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6 青山不老 (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comaker【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

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

(板书:青山不老)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6 青山不老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6 青山不老 -人教新课标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课题:16、青山不老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学习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习准备:ppt课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完成下面的填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位(),面对()的恶劣和()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作中,用()的时间,在()奇迹般地创造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再读课文,画出本课中的词语,多读几遍。

三、通读全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四、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签字:教师评价:课堂助学一、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图片资料,学生用词语概括看到的景象。

二、交流预习导学一,学生汇报交流。

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位(),面对()的恶劣和()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作中,用()的时间,在()奇迹般地创造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三、交流预习导学三。

1、小组汇报老人创造出奇迹的句子,体会老人精神的可贵。

2、学生汇报交流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说出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2)默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说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

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到了()。

四、交流预习导学四,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第1篇】《青山不老》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版

课型:预习展示课设计: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16* 青山不老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68 页至 69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明确目标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课前准备内容:搜集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课堂自学内容:1、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

2、读一读这些词,给加点字注音,再工整地抄写一遍。

()()()()()土炕.肆虐.盘踞.淤.泥山洼.山腰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探究一: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创造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学认真读课文,完成自学内容。

对学1、把词语读一遍给对方听,并检查对子是否完成正确。

2、概括、交流并明确第3题。

群学集中探讨,不丢下每一个人。

认真倾听,不漏掉每一条见解。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探究二: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假如你是一名电台记者,本次被特派到晋西北地区这片山林里去采访并做一期节目。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 ∣人教新课标

库车县第三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6*青山不老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相关资料,引导畅谈感受。

2.把我阅读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字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造林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自学内容及检测: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老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肆虐(nüè lüè)参天(cānshēn)险恶(wùè)盘踞(jū jù)三、合作学习与探究: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当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 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 jì)生命归宿(sù shù)波光粼粼(pō bō)二、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四、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青山不老》教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青山不老》教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青山不老》教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青山不老》教学案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法提示: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在学习中,要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好词佳句,并注意和同学合作,在交流中深化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快速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肆虐(nüè lüè)参天(cān shēn)险恶(wù è)盘踞(jū jù)3、照样子,写词语。

三番五次月同辉了。

他是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他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3.通读课文,感悟中心。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三、达标训练我们把这位可敬的老人推荐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请你替他填一份简历。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主要外貌特征生活习惯主要感人事迹四、拓展延伸长童话的森林彭学军我们读过的许多美丽的童话都发生在森林里,像《白雪公主》《小红帽》。

郁郁苍苍的大森林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也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可是,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童话里去找森林了,因为森林正以令人揪心的速度在减少。

很久很久——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飞速减少,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

而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还有土地沙漠化的加速。

土地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就如打开了魔鬼的匣子,灾难会接踵而至:风沙、干旱、洪涝、风暴……这都是被破坏的大自然为我们讲述的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3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3人教新课标

《青山不老》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重点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4.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自主预习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并齐读三遍。

2.读“阅读提示”,找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1)这位老人创造啊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合作交流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重点语句如下:(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介绍防风林带和林网的知识,引导学生感知老人所做的事有多么了不起。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想象“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两米后的泥土埋住树的下半截的情景,切实感受老人所种的树在防风沙及水土流失方面所起的作用。

1.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些奇迹的?2.(1)本文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方面介绍了老人植树造林的情况,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大环境”——险恶。

提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3)“小环境”——艰苦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艰苦?3.讨论: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学生从老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上去思考作者这样说的含义。

四、拓展学习,深入体会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拓展谈话:了解了老人的事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对于老人的女儿、老伴和村干部,你又想说些什么呢?3.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通过拓展说话深化认识。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0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0人教新课标

《青山不老》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概括文章导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思考:谁,做了什么事,创造了奇迹?3.指导概括文章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合文章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

4.引入课题。

二、设问导读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种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先自学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三、互动释疑1.探讨导读一预设交流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老师范读加重“全”的语气,并从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指学生仿照(1)的读法来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从数字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奇迹。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2.探讨导读二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5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5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5_人教新课标【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肆虐、归宿、荡漾、盘踞、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明白得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

【学习重点】读记相关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难点】读明白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了解晋西北。

※2.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点多读几遍,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肆虐盘踞污泥归宿奇迹价值治理荡漾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日月同辉二、课中自学※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制造了如何样的奇迹?用“---”画出相关句子,并作批注。

※2.再读课文说一说: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形下制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并作批注。

※3.结合课文说说“青山什么缘故是可不能老的?”【合作交流】1.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自主学习情形,有可不能的同学大伙儿教教他。

2.假如有不同的明白得,互相讨论一下。

3.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全班展现】1.预备展现(小组分工、明确任务)2.全班展现展现课中自学1,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位老人制造了如何样的奇迹,读相关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展现课中自学2,说说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形下制造的,并就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展现课中自学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中心句的明白得。

【当堂检测】一、巩固拓展:假如现在你就站在马爷爷的墓前,你最想说什么?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 __地对马爷爷说__________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地告诉全世界__________二、学法收成在文章的结尾处,对人物、事件、进行总结归纳,点名主题,这种结尾的方法叫()。

【评判提升】这节课我的收成专门大,我要和大伙儿说一说。

(从字词、课文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去谈。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

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

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

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8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8_人教新课标

《青山不老》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字词,如 :暴虐、占据、日月同辉等词语及意思。

(要点)2.认识课文主要内容,认识老人创建的奇观,理解老人坚韧不拔植树造林的意义,加强环保意识。

(要点)3.理解老人植树造林的意义,感悟老人坚韧不拔造林的精神。

(难点)【课文学习】准备 :依据意思填词语。

1.随意残杀或伤害;起损坏作用。

文中指西伯利亚狂风常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损坏和损失。

()2.非法占有;侵占(地方)。

()3.在暴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同与风雨格斗。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舟:船。

()4.想象不到的不平庸的事情。

()5.人或事物最后的下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6.坚毅有力地矗立着。

文中指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矗立着,生命力旺盛。

()一、梳理内容,定位“老”。

1.再读课文,谈谈文章的主题?2.课文哪些词句中感觉到老人的确年纪大了、老了?比如:伙伴离世二、再读课文,感觉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老人创建了什么奇观?他是在如何的状况下创建奇观的?(沟通)三、追究课文,意会“青山不老”。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独一的女儿接二连三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感觉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你有什么感觉?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变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自读第六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觉、领会。

①.如何理解这句话:②.“另一种东西”指什么?3.如何理解这句话:“这位一般老人让我意会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的理解是 :【训练查收】1.本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并谈谈它的利处。

2.本文的要旨句 :在文中的作用:◎我的收获◎知识链接晋西北在山西,与内蒙古、陕寒风沙去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

山西地处荒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_人教新课标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_人教新课标学习精品
《青山不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五、总结扩展(5分钟)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交流预学情况:(10分钟)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练习:(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15分钟)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
②同桌交流。
教学过程中的建议教学难点: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1

16*青山不老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1.认识本课生字词,领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文章情感。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1 课时一、画面激趣,导入新课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看一下晋西北沙化的图片,我们也了解过晋西北沙化的资料,你能想到什么?想说点什么?再来看一下这两幅图(绿洲及林带),这样的画面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从漫漫黄沙到如涛林海,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在这片林海后面,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这位81 岁的老人,看看他在15 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本文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2 自由读课文,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画出相关句子,交流体会。

出示: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15 年啊,绿化了8 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数字,交流体会: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老人15 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3 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①感受大环境的险恶。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9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9_人教新课标

《青山不老》导教案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涟漪、意会、同舟共济”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认识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觉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信心,从中遇到启迪。

学习要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我要高声朗诵一遍课文,一边读一遍用直线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自己解决,多读几遍后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我要再读一遍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畅,并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4.我要默读课文,认真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5.经过自学,我对以下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这位老人创建了如何的奇观?这一奇观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创建的?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何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还有一些不懂的问题想与大家沟通。

6.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查阅了一些对于我国晋西北地域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资料。

(方法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图书,认识我国晋西北地域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域环境整顿工作迫在眉睫。

看看视频、图片及介绍、文字资料,并抓住要点内容进行摘抄。

)我国晋西北地域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资料链接:晋西北:晋西北在山西,往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它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

晋西寒风沙防治迫在眉睫山西地处荒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 的说法。

这些主要散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 16 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荒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添。

右玉县老城 12 米高的城墙现在已被黄沙沉没,人能够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很多乡村,因为风沙损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家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仇敌。

因为天气恶劣,植被稀罕,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烈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域把当地粒碎质轻的栗钙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青山不老》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学习难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快速读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

圈出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肆虐.(nüèlüè)参.天(cān shēn)
险恶.(wùè)盘踞.(jūjù)
3.认读课文生词。

土炕肆虐盘踞擎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淤泥荡漾山川共存日月同辉选择一个词语说话:
4.初读课文,我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谁)
(在什么条件下) (用了多长时间) (创造了什么)。

二、课堂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课文中画出
相关语句。

2.浏览课文,说一说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1)感悟环境之恶劣。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沙吹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A.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
B.请用自己的话把县志记载的意思写下来。

(2)感受树木与土地的关系。

“是的,保住了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感悟老人的精神。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他是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他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
3.通读课文,感悟中心。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
写新县志,铭记老人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附: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2.nüècānèjù
3.用上词语即可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课堂探究
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一是这样的每天清晨,是15年的每天,是5400多个每天;二是他组织了7位老人,现在已有5人离世。

2.A. 环境更恶劣
B.学生根据注释写,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点出了黄土和绿树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黄土给绿树提供了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而绿树又扎根于黄土使之不易流失。

老人与青山的关系也是这样的:青山养育了老人,老人也通过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从而回报了青山。

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感悟老人的精神。

他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以及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情怀。

3.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三、达标训练
略(解析:新县志要与旧县志形成鲜明的对比,要突出老人植树造林后的环境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