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学科领域: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电性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性能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4. 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实验探究。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电阻、电源、各种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远离电源,操作规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导电性能的思考。

2.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讲解导电性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

3.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 安全用电教育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安全用电。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能否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注意安全?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导电性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教案二【课题】: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了解常见的导电物质。

3.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并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戏剧电路模型实验盘、电线、电池、电灯等实验物质:纸夹、铜钉、酒精灯、铁棒、水、木头块、铝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二、实验前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活动的目的和步骤,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

三、实验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实验盘制作戏曲电路模型,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传输的。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

让学生按照实验活动的步骤进行实验。

3.学生团队完成实验后,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和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实验结果分析: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使用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得出结论。

五、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正确的实验步骤。

【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课后作业】1.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导电,而有些物质不能导电?2.整理: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不过,由于实验活动的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

所以,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北师大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北师大版.doc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入手,学生通过探究鉴别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从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再进一步建立电阻的概念。

通过半导体材料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和渗透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对于导体、绝缘体和电阻的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和电阻概念并不太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现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了解生活中什么物体属于导体,什么物体属于绝缘体。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了解物质导电性能的微观解释。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树立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实验探究物体导电性的过程。

2. 导体、绝缘体、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原因。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

在探究不同导体导电性不同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为什么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不同的问题,引出导体电阻的概念,这样安排可以增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感性认识。

在引入电阻概念后,对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电阻有个初步认识。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情境1:教师展示几段不同类型的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导线都是这样设计?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引出:物体的导电性及用电安全,为下面的实验设计做准备。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接着,我会讲解这些物质导电性能的微观机制,如自由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以及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特性。同时,我会强调这些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物质样本和实验器材。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使用万用表测量不同物质的电阻,记录数据。
(4)理论讲解:讲解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如二极管、三极管等,使学生了解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5)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理解,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掌握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特点;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能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能。
5.思考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思考题:
a.为什么在高电压环境下,人体会成为导体?
b.解释为什么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
c.请举例说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2020年秋北师大版第十一章 第6节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案设计

2020年秋北师大版第十一章  第6节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案设计

第6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难点:理解物体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导线若干、废灯泡的玻璃芯、开关、铁架台、电源、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二极管、蒸馏水、食盐水、电流表等。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材料应用的事例、视频,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导学达标想设计一个调光灯,需要调控灯的亮度,就要调控通过灯泡的电流,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知识点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教材助学】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________。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________。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叫作________。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有大量________;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它内部的自由电荷________。

【合作解疑】任务一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出示各种不同的导线,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组成材料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为什么我们一般都用金属铜或铝做导线?而用橡胶或塑料做金属导线的外套?②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③金属为什么容易导电?橡胶塑料为什么不容易导电?)教师进行筛选,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桌上有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若干、铅笔芯和你自带的物品(例如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硬币等物品),根据学生提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设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辨别它们呢?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实验:按照本节教材上的图连接电路。

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如:铜丝、铝丝、铁丝、碳棒、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小结:1.________的物体叫作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

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内容:
a.小组讨论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差异,分析其原因。
b.探讨生活中的导电现象,如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等。
c.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本后的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b.结合生活中的导电现象,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少于300字。
c.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注出各部分的导电性能,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选做作业:
a.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型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撰写一篇科普短文,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新知识。
3.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导电性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导体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差异。在此基础上,介绍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如电子云、离子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教学内容:
a.导体的定义和分类,如金属、酸碱盐溶液、石墨等。
b.绝缘体的定义和分类,如塑料、橡胶、玻璃等。
c.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如电子云、离子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个别辅导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课程篇《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王斐(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甘肃兰州)【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简单电路的基本器件,能用电路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会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电器设备,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因此,学生在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上没有多大障碍。

但是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和电路连接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自主探究,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这也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理概念,从物理学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六节。

从本章的结构上看,在学习电流之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存在差别,也为第七节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和第八节滑动变阻器做知识储备。

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也比较熟悉。

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同一种物质的导体性改变。

在生活中增强安全用电意识,并且试着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及其应用2.通过演示实验明白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3.通过自主设计电路和实物图的连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图的连接方法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重视物理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实验探究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导体和绝缘体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物理观念,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根据自主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

(2)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并能举例说明。

(3)学生能够掌握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及特点。

(2)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导电的微观机制。

(2)探究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提问学生这些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电的传输与物质的导电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讲授新课(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①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中的铜丝能够导电,塑料外皮不能导电,向学生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铝、铁等)、人体、大地、石墨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

②介绍半导体的概念,半导体是指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常见的半导体有硅、锗等。

(2)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①展示一些常见物质,如铜、铁、铝、塑料、橡胶、玻璃等,让学生猜测哪些物质能够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3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3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导体、绝缘体、电阻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用具: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灯泡、玻璃心柱、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观察一根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电流在金属中传导,外面的塑料皮并不导电,这说明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二)给出定义: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你如何验证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三)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摆放的物质(塑料尺、橡皮、铅笔、玻璃片、水、盐的水溶液、铜丝、铅丝、铁丝等)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做完的小组与其他小组交换不同器材再进行实验,并交流一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四)交流讨论:(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导体: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人体、大地、湿木材绝缘体:橡胶、塑料、陶瓷、玻璃、油、干木材、纸(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扩大学生视野)(安全教育)展示并让学生回答出生活中钳子等用具中的导体、绝缘体(五)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解释:(用课件解释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优秀教学案例
4.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实验方法、电路设计等进行改进和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中数据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3. 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又一亮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性强,注重知识运用
本案例设计了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一亮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导电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新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问题导向,培养科学思维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亮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9.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课改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9.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课改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学生需要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分析为什么金属可以导电而塑料不行。
-实验技能是重点,学生应掌握如何使用多用电表测试不同物质的电阻,以及如何设计简单的电路来测试导电性能。
2.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理解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本质原因,如电子的自由度、离子浓度等。
-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知识迁移:将所学知识拓展到新型导电材料的应用,理解导电性能在高科技领域的价值。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理解导电性能的微观机制,教师应通过图示或动画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子在物质中的运动情况。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准确读取电阻值、如何避免实验误差等问题,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科技新闻相关剪报或文章(关于导电性能的最新研究或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①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定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如塑料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
②导电原理
-导体:电子在金属中的自由移动
-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子,不导电
-半导体: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施加电压时形成电流
③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多用电表、导线、电池、金属片、塑料片、半导体片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导电性能的微观机制时存在困难,比如电子的自由度和离子浓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一些直观的教具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6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出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强调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材料进行识别,最后介绍了电学基本概念——电阻的初步知识,重点介绍了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及其单位换算。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导体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4.初步了解半导体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电阻及其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本质和电阻概念的理解多媒体、示教板一块、演示电流表一块、学生实验电路装置25组(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块、导线若干;钢尺、铅笔、塑料笔套、玻璃棒等各一)一、新课引入导线的内部是金属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或橡胶。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根据经验可以得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二、新课教学(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给你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等物品,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你用什么方法辨别呢?【学生实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在A、B两点之间分别接入钢直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明暗情况。

【实验结果】将钢尺和盐水接入电路,电路中有电流。

表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做导体。

将木棍、橡皮、玻璃接入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

表明这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做绝缘体。

【归纳总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第一章:导电性的基本概念1.1 电流与导电性电流的定义导电性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2 导电性的测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测量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章: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2.1 金属的导电性金属导体的导电原理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比较金属导体的应用实例2.2 非金属的导电性非金属导体的导电原理不同非金属的导电性能比较非金属导体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溶液的导电性3.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非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理3.2 溶液的导电性能与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对溶液导电性的影响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比较溶液导电性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4.1 复合材料的概念复合材料的定义与特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原理复合材料的应用实例4.2 不同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比较影响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因素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导电性能的实验探究5.1 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步骤5.2 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结果分析与结论第六章:人体和动物的导电性6.1 人体导电性原理人体组织中的电解质人体电阻的变化因素人体电击的原理与安全6.2 人体导电性的应用医学中的电诊断生物电现象的研究人体电安全标准第七章:大地导电性7.1 地球的导电性地球的电结构地球导电性的影响因素大地电位的应用7.2 地球导电性的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性模型的发展地球导电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八章:电磁波与导电性8.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与导电性的关系8.2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电磁波在导体中的吸收与反射电磁波在绝缘体中的传播第九章:导电性的应用与技术9.1 电力系统中的导电性输电线路的材料选择接地技术的重要性电能表的原理与应用9.2 电子设备中的导电性电子元器件的导电材料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9.3 导电性材料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导电塑料的制造与应用导电涂层的应用与技术导电纤维的开发与应用第十章:导电性能的测试与评估10.1 导电性能的测试方法直流电阻测量法交流电阻测量法电导率测试法10.2 导电性能的评估与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导电性能的评估指标导电性能改进的方法与策略10.3 导电性能测试仪器的使用电桥的使用方法四探针测量仪的操作非接触式电阻测试仪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电流与导电性的基本概念理解是学习导电性的基础。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案(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案(教学设计)
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探究,感知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的条件;
3.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体会半导体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堂检测等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学习者分析
31’16’’
考察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加深印象
分别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举例说明
教师演示人体潮湿和干燥时的导电性能
微课演示玻璃加热变成导体
学生举例
观察思考
提炼结论
超级链接、
随机图片生产器
淡出
三、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32’40’’-
34’43’’
微观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第十一章
第6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九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能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体的原因。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运
思考回答并问题
单元格放大
无限克隆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02’00”-
16’30”
16’30”
17’42”
17’45’’-
18’39’’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课前准备一、新课标学习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整体感知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教材知识全解一、导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二、绝缘体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注意(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例:(1)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导体了.(2)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3)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而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不再是绝缘体,而是导体了.在用电工具或装置上,要防止它导电,需用绝缘体.如电工钳、电工刀、螺丝刀、导线等,在它们不同的部位都安装了绝缘体;而要利用它导电就需装上导体,如测电笔的笔头、电线的金属丝等.所以,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注意正确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决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导电,这是由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为导体的,例如用白炽灯中的玻璃柱嵌的两根导线(如图11-5-1所示)A ,B 接到电路,小灯泡是不会发光的,这表明玻璃柱上的玻璃是绝缘体,然后在玻璃柱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当玻璃柱的温度升到一定温度后小灯泡将会发光,这表明玻璃加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了.四、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国际上通常用字母R 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注意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要受到正电荷的阻碍作用;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受到的阻碍作用,都称作电阻.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1Ω的物理意义是: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即:1Ω=AV 11.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M Ω=103k Ω 1k Ω=103Ω说明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几度或十几度时,电阻值变化不超过百分之几,通常我们可以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如果不加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不计.注意正确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段导体,它的长度、横截面积,组成材料是确定的,在温度确定时,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典型例题精析题型Ⅰ 面向全体 双基巩固例1 下列都是导体的是( )A.铁、陶瓷、玻璃B.石墨、油、大地C.塑料、干木材、橡胶D.水银、人体、大地 分析:A 中陶瓷、玻璃是绝缘体,B 中油是绝缘体,C 中三种物质均为绝缘体;只有D 中三种物质都是导体.答案:D例 2 有人说,导体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有用的;而绝缘体不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没用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同等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对我们也是有重要用处的.答案:不正确,导体和绝缘体同等重要.题型Ⅱ生活·物理·社会例3 如果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点亮时的电阻比它熄灭时的电阻要 .分析:制约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种,它们是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与材料,还有温度.尽管我们通常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也越大.同学们要注意,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是这样的,并非对所有的导体.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发光的,当电流流过白炽灯灯丝的时候,灯丝发热,达到白炽状态,温度当然要比熄灭时高得多.因此电阻在灯点亮时比熄灭时要大些.答案:大些课后小结一、知识梳理。

教案: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6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案: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6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反思:
按物质的导电性能来分,除了有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类物质,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物质叫半导体,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

导电的物质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其原子的外层电子能够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电子带负电)。

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它们分别带正、负电)。

所以,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半导体。

在橡胶、塑料等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自由电荷很少,因此也就不容易导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作者:王斐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12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简单电路的基本器件,能用电路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会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电器设备,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因此,学生在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上没有多大障碍。

但是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和电路连接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自主探究,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这也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理概念,从物理学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六节。

从本章的结构上看,在学习电流之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存在差别,也为第七节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和第八节滑动变阻器做知识储备。

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也比较熟悉。

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同一种物质的导体性改变。

在生活中增强安全用电意识,并且试着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及其应用
2.通过演示实验明白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3.通过自主设计电路和实物图的连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图的连接方法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重视物理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实验探究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导体和绝缘体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物理观念,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根据自主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电流表的使用。

3.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教学难点:
1.自主设计实验电路图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导线(U形头和鳄鱼夹)、电池、演示电流表、开关、小灯泡、干木条、硬币、废灯泡灯芯、酒精灯、火柴、橡皮、铅笔芯、硝酸钾溶液、粉笔。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情景引入:将一根导线去掉一部分橡胶皮,露出金属线。

问:为什么金属线要用橡胶皮把它包起来呢?
二、学生探究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实验材料:干木条、橡皮、回形针、铅笔芯、粉笔、硬币、硝酸钾溶液。

环节一:请学生猜测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环节二: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电路,连接实物图并进行检测。

(可能设计的电路图: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灯泡;设计二: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
环节三:将实验现象(电流表读数、灯泡是否发光)
分析实验数据:在电路中接入回形针、铅笔芯、硬币,电流表有读数,灯泡发光,说明这些物体是容易导电的。

接入干木条、橡皮、粉笔、电流表没有读数,灯泡也不发光,说明这些物体是不容易导电的。

第一种电路验证不出硝酸钾溶液,进行点评。

三、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我们按照物质是否可以导电的性质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问:请同学们说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导体?哪些绝缘体?你是怎么判断的?
问:人体是导体吗?
问:食用油是导体吗?(让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1:验证食用油是否为导体。

问:玻璃是导体吗?(让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2:验证玻璃是否为导体。

问:玻璃是导体吗?(让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3:验证玻璃是否为导体。

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出了一个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图线。

根据图线回答以下问题:
(1)导电性能最强的物质;(2)导电性能最弱的物质;(3)哪两种物质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问:家用的电线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不用银做导线?
了解:银作为导体的应用(例:银同轴线)
问:导体和绝缘体有没有明确的界限,当条件改变之后,绝缘体是否可以变为导体?(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4:废弃灯泡灯芯加热后可以变为导体。

物质的导电性能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之后是可以改变的。

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导体为什么容易导电,绝缘体为什么不容易导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小结】(略)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