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第1课时)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的原理和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难点是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2.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的原理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难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杠杆、滑轮等)、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拉车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都与功和简单机械有关。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功的概念,强调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教师讲解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的原理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作业设计2. 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求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1. 提水时,人对水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水在力的作用下上升了一段距离,人对水做了功。
拉车时,人对车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力,车在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人对车做了功。
2. 解:已知力F=10N,移动距离s=5m,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可得起到的功W=10N×5m=50J。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可以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力的影响。
2.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力学现象,并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的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1.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简单机械对力的影响和工作原理。
3.简单机械的计算公式和功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强调力的作用方式和简单机械的区别。
–介绍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固定轴、滚轮等。
–描述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运用范围。
2.简单机械对力的影响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例子讲解不同类型简单机械对力的作用方式。
–强调杠杆的力矩原理和滑轮的力的方向改变原理。
3.简单机械的计算公式和功的计算方法–讲解简单机械的力的乘积公式并给出实际计算例子。
–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展示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情境展示简单机械的应用。
–实验探究法:鼓励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和操作。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2.学时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30分钟)–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对力的影响和工作原理(45分钟)–第三课时:简单机械的计算公式和功的计算方法(45分钟)–第四课时: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45分钟)五、教学评价与作业1.教学评价:–基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情况进行评分。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小测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写一篇小作文介绍它的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教学资源:–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
2.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书:九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教材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的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环节三:交流与小结 教的活动 3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进一步强调作图过程中的注意点)
学的活动 3 学生总结:
1. 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 2. 杠杆示意图及力臂的画法
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叫杠杆。 杠杆的 5 个基本要素: 支点 O:杠杆绕其转动的点。 动力 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 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方法:(略) 力臂的两种画法:
学科 年级
物理
九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苏科版第十一章
单元(或主题)名称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拔图钉”活动到“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 始终突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简单、有趣, 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知识,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 3)杠杆力臂的正确画法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5. 学习评价设计 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分:当堂练习(判断题 1 题,余力题 2 题),课后巩固练习(杠杆的辨别
1 题,力臂的判断 1 题,作图 3 题) 通过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正确掌握力臂的画法,发现学生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可能接触到如剪刀、指甲剪、夹子等物体,但他们仅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_0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实行相关计算2.知道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能利用功的原理实行简单的计算。
3.掌握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会使用公式实行相关计算4. 会估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
5.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初步掌握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并能实行相关计算重点:理解机械效率,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准确地测出拉力F、钩码提升高度h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教具: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教学过程一、功知识结构(投影)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功的计算:W=Fs功的单位:J内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应用:斜面 Fs=Gh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表达式:η=W有/W总*100%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功率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表达式:P=W/t单位: W(J/s),KW,MW二、重点、难点点拨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当力与距离相互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2、什么是功的原理?什么情况下使用机械做的功与直接用手做的功相等?斜面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应用?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因为摩擦及机械自重等原因,使用机械要费功,只有理想情况下,使用机械做的功与直接用手做的功相等.斜面公式只适用于光滑斜面,有摩擦时,FS>Gh.3、怎样区别有用功和总功?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对于提升重物,一般有 W 有=Gh, 总功是利用机械时动力做的功. 一般有 W 总=Fs.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机械是否省力无关.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动滑轮重、被提升物体的物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2课时)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2课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多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够流利地讲述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 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述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故事讲述和游戏过程中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游戏道具、画纸、画笔、彩色绳子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本故事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动画片,引导孩子们进入学习情境。
故事内容涉及到动物们一起种树,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孩子们帮助解决。
2. 故事讲述(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角色,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在讲述过程中,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
3. 游戏环节(10分钟)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个互动游戏。
例如,孩子们需要用彩色绳子编织一个树冠,或者用画笔绘制一棵大树。
在游戏过程中,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创新思维训练(5分钟)请孩子们思考,如果在种树过程中遇到了其他困难,他们可以提出什么解决方案。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他们在故事讲述和游戏过程中的创新点。
同时,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述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故事讲述和游戏过程中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功率教案新版苏科版
11.4 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会计算有关功率的简单问题。
3.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用比值法研究物理问题。
4.通过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认识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在建筑工地上,需要把几百块砖全部送到楼顶,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你认为应选择哪种办法?为什么这样选择?二、新课教学(一)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力做功时,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更要关心做功的快慢。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活动: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观察课本图中两个情景,图中两种情况下,小明都在上楼,只是上楼的快慢不同。
2.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得出: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的时间。
3.小实验:(准备:在讲台两侧地面上分别放四块砖。
)实验1:两位同学都搬四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要求:一位同学一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分四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实验2:要求:两位同学用相同的时间,一位同学将两块砖,另一位同学将四块砖,同时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实验3:要求:一位同学用较短的时间将两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另一位同学将三块砖用较长的时间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观察讨论:谁做功快,谁做功慢,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分析实验1可得出:方法一:做相同的功,用时少做功快。
分析实验2可得出:方法二:做功时间相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一、知识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二、学习目标•理解并能够应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掌握如何计算简单机械的功和效率•熟练解答与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三、教学内容1.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2.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3.讲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4.教授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5.解答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6.进行练习和小组讨论四、教学方法•讲述: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例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和原理•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他们对简单机械和功的理解和应用•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提问:请回顾一下,机械有哪些种类?可以给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回答:杠杆、轮轴、轮轮组合等。
•解释:回顾了机械的种类和定义后,引入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静止时,合力为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为零。
•讲述: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效果。
•解释:通过这些例子,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关系,例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步骤三:讲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讲述:简单机械可以减少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讲述:简单机械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家庭、农业和工业等。
•提问:你认为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步骤四:教授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讲解:分别介绍杠杆、轮轴和轮轮组合的原理和公式。
•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例如如何计算杠杆的力矩、轮轴的力比等。
步骤五:解答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提供一些与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小孩用力拉绳子,绳子上拉着一个物体,物体被拉起降低绳子时,小孩为什么会感到难以拉起?步骤六:练习和小组讨论•分发练习题,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答案。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教学设计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其来解决简单计算、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相关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利用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利用本章公式进行计算。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杠杆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课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使他们加深体验。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画受力示意图,这节课认识并画出杠杆的动力和阻力都不困难;力臂的学习学生即。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简单机械的运动特点和作用; 3. 理解和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 能够实际操作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和观察。
二、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简单机械的运动特点和作用;3.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4.简单机械的实验和观察。
三、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和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四、教学准备1.教材: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材第11章;2.实验器材:斜面、劈木器、弹簧等简单机械。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
1. 理论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简单机械是指结构简单、原理清楚、功能单一的机械装置。
根据原理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杠杆类; - 滑轮类; - 轮轴类; - 斜面类;- 螺旋类。
然后,重点讲解每种分类的运动特点和作用。
以杠杆类为例,教师可以用物体在杠杆上的行为来说明瓦和扳手的作用。
接下来,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角度θ的单位是度(°)。
2. 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进行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斜面实验。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块斜面、一个滑落物体和一个弹簧测力计。
学生可以将滑落物体放在斜面上,通过测力计测量滑落物体在不同倾角下的重力和斜面对滑落物体的支持力,以及滑落物体滑行的距离。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计算每种情况下的功。
然后,让学生进行其他简单机械实验,如使用杠杆、滑轮等进行力的传递和功的计算实验。
3. 实验总结在实验操作之后,进行实验总结是必要的。
学生可以交流归纳实验结果,总结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功的计算方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3功教案(新版)苏科版
11.3 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规律中归纳简单的物理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劳而无功”这一成语出自《庄子•天运》:“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
”释义“功”,功效。
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花了力气而没有功效这一物理现象。
那么我们物理学中的“功”是如何定义的?怎样才算做功呢?二、新课讲解(一)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
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1)这两个实验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功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4功率教案
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4功率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希望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动手操作,让孩子们了解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以及功率的基本含义。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功的概念。
2. 让孩子们理解功率的含义,并能够简单计算。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功率计算器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个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用滑轮组和杠杆搬运物品的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
2. 讲解:我向孩子们讲解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功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图示,让他们直观地理解。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滑轮组和杠杆搬运物品,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和力量。
4. 计算:我引导孩子们使用功率计算器,根据实践数据计算出功率。
5. 讨论: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计算结果,讨论简单机械的优缺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运用功率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简单机械的使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
文档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涉及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概念。
具体包括:1. 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2.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3. 探究并掌握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准确计算物体所做的功;3. 深入理解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模型;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剪刀、扳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何能帮助我们省力。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讲解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计算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在使用杠杆或滑轮时,所需力和功的大小。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2.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重为20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10m时所做的功。
答案:200J2. 题目: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min,汽车所做的功是多少?答案:3.6×10^7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例教学,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这个概念涉及到抽象的物理原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教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各种力学现象中功的计算,以及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机械。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计算方法,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功的概念理解,复杂力学现象中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搬砖等,让学生思考其中涉及到的力学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知识回顾(10分钟)复习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力学现象中功的计算。
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工作原理。
同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2. 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的计算方法。
3. 简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回顾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在复杂力学现象中功的计算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简单机械的优化设计,如如何设计一个省力杠杆等。
初中物理 11章简单机械和功-全章教案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 焦=1 牛•米。
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
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
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第3页 共3页
第 周 星期
第节
课题
第3节 功
教学 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年月日
执教
重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难点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演示 教具
学生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教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学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 过
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程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 设
注意:(1)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
(2)形状多种多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1的内容,为孩子们设计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功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作业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孩子提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明白如何计算功。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每组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计算出实践中的功。
4. 互动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设备,比如洗衣机、电梯等,了解它们是如何运用功的原理来工作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孩子提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
这个环节是整个课程的起点,对于孩子们能否顺利理解功的概念至关重要。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明白如何计算功。
这个环节是课程的核心部分,孩子们需要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每组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计算出实践中的功。
这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孩子们的认知非常重要。
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4功率教案
教案:简单机械和功——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19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初中科学教材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的11.4节,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功率的变形公式。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P等于功W除以时间t,即P=W/t。
3. 功率的变形公式:功W等于功率P乘以时间t,即W=Pt。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变形公式。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变形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科学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梯上升、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功和时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解释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变形公式。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变形公式,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1)请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梯上升、汽车行驶等。
问题1: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10N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s=5m,求力F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问题2: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10N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s=5m,求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七、作业答案1. 问题1答案:力F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为W=Fs=10N×5m=50J。
2. 问题2答案: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P=W/t=50J/10s=5W。
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
6.理解机械效率。
7.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要求具中认出杠杆。
●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 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B
A
B
B
对轮轴和斜面问题只要求了解其原理或特点,不要求进行定量计算
● 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 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A
C
A
A
只对有明显转动轴、且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杠杆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 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C
B
不对组合机械的机械效率进行计算
● 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 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 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 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B
1.对公式 只作定性分析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
【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对学生来说是展示学到的简单机械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学习与社会联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训练创新思维的重要机会。
依据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划分,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为三个阶段:①活动组织阶段(第1课时——教室:研讨、交流活动的思想方法、知识基础、活动规划、作品评价要求)、②实践操作阶段(第2课时——学校或家庭、社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或与同学、父母、老师合作完成,训练学生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第3课时——教室:展示作品<实物或照片>、反思活动过程,总结活动感悟和经验教训、获得成就感)。
教学流程设计:第一环节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图片11-40、11-41、11-42初步了解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复杂机械,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第二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简单机械知识,思考分析吊车、绞车、塔式起重机等复杂机械的简单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讨论交流简单机械组合的思想方法;第三环节是回顾学过的简单机械知识,归纳简单机械的类型和特点,激发创新设计、制作的欲望和灵感的火花;第四环节研讨利用简单机械设计制作复杂机械模型的注意事项、活动安排和作品评价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本章的理论知识,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会根据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特点,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
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3.学会设计、制定活动方案。
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过程,复习、巩固本章理论知识。
2.经历设计、制作、展示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机械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突出重点】
通过图片复习、巩固简单机械的类型和特点。
【突破难点】
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领悟设计制作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制作和论证过程。
【教法设计】
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观察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1.生活用品:细铁丝、细绳、饮料瓶盖、竹筷等废旧品,针锥、钢丝钳、剪刀等工具。
2.实验室器材: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细线、铁架台、木杆、轮轴模型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附件1:
《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活动方案一、活动小组合作成员:
制作小组名称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场地:
四、器材工具准备:
五、设计图(活动中用到的物理知识):
六、记录活动数据的表格:测量机械提升重物所需拉力与物重之比及其机械效率
七、活动体会:
八、展示准备(成果的表达可采用文字、图片、模型等多种综合形式呈现):
1.说明名称。
2.说明用途及作用。
3.说明工作原理。
4.说明技术指标。
5.说明改进设想。
6.实践感受。
附件2:
《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小组作品
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