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观课报告

初中地理观课报告

1. 引言

本次观课是一堂初中地理课,课题为“地球的形状和运动”。通

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对我们日常

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2. 课堂内容

2.1 地球的形状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完全的球体,

而是略呈扁球状。老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图片,让同学们直观地感

受到地球的形状,并解释了为什么地球会扁平化。

2.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同学们了解

到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而地

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一圈所需要的时间。

2.3 季节的变化

老师进一步解释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的变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和动画,同学们明白了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太阳直射,从而引发季节的变化。

2.4 日出和日落

最后,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日出和日落的过程,并解释了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加深了对地球自转运动的理解。

3. 研究反思

通过观察这堂地理课,我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了地球的形状不是完全的球体,而是扁球状,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季节的变化以及日出和日落等现象都有重要影响。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探索自然世界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束语

通过参与观课,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还加深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我期待在未来的地理课堂中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有关地球的奥秘。

初中地理课堂观课报告

初中地理课堂观课报告 初中地理课堂观课报告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观课报告范文1 我反复认真的学习了王者春老师的课《初中地理“中国政区”教学研究》,我认为她这课有下面几个亮点: 一、实施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王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探究式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由“师本教育体系”转向了“生本教育体系”。她的课堂有五个特点: (1)学生有备而来;学生为了上课下足了功夫。 (2)学生独立自主;小组讨论发表的议论是学生个性、生活、理想的独特体现。 (3)群言堂: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课堂是愉悦的:是文化的课堂,是展示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她的学生都渴望地理课。 (5)课堂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言为心声,学生跟她道出了他们的肺腑之言。 二、教学过程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并能一一落实。 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了以下四个活动: (1)地理命名活动; (2)自我介绍活动(要求学生命名后按34个行政区的特点介绍)(3)填、绘图技能训练,这项活动中还开展了竞赛。 (4)编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每个活动都是学生为主,不是教师的单纯说教,而且是兴趣盎然,充满情趣。 三、学习时间跨度长,但却持之以恒。 《中国政区》这课书,按教材编排只用两个课时,但王老师却把这课书贯穿于大半个学期的教学中,直到学生灵活掌握为止,用心良苦呀。 初中地理课堂观课报告范文2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xxx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xxx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

2021初中地理观课报告(最新)

上周有幸参加实验中学片初中地理优质课讲课听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首先了解到各学校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实施情况,特别是各地理教师的优质课尤其让我受益非浅,来自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带来了新颖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理念,从各个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身感自己在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本次听课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例如:他们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甚至能对不理解的问题,也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次听课活动,大部分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比较好。以问题为起点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三、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课件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敗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课件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辅助手段。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和教师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教师运用语言、课件、表演等手段营造学习探究的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自主、主动的借助学习工具教材、课件学习,课堂真正的会变成师生学习、交流、探究的学堂,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观课报告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观课报告 一、课程介绍 本次观课的主题是初中地理的世界气候。本堂课是一节地理学科的主课,教学 内容主要包括气候的概念、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其特点,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本课程前有一幅地球仪的图片,老师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 是地球。接着老师提问:地球有哪些部分?学生们踊跃回答:“陆地”、“海洋”、“极地”等。经过此问答活动,老师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话题,引入气候概念。 2. 气候概念的介绍 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了地球上的不同气候类型,并作出简单的解释。在此基础之上,引出了气候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让学生们进一步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 3. 学生分组探究 老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做中纬度、高纬度、低纬 度地区世界气候类型的研究。学生们通过在书本和其他资料中查找,进行整理、对比、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PPT演示等形式呈现出来。 4. 结合实例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了非洲的沙漠气候,提出了气候的形成原因,从大气 环流、地理位置、海洋和地形等方面进行介绍。学生对影响气候的因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太阳辐照、季风等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5. 课堂活动总结 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是整理和总结,老师邀请三组同学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就 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合理,课堂内容紧凑、生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思考与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可以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加以解决。比如,老师 在介绍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引用的实例较少,可以在后续的课程中增强案例分析和比较对比等教学方式的应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习效果。 此外,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前预习,听课时仔细思考和记录,善于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发现问题与提出疑问,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总之,这堂地理课教学内容充分发扬了启发式教育的精髓,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把课程内容和学习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课堂效果,使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

初中地理课堂观察报告

初中地理课堂观察报告 篇一:初中地理教学调研报告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调查报告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把课程标准融入课堂的愿望,但具体怎样做能更好,心里没有底,毕竟这是个新事物,没有任何成形的经验可参考,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有一些课,课堂气氛热闹异常,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交流,但整堂课结束后,学生却感觉没有知识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所以,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针对本校教学实际,我对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做了如下调查: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部分学校对地理新课程的施教不够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师资的配备不很到位,大部分学校没有一个专职的地理教师,几乎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导致对教材的不熟悉。部分教师没有进行新教材培训就上岗,对新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念模糊,不了解新教材其编排体系,对新教材课堂如何开展教学感到束手无策。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

初中地理观评课报告

初中地理观评课报告 一、课堂概述 本次授课的主题是“地球上的水资源”,授课内容包括: 1.水的概念和性质; 2.地球上的水资源分类; 3.水循环的过程; 4.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授课方式以讲解为主,辅以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 二、教学设计 1. 拓展学生视野 通过引入一张世界地图,向学生们展示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学生们认识到,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意识到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都会产生影响。 2. 关注生态环境 通过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们思考水的重要性及其在地球上的作用。同时,重点强调了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引入一些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到,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课堂讲解时,引导学生们通过参考教材,自主搜索互联网和图书馆等途径,获取更丰富的、深入的资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们对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水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以及水循环的过程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教学思考 在本次教学中,有以下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引导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积极的提出问 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们在课后的知识巩固和思考需得到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将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授课方式,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讨论; 2.在授课后,安排及时的作业及辅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本次地理观评课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效果十分突出。我们将继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一次授课都产生最好的效果。

地理听课报告心得(精选4篇)

地理听课报告心得(精选4篇) 地理听课报告心得篇1 20_年10月20日---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聊城第七中学和聊城东昌中_合举办的“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的观摩活动。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主要听了《地形图》《海陆的变迁》《世界的人口》《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土地资源》《水资源》7个课题共25节课。细细斟酌听课记录,收获颇丰。 一、精心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优质课是集众人智慧于一身、集众家之长于一节且备课时间长、劳神费力的课。所以很多老师都疲于将优质课,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次比赛的所有老师都准备的非常充分。彩印的新式地图集,精美实用的导学案,自制的彩色绘图版,自制的绘制等高线图的简易装置盒,自带了探究水土流失的模型等,这些小细节无不体现参赛老师的细心、用心,这些教具、学具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欲,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从而为上好一节课奠定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导入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导入却告诉我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要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主要形式有: ①设疑导入:如《世界人口》一节,威海神道口中学的地理老师张开红以聊家常从聊城市的人口问道你知道世界的人口有多少吗?引发学生的猜想,在学生五花八门的大猜想后老师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的视频告诉学生世界人口已达72亿。再如《海陆变迁》一节,菏泽市东明中学的老师用火山地震的视

频导入,问学生:问什么会发生火山地震?地球上哪些地方会发生火山地震?即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引起部分同学对于火山地震成因和分布的共鸣。 ②情感导入:为了培养学生情感的导入。如《黄河》一节,中学的老师,以黄河的汹涌澎湃和其创造的文化的视频介绍片导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注重培养母亲河的情感。 ③知识导入:为了获取知识导入。如《地形图》一节,临沂费县杏坛中学的地理老师李梅儒老师,播放播放蒙山的视频,即让学生欣赏了蒙山的风景,而且为下面设计的爬蒙山施山体部位作了铺垫。 三、教学设计精彩纷呈 精彩一:印象深刻的教学思路 此次参评的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都各有所长。无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种没有明显的主线,但条理很清楚。如:青岛十六中的李瑶老师再讲《黄河》一节时,①通过大量的读图把黄河的概况干脆利落的解决掉,②小组通过选图读图合作探究了黄河的水文特征,③对比了黄河不同河段的水能和含沙量的不同及原因,④出示了大量的资料视频和学生一起探究了黄河特有的水文现象指出黄河是忧患之河,⑤运用大胆的设想没有黄河让学生说出黄河的功劳,⑥引导是忧患的河流我们就要治理,是功劳之河我们就要加以利用,⑦通过视频了解国家的政策,谈谈中学生怎样保卫黄河⑧知识梳理与学习检测 第二种有明显的主线,设计独具匠心。如:临沂三十五中的杜欣老师的《世界的人口》这节课通过招贤纳士招聘①人口数据分析专家②人口问题分析专家③人口问题解决专家④人口分布规划专家四个活动贯穿始末。再如:德州禹城实验中学刘洪秀老师再讲《中国的水资源》一节,用我们同学来做医生给中国的水资源看病:①找病因拍片子、②对症状开处方、③保安康留遗嘱、④思诊疗留经验来贯穿整个课堂。

初中地理非洲观课报告

初中地理非洲观课报告 一、课程背景 非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洲。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本次观课的课程主题是“非洲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了解非洲的植被分布、动物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 3.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的影响,并学会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非洲的位置和地形特征:通过PPT展示非洲的位置和地形特征,并结合地图进行说明。 2.非洲的气候特征:介绍非洲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并结合图片和数据进行说明。 3.非洲的生态环境:了解非洲的河流、湖泊和大草原等自然环境特征,并了解非洲普遍存在的沙漠化现象以及其影响。 4.非洲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介绍非洲的植被分布和动物资源,并让学生们认识到保护植被和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5.非洲的自然资源利用现状: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图片和数据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PPT对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地图、图表和图片进行说明,让学生们更加形象地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非洲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保护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次观课的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介绍了非洲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们更加 直观地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但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更多地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探究非洲的自然环境。此外,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加入非洲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非洲。 总的来说,本次观课活动让我深入认识了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很好地开阔了我的地理知识面。以后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中学地理课听课心得体会(最终5篇)

中学地理课听课心得体会(最终5篇) 第一篇:中学地理课听课心得体会 中学地理课听课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参加了辽宁省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四节课教师是来自大连,锦州,沈阳和朝阳的,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想谈谈本次听课的感悟和体会。 这几节课的优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课堂导入新颖,符合课题,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来调动学生,激发兴趣。 二、教材处理得当,挖掘到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条理、有层次、有深度。同时,体现了地理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三、注重巩固和练习,每一节课老师都利用了学案,加强对本节知识的巩固。通过这次听课,我充分感受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我觉得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1.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准备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2.紧扣新课标理念,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方法新颖化,不断探索新教法。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4.重点,难点探究学习要分层设计。 5.体现创新精神,构建开放式自主学习课堂。 二、转变师生关系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采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初中地理观课报告范例

观察量表,让听评课更有针对性 ——对《日本》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报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非常渴望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吸取他人的长处和经验以促进自身。但每次听课后的评课却让我非常犯难。很多时候,我非常认真地听课且做详细的笔记,也觉得执教老师教得确实很好,但让我具体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有何特点,我却不知从何说起。直到研修期间,偶然看到了《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文,了解了基于课堂观察量表听评课这一理念,学习了相关内容,才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打算尝试着用借助观察量表来进行听评课。 一、确定观察点。 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带有盲目性,听课者没有明确的目的,走马观花式地观察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缺乏针对性。因此听评课的首先要确定观察点。平时课堂上,我总感觉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想象中学生积极的回应,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只有那么几个,而且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不是很活跃。正好借助这次机会,我打算通过观察别人是如何进行提问,如何给学生评价和反馈,取长补短,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因此,课堂观察点确定为提问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量表 传统的评课时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点评,缺乏有证据的观点,空话大话过多。而借助于观察量表,我们能够有效地收集到相关数据,为评课提供依据。 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有效的提问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提问时的语言要清楚、具体、简练的,且一次只能提一个问题。2、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3、等候时间的长短对回答质量的影响很大。等候时间一般有两个环节:一是教师提问后至学生回答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1);二是学生回答后至教师反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2)。4、提问后的反馈。及时且正确的反馈既可以纠正学生错误,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更深的思考。批评、训斥等消极的反应,会挫伤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经过选择和修改,最终采用以下观察量表。

初中地理观评课报告疆域

初中地理观评课报告疆域 一、前言 初中地理观评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初中地理观评课的疆域展开讨论,分析不同课程中的疆域差异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疆域。 二、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疆域 根据不同的教材版本和课程设置,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疆域也会有所不同。通常 情况下,初中地理课程疆域范围以全球与中国为主,其中全球范围主要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世界地域位置等方面,而中国范围则主要涉及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区域分化以及城镇与乡村等方面。 三、初中地理观评课的疆域规划 在规划初中地理观评课的疆域时,应根据学科性质、学生认知和学习需求等多 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定位和规划。 1.学科性质 首先,根据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知识架构,可以划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两个方面。在观评课的疆域规划中,可以根据重点难点知识的分类与层次来划分不同的疆域范围,定位课堂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目标,确立针对性的观测重点,进而提高教育评价的效益和准确性。 2.学生认知 其次,应考虑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了解程度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科认知差异,会对课堂教学和观评产生影响。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探究性学习、个性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观评效益。 3.学习需求 最后,应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包括理 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因此,在规划课堂疆域时,应尽可能多地融合各种教学手段和课程元素,使观评课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和实用价值。 四、结语 疆域是初中地理观评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课堂的教学和评价 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规划观评课所涉及的

初中地理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教师听课心得体会1 今天,我参加了由__中学组织的“改变课堂提问、营造学生全面参与氛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观摩了波航中学地理教师杜静老师精心准备的《澳大利亚》这一节课。杜静老师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非浅。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呈现情境,导入教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例如,杜静老师讲《澳大利亚》时,首先展示了一组有关澳大利亚的国徽、自然景观的图片,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效果很好。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导学案。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组织的到位。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今后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少用“上节课我们讲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之类的语言导入,应尽量将课程的导入设计地巧妙一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本次听课活动中,杜静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她讲解《澳大利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时所选取的例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听课活动,杜静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注重问题设计地启发性。例如杜静老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殖业发达?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四、教师巧用多媒体,突出导学案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杜静老师准备的导学案内容充实,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设计精巧,导学案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从不同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我既可以领略她的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她的失误的教训。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初中地理教师听课心得体会2 1、创设情境,导入形式多样,学生兴趣高涨。 这次优质课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比如菏泽的比瑞华老师用菏泽日出日落优美风光导入地球的自转;滨州的刘明辉老师用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世界的气候等等,由此可见,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导语异彩纷呈,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教师的'讲课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

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 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1 20xx年9月27日我参加了泸县初中地理优质课竞赛的教研活动,有幸听了各位优秀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课改课堂结构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生为本,以导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优质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 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 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 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地理板书板画对知识进

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4、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听课活动,各位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好。注重问题设计地启发性。例如李灿老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一元钱可以浏览成都、武汉、上海呢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2 一、前一阶段听课的回顾 在开学一个多月的听课实践中,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地理评课稿(5篇)

七年级地理评课稿(5篇)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评课稿 《地图》评课稿 授课人: 授课班级:七(1)班 听课教师: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评课人: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主评人: 评课地点:政教处 评课内容: 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

够活跃,稍显沉闷。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第二篇:经典地理评课 经典地理评课 2010年暑期,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修高中地理研修主题是“评好课”专题。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老师主讲的《怎样观课议课》贴近一线教学实际,充满人文关怀,不少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几段讲座视频和文本,我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2010年11月25日,周四,应淮南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邀请,陈大伟老师又亲临淮南开设全天讲座,上午半天的主题就是《怎样观课议课》。陈大伟老师的讲座注重现场互动,娓娓道来,擅长故事寓意,视角独特,不少建议朴实、中肯,听他的讲座令你不觉得时间难熬,即使讲座中的有些话我耳熟能详,而身处讲座现场的我却迟迟舍不得离开。陈大伟老师身上值得学习之处甚多,而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在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之路中,陈大伟老师能够坚持真正深入一线,身体力行,敢于说:只要有机会,观察老师上课,与老师讨论课,偶尔也给中小学生上上课,以此感受课堂、研究课堂,检验和完善观课议课的认识和实践。这是很多教育专家不敢说更不敢尝试的危险行为。太多的教育专家和教师同行很会批判,而曾担任过地理教师的陈老师更善于“建设”。于是,2010年底,我决定网购此书,收藏一本。2011年元月,抽了两周时间细读了《怎样观课议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尤其喜欢作者写的“致力解结(序)”和最后的附录“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书中罗列的案例多数是初中和

初中地理听课反思(精选16篇)

初中地理听课反思(精选16篇) 初中地理听课反思篇1 在我的印象中,历次的网上培训,都是走形式、完任务,劳民伤财,今年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听了六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课改课堂结构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老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生动、直观的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我就以张明俊老师讲的一节《东南亚》谈一下我的感受。 1.情景教学:课前老师采用播放东南亚景观图等多种形式,声图并茂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本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以图带点:教师地图教学,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各个知识点都综合到图上,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3、趣味巧记:课堂上,课堂上不仅以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还利用记忆国家特点,巧记城市和首都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4、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总之,我认为观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反省自己的教学,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力争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