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习题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习题

习题精选基础知识题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组()散在草丛里鹿眼抚摸黄量A. s3n zh3 fu yunB. s4n zhl fu yunC. s3n zh3 fu yunD. sh3n z3 fu yun2.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A.引经据典B.引而不发C.引吭高歌D.引人入胜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含义是()A.春天迟迟不来,人们盼望了很久才到。

8.春天善解人意,人们盼望着人们盼望着的就到来了。

C.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请。

D.东风是春天的先行官,东风到了,春天随后也就到了。

9.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提示了春天的个性;“新” “美” “力。

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10选出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A.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1田野里,园子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瞭亮地响着。

D.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12对下面的副词表示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非常②格外③大约④马上⑤也许⑥只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3对下列句子中的连词划得不准确的一项()A.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

14代表们讨论并通过了这个议案。

C.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克服。

D.因为大家不断地帮助他,所以他有了很大进步。

15.填空:(1)《春》的作者是O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是O(2)《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可分为、、在部分。

(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绝句》中的诗句。

杨柳风,指o(4)山起来了,水起来了,太阳的脸起来了。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春》教案1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春》教案1

第1课《春》教案1第1课时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信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4.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

导入一:关联型[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古诗,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此情境下引出课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诗人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

现在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导入二:意境型[设计意图]用一段抒情性的文字,流露出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学习本文创设情境。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束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想和追求……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导入三:趣味型[设计意图]通过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

“考考你”——谜语1: 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

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

——(打一个两字名词)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

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的。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戒子书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戒子书

15.《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积累名言警句。

4、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雇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1、’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置换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去过成都的武侯祠参观过吗?在武侯祠里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回答出诸葛亮)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今省县)人,时期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早年随叔父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大败。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

十六年(211年),攻取。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

蜀元年(221年),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谥他为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等。

曾发明、等,并改造连弩,叫做,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世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一一《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新课1、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划分句子节奏。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七上语文测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七上语文测试卷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55分)一、基础知识(3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婉转黄晕.(yùn) 抖.擞精神(dǒu)B.娇媚贮.蓄(zhù) 繁花嫩.叶(nèn)C.化妆花苞.(bāo) 咄.咄逼人(duō)D.碣石莅.临(lǐ) 淅.淅沥沥(xī)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A.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广大青年工人的技术业务水平正在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迫不及...待.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B.他为宋庆龄基金会雕刻宋庆龄像时,采用了光洁细腻的长线,干净利落....地把宋庆龄高贵、和蔼、典雅的气质表现了出来。

C.红红点点的火焰花布满凤凰树的枝头,漫步在火焰花一条街,落英缤纷,枝繁叶茂的黄花树也花枝招展....地与火焰花争奇斗艳。

D.在奥运会上,他面对欧美选手咄咄逼人....的挑战,沉着、自信,一举跃过了横杆,夺得了冠军,并创造了当年世界上最好的成绩。

3.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句是( ) (3分)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拟人、夸张)C.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喻)D.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拟人)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通过学习学校颁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C.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5.仿照《春》的最后三段,以“夏天”“秋天”“冬天”为对象写三个句子,要求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三个季节的特征。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再塑生命的人》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第二课。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表达上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情感的提升。

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前后的变化。

1 .通过朗读、揣摩文章语句(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2 .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残疾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 认识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下面这段文字就是出自海伦•凯勒的笔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其中的魅力。

“我要把……”起,大家知道这是摘自哪一本书吗?没错,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二、点燃生命的火花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提供的信息往往可以为阅读文章导航。

结合大家的预习,从标题我们能读出哪些信息?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谁?“再塑”的是谁的生命?【明确】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莎莉文老师;“再塑”的是海伦・凯勒的生命。

提问:那在这6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重要?【分析】①“再”一第二次一既然是第二次,你觉得还是父母赐予的这种生命吗?不是肉体上的生命,而是灵魂上的生命②“塑” 一“塑”是什么意思?首先解释本义,我们可以为它组个词一一塑造、雕塑;其次解释文中义一一是莎莉文老师塑造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教案设计及说明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教案设计及说明

《散文诗两首》一一让爱之花永远开放一、教学目标.诵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1.对比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母爱、亲情,让学生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难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重点)1.体会子爱母、母爱子的方式不同,本质不同。

(难点)三、教具幻灯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设计意图:以散文诗这个文学体裁导入课文,消除学生疑虑。

在预习中,老师已经跟同学们讲解了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文学体裁,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首跟母亲与孩子有关的散文诗,分别是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

2.整体初感知设计意图:先从整体上让学生对两篇文章有个初步认识,明确子爱母、母爱子两个比较对象,加强两篇文章之间的联系。

师:这两首散文诗大家己经预习过了,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概括其核心,同学们会用哪个字呢?明确:是“爱(板书:爱)师:爱的范围太广,含义太丰富。

具体来说,这两首散文诗主要表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爱?明确: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

(板书:子、母)师:但是两篇课文侧重又有不同,《金色花》主要表现谁对谁的爱?明确:孩子对母亲的爱。

《荷叶•母亲》则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板书:箭头).子爱母,如何爱?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细致探讨孩子是如何爱母亲的,得出孩子爱母亲是在想象中,子爱母具有纯洁、依恋的特点。

方便之后与《荷叶・母亲》中母亲爱孩子进行比较。

师:在《金色花》中,孩子爱母亲,他是如何表达这份爱意的?具体做了哪几件事情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个同学起来概括一件事。

想好了就举手。

1)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看妈妈工作。

2)清晨,妈妈沐浴祷告,我散发香气陪伴她。

3)午后,妈妈窗前读书,我将花影投在书页上。

4)黄昏,妈妈执灯牛棚,我变回孩子,缠着要听故事。

师: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开放花瓣,释放花香,投放花影,都是想象(板书)。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七上二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七上二单元教案

5、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讥(板书课题)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一一《秋天的怀念》二、感知课文1、听示范朗读2、听完朗读,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一一性情暴躁、脾气暴怒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第一段)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4、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一一双腿瘫痪。

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三、深入分析1、面对这样的儿子,他的母亲乂是怎样做的呢?一一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一一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一一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一一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悄悄地” 一一对儿子的理解、体贴“偷偷地” 一一对儿子的牵挂、关切“扑过来忍住哭” 一一坚强、坚韧“好好儿活”——强忍着疝苦,劝儿子要坚强“抓住我的手” 一一执着2、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挡在窗前” 一一,的儿子触景生情“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一一为儿子愿意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央求般的神色” 一一母亲的执着“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一一细心、体贴3、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一一身患绝症儿子瘫痪【拓展阅读】:“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03雨的四季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03雨的四季

散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体味到的四季的雨。

(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快到中午的时,几滴小水珠从天上掉下来,有一滴还落在我的鼻尖上。

是的,下雨了,人们有的躲在屋檐下;有的快步跑着;还有的撑着雨伞,我和妈妈各自撑着伞,走在街道上。

我清晰的听见雨滴落在我的雨伞上“滴答,嘀嗒-----”这种声音即清脆又悦耳,仔细听就像是一曲优美的旋律;还想一群孩子在我的伞上跳着踢踏舞;更像一双无形的手轻轻地,轻轻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三、板书设计
生活体验(反思)
教学中,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中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欣赏语言艺术,积累语言,感悟真情。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部编版《秋天的怀念》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部编版《秋天的怀念》教案
1.速读文章。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 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 系起来。
3.“焦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 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缜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 摊疾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 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教具
多媒体、黑板、课件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读题解题,披情,21岁的时 候,因“脉管炎”病导致双腿瘫痪。
文题为《秋天的怀念》,同学们从中读到了一些哪些与文章 相关的信息?——秋天、怀念之情
二、前置预习,初步感知。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找到对 母亲的怀念之情。
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
从“躲〃“〃”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 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 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型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8《陈太丘与友期行》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8《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时目标】1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JLS故事,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 .了解“谦辞”和“敬辞”,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文化中不仅有蔡文姬、谢道镉、李清照等才女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砸瓮救人的司马光、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而今天学习的占代少年的智慧故事会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二、指导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三、圈点勾画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口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约定正午时分到才四、自读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2、解释加着重色的文言词语太丘舍去门外戏待君久不至友人便怒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五、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己去」六、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J那人便发起牌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走一步再走一步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准备: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

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

3、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性教学用具。

四、教学设想:使学生从作者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领悟人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波折,要着眼于克服困难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

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学生从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把跨出一小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体会和领悟,帮助学生端正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树立坚强的个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这胜利的彼岸。

(多媒体展示飞行员莫顿・亨特的飞行任务)今天跟随老师一起了解他小时候的一次经历。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体知识: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耍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耍素。

记叙的六耍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由泛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三)研读和赏析根据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三、解题L从题目中你读取了哪些信息?明确:(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明确: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从题目中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物,是谁?链接王昌龄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王昌龄缶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si)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IU)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 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四、自读诗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2.划出节奏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五、再读诗歌,理解诗情1.诗中哪一个字点明了诗的感情基调?明确:“愁”2.诗人为何而愁?明确:王昌龄左迁3. “愁”字蕴含了诗人的哪些复杂情感?明确:对友人被贬的同情;被贬之地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的担忧;今后难以相见的思念;此去前景如何的关切……4.王昌龄在什么季节左迁,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明确:暮春“杨花落尽子规啼”5.诗人为什么要选择“杨花” “子规”这两个意象?明确:“杨花”漂泊不定,暗指友人的现状;“子规”象征离愁别恨,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6.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点明时节,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融情于景,隐含对友人被贬的同情。

7.被贬到哪里?说明了什么?明确:“闻道龙标过五溪”说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名著导读《西游记》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名著导读《西游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提读课教学设计杨崇兵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四.教学过程L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 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课前知识问答与整体感知:2.大家已经阅读过这本经典小说考考大家。

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3.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二.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

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群文阅读《散文诗二首》《后母的三巴掌》文章素材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群文阅读《散文诗二首》《后母的三巴掌》文章素材

【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颗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5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6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7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8〃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9"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自读检测】1、用笔圈出关键字词,按照下列句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口头说话。

句式:当母亲时,我O2、勾画出相关语句,说说〃我读到了一个的母亲,你看。

”【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课下注释】①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版)。

郑政锋译。

略有改动。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又译作“瞻波迦”。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②[匿(nl)笑]偷偷地笑。

③[《罗摩衍那》]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即《罗摩游记》或《罗摩传》。

荷叶•母亲冰心1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2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一一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3九年前的•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秋天的怀念lh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秋天的怀念lhx

《秋天的怀念》水磨中学罗红霞一、导入: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位作家--史铁生,在他21岁风华正茂之时却因一场大病,不幸双腿瘫痪了,命运让他一生与轮椅为伴。

在他瘫痪后的第七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此后又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那么是谁给他力量,让他走出困境,书写了精彩的人生呢?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从他的文章中去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师: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吗?谁来讲一讲?课文主要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非常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

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2、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我”、母亲3、师: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一一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看成没有?生:母亲提了两次,都没看成。

最后一次是妹妹推着哥哥到北海看的菊花。

师:非常好,同学们,课文就是围绕这三次看花展开的。

二、揣摩字词,走进人物: 1师:现在,请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

(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读到这两个词,你又很自然地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同学们,让我们想像一下,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一一灾难啊!三、赏析人物:L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暴怒无常,找一找,看看“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儿,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哪些举动当中能够体会出“我”此刻的暴怒无常呢? ."砸“摔二“捶指导朗读:暴怒无常的背后是什么?是难受、心情沉重、悲伤,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

所以朗读时我们要读出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师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秋天的怀念》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秋天的怀念》教案

5、秋天的怀念史特生教学目标:一、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抓住四件事情中蕴含的浓浓母爱之情。

四、品味人物语言,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感受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了解母亲无私而深沉的爱。

二、通过反复品味“好好儿活”这简单的四个字,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感受文中伟大的母亲形象,树立对母爱的尊重和敬仰。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两段话新课导入(详见白板)二、作者简介史铁生,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详见白板)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思考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怀念?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1)“秋天”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作者的腿是秋天瘫痪的;因为作者的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母亲最后的愿望是带“我”看秋天的菊花(2)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再读课文理清结构,思考: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

(1)“我”瘫痪后意志消沉,母亲极力劝慰我(2)母亲说服我到北海看菊花(3)母亲病重住院,临终还记挂着我和妹妹(4)我到北海看菊花怀念母亲。

四、朗读第一自然段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为什么我会“暴躁无常”?抓住砸”、“摔”等动词。

痛苦和绝望2、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是怎样做的?从哪了些方面来写的?表现了什么?“悄悄”、“躲”“听”“扑”“抓”“忍住哭”“好好活”(动作、神态、语言)(理解、宽容、担心、痛心、焦急、坚强、坚韧)(见白板)3、“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这里交代“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是插叙,文中有几处插叙?分别表现什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朝花夕拾 教学设计 定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朝花夕拾 教学设计 定
整体认识《朝花夕拾》的内容:叙往事,忆往事,与学生生活贴近,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人物形象分析
主问题:母亲、阿长、衍太太是鲁迅记忆中的什么花呢?
过渡1:鲁迅为什么把《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预设:把往事比作花更诗意)
过渡2:往事是花,往事就像一个缤纷璀璨的花园,那么这三个女性分别是花园里的什么花呢?)
预设:从花的外形和花语找与人物的关联点。
把握人物形象
创作缘由探究
鲁迅为什么写三朵“花”?
预设: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小引》。既有儿时温馨的回忆,也有当下理性的批判。
追问:仅仅是写给“我”的吗?
预设:写给所有中国人,启迪思想。
明确《朝花夕拾》写作缘由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定位于名著阅读研读课,设计活动巧妙,能找到整本书的一个串联点,对学生整体研究《的深度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学科
语文
课型
名著研读课
课题
《朝花夕拾》里的女性
教师
卿梦莲
班级
2023届3班
深度
解读
教材
散文大家刘白羽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朝花夕拾》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质与文学表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阅读名著,与经典对话,与大师对话,获得为人处世的启迪,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朝花夕拾》里的女性:阿长、母亲、衍太太散点出现在散文中的几篇,《阿长与<山海经>》还单独成篇。女性也是鲁迅一直关注的对象之一,他是现代史上第一位关心女性命运与解放的人,可见在鲁迅成长离开不开儿时女性的影响。研讨女性形象可以管中窥豹,实现对整本书的理解。本堂课通过对《朝花夕拾》里的女性形象:母亲、阿长、衍太太的研读,深入理解《朝花夕拾》中蕴藏的情感与思考。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己亥杂诗(其五)说课稿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己亥杂诗(其五)说课稿

《己亥杂诗》说课稿各位同仁们好,我是关路九义校的语文教师马嘉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接下来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纵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程编排,本单元主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抒情、移情于景,恰当准确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在选中的古诗五首中《己亥杂诗》是唯一一首近代诗歌,其写作背景接近学生所学,易于学生理解,诗人借诗所表达一腔爱国热忱和矢志不渝地为国奉献精神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心和民族自信心,更能帮助学生明确认识中华之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诗歌学习中,在诗人高贵品格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积累重点字、词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忠贞不渝的爱国之心和奉献精神。

重点:赏析诗歌,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诗歌。

难点: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意境,领会作者不甘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的爱国热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新课标所要求的达标能力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要求,在预设课堂的时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知识上更加关注其深度和广度,在所设计的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

2.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诵读,甚至背诵,体会诗歌音韵的和谐和凝练的语言,可以加深了解,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一诗一史一关情教学设计(共乐初中 郑娟)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一诗一史一关情教学设计(共乐初中 郑娟)

一诗一史一关情------以《贾生》《泊秦淮》为例学习赏读咏史诗的方法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贾生》《泊秦淮》选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同属怀古类诗歌。

《泊秦淮》是借古讽今,通过写秦淮河的纸醉金迷来抨击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贾生》既有借古讽今,也有怀人伤己。

借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讽刺君王昏聩弃贤。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上期已经学了《江南逢李龟年》《潼关》这两首怀古诗,对这类诗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

因而我想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类诗,让学生从学习单篇的怀古诗的赏读到把握这一类的怀古诗赏读的方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将我们学习的古诗分类,去归纳总结同一类诗的一些特点和赏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何为怀古诗。

2、学习鉴赏怀古诗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

从定义。

风格、分类、鉴赏方法这些方面来介绍怀古诗。

(1分钟)开场白:岁月流转,朝代更替,世事沧桑,引发了诗人颇多感概,诞生了怀古诗,今天让我们学习怀古这类诗歌。

怀古诗,即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题材,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一类诗歌。

常用典故、对比手法。

分类: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人伤己、以史悟理。

鉴赏方法:1、弄清史实、典故2、知人论世。

3、体会意图、感情。

(二)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所讲方法赏读《贾生》《泊秦淮》《苏台览古》(9分钟)赏读怀人伤己诗《贾生》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听朗读,正字音2、赏读指导(1)弄清史实,典故弄清贾生是谁?宣室是指哪里?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2)知人论世为何写这个历史事件?晚唐统治者昏庸无能,李商隐被卷入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讽刺当权者的昏庸无能,不理朝政以及感叹自己和贾生一样怀才不遇。

(3)吟诵欣赏(4)回顾方法回顾刚才的赏读方法:先弄清历史人物、事件,即贾生,汉文帝只关心鬼神之事,再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意图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枫树叶子此时已经火红火红了,风一吹,枫叶脱离了树枝,毅然的飘落,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2、在这迷人的季节里,一片片树叶从枝头飘落,一群群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伍往南飞,一块块成熟的高粱好似天际飘来的晚霞,一朵朵金黄的秋菊在秋天里开得更加灿烂。

3、秋风,她像一位少女,穿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

你瞧,秋姑娘来到田野里把一朵朵棉球染的洁白如雪,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然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地懂礼貌,俯着腰迎接久别的秋姑娘; 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见了秋姑娘;还不好意思呢,脸都涨的红红的。

4、秋风吹来,银杏叶就随风•起摇摆,像在为我们扇风。

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钻进了我的脑袋:秋天之所以那么冷,会不会是被它们扇成这样的呢?我看了看银杏树,它似乎在向我点头。

银杏树的叶子是淡黄色,用力摇晃,树叶犹如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

5、田野里,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涨红了脸的高粱像喝醉酒的小伙子,棒槌似的玉米露出了一排排整齐的牙齿,棉花敞开外套露出了雪白的内衣,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6、突然,•阵微风吹过,•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迎面扑来。

我“顺藤摸瓜”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果园。

果园里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朝人们微笑,黄澄澄的梨像葫芦似的挂满了枝头,橙黄色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十分诱人,还有红玛瑙似的枣子油光闪亮,各种各样的水果真让人垂涎三尺。

7、走进这里,你就会看见这样一幅画面一一萧瑟的落叶如蝴蝶一般在空中飞舞,人们漫步在这美丽的蝶海当中,阳光的余辉洒在他们身上,透露出一股别有风韵的诗情画意。

看!那枫叶是多么的美丽,似火。

似阳。

似血,烧灼着秋天:还有那几株青松,傲然挺立在大地上,俯视天下,散发出一股君临天下的英雄气概。

8、一阵阵秋风吹过,落叶飘飘,树叶像一个个伞兵,从飞机上跳了下来,随风飘动。

有的人把树叶扫到一堆,做成肥料。

孩子们用这颜色不同的叶子,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9、走到田间,只见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的高梁。

它们被风一吹,频频点头。

“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农民伯伯在勤劳的打谷呢!一筐筐金黄的稻谷摆在田野里,这就是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成果。

10、秋天的[□野一片金色,阳光一照,刺眼极了,像洒了满地的金子,秋风一吹,像海上的波浪。

细细看来,谷穗密而饱满,像串串铃铛,它们低着头,好象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11、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么艳丽,可它有一种颜色是天下一绝的一一红。

枫叶只有在遇见秋天时才会脸红,远远望去,像朝霞一样红,把山都染红了。

风吹来,枫叶像红色的雪一样,飘了下来。

好让人们前来欣赏。

12、秋雨沙沙地下着,向远处望去,一块田地里长出了绿色的麦苗,大地喝够了水。

一会儿,云散了,雨停了,绿色的麦苗,黄黄的树叶,还有挂满枝头的柿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

13、秋天的天空真美啊!白云的姿态变化万千。

瞧,那天边的那片云似乎是一群在草原上放牧的羊。

羊动了,它们被牧羊人赶着。

它们越走越远。

云变成了一簇簇的“棉絮” 了。

看这边的云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

突然,云又变了,这回不是“羊群”,也不是“大海”。

原来是急速奔跑的马群,它们为什么跑得那么急?明白了,它们是大自然的骄子,追求着自由和奔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