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访制度

合集下载

小学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小学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小学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小学家访工作长效机制:
1、制定明确的家访计划:学校对每个学生家庭制定具体的家访计划,包括访问频率、内容、目的等,以确保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需求。

2、分工合作:学校应组建家访工作小组,由班主任、学科老师和辅导员等组成,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定期召开会议,分享家访心得和经验。

3、预警机制:家访工作应及时发现学生和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特别是对于特殊困境家庭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要建立起专门的跟进机制。

评价考核制度:
1、定期评估:学校应制定家访工作的评估指标,包括家访频率、内容、实施情况、家庭参与度等方面。

定期对家访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家访策略。

2、参与度考核:评估家庭的参与度,包括参加家长会、家庭作业督促、与教师沟通交流等方面,家庭的积极参与是家校合作的基础,也是评价家访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3、效果评估:评估学生在家访工作之后的变化,包括学业成绩、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会活动、情绪调节等方面。

通过评估效果,可以了解家访工作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整个评价考核制度应该重视家访工作的质量而非数量,注重家庭参与与学生发展的关联性。

同时,学校应当为参与家访工作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他们在家访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

中小学校园欺凌家访制度

中小学校园欺凌家访制度

一、制度背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特制定本家访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家庭情况。

2. 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 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家访对象1. 校园欺凌事件的当事人及家长。

2. 存在校园欺凌风险的个别学生及其家长。

3. 对学生成长和教育有重要影响的家庭。

四、家访内容1. 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包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

2. 询问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关注其心理健康。

3. 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子女间的矛盾,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4. 介绍学校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5. 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五、家访时间1. 定期家访: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家访,关注学生整体情况。

2. 需要家访: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或存在校园欺凌风险时,及时进行家访。

3. 特殊情况家访:针对特定学生或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家访。

六、家访要求1. 家访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家访计划。

2. 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家长,耐心倾听,注重沟通效果。

3. 家访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家访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

4. 家访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教师应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学校。

七、家访保障1. 学校应将家访工作纳入教师考核,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家访。

2.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家访经费,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学校应定期对家访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家访制度。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通过实施本家访制度,我们相信家校共育的合力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精选7篇)如何写好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看看吧。

一个组织的管理制度,必须包含所有执行事项,不能有所遗漏,如发现或新的执行事项产生,应相应的制定管理制度,确保所有事项“有法可依”。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篇1)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为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切实发挥家校育人合力,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_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双减”工作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考试管理落实落地,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师家访工作,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覆盖全体学生、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切实激活家访的育人效能,不断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二、工作原则(一)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以教育性、整体性、激励性、客观性为评价准则,实事求是反馈学生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商育人对策,助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工作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普访;以特殊群体和个别学生为重点,进行针对性家访,切实增进家校沟通,深入细致做好家访工作。

(三)形式灵活,突出实效。

在传统家访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家访与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线下家校交流活动。

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导向,形成策划、准备、访问、反思、改进等环节不断循环完备的家访流程,保障家访实效。

(四)着眼长远,立足常态。

强化一线学生工作,科学统筹安排家访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家访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中心小学教师家访工作考核方案

中心小学教师家访工作考核方案

中心小学教师家访工作考核方案
家访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

通过家访可以使教师、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好教师家访制度,特制定考核方案。

一、家访指标:
任课教师每月到包保学生家中家访至少一次,电话联系和网络联系不少于每生每学期一次。

二、家访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如何)。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如何)。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居住环境、家庭住址、家长工作单位、电话及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三、教师家访考评细则:
(一)过程性考核。

(50分)
任课教师每月到包保学生家中家访至少一次,电话联系和网络联系不少于每生每学期一次。

(查看资料,做得好的50分,差的依次为40、30、20、10分)
(二)学生与家长评议。

(25分)
学校统一组织,采用家长、学生问卷及校长亲自电话回访家长等形式,确保评议结果的客观性。

(满意率达100%—95%得25分,90%—94%得20分依次为15分、10分、5分)
(三)教学实绩考核。

(25分)
学校依据平时学科考查及期末考试成绩,对导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家访受导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显著的得25分,有进步的依次为20分、15分、10分、5分)。

小学家访要求

小学家访要求

小学家访要求1. 家访目的:家访是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家访通知:学校应提前通知家长进行家访,通知内容应包括家访时间、目的、参与人员等信息。

家长应在收到通知后尽快联系教师,确认家访时间。

3. 家访时间:家访时间应是家长方便的时间,通常在下午或周末。

如有特殊情况,可提前与教师商议调整时间。

4. 家访对象:所有学生家庭都应接受家访,包括学习优秀的学生、普通学生和有问题学生的家庭。

5. 家访内容:家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个人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艺等个人特点,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

(2) 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与家长沟通学习目标,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和建议。

(3) 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支持和教育方式。

(4) 问题解答:倾听家长对学生学习和教育方面的疑问和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和建议。

(5) 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与家长商讨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

6. 家庭教育指导: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养育观念:向家长传达科学的养育观念,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亲子交流: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3) 家庭习惯培养:指导家长培养良好的家庭习惯,如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正确的休息等。

(4) 父母教育技巧:提供父母教育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5) 学习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记忆方法等。

7. 家访记录:教师应在家访结束后及时做好家访记录,记录家访的内容、家长的反馈、教师的建议等。

中小学家访八条要求

中小学家访八条要求

中小学家访八条要求一、健全工作制度。

中小学校要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

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推动非班主任教师对所联系学生和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

明确家访工作的周期和次数,实现每名学生两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入户家访。

二、做好访前准备。

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明确家访目的,精心设计家访内容。

要通过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广泛收集学生在校情况,包括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参与活动、学业成绩、同学相处等日常表现。

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家访策略。

根据家长的工作和居住状况,提前与家长商定家访时间。

三、灵活选择形式。

家访方式应根据实际,尊重家长意愿灵活确定,注重集中家访与日常家访、全面家访与重点家访、个体家访与分组家访、线上家访与线下家访相结合。

每学期班主任要采用电话或网络的方式主动沟通每位学生的家长至少1次,班主任和其他教师都要每年入户家访一定数量学生。

四、科学设计内容。

家访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给予学生发展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特别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勤俭节约、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要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向家长介绍学生取得的成长与进步。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五、突出重点家访。

在对全体学生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筛选重点家访对象,“一生一案”制定家访工作方案。

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等,要列入重点家访对象,每学期至少入户家访1次。

必要时,应邀请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联合家访。

六、客观做好记录。

家访记录是学生成长档案的组成部分,反映教师育人的痕迹,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

家访人员要及时整理家访记录,通过多种形式对家访效果进行持续追踪,评估家访效果是否明显、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方案。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家访制度是一种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定期交流,促进教育合作的方式。

该制度旨在加强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一、制度目的和意义家访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家校合作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同时,家访还可以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增强家庭对学生学习的重视。

二、家访的对象和频率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及其家长。

家访的频率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安排,一般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学生和家庭,可以适当增加家访的频率。

三、家访的内容和方式1. 家访的内容:(1) 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等。

(2) 学生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包括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家庭氛围等。

(3) 学生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课程安排。

(4) 家庭教育方式: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期望,为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2. 家访的方式:(1) 面谈方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和家庭情况。

(2)电话沟通:对于无法进行面谈的情况,可以通过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

(3)书面反馈:家长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学校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传达相关信息。

四、家访的程序和记录1. 家访的程序:(1) 安排家访时间:学校提前通知家长,确定家访时间,并与家长协商确认。

(2) 进行家访:教师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交流。

(3) 记录家访情况:教师在家访后及时记录家访的内容和结果,包括学生的情况、家长的反馈和教师的建议等。

2. 家访的记录:(1) 学生档案:将家访的记录整理归档,作为学生个案的重要依据。

(2) 学校汇总:学校可以将家访的记录进行汇总,用于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模版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模版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教师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加强师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为规范教师家访工作,提高其效果和质量,制定本家访工作制度。

二、工作对象1. 教师家访的对象为学生或学生的家庭。

2. 家访范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可根据需求选择中、小学部的学生进行家访。

三、家访目的1.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环境,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沟通,使双方能够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3.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家访程序1. 预约家访:教师提前与学生或学生家长进行联系,确定家访时间和地点。

2. 家访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育材料和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家访工作。

3. 家访实施:教师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家访,与学生或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

4. 家访记录: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做好记录,包括学生家庭情况、问题和建议等。

5. 家访反馈:教师在家访后及时将家访情况与相关人员进行汇报,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建议。

五、家访内容1. 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2. 行为表现: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包括课堂纪律、自律能力和与他人的交往等。

3. 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支持等。

4. 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包括学习困难、生活压力和情绪问题等。

5. 学校支持: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措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六、家访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隐私,保护他们的权益,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2. 注意家庭的文化差异,避免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判断和评价。

3. 发现学生问题时,应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帮助和支持。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家访制度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的一种沟通和交流机制,旨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小学家访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该制度的目的、内容、流程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一、目的小学家访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内容1. 家访安排:学校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家访,确保每位学生至少接受一次家访。

家访时间和地点由家长和教师协商确定,以方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2. 家访对象:家访对象主要是学生的家长,旨在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问题。

3. 家访内容:家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2) 学生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作息等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学生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与家长共同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

(4) 学生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与家长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流程1. 家访安排:学校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师资源,合理安排家访任务,并将安排结果通知家长和教师。

2. 家访准备:教师在家访前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评语、日常表现等,以便与家长交流和讨论。

3. 家访实施:教师按照预约时间和地点,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计划。

4. 家访总结:教师在家访后及时总结交流内容和结果,并记录到学生档案中,以备日后参考和跟进。

四、效果小学家访制度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效果:1.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

2. 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为学校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家访制度是指学校教师定期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家访制度的目的、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目的1.了解学生家庭环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对学生学习的支持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2.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双方的互信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和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匡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三、实施步骤1.制定计划:学校根据班级数量和时间安排,制定每一个学期的家访计划,并通知家长和教师。

2.联系家长:教师通过电话、短信或者家长会等方式,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定家访时间,并说明家访的目的和意义。

3.准备材料:教师在家访前准备好学生的相关资料,包括学习成绩、评语、奖惩记录等,以便与家长交流讨论。

4.进行家访:教师按照计划进行家访,尊重家长的意见和隐私,与家长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5.记录反馈:教师在家访后及时记录家访情况,包括家长的反馈意见、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观察和评价等,并将记录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

6.跟进措施:根据家访情况,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跟进措施,如提供学习指导、加强家校合作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意事项1.保护隐私: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隐私,不得泄露家庭的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

2.保持客观公正:教师在记录家访情况时要客观公正,不偏袒个别学生或者家长,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建立互信关系:教师在家访中应与家长建立互信关系,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
是指小学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拜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家庭教育等相关信息。

家访制度旨在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合作,促进家校共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

家访制度的具体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家访的频率: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家访的频率,一般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或者每月进行一次。

2. 家访的目的: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家访的对象:家访的对象是学生的家长或者监护人,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

4. 家访的时间和地点:家访的时间一般是在学生放学后或者周末,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家长的方便进行安排。

家访的地点可以是学生家中或者其他由家长指定的地点。

5. 家访的内容:家访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

6. 家访后的记录和回访:教师在家访后应该做好记录,包括家访的内容和家长的反馈意见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安排教师进
行回访,与家长再次交流,了解学生的变化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

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对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增强家校合作,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了解,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潜力。

小学家访管理制度

小学家访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和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家访目的1. 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状况;2. 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情况;3. 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增进家校沟通;4. 寻求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三、家访对象1. 新生家庭;2. 家庭困难学生家庭;3. 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家庭;4. 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家庭;5. 家长反映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家庭;6. 学校认为有必要进行家访的其他家庭。

四、家访人员1. 家访人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组成;2. 家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3. 家访人员需经过培训,熟悉家访程序和注意事项。

五、家访时间1. 学期初、学期末进行集中家访;2. 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3. 家访时间应避开家长工作高峰期,尽量选择合适的时间。

六、家访内容1. 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状况;2. 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包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3. 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情况,包括优点和不足;4. 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5. 寻求家校合作,共同制定学生成长计划。

七、家访程序1. 确定家访对象,制定家访计划;2. 家访人员提前与家长预约家访时间;3. 家访时,携带相关材料,如学生成绩单、家校联系册等;4. 家访过程中,尊重家长,注意沟通技巧,认真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5. 家访结束后,填写家访记录表,总结家访情况,形成家访报告。

八、家访注意事项1. 家访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家长,不得泄露学生隐私;2. 家访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自身和学生的安全;3. 家访结束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家访情况,共同促进学生成长;4. 家访记录表要真实、准确,妥善保管。

九、家访效果评价1. 家访覆盖率:按年级、班级进行统计,确保家访覆盖率达到规定比例;2. 家访满意度:通过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家访工作的满意程度;3. 家访成效:通过观察学生变化、家长反馈等,评价家访工作成效。

小学学校定期家访制度

小学学校定期家访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共育,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本定期家访制度。

二、家访原则1. 尊重原则: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2. 实效原则:家访活动要注重实效,切实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3. 细致原则: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规范原则:家访活动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家访工作有序开展。

三、家访对象1. 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的学生。

2. 家长对学校教育有疑虑或意见的学生。

3. 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

4.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5. 全体教师应关注的学生。

四、家访内容1. 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2. 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分析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3. 沟通家校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4. 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 传递学校教育政策、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五、家访时间1. 新学期开始前,对新生家庭进行家访。

2. 学期中,针对重点学生进行家访。

3. 学期末,对全体学生家庭进行一次全面的家访。

4.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专题家访。

六、家访要求1. 教师要提前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制定家访计划。

2. 家访过程中,教师要穿着得体,言行举止文明,尊重家长。

3. 家访结束后,教师要填写家访记录,总结家访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4. 家访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不得泄露。

5. 家访结束后,学校要定期召开家访工作总结会议,分析家访效果,改进工作方法。

七、家访考核1. 家访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级等挂钩。

2. 对家访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家访工作不力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处分。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旨在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小学学校家访制度

小学学校家访制度

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进家校沟通,提高教育质量,我国许多小学开始推行家访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学校家访制度的内容、实施方法和重要性。

二、家访制度内容1. 家访目的(1)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环境等,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2)增进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4)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2. 家访对象(1)全体学生家庭,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家访。

(2)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

(3)针对学生在校表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定期家访。

3. 家访内容(1)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

(2)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

(3)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包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

(4)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5)宣传国家教育政策,解答家长疑问。

4. 家访形式(1)直接家访:教师亲自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2)电话家访:教师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

(3)网络家访:教师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与家长沟通。

三、家访实施方法1. 建立家访工作小组,明确家访任务和分工。

2. 制定家访计划,明确家访时间、路线和对象。

3. 教师提前与家长预约家访时间,确保家访顺利进行。

4. 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家长,耐心倾听,真诚沟通。

5. 家访结束后,教师要整理家访记录,总结家访成果。

四、家访重要性1. 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教育。

3.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总之,小学学校家访制度是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小学应高度重视家访工作,切实落实家访制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

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

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家访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然而,家访工作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本文将从家访前的准备、家访的目的与原则、家访的技巧、应对常见问题等方面,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

一、家访前的准备进行一次家访,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前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等资料,并制定好家访计划。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准备一些礼品,以体现对家长关注和感谢之意。

二、家访的目的与原则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访中,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守以下原则:尊重学生和家长的个人隐私,保护好学生和家长的权益;积极寻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个人偏见和偏爱。

三、家访的技巧在进行家访时,居家访问工作者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

首先,要注重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争取他们的信任,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要做到倾听、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家长交流时,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并与他们合作解决问题。

最后,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家访工作,不强迫家长做出任何改变,而是通过耐心的解释和引导,启发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

四、如何处理敏感问题在家访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敏感问题,如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等。

教育工作者应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不过问与学生学习无关的私人事务。

如果确有必要介入,应当寻求专业帮助,在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的同时,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五、家访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家访后,教育工作者应保存和管理好家访记录。

家访记录应包括学生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问题,家访过程中得到的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等。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教育工作者回顾、总结家访工作,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分享经验,进一步改进教育方式。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家访制度。

一、家访形式1、走访学生家庭;2、电子(电话、电子邮件)联系;3、请家长来校座谈二、家访内容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研究惯、生活惯和个性特征。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4、双向沟通家校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总结推荐其成功的经验,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6、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分的意见和建议等。

3、家访原则家访要分条理进行,全面家访。

重点是学有潸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流动生,生理和情绪不不乱的学生等。

四、家访要求1、班主任每一学期尽量达到全员家访,科任老师、亲昵配合,共同完成家访任务。

2、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

3、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

学生在校的研究、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

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4、家访时,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烦,构成协调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眷注。

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

6、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应互相留下联系电话,及时转达各自情形。

7、做好家访记实。

五、家访留意事项1、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2、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家访制度是指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建立的一种沟通和交流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活动,学校与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下面是小学家访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一、目的小学家访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家访对象1.全体小学生的家庭。

2.特殊情况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家庭,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家庭困难等。

三、家访内容1.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

2.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3.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共同探讨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4.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促进家校合作。

四、家访频率1.全体小学生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家访。

2.特殊情况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家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家访频率。

五、家访形式1.家长可以选择接受学校老师上门进行家访,也可以选择到学校进行面谈。

2.家访可以由班主任、年级主任或学校领导进行,也可以由学校组织家委会成员进行。

六、家访记录1.学校应当建立家访记录档案,记录每次家访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等。

2.家访记录应当保密,仅供学校内部使用。

七、家访反馈1.学校应当及时向家长反馈家访情况,包括家访的目的、内容、结果等。

2.家长也可以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问题和需求。

八、家访评估1.学校应当定期对家访制度进行评估,了解家访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2.家长也可以对家访制度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家访制度的完善。

九、家访保密1.学校和家长应当保护家访的隐私,不得将家访的内容和结果泄露给他人。

2.学校和家长应当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维护家访的和谐和有效。

以上是小学家访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通过家访活动,学校与家庭能够更好地合作,共同关心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环境。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

小学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家访制度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的一种方式。

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与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家访目的1.了解学生家庭背景: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家庭文化等,有助于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育服务。

2.了解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帮助学校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促进学校与家长的合作:通过家访,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成长。

三、家访对象家访对象为小学学生及其家长。

四、家访程序1.预约家访时间:学校通过班级通知或家长会等方式提前与家长约定家访时间,确保家长能够配合安排。

2.家访准备:家访教师在家访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以便与家长进行交流。

3.进行家访:家访教师按照预约时间前往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家长的意见和观点,耐心倾听他们的关切和建议。

4.记录家访情况:家访教师应及时记录家访情况,包括家长的意见、学生的特点等,以备后续参考。

5.反馈与总结:家访教师应及时将家访情况反馈给班主任或学校领导,共同总结家访的效果,并根据家访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调整。

五、家访内容1.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询问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文化传统等,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询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3.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询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4.与家长交流学校的教育理念: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家访工作制度
教育是一系统工程。

推进素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为切实做好家访工作,特制定此工作制度。

一、家访内容。

1、宣讲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2、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及思想发展动态,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途径,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学生实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建议。

二、家访形式。

以登门走访为主,可结合采用电话、书信,邀请家长回访及召开家长会等方式进行。

三、家访要求。

1、保证家访面。

每学年要保证对每位学生家访1次以上。

2、做到“三结合”家访做到阶段性(如期中、期末)家访和平时随访相结合(其中大事、急事必访,溜生必访,后进生必访);全面反馈和专题反馈相结合;书面交流和对面交谈相结合。

3、注意方法。

家访要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忌“一好百好、一差全差”的评价方法,提出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同时,也能找出其闪光点,反对告状式家访。

引导家长不用粗暴、简单的方法教育子女。

家访时尽可能让学生在场参与。

4、做好家访前后工作。

家访前目的要明确,可与科任教师探讨,将需要与家长和学生交流的问题整理清楚。

家访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收集各类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方法。

5、做好家访材料的整理,做好家访工作总结。

2014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