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合集下载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 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11#墩12#墩10#墩13#墩6011260图1-1 (60+112+60)m 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 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 、15.0m ,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 ,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 ;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 ,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 ,12#主墩尺寸:14.0×11.3×4.0m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 、13.5m ,11#、12#主墩高9.0m 、12.0m 。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 ,边支点处梁高5.017m 。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 ,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 ,桥梁宽12.6m ,桥梁建筑总宽12.9m ,底板宽7.0m 。

顶板厚度43.5-73.5cm ,腹板厚度50cm ~95cm ,底板厚度50cm ~90cm ,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全文可读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全文可读

前期结构计算分析 预告变位和立模标高
施工 测量 误差分析 修改计算参数 结构计算
主梁标高、悬臂端挠 度、有效预应力、温 度、弹性模量、收缩 徐变系数
主梁标高误差 预应力张拉误 差 弹性模量误差 温度影响 徐变影响 计算图式误差
施工控制流程图
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3 参数识别
在本桥的施工控制中按照自适应控制思路,采用“最小 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利用实测数据与理论值 的对比,根据各参数对位移的影响矩阵,可以得到该参数的 实际值。
影响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基本参数由很多个,需测定的
参数主要有:
(1) 混凝土弹性模量;(2)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 (3) 恒载;(4) 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用 ; (5) 材料热胀系数;(6) 施工临时荷载;(7) 预应力 孔道摩阻系数;(8) 实际预应力的施加系数 。
6 线形监测
1. 误差控制标准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 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客运专线桥涵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误差在+ 1.5cm和-0.5cm之间,合拢误差在1.5cm以内。根据这一目 标,在每一施工步骤中制订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线形监测 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
6 线形监测
6.3 观测时间与项目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 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 的进度来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
1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
2 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
7.1 梁体 位移误差 分析
7 误差分析与识别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o—年七月.word 格式,4.2.1技术体系 4.2.2组织体系4.2.3协调体系5.4.1主梁线形监测 5.4.3线形控制的实施1概述 1.1项目概况 1.2技术标准 1.3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2施工监控的目标 3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4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4.1 施工监控方法 4.2 施工监控体系.1 .1.35.6 施工控制报告 1.5 6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5 16 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8. 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2.Q. 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22. 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23..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4.3.1施工控制计算 4.3.2误差分析.6.4.3.3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7.5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5.2 实时控制 1.Q 5.3 监控计算1Q 5.4 几何控制12 .12. 141概述1.1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 ,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 ;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 ;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 3.0〜4.0 m,合拢段长2.0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主梁两个边跨直梁段和主墩0#块均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pptx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pptx

传感器布置
布置原则
根据施工方案和结构特点,选 择关键部位进行传感器布置。
常用传感器类型
包括位移计、应变计、陀螺仪 等。
布置要求
确保传感器安装牢固、不妨碍 施工和测量精度。
数据采集与处理
01
02
03
数据采集系统
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减少人为误差。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滤波、 修正、计算等处理,得到 准确的监测结果。
安全预警
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出 现的施工风险进行预警, 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安 全。
03
实施过程
施工准备
监控方案设计
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控方案,包括监控点位布置 、传感器选择、数据采集频率等。
监测设备采购
按照监控方案,采购相应的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仪 、传输设备等。
监测人员培训
技术现状
01
目前,大跨度连续梁的线型监控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02
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被应用于连续梁的施工监
测。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
03
以及监测系统的稳定性等。
监控的重要性
1
实时监测连续梁的线型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施工安全。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总结词
通过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大跨 度连续梁的线型进行精确监控,有效提高 了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VS
详细描述
大跨度连续梁是现代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 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线型监控对于保证桥 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 文通过对监控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 一种基于先进测量设备和技术手段的线型 监控方法,可实现高精度、实时、动态的 监控,有效提高了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性。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2023-11-07CATALOGUE目录•工程概述•监控方案•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技术与方法•工程应用案例•结论与展望01工程概述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跨度连续梁桥已成为重要的桥梁形式,具有跨越能力大、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等优点。

但同时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项目背景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大跨度连续梁桥,主桥采用三跨连续梁结构,桥梁全长360米,其中主跨跨度为180米。

工程规模较大,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复杂由于桥梁跨度大,需要采用挂篮施工等高难度技术,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控要求高02监控方案监控方案设计确定监控内容对大跨度连续梁的挠度、应力、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同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性能、荷载情况等。

选择监控方法和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激光测距、红外线测温等,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

确定监控目的确保大跨度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误差和变形,保障工程质量。

1监控方案实施23在关键部位设置监测点,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电源和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场布置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安装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现场安全措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如挠度、应力等,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评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控方案效果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 (1)2.1依据 (1)2.2目的 (1)2.3原则 (2)2.4方法 (2)3 施工线形监控的内容 (3)3.1所需资料和准备工作 (3)3.2 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控 (4)3.3 施工线形监控中的辅助测试,试验及资料收集 (4)3.4 线形监控具体流程 (6)3.5 施工线形监控预警系统 (7)4 监控精度与总体要求 (7)4.1监控的精度 (7)4.2 监控的总体要求 (7)5 施工监控工作注意事项 (8)5.1 线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8)7 投入人员及仪器设备 (9)7.1 施工单位投入监控人员 (9)7.2 施工单位投入仪器设备 (9)悬臂灌注梁线形监控方案1 工程概况连续梁采用轻型挂蓝分段悬臂灌注施工,先在托架上灌注0号段,再对称向两侧顺序灌注各梁段,形成T构。

利用搭膺架浇筑边跨梁段,最后浇筑合拢中跨形成连续梁体系。

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2.1依据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依据下列规范及文件编制:《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有碴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简支整孔箱梁》通桥(2007)22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砼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客运专线性能砼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2.2目的大跨度的现浇连续梁的梁段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较长。

在施工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设计计算、桥用材料性能、施工精度、荷载、大气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诸多方面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差异。

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新建铁路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线野猫河大桥(40+64+36)m双线连续梁施工监控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项目负责人: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院二〇一七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3)1工程概况 (3)2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3)3施工控制的目的与依据 (4)4施工监控的原则和方法 (5)5施工监控计算软件 (5)第二章施工控制中的结构分析 (6)1施工控制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 (6)2施工控制的计算方法 (6)3施工控制分析的步骤 (7)4立模标高计算 (7)5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 (8)6立模标高的实时调整与预测 (8)第三章施工监控计算参数的确定 (10)1概述 (10)2结构分析参数取值 (10)第四章线形监测实施细则 (12)1箱梁悬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实施细则 (12)2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 (12)3位移测点布置 (12)4观测时间与项目 (13)5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工作 (15)6箱梁体系转换及合龙的监测 (16)7影响箱梁挠度变形的因素处理 (16)8箱梁温度测试实施细则 (17)9施工监控的精度与原则 (18)10施工阶段监测实施的总体要求 (18)第五章施工控制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体系 (20)1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20)2施工控制工作流程 (20)3施工控制体系 (21)第六章安全事项 (23)附表1 (24)附表2 (25)附表3 (26)附表4 (27)附表5 (28)附表6 (29)第一章概述1 工程概况野猫河大桥(DK43+351.75~ DK43+493.2)梁部结构为(40+64+36)m连续梁,桥墩均采用双线圆端型墩,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

结构形式:本连续梁计算跨度为(40+64+36)m,梁高3.1m~5.1m,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箱梁顶宽12m,底宽6.7m。

2 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对大型桥梁而言,理想的几何线形与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浇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证桥梁成桥桥面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变形控制和内力控制。

变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节段箱梁的竖向挠度及其横向偏移,若有偏差并且偏差较大时,就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节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横向偏移可以通过精确测量控制和调整来达到要求,而影响竖向挠度的因素很多(如施工荷载、挂蓝自重、温度变化等),施工时就要充分考虑影响挠度的各种影响,在各节段设预抛高,也就是控制立模标高。

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拢时间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主梁破坏。

悬臂施工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

由于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节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模拟结构分析、施工监测(包括结构变形与应变监测等)施工误差分析以及后续施工状态预测几个方面。

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和确保结构形成后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东方红大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因其跨径较大,最终形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施工与体系转换过程。

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论主梁标高值,但在施工中存在着许多误差,这些误差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成桥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形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因此,为了确保东方红大桥施工安全,成桥线形符合要求,在施工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

改建铁路XX线扩能改造工程后坝湾双线特大桥(33+48+33)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编制:复核:审核:XXX标项目部二〇年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 施工监控目的及依据 (2)3 施工监控测点布置及内容、方法 (3)4监控流程 (3)5 监控测点的保护 (4)6 质量保证措施 (4)附表一: (6)附表二: (7)附表三: (8)1.工程概况1.1桥梁概况改建铁路XX线扩能改造工程D1K238+065后坝湾双线特大桥,主跨采用结构形式为(33+48+33)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主跨上跨南楠二级路,采用悬臂浇筑施工。

1.2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2)桥上线路:双线,本梁线间距按4.468m设计,平曲线半径R=7000m,连续梁梁部曲线曲做。

(3)设计行车速度: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km/h。

(4)设计活载:“中-活载”(5)牵引类型:电力(6)轨枕及钢轨:全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200km/h速度目标值路段范围内铺设Ⅲbc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钢轨类型为60kg/m。

(7)环境:一般大气条件下无防护措施的地面结构,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

(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9)施工方法:悬臂浇筑法。

1.3梁部构造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体全长115.1m,中跨10m梁段和边跨端部14.55m梁段为等高梁段,梁高2.7m;主墩处梁高为4.0m,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2.7+1.3×x2/289(m)变化,其中以6号、18号截面顶板顶为原点,x=0~17(m)。

全桥顶板厚35cm;边跨端块处顶板厚由35cm渐变至52cm,底板厚39~100cm,边跨端块处底板厚由39cm渐变至70cm;腹板厚35~60cm,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35cm渐变至60cm。

梁体在边支座处及主墩处设横隔板,全联共设4道,横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以利检查人员通过。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办公桌上,笔尖轻触着纸张,我的思绪开始蔓延。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在面对“悬臂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这个题目时,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这个项目,我们旨在通过线性监控技术,确保悬臂现浇连续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线性监控,听着就感觉很高大上,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梁的形变和应力情况,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二、监控方案设计1.传感器布置传感器是监控系统的眼睛,我们需要在梁的各个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包括应变片、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实时采集梁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数据,为我们的监控提供第一手资料。

2.数据采集与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这就需要一套稳定的数据传输系统。

我们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方式,通过Wi-Fi或者4G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采集回来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需要一套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梁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梁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三、监控方案实施1.传感器安装传感器安装是监控方案实施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在梁的预定位置精确安装传感器。

这需要专业的安装团队,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安装经验和专业技能,确保传感器的安装质量和准确性。

2.数据传输系统搭建数据传输系统的搭建是关键环节,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传输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对传输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监控中心建设监控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需要实时接收并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对梁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四、监控效果评估监控方案实施后,我们需要对监控效果进行评估。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〇一一年七月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1.2 技术标准 (1)1.3 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1)2 施工监控的目标 (2)3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2)4 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2)4.1 施工监控方法 (2)4.2 施工监控体系 (3)4.2.1 技术体系 (3)4.2.2 组织体系 (3)4.2.3 协调体系 (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 (6)4.3.1 施工控制计算 (6)4.3.2 误差分析 (6)4.3.3 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 (7)5 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 (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7)5.2 实时控制 (9)5.3 监控计算 (9)5.4 几何控制 (10)5.4.1 主梁线形监测 (11)5.4.3 线形控制的实施 (12)5.6 施工控制报告 (12)6 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12)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4)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5)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16)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17)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 (18)1 概述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3.0~4.0 m,合拢段长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桥梁方案】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桥梁方案】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60+112+60)m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15.0m,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12#主墩尺寸:14.0×11.3×4.0m,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13.5m,11#、12#主墩高9.0m、12.0m。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边支点处梁高5.017m。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7.0m。

顶板厚度43.5-73.5cm,腹板厚度50cm~95cm,底板厚度50cm~9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11#、12#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13个悬臂浇筑段,1(1')#段到4(4')#节段长度3.0m,5(5')#段到9(9')#节段长度3.5m,10(10')#节段到13(13')#节段长度 4.0m,14#边跨合龙段、14'#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 2.0m;0#段节段长度19.0m,重量1833.51t,15#边跨现浇段节段长3.75m,重量274t。

连续梁(双线)施工监控方案

连续梁(双线)施工监控方案

双线连续梁施工线性监控方案一、工程概况 (3)(一)桥梁概况 (3)(二)技术标准 (3)(三)主梁设计参数 (4)(四)主梁材料 (5)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及意义 (5)(一)施工监控的目的 (5)(二)施工监控的意义 (6)三、施工监控的原则及实施方法 (6)(一)施工监控原则 (6)四、施工监控主要工作内容 (11)(一)理论分析预测 (11)(二)施工监测 (15)(三)施工控制 (17)五、施工监控工作步骤 (18)六、施工监控技术依据及精度要求 (18)(一)技术依据 (18)(二)精度要求 (19)七、分工及相关要求 (19)(一)施工与监控分工 (19)(二)相关要求 (20)河北天鸿道桥科技有限公司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双线连续梁施工线性监控方案一、工程概况(一)桥梁概况新建时速250公里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北珠岩跨绕城高速公路特大桥(60+100+60)m、(32+48+32)m连续梁、青烟直通线跨外夹河特大桥(48+80+48)m连续梁,按有砟轨道设计。

(二)技术标准1、设计速度:设计最高行驶速度250km/h。

2、线路情况:双线正线,直、曲线,曲线半径2000m,线间距4.6m,有砟轨道。

3、设计荷载:⑴恒载结构构件自重: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采用。

⑵活载列车活载:纵向计算采用ZK标准荷载。

横向计算采用ZK特种荷载。

离心力、横向摇摆力、人行道及栏杆荷载分别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选取办理。

⑶附加力风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4.4.1条计算。

温度荷载:根据《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计算。

⑷特殊荷载:列车脱轨荷载: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第7.2.12条规定办理。

地震力: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版)(GB50111-2006)规定计算。

80m连续梁线型控制方案

80m连续梁线型控制方案

跨度80m连续梁的线型控制本标段淠河总干渠特大桥(48+80+48)m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法浇筑施工,悬灌施工10个节段,总悬臂长度达76m,设计箱梁高较大,自重大,容易发生挠度变形,必须将其作为施工控制主要对象。

其线形控制为本段连续箱梁施工的重点及难点工程。

1、施工控制的内容、目的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中连续梁结构形成后的外观线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悬灌预应力砼连续梁的施工控制,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的仿真分析,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阶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控制的主要方法80m连续梁的施工控制采用正装结构分析预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比对,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调整,落实在现场并进行箱梁模型标高调整,以取得最佳的线形控制结果。

误差调整采用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设计参数的识别与修正,可以使提前预测值不断向真实值逼近,随着数据量的增多,其准确性也逐步提高。

采用H实际挠度=A×H理论计算+B×TIME实测+C的线性回归模式进行控制。

在具体运用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通过对已知量的线性回归,在解出回归系数后即可按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未知量进行预测。

3、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连续箱梁的施工控制系统由施工控制管理系统和施工现场(微机)控制分系统组成。

(1)施工控制管理系统经理部成立专门施工控制小组进行全程监测(重点放在几何控制上),以保证80m连续箱梁顺利合拢和成桥后线形流畅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监控小组组长由项目总工兼任,施工控制人员可直接由有经验的技术员担任。

见图1悬灌连续箱梁施工控制管理系统框图。

图1悬灌连续箱梁施工控制管理系统框图控制反馈(2)施工现场控制系统施工现场控制系统是施工控制系统的技术核心,它包括整个施工控制的主要分析过程,具有数据比较、当前结构状态把握、误差分析、参数识别、未来预测、综合调优决策等功能。

支架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支架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赣州港至机场快速路连接线工程40+60+40m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编制:辛河岭复核:李忠鑫审批:陈朝友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南康公共服务三期工程PPP项目部目录一、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1)1.1、工程概况 (1)1.2、施工监控技术依据 (2)1.3、线路技术标准 (2)二、线形控制必要性和方法 (3)2.1、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3)2.2、施工控制的方法 (4)三、监控计算 (6)3.1、连续梁施工步骤 (7)3.2、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 (7)3.3、确定计算监控基本参数 (8)3.4、长期收缩徐变设置 (8)3.5、计算内容 (8)3.6、立模标高的确定与调整 (9)四、线形测量 (9)4.1、变形监测 (9)4.2、轴线偏移测量 (11)4.3、墩顶沉降和水平位移测量 (11)4.4、考察大气温度对主桥线形影响 (11)4.5、监控技术方案的保证措施 (11)五、应力测试 (12)5.1、应力测试断面 (13)5.2 、测试仪器及要求 (13)六、主要注意事项 (14)6.1、施工步骤安排计划 (14)6.2、测试项目 (14)6.3、对施工现场的要求 (15)七、控制具体流程 (15)八、监控目标 (16)一、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1.1、工程概况赣州港至机场快速路连接线工程,位于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以及东山街道。

道路起点对接产业大道(在建),与东山北路北延段平交,本工程项目起点里程为K0+065为东山北路北延与产业大道交叉口,线路自西向东,与南康区机场快速路平交后,转为由北向南,跨章水河支流,经南康家居特色小镇东侧,跨章水河、现状滨江大道,止于赣南大道交叉口,线路全长约 5.184km。

K4+486.5跨章水河桥单幅桥全宽20.25m,采用三室箱型截面,外侧腹板为斜腹板,腹板斜率为3.5:1,中支点梁高4.0m,边支点及跨中梁高 2.1m,梁底边形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跨等高段长10.9m,中跨等高段长2.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〇一一年七月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1.2 技术标准 (1)1.3 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2)2 施工监控的目标 (2)3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2)4 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3)4.1 施工监控方法 (3)4.2 施工监控体系 (4)4.2.1 技术体系 (4)4.2.2 组织体系 (4)4.2.3 协调体系 (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 (6)4.3.1 施工控制计算 (6)4.3.2 误差分析 (6)4.3.3 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 (7)5 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 (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7)5.2 实时控制 (10)5.3 监控计算 (10)5.4 几何控制 (12)5.4.1 主梁线形监测 (12)5.4.3 线形控制的实施 (14)5.6 施工控制报告 (15)6 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15)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6)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8)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20)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22)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 (23)1 概述1.1 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3.0~4.0 m,合拢段长2.0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主梁两个边跨直梁段和主墩0#块均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悬臂段施工完毕后,先合拢边跨,再合拢中跨。

为保证本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施工质量,成桥后线形满足设计要求,运营后环境因素及列车荷载等对线形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本桥的施工方案特制定本桥的施工监控方案。

1.2 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联络线;(2)桥上线路:单线,有砟轨道,曲线半径R=400 m,轨顶至梁顶高0.826m;(3)设计行车速度:不大于80 km/h;(4)设计活载:ZK活载;(5)牵引类型:电力;(6)环境:一般大气环境,作用等级为T2,冻融环境为D1。

1.3 监控方案制定依据(1)《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40号);(2)《铁路桥涵基本设计规范》(TB10002.1-2005);(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020-2009);(7)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2 施工监控的目标施工监控工作的目标是:(1)各T构顺利合拢,成桥线形逼近设计线形;(2)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对施工工期不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

3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及时对施工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处理,保证成桥后的结构线形和内力与设计相符,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样的一项工作,就是桥梁的施工监控。

对高次超静定桥跨结构(多跨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或斜拉桥),其成桥的梁部线形和结构恒载产生的内力与施工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序会导致不同的结构线形和内力。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混凝土收缩徐变、结构自重、施工荷载、温度影响等)的随机影响,由于在测量等方面产生的误差,结构的原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偏差(如主梁的竖向挠度误差)具有累积的特性。

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随着梁的悬臂长度的增加,主梁的标高会显著偏离设计值,造成合拢困难或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

施工监控的目的,是根据实际的施工工序,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理论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其主梁端的挠度(每阶段施工挂篮的立模标高或梁段定位标高)等施工控制参数。

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变形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本项目工作的任务是:把桥梁施工监控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大跨度连续梁桥的实际施工过程,对该桥施工期间的线形进行有力的控制和调整,即: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变形的参数,结合施工过程中测得的各阶段主梁变形数据,随时分析各施工阶段中主梁变形与设计预测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以协助施工单位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并确保在桥梁建成以后的外形曲线与设计尽量相符。

4 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4.1 施工监控方法随桥梁结构形式、施工特点及具体监控内容的不同,其施工监控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拟综合采用参数识别修正法、预测控制法和最大宽容度法。

参数识别修正法是指在监控开始阶段,在进行施工监控计算时,若控制体系的某些设计参数(如既有桥梁的材料参数,施工设备的荷载参数等)与实际情况有出入,需要借助现场测试体系或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参数估计、识别和修正,使监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预测控制法是桥梁施工监控的主要方法,其在考虑影响桥梁结构状态的各种因素和控制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对每一施工阶段的结构状态进行预测,使施工沿着预定状态进行。

预订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误差,其对控制目标的不利影响则在后续若干施工阶段的预测中予以考虑。

在分析误差、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时,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工艺水平和相关的施工和制造规范,按照最大宽容度法,确定一套合理可行的容许误差度指标体系。

4.2 施工监控体系针对施工监控中的具体情况,将灵活综合采用上述各监控方法。

为保证上述方法的实施,需要建立和正确运作相应的施工监控体系,包括技术体系、组织与协调体系和信息传递体系。

4.2.1 技术体系桥梁的施工监控与其设计和施工方法有密切的联系。

根据该桥设计和施工的具体特点,参考国内同类桥梁的施工监控情况,拟建立图1所示的施工监控技术体系。

4.2.2 组织体系为保障施工监控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必须明确施工监控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桥梁的施工监控过程是一个信息跟踪采集、信息分析处理、实时控制和信息反馈的过程。

一座大桥的建设将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控等多个单位,各个单位在施工监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施工监控工作必须依靠建桥各方的密切合作、团结协调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为保障施工监控工作的高效运作,必须明确施工监控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

为此,在施工监控阶段,成立由大桥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监控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施工监控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监控工作过程中的总体协调工作。

为保障施工监控、监测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结合本桥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的具体技术内容,我单位将组织精干人员组成“施工监控组”,常驻现场,密切配合现场施工。

另外,我单位还将为大桥的施工监控工作设立远程专家组,专家组由我单位有着丰富桥梁设计、施工、科研、试验、检测经验的专家组成,他们将为施工监控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把好质量关。

图1 施工监控技术体系4.2.3 协调体系在桥梁施工监控的信息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和通畅性是保证施工监控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施工单位的施工数据要能及时传递到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施工监控单位对施工信息及时计算处理后的结果,形成施工监控的指令信息要及时反馈传递到施工单位予以执行。

这些工作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监控等部门。

各部门的职责不同,重点不同,工作和组织关系也有所区别。

为此,施工监控体系中还应当包括建立有效的协调体系及合理的工作制度和联系制度。

建议的协调体系(着重于监理、施工、施工监控之间关系)见图2。

图2 建议的多方协调体系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4.3.1 施工控制计算在实施施工监控时,第一步的工作是要形成控制的目标文件,以校核设计计算与施工控制计算的闭合性。

施工控制的预测计算将采用设计计算参数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控制目标的理论值。

随后,建立施工监控计算模型,在这项计算中,则会尽可能采用现场实际参数用于计算,以反映出施工实际情况,并提供监控目标理论值。

4.3.2 误差分析施工误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各类施工误差会出现不同的分布形态。

常见的误差形态有三类:白噪声分布形态、连续单向分布形态和大峰值分布形态。

白噪声分布形态的特点是:误差峰值较小,且正向或负向误差分布基本均匀,类似于白噪声干扰,因误差不会累积,其对结构的影响很小,是施工控制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连续单向分布形态的特点是:虽然其单个误差的峰值一般较小,但整体误差分布出现连续的正向或负向分布,特殊情况下会产生误差累积。

有累积的连续分布误差会对结构线形及内力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必须防止和避免。

大峰值分布形态的特点是:虽然其整体误差的均值较小,但出现单个误差峰值较大的情况,也会对结构线形和内力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加以控制和调整。

应对施工反馈的数据与施工控制预测计算的理论目标值以及施工控制实时计算结果的修正目标值进行比较,确定误差的实际分布状态,对连续分布误差和大峰值误差进行及时调整。

4.3.3 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要确定误差峰值的大小并决定是否进行误差调整,必须预先确定一套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误差容许度指标体系。

误差容许度的确定还必须满足设计和监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过严的误差容许度会为施工带来困难,延误施工进度;过宽的误差容许度会为施工留下一定的安全或质量隐患。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规定:(1)悬臂梁段高程误差在+15 mm和-5 mm之间;(2)合拢误差在15 mm以内;(3)梁段轴线偏差在15 mm以内。

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施工单位在每一梁段的施工中,挂篮定位标高与监控指令控制标高之差控制在5 mm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