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1 总则

1。1 为了在结构设计中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措施统一,制定本统一技术措施。1。2 本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 1。3 本统一技术措施的编制依据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

1。4 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本统一技术措施有明确规定的应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地方法规要求、当地习惯作法及审图公司意见,灵活掌握应用,对与本统一技术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专业负责人应征得审核人员和技术副所长的同意并报结构技术小组备案,以便今后在修改统一技术措施时参考。

2 荷载

2.1 墙体荷载应按实际计算.常用墙体自重和面层自重可按下面二表取值.

注:1 表中墙体自重已考虑砌体的一般构造,未包括饰面自重、保温隔热材料和灌孔混凝土自重。

注:1 表中墙体面层自重是指单面自重,不含保温层自重。

2。2 当门窗洞口面积〉5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

2。3 当隔墙直接布置在楼板上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可将墙重均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楼板计算时,应按实际墙重及布置作精细计算,对于轻质隔墙,允许按隔墙灵活布置计算。

2.4 当隔墙位置在设计中没有指明或允许灵活布置时,可将隔墙每延米自重的30%作为每平方米楼面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宜小于1.0kN/2m,其准永久值系数为0.5.

2。5 楼(屋)面恒载应按实际计算.

楼板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5kN/3

m。

一般板底考虑0.4 kN/2

m的抹灰荷载;有吊挂时,板底荷载宜取0。5~1。0 kN/2

m。

常用楼(屋)面建筑做法自重可按下表取值.

注:1 当建筑未明确做法和毛胚房时,卧室取1.0 kN/2m,餐客厅取1。3 kN/2m。

2 上表数值未包括板底抹灰和吊挂荷载。

2。6 楼(屋)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确定。

常用楼(屋)面活荷载可按下表2取值。

2.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表4。1.1项次8中消防车引起的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适用于消防车轮压直接作用于楼板顶面。当楼板跨度较大板顶面有覆土时,在设计中应考虑多台消防车轮压的共同作用及轮压在覆土层中的扩散影响.

不同埋深处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标准值可按下表取值。

2。8 施工荷载不与地震效应、风荷载、消防车活荷载、使用活荷载同时考虑.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0。

施工荷载应在图纸中注明。

施工荷载可下表确定.

2。9 计算地下室外墙室土侧压时的地面活荷载,对于无载重车行走的地面取5.0 kN/m2,对于有载重车行走的地面取10。0 kN/2m.

3 结构方案

3.1 结构方案的确定应考虑性能、功能、经济、施工等因素。住宅一般选用混凝土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异形柱结构.

3.2 住宅剪力墙,优先布置在外墙、楼电梯间和分户墙。

3.3 异型柱结构不采用一字形截面柱。没有条件设置双向柱肢时可布置适量(短肢)剪力墙(双向布置),按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分担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按异型柱框架结构设计。

3。4 住宅尽量避免户内露柱露梁,不应在主要空间内露柱露梁.

3。5 住宅客厅与餐厅间一般不设置分隔梁,当板跨过大需要设置梁时应征求建筑专业同意,设置的分隔梁应考虑室内装修的要求。

3.6 住宅卫生间之间的分隔墙下一般不设置分隔梁。

3.7 软土地区的高层地下室底板(桩筏基础)优先采用平板式筏板。

3.8 电梯井坑小面积局部落低宜采用平板式筏板。

3。9 有大量管沟的设备间(如配电间)地下室底板宜区域底板落低,再砖砌管沟,后覆土做建筑地坪。

3。10 突出主体平面的入口(突出部无地下室,主体为桩基),突出尺寸不大且主体有条件挑出时采用逐层悬挑做法;否则,应从主体基础(地下室)做斜撑(或腋墙)立柱,或入口立柱桩基(考虑桩基刚度调平)。

3.11 地下室坡道和连通道的设计,应考虑其与主体的沉降差。主体采用桩基(包括抗浮桩)的,坡道和连通道宜适当布置桩基,以控制其沉降。

4 结构分析

4.1 结构整体分析一般采用PKPM系列软件。

4。2 带大地下室的高层建筑优先选择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不带大底盘地下室的单塔高层建筑优先选择地下室底板顶面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嵌固在地下室顶板的多个塔楼,地上部分控制指标和构件设计按嵌固在地下室顶板的单塔模型(A模型)分析结果,地上一层的构件设计尚应符合含地下室的单塔(或多塔)模型(B模型)分析结果;地下室构件设计按不含塔楼二层以上结构(重力荷载传导至塔楼二层)的地下室模型(地下室过大时可分块,块间重叠两跨)(C模型)分析结果,塔楼影响范围地下室构件设计尚应符合B模型的分析结果。

4。3 嵌固判定条件和一层转换采用剪切刚度算法,多层转换采用剪弯刚度算法,其他采用地震力比地震位移算法。

4。4 计算层间位移比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模型;计算层间刚度比、周期比、位移角、构件设计时,采用符合实际刚度的楼板模型。

4.5 多塔结构应做分合两个模型分析。分塔模型用于控制周期比和塔楼位移比;合塔模型用于考虑相互影响、控制裙楼位移比、控制位移角、构件设计等。

多塔结构不包括大地下室上多栋建筑的情况。

4。6 一根转换梁支承错位双墙时,计算应分为2根转换梁分别支承墙,以变形协调原则分配梁宽,最后配筋叠加成一根转换梁.

4.7 Z形异形柱采用两个L形异形柱组合简化,不必按照两个L形异形柱间梁段的计算结果设计框架梁。

4.8 SATWE总信息

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Rad=0度或主要抗侧力结构方向;当计算出来的“地震力最大作

用方向”(在WZQ.OUT中)与Rad相差大于15度时,取Rad=“地震力最大作用方向”,重新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