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有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一、存有主义及其时代背景
存有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从60年代起开始走向衰落。存有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有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有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说,存有主义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理性派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20世纪在西方各国中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存有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正式形成。存有主义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危机以及由此加剧的人的异化现象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描绘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的丧失、人的自由的被剥夺、人之受物以及一切异己力量的支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尊严和个性,成为存有主义者追问的中心问题。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科学进步的同时,道德价值观严重危机。教育不是为了发展人自身,它不过是把人当作机器加以寻来。所以,存有主义教育极力抨击传统教育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极力主张个人价值,弘扬个性,重视主体自由。
存有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注重人的存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注重现实人生。窥探其发展轴线,不难发现,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工业革命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空前繁荣,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家园带来了无尽困惑。人在异化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精神家园更是乏人问津,存有主义正是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持续迭起时代的产儿。“人”的问题日甚一日凸显出来,而存有主义以其人文关怀强调重视研究和解决“人”、“主体”、“生存”的问题,俨然一剂良药,回应了当时社会中人类自我反省的强烈呼声,也助其成为20 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马丁·海德格尔,德国的卡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让—保罗·萨特以及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等。他们强调人的存有,认为存有先于本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到自己的存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养成准确的生活态度。存有主义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强调学生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反对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与教学实施主要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个别教学法、创造性活动和非连续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反对教师的专制和控制,提倡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的作用在于协助学生自由地做出适合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存有主义哲学对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存有主义教育思想以存有主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但至今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美国教育家尼勒将存有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布贝尔著有《我和你》、《人与人之间》、《生存的对话:哲学和教育学全集》等,被看作是存有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存有主义的主要特征:
首先,存有主义哲学家的基本哲学倾向同早期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人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既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哲学体系,也批驳在保留主客二分的框架下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各派哲学”。
其次,存有主义的代表人物也并不排挤对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存有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真的,始原性的存有先于主客二分,而人的这种存有只能“揭示”和“澄明”,而“揭示“和”澄明“就是对人的一系列存有方式的描绘和揭示。
再次,存有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的生存问题,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
的“存有”,而不是“本质”,所谓“存有”指作为主题的人自身是一种个体生成和变化着的过程。“……真正的知识是通过人的直觉而得到的,真理不是人们的发现,而是个人选择的产物。”还有,存有主义强调自由、选择、责任的意义和价值。既然存有先于本质,就要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人有绝对的自由,强调人要自由地实行选择,并能够对自己所选择的行为负责。所以,在理解论方面,存有主义认为,真理总是与个人的判断相关,绝对真理是不存有的,每个人都有自由决定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对他有意义的。在价值论方面,存有主义主张各种价值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由外在的标准所决定的。每一种价值都是由个别的人自由选择所决定的,对任何人来说,存有是基本的价值,而个人的选择是最高的价值。
最后,强调对人生问题的研究,是存有主义共同的特点,他们一方面让我们感悟人生的孤独、烦闷和痛苦,一方面让我们体悟“向死而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珍惜自己短暂的生命。
二、存有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
首先,教育不是对儿童实行塑造,而是“协助每一个人去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并且协助他不顾公众的压力去过自己的生活,并且作出自己的决定。他的一切活动都理应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只适合学习接受这些活动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其次,在知识观上,存有主义者认为,“知识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本身重要,而是因为它协助我们取得个人自由。学生必须把他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知识一定要对他本人发生影响,而不但仅使他考试及格而已。所以存有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增强‘思想的准确性’,而是提升‘存有的真实性’。
再次,在注重的风格上,存有主义教育哲学比传统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体,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当下境况。“存有主义是一种关于个人生活的哲学,他一定会对教育表现有深刻的洞察力,以为教育是一种个人塑造自己或是被塑造的过程”。
最后,存有主义者认为,在教育的交往中,“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自私自利,而意味着共享”。无论这个学生过去发生过什么情况,教师都要坚信,未来仍然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行为的后果负责,并且在承认这些后果是他选择的结果的同时,也承认这些后果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变。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
存有主义教育以个人的自我发展、完成为目的。教育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理解到自己的存有,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教育理应能使学生获得自由、选择、责任的权利。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在于服务个人,强调个人发展的意义和个人危机的克服。按照存有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来看,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每一具体的个人服务。教育的宗旨就是引导每一个人理解到自己的存有,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实现这样的宗旨,教育需要培养受教育者的真诚品质、选择水平和责任意识。教育应该指导人一是到他的环境条件,促动他顺利地投入到有重要意义的生存中去。
存有主义者在对传统教育实行无情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他们认为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主要存有以下两大弊端:
1.理性主义存有主义者批判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理性主义教育把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意义都归结为理性。他们认为,理性主义只专注于人的理性的发展,无视人真实存有的非理性的一面。存有主义教育者痛斥不合理的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摧残,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学生标准化、归类化、平均化。在无视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压抑学生的创造力。
2.工具主义存有主义教育者激励抨击传统教育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学校角色被规定为为了经济成功、为了得到一份高薪工作并提升经济地位;学校规定了什么是好公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