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合集下载

海洋中的奇观浮游生物的世界

海洋中的奇观浮游生物的世界

海洋中的奇观浮游生物的世界海洋中的奇观:浮游生物的世界海洋,广袤无垠的蓝色世界,拥有着无数美丽的景象和神秘的生物。

其中,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以微小的身躯和多样的形态,构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

本文将为您介绍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探索它们的多样性、生态角色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一、多样性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包括微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如硅藻、钙藻和真核植物等。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并为海洋食物链提供基础。

浮游动物则包括浮游动物浦、浮游动物和浮游动物状的生物等。

它们是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环节,既是食物的供应者,又是食物的消费者。

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在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

有些浮游植物形如美丽的花朵,有些则像是细长的针。

浮游动物也随着种类的不同,呈现出奇特的外形,有的像小虾,有的像螺旋桨。

这些独特的外貌赋予了浮游生物以无尽的魅力。

二、浮游生物的生态角色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成为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其次,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同时也是其他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

它们构成了复杂而微妙的食物网,维系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浮游生物还参与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循环过程。

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海洋提供了重要的氧气来源。

同时,它们也参与了海洋中的碳循环,促进了碳的沉积。

浮游动物通过摄食和排泄,将有机物质的能量转移到深海,促进了生物量的沉降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三、浮游生物对人类的意义浮游生物不仅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浮游生物为渔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其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渔业的产量。

此外,浮游生物还是某些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栖息地,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起到关键的作用。

海大浮游生物考试大题

海大浮游生物考试大题

一、绪论1、何谓藻类,藻类包括哪些类群?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包括哪些类群:细菌、藻类、粘菌、真菌、地衣。

2、藻类的色素组成特点是什么?1)叶绿素:所有藻类都具有叶绿素a;绿藻、裸藻具叶绿素b;甲藻、隐藻、黄藻、金藻、硅藻、褐藻具叶绿素C。

2)β-胡萝卜素:是所有藻类都具有。

3)叶黄素:种类相当多,如金藻、黄藻门含叶黄素,呈黄色。

4)藻胆素: 藻蓝素;蓝藻呈蓝绿色;藻红素:蓝藻门有藻红素呈红色。

5)褐藻素:海带因有褐藻素故成褐色。

3、试述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为鱼类的直接或间接饵料2)初级生产者,制造有机物,大气中氧的主要来源3)固氮作用:1.7亿吨/年4)人类食品:螺旋藻、紫菜、海带、浒苔5)地质指标6)污染的指示生物,判断水体的水质7)净化水体8)利用藻类发电9)工业原料;医学上10)作为转基因载体二、硅藻门1、硅藻门有何特征?试叙述其细胞壁结构特征:a、硅藻门的细胞壁无色透明,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b、有些种类细胞壁上具有纵沟。

c、有些种类还具有节间带。

d、硅藻细胞表面有向外伸展的多种多样的突物,有突起、刺、毛、胶质线等。

细胞壁结构:硅藻细胞壁由于高度硅质化而成为坚硬的壳体,像一个盒子。

套在外面的较大的,为上壳,相当于盒盖;套在里面较小的,为下壳,相当于盒底。

上下壳并非紧密相连,而是相互套合。

上壳和下壳都不是整块的,皆有壳面和相连带两部分组成。

壳面平或略呈凹凸状,壳面向相连带转弯部分叫壳套;与壳套相连,和壳面垂直的部分,叫相连带;上壳相连带和下壳相连带相连接的部分叫连接带。

2、说明硅藻个纲各目的特征和常见种类。

3、硅藻有何价值?1)、硅藻一年四季都能形成优势种群,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洋牧草,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在贝类的饵料中,硅藻占首要地位;对虾的幼体也以硅藻为主要摄食对象。

毛虾的全年食物中,硅藻占54%,其它沙丁鱼等幼鱼也以硅藻为主要食物。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部分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定义一、浮游生物(Plankton)定义: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地营漂浮生活的水生生物。

二、浮游生物的共同特征1、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2、体色:浮游植物——因有叶绿体等色素体而表现颜色多样化;浮游动物——多透明Eg:水母;栉水母;海樽3、多数个体小浮游植物:10μm-100μm浮游动物:1mm~10mm Eg:北极霞水母(2~7.8m)火体虫(尾索动物海樽的群体,长度可达2m)三、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研究浮游生物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浮游生物分类(不同分类标准下不同分类名称及解释如阶段性浮游生物)一、营养方式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主要包括单胞藻(硅藻、甲藻)自养性浮游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力,真光层<这个光层的光能可以保证植物足够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浮游动物Zoopankton异养性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原生、腔肠、甲壳类>很多海洋生物幼体也属于浮游范畴——消耗者,次级生产力二、个体大小(知道中英文名)1、极微型浮游生物(Ferntoplankton):0.02~0.2µm,浮游病毒2、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0.2~2µm,浮游细菌,浮游植物3、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µm,浮游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4、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µm,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5、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0.2~20mm,小型水母,栉水母,桡足类,枝角类,毛颚类,被囊类,鱼卵和鱼仔6、大型浮游生物(Marcoplankton ):2~20mm ,较大水母,糠虾,端足类,磷虾,海樽,鱼类幼体7、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 ):20~200mm ,大型水母,被囊类(火体虫、纽鳃樽) 生物学意义:三、生活史中浮游阶段长短 1、永生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 )2、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水母体、幼虫、季节性/兼性浮游生物3、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暂时性营浮游生活,大多数为底栖生物如:四、生活环境1、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 ):盐度<52、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 ):盐度>163、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 ):盐度5~16五、分布1、水平分布:①沿岸性(近海)浮游生物:盐度较低②远洋性(远海)浮游生物:盐度较高③泛栖性浮游生物:适应盐度范围较宽2、垂直分布:①上层浮游生物:0~100m :漂浮生物(neuston ):0~5cm ,受风影响大,生活在海液界面上 ②中层浮游生物:100~400m③下层浮游生物:>400m :深海浮游生物(>600m )、极深海洋浮游生物(km 级)3、地理分布:北极、北方、温带、热带、南极浮游生物4、季节分布:春夏秋冬、终年、偶现六、来源1、自生浮游生物2、外来浮游生物第四节 海洋浮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有益1、经济海产和养殖动物的饵料2、浮游生物渔业(人类食物)3、海流、水团指示生物4、研究海洋地质史和勘探石油(钙质、硅质壳)5、海洋污染的生物性指标(对污染物有富集作用)二、有害1、产生赤潮——甲藻、夜光虫、中缢虫2、破坏渔业资源、养殖敌害第五节浮游生物研究历史与重要研究理论二、浮游生物几个重要研究领域1)微型生物环或微生物网(microbial food web)营养物质更新快、能量转换效率高、与有机碎屑关系密切微生物环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比例很大2)能学研究浮游动物摄食率、呼吸率等研究3)桡足类的培养研究浮游动物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鱼虾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天然饵料,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宽幅饵料目前的好饵料:卤虫、轮虫,但高不饱和脂肪酸没有桡足类高4)桡足类滞育卵的研究<桡足类、卤虫、轮虫都可产生滞育卵>环境不适时,产滞育卵沉到海底保存时间很久,环境适宜再孵化5)种群遗传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种群遗传、揭示种群动态变化机制6)种群动态及模型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解释变化规律、预测变化规律第一章原生动物第一节基本形态一、细胞质外质 ectoplasm :透明,均匀,少颗粒,滞性大内质 endoplasm :色泽暗,多颗粒,滞性小(易流动)二、细胞核泡状核 Vesicular nucleus :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小核)致密核 Massive nucleus :染色质多,分布均匀(大核)如:草履虫 大核(肾形)、小核(球形)——双态核有些有多个核,一般只有一个核。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解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解析

《海洋浮游生物》概述绪论1.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2.浮游生物的特点:多数个体很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多数分布于水体的上层或表层。

3.海洋浮游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海洋浮游生物学与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及水产养殖、海洋地质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5.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营养方式):浮游植物:包括单细胞藻类(也包括细菌)。

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自养方式,其中,藻类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是生态系统的还原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浮游植物一般分布于海洋的真光层。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水母、轮虫、甲壳类、毛颚类、翼足类、异足类、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仔鱼、稚鱼等。

其特点是:营养方式为异养方式,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依赖已有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多为滤食性。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分布于真光层,也可分布于较深的水层。

6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按个体大小分):海洋浮游生物浮游动物7.海洋浮游生物的经济意义:有利方面:浮游生物是海洋经济动物的饵料基础;浮游生物是鱼类洄游路线和渔场的标志;浮游生物是海水养殖的重要饵料;一些海洋浮游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浮游生物可作为海流的指示种;浮游生物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海洋古地质和古环境;浮游生物有助于研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不利方面:浮游生物可造成赤潮,危害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浮游生物可破坏鱼网,捕食幼鱼;浮游生物会暴露军舰的夜间航行路线;浮游生物可聚集而形成声散射层--假海底;硅藻1.海洋浮游植物的经济意义: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海洋渔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流和水团的指示生物,在生物海洋学研究中意义重大。

浮游植物能富集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2.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别原核细胞型生物:细菌;蓝藻门;真核细胞型生物:硅藻门: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将重点介绍。

(整理)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

(整理)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

浮游动物学重点——静影藤绒绪论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②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group Body-size representatives Femtoplankton超超微型0.02-0.2µm 病毒,细菌Picoplankton超微型0.2-2µm 细菌,金藻Nanoplankton微型2-20µ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Microplankton小型20µ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Mesoplankton中型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Macroplankton大型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Megaplankton巨型>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Holoplankton 永久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5.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

浮游生物知识点总结

浮游生物知识点总结

浮游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浮游生物的分类浮游生物包括植物浮游生物和动物浮游生物两大类。

植物浮游生物是指那些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的浮游生物,它们通常是藻类或原生生物。

而动物浮游生物则是指那些以浮游生物为食或者依靠其他浮游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物,它们通常是浮游动物或浮游无脊椎动物。

在现实生活中,浮游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生物形态和生态习性。

植物浮游生物通常包括浮游藻类和原生生物。

浮游藻类包括硅藻、甲藻、螺旋藻等,它们是水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水中食物链的起点提供能量。

原生生物则是一类比较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维持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持水体的生物化学平衡等。

动物浮游生物通常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无脊椎动物。

浮游动物通常是那些在水中游动的微小动物,例如浮游水虱、浮游水丝虫等。

它们通常以浮游藻类和原生生物为食,同时也是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

浮游无脊椎动物则是指那些没有脊椎的水生动物,例如水母、水螅等。

它们通常依靠水流来移动,同时也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成员。

二、浮游生物的生态角色浮游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是水中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有机物质,成为水生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

而动物浮游生物则通过捕食植物浮游生物或其他浮游动物来获取能量,同时也是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

因此,浮游生物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浮游生物也能够影响水的生物化学循环。

植物浮游生物通过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为水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氧气供氧。

浮游动物则通过摄食植物浮游生物,帮助水生生态系统中营养循环的进行。

因此,浮游生物可以促进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化学循环,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另外,浮游生物还能够对水质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海洋生物基础知识点总结

海洋生物基础知识点总结

海洋生物基础知识点总结海洋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鱼和鲨鱼等各种生物。

海洋生物在地球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海洋生物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的分类可以从多个层次进行,主要包括按照生命形式的分类,种群的分类和物种的分类等。

海洋生物按照生命形式的分类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等。

浮游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水中并会随着海水流动而移动的生物,主要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

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底部的生物,主要包括各种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等。

游泳动物是指能够自由在海洋中游动的动物,主要包括各种鱼类、鲸鱼和鲨鱼等。

海洋生物按照种群的分类主要包括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和生态群落等。

单细胞生物是指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主要包括浮游细菌和浮游藻类等。

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主要包括各种海藻和海底植物以及各种底栖动物等。

生态群落是指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的群落,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食物链和生态关系等。

海洋生物按照物种的分类主要包括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其中海洋植物主要包括各类海藻和浮游植物等,海洋动物主要包括鱼类、鲸类、鲨鱼和海洋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物的生态特点海洋生物的生态特点主要包括海水盐度高、水压大、光照受限、水温变化大、水分质量稳定、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等。

海洋环境中的盐度高达3.5%左右,比淡水高得多,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水压大是指海洋深层环境下的水压相对较高,这对海洋生物的体态结构和生物活动等产生重要影响。

光照受限是指海水中能见度一般较低,光线光照强度弱,这对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的光合作用和捕食等产生影响。

海洋环境中的水温变化大,从寒冷的极地海域到温暖的热带海域,水温变化相当明显。

海水中的水分质量相对稳定,但营养物质的分布不均匀,这对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态适应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虾池的浮游生物海大版

关于虾池的浮游生物海大版

CHENLI
4
营养的改变
藻类的响应
潜在的危害
氧的大量消耗 渗透光的减少
投料
可利用的营养 总量的增加
输入的营养 成分的变化 投料
营养组成 的改变
藻类生物量 的增加
物种构成的 变化
细菌快速生长
浮沫的产生
食物链的终段
虾生长不 正常、死亡 氨氮、亚硝酸
盐氮积累 硫化氢积累
营养输入,藻体响应,HAB所C产HE生NL效I 应三者的内在关联示意图
CHENLI
17
(二)硅藻:是池塘中最多、最常见的藻类, 无毒素,对养殖有利。
CHENLI
18
1、概述:
海洋“牧草”
硅藻广泛地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可分为底栖 和浮游两大类,其细胞富含硅质,故称硅藻, 其主要成份为SiO2·xH2O 16000种
2、形态与结构
藻体的形成态:以单细胞为主,也有不少种类 形成各式各样的群体。它们主要壳面细胞壁上 的胶质孔所分泌的胶质,将细胞连成群体。
CHENLI
13
螺旋藻属 (Sprirulina Turp.)
细胞呈圆筒形,由 单细胞或细胞间隔不明 显的多数细胞所组成的 螺旋状体。无段殖体, 可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分布:淡水、海水。
CHENLI
14
颤藻属
(Oscillatoria Vauch.)
植物体单列,不 分枝。丝状体单生或 结成团。细胞呈圆柱 形、盘形。丝状体无 衣鞘。丝状体顶端直 或稍弯曲,顶端细胞 呈圆或帽状。
CHENLI
19
CHENLI
20
细胞结构
细胞壁成份: SiO2·XH2O和果胶质,底栖种类厚50%。
浮游种类薄,本身无色。 细胞壁花纹:点纹、点 线纹、肋纹

浮游生物和淡水渔业讲座第三讲 浮游生物群落

浮游生物和淡水渔业讲座第三讲 浮游生物群落

1个类型:1贫营养型鼓藻浮游生物,2贫 3 . . 营养型硅藻浮游生物I3黄被藻浮游生物; .
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除了非生物因素
外,有时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例如种内的
4金藻浮游生物;5贫营养型绿球藻浮游生 集群现象和种间关系引起的两种以上种群的 . . 物,6贫营养型甲藻浮游生物;7中一富营 正相结合和负相结合等等,都能影响群落内 . . 养型甲藻浮游生物,8富营养型硅藻浮游生 部的空间结构。 . 物 ,9 中一富营养型鼓藻浮游生物 ,1. . 0富
植物为食物,因此浮游植物的多寡决定着浮
游动物的数量。但是,另一方面浮游动物对 浮游植物的产量也起了调节和促进的作用。 致因种群密发过犬而恶化了本身 的 生 活 条 件。据估计,不同营养型的湖泊中,每天有 滤 ,浮游植物的P 1 /3 系数约 在01 o .~5之 间,平均近于 1 。可见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浮
游植物,但是当 养分充足时,某些适低温和 低光照的种类 ( 棕鞭藻、黄群藻、隐藻等 ) 也能大量繁殖,甚至达到春夏肥水柏水平。
春季随着冰层的融化浮游植物迅速增长并达 到一年的高峰,优势种通常由一两个硅藻种
群组成 ,有时在硅藻高峰前有短暂 的 金 藻 ( 锥囊藻等 ) 优势期。 春末夏初硅藻高峰通常因硅酸盐的枯竭 而消退,优势种常为绿球藻类和飞燕角藻所
落。
6微米,可以从2号筛绢中流失,因此网滤 0 5
的样品仅有很小的代表性。
=、种类结构


浮游适应

个群落首先是由一定数目的种类构成
浮游生物的特点是悬浮水层随水流而移
水,因此它们总是趋向于下沉的。 在进化过
的。组成群落的种数随环境条件而不同,一 样化,组成群落的种数就越多I环境条件越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
③主壳口赤道位:平旋壳中线可将壳口平分为二,这种结构称作主壳口赤道位。
④脐:外壳(室)在形成过程中,在腹面形成的凹陷。
⑤辐射结构:壳孔及壳上的花纹按辐射状排列
5.纤毛虫亚门Ciliophora
纤毛虫纲Ciliata
原生动物中最大的一纲。以纤毛为行动和摄食的胞器,身体结构比较复杂。细胞质明显分为内质和外质。外质有较薄膜覆盖,内生有纤毛与刺丝泡;内质含有细胞质、食物泡、伸缩泡、色素颗粒和结晶等。
9.新生产力Newptoduction
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新生氮源支持的那一部分初级生产力
微食物环microbialfoodloop;微生物环microbialloop
海洋中溶解有机物被微型异养浮游细菌摄取形成微生物型次级生产量,进而被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所利用而形成微型生物摄食关系。
第一章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低等动物或由其形成的简单群体)
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egaplankton巨型
>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
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Holoplankton永久性浮游生物
Meroplankton阶段性浮游生物
Tychoplankton暂时性浮游生物
5.头胸甲一般形成外套,完全包被体躯和肢体,常具有坚硬的石灰质壳板。胸肢正常
情况为6对,均为双肢型,不具复眼,仅有单眼————————蔓足亚纲Cirripedia
4.主要浮游甲壳动物分目
·鳃足亚纲branchiopda
无甲目
双甲目——枝角亚目
·介形亚纲Ostracoda
壮肢目

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对水体环境影响
水质指示
生态平衡
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可以反映 水体的营养状况、污染程度等,作为 水质态平衡和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物质循环
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排泄和死亡等过 程,参与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如碳、 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成果回顾
海洋浮游动物分类体系完善
本次研究对海洋浮游动物进行了系统分类,明确了各类群 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关键类群特征描述
针对海洋浮游动物中的一些关键类群,如桡足类、磷虾类 等,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描述,揭 示了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PART 04
海洋浮游动物生态作用及 影响
在食物链中地位和作用
初级生产者
某些浮游动物,如浮游植物和细 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 成生产有机物,成为食物链的起
点。
中间消费者
浮游动物作为食物链中的中间环 节,连接初级生产者和更高级别
的消费者,如小鱼、虾等。
能量传递
浮游动物通过摄食和被捕食,将 能量从低营养级传递到高营养级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 和特征
汇报人:XX
2024-01-14
XX
目录
• 海洋浮游动物概述 • 海洋浮游动物主要类群 • 各类群形态特征与鉴别方法 • 海洋浮游动物生态作用及影响 • 海洋浮游动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海洋浮游动物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
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海洋浮游动物资源利用的重要前提。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

【备考总结】浮游生物学总

【备考总结】浮游生物学总

一、各大类藻的形态结构区分1、硅藻门:具硅质细胞壁,由上、下两壳套合而成,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没有鞭毛,细胞表面有多种多样的突出物,运动种类具有壳缝。

2、甲藻门:细胞有背腹之分,前后端具有角状突起,具2条顶生或腰生鞭毛,纵裂类细胞壁由左右两片组成,横裂类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大多数具有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具有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具有特殊的换甲藻素、新甲藻素和甲藻黄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或油滴。

3、蓝藻门: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无鞭毛,具有假空胞,除颤藻目外其它的蓝藻都有异形胞,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蓝藻淀粉。

多数能分泌胶质,包于藻体外。

4、金藻门: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的鳞片、小刺或囊壳,大多具有2条鞭毛,色素含有金藻素,藻体成金黄色或棕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和脂肪。

5、黄藻门:细胞壁由“U”形或“H”形的两节片套合而成,运动细胞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长鞭毛为短鞭毛的4~6倍。

藻体成黄绿色或黄褐色,有1个至多个色素体,贮藏物质为油滴和白糖素。

6、绿藻门:色素体是绿藻细胞中最显著的细胞器,一般具有1或多个蛋白核,细胞内有液泡,大多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在鞭毛着生基部一般都有2个生毛体和伸缩泡。

大多具1个细胞核,少数多核。

7、隐藻门:大部分种类没有纤维素细胞壁,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前部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有背腹之分,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纵沟或口沟两侧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2条鞭毛,略等长,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有蛋白核。

8、裸藻门: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膜,有色素种细胞前端一侧有一眼点,少数种类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大多数种类具1条鞭毛,有贮存物质为副淀粉粒。

二、主要藻类的分类1、硅藻: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壳面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对称,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羽纹硅藻纲Pennatae:壳面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纹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

浮游动物学重点——静影藤绒绪论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②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group Body-size representatives Femtoplankton超超微型0.02-0.2µm 病毒,细菌Picoplankton超微型0.2-2µm 细菌,金藻Nanoplankton微型2-20µ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Microplankton小型20µ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Mesoplankton中型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Macroplankton大型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Megaplankton巨型>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Holoplankton 永久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5.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

第五讲 海洋浮游植物

第五讲  海洋浮游植物
flotation
浮游植物的悬浮
浮游植物必须悬浮在有足够光线来进行光合作 用的水层之中,方能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
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沉降过程,有其一定的好 处,如增加营养盐的吸收、躲避捕食者捕食及 表层水的高光照强度。而且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能下沉脱离真光层,在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
由于海洋表面光照很强,因此,浮游植物生长 最旺盛的地方并不在表层,在光强最适合浮游 植物生长的水层,浮游植物数量最多。
2)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
浮游植物无论在垂直分布还是水平分布上都是 成块状分布的,造成块状水平分布的原因主要 是风、水流、两个水团的边界等。
3)浮游植物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浮游植物的分布是三维分布,其种类组成和分 布区域是随时间变化的,包括昼夜变化、季节 变化、周年变化、多年长期变化等。 昼夜变化:包括细胞分裂、垂直移动、光合生 产力、生物发光、营养吸收等; 季节变化:温带海域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要比 极地海域和热带海域的季节变化剧烈。
4)Detritiplankton 附着在水体中漂浮的有机碎屑团
上生长的植物区系。
二、Phytoplankton representatives 浮游植物代表种类
海洋浮游植物主要由Bacillariophyceae (硅藻纲)、Dinophyceae (甲藻纲) Prymnesiophytes(Coccolithophorids) (定鞭藻)组成,同时近海浮游植物中, 还有蓝藻纲、绿藻纲、黄藻纲、隐藻纲、 真绿藻纲等。
phytoplanktons are responsible for more than 90% of all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
一、Phytoplankton classification 浮游植物分类

【备考总结】浮游生物学总

【备考总结】浮游生物学总

一、各大类藻的形态结构区分1、硅藻门:具硅质细胞壁,由上、下两壳套合而成,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没有鞭毛,细胞表面有多种多样的突出物,运动种类具有壳缝。

2、甲藻门:细胞有背腹之分,前后端具有角状突起,具2条顶生或腰生鞭毛,纵裂类细胞壁由左右两片组成,横裂类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大多数具有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具有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具有特殊的换甲藻素、新甲藻素和甲藻黄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或油滴。

3、蓝藻门: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无鞭毛,具有假空胞,除颤藻目外其它的蓝藻都有异形胞,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蓝藻淀粉。

多数能分泌胶质,包于藻体外。

4、金藻门: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的鳞片、小刺或囊壳,大多具有2条鞭毛,色素含有金藻素,藻体成金黄色或棕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和脂肪。

5、黄藻门:细胞壁由“U”形或“H”形的两节片套合而成,运动细胞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长鞭毛为短鞭毛的4~6倍。

藻体成黄绿色或黄褐色,有1个至多个色素体,贮藏物质为油滴和白糖素。

6、绿藻门:色素体是绿藻细胞中最显著的细胞器,一般具有1或多个蛋白核,细胞内有液泡,大多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在鞭毛着生基部一般都有2个生毛体和伸缩泡。

大多具1个细胞核,少数多核。

7、隐藻门:大部分种类没有纤维素细胞壁,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前部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有背腹之分,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纵沟或口沟两侧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2条鞭毛,略等长,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有蛋白核。

8、裸藻门: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膜,有色素种细胞前端一侧有一眼点,少数种类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大多数种类具1条鞭毛,有贮存物质为副淀粉粒。

二、主要藻类的分类1、硅藻: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壳面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对称,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羽纹硅藻纲Pennatae:壳面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纹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

海洋生物学 知识点总结

海洋生物学  知识点总结
壳面形状壳面形状壳面形状壳面面面花花花纹纹纹排排纵沟及运动能力纵沟及运动能力纵沟及运动能力色素体色素体色素体分布分布分布圆形圆形圆形多角形多角形多角形辐射对称辐射对称辐射对称没纵沟不能运没纵沟不能运没纵沟不能运动动海水多海水多海水多左右右右对对对称称羽纹状排列羽纹状排列羽纹状排列沟能运动沟能运动沟能运动淡水多淡水多淡水多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其它海洋浮游植物其它海洋浮游植物其它海洋浮游植物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甲藻门甲藻门甲藻门pyrrophyta?pyrrophyta?pyrrophyta?二细胞形态特征二细胞形态特征二细胞形态特征一体制和细胞形态
(二)、羽纹硅藻纲(Pennatae):
1.无壳缝目
2.单壳缝目
3.双壳缝目
4.管壳缝目
1.无壳缝目Araphidiales: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常见属:
①星杆藻属Asterionella:细胞棒状,两端异形,细胞借助粗的一端相连成螺旋状或星形群体。无纵沟,拟纵沟不明显。
②海毛藻属Thalassiothrix:壳环面针形,两端形状不同,
板式:横裂甲藻亚纲。
上甲:顶孔板(p),顶板(’),沟前板(’’),前间插板(a)
下甲:沟后板(’’’),底板(’’’’),后间插板(p)。
横沟:3个板片。G1 G2 G3
纵沟:6个板片,左前板la,右前板ra,左鞭毛孔板lf,右鞭毛孔板rf,连接板co,后围板po。
壳面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花纹一般作辐射状排列。
断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角形及扁形等。
无纵沟,不能行动。色素体一般小而多。
生殖方式:间接分裂、小孢子、休眠孢子、复大孢子是直接产生。
大多营浮游生活,大部分是海产,淡水少。
细胞外面常有突起和刺毛。

海洋浮游生物学 (6)

海洋浮游生物学 (6)

海洋浮游生物学作业31 根据“海洋浮游生物学”教材第4章,总结单细胞类型(即单细胞及其群体类型)的绿藻所包含的门类(主要的目)及其形态特点;并编制相应的分目检索表。

1.1单细胞类型的绿藻单细胞类型的绿藻所包含的主要的目有团藻目、管藻目、四孢藻目和绿球藻目。

团藻目Volvocales本物种为单细胞、群体或由不动细胞构成的不定群体。

细胞形状不规则。

有球形、卵形、心形到纺锤形等。

除少数物种外均有鞭毛。

能游动,细胞前端多具有2~4根等长鞭毛。

叶绿体1个或多个。

轴生或侧生,有杯状、片状、星状等。

淀粉核1到多个。

有眼点和伸缩泡。

[1]管藻目Siphonnales藻体为管状多核体,藁体结构简单,有的藻体由许多管状丝体交织而成,它们的藻体只有生殖时方产生横壁将生殖细胞隔开。

细胞壁薄,无纤维素,内层为肼胝质,外层为果胶质,叶绿体多个,小盘状或凸透镜形,位于细胞质的外层,内层为许多小形细胞核,细胞中央为大液泡,蛋白核有或无。

在本目中还含有两种特殊的叶黄素:管藻素和管藻黄素。

[2]四孢藻目Tetrasporales藻体为单细胞(罕见)或胶质群体,群体内细胞无规则地分散在胶质被内,或仅排列在胶质被的四周。

营养细胞不能运动。

细胞多为球形、卵形,少数为纺锤形,大多数种类无鞭毛,少数种类具两条长的线状假鞭毛。

色素体单个,周生、杯状,少数轴生、星状,具1个淀粉核。

[1]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藻体非丝状,细胞具有复杂、独特的形态,由一定数目的细胞组成群体。

群体内细胞之间彼此分离或紧密连结。

细胞球形、纺锤形、多角形等。

色素体单个或多个,杯状、片状、盘状或网状,淀粉核单个或多个或无。

细胞单核,也有具多核的。

营养期细胞无鞭毛,不能运动。

[1]鼓藻目Desmidiales植物体绝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或不定形群体,具或不具胶被。

细胞形态多种多样,明显对称,中部无收缢或具收缢,垂直面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角形等。

海洋生物探究知识点总结

海洋生物探究知识点总结

海洋生物探究知识点总结海洋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藻、动物和微生物。

海洋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种群动态、生活习性、营养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一、海洋生物的分类1.海洋植物海洋植物是指生长在海洋中的植物,主要包括海藻和海草。

海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植物,包括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海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藏身之地和生活空间。

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海底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浅海水域。

海草可以净化海水、稳固海底沉积物、提供栖息地、供给营养物质、保护海岸线等,对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 海洋动物海洋动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等。

浮游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漂浮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对调节海洋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海底的动物,主要包括海绵、珊瑚、贝类、蟹类、海星、海胆等。

底栖生物栖息在海底的各种生态环境中,对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游泳生物是指在海洋中游泳的动物,主要包括鱼类、海豚、鲸类等。

游泳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们从事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

3. 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浮游微生物和底栖微生物。

浮游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漂浮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浮游细菌、浮游真核生物等。

浮游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底栖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海洋底栖栖地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底栖细菌、底栖真核生物等。

底栖微生物参与了海洋生物的营养循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二、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生物的分布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海洋生物的分布可以根据海水温度、盐度、透明度、溶解氧浓度、营养盐浓度等因素进行划分。

海洋浮游生物学 (2)

海洋浮游生物学 (2)

摘要:微型原甲藻有一系列的生态生理适应机制,使得它能应对不同环境条件,光照和温度是决定其生长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微型原甲藻能依靠NO3-, NH4+或尿素这几种氮形式生存,不同形式氮的相对比例和生长温度表现为决定微型原甲藻吸收特定形式氮含量的重要因素,细胞内的氮库对增加潜在竞争优势有一定作用,与氮有关的酶也有相关研究。

微型原甲藻不仅能吸收无机磷也能利用有机磷。

微型原甲藻在低光条件下仍能维持充足的氮和碳吸收量的能力与它对光质光强的适应和混合营养倾向有关。

混合营养被认为是微型原甲藻在无机营养物或光照不够满足其碳、氮需求时的一种补充氮、碳、磷的机制,现在有证据证明有机质,包括腐殖质,能刺激微型原甲藻的生长。

5 生态生理学5.1 生长速率与硅藻相比,甲藻具有若干生态生理学方面的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甲藻对营养素的低亲和力、相当高的营养多样性(混合营养)以及运动性。

这些生态生理学特征在其繁殖规律和动态方面很重要,而且可能直接影响生长率和竞争力。

微型原甲藻的一个独特特征是它的生长率的大幅度变化范围。

最低的生长率是在一次培养实验中实现的,在这个实验中微型原甲藻在中低等的光线下生长。

有趣的是,最高的生长速率在高光的培养条件和自然光线高温的条件下都能实现。

Antia et al. (1990) 发现生长速率测试方法也影响到测量的生长率;在3/4的微型原甲藻实验中,细胞周期分析比直接计数能测得更高的生长率。

在表4中3个高生长率的研究都使用直接计数方法,高生长率和高光条件的关系似乎很明确了。

再者,中低光条件下培养实验可能严重地低估了微型原甲藻的生长潜能。

尽管培养实验表明,微型原甲藻的光合作用对不同光强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弹性(Faust et al.,1982; Harding et al., 1983, 1989; Coats and Harding, 1988; Fan and Glibert, 2005)。

高生长率和高光的关联表明微型原甲藻喜爱相对长时间的较高光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浮游植物: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海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海洋浮游植物(Marine phytoplankton):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的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者)。

海洋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浮游植物固定有机物的能力(300-400mg C/m2·d)。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海洋中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生物,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动物的食物基础。

海洋浮游藻类概述1、细胞壁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有周质体。

有些具有囊壳。

硅藻门:由两个U形节片套合而成,主要由硅质组成,外层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甲藻门: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

2、细胞核3、色素: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4、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

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5、贮存物质绿藻:甲藻:淀粉硅藻:脂肪金藻:白糖素蓝藻:蓝藻淀粉裸藻:副淀粉6、与运动有关: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

桔红色,球形、椭球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

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7、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8、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9、繁殖: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接合生殖。

10、微微型浮游生物:0.2um~2.0um 需要荧光染色微型浮游生物: 2.0um~20um小型浮游生物:20um~200um大型浮游生物:200um以上11、藻类与人类的关系:饵料,药用与食用,水污染的指示生物一、硅藻门特征:主要特征(1-3)1、细胞壁: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点纹、线纹、孔纹、肋纹),无色透明。

壳套(Valve mantle):壳面向相连带转弯部分。

相连带(connecting band):与壳套相连,和壳面垂直的部分。

连接带:上壳相连带和下壳相连带相连接的部分(相套盒的部分)。

壳面(valve):壳顶和壳底均称为壳面(从上下看到的面)。

(S形,舟形,圆形等)壳环或壳环带(Girdle band):上、下相连带的总称。

带面或环面:壳环或壳环带的面(从侧面看到的面)。

(长方形)2、细胞壁的突物:突起、刺、毛等。

增加浮力、相互连接的作用。

(毛与刺最大区别:粗毛有色素体)3、间生带(节间带):有些种类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具有次级相连带。

隔片(Sepum):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如果隔片一段是游离的,称假隔片。

间生带和隔片都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4、纵沟(Raphe)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从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又称壳缝。

具纵沟的种类可以运动。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分类依据:中央节(壳缝的中央(叫中央节)和两端(叫端结节)细胞壁加厚)4、内含物:chl a、c,硅藻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体:黄绿色获黄褐色。

盘状、粒状等贮存物质:油滴、蛋白核、淀粉粒等。

用甲基蓝或尼罗蓝稀溶液染色,可见到细胞核5、生殖:营养(分裂生殖:连续分裂个体越来越小,产生复大孢子以恢复原来大小)(小孢子生殖:小孢子具1-4条鞭毛,营养体无鞭毛)、有性、无性二、分类(各纲、目的特征和代表种)1(2)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排列,不具壳缝或假壳缝------------------中心硅藻纲(Centriae)2(1)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状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羽纹硅藻纲(Pennatae) 中心硅藻纲(色素体小而多):单细胞,或壳面连成链状,花纹辐射对称,细胞呈圆盘形、圆柱形、三角形等。

细胞外常有突起和刺毛。

色素体盘状,小而数目多。

1(2)细胞圆盘形、鼓形、球形、圆柱形。

壳面多为圆形-------------圆筛藻目2(1)细胞长圆柱形或盒形。

3(4)细胞长圆柱形,贯壳轴很长,具间生带---------------------------根管藻目4(3)细胞形似面粉袋,盒形,各角常具有突起------------------------盒形藻目圆筛藻目:单细胞,或连成链状,细胞常为圆形、鼓形或圆柱形,壳缘平滑,有的种类具小刺。

骨条藻:细胞呈透镜状或圆柱形,壳面有一圈硅质刺,靠刺与相邻细胞连接,刺与链轴平行。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鱼类的开口饵料,大量会产生赤潮;水质污染的生物指标圆筛藻:细胞多成圆盘形,孔纹在壳面正中心,似玫瑰花排列,称中央玫瑰区。

色素体小而多,常分布于原生质中。

辐射圆筛藻:细胞扁盘形,壳面平坦,壳环面薄;壳面中心无玫瑰区,孔纹粗糙,间隙较大,作辐射状排列。

直链藻:细胞呈球形或圆柱形,由壳面胶质相连成链状或念珠状,壳面圆形,有细点纹或孔纹。

根管藻目:壳面大多为椭圆形,少数圆形,贯壳轴伸长呈管状,有间生带。

细长翼根管藻盒形藻目:单细胞,或链状群体。

形状像一袋面粉,各角有突起。

角毛藻、中华盒形藻羽纹硅藻纲(色素体1-2个):壳面呈线形、椭圆形等,具壳缝、假壳缝或短壳缝。

色素体盘状,多数;或片状,1-2个。

无壳缝目:单细胞,或连成带状、星状群体。

壳面仅有假壳缝。

有间生带和隔片。

海线藻:细胞以一端相连成锯齿链状群体。

单壳缝目:上壳壳缝退化,只剩下壳壳缝。

卵形藻短壳缝目:细胞上、下壳壳缝都很短。

短壳缝藻双壳缝目:上下壳面具有壳缝。

舟形藻管壳缝目:两壳都具有管壳缝,有龙骨突和龙骨点。

菱形藻三、分布及生态意义(价值1-3)1、硅藻一年四季都能形成优势种群,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洋牧草,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在贝类的饵料中,硅藻占首要地位;对虾的幼体也以硅藻为主要摄食对象。

毛虾的全年食物中,硅藻占54%,其它沙丁鱼等幼鱼也以硅藻为主要食物。

可见,海洋经济动物产量的高低与硅藻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3、硅藻死后硅质外壳,含85.2%的氧化硅。

工业上用广泛,可作为建筑、磨光等材料,过滤剂、吸附剂、造纸、橡胶、化妆品和涂料的填充剂,以及保温材料等。

4、海洋环境受到富营养污染或其它原因,常使某些硅藻如骨条藻、菱形藻、盒形藻、角毛藻、根管藻、海链藻等生殖过盛,形成赤潮。

甲藻门一、主要特征(1-3)1.细胞体制:多为单细胞双鞭运动个体,少数为丝状体或单细胞连成的各种群体。

2.细胞形态:具有2条鞭毛,可运动。

细胞球形、卵形、针形、多角形等。

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

细胞前后端有的具角状突起。

3、细胞壁:纵裂甲藻:细胞壁由左右二片组成,无纵沟和横沟。

横裂甲藻:细胞裸露或具纤维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

板片有时具角、刺或乳头状突起。

上锥部、下锥部、横沟及腹区各由数块大小不等的多角形板片组成,其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随属、种而异。

4、内含物:含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特含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色素体黄褐色、红褐色或蓝绿色。

纵裂甲藻的色素体少,常呈片状。

横裂甲藻的色素体小而多,常呈盘状。

全动营养的种类,如夜光藻则无色素体。

贮存物质:淀粉或油滴。

5、细胞核:染色质排列成串珠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纺缍体。

6、生殖:细胞分裂(纵分裂生殖、横分裂生殖(多甲藻属)斜分裂生殖(角藻属))、孢子繁殖(动孢子、不动孢子)、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夜光藻)、异配生殖(三角角藻))、休眠孢子二、分类(一纲:甲藻纲、两亚纲:纵裂横裂)1(2)细胞壁由左右二瓣组成。

鞭毛2条,顶生-----纵裂甲藻亚纲2(1)细胞裸露或由一定数目板片组成细胞壁,鞭毛2条,腰生----横裂甲藻亚纲纵裂甲藻亚纲:单细胞,细胞壁由左右两壳瓣组成。

鞭毛两条,不等长,生于细胞前端。

营浮游,大多海产。

纵裂甲藻目:纵裂线不明显。

原甲藻目:纵裂线明显。

利马原甲藻:呈倒卵形,右壳板有一个浅V字型或三角形凹陷,可产生腹泻毒素。

横裂甲藻亚纲:单细胞,或由单细胞组成各种形状的群体。

细胞裸露或表面有一层或薄或厚的纤维质壁。

壳壁由多块甲片构成。

有一条纵沟和一条或多条横沟多甲藻目:单细胞,或连成链状。

具明显的纵、横沟。

2条鞭毛分别位于横沟和纵沟,能运动。

(裸甲藻亚目夜光藻科)夜光藻:细胞圆形,呈囊状,没有外壳,具有一条能动的触手,没有色素,鞭毛退化。

赤潮种(裸甲藻科)裸甲藻:细胞侧扁,呈圆形或椭圆形,横沟在细胞中部略下陷环绕细胞一周,细胞如具薄壁,则由许多相同的多角形小板片组成。

色素体多个,呈金褐色、绿色等。

可形成水华、赤潮。

亚历山大藻:细胞略圆形,横沟明显左旋,有鞭毛,旋转运动速度较快。

发生赤潮,产生毒素。

多甲藻:细胞呈球形、椭圆形、多角形。

色素体多个,颗粒状。

甲片式:能形成赤潮的甲藻:利马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具尾鳍藻、夜光藻、裸甲藻、亚历山大藻绿藻门一、主要特征1、细胞形态:细胞呈球形等,鞭毛或有或无。

运动细胞常具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少数为4条。

表毛基部,具有2个伸缩泡。

2、细胞体制:单细胞(小球藻);群体(盘星藻);胶群体(胶囊藻);丝状体(水绵);膜状体(石莼);异丝状体(毛枝藻);管状体(松藻)3、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表面光滑。

内含物:chl a、b,叶黄素、α-、β-胡萝卜素。

色素体形态多,1个或多个蛋白核。

同化产物:淀粉。

分类依据:色素体和蛋白核的形态、数目和排列方式生殖:营养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细胞分裂、游泳孢子、似亲孢子:与母细胞形态相同的不动孢子)二、分类:绿藻纲、接合藻纲1 (2 ) 运动细胞或生殖细胞具鞭毛,能运动,有性生殖不为接合生殖---------绿藻纲2(1)营养细胞或生殖细胞均无鞭毛,不能游动,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接合藻纲绿藻纲:运动细胞一般具有两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少数四条,极少数1、6、8条或为一轮环状排列的鞭毛。

体形多种多样,单细胞、群体等。

以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为同配、异配或卵配生殖。

一般常见有7个目团藻目:营养细胞具鞭毛并能运动的唯一目。

多数种类鞭毛两条等长,顶生。

多数种类具1个红色眼点。

单细胞或群体,细胞形态基本是衣藻型。

衣藻:单细胞,卵形,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鞭毛基部有伸缩泡两个,有红色眼点一个。

色素体大型杯状,具淀粉核一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