入到1升1.0 mol·L-1Na2CO3和1升1.0 mol·L-1NaOH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用图表如何表示?
4.将1升1.0 mol·L-1盐酸逐滴加入到1升1.0 mol·L-1Na2CO3和1升1.0 mol·L-1Na H CO3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用图表如何表示?
小结:
例题:向一定量的CO2 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稀盐酸。

由图A可判断CO2 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为,各为 mol
由图B可判断CO2 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为,各为 mol
由图C可判断CO2 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为,各为 mol
由图D可判断CO2 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为,各为
mol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