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欧剑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操纵措施。
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务必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能够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能够同时进行,也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
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构成,通常应该包含流行病学、实验室与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与管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与物品,通常能够包含:有关调查表(有的时候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与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操纵器材、采样设备与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与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关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核实诊断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熟悉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与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
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资料。
在调查时,假如疾病是经水或者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
假如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者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与危险因子等问题。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推断。
核实诊断能够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
核实诊断应包含相应信息的收集,特别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在流行病学中,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探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而当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迅速了解疫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先需要确定调查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目的一般是迅速了解疫情,确定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以及评估疫情对人群健康的威胁程度。
研究对象可以是受感染的病例、病原体携带者、接触者或其他相关人群。
接下来是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数据收集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检验样本等。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接触史等;实地观察可以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检验样本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病原体。
数据分析则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群体比较等,以获得疫情的特点和趋势。
另外,流行病学调查中还需要进行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可以追踪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
报告可以将调查结果及时公布,向社会传递疫情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的监测和报告对于遏制疫情的扩散非常关键。
流行病学调查不仅仅局限于疫情的描述和控制,还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和预测来提供科学的依据。
流行病学模型可以对疫情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从而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防控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还可以为疫苗研发、药物治疗等提供参考,推动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发展。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传播途径、传播速度等,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可以提出戴口罩、勤洗手等预防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第一条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应当按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第二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二)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四)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四条接到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疫情报告的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接到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第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各级责任报告单位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第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
5 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06 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
现场调查与处理---现场通气会
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 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
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 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 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现场调查与处理---核实疫情
现场调查与处理---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开展卫生救援,协助救治病人,怀疑为传 染病时,应对尚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者)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必要时,对易感(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服药、 应急接种,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 预。
现场调查与处理---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在现场及周边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必要时实 行日报、零报。
现场调查与处理---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
对发现并核实后的每一个病例都应及时地进 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完整地逐项地填写 个案调查表。
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然没 有列入,但在调查中发现有流行病学意义的 内容(线索)应进行详细追问和描述,特别 要注意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
现场调查与处理---流行病学调查--专题调查
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 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 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
进程报告要有连续性,可有多次。
现场调查与处理---撰写现场工作报告--阶段报告
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 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 结报告。
感性高的病例定义。
4 在病因研究阶段应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与处理---搜索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
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关键词:公共卫生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
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
(一)疾病暴发调查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信息。
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暴发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一般程序如下:1.确定暴发的存在疾病暴发的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医疗单位、流行病学监测点、防疫机构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兽医站;还有可能首先被教师、居委会主任等人员发现。
防疫工作者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地夸大或缩小。
此时可从3个方面入手:(1)尽快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
(2)及时向发病单位的领导、医生和卫生员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3)派遣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判断暴发信息确凿性。
如果经确认暴发信息不真实,应立即向公众澄清事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一旦认定暴发属实,接下来就要初步分析暴发的总体形势,分析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分析暴发影响的范围、发病人数、受暴发威胁的人数。
根据对形势的初步推断,紧急做好暴发控制准备和组织工作。
2.准备和组织虽然暴发发展迅速、涉及人数多、时间紧迫,但周密的准备和组织将使现场工作事半功倍,组织现场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区域的确定和划分首先是明确调查的范围,将调查范围划分成多个区域,并确定重点调查区,每区安排一个合适的调查队。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主要针对疾病流行、暴发等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监测、预测与调 查控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要 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9页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主要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 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
宿主特征,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以及传染原、 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假设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9页
建立并验证假设
假设应具备: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所 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特 点)、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建立假设的过程应注意:注意现场观察、 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请教相关领域和专 业的专家。
总结报告:调查结束后要及时写出本次调查的总 结报告。内容包括暴发或流行的总体情况描述, 引起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 效果评价、应吸取的教训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9页
关于某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年月日时分,我站接某医院预防保健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一名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9页
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情况、结果和建议。 调查报告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
报告。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9页
初次报告:是第一次现场调查的报告,应包括进行调 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初 步的病因假设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进程报告:随着调查的深入和疫情的进展,还需要及时 向上级汇报疫情发展的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 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等,需要及时写出进程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可用直方图表示,也称流行曲线。
空间分布
常见于 居住地点 工作地点 活动(学校、娱乐、旅行等)地点
人群分布
分析患者的特征 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 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 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 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 对疾病宿主、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将获得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
四、案例分析
案例1:龙岩市**乡**中小学麻疹爆发疫情
事件基本情况
2006年2月中下旬, 龙岩市**县**乡中心小学和中学发生麻疹爆发疫情,该县疾控中心于24日上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该乡开展现场调查处理,共搜索到9例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送龙岩市疾控中心检测,经检测9例病例麻疹IgM抗体均阳性。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9.完善现场调查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书面报告
建立病例定义
2006年2月份以来**县**乡出现发热(38℃以上),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或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科氏斑,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的病例,或有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确定为麻疹病例。 病例分类:①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上述症状与体征的病例;②实验室诊断病例:具备上述症状与体征的病例,同时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或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课件
• ③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 ④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 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 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 ⑥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
– 组织准备 – 核实诊断 – 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 建立病例定义 –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 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 采取控制措施 – 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十个步骤。
•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 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作 出简单描述。
• 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 料。
– 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 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
– 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作出适当的定 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 题。
• 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 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 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 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 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 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 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
• 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 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 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 现。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 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 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
• 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 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 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 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 力的证据。
•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四项因 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 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
这些事件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事件,迅速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是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组织专业的调查队伍,成员通常涵盖流行病学专家、临床医生、实验室检测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等。
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如调查问卷、采样工具、防护用品等。
在出发前,还需要收集和了解事件的相关背景信息,比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群范围、初步的症状和体征等,为后续的调查提供基础。
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开展现场核实与确认工作。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如患者、医务人员、目击者等,进一步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发病的时间、人数、症状、严重程度等。
同时,对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初步观察,查看环境状况、卫生设施、食品加工和储存情况等,判断事件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
接下来是建立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是确定哪些人属于病例,哪些人不属于病例的标准。
它应该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既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真正的病例,又不能遗漏可能的病例。
病例定义通常包括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暴露史等要素。
然后是开展病例搜索。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医疗机构的病历记录、社区调查、学校和单位的报告等。
要确保搜索全面,不遗漏任何可能的病例。
在收集到病例信息后,需要进行个案调查。
详细了解每个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症状、体征、诊疗情况、接触史等。
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每个病例的特点,还可以为寻找病例之间的关联提供线索。
人群和环境调查也是关键的环节。
要了解事件发生地区的人口构成、生活习惯、卫生状况、环境因素等。
对于传染病疫情,还需要了解人群的免疫接种情况。
对于食物中毒事件,要调查食品的来源、加工、储存和销售情况。
实验室检测在调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加入时间:2009-5-21 8:59:28 来源: 点击:296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
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
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
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
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特点与方法
精选ppt
5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6
确定流行的存在 ·报告发病数超过预期水。 ·可能的人为原因。 ·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
确定诊断标准:根据目的确定病例定义 ·实验室确诊。 ·临床诊断:与临床专家共同确定。 ·“现场诊断”原则:时间、地点、人。
精选ppt
7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精选ppt
9
·简单。 ·明了。 ·有序。
准备书面报告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精选ppt
10
三、案 例 分 析
精选ppt
11
背景 ·8月10日下午2:35,县CDC接到西店卫生院防保站报告,樟树 村原玻璃弹子厂及周边外来人口聚集地出现10余余人发热、腹 泻病人。
问题1 需不需要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什么? ·原因不明。 ·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卫生习惯)。 ·病人数到底多少不明。 结论: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
描述三间分布
·时间。
·地点。
·人群。
确定高危人群
建立并检验假设
·找出致病危险因素。
·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 暴露因素。
精选ppt
8
用事实验证假设 ·事实必须符合逻辑。 ·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特征是否相符。
使调查更系统完善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质量。 复访。
精选ppt
19
特制定了“控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管理 (一)现症病人管理 1、所有病人统一到西店镇卫生院隔离、全程正规治疗。 2、按要求对患者的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 续3次阴性。(大便送县CDC实验室,每天一次)。 4、在县CDC指导下对疫点进行终末和随时消毒。 (二)恢复期病人管理(包括未按正规全程的病人) 1、凡8月3日至8月13日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现 相关症状已全部或部分消失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二)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内容概括正文1、现场调查的概念现场调查是指针对疾病爆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
现场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快查明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事件危害的进一步开展。
2、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目的:①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危害〕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②控制疾病及危害的进一步开展,终止疾病爆发或流行。
③预测疾病爆发或流行的开展趋势④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3、现场调查的考前须知现场调查首先应考虑其科学性,同时也应考虑现场条件的实际可行性及社会压力、工作责任对调查人员的影响。
任何情况下,调查人员须正确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提出科学、合理调查设计,得出调查结论,提出控制和预防的建议。
4、现场调查的步骤现场调查主要包括组织准备、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诊断、核病例数、确定爆发或流行的存在、描述性“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十个步骤。
(1)组织准备进行现场调查前,应先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任务。
现场调查工作由相应的专业人员完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等专业员,必要时还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
现场调查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整个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
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必要时需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在现场设计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应的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库、现场联系信息(联系人及联系 )、电脑、照机和采访、录音器材等。
〔2〕核实病例诊断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过失。
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来核实诊断,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巴旦古丽·胡马尔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巴旦古丽·胡马尔1摘要:随着社会相关事件的频发,社会各界的认识逐渐意识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于民众生活的严重危害。
鉴于此,提升相关事件的应急体系成为了政府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工作之一。
现场流行病学是由流行病学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逐渐发展而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之下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的调查工作之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预防具备突出意义。
鉴于此,本文中笔者主要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的调查方法进行了详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一般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诱因复杂、传播广泛、危害突出等显著特征,若其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控制,其便可能演化为危机事件,从而对社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而若想妥善处理这类事件,相关部门则应就其起因、爆发区域做好详尽的调查,并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重要立足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的一般开展步骤为顺序,重点就其调查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相关事件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突发公共事件,在具备突发性、公共性与紧急性时其更具指向性。
当下相关领域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发性的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在应对过程当中,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可能会演变为严重的危机事件。
从相关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步骤来看,其大致可被划分为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其暴发性存在、定义病例、核实病例并计算个数、描述其三间分布、采取控制措施、现场、撰写报告等多个步骤。
而在实际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工作当中部分调查步骤可能会存在交叉重叠,因此在面对具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关人员应结合事件特性对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的步骤进行一定修整,以提升其实际调查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欧剑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
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
核实诊断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
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
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
3.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要确定某事件是否已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根据卫生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也可与已有的疾病监测系统进行比较来确定,当病列数显著超过历史水平时,可做出初步判断。
但应分析引起病例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和标准是否改变等。
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4.建立病例定义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二个方面的信息:即描述流行病学的信息和患者临床表现的信息,前者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的信息,后者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检查和/或非特异性检查).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
例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
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可接受。
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敏感的病例定义,以便发现尽可能多的病例;调查中期建议使用较特异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病因的研究;调查后期或调查结束后,应建立监测用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进一步监测,评估突发事件控制措施的效果。
在很多情况下,建立一种不确定的、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是很有好处的,如:确诊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在无实验室检测方法或实验室检测方法很难、很贵或有一些病例已被实验室确诊的情况下,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非常有用。
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有以下好处:①对不明原因疾病来说,可以避免武断的病例定义;②分析数据时可使用既敏感又特异的病例定义;③给不明原因疾病确定更加精确的临床表现;④可用于评价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
以下以某学校麻疹暴发为例说明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
①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校的发烧并有皮疹,并且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的学龄儿童;②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校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③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某学校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在疾病定义时决定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①临床症状明显和不明显的比例是多少;②是否有些很重要且很明显的或临床上能提示某病的症状或体征存在;③哪种微生物学或化学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最简单、实用并可靠;④是否接触过病人或高危人群;初次调查后到以后的随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是否能再次找到病人;⑤如果某病需长时间的随访,除目前调查组人员外,其他人员诊断病例是否简便易行;⑥在初次调查中是否所有的病人必须做出明确诊断,或者只针对住院或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
无沦你使用哪种标准,对所有被调查对象必须运用同一种病例诊断标准并保证没有偏倚。
5。
搜索病例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
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现。
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
在开展主动监测搜索病例时,通常可以先用搜索一览表把有关病例进行登记,再根据病例定义进行分类。
搜索一览表的项目包括:姓名、姓别、年龄、住址、电话、病例定义中所需的项目、备注等,如表2。
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描述资料,这项工作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其目的是阐明哪些疾病正在流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
后三个方面就是流行病学中通常所说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三间分布)。
从这三个方面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首先,它为探索卫生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并确保阐明卫生事件及其基本因素;其次,这一方法用通俗易懂的基本术语提供了有关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最后,它可以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它方面可供检验的假设。
6。
1时间分布在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始终考虑到时间要素。
暴发或流行的估计要求将特定时间的病例数与同期的预期病例数比较。
因此考虑时间的时候,需要明确提出有关的时段或时期,弄清暴露和卫生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做好时间资料的来源及资料的处理.在进行时间分布的分析时,通常先要列出时间分布的表格,算出各时间单位(小时、天)的发病数,再画出流行曲线(图1).流行曲线可用于描述暴发可能的传播途径、流行的大致时间,比简单的病例线图要清楚得多。
通常从一个简单的疾病发病时间图表中可得到大量的信息。
如果疾病的潜伏期是已知的,就能相对准确地区别点源暴露、人传播人或是两者混合传播.另外,如果流行在继续,你还可以预测可能发生多少病例。
12345678910天1234567891012345678910111213天点源传播 人-人传播1234567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天连续源传播间隔源传播图1 常见的流行病学曲线类型6。
2地点分布描述流行病学的第二个要素是地区,地区特性可提示卫生事件的地区范围,并有助于建立有关暴露地点的假设。
在暴发或流行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居住地(例如通过人口调查追踪)、工作地点、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有关资料。
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更深入描述在这些地区活动的特殊资料,例如在建筑物内部或办公室活动的详细情况,并需了解有关人员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
有时疾病发生在社区中一个独特的地方,如果能观察到这点,对病原体和暴露特性则可获得大量的线索和证据。
供水系统、牛奶供应、垃圾处理排出口、风向、建筑物间的气流以及传播媒介的生态习惯在传播微生物或病原体和确定疾病的危险人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把病例按地理特征描绘成图,则可能说明其潜在暴露因素的来源和途径,另外,它可以帮助鉴定传播媒介或途径. 6。
3人群分布按人群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的目的,在于全面描述病例特征,并发现病例与普通人群的不同。
这将有助于提出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宿主特征,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以及传染源、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假设。
分析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
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想收集所有与人群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暴露因素是不可能的。
不过,对疾病宿主、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你将获得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
7.建立并验证假设假设是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或推测暴发或流行的来源,假设必须建立在研究设计之前,通常会考虑多种假设。
一个假设中可以包括以下几项因素:①危险因素来源;②传播的方式和载体;③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④高危人群。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①合理性;②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特点);③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注意:①注意现场的观察;②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③请教相关领域和专业的专家。
值得指出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建立假设的难度是很大的,必须仔细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致病的暴露因子。
换句话说,必须从病人的既往暴露史找出可能致病的因子。
如果病人和非病人既往暴露史无明显差异,则要建立另一种新的假设.这就要求具有想象力、耐力,有时还要反复调查多次后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
8。
采取控制措施应根据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
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和保护易感/高危人群,最终达到控制、终止暴发或流行的目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即在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当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以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出简单的控制和预防措施.这么做主要有两点原因:①如果只顾调查寻找致病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②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