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精)

合集下载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精)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精)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程伟观看了心理讲座使我明白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发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劳动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工作方式是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思想感情、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影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根据心理学研究,教师的人格特征、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特殊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

因此,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使其作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应用性课题。

一、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作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入点。

(一)敏锐的观察力和稳定的注意力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1、敏锐的观察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眼神的变化和他们的表情。

2、稳定的注意力。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是有效地进行教学的前提。

教师的职业是不能停止不前的,要一生苦读不辍,在各方面不断地吸取新东西、新成就,然后贡献给学生。

如果一个教师在学习中失去了集中注意的品质,那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

二﹑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

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

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

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

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

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学生有良好的整体素质。

心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能有良好的整体素质。

心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能适应多种活动要求的普遍性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理应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这样,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心理健康起来。

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练员能够因年龄等到因素自己运动成绩不好但能够训练出成绩出色的运动员;医生也难免有病,但他们仍然能够给人看病;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全面发展,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那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作者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乐观、开朗、自信。

教师时常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一方面能够使多种内脏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有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从与老师的交往中受到影响和感染,逐渐形成这种良好的心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同学交往。

同时,教师对教学、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迎接挑战。

这不但对其学习阶段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甚至会对以后的工作乃至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优良的个性品质。

教师的人格力量,往往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良的个性品质不但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人格感染力,而且是他们投身自己事业的内在积极性的源泉。

优秀的个性品质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具有准确的价值观。

唯有具备准确的价值观,教师才能以发自内心的价值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外在的道德规范,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否则,学生受教育就会感到教师出于无奈,言不由衷,自欺欺人,说服力不强,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成就动机,唯此才可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事实证明,过弱的成就动机,会使教育在低质量的状态下实行,从而以失败告终。

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的稳定的热爱和积极的探究,而且乐此不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形成浓厚的职业兴趣结构。

再次,还应有坚强的意志力。

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所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谈:1、减轻心理压力,适应教育改革。

合理调整教师的工作时间,让教师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组织教师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心理压力可以缓解。

调整班级人数,不要让班级人数太多,尽量避免一位教师多科教学。

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不要让不快了的事放到心上,如果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可以找知心的朋友聊天。

对学生和自己的期望不要太高,知足常乐,应量力而行,消除心理压力。

2、正确理解师生关系教师是一个有语言、思想、情感,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成员.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如:学生调皮,教学上的困难,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身体上的疾病也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注意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不断增强心理健康。

3、正确对待紧张事件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灰遇到紧张事件。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紧张事件,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只有那些对教师产生威胁感、损失感、不安全感的社会心理刺激,才最容易使教师得病,也就是说,紧张的生活事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而教师总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思想准备不足,所以,教师应增强适应紧张刺激的能力,莫让紧张事件损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4、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难以避免。

但是怎样对待挫折,人与人的差异很大,。

教师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景,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厉,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三 、教师 心理素 质 的内涵及 其重 要性
教师 的心 理 素质 是在 教学 活动 中 表现 出来 的心 理特 点 ,是指 表现 在 教师 身上 那些 经常 的 、稳 定的 、本 质 的心理特 征 。就 其结 构来 讲 ,可 以从 多角 度划 分 。教 师心 珲素 质最 核心 的成 分是 其实 二 、影 响教师 心理 素质 的因 素 质 内容 ,它支 配 和调 整着 其工 作 中的 行为 表现 , 也决定 其 能否胜 俄 国教 育家 曾绎 写 下这样 的一段 话 : “ 教 育 工作 中 ,一切 任教 师职 责 ,大 致 由五种 基本 “ 素 ”构 成 ,也可 以说 是成 功教 在 元 都 应建 筑在 教师 的 人格 基础 上 因 为只有 从 教师 的人 格源 泉 中才 师应 具备 的五种 心理 能力 : 能 涌现 出教 育的力 量… …没 有教 师对 学 生 的直接 的人 格 的影 响 , 1 角 色适应 力—— 教 书育人 的基 础 。 . 就 可 能有 深 入性 格 的真心 教 育 。只有 人格 能影 响人 格 的发 展和 2 心 灵感悟 力—— 尊 师爱 牛的基 础 。 . 形 成 ,只有 性格 才 能形 成性 格 。 ”学生 的教 育 ,是 一个 多种 冈素 3 情 绪控制 力—— 为 人师表 的基 础 。 . 有 机整 合 的过程 。而在 这个 过程 中 ,教师 发挥着 关键 的 作用 。如 4心理 承受 力—— 诲人 不倦 的基 础 。 . 果 教师 的心 理素 质 良好 ,他 的言 行便 会成 为 学生 心理 因素 的 “ 催 5 教育 表现 力—— 灵活 机智 的基础 。 . 化 剂 ”,在 教育 活动 中起 到 循循 善诱 的作 用 。而 如果 教师 缺乏 良 教师 的 良好心 理 素质对 教 育教 学工 作有 着 f 分积 极 的作 片 , j 好 的心 理素 质 ,那 么往往 在 对学 生 的教育 过程 中表现 欠佳 ,甚 至 其重 要性 具体表 现为 : 因为 自己的情 绪给 学生 带来 消极 的影 响。 首先 , 良好 的心 理素质 是教 师 良好身体 素质 的 必要条件 。 2 0 年4 0 0 月初 ,国家巾 小学心 理健康 教育课 题组对 外公 布了~ 其 次 , 良好 的心 理 素 质 与 其 工 作积 极 性 、创 造 性 有 密切 相 项 不大 乐观 的调查 结果 :在埘 辽宁 省1 个 地市 、1 8 城乡 中小 学 关 。 4 6所 的2 9 名 教师 的抽 样检 测 结果表 明 ,有 5 . 3 的教师 存 在心 理 问 22 12 % 更为 重要 的 是 , 良好 的心 理素 质会 直接 影 响教 师 的教育 教学 题 ,其 中3 .8 的教师 属 于 “ 2 1% 轻度 心理 障碍 ”,1. 6 的教 师属 行 为 、师 生 互动 的过 程与 质量 以及 帅 生的 关系 的建 立与 性质 ,从 6 5% 丁 “ 中度 心理 障碍 ” ,2 4 % . 9 的教 师 已构成 “ 心理 疾病 ” 。。国 内 而对 学生 的发展 产生 重要 的积极 或消 极 的作用 。 。 外 的其他 研究 也表 明 : 师的心 理健康 水平 偏低 ,如美 国 的研 究显 教 所 以说教 师肩 负 着培 养跨 世 纪人才 的 使命 ,保 持健康 的心理 示 :有7 % 8 的教师感受 到职业压 力 ,有 3% 7 的教师有 严重 的精 神紧张 状况 和 良好的心 理素 质 ,显得 非常重 要 。 和焦 虑状况 。对大量 体罚事件 的剖析 ,显示所发 生的绝大 多数体 罚 四 、教师心 理素 质 的培养 并 不足 由于教师 的 师德 差而 造成 的 ,而 是 由于其 心理 压力 过 大 , 由于 影 响教师 心 理素质 的 因素 是 多方面 的 ,这 就决 定 了提高 焦 虑过 度 ,致 使不 能控 制 自己的情 绪而 造成 的 。换而 言之 ,是 由 教师 的心 理 素质 必须 是一 个系 统 工程 ,必 须从 教师 、学 校 、社会 f教师 的心 问题 所带 来 的 。教师 的心 理不 健康 就 不能 正确 理解 等 多方面 着手 , 能有效 提高其 心理 素质 。 才 学 生 的行 为 ,更无 法巧 妙地 处 理学 生 问题 ,轻 则影 响师 生关 系 , 1 整 体联 动 ,共 同营 造有利 于教 师心 理素质 的 良好氛 围 . 币 则 可能 伤害 学生 心灵 。经 过探 讨 ,我 认 为影 响教师 心 理素 质 的 解 决教师 的心理 问题 必须 标本 兼 治 ,整体 联动 。要 尽可 能地

培养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方法和感悟精选10篇

培养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方法和感悟精选10篇

培养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方法和感悟精选10篇培养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方法和感悟精选篇1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内容,教师更要无条件的尊重学生的人格。

作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纲要〉中提倡:既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

可是,在我们的了解中,现在孩子们的家长都很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大大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的培养。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对心理疾病的“免疫能力”。

同时,在学习中我还知道了: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

而这个时期也是幼儿的“敏感期”。

这就告诉我们。

必须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就是必须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可是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次,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

最后。

对幼儿进行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以上就是我对《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这一学科学习后的一点理解,通过学习,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既然学习了,我就从现在做起,认真面对我的孩子们,加强心理健康活动的教育。

培养和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方法和感悟精选篇2做为刚踏入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在上个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栖霞区心理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培训。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心理素质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心理素质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心理素质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关键角色之一,他们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业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中日益突出,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对困难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二、培养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和支持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首先,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情感稳定、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班主任的心理素质也体现在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上,只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自我管理,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成长。

三、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 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班主任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和调节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与他人的关系,并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关爱互助的班级氛围,建立班级心理支持系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个别辅导与关怀。

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在必要时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关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排解困扰。

四、培养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的方法1. 学习心理学知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如教学任务繁重、家长学生关系复杂、学生问题行为等,这些都容易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方法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学会情绪管理。

教育教学是一项需要高度情绪投入的工作,教师需要处理好自身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了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和途径,提升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音乐欣赏、书法练习等方式释放负面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教师需要注重建立与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增强心理支撑与满足感。

此外,教师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学生学习困难、班级管理问题等。

教师需要学会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增强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需要注重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师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咨询等方式,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和趋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提升自身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最后,教师需要注重个人自我成长与提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变化。

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
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其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以下是一些培养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建议:
1. 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理解教学、关注学生,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对学生的情感联系。

2. 增强自信心:教师应该通过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等方式,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3. 学会管理情绪:教师应该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运动等,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4. 积极参加培训和研究: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心理学、教育学、教学经验等相关培训和研究,以扩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积极心理
健康水平。

5.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包括建立信任、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沟通。

6. 寻求帮助:教师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保持心理健康。

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知识和技能、工作态度、情绪管理、师生关系等,通过多方面的支持和培
训,教师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师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和教学成绩压力逐年增大,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生活实际,围绕培养学生的挫折、晋升职称的挫折、家庭和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等方面,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心态调整和心理疏导。

“是学生不学,不是我不教”、“如果给我好学生,我一定能教好”、“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差”、“现在的学生家庭教育不好,没有好习惯”和“我就那么一点工资,没有必要费这么大力”,诸如上述观点在不少教师当中普遍存在,由此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心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任教师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了很多心理不健康的症状,如心情焦虑、粗暴易怒、敏感脆弱等,导致了体罚学生、家庭不和睦、寻找婚外感情寄托等等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出现。

教师心理障碍到底有多么严重?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20%左右。

然而,据抽检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48%。

老师这个群体比较特殊,除了担任教书育人这样的工作,每一个老师还是社会人,都要扮演妻子或丈夫、父亲或者母亲这样一个角色,怎么协调和处理好家庭、婚姻、事业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的紧张压力,建立一个自我身心保健的体系,建立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心态。

对如何保持“阳光心态”,让自己不受心理阴霾的困扰,其实“秘方”就是:身体是自己的,要爱护就要靠自己,无论在多大的压力下,要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要懂得正确地对待老师这个职业,正确地对待学生。

很多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为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感到很迷茫,做什么事情都感觉缺乏动力和活力。

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帮助新教师找准人生的定位,尽快走上教学工作的正轨。

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在具体方法上,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尝试着去参加户外运动、爬山、聚会、喝茶等,让自己的身心放松。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素质培养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素质培养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幼儿园老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常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压力。

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情况,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心理素质,并提供培养这些素质的建议。

耐心和耐性在幼儿园工作中,孩子会做出许多非理性的决定,例如拒绝睡觉、拒绝吃饭、拒绝参加活动等。

当老师面对这些情况时,需要有耐性和耐心。

老师需要理解孩子们的需要和感受,并尝试用理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建议老师在工作中采用反思的方法,例如想想孩子的动机、行为背后的原因、自己的反应和情感。

情绪管理在幼儿园工作中,老师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并尽可能使他们保持稳定和平静。

在这种工作环境中,老师需要快速应对各种情绪激发和应激事件,包括失落、愤怒、沮丧等。

老师需要认识并了解自己的情绪激发的方式,并掌握转化情绪和应对他人情绪的正确方式。

建议老师在工作中采用情感调节方法,例如练习深呼吸和平静思考,以及寻找社交支持和支持网络。

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幼儿园工作中,老师需要面对许多未知和不确定情况,需要快速适应和应对。

例如,可能会出现一些孩子行为不服从、突然变化等问题,这些情况需要老师能够及时处理。

老师需要灵活、适应性强,并尝试保持平静和冷静。

建议老师在工作中采用计划和组织技巧,例如制定备用计划和开发备用资源,以及注重团队工作和跨部门合作。

团队合作在幼儿园工作中,老师需要与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紧密合作,来达成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

建议老师积极参与学校内活动,包括教师会议和团队建设活动,为自己和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实践最后,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也是培养心理素质的关键。

老师需要勇于承担挑战和体验,以尝试新的做法和方法,以及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建议老师找到一个良师益友,或加入教师群体,以促进个人和职业发展。

总之,幼儿园老师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包括反思、情感调节、适应性、团队合作和实践经验。

幼儿园新教师心理素质培训

幼儿园新教师心理素质培训

幼儿园新教师心理素质培训作为一名幼儿园新教师,面对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你是否感到激动又紧张?是否在期待中又带着些许担忧?毕竟,幼儿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更肩负着培养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

因此,提升新教师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你带来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你更好地适应新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是人生中最纯真、最无拘无束的阶段,但同时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例如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模仿能力等。

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再次,学会调控情绪。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

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孩子不听话、课堂纪律混乱等。

这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深呼吸、冥想等。

同时,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注重团队合作。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教师之间需要互相协作、互相支持。

新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团队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同事的观点,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努力。

保持学习和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业余时间,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也要关注幼儿教育的最新动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幼儿,为我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祝愿每一位新教师都能在幼儿教育这片沃土上,开出灿烂的花朵!幼儿园新教师心理素质培训是一个持久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同时,教师们也需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发现和理解。

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养培养

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养培养

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养培养在教师职业中,心理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榜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心理素养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压力调适等多个方面,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包括个人特点、优势、弱点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

一个具备良好自我认知能力的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明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感,更加自信和坚定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反思与自我评价,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榜样。

其次,情绪管理是教师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在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扰,情绪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态度。

一个情绪稳定、正面积极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自信,避免冲动和暴躁导致不利后果的发生。

同时,积极的情绪还会传递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人际沟通技巧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

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管理者等各种人群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他人,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教师还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共同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养还包括压力调适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中坚力量,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压力调适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持久发展和身心健康。

一个具备压力调适能力的教师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不被外界因素干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教师能够更好地化解工作中的矛盾与困难,促进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引导者,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无法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因此,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心理挑战1、工作压力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往往非常繁琐,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安全、健康和学习。

他们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还要组织各种活动、与家长沟通等。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教师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2、孩子的行为问题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如哭闹、打架、不听指挥等。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无助。

3、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教师需要不断满足家长的期望,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4、职业发展的困惑幼儿园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如晋升机会少、工资待遇低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更好地与孩子们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

乐观、开朗、有耐心的教师更容易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和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3、能够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在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时,心理素质好的教师能够保持冷静,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免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

4、对自身的身心健康有益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教师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同时,也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师德

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师德

新时代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师德师爱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

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

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

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时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法国18世纪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多次提到:“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

”教师的身体力行,给学生所起的表率作用胜过一万句口训。

这一点从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说教室里有很多纸屑,假如教师俯身捡起一些,把它扔进垃圾桶,学生看到了自然会跟在后面把它们捡拾干净。

教师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崇高的威信,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正直、诚恳、公正、善良的人。

真心做人,诚心帮人,公平待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像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所说的那样:“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可讥笑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

淘气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

不要发脾气。

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第一篇:教师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学校的教育活动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涵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1、认知因素: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2、一般情绪因素: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3、意志及其品质: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抑制性;4、性格因素:谦逊、勤奋、内向、外向等;5、气质因素:个性情绪和活动反应的强度等。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

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

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一、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模型教师心理素质是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素质。

它是教师职业的社会职能对教师心理素质的文化价值规范。

首先,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专门传递者,自身必须建构富有教化功能的文化心理素质。

教师必须具有长于获取文化历史成果的学习心理素质、善于将文化历史成果教育化的教学心理素质和将文化素养人格化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二,教师作为人的社会化的专门指导者,应不断提高社会心理素养的成熟度。

一是应主动帮助学生家长尽可能改善家庭学习环境,发挥家庭的社会化功能,以配合学校促进学生社会化;二是善于协同社区对学生作生活和职业辅导,做学生从家庭、班级走向社会生活的引路人;三是积极参加社区的组织,与社区非教学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积极交往和沟通,成为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的积极分子。

第三,教师作为学习者人格发展的专门辅导者,必须具备心理辅导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履行人类文化传递与人的社会化的指导职能中,必须以学习者自主的学习、交往和自我意识为中介,才能实现文化历史成果在学习者身心素质结构中的内化和学习者社会角色的人格化。

第四,教师作为在文化传递中实施人格社会化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教书、育心、成人”的综合心理素质。

把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性职业,这是教师职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

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师心理健康是关系密切的一对概念。

社会心理学界定: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人格心理品质、教育专业才能和社会文化素养的合金。

其中人格心理品质是教师教育素质的心理形式,社会文化素养和教育专业才能是教师心理素质的社会文化本质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一、问题的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根据《每日文萃》所描述:今年四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教师抽样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属于“心理疾病”,从研究结果看,女教师更为突出。

这项调查引起全国教育各界的重视,因为我们知道,心理素质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以乐清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为样本,对其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自我调适,并能自我培养自己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的来源及其特征本研究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先从乐清地区抽出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再从每所学校中抽取5名教师,并控制好男女教师的比例。

表(一)(二)调查工具及使用说明: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它是心理健康中应用中最为广泛的量表之一,他包括90个项目,具有容量大,反映精神症状面广、省时易于操作等特点.从他的优点和被试的文化程度来看,scl-90最为合适。

scl—90要求被试回答所有的90个项目,限定在最近出现的情况。

每个项目采用5级记分制: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很重5分.这些症状由本人体会和评判。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此量表在上使用时是匿名进行的,并对被试作了保密承诺。

研究中实发11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90。

91%,符合统计测量。

在分析调查时,以被试的“总分、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敌对、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这11项为精神症状因子,并对其进行研究.三、结果与分析根据scl-90的统计得出的总的结果的如下:(一)样本品定结果总体状况及分析先对100名的被试得分的平均分与全国正常常模比较,表格如下:(表二)从表(二)中的数据告诉我们,100名被试的得分的平均分,都处在常模范围之内,这说明平均的心理素质还算可以;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被试得分的平均分明显偏向常模范围的上限(被试均分比较高),这些精神症状正向着超出常模范围的方向发展或者被试中已经有超出常模的个体存在,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二)从不同纬度上看研究结果并对其分析1. 被试个体各精神症状超出常模范围的情况分析,表格如下:表(三)结果比较(一)从表(三)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从被试的个体角度而言,总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31人,占到总人数的31%;“阳性症状”这一精神症状因子得分上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8人,占到总人数的28%。

其他的精神症状因子的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也不少,如:“躯体化"这一精神症状因子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6人,“焦虑”这一精神症状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6人,“强迫症状” 这一精神症状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6人,而“抑郁、偏执、敌对、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这些的精神症状得分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分别为28人、21人、27人、24人、31人、27人,这些数据说明了有一定数量超出常模范围的个体存在。

从性别角度看:女性的心理素质明显不如男性,在总分上女性的得分超出常模的有18人,比男性多5人,即高出16。

12个百分点。

在躯体化上更是多了6人,女性比男性要高出23个百分点,在“焦虑、偏执、恐怖、敌对、人际敏感”这些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女性的人数要比男性多,只有在“精神病性、敌对”上男性比女性高一点点.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相当,这说明年龄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不是很大,在“阳性症状、强迫症状、恐怖”这些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的人数是一样的多,在其他项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的人数差别也不是很大。

从中小学的教师来看: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如小学教师,在总分上,中学教师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比小学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要多3人,在“焦虑”这一精神症状上可以明显看出,中学教师要比小学多出6人,即高出23多个百分点。

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敏感、精神病性“这些精神症状超出常模的人数中学教师要比小学教师要多,在其他精神症状上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中小学是一样的。

从是否班主任角度来看:在总分上差别也比较大,超出常模范围的班主任比非班主任要多3人,在“阳性症状”上要多4人,在“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恐怖”上要多2人,在“人际敏感、敌对”上要多1人、在”精神病性“上要多3人,在“偏执”上要少一人。

再从横向角度上分析“总分、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敌对、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

从总分这一行中看:性别之间的差距是最大的,女男超出常模的人数比是18:13,其次是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为17:14,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之间的比也为17:14,只有年龄之间的差距是最小的,即16:1 5。

从阳性症状这一行看: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之间的差别是最大的,即54.84:45。

16,在年龄和中小学二项中的比是50:50.从躯体化这一行看:男女之间的比是10:16,即38。

46:61。

54,其他项的比例都是14:12。

从焦虑这一行看:中小学的教师差别是最大的,为16:10,其他项的比例为14:12。

从强迫、抑郁、偏执、人际敏感这四行中可以看出:各项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

从敌对这一行中可以看出:男女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比是15:12,即55。

56:44.44.在恐怖这一行,男女之间的差别是最大的,即14:10。

在精神病性这一行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和非班主任之间的差别是最大的。

2。

.在这100名被试中,有8项或8项以上精神症状因子得分高于常模范围的被试的人数为23人,其中各项精神症状范围的被试有7人,具体的分布如下表:表(四)结果比较(二)表(四)的数据显示:有8项或8项以上精神症状因子得分高于常模范围的被试的人数为23人,说明这些被试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合格,并且其中7人所有精神症状因子的得分都超出了常模,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存在心理疾病了。

从横向看:8项或8项以上精神症状因子得分高于常模范围的被试的人数女教师占到了56。

52%,中学教师占到了52。

17%,班主任占到了52。

17%。

而出现心理疾病的女教师占到了71。

47%,中学教师占到了57.14%,班主任占到了71.43%.从这些情况中可以总结出:中学教师、女教师、班主任这三类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其他教师要严重。

同一对象在中学教师、女教师、班主任这三类教师集中表现出的结果有多大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原因分析(一)从性别角度上看:女性天生的气质特征就表现出内心体念深刻而持久,考虑问题细致深入,比男性更容易烦恼和激动,对一点小事也会神精过敏,感情很容易受到伤害,把一些事放在心上,很难放下来,如果没有人开导或者自己还没学会自我调节,就会产生躯体化、偏激的心理。

从年龄上看: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说明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的心理素质相当,这说明2个年龄段都会有引起心理素质不健康的各自因素:30岁以下,由于刚工作不久,在工作学习上还不是很适应,有些年轻教师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30岁以上的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来自家庭的、孩子的还有工作的,事事都要求完美,压力也很大的。

如果工作中没有合作,生活中没得到理解和体谅,也会产生自卑等不良的心理,从而对心理素质造成危胁。

从中小学角度看: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不如小学教师,初中、高中学生要面临升学考试,这无疑给中学教师带来压力,考试指挥棒压的中学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喘不过气来。

这在“焦虑”这一精神症状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超出常模的人数高出了23多个百分点.从是否班主任角度看:班主任工作任务重,班级里的事情一般要班主任负责,班主任还担任教学工作,本身工作任务已很繁重,再加上现在遇上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学生一有出入,班主任的责任也最大。

重压加上担心易使人产生恐慌、焦虑、阳性症状、强迫等情绪,从而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横向角度上分析:中学女性的班主任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她们具有女性的所有特性,又具有班主任的特点,又要面临学生升学的问题.从表(三)中“人际敏感”这一精神症状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高达31人,占到样本的31%,这说明被试在与人交往是存在不自在感和自卑感,这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有“师尊生卑"的观念,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独断、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这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在学校里,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如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如何,学生发展状况、学习表现如何,评优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同一单位的人就会相互猜疑、嫉妒等,这些都不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抑郁”和“敌对”这两个精神症状上来分析:两者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比较多,这些数据反映了教师忧郁苦闷的心理比较严重,敌对思想也比较突出。

教师们年年做着重复性工作,没有多大的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与自己的职业愿望、理想不一致,于是教师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精神出现疲软状态,人也变的敏感、苦闷、失望、自卑,对工作兴趣减退,对教育发展态势默然,对育人方式消极迎合,讨厌教学,有时甚至出现摔东西、骂学生的行为,这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从“阳性症状”上分析:超出常模范围的人数为28人,占到样本的28%,反映教师自我感到不佳的程度比较严重,如主观上感到身体的不适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生活工作中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更严重的会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

原因分析(二)从表(四)中我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素质比较差,造成教师心理精神症状因子普遍偏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给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一直以来,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教师因为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在学校、社会等各处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与不同的学生交往时更要控制自己的,以标准化、模范的姿态出现,往往压抑了正常的情绪和需要,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心理素质无形中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