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全局调度系统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全局调度系统研
究
摘要:近几年我国都市圈建设快速发展,都市圈内多方向、高频次、同城化
的出行需求特征愈发明显。乘客一次出行可能需要多种交通方式组合完成,日常
通勤时间较长、换乘次数较多。由于各层级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不同,系统制式和运营管理主体均有差异,目前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分工协作水平不足,不利于乘客实现便捷出行,出行效率降低。文章结合国外轨道交通网互联互通发
展经验,以上海都市圈为例,分析不同层级轨道交通之间适宜的互联互通运输模式,为未来都市圈轨道交通网互联互通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全局调度;数据融合与治理;动态调整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通常是以线路为独立单元的封闭系统,每一条线有其独享的车辆、信号及各相关专业系统,各线路配属的车辆只能供本线运营使用,无法实现
列车跨线投入运营,此种封闭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车辆、设备资源的跨线间
的统筹利用,也极大地增加了轨道交通系统车辆、设备的投资,对轨道交通高经
济价值资产的应用尚不够灵活。在北京市轨道交通新一轮规划建设中,信号系统
将大规模推广互联互通的技术方案,按照共用车辆段、正线车站具备接驳贯通配
线的互联互通设计实施,本文对该场景中信号系统相关设计、技术应用和运营使
用展开讨论。
1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互联互通建设必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对于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自
动化与智能化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基本实现了网络化运营,二是初步实现了设备
供应商各系统接口的统一,为后续实现设备统型,线网内信号系统资源共享奠定
基础,三是实现了车辆的跨线运营,能够减少总体的配车数,实现线网车辆采购
一盘棋,四是跨线运营可以实现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减少大驾修的建设成本。
2全局调度系统关键技术
2.1枢纽换乘模式
枢纽换乘对不同层级轨道交通的制式类型、线路走向、技术条件和客流需求
的要求较共线运营小,不同层级轨道交通系统独立运行,相互干扰小,运输组织
也相对简单,有利于保障运输安全。因此这种模式的应用范围更广泛,适用于客
流出行方向差异较大、各线路技术标准难以兼容、线路能力利用紧张的情况。相
对于共线运营而言,枢纽换乘会相对增加乘客的出行时间,若换乘站设计不合理
还会造成乘客滞留,引发拥挤和安全隐患。因此,枢纽换乘站点的数量、布局、
流线设计、运输组织协调是采用该模式的研究重点,具体包括以下关键问题。(1)合理规划换乘站点的数量和位置,减少乘客的换乘次数和时间,减少乘客
集散对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2)不同层级轨道交通的票务和安检系统应尽可
能兼容互认,实现付费区换乘,减少重复安检和检票。(3)不同层级轨道交通
间应保证换乘流线顺畅,换乘导向标识清晰,提高换乘效率。(4)不同层级轨
道交通列车运行时刻表需协同,按不同优先级先后编制列车运行时刻表,从时间
层面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的“末端衔接”作用。(5)大型
换乘枢纽需完善大客流管控预案,缓解由于衔接轨道交通线路增加而导致的乘客
站台聚集、换乘秩序混乱、车站能力饱和等问题。
2.2互联互通基础设备设计
首先,应重视信号机、计轴等基础设备的工程设计工作。目前各个信号系统
商在基础设备的工程设计原则上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设备数量、安装位置以
及安装方式方面。因此,首先应在设备数量的配置过程中,需要根据互联互通要求,将设备信号系统的数量作为参考依据,满足信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有较高的
可靠性,合理安排设备的安装位置,根据互联互通要求设置更加严谨的安装标准,在设计过程中确保信号系统应用范围的包容性,充分发挥信号利用率。其次,做
好应答器与信标设备的设计工作。应答器与信标设备是信号系统应用中的关键设
备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根据型号选择不同会影响到互联互通的建设目标,不同的
应答设备和信标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相比于其他标准,欧标
应用范围非常广,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欧标作为应答器的安装标准,为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互联互通奠定坚实基础。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也是信号系统互
联互通建设中的关键内容,需要设置类型统一以及功能完善的车地无线通信设备,为车载系统的跨线运营提供支持,保障信息和数据的通畅度,最终实现互联互通
的建设目标。
2.3全局应急协调指挥
梳理突发事件信息生成、报送、展示及反馈各阶段的内容、范围及管理措施。其中信息生成涉及信息要素、生成方式、审核机制等环节;信息报送与展示包括
报送流程、报送范围、信息内容要求等环节;信息反馈包括信息反馈途径、处置
方案审批与意见反馈等环节。通过突发事件处置方案效果分析、突发事件处置方
案优化分析、突发事件报告分析3个方面对事故事件处置行为进行整体评估,提
升处置方案合理性。根据多模式交通网络运营特征及客流分配推算算法,提出车
辆(列车)运行动态服务网络优化方法,进一步从全市交通网络客流协同管控需求
角度,提出城市交通网络客流协同优化管控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工作具
备空间分布协同性、时间同步协同性、业务流程有序性等特点,结合工作流管理
技术及应急处置主体的职能,进一步对轨道交通应急响应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应
急处置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研究线网智能运输组织应急响应优化及智敏调整
的模型、方法和技术体系,实现突发事件下的大客流快速、安全疏散功能,有效
提高调度指挥和应急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