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引全文
最新慢性便秘诊疗指南
一、便秘诊治流程提出的背景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包括胃肠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许多药物也可引起便秘。
不少便秘无器质性病因,罗马II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提出和便秘有关的病症有功能性便秘、盆底排便障碍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其中,功能性便秘需除外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
而盆底排便障碍需符合功能性便秘的标准,并具备盆底排便障碍的客观检查依据。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为突出表现。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症时的便秘甚至可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高达15%~20%。
而北京地区对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
因此,预防和及时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制定适合于我国的便秘诊治流程,必将使整个社会受益。
2001年我国胃肠动力会议(深圳)提出便秘诊治流程,近10个月来在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今年8月在北京中国慢性便秘论坛会上,我国200多名消化医师进一步讨论了诊治流程。
二、我国便秘流程的思路和依据:便秘的诊断要点:正常的排便需具备正常的结肠传输功能和排便功能。
如有任何环节的故障,均可以引起便秘。
对慢性便秘的诊断应包括便秘的病因(和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
如能了解和便秘有关的累及范围(结肠、肛门直肠、或伴上胃肠道)、受累组织(肌病或神经病变)、有无局部结构异常及其和便秘的因果关系,则对制定治疗和预测疗效非常有用。
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21版)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21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随着人们生活程度的进步,饮食构造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1年制定的"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 ,对标准便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便秘根底和临床研究程度的进步,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化。
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和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
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
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2,3,4,5,6,7,8,9]。
1.结直肠外因素:〔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3]。
〔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
2.结直肠因素:〔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
〔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10]。
〔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11];部分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冲动剂[3]。
〔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缓慢、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12]。
〔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13]。
〔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6]。
〔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一、概述(一)定义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流行病学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诱因和病因1. 诱因:(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 病因: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1.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
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 辅助检查:(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2)直肠指检:(3)腹部平片:(4)结肠镜检查:(5)结肠传输试验:(6)排粪造影检查:(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8)球囊逼出试验:(9)肛门肌电图检查:3. 诊断标准:(1)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排便<3次。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慢性便秘的概述 • 慢性便秘的病因学 • 慢性便秘的诊断 • 慢性便秘的治疗 • 慢性便秘的预后 • 慢性便秘的临床实用指南
01
慢性便秘的概述
慢性便秘的定义
症状
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 便费时费力等。
时间
病程至少为6个月。
病因
功能性疾病为主,少数为器质性疾 病。
增加心理支持
对于严重的便秘患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增加 心理支持,缓解症状。
05
慢性便秘的预后
Hale Waihona Puke 性便秘的病程及转归慢性便秘的病程较长,多数患者为间断性发作
慢性便秘的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确诊。症状发作形式以间断性为主,患者症状时轻时 重,呈周期性变化。
便秘的转归与病情有关
患者的生活方式对预后也有影响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便秘症状加重,而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 方式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如何改善慢性便秘的预后
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便 秘症状。
积极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便秘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肠道疾病、糖尿病等,以改善 便秘症状。
慢性便秘的分类
• 功能性便秘 • 慢传输型便秘 • 出口梗阻型便秘 • 混合型便秘 • 器质性便秘 • 肠道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 代谢性疾病等
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征
年龄
中老年人高发。
性别
女性多见。
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
并发症
肛门直肠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 性疾病等。
基层全科医生中西医治疗老年慢性便秘临床效果观察
基层全科医生中西医治疗老年慢性便秘临床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其特点是大便稀少、频率减少、排便困难和排便时间延长。
据统计,老年人患慢性便秘的比例逐年上升,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针对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繁多,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疗法等。
而基层全科医生作为患者就诊的第一线医生,在治疗老年慢性便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基层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尚未有系统的观察和评估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基层全科医生中西医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基层全科医生中西医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便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观察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可以为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基层全科医生能力的提升和患者健康服务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老年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对于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还存在许多争议,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基层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探讨新的治疗策略,为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还可以为全科医生在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上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提升其临床诊疗水平,为推动老年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患者选取患者选取是本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合理的患者选取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ICD-10编码:K59.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19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2.疾病分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量用药;中度:指介于轻度和重度两者之间;重度:指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临床常见证候:肠胃积热证肝脾不调证肺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的患者。
2.疾病分度属于中、重度。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不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合并肠梗阻、结肠扩张等需外科手术治疗不进入本路径。
解读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社区人群流行病学
一 般 人 群:4-6%
60岁 以上 人群:22% 男女患病率之比:1:1.22~1:4.56
慢性便秘的诱因
• 慢性便秘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 • 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 及不良生活事件等)有关。 • 女性、低BMI、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 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 • 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 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 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进行 体格 检查
• 全身检查 • 腹部检查 腹部压痛 腹部包块 • 肛门直肠指检 模仿排便动作,正常肛门括约肌松弛 如手指被夹紧,提示可能存在不协调收缩
2.2
慢性便秘鉴别诊断
对近期内出现便秘、便秘或伴随症状发生变 化者 • 对象:年龄>40岁、有报警征象者 • 报警症状包括便血、粪隐血试验阳性、贫 血、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块、有结直 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
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5
严重程度的判断
•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通 过整体调整、短时间用药即可恢复正常排 便。 • 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 重度:便秘症状重且持续,严重影响工作、 生活,需用药物治疗,不能停药或药物治 疗无效
结肠传输延缓,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 粪便干硬、排便费力
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 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 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分 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 2个亚型。 患者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 碍的证据 IBS-C多属于这一型,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 与便秘相关
功 能 性 便 秘
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西医制定了慢性便秘的诊疗标准与指南[1-2],而对作为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之一的慢性便秘中医领域却尚未形成共识。
2008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成立“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在充分地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慢性便秘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次投票,制订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
2009年10月16-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医消化病学专家对共识意见(草案)再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表决选择:(1)完全同意;(2)同意,但有一定保留;(3)同意,但有较大保留;(4)不同意,但有保留;(5)完全不同意。
如果>2/3的人数选择(1),或>85%的人数选择(1)+(2),则作为条款通过。
最后由核心专家组于2010年1月9日在北京进行了最后审定。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1 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1.1 定义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1]。
属于中医“大便难”“后不利”“脾约”“便秘”等范畴。
1.2 流行病学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逐渐上升。
北京地区对18~70岁人群进行的随机、分层调查表明[3],慢性便秘患病率为6.07%,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为7.3%~20.39%[4],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便秘的发生与紧张、疲劳、情绪或精神状态等有关,高脂饮食、女性吸烟、低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低者更易发生便秘[5]。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
本指南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等不同年龄 段的患者。
02
慢性便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者兼有,且病程较长(>6个月) 的临床症状。
分类
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慢性便秘概述 • 诊断方法与评估手段 • 治疗方法与策略探讨 • 预防措施与健康管理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性便秘的诊治水平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慢性便秘的规 范化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 能力。
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帮助患者 更好地认识和治疗慢性便秘,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推动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通过总结和归纳慢性便秘的最新研究 成果,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患 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指南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等。
适用于各类医生
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共34页文档
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2021/10/10
32
2021/10/10
33
便秘患者的适量运动
– 久坐职业的人群便秘发病
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 – 经常跑步者易发生腹泻
运动可刺激胃肠运动、促进排便
2021/10/10
34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 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
•结肠活动在早晨醒来及餐后最为活跃 建议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
3.混合型便秘
4. 正常传输型便秘 (NTC)
2021/10/10
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 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 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分 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
患者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 碍的证据
IBS-C多属于这一型,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 与便秘相关
主要特点
结肠运输时间延长 进食后结肠高振幅推进性收缩减少 与肠神经元神经递质及氯离子通道等有关
排便过程中腹肌、直肠、肛门括约肌和盆 底肌肉不能有效的协调运动,直肠推进力 不足,感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直肠排空 障碍。
3.正常传输型便秘(NTC) 多见于IBS-C,发病与精神心理异常等有关
4.混合型便秘
•2010年WGO,不建议将膳食作为一线方案, 但推荐逐渐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 膳食纤维推荐剂量为每天25g 每天至少喝水1.5-2.0L
•2010年AGA指南同样建议 增加膳食中纤维剂量为每天25g-35g
2021/10/10
31
膳食纤维摄入标准
• 世界粮农组织: 膳食纤维最低警戒线27克/日 • 中国营养学会: 膳食纤维摄入25-30克/日 • 美国癌症协会: 膳食纤维摄入20-35克/日
2022便秘诊疗全文
2022便秘诊疗(全文)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可分为继发性便秘,和特发性便秘。
全身性疾病、药物是常见的继发性便秘的病因。
特发性便秘可能与肠道功能/盆底肌功能障碍有关。
本文讲述便秘的病因、评估、药物治疗等。
Q 1 :到底是不是便秘?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少、大便干结或排便不尽。
正常的排便频率为2~3次/天到2~3次/周。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必须每日排便,若无,则诉为便秘。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有时,患者主诉为排便不畅或排便后有不尽感,这种情况也属于便秘。
医生应当仔细了解患者真实排便情况,以及谨慎选择通便的方式。
Q 2 :便秘都有哪些病因?对于多数患者,便秘由粪便通过结肠时间过长所致。
可能由于药物、器质性疾病,排便功能障碍(如盆底肌功能异常)或饮食因素所致。
常见病因见表I o便秘的病因表1病因举例急性便秘/药物・抗胆碱能药(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解痉药)・各种阳离子试剂(铁、铝、钙、领、锂)・阿片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肠梗阻/麻痹性肠梗・肠扭转、疝、粘连、粪便嵌塞阻・腹膜炎、严重急症(如败血症)、头部或脊髓创伤、卧床等慢性便秘,结肠肿瘤・乙状结肠腺瘤,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钙或高钙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妊娠、尿毒症、口卜啥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卒中、脊髓损伤,全身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神经纤维瘤病、自主神经病变,功能性疾病・系统性硬化、淀粉样变、自身免疫性肌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慢传输型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盆底肌功能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饮食因素:低纤维饮食、长期滥用泻药Q 3 :如何评估?1)现病史现病史需明确患者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或辅助排便的情况如,排便时按压会阴、臀部或直肠阴道壁)、排便后是否满足感,以及使用服用泻药或进行灌肠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部分患者否认便秘史,但被特别问及时,往往承认每次排便需花费15-20分钟。
慢性便秘的诊疗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慢性便秘的诊疗诊断实用总结—:定义:便秘: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时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慢性便秘病程应≥6个月。
便秘在阿尔茨海默病、乳腺疾病、肝性脑病以及结.直肠癌等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部分便秘与肛肠疾肛裂、直肠脱垂、痔疮等有密切关系。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诱因和病因:1 :诱因: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致肠蠕动减慢。
②水分摄入不足、低纤维素食物增加便秘发生可能性。
③滥用或不合理用泻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加重便秘。
(大黄/番泻叶式含有慈酿类物质的泻剂,这种泻剂可能是中药、保健品、辅食的添加制剂,酶类物质刺激肠道神经元剧烈释放神经递质,长久后神经元变性,肠运动逐渐减慢,故滥用泻剂可加重便秘,甚或致严重难治便秘。
含有葱醍类及游离意醍类中药口诀:慈酿黄虎大血藤,何茜巴戟番决明(大黄、虎杖、大血藤、何首乌、茜草、巴戟天、番泻叶、决明子)。
2:便秘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①功能性疾病: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②器质性疾病:a肠道疾病(结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巨结肠、结直肠术后、肠扭转、直肠膨出、直肠脱垂、痔、肛裂、肛周脓肿和屡管、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直肠痛)。
b肌肉疾病(淀粉样变性、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病)。
c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内分泌腺瘤,严重脱水、重金属中毒、高钙血症、高或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卜琳病、慢性肾病、尿毒症)d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病变,认知障碍或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脊髓损伤)。
③药物: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精神病药、解痉药、钙结抗剂、利尿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阿片类药、拟交感神经药、含铝或钙的抗酸药,钙剂、铁剂、止泻药、非笛体抗炎药。
《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解读
《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解读房志学;肖志刚;黄忠诚
【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
【年(卷),期】2022(28)1
【摘要】慢性便秘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手术是慢性便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围手术期处理是影响慢性便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肛肠疾病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共同牵头,组织国内32位便秘诊治领域专家成立工作小组,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1]。
【总页数】6页(P39-44)
【作者】房志学;肖志刚;黄忠诚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2018)
2.推动麻醉学向围手术期医学转变:《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麻醉部分解读
3.中国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解读
4.原发性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5.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便秘诊疗指南完整版
慢性便秘诊疗指南完整版便秘是门诊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约为15%,包括原发性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继发性便秘[1]。
由于产生便秘症状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临床评估和治疗均强调个体化[1]。
近日,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对《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图1)。
图1 《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1]那么,在新版《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慢性便秘应怎样进行评估与治疗?小编已将重点整理好,一起看看吧~要点一:针对性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疾病[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助于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腹部检查和肛门直肠检查。
便秘患者腹部通常没有触痛,但可能会有明显的膨隆或触诊不适,临床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可触及的腹部肿块。
肛门直肠的检查中,直肠指检可识别肛门括约肌高张力、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直肠前突、肛门直肠肿块、狭窄或粪便嵌塞等;Valsalva 动作可以帮助确定盆底下降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耻骨直肠肌功能障碍。
此外,根据《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便秘患者若同时伴有直肠出血、大便变细、粪便带血、体重减轻、贫血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应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
同时,临床应询问患者是否合并盆底疾病、产科病史(怀孕次数、是否有子宫切除术史等)。
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临床都可考虑询问患者是否遭遇过性侵犯或存在饮食紊乱的情况。
>>>识别导致便秘的药物因素与行为因素[1]:可导致便秘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和钙补充剂等。
患者可能需要停用或调整药物以缓解便秘症状。
可导致便秘的行为因素包括:饮食饮水过少、缺少运动等。
>>>区分便秘的亚型[1]: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的患者可能存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排便不尽、排便费力的患者则更可能存在盆底功能障碍;腹痛可能提示肠易激综合征(IB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全文)一,概述(一)定义便秘(constipation )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应36个月。
便秘在阿尔茨海默病、肝性脑病以及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急性心梗时便秘可导致病情加重发生意外,甚至有死亡的风险。
部分便秘与肛肠疾病如肛裂、痔疮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
(二)流行病学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患病率为7.0%〜20.3%[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患病率有所升高,我国老年人患病率为15%〜20%[3],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 : 1.22〜1:4.56[2]。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诱因和病因1.诱因[1]:(1 )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 )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 )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病因: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二)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及药物因素所致便秘后,由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作用所导致的包括肠道动力障碍、肠道分泌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盆底肌群功能障碍和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的便秘。
按照病理生理学机制,可将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排便障碍型便秘(defecatory disorder)、混合型便秘和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
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见表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
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辅助检查⑹:对年龄较轻、病程较长、无肿瘤危险因素或相关表现、粪便隐血试验阴性的患者,可先给予经验性治疗,根据疗效、病情变化及患者意愿,决定是否进行相应检查。
对年龄>40岁、有报警征象者,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便秘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是否伴有结直肠形态学改变。
(1 )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观察粪便的一般形态,包括其量、性状、颜色、气味、寄生虫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粪便伴有较多的黏液。
直肠癌或有直肠病变的患者往往表现为粪便变细或粪便一侧有压迹,伴有鲜血。
痔疮或肛裂时粪便表面常伴有鲜血。
部分消化道肿瘤(如胃癌、大肠癌)患者持续或间断性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是其早期表现。
(2)直肠指检:肛门直肠指检是一项简单且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常能帮助了解肛门狭窄、粪便嵌塞、痔疮或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情况,也可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状态、直肠壁的光滑程度,对于便秘的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信息。
(3)腹部平片:腹部平片对于疑似便秘的患者既是一种经济的检查手段,又可作为临床病史及体格检查的补充。
如腹部平片显示明显气液平则支持肠梗阻诊断。
此外,腹部平片对明显扩张的结肠也能很好地显示,故对诊断巨结肠有一定的价值。
(4)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帮助诊断肠腔内息肉、结、直肠肿瘤以及其他导致肠腔狭窄的器质性病变,如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可获得确诊。
(5)结肠传输试验:口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并不定时拍摄腹平片,追踪观察标志物在结肠内运行的部位、时间,是判断结肠内容物运行的速度及受阻部位的一种诊断方法,有助于评估便秘是传输型还是出口梗阻型。
(6)排粪造影检查:将模拟粪便(一般是钡糊)注入直肠中,模拟生理性排便活动,在放射线下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功能变化。
可用于协助诊断便秘相关的直肠肛门部位疾病,如小肠或乙状结肠疝、内套叠、直肠黏膜脱垂等。
磁共振排粪造影分辨率高、无辐射、多平面成像、能同时对比观察盆腔软组织结构。
对难治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排粪造影检查结果能为外科确定手术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将压力测定装置置入直肠内,令肛门收缩和放松,检查肛门内外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及协调情况,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识别可提供帮助。
(8)球囊逼出试验:可反映肛门直肠对球囊(可用水囊或气囊)的排出能力,正常人可在60 s内排出球囊。
球囊逼出试验作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但结果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的可能。
(9)肛门肌电图检查:利用电生理技术检查盆底肌中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的功能,能帮助明确便秘是否为肌源性。
3.诊断标准:便秘的诊断主要取决于症状,凡有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粪便干结、量少,可诊断为便秘,时间36个月为慢性便秘。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目前主要采用罗马IV诊断标准[7],如下:(1 )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排便< 3次。
(2 )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 )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注意: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按罗马^标准,干球粪或硬粪可以参照Bristol粪便性状的1型或2 型;每周自发排粪次数指标应在未使用缓泻剂的情况下计算。
(二)病情评估便秘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便秘不影响日常生活,通过整体调整、短时间用药即可恢复。
重度便秘指便秘症状重且持续,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需用药物治疗,不能停药或药物治疗无效。
中度则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三)鉴别诊断1.便秘急性起病,且伴呕吐、腹胀及剧烈腹痛,应考虑有肠梗阻的可能。
肠梗阻的早期,腹部听诊常可闻及气过水声或肠鸣音亢进,后期可发生肠麻痹。
2.便秘伴腹部包块,可能为结肠肿瘤、腹腔内肿瘤压迫结肠、肠结核、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或肿大的淋巴结等。
左下腹扪及活动度较大的条索状或腊肠状肠管时,应怀疑是乙状结肠痉挛。
3.便秘与腹泻交替并有脐周或中、下腹部隐痛时,多提示为肠结核或腹腔内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等病变。
慢性便秘的诊断流程见图1[8]。
(四)转诊建议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建议转诊:1.及时转诊:(1 )便秘程度属于重度。
(2 )有报警征象。
(3)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且病情严重者,或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等。
(4 )需要手术者。
2.普通转诊:(1 )对疾病过度担心且宣教无效者。
(2 )经验治疗2~4周无效或难治性便秘者。
(3)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便秘者。
四、治疗(一)目的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
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
(二)器质性便秘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也可临时选用泻药以缓解便秘症状,但应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三)功能性便秘1.基础治疗⑹:(1)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饮水、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①膳食:增加纤维素(25〜35 g/d )和水分(1.5〜2.0 L/d )的摄入。
②适度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
③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 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10 min/次)。
(2)认知治疗: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加强患者的自身认知,对慢性便秘的治疗有重要帮助。
有研究对难治性便秘患者进行认知治疗,结果显示71 %患者的主观症状得以改善,特殊心理评分也显示出显著改善的结果[9]。
2.药物治疗[10]:便秘经过4〜8周的基础治疗无效,可酌情选用相应药物治疗。
可根据病情轻重及便秘类型选择药物。
轻、中度便秘患者,可选用容积性或渗透性泻药,必要时联合使用;重度便秘患者经容积性和渗透性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联合选用促动力药或促分泌药。
慢传输型便秘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缺乏便意,可选用容积性、渗透性、促动力泻药,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排便障碍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粪便干结、排便不尽感,生物反馈是此型的主要措施,也可适当使用渗透性、容积性泻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应注重心理治疗,可选用渗透性泻药。
便秘常用药物分类、特点及注意事项见表3。
便秘的常用治疗药物有:(1 )聚乙二醇4000散:适用于成人及38岁的儿童便秘的症状治疗。
口服:10 g/次、1〜2次/d,或20 g/次、顿服,每袋内容物溶于一杯水中后服用。
可用于糖尿病或需要无糖饮食的患者。
注意事项:大剂量用药可能会出现腹泻,少数有腹胀、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停药24~48 h即可消失,随后可减少剂量继续治疗。
禁用于小肠或结肠器质性疾病患者、未诊断明确的腹痛症状、对药物过敏者以及果糖不耐受患儿。
(2)乳果糖口服溶液:主要用于慢性或习惯性便秘。
乳果糖除了具有渗透性泻剂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益生元的作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治疗作用。
同时在肝性脑病中也用于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其用法用量见表4。
注意事项:治疗的起始几天可能会出现腹胀,通常继续治疗可消失,当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可出现腹痛、腹泻,此时应减量。
长期大剂量服用导致腹泻,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需减量。
禁用于半乳糖血症、肠梗阻、急腹症等,与其他导泻剂同时使用需谨慎。
(3 )比沙可啶肠溶片:用于急、慢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
口服。
6 岁以上儿童1片/次,成人1〜2片/次,1次/d。
整片吞服。
注意事项:必须整片吞服,不得碾碎或溶解后服用,服药前后2 h不得服牛奶或抗酸药。
偶可引起明显的腹部绞痛,停药后即消失。
长期服用可导致结肠黑变病,因此建议短期、间断服用。
禁用于<6岁儿童及孕妇、急腹症、炎症性肠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