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情况下,

心理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下面将结合一些常见的病情,介绍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1.严重疾病的心理护理: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比如癌症患者或晚期疾病患者,心理护理

至关重要。首先,护士应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解释,让病人

明白病情的严重性。与此同时,也要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

感到被关心和理解。此外,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也

是很重要的。通过鼓励病人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提供心理支持,可以

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2.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对于很多病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因此,在手术前后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首先,护士应该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病人明白手术目的、步骤和可能的风险。同时,也要对病人的情绪

进行安抚,帮助他们减轻紧张和恐惧。手术后,护士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

反应,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并确保他们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帮

助病人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3.长期住院的心理护理:

4.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病人家属在疾病期间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应该与家属进行

沟通,提供有关病情和治疗的详细信息,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情感支持。护

士还可以倾听家属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此外,护士应该帮助家属应对可能的困境和挑战,例如财务问题、日常生活的调整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不同情况下的病人心理护理都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倾听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病人康复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情况下, 心理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下面将结合一些常见的病情,介绍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1.严重疾病的心理护理: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比如癌症患者或晚期疾病患者,心理护理 至关重要。首先,护士应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解释,让病人 明白病情的严重性。与此同时,也要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 感到被关心和理解。此外,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也 是很重要的。通过鼓励病人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提供心理支持,可以 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2.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对于很多病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因此,在手术前后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首先,护士应该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病人明白手术目的、步骤和可能的风险。同时,也要对病人的情绪 进行安抚,帮助他们减轻紧张和恐惧。手术后,护士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 反应,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并确保他们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帮 助病人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3.长期住院的心理护理: 4.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病人家属在疾病期间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应该与家属进行 沟通,提供有关病情和治疗的详细信息,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情感支持。护

士还可以倾听家属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此外,护士应该帮助家属应对可能的困境和挑战,例如财务问题、日常生活的调整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不同情况下的病人心理护理都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倾听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病人康复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2019年精选文档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 患病后,由于角色、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士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 1 人一旦患病易于产生如下各种心理活动 1.1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因为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所以多数病人都会产生抑郁情绪。不过,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如,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少言寡语,对任何事物都不感性趣;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1.2焦虑:病人患病避免不了焦虑情绪。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这种威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一是个性受到威胁。对病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胁往往是统一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1.3 怀疑:病人的怀疑大都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患病后常变的异常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对别人的相劝半信半疑,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有的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预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1.4孤独感:病人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单位,周围接触的

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查房时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少。很易产生孤独感。因此,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他们希望尽快熟悉环境,结识病友,还希望亲友的陪伴。长期住院的病人由于感到生活无聊,乏味,希望病友间多交谈,希望有适当的娱乐活动以活跃病房生活。 1.5被动依赖:病人进入角色后,大都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被动、顺从、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这时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到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关心,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1.6否认:在临床上还可以看到有的病人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尤其是对肿瘤等预后不良的疾病更为常见。如,有的患者明知自己患有癌症,却失口否认,当她看到病历诊断时,还说医生写错了。有的医护人员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正是某些病人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自我防卫方式。研究证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当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可以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 1.7同情相怜:人都有同情心、怜悯心。有位心理学家以女大学生做被试,进行了一次实验,发现人越在危难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人亲和力越强。这一实验结果也可以在病人身上得到验证。病人一旦住在一起,很快就能互相认识和互相理解,无话不

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标题: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烧伤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和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皮肤或组织损害。烧伤对病人心理所造成的打击是很大的,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了解并观察烧伤病人在受伤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1、早期的心理反应 1.1紧张和恐惧:烧伤早期,大多数患者因突然的意外致伤,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无心理准备,一些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神志清楚时由于不了解伤情,对是否能治愈心里无底,往往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此时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他们或表现出意外的镇静、冷淡、少语,反应迟钝,或躁动不安、痛苦、叫喊、抱怨等。 1.2 焦虑:由于烧伤病人需要隔离,不能会见家人亲友,还要忍受伤痛和各种担忧,轻者显得无法安静、心神不定、严重患者甚至怨天尤人、心情恶劣、无法安静、难以入眠或夜惊。 2、中期心理反应 2.1 惧怕疼痛:重症患者,休克期过后,进入感染期,患者要频繁接受手术、大量换药及其他各种治疗,如注射、静脉穿刺等。这些治疗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也会减弱,一些人因害怕而食欲不振,睡眠差、呻吟、烦

躁、恐惧,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手术和换药。 2.2猜疑:烧伤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对周围一切事情相当敏感。他们希望知道治疗方法和结果,有时反复询问治疗措施,很关心躯体的不适,很想了解自己的信息,如果解释不及时就会引起猜疑。但对一些解释又抱怀疑态度,总认为自己伤情重,担心医生看轻了伤情误诊。医生、护士查房讲话稍不慎,病人就会左思右想,担心自己将来残废;同病室的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也会使其心理负担加重。自己稍有不适就怀疑病情加重,紧张不安,顾虑重重。 3、度过危险期之后,患者进入康复期,这个阶段烧伤患者容易出现忧郁、急躁易怒、绝望、自卑、依赖性强等心理特点。当患者觉察到烧伤造成肢体伤残、外貌破相,甚至一些肢体功能丧失,今后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十分困难,影响个人前途等,常常忧心忡忡,心理负担沉重。创面愈合较差的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少言寡语,不愿配合,对治疗失去信心。疤痕不断增生挛缩致使肢体僵硬或功能障碍,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下降、易激动、烦躁、无故发脾气、提一些无理的要求,有时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勃然大怒,采取进攻性态度,甚至将怒气转向医护人员和亲友身上,其目的就是以无端的争吵、发怒来发泄内心的痛苦。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烧伤后遗留的畸形、功能障碍,担心受到别人的鄙视,产生自卑,感到生活暗淡,前途无望,对生活丧失信念、自暴自弃。行为过激的患者甚至觉得生不如死,有自杀倾向。 二.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对待患病的病人还是他们的 家属。病人和家属在面对疾病时通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沮丧、愤怒和绝望等,这些反应都需要得到理 解和应对。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他们减轻负担,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在患病期间更好地应对和适应。本文将讨论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着重介绍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如何帮助他们管理他们的情绪和 心理状况。 第一部分: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1.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帮 助病人。病人可能会表现出很多的情感和心理反应,如害怕、焦虑、 不安、愤怒、悲伤、绝望等,这些反应都需要得到关注。在与病人交 流时,应注意他们的语言、神态、行为和情绪,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情况。 2.建立信任的关系 建立信任的关系是很重要的。病人需要知道他们能够信任他们的 医生和护士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亲切的语言、微笑、支持和安慰,病 人可以感觉到他们受到关注和理解。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将治疗过 程和疾病的信息向病人清晰明了地传达,以及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关系。 3.提供社会支持 病人常常需要社会支持,以便顺利度过他们的治疗和康复期间。 例如,家庭成员、朋友、宗教机构和社团组织等。医疗机构通过提供 相关的社会支持渠道可以帮助病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摆脱孤独和孤立 的状态,并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变化。 4.积极地处理疼痛和不适

除了对病人实施疾病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医疗机构还应对病人 的肉体和心理状况进行积极的照顾。对于病人的疼痛和不适,应积极 地提供止痛和缓解疼痛的措施,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同时,对于其他 的不适和症状,也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便让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度过 康复期。 5.积极引导病人 在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方面,医护人员担负着引导病人的责任。 需要引导病人积极地思考和面对他们的疾病,例如调整日常生活和饮 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学会放松和舒缓情绪的方法等,这些方法都 有助于帮助病人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第二部分:对家属实施心理护理 1.理解家属的感受和心理反应 病人的家属也常常面临情感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害怕、 失落、愤怒和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了解家属的感受和情绪状态非 常重要,以便将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全面理解和解决。 2.提供情感支持 除了提供技术性的支持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提供情感支持来帮 助病人的家属度过这个痛苦的时期。通过沟通和倾听,医护人员可以 让家属的情感得到释放。在处理家属的情感问题时,需要慷慨付出, 耐心倾听,并发出有益的建议和可行的方案,以便建立更好的友好关系。 3.提供信息支持 家属还需要科学的、实时的疾病信息来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以及 康复进程。因此,医护人员应向家属提供有关病情和治疗进程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方式,如照料者自助小组,以便提 供在线支持和信息共享。 4.珍视壮志于成 对家属而言,最好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可以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中的 任务和摆脱疾病的困扰,以便回归工作和家庭生活。因此,医护人员 需要鼓励家属积极面对帮助患者的任务,并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结论: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再加上长期住院的生活条件限制等 因素,心理状况及情绪都会有很大变化。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应重视患 者心理上的变化,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必要的心 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问题会对患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住院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心理问题是不是也会对住 院患者造成较大危害呢?首先,在医院治疗期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失 眠和焦虑。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失 眠等。睡眠障碍导致的主要危害就是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社 会功能和劳动能力。其次,由于住院治疗期间,患者若缺乏情感支持,和家属之 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有些家属对病人的病情不理解、不关心,甚至 存在歧视和虐待病人等现象,这些不良行为对病人的康复不利。如果不能及时解 决相关问题,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及加重。最后,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容易产生自卑、绝望、厌世等不良情绪。这些不 良情绪会使患者情绪消极,甚至出现厌世情绪。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对住院患者 心理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我们应该重视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和疏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住院患者的作用是什么?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非常 不利。所以,要想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调养身心,就必须做好心理护理。那么,心 理护理对住院患者有什么作用呢?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对于患者来说,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害怕、疑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对手术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过程。因此,术前、术后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医护人员不可或缺的工作。 一、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 1.焦虑 手术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包括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害怕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担心术后会不会有疼痛等等。这些焦虑情绪会导致患者心情烦躁,影响睡眠,还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免疫系统功能,使身体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感染。 2.恐惧 手术时,患者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和危险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情绪。有的患者可能会担心手术时会出现意外,甚至失去生命。这种恐惧情绪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的压力症状,还可能导致术后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 3.疑虑

手术前,患者可能会对手术的细节和程序充满疑虑。这些疑虑情绪会让患者感到无助和焦虑。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对手术前的准备和麻醉产生疑虑,这些疑虑往往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 二、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术前心理干预 针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术前心理干预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比如行为干预、认知重构和心理支持等。 2.心理支持 手术前,医护人员可以在术前会诊或术前讲座中,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手术信息,详尽地讲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这样做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情绪。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例如与患者交流、给患者心理安慰、引导患者正面思考等等。 3.麻醉前的心理准备 麻醉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麻醉前的心理准备也非常关键。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引导患者放松和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减少对麻醉过程的恐惧和疑虑。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程序讲解,使患者充分了解麻醉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4.术后心理干预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病人心理 主要内容 患病、病感与病人 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 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 一、患病、病感与病人 1、患病 患病包括客观性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主观性的病感以及社会功能异常三方面表现。但三者可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和具备。客观性改变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验,主观性病感则不能直接验证。 2、病感 病感是以一定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的心身状态。它可以源于内在的客观病变,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引起。 3、病人 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 二、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 病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又称为病人角色。是社会角色的一种特殊类型。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每种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通过角色期待体现。 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人们对占有特定位置的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期望。 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指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其行为必须随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现象。 角色适应与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能随着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表现为角色适应,否则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三种类型: 1、自我角色冲突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 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 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矛盾。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角色缺如未意识到有病或持否认态度; 角色强化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 角色消退从病人角色过早转为常态角色; 角色恐惧对疾病过度惧怕、担忧;

怎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怎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护士要做到这点,必须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需要通过护患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要帮助患者解除躯体上的病痛,并克服各种心理上的障碍,促进其身心康复,这些职责决定了护患关系是一种有目的的治疗性关系,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刻意、谨慎促成和建立。 2 注意语言的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在患者面前的语言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有时是难以估量的。一句好的语言、一句体贴入微的问候,可使患者得到极大安慰,可缩小护士与患者的距离,增强亲切感,护士的语言只要能充分表达患者的善良意愿与同情,只要能以文雅和善感人的语言给患者以鼓励、信任、安慰体贴和关怀,患者就愿意沟通。要求护士主动接触患者、关心患者疾病,同时满腔热忱地面对患者,将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如面带微笑走进病房向患者说“早上好、感觉比昨天好些了吗?睡得好吗?”等。还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社会及家庭问题,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当然语言的内容要严谨,高尚、符合伦理道德原则。我们深知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良好的语言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笔者曾给一位德国妇女输液,由于外国人与中国人的观念不同,当时患者比划着难以交流的动作,笔者马上请翻译把中国的就医流程告诉患者使其放心看病,最后患者微笑着并跷起大拇指接受了治疗。 3 让患者自己讲出更多的真实信息 无论在病房还是在门诊都可以直接面对各种心理状态不正常的患者,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判断患者的心理异常程度、特点和原因,有时患者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但讲得不彻底,就不能顺利进行治疗。护患交流必须以真实的信息传达为前提,否则不可能有疗效。这就必须临床细致观察。 4 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 护理人员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以健康、愉快、稳定的情绪,正确的态度和观点,饱满的精力和耐心去影响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要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水平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热爱护理工作,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善于团结人,诚恳地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要正确地对待工作和学习,积极进取,要正确地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我认为以上四点是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具备的。心理护理不是单纯的安慰和劝导,而是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心理护理是?很多病人在患病后,都会引起心理的一些多虑,尤其是患病较为严重的病人,会产生恐慌、焦躁、负担这些心理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做好全面的心理 护理是首要之选。 1.心理护理基本方法 1.1 了解护理对象的护理内容,及时向专业医护人员请教,使病人得到尽可能完善的护 理服务。 1.2 病人居室光线要充足、温度、湿度要适宜。 1.3 护理动作要迅速、轻柔,切忌生拉硬拽,避免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1.4 注意病人的卧位,姿势要舒适,除需要暴露部分外,其余部分要遮挡,注意保暖。 1.5 注意清洁操作,护理者要衣帽整洁,最好戴口罩,操作前后要用肥皂洗手。 1.6 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温柔,使病人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1.7 护理操作完毕后,整理好病人的衣服被褥,使病人感觉舒适。 1.8 做好病情观察记录和护理记录。 以上就是心理护理的具体做法,不要忽视了这小细小的问题,病人在患病时最需要这些 贴心的照顾,做好了有助于病人的心情开朗,从而加快疾病的好转。 2.不同病患的心理护理方法 2.1 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疼痛减轻。 自我暗示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医护人员向病人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 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做斗争的决心和信心,通过 患者的自我暗示,心理上的疼痛即“减轻”了。 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转移注意力,用轻音乐或者舒缓的音乐制造情境以及美好事物的自 我联想 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 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也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 出现的各种问题。 2.3 恐惧的心理护理

性格与护理

2.1 性格与护理(1)性格开朗的病人的护理:性格开朗的病人,外倾性较明显,患病后特别是癌痛发生时,易产生急躁情绪,拒绝服药,拒绝治疗,消极等待。在护理中对病人要热情耐心的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病后饮食,锻炼方法,使之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并指出情绪稳定与健康恢复的关系。通过与病人面对面的交谈,不断地沟通,帮助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2)性格孤独内向病人的护理:性格内向孤独的病人内倾性较明显,患病后特别是癌痛时,情绪消沉、焦虑、抑郁,对疾病痛苦的耐受性差,有轻微的疼痛时便大声呻吟,家属不知所措,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强,述说病情时往往易扩大或缩小病痛的体验。在护理中倾听病人主诉,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说话,言语要谨慎,不要暗示,护士在谈话时要真诚,表示出同情心,理解病人。(3)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当护士第一次接触到病人时,要有礼貌,并谦逊的介绍自己,说明自己将会给病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谈话时口吻要自然和蔼,双眼看着病人以示尊重,要以病人的痛苦为痛苦,认真倾听病人的谈话,并在谈话中寻查病因,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接受病人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力求真正帮助病人。对病人在交谈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变化,要有所认识。病人悲痛、绝望时给病人深深的同情与安慰,使其得到温暖和关爱。病人情绪烦躁时任其合理的疏泄心中的烦恼,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使其情绪稳定。通过护理服务,护士应掌握每一个病人家庭信息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如有时病人怕拖累家人,对疾病产生绝望的想法,已经有过自杀行为,有的病人疼痛难忍想要安乐死时,有的家属对病人不关心不会护理时,护士应做到心中

有数,经常与病人交谈,并开导病人,经常到病人床前看望病人,指导家属做好护理,想办法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让病人感到有人在关心他,护士是诚恳的、友好的、善意的,使病人信任你。 3.1针对不同的肿瘤病人心理特点,制订出合理的、科学的心理护理计划,并配备专门的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医学心理学知识的护士去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要根据病人在不同疾病期的心理状况和病情的变化等情况,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实施方案。给予患者以贴心的心理抚慰及精神调养,以及必要的生活指导。充分调动其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 3.2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应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爱心。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及情绪反应了然在胸,在充分把握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之后。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如精神紧张、心理惧怕、否认怀疑、悲观失望、绝望情绪等,有的放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工作,给予对症下“心”药,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在医疗方面让患者满足放心。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 3.3护士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时,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在某种程度上是其他所不能替代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给予关心和帮助,努力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克服悲观失望情绪,与医护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并积极配合医师对疾病的治疗。 3.4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建立在良好的护、患之间的关系上。护理人员要随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保证各项治疗方案和疗程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其癌症患者的意愿需要。根据病人的性格和爱好爱好布置住院的病房环境,如家庭式病房或工作式病房。让患者在身患绝症住院期间,感觉到一样可以得到工作和生活乐趣,一样可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从而唤起病人对生命的渴望,产生出强烈的生存意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去战胜病魔,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关键环节之一。护士以和蔼的态度、可亲的语音,关心体贴的行动,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有效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以典型治愈病例让病人看到治愈的光明前途,可让病人的悲观情绪得以消除,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取得病人在治疗上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对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和恢复。而且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协助癌症病人的心理易波动,且多疑,对有关人员的言语非常敏感。因此,对癌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不能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医生,而需要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和社会有关人员的密切配合。可想,一方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而另一方不注意言行,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应该的话或行动,是起不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的。有研究表明,最能影响病人心理的是主管医生,因为病人住进医院,把身体的一切都交给了主管医生,主管医生是他最信赖的人。家属的作用也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家属无微不至的关怀可给病人以安慰和希望,可缓解病人的孤独感。亲戚朋友的鼓励也有助于增强病人的信心。由此看来,在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中,建立医生、家庭和社会相配合的支持体系很有必要。 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一般较重,很难在较短时期内经过几次治疗得到完全缓解,加上疾病本身的慢性和反复的过程,所以对癌症病人实施心理治疗需较长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些心理压力较重的病人经过疏导治疗后,情绪可很快得到

对患者不同时期护理特点及理论依据

对患者不同时期护理特点及理论依据 1.儿童患者的心理与护理 儿童患者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活动情境而迅速变化。因为他们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又比较直率,外露和单纯,所以只要依据其心理活动特点进行护理,易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1.1 分离性焦虑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在母爱的呵护下,形成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和信赖感。一旦因病情需要必须住院,儿童大都会恐惧,焦虑和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心理学家认为,人体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天生的需求。在医院里,护士对他们轻拍,抚摸及拥抱,会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减轻焦虑心理。 1.2 情绪反应强烈 由于儿童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又不善于表达,哭闹是最为突出的情绪变化,常常用哭声代表一切。所以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经常深入病房,善于从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突然事件发生。 1.3 恐惧 住院后,患儿离开了父母的陪伴,加之陌生的环境,易产生生疏感。为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护士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和恐吓,要成

为患儿的贴心人。 不同年龄的儿童个性差异极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只能从其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仔细体会理解。所以,儿科护士是否懂得儿童心理学,应成为考核儿科护士素质的重要内容。 2.青年患者的心理和心理护理 青年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感到很大的震惊。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前途,恋爱,婚姻,学业等方面的心理顾虑。 2.1 否认 疾病初期患者只是猜疑,存在侥幸心理,甚至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患病。护士应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告知患者各种检查结果,肯定诊断的正确性,激发患者的遵医行为,主动配合治疗。 2.2 担心 患者担心疾病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自己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有不利的影响。护士要针对青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实是求是地将病情及转规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问题,消除其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3 情绪强烈 青年人情绪特点是强烈而不稳定。若病情稍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但患者如果得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疾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因此 进行心理护理对于病人的身心康复都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情况下,心理护理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病人 心理护理的策略。 一、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很多病人都会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因此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心理护理: 1. 建立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向病人介绍手术的过程和步骤,讲解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后续的治疗方案,让病人有清晰的了解和 认识,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2. 帮助病人放松情绪。可以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呼吸法 等方式来帮助病人放松情绪,并且尽量营造出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 3. 关心病人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于病人的情绪进行关注和了解,尽可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提供支持和安慰,让病人感到关爱和温暖。 二、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出现波动,在此时进行有效的 心理护理会对患者有帮助。这里有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方面:

1. 对病人进行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抚。手术对于病人的刺激和影响往往最大,此时我们需要主动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尽量呈现出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供病人托付情感。 2.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治疗。鼓励病人尽快进行适宜的康复训练、进行社交活动等以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尽快摆脱身体状况的影响。 3. 适当的交流和沟通。与病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情况和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可通过电话咨询、互联网直播形式提供不同形式、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交流与支持。 三、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往往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心理护理: 1. 激发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对于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多角度渗透,肯定他们在治疗中取得的进展,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以此帮助其度过难关。 2. 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在相同的时候,病人也需要进行其他健康方面的改变,如劳逸结合、合理饮食等,这些与疾病的治疗相互影响,能对身体状况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此时,需要主动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 3. 对病人进行持续、有效的关爱和支持。慢性病患者照护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多做出细致关爱,应从心理、物质等不同层面提供帮助,给予患者关爱和鼓励。 四、末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瘫痪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瘫痪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一、心理适应 瘫痪病人一般都要经过痛苦期、达观期、悲观期或奋发期。 1.痛苦期:病人突然由健康变为瘫痪,预想不到,也不知何故,不知所措,心理打击沉重,悲痛万分。表现为激情,痛哭,不思茶饭,甚或有轻生的念头;情感脆弱,激惹性高;有的受挫折后,有攻击对抗行为,如拒绝治疗护理、拒绝见人、破坏物品等。护士在护理中要做到: (1)对病人行为(除外危险与破坏性行为)要理解迁让。护士应能理解病人因瘫痪的突然性、严重性及潜在的持久性而带来的心理负荷,此期过多的安慰鼓励,过亲的体贴关怀,会反遭病人拒绝与反感,只会加重其痛苦而不会立即减轻。绝不能强行制止病人感情的自然发展,先任其发泄与表现,然后,适时适度地劝说与安慰。但又不宜让过多的人接触病人,你来我往,频频游说,单调语言会令病人心烦。除分配接触病人的护士外,其它人应行若无事,若将病人当特殊人物看待,反易遭误会。 (2)具体关照病人生怕是此期的首要任务。病人的痛苦故然首先是在精神上,但随之而来的是肉体上的痛苦以及随后的肉体一精神交错的痛苦,如排泄、沐浴、性生活等痛苦,每时每刻都会反作用地引起精神病昔。护士要从帮助病人的日常生活的困难着手,来表示关怀与体贴,并给病人心理上的启迪,解除或减轻其精神痛苦。

①给病人安排舒适与安全的体位。体位应灵活多变,可取平卧、侧卧、俯卧更替,每2小时交换1次。足部要加托.脚板,以防足下垂。手可握以绷带卷,并置于功能位。床要加栏栅,防止落床。床的足端安置牵拉带,便于病人拉带起坐与活动。 ②帮助病人床上活动或按摩,以减少肌萎缩,为今后的功能康复锻炼提供可能条件。 ③护士要设法预防各种并发症,如预防肺炎,病房要温暖,被褥要保暖,避免病人受凉;更换体位时,常拍打上侧胸部,鼓励病人深呼吸,有分泌物者应鼓励咳痰或作体位引流;带领与督促做举上肢与扭躯干的运动。预防便秘,要安排病人进多种纤维素饮食;训练病人定期排便,以养成习惯;适当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肠蠕动。预防泌尿道感染,病人的肛门及外生殖器应经常清洗;锻炼病人下床活动自行排尿,并经常按摩下腹部;非不得已时不用导尿,或在严密无菌下进行。此外,要预防褥疮,摔伤、烫伤、冻伤等。 ④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病人,提供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聆听音乐,观赏电影电视,也会给病人一种精神寄托,以减轻痛苦。 (3)动员病人的亲友来做安抚工作。应选择病人最信赖且对病人最具影响作用的人来陪伴。陪护者要同医护人员步调一致,谈吐病情与预后要提法一致,说话应慎重,不具有暗示性。主要从细节的照顾上来体现同情、爱护与鼓励。

对病患及家属的心里护理

对病患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危害,而且也给其家属心理上造严重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患家属积极配合,家属与病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公陪的效果,进而让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患家属、护理措施、心理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当一个人身患疾病时,其心理格外紧张、焦虑、恐惧,易于激怒,对医务人员不信任,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医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患家属积极配合,家属与病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公陪的效果,让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病患家属积极配合,家属与病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公陪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1什么是心理护理 很多病人在患病后,都会引起心理的一些多虑,尤其是患病较为严重的病人,会产生恐惧、焦虑、负担这些心理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做好全面的心理护理是首要之选。(1)了解护理,对象的护理内容,及时向专业医护人员请教,使病人得到尽可能完善的护理服务。(2)病人居室光线要充足、温度、湿度要适宜。(3)护理动作要迅速、轻柔、切记

简述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简述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而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关注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改善他们的病情。本文就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心理护理的方法。 一、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症 焦虑症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指的是处于长期的高度焦虑状态,并伴有多种不适的表现,如心跳加快、心慌、想不起深呼吸、感到紧张、担心,以及反复地思考恐惧的事。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应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处理。 2.抑郁症 抑郁症是指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表现为精神疲乏、抑郁、体重减轻、睡眠不佳、自责、饮食不振等。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措施,以帮助他们摆脱抑郁情绪,恢复健康心理状态。 3.应激障碍 应激障碍指患者对特定环境或情况的反应过度,表现为情绪大起大落、睡眠不佳、胃肠症状加重或体重波动、记忆力减退、感到孤独或不安等。患有应激障碍的患者,应采取放松和心理治疗,以减轻压力,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二、心理护理的方法

1.建立信任关系 信任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护士应以真诚的态度和温暖的语言,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感受到安慰和支持,从而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2.创造安全的环境 护士需要通过调节病房温度和光线、移动家具等方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3.积极与患者交流 通过日常对话、阅读故事书等方式,护士应与患者交流,以了解其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4.采用心理干预技术 心理干预技术是指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定性分析、改善技能等,以帮助患者处理心理问题,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疾病。护士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技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护士应关注和解决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建立信任关系、创造安全环境、积极与患者交流、采用心理干预技术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治疗结果。

不同情况下病人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心理护理 不怜悯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险,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抢救理科学的形成和进展,人们越来越熟悉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逼,就是患病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假如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急心情,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假如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急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峻后果。 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惊、紧急担心,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准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简单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急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消失心理特别。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糊涂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惊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伤、失助、无望等消极心情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

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擅长详细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惊,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加病人的平安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急而又热忱地接诊。亲切而又急躁地询问,悉心爱护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当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气。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平安感。 3.使病人感到平安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平安感的基础。为了关心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苦痛,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详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赐予确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舞,尽量避开消极示意,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示意,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平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