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的显示

合集下载

糖_脂类_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及相互关系

糖_脂类_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及相互关系

丙酮 醉


葡” “ 一
分户
肪 一 撇夕旨 酸

,
乙酞

行 酵 解产 物 丙 酮 酸 经三 梭酸 循 环 后 可释
放 大 量 能 量 首 先 丙 酮 酸 氧 化脱 玫 变 成 乙


,


索酸 玻泊 酸

酞 辅酶
释放

,
,
再 经 八 步反 应
和 一分 子
,
最 后 彻 底分 解




循环
柠 檬酸
而 脱下的氢共 形 成 个 分子的
脱 氨 而 言 不 同生 物 脱 氨方 式也 不 同 主 要 的 脱 氨方 式 有氧 化 脱氨 非氧化 脱 氨 和 转 氨 其 中转
, ,
氨 作 用在 氨 基 酸 分 解 代 谢 中占 重要 地 位 与转 氮作 用 相 偶 联 的 反 应 有 卜 谷 氨 酸 脱 氢 酶 和 腺昔

酸 脱 氨 酶 所 催化 的脱 氨 反 应


脱 下的 氨 经 尿 素 循 环 生成 尿 素 氨 基 酸 经 脱 氨 后 的 碳 骨 架可通 过 乙 酸


。 酮 戊二 酸

唬 拍 酸 延 胡索酸 和 草 酞 乙 酸 等 五 个 入
氨 基 酸 和 蛋 白质 的 合成 代 谢

口进 入 三 梭酸 循环

不 同 生 物 合 成 氨 基 酸 的能 力 不 同 凡 不 能 自 己 合成 的
,
,

糖异 生 糖原 合成 过程

,
但有 三 步 反 应 与酵 解 不 同 需 另 外 的 酶 参 与 血 液 中的 葡萄 糖 经葡 萄糖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含解析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生物学(答案在最后)2023.11本试卷共10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研究遗传规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A.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杂合子F₁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胫色浅、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I/i基因控制。

研究人员将纯种藏鸡与纯种白来航鸡进行了杂交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亲本F₁性状表现和数目杂交组合父本母本深色雄深色雌浅色雄浅色雌I藏鸡白来航鸡01421560Ⅱ白来航鸡藏鸡004235A.亲本白来航鸡的胫色为隐性性状B.Ⅰ和Ⅱ为正反交实验,控制胫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C.I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Z i Z i和Z I WD.Ⅱ中F₁雌雄交配所得F₂理论上为深色雌∶浅色雄∶浅色雌=1∶2∶13.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等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实DNA半保留复制方式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先解旋后复制C.DNA聚合酶解开DNA双链D.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5.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存在下图所示的调控机制:H基因甲基化抑制其表达,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

H基因转录产物为H-RNA,H-RNA上甲基化的腺嘌呤可与Y蛋白结合,使Y蛋白能够结合H基因的启动子,并招募去除DNA甲基化的T酶。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③小麦种子中糖类化合物 淀粉 含量很高,却不适合用 来鉴定 __________,这是因为 可溶性还原糖 淀粉是非还原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适合于鉴定蛋白质的是 黄豆和花生 ,理由是 蛋白质含量高 ,鉴定所用的试剂是 双缩脲试剂 。
结 果
新配制 NaOH 浓度为 可溶还 斐林试剂 的
原糖的 鉴定 NaOH和 CuSO4
Cu(OH)2
溶液
砖 先把NaOH 红 水浴 溶液和 CuSO 4 0.1g/mL 溶液混合, 加热 色 CuS04 沉 而后立即使用。 浓度为 淀 0.05g/mL
先加入Na0H 1mL,然后 再加CuS04 4滴,摇匀。 (不能过量)
作对照
2、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B液只能加3~4滴而不能 过量? 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3、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太长,Cu(OH)2悬浊液就沉淀在试管底部而 无法参与反应。
4、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两者有何不同?
比较项 试剂及成 目 分 原理 溶液浓度 方法 加热 与否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Ⅲ 苏丹Ⅳ 双缩脲试剂 实验现象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碘液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 非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等
注意:B液不能 过量,否则过量 的B液会和A液 反应,使溶液呈 蓝色,而掩盖生 成的紫色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生物化学实验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的实验。

其中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样品;试剂,酚酞、硫酸、氢氧化钠、蛋白质定性试剂、酶定性试剂等;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取少量蛋白质样品,加入蛋白质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2. 核酸的定性实验,取少量核酸样品,加入核酸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3. 酶的定性实验,取少量酶样品,加入酶定性试剂,观察反应情况并记录结果。

4. 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实验,取少量碳水化合物样品,加入酚酞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5. 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利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意义,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细胞实验】实验二 Feulgen反应显示DNA201409

【细胞实验】实验二 Feulgen反应显示DNA201409
实验二 Feulgen反应显示DNA
‹# ›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DNA染色的多种方法、原理和应用。 2. 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 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4. 了解实验中设计对照组的重要性。 5. 熟练掌握移液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 ›
二、实验原理
‹# ›
• 将流体喷射技术、激光技术、空气技术、γ射线能谱术及 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与显微荧光光度计密切结合的一种非 常先进的检测仪器。
• 通过测量细胞及其他生物颗粒的散射光和标记荧光强度,
来快速分析颗粒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并可以对细胞进行
分类收集。 • 特点:
流式细胞仪
单个细胞或微粒分析; 同时多参数分析; 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号; 统计学意义:提供细胞群体的均值和
少,可呈现粗细不等红色
颗粒、块状物或均匀红色。
此法又称为糖原染色。
肝组织切片的PAS反应
混合染料甲基绿-哌洛宁(Unna试剂)处理细胞后,由于DNA、RNA对染 料的亲和力不同, 而使 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被哌洛宁染成红色 。 优点:可同时显示DNA和RNA
缺点:专一性不强 本节内容结束
1、甲基绿、派若宁均为碱性 染料,甲基绿单独使用时能使 DNA和RNA均染成蓝绿色,派洛 宁单独使用时能使DNA和RNA均 染成红色。 2、甲基绿同时可染其他物质 如粘液。
蟾蜍血细胞的的Brachet反应
常用于染色体染色。以发明者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 Giemsa染料是一种复合染料,含天青、伊红等,可与DNA
选取 移液

调节 刻度
安装 枪头
吸液
排液
卸枪 头
调至 最大 刻度

03 糖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组化

03 糖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组化
10
肝小叶HE和PAS染色(肝细胞质阳性, 苏木素复染)
11
呼吸上皮HE和PAS染色(杯状 细胞阳性)
12
结肠HE和PAS染色(杯状细胞阳性)
13
7. 组织中PAS阳性结构: 肝糖原, II型横纹肌细胞, 基底膜, 胃颈 粘液细胞, 甲状腺胶质, 垂体嗜碱性细胞, 脑苷类及神经鞘磷 脂, 某些唾液粘蛋白, 卵透明带等.
19
4. 硫酸化和非硫酸化酸性糖蛋白的区分: Yamada AB-钌 红(Ruthenium red)法. a. 步骤: *. 切片脱蜡至水, 0.1M HCl洗, 1%AB液(0.1M HCl配制) 30~40分. *. 3%醋酸洗, 1%钌红(3%醋酸配制)20~30分, 镜下控制时 间防止AB颜色被钌红颜色覆盖. *. 3%醋酸和DDH2O, 脱水, 透明, 封固. b. 结果: 硫酸化蛋白多糖呈蓝色, 非硫酸的化呈红色.
第三章. 糖, 核酸, 蛋白质和脂类组化 (Histochemistry of Sugar, Nuclear Acid, Protein and Lipid)
I. 缓冲液(Buffer): 能够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和强碱, 而不引起自 身pH大幅改变的溶液称缓冲液. 缓冲液不应干扰化学反应. A. 作用: 溶液pH值对化学反应十分重要. 1. 所有酶均有最适pH. pH值变化1~2个单位, 酶促反应速度明 显降低. 2. 生物聚合体反应基的离子化程度明显影响该反应基和组 化试剂间的反应, 而离子化的程度则受pH值影响. B. 组成, 原理及配制: 1. 组成: 由足量能对抗强酸和强碱的成对酸碱组分构成. a. 弱酸及其对应的盐, 如醋酸和醋酸钠(Sodium acetate), 乳酸 (Lactic acid)和乳酸钠(Sodium lactate). pH<7.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掌握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技能,为食品质量的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采用的是经典的凯氏试剂法。

该方法是利用碱性铜溶液与蛋白质中的蛋白质结合成紫色沉淀,通过比色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仪器,量筒、烧杯、比色皿、分析天平等。

2. 试剂,凯氏试剂、蛋白质标准品、硫酸铜溶液、碱液等。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2. 沉淀分离,将沉淀转移到预先称量的滤纸上,用水洗涤至无碱性铜试剂残留。

3. 沉淀溶解,将沉淀与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加入碱液溶解。

4. 比色计算,用比色皿盛放试液,通过比色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得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为XXg/100g。

六、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制备不均匀、操作不规范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七、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凯氏试剂法测定了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但仍需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对食品质量检验的能力,为今后的实验和工作积累了经验。

以上就是本次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胞生物学实验手册:细胞组分的化学反应

细胞生物学实验手册:细胞组分的化学反应

实验七细胞组分的化学反应【实验目的】了解核酸、蛋白质、糖及酶的细胞化学反应原理,掌握Brachet反应及碱性蛋白、酸性蛋白、糖原和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实验用品】一、材料和标本蟾蜍、小白鼠各一只、肝脏石腊切片、培养的Hela细胞。

二、器材和仪器光学显微镜、解剖器材、蜡盘、载玻片、吸水纸、染色缸、盖玻片、水浴箱。

三、试剂PBS缓冲液(pH7.2)、甲基绿一呱咯宁醋酸缓冲液、纯丙酮、l/2丙酮+1/2二甲苯、纯二甲苯、70%乙醇、5%三氯醋酸、0.1%碱性固绿、0.1%酸性固绿、0.5%硫酸铜、联苯胺混合液、1%番红、无水乙醇、过碘酸酒精液、Schiff 氏酒精液、亚硫酸水、Ehrlieh苏木精、95%乙醇、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体积比)【实验内容】细胞的组织化学方法,是研究细胞成分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化学试剂与细胞内的某些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在细胞局部形成有色沉淀物,再通过显微镜对组织内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

一、Brachet反应一显示细胞内的DNA和RNA(一)原理细胞经甲基绿一呱咯宁混合液处理后,其中的DNA和RNA出现不同的呈色反应,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带有负电荷的核酸对碱性染料呱咯宁和甲基绿具有亲和力,且这两种染料的作用有选择性,甲基绿染高聚分子的DNA呈蓝绿色,呱咯宁染低聚分子的RNA呈红色。

由此对细胞中的DNA和RNA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方法l.接种Hela细胞于盖片上并培养24~48小时,使长成单层。

2.取出盖片,用PBS(pH7.2)轻轻冲洗盖片表面去除残渣。

3.放入Carnoy固定液中固定l小时。

4.浸入甲基绿一呱咯宁醋酸缓冲液中30分钟染色。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细胞中的糖类脂质和核酸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讲细胞中的糖类脂质和核酸

复习目标二: 细胞中的核酸
2. 核酸的结构层次
C、H、O、N、P
磷酸 五碳糖
含氮碱基
核苷酸
脱氧核糖
核糖
3. 核酸的功能:细胞内 携带遗传信息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 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蕴藏在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中。
运输氨基酸 r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
易错辨析
(1)人体摄入的淀粉,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
(2)几丁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 (3)细胞中的糖类不与其他分子结合( ×)
(

)
(4)糖类和脂质含有的元素相同( × ) (5)所有的脂质都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 ×)
(6)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组成DNA 组成RNA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能源物质
麦芽糖、蔗糖 乳糖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水解为单糖, 作为能源物质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几丁质(壳多糖)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主要的组成成分 植物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 动物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
甲壳类动物、昆虫、真菌
细胞中的糖类、脂质和核酸
课标要求
学业要求
1.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
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
2.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 重要作用。
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
2.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 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教案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教案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教案主题:蛋白质和核酸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3.了解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一、蛋白质1. 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18种氨基酸构成了蛋白质。

2. 蛋白质的结构:主要由氨基基团、羧基团和侧链组成,具有四级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3. 蛋白质的功能: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都是蛋白质的功能。

二、核酸1. 核酸的组成:由糖、磷酸和碱基组成,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

2. 核酸的结构:DNA和RNA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核酸,都具有双螺旋结构。

3. 核酸的功能:DNA存储遗传信息,RNA参与蛋白质合成。

三、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1. 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在强酸或酶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反应。

2. 核酸的水解:核酸在酶的催化下会发生水解反应,形成核苷酸。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实验操作,观察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问答;2. 学生小组展示;3. 实验操作数据分析。

教学反思:1. 讲解是否详细清晰;2. 学生理解及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延伸:1. 探讨蛋白质和核酸的应用领域;2. 深入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新研究进展;3. 拓展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领域。

(以上为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糖、脂、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化学

2 糖、脂、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化学

糖类
低聚糖
多 糖
单 糖
葡萄糖: 血糖的基本成分,人体内糖的运输形式。 果 糖 肝脏 半乳糖 葡萄糖
双糖

蔗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低聚糖,许多水果 和蔬菜中均含有,尤以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高。
蔗糖
水解
葡萄糖 果 糖
乳糖存在于 乳糖存在于 乳汁中 乳汁中

乳糖
水解
葡萄糖 半乳糖 葡萄糖 葡萄糖
淀粉水解的 淀粉水解的 中间产物 中间产物 � 麦芽糖 水解
, 中 胞质 TP。 细 在 存 成A 储 合 细胞 于 用
动物性多糖 (糖原)
肝糖原
多 糖
肌糖原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结构上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结构上 与支链淀粉相似, 与支链淀粉相似, 由几百至几千个葡萄糖连接而 由几百至几千个葡萄糖连接而 成; 成; 以颗粒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 以颗粒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 动物体内, 动物体内, 糖, 平 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存量尤为丰 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存量尤为丰 萄 成葡 正常水 富。 化 富。 转 的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
俗称
C6H12O5,其结构与性质均 鼠李糖—— ——C 与糖类物质相同,但却不符合上面的通 式。 HCHO = CH2O; CH3COOH = C2(H2O)2 甲 醛 醋 酸 C3H6O3 = C3(H2O)3 乳 酸 符合上面的通式,但它们却不是糖。
单纯脂
脂肪酸与醇类所形成 的酯。 MG:一酯酰甘油 由脂肪酸、醇类和其它 DG: 二酯酰甘油 物质组成的脂类物质。 TG: 三酯酰甘油(脂肪) 磷脂:一类含磷的复合酯 指一些理化性质与脂肪相 糖脂:糖脂肪酸含氮醇的复合酯 似,不含结合脂肪酸的脂 脂蛋白:由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磷脂等组成 类物质。 胆固醇 维生素D 固醇类激素

必修一2-3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

必修一2-3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


要点归纳 一、DNA与RNA的比较 核酸
类别
DNA
RNA
核苷酸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 化 分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 同:DNA

互动探究3 DNA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 异在哪里?DNA都是双链、RNA都是单链
吗?

提示
不同的DNA分子,其脱氧核苷酸的
数量及排列顺序是不同的,DNA分子中脱 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不同的 DNA分子所含有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在 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多样性。

在绝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DNA是双链, RNA是单链,但在个别生物体内也发现有
项目
内容
要求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Ⅱ 考点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 Ⅱ 作用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重难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点 3.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题 年份及考卷 考点 型 2009山东、四川卷 核酸的结构和功 2008年海南、广东 能 选 卷 择 题2008年广东、江苏 糖类、脂质的种 卷 类和作用 2009年广东卷 非 选2009年全国Ⅱ 糖类、脂质的种
脂肪、磷脂、固 醇 主要是内质网 ①生物体的储能 物质 ②生物膜的重要


叶绿体、内质网 合成部位 、高尔基体、 肝脏和肌肉 ①主要的能源物 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 生理作用 ,如糖被、细

1.单糖的葡萄糖、果糖及二糖的麦芽糖是还 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具还原性。

2.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 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 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 据之一。

糖原的显示

糖原的显示

糖原的显示—PAS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显示细胞中多糖成分的PAS反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多糖成分在细胞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

二、实验原理糖原由D-葡萄糖的分支或直链组成,在肝和肌肉最丰富。

过碘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将葡萄糖中乙二醇基(CHOH-CHOH)氧化成二个游离醛基(—CHO),游离醛基与Schiff ‘s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产物,颜色深浅与多糖含量成正比。

单糖在固定、脱水和包埋等组织化学操作过程中被抽提掉,能显示的糖类主要是多糖,包括糖原、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和糖脂等因此要确定此红色物质是否糖原还需要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糖原可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先用唾液淀粉酶作用再进行PAS显色,若反应为阴性,则表明是糖原,反之则为其他多糖。

三、实验用品器材:盖玻片、载玻片、染色缸等试剂:1%过碘酸溶液;Schiff‘s试剂,亚硫酸,Carnoy试剂,甲醇,苏木精等材料:鲫鱼(鲫鱼血细胞)四、实验步骤1、取鲫鱼血制作血涂片,室温晾干2、Carnoy(3甲醇:1冰乙酸)固定(15分钟)3、蒸馏水温和洗涤一次(1分钟)4、0.5% 过碘酸溶液侵泡10-15分钟5、蒸馏水洗涤1分钟6、亚硫酸洗涤1分钟7、Schiff试剂浸泡15分钟8、取出亚硫酸水溶液冲洗3次,每次1分钟9、蒸馏水洗涤一次(1-2分钟)10、光学显微镜下镜检注:对照片的设置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在实验中需设置阴性对照片。

对照片预先用唾液淀粉酶37℃水解30-60分钟,取出后水洗,再入过碘酸处理。

五、注意事项1、涂片时不应吸取过多血液,在用固定剂固定之前应确保玻片上的血样已经干燥,以免细胞脱落。

2、用蒸馏水洗涤时,水速不应太快,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细胞吸水过多而导致涨破。

3、由于一个染色缸中要放置一组的玻片,在染色缸中进行各种操作时,应将两块玻片背对背放置,并记住各自的朝向,以免损伤以固定的细胞。

4、亚硫酸水要现配,配法如下:10%偏重亚硫酸钠 5ml,1mol/lHCL 5ml,蒸馏水100ml。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

(一)直接法
是以荧光标记抗体直接与被检标本内的抗原反应。 依据荧光出现的位置及强弱对被检细胞做出判别。该法的 优点为简单特异。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即敏感性较低另需制 备大量特异性的荧光抗体。
(二)间接法
间接法采用抗球蛋白试验原理,先制成荧光素标记抗抗 体。检测中先将特异性抗体与被检标本作用一定的时间 后,充分洗去未结合的游离特异性抗体,然后添加荧光素 标记抗抗体使之形成被检抗原-抗体-荧光素标记抗抗体 复合物,由此显示特异荧光并因复合物上带有较多荧光 标志物,所以其敏感性比直接法要高。
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
1.原理
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磷酸萘酚,使 之释放出萘酚,后者与重氮盐偶联形成有色沉淀物。 定位于酶活性所在处。
2.参考范围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正常范围2%~56%, 积分 4~80 分 /100个中性粒细胞
组织化学技术: 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
学的原理和技术与组织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技术,能在 组织切片定性、定位地显示某种物质的存在与否以及 分布状态。还可进一步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或图象分析 仪测定光镜切片中该物质反应的强度,获得定量的信 息。
细胞化学技术: 应用组织化学技术于游离细胞的样品(如细胞涂 片),则称细胞化学技术。
一 组织细胞化学染色
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是将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细胞科 学。它是在保持完整的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前提下, 运用化学反应将被检细胞内的各类化学成分和细胞结构 及生理活性物质原位地显示。因而对于探索化学成分、 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及细胞生理和病理改变有着重要的 意义。
组织细胞染色的范围一般可分为:蛋白质类(氨基 酸)、核酸类、多糖类、脂类、盐类或金属类,采用的 方法通常为化学结合物理溶解显示及酶-底物反应。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概述细胞化学染色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的染色,可以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病变过程。

根据染色原理和目的的不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有多种分类。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是:吉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巴氏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福尔根染色。

二、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1.吉姆萨染色吉姆萨染色是用于显示细胞内蛋白质和核糖体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天青、伊红、酸性品红等染料的吉姆萨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蛋白质和核糖体呈现紫红色或蓝紫色。

吉姆萨染色在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瑞氏染色瑞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颗粒物质的染色方法,如细胞内酶、核酸等。

该方法使用含有伊红和天青染料的瑞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颗粒物质呈现蓝紫色或红色。

瑞氏染色常用于病理学和血液学中的骨髓涂片检查。

3.巴氏染色巴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糖原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苏丹III 或苏丹IV染料的巴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糖原呈现红色或橙色。

巴氏染色在妇科和肿瘤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常用于检查宫颈脱落细胞中的糖原含量。

4.苏木素-伊红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是一种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苏木素和伊红染料的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细胞核呈现蓝色,细胞质呈现红色或橘黄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病理学中广泛用于组织切片的诊断。

5.福尔根染色福尔根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DNA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品红和苦味酸的福尔根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DNA呈现蓝色。

福尔根染色在遗传学和肿瘤学研究中常用作显示肿瘤细胞的DNA含量。

三、结论细胞化学染色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病变过程。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实验操作和试剂选择等方面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的研究与应用

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的研究与应用

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的研究与应用细胞内生物合成是生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也是化学生物学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

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涉及到蛋白质、核酸、脂类以及糖类等生命分子的合成,这些复杂的生命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对于生命体系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而对细胞内生物合成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的研究1.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细胞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分子之一,也是生物活动的基础。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RNA的合成、翻译和折叠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分子机器,包括核糖体、转录因子、RNA聚合酶、氨基酰tRNA合成酶等等。

研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机制和调控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核酸合成除了蛋白质以外,核酸也是生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分子。

细胞内核酸合成包括DNA和RNA两种形式,分别对应着DNA复制和RNA合成两个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对这两个过程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

3. 脂类和糖类合成脂类和糖类也是细胞内常见的生命分子,它们在生命体系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脂类的生物合成包括膜脂和甘油三酯等多种形式,这些生命分子都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或者其他器官的构成要素。

糖类的生物合成包括糖原、多糖、糖类降解和糖类转化等多种形式,其中的各个步骤都参与着生物体内复杂的代谢过程。

二、细胞内生物合成的应用1. 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是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应用到人类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

其中大部分的药物都是基于蛋白质或者其他生命分子的作用机制研发而来的。

因此,对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研究对于生物制药产业金极其重要。

目前,许多生物制药公司都对蛋白质合成、折叠以及后续的一系列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提高了生物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实验二-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的显示

实验二-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的显示

实验二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的显示[实验目的]1.熟悉糖原、蛋白质、核酸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部位。

2.了解细胞内糖原、蛋白质、核酸显示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1.材料:土豆、洋葱、肝糖原切片、蟾蜍。

2.器材:显微镜、载(盖)玻片、刀片、小镊子、解剖剪刀、染色缸、染色架。

3.试剂:革兰氏碘液、5%三氯醋酸、固绿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染液、carnoy固定液、酒精、丙酮。

[实验内容与方法]一、糖原淀粉的显示(一)原理糖原和淀粉是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淀粉是一种植物多糖,贮藏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块根中。

淀粉遇碘呈蓝色,这是由于碘被吸附在淀粉上,形成一复合物—碘化淀粉。

碘化淀粉是不稳定的,极易被醇、氢氧化钠和热分解,因而使颜色褪去。

其它多糖大多能与碘呈特异的颜色反应,这些呈色物质不稳定。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动物细胞内贮藏能量的多糖类物质。

在肝脏中尤为丰富。

可用过碘酸雪夫试剂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简称pas反应检测。

含乙二醇基的多糖在高碘酸的作用下氧化而产生双醛基,醛基进而与schiff氏液反应,使其中的无色品红变成紫红染料而附于含糖的组织上,着色的部分即为肝糖原。

(二)试剂配制革兰氏碘液:称碘化钾1g,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加0.5g碘使之溶解。

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50 ml,盛于棕色瓶内,保存暗冷处。

(三)方法1. 淀粉(1)马铃薯徒手切片。

(2)取一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吸管吸取革兰氏碘液一滴于马铃薯薄片上,盖上盖玻片。

(3)置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

可见在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有许多椭圆形蓝色的颗粒,即为淀粉粒。

2. 糖原:在光镜下观察肝糖原切片(schiff氏反应肝组织切片),可见肝细胞略呈多角形,中央有1~2个染成蓝色圆形的细胞核。

在细胞质中可见许多紫红色的小颗粒,即为肝糖原,如图2-1。

图 2-1 肝细胞的糖原1.糖原颗粒2.细胞核二. 细胞内酸性蛋白质和碱性蛋白质的显示(一)原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的显示[实验目的]1.熟悉糖原、蛋白质、核酸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部位。

2.了解细胞内糖原、蛋白质、核酸显示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1.材料:土豆、洋葱、肝糖原切片、蟾蜍。

2.器材:显微镜、载(盖)玻片、刀片、小镊子、解剖剪刀、染色缸、染色架。

3.试剂:革兰氏碘液、5%三氯醋酸、固绿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染液、carnoy固定液、酒精、丙酮。

[实验内容与方法]一、糖原淀粉的显示(一)原理糖原和淀粉是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淀粉是一种植物多糖,贮藏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块根中。

淀粉遇碘呈蓝色,这是由于碘被吸附在淀粉上,形成一复合物—碘化淀粉。

碘化淀粉是不稳定的,极易被醇、氢氧化钠和热分解,因而使颜色褪去。

其它多糖大多能与碘呈特异的颜色反应,这些呈色物质不稳定。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动物细胞内贮藏能量的多糖类物质。

在肝脏中尤为丰富。

可用过碘酸雪夫试剂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简称pas反应检测。

含乙二醇基的多糖在高碘酸的作用下氧化而产生双醛基,醛基进而与schiff氏液反应,使其中的无色品红变成紫红染料而附于含糖的组织上,着色的部分即为肝糖原。

(二)试剂配制革兰氏碘液:称碘化钾1g,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加0.5g碘使之溶解。

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50 ml,盛于棕色瓶内,保存暗冷处。

(三)方法1. 淀粉(1)马铃薯徒手切片。

(2)取一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吸管吸取革兰氏碘液一滴于马铃薯薄片上,盖上盖玻片。

(3)置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

可见在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有许多椭圆形蓝色的颗粒,即为淀粉粒。

2. 糖原:在光镜下观察肝糖原切片(schiff氏反应肝组织切片),可见肝细胞略呈多角形,中央有1~2个染成蓝色圆形的细胞核。

在细胞质中可见许多紫红色的小颗粒,即为肝糖原,如图2-1。

图 2-1 肝细胞的糖原1.糖原颗粒2.细胞核二. 细胞内酸性蛋白质和碱性蛋白质的显示(一)原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随着溶液ph值的不同,蛋白质可离解为正离子、负离子或两性离子,如果在某一ph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由于蛋白质的游离基团除了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外,还有许多侧链,其上许多集团在溶液中也可以电离,因此,一个蛋白质分子表面四周都有电荷。

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有的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数目不等,它们的等电点也不一样。

因此蛋白质分子所带的静电荷既受所在溶液的ph值的影响,也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组成中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含量。

在生理条件下,整个蛋白质带负电荷多,为酸性蛋白质(等电点偏向酸性);带正电荷多,为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偏向碱性)。

所以,用不同ph值的固绿染液(一种弱酸性染料,本身带负电荷)对细胞中的蛋白质染色,可使细胞内的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分别显示。

(二)试剂配制1. 5%三绿醋酸液:称取2.5g三绿醋酸溶于50ml蒸馏水中。

2. 染色液:(1)三种母液(实验前配制)a:0.2%固绿染液:取0.2%固绿溶于100ml蒸馏水中。

b:1/75 mol/l hcl (稀释一倍后ph值为2.0~2.5):取12mol/l的浓盐酸0.11ml加入到98.89ml蒸馏水中混匀。

c:0.05%碳酸钠溶液(稀释一倍后ph值为8.0~8.5):称取50mg碳酸钠(na2co3)溶于100 ml蒸馏水中,混匀。

(2)两种蛋白质染液(实验时混合)甲液:0.1%酸性蛋白固绿染液:母液a+b (1﹕1),即为0.1%酸性固绿染液。

(1/150 mol/l hcl ph值为2.0~2.5)。

乙液:0.1%碱性蛋白固绿染液:母液a+c(1﹕1),即为0.1%碱性固绿染液(0.025% na2co3 ph 值为8.0~8.5)。

(三) 方法1. 取材与涂片:将赡蜍用乙醚麻醉后,剪开胸腔,打开心包,小心地在心脏上剪一小口,取心脏血一小滴,滴在干净载玻片右端,另取一边缘光滑平齐的玻片作为推片,制作厚薄适中的血涂片。

制成的涂片室温晾干。

每个同学制血涂片二张,并做好标记。

注意:①取血滴不宜太大,以免涂片过厚,影响观察。

②要使涂片厚薄适中。

注意拿片姿势,推片角度和速度要适中,要用力均匀。

③涂片一般在后半部观察效果较好。

2. 固定:将晾干的涂片浸于70%乙醇中固定5分钟,取出后,室温下晾干。

3. 三氯醋酸处理:将已固定的血涂片浸于5%三氯醋酸中60℃温度处理30分钟。

取出后用清水冲洗3分钟以上 (注意一定要反复洗净,不可在涂片上留下三氯醋酸痕迹,否则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染色不能分明)。

然后用滤纸吸干玻片上的水分。

4. 染色和镜检:将显示酸性蛋白的涂片放入0.1%的酸性固绿溶液中染5~1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

将显示碱性蛋白的涂片在0.1%的酸性固绿溶液中染0.5~1小时(视染色深浅而定),清水冲净,晾干。

分别镜检。

5. 观察结果:用0.1%的酸性固绿染液染色处理过的蟾蜍红细胞,胞质和核仁中蛋白质均被染成绿色,此即酸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而胞核内染色质部分并不染上色 (但时间太长可能染上色)。

经0.1%的碱性固绿染液染色处理的标本中,只有细胞核内染色质部分被染成绿色,此即碱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而胞质及核仁不着色。

三、细胞内dna和rna的显示(一) 原理早年曾用甲基绿·派洛宁 (methylgreen-pyronin) 作为一般的组织学染色。

后来用核酸水解酶 (rnase和dnase) 作为“酶水解对照”研究,证实甲基绿所染者为dna,可被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se) 消化而特异性失染。

派洛宁所着色者为rna,可经核糖核酸酶消化使原派洛宁阳性物质失染。

从而使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成为一种显示核糖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

甲基绿染dna和派洛宁染rna不是化学作用,而是与dna和rna聚合程度不同,对碱性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而进行选择性染色。

甲基绿分子上有两个相对的正电荷,它对聚合程度高的dna有强的亲和力,故可使分布在胞核中的dna被染成蓝色或绿色;而派洛宁分子上只有一个相对的正电荷,它仅和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相结合,使分布于胞质和核仁中的rna染成红色。

因此,可用brachet反应对细胞中的dna分子和rna分子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试剂的配制1. 2%甲基绿染液:称取2g去杂质甲基绿粉溶于0.2mol/l的醋酸缓冲液100ml中。

甲基绿粉中往往混有杂质甲基紫,此杂质可影响染色效果,必须预先除去。

除去甲基紫杂质的方法是:将甲基绿粉溶于蒸馏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氯仿 (三氯甲烷),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弃去含甲基紫的氯仿,再加入氯仿重复数次,直至氯仿中无甲基紫为止,最后放入40~45℃温箱中干燥后备用。

2. 5%派洛宁染液:称取5g派洛宁 (吡罗红) 溶于100ml 0.2mol/l的醋酸缓冲液中混匀。

3. 甲基绿·派洛宁染液:a液:5%派洛宁染液17.5 ml,2%甲基绿染液10 ml,蒸馏水250 ml。

b液:0.2mol/l醋酸缓冲液 (ph 4.8):o.2mol/l醋酸4份 (1.2 ml醋酸加蒸馏水至100 ml),0.2mol/l醋酸钠溶液6份 (2.7g醋酸钠naac·3h20,加蒸馏水至100ml)。

使用液:将a、b二液等量混合即成。

该液应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4. carnoy固定液: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i份。

使用前现配。

(三) 方法1. 洋葱表皮细胞dna、rna的显示(1) 切开洋葱鳞茎,用镊子轻轻撕下洋葱鳞片的内侧面膜状的半透明内表皮,用剪刀剪下一小块 (约4mm2大小) 置于玻片上。

(2) 用吸管吸取甲基绿·派洛宁染液,滴一滴于洋葱表皮上,染色30~40分钟。

(3) 用吸管吸取一滴蒸馏水冲洗表皮,并立即用吸水纸吸干,因为派洛宁易脱色。

(4) 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可见细胞质和核仁呈淡红色或红色,表明含rna;而核质呈蓝色,表明含有dna。

2. 蟾蜍血涂片dna、rna的显示(1)制备蟾蜍血涂片。

(2)固定:将晾干的涂片于carnoy氏液中固定10~30分钟。

(3)80%酒精浸洗2~3分钟。

(4)蒸馏水洗数次 (每次1~2分钟),晾干。

(5)染色: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用吸管吸取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滴数滴于血标本上,染色10~20分钟,(6)冲洗:用蒸馏水冲洗。

除去片上的浮色,并用滤纸吸干多余的水分。

(7)分化:将血涂片浸入纯丙酮中分化片刻(时间要少于1秒钟,以免分化过度),取出晾干。

(8)中性树胶封固或直接镜检。

光镜下可见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淡红色。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1. 绘图说明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或蟾蜍细胞内酸性蛋白及碱性蛋白的分布。

2. 扼要说明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显示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