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
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⑵从人们认识的发展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 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 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 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 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 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 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 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 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 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 对待错误。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唯物论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一原理与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事实)作为根本出发点。

即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反对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与做法。

(2)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的。

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主观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统一是从静态讲的,历史的统一是从动态来讲的。

因此,我们既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又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这一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复习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复习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复习1实践及其特征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所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2实践和认识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才的关系。

3现象和本质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

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和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必备条件。

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认识运动的结束。

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度开掘,向广度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上述认识论的原理和观点是相互联系的,认识论同唯物论、辩证法也是相互联系的。

5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即是改造自己的思想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考点1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③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处理好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相识论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建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建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肯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肯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肯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内容:(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相识依靠于实践,实践对相识有确定作用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2)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相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相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只强调实践确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相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分: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相识就是真理。

真理是标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相识是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旳夸夸其谈; 反对把人们旳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旳原 则;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旳盲目旳实践。 反对只认可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 用旳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张认 识能动作用旳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旳条件性和详细性原理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旳正确反应,但真理是详细旳有条件旳。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合用旳条件和范围,任何真 理都是相对于特定旳过程来说旳,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旳详细旳历史旳统一。
2、〖措施论〗:(1)真理旳条件性和详细性 要求我们,假如不顾过程旳推移,不伴随历史 条件旳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 搬过去旳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合用于 一定条件下旳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利用于另一 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 旳条件性和详细性表白,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 伴而行旳。在人们探索真理旳过程中,错误是 难免旳。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旳是不能正确 看待错误。
2、〖措施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 旳观点,主动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认识;还要注重认识旳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 论对实践旳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旳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旳详细旳历史旳 统一。(即既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 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经有旳知识 利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尤其是要充分发挥 科学理论对实践旳巨大指导作用。)
三、认识过程旳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受主客 观条件旳限制,人类追求真理旳过程不是一帆风 顺旳,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种事物旳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旳屡次 反复才干完毕。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旳对象是 无限变化着旳物质世界,作为认识旳主体旳人类 是世代延续旳,作为认识基础旳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旳,所以,人类旳认识是无限发展旳,追求 真理是一种永无止境旳过程。 2、〖措施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

⾼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 认识论这部分内容在⾼中政治课程中很重要,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理解呢?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产实践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4.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

) 5.实践是⼈们改造世界的⼀切活动。

(实践是⼈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切活动。

) 6.认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

(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个。

(对同⼀确定的对象,只能有⼀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个永⽆⽌境的过程。

(认识的⽆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个永⽆⽌境的过程。

注意反复性和⽆限性的区别。

) 13.⼈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 ⾼中政治常⽤哲学道理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高三政治认识论

高三政治认识论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错误倾向]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把领袖人物的观点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用大多数人的意见,以“是否有用”等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怎样坚持群众路线?走好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之路?
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本质
眼、耳、鼻等感官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头脑的分析加工
认识的两种形式
对立
统一
对立
统一
2.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错误倾向〗混淆现象与本质,只看到事物的某些现象,就轻易对问题下结论;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不从现象入手,想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 〖实际运用〗批所谓“眼见为实”等伪科学;实际工作中的“浮夸风”
五、实践的主体:
1、实践的主体是谁?
人民 群众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通常指劳动群众。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既然人民群众是 实践的主体所以
3、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与 群众实践相结合
青年学生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特殊原因是什么?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
1. 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主体、对象、工具、结果都是物质的;
(2)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既把人们头脑中的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2. 特点: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 分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不能把来源等于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需要推动认识发展,为认识提供工具)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其中正确认识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
1. 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特点:客观性(最基本属性)、有条件性(适用条件和范围)、具体的(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认识
1.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 特点:反复性(认识受到主体和客体限制所以反复)、无限性(主体客体对象都是无限的)、上升性(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3.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

哲学认识论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实践的特点①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实践。

【拆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情况、新工具、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反作用【原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同时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拆解】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同时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拆解】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

④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认识论是高中诊治哲学的重点知识,具体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⑴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

⑴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

高中政治认识论

高中政治认识论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认识论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M1)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3)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懂得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ϒ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理解)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真理(理解)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尤其是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②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就形成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4、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理解)条件:(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

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5、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理解)·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一个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l)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1)认识要不断深化。

从客观事物来说,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

高中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高中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在高中政治的学习中,认识论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以及知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高中政治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点。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认识论中最为核心的观点之一。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源自于实践。

比如,我们通过亲自种植植物,了解到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所需条件,这是直接的实践经验;而通过阅读书籍、听取他人的讲解获取关于植物的知识,则是间接经验,但这些间接经验也是他人通过实践总结而来。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中的新问题、新需求推动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深化和拓展认识。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求,人们对于材料性能的认识不断深入,促使材料科学不断进步。

再者,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不是由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只有在实践中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认识,才被认为是正确的。

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

比如,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科研活动;而错误的决策则可能导致实践的失败和损失。

二、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一个暴露的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因为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对于宇宙的认识,从古代的“天圆地方”到地心说、日心说,再到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手段的提高,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但仍然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1必然性是指2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3确定的趋势;4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5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6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7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⑶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2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3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4存在,5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6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7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8在一定条件下,9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认识的本质(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⑵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⑶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⑷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⑸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⑹实践是检验反映真实与否的唯一标准。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认识论)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有区别的: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共18页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共18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高中政治认知论知识点

高中政治认知论知识点

高中政治认知论知识点离高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现阶段整体复习已经结束,考生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认知论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认识论部分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联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区别:含义、阶段、可靠程度不同。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

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5、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二者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

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五、价值观、人生观部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高中政治认知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认知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认知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其认知知识点广泛且深入,涵盖了政治理论、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法律规范、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高中政治认知知识点的总结:1. 政治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要求。

3. 经济基础与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 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 法律基础与法治建设:-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治精神。

6. 社会建设与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建设中的体现。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

7.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 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8.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 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生活的途径和方法。

10. 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了解和分析。

- 时事政治对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治方向、经济政策、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二、真理四大特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
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
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

(四)真理的具体性
具体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

高中政治认识论相关习题
1、根据此次探测获取的虹湾图像,通过综合分析月球地形地貌、
光照等数据进一步确定该地区是否适合“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为安全着陆做好技术准备。

这表明( )
A.客观条件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
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D.创造性思维能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2、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
3、今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4、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 )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5、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减轻贫困、饥饿、疾病、住房不足以及环境退化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这表明( )
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客观性
7、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
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

这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这说明 (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这句话告诉我们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9、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在问,其要在行。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人民群众的要求都是合理的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之一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三峡大坝最高蓄水位选择为175米是充分论证之后得出的结果。

从1950年开始,蓄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勘察、规划、论证,最后用了40年时间最终确定。

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 )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