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例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的常用公式
避雷针保护范围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1.5(h-hx)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这里取p=1两针间的保护范围,上限最低高度:H0 =H-D/7PD---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井架上两支避雷针的高度为38米,天轮最高点位置按30米计算,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为9.05米,变电所旁及主提绞车房旁的避雷针高均为18米,井架避雷针到两个绞车房的距离均按60米计算,井架到机厂的最远距离按50米计算,绞车房的高度为6米,机厂宿舍的高度为3米。
H0 =38-9.05/7=36.7>30井架上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1=1.5×(38-6)×1=48米主提绞车房旁的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2=1.5×(18-6)×1=18米变电所旁的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3=1.5×(18-6)×1=18米井架上避雷针在机厂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4=1.5×(38-3)×1=52.5米由以上计算与避雷针到各场所的实际距离相比较,可得出结论:各场所均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生活区两个避雷针的高度均为15米,宿舍高度为3米,生活区到避雷针的最远距离为15米,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为10米。
生活区避雷针在宿舍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5=1.5×(15-3)=18米两针的保护范围,上限最低高度H0= H-D/7P=15-10/7=13.57>3米由以上计算与避雷针到各场所的实际距离相比较,可得出结论:生活区各场所均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用折线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电气安全技术 项目六3~4计算避雷针避雷器保护范围
7
一、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
8
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一)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是一个沿着避雷线延伸而 延伸的带状空间区域,其横截面的上半部分是一 顶角为50°的三角形,下半部分是一下底宽度为 两倍避雷线悬挂高度的梯形。 设避雷线的悬挂高度为h,以通过避雷线且垂直地 面的面为对称面,在距地面高hx 的水平面上,保 护范围一侧的宽度rx 为
一、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
⑴当hx≥0.5h时 rx=(h-hx)p
⑵当hx<0.5h时 rx=(1.5h-2hx)p
式中 p—高度影响系数, 当h≤30m 时,p=1。
4
一、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
(二)两根等高针的保护范围
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
定,两针之间的保护范围像一个马鞍形,由通过两针
缘冲击耐压值,就要限制变压器与避雷器间的电
气距离,就是说避雷器有一定的保护距离。避雷
器到变压器的最大允许距离lmax为
lmax
u
j
ur5 2a
v
19
思考题6-9,6-10
9
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当hx≥0.5h时, rx=0.47(h-hx)p
当hx<0.5h时, rx=(h-1.53hx)p
式中p为高度影响系数。
10
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二)两根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两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上部凹陷的带状空 间区域。两根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避雷 线的计算方法确定;两避雷线间各横截面保护范 围由通过两避雷线1、2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 低点O 的圆弧确定,O 点的高度由下式计算
若避雷器与变压器间的电气 距离为l,设雷电侵入波为一 斜角波u=at,其陡度为a,传 播速度为v,则变压器上 (即B点)最大电压为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其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Rx=1.6Ha/(1+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双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当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 r时:①距地面h r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②以针尖为圆心,h 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B两点;③以A、B为圆心,h 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
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④避雷针在h r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列计算式确定:r x=√h(2h r–h) –√h x(2h r–h x)r o=√h(2h r–h)式中r x 避雷针在h r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 r 滚球半径,按规范表5.2.1确定(m)h x 被保护物的高度r o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双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在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 r的情况下,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2√h(2h r–h) 时,应各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当D小于2√h(2h r–h) 时,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① AEBC外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② C、E点位于两针间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b o按下式计算:b o=CO=EO=√h(2h r–h) –(D/2)2在AOB轴线上,距中心线任以距离x处,其保护范围上边线上的保护高度h x按下式计算:h x=h r —√(h r–h)2–(D/2)2–x2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中心线距离地面h r的一点O|为圆心,以√(h r–h)2+(D/2)2为半径所作的圆弧AB。
③两针间AEBC内的保护范围,ACO部分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在任一保护高度hx和C点所处的垂直平面上,以hx作为假想避雷针,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逐点确定。
确定BCO、AEO、BEO部分的保护范围的方法与ACO部分的相同。
④确定xx/平面上保护范围截面的方法。
以单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r x为半径,以A、B为圆心作弧线与四边形AEBC相交;以单支避雷针的(r o–r x)为半径,以E、C为圆心作弧线与上述弧线相交。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其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Rx=1.6Ha/(1+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h-hx)p=hap;rx=(1.5h-2hx)p。
2020年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其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Rx=1.6Ha/(1+ 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书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书一、单支避雷针保护半径对于#1﹑#2﹑#3,#4单个避雷针,h=30m,其保护半径均如下:当保护高度h x<h/2 时 r x =(1.5h-2h x).p (p=1)∴ h x =10m 时 r x=(1.5×30-2×10)=25m∴ h x =7.3m 时 r x=(1.5×30-2×7.3)=30.4m∴ h x =6m 时 r x=(1.5×30-2×6)=33m二、双支避雷针保护宽度该变电所每支避雷针的对地高度均为30m,均按双支等高避雷针来进行计算保护宽度。
对于等高双支避雷针:h0=h-D/7P (∵ h≤30m ∴ P=1);当 h x≥h0/2时 b x=(h0-h x)当 h x<h0/2时 b x=(1.5h0-2h x)1. 对于#1﹑#2避雷针,等高h=30m,D1,2=45m, h0=h-D1,2/7=23.6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1,2=(1.5h0-2h x)=15.4m保护高度h x=7.3m时 b x1,2=(1.5h0-2h x)=20.8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1,2=(1.5h0-2h x)=23.4m2. 对于#2﹑#3避雷针,等高h=30m,D2,3=49.1m, h0=h-D2,3/7=23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3=(1.5h0-2h x)=14.5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3=(1.5h0-2h x)=20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3=(1.5h0-2h x)=22.5m3. 对于#3﹑#4避雷针,等高h=30m,D3,4=46.6m, h0=h-D3,4/7=19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3,4=(h0-h x)=9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3,4=(1.5h0-2h x)=13.9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3,4=(1.5h0-2h x)=16.5m4. 对于#1﹑#4避雷针,等高h=30m,D2,4=82.12m, h0=h-D2,4/7=23.3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4=(1.5h0-2h x)=8.3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4=(1.5h0-2h x)=12.9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4=(1.5h0-2h x)=15.5m5. 对于#1﹑#3避雷针,等高h=30m,D2,4=63.8m, h0=h-D2,4/7=20.9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4=(1.5h0-2h x)=11.3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4=(1.5h0-2h x)=16.7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4=(1.5h0-2h x)=19.3m6. 对于#2﹑#4避雷针,等高h=30m,D2,4=64.7m, h0=h-D2,4/7=20.8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4=(1.5h0-2h x)=11.1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4=(1.5h0-2h x)=16.5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4=(1.5h0-2h x)=19.1m三. 结论:本变电所任意2只避雷针标高之差均<3 m,所以任意一只避雷针的等效高度均>27m,同时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图号为B-03避雷针保护范围中4根等高避雷针所划分三角形的任何一边都在要求的保护高度下都小于临界值,所以必然能满足保护宽度b x>0 m,所以4根避雷针所围成的区域内的配电装置都在保护范围之内。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Rx=√H(2Hr-H)-√Hx(2Hr-Hx)Rd=√H(2Hr-H)其中: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r-----滚球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Rd―――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Rx=1.6Ha/(1+Hx/H)Rx-----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体高度MH―――避雷针的计算高度MHa=H-Hx―――避雷针的有效高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众所周知,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雷电击中物体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防雷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装避雷针是人们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
避雷针由接受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接地极)三部分串联组成。
避雷针的接受器是指避雷针顶端部分的金属针头。
接受器的位置都高于被保护的物体。
接地引下线是避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接受器和接地体的。
接地引下线的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它的作用不仅是安全地把雷电流由此导入地中,而且还要进一步使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均匀地分散开去。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
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避雷针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物理fname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30
≤5×5或≤6×4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45
≤10×10或≤12×8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60
≤20×20或≤24×16
半径45米的滚球在建筑物上的移动轨迹
一、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当避雷针的高度h≤hr(滚球半径)时:
(1)距地面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2)以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
计算楼顶上的避 雷针保护范围时,由 于楼顶的尺寸限制不 可能象地面一样无限 延伸,常常计算结果 可能会造成滚球并未 被避雷针和楼顶撑起, 而是悬在半空,不符 合滚球法定义。
当接闪器在“地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的 外周线触及接地金属物、其它接闪器时, 各图的保护范围均适用于这些接闪器。所 需断面的保护范围当接地金属物、其它接 闪器是处在外周线之内且位于被保护部位 的边沿时,应按以下方法确定所需断面的 保护范围:
h 避雷针高度。
解方程得避雷针高度为:h=9m。
第二计算方法: 电梯房和被保护的卫星天线同样高4米,且电梯机
房顶也有避雷带和大楼避雷带相连接。因此把电梯房顶 的屋面当作地面来计算。 按照单支避雷针的计算公式:
Rx= h (2hr-h) - hx(2hr-hx)
其中:hr 滚球半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取hr=45m。 r0 避雷针在hx高度上的保护半径,是卫星天线到电 梯机房的距离rx =8m。 h 避雷针高度。
C、E点位于两针间的垂直平分线上。在地面每侧的
最小保护宽度bo按下式计算:
(3-3)
在AOB轴线上,距中心线任一距离x处,其在保护 范围上边线上的保护高度hx按下式确定:
(3-4)
两针间AEBC内的保护范围,ACO部分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 定:在任一保护高度hx和C点所处的垂直平面上,在F点上以hx
避雷针计算公式
防雷建筑物的保护半径
YBT型避雷针,其提前放电时间为25μs,根据【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被保护物第三类建筑物。
由此计算接闪针保护范围:
法国国家标准NFC17-102规定,避雷针尖高于被保护物2m、3m、4m、5m、6m、7m、10m和20m时,其保护范围与针的提前放电时间△t、针高和建筑物防雷类别有关:Rx=√H(2Hr-H)-√Hx(2Hr-Hx)
其中:为水平面(地面)的保护半径(m)
H为针类相对于被保护物展面的高度差(m)
D为滚球半径: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取30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取45m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取60m
△L为上行接闪高度,△L=△t×v
△t提前放电时间,分别为25μs、35μs、45μs
V=1m/μs(先导速度),即△L分别为25、35、45。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它的具体计算通常采取下列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实验室用冲击电压发生器作模拟试验获得的)。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h—hx)p=hap;rx=(1。
5h—2hx)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
h≤30米时,p=1。
图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1中顶角α称为避雷针的保护角.对于平原地区α取45°;对于山区,保护角缩小,α取37°。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计算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座烟囱高hx=29m,避雷针尖端高出烟囱1m。
那么避雷针高度=30m,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1.5h=1.5×30=45(m),避雷针对烟囱顶部水平面的保护半径rx=(h—hx)p=(30—29)×1=1(m)。
随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增大.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如果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
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2所示。
图2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两支避雷针中间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针的顶点以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O作一圆弧来确定。
这个最低点O离地面的高度为式中h0——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h——避雷针的高度(m);D——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p-—高度影响系数。
两避雷针之间高度为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的最小宽度bx=1。
5(h0—hx).当两避雷针间距离D=7hp时,h0=0,这意味着此时两避雷针之间不再构成联合保护范围。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避雷针是一种用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免受雷击损害的设备。
它通过将雷电引导到地面上,分散和消除雷电的能量,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为了确保避雷针的有效性,人们需要计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避雷针的保护半径是指避雷针能够有效保护的范围,也就是避雷针周围的空间中,雷电不会直接击中建筑物或人员的范围。
计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避雷针的高度、形状、材质等。
通常情况下,避雷针的保护半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Rp = k * h
其中,Rp表示避雷针的保护半径,k为系数,h为避雷针的高度。
系数k是根据避雷针的形状、材质等因素进行调整的,通常介于10至25之间。
具体数值取决于避雷针的具体设计和制造标准。
避雷针的高度h是指避雷针顶部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将避雷针的高度转换为米,以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只是一个理论值,实际保护效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周围环境的电磁场强
度、雷电的频率和能量等都会对避雷针的保护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避雷针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形、建筑物周围的物体等。
除了计算避雷针的保护半径,还需考虑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一般建议将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高处,并且保证避雷针的互不遮挡。
如果建筑物较大,需要安装多个避雷针,以确保全面的保护。
总之,避雷针的保护半径是根据避雷针的高度和形状等因素来计算的。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避雷针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免受雷击的危害,提高雷电防护的能力。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1“折线法”避雷保护计算“折线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
L/ 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就规定了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见图。
1.1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可用公式式中:Rp——保护半径;h——避雷针的高度;P——高度影响因数。
其中,P的取值是:当h≤30 m,P=1;当30 m的h的纯数值;当h>20 m时,只能取h=120 m。
1.2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a)当hp ≥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式中:Rp ——避雷针在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p——被保护物的高度;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b)当hp <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2“滚球法”避雷保护计算“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
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 50057—994(2000年版)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见表。
应用滚球法,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的计算可见以下方法及图2。
a)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距地面hR 处作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以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A,两点。
以A,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这样,从弧线起到地面就是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避雷针在hP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公式[2](4)计算确定式中:Rp——避雷针保护高度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R——滚球半径,按表确定;hp——被保护物的高度;R——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用折线法滚球法对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
近几年来, 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
下面分别介绍计算过程。
一、 折线法1,1单支避雷针h 为避雷针的高度(m );h 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度(m );r x 为在高度为h x 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针离设备至少5m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在被保护高度h x 当h x ≥ h /2 r x =(h -h x )×p =h a ×p当h x <h /2 r x =(1.5h -2h x )×p p —高度影响系数 h ≤ 30m 时,p =1 ;30<h ≤ 120 m 时1.2两只避雷针1.2.1两支避雷针高度相同随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增大。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要升高,但如果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比较狭长(如长方形),就不宜用太高的单支避雷针,这时可以采用两支较矮的避雷针采用两针后,外侧的保护范围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 为两针间距离;2b x 等于在高度为h x 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离为D/2。
b x=1.5(h o—h x )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 不宜大于5h o 为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h o=h ‐D/7p 当D=7p ×h a 时, b x=01.2.1两支避雷针高度不同俩针外侧的保护范围仍按单针的方法确定,俩针内侧的保护范围:先作出较高针的保护范围的边界,之后由较低针的针顶部作一条与地面平行线,这两者的交点对地面作垂线,将此垂线看作一假想避雷针,再作它与较低针的保护范围,这样2和3就是相当于俩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图中 f=D1/7p1.2.3三支或四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以两两当作两只避雷针确定保护范围二、 滚球法所谓“滚球法”(roll‐ball method),就是选择一个半径为hr(滚球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护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如果球体只接触到避雷针(线)或避雷针(线)与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则该部位就在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