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五):探索规律
小学数学知识-第五章 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五章数学思想与方法图解知识知识详解知识点1 探索规律1.算式中的规律(1)一个数乘11、101的规律一个数乘1l的规律:可采用“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方法计算。
如:123×11=1353此种类型题目应注意进位。
一个数乘101的规律:可采用“两两一位,隔位一加”的方法计算。
如:58734×101=5932134(2)一个数乘5、15、25、125的规律在计算过程中,因为一个数乘10,100,1000,…就可以在原整数(非0)末尾添0,比较简便,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一规律解决很多问题。
一个数乘5,转化为一个数乘10,然后再除以2。
一个数乘15,可分解为先用这个数乘10,再加上这个数乘5,乘5的方法同上。
一个数乘25,因为25×4=100,所以可将一个数乘25转化为先乘 100,再除以4。
如:76×2576×100÷4=7600÷4=1900。
一个数乘125,因为125×8=1000,所以可将一个数乘125转化为先乘 1000,再除以8或先除以8,再乘以1000。
2.数列中的规律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1)规律蕴涵在相邻两数的差或倍数中。
如:1,2,3,4,5,6,7,…相邻两数差为1;2,4,8,16,32,…相邻两数为2倍关系。
(2)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
如:1,0,0,1,1,0,0,1,…从左至右,每两项为一组。
1,1,2,3,5,8,13,21,…规律为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3)需将数列本身分解,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
如:12,15,17,30,22,45,27,60,…第1,3,5,…项依次相差5,第2,4,6,…项依次相差15。
(4)相邻两数的关系中隐含着规律。
如:18,20,24,30,38,48,60,…相邻两数依次差2,4,6,8,10,12,…;2,5,11,23,47,…相邻两数依次相差3,6,12,24,…此数列也有“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那个数的2倍再加1”的规律。
探索规律六年级知识点
探索规律六年级知识点一、整数的加法规律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整数的概念,还深入探究了整数的加法规律。
整数的加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同号两个整数相加,只需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留相同的符号。
例如,(-5) + (-3) = -8,(4) + (6) = 10。
2. 异号两个整数相加,要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决定。
例如,(-4) + 6 = 2,8 + (-3) = 5。
3. 加0的规律:任何整数与0相加,结果仍然是原数本身。
例如,5 + 0 = 5,(-2) + 0 = -2。
二、分数的乘除法规律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规律,探索了分数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分数乘除法的规律:1. 分数的乘法:两个分数相乘时,将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例如,2/3 × 4/5 = 8/15。
2. 分数的除法:两个分数相除时,将除数取倒数,然后与被除数相乘。
例如,2/3 ÷ 4/5 = 2/3 × 5/4 = 10/12。
3. 分数乘以整数:将整数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按分数的乘法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3 × 2/5 = 3/1 × 2/5 = 6/5。
4. 除法问题的转化:将除号变为乘号并取倒数,再按分数的乘法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4 ÷ (2/3) = 4 × (3/2) = 12/2 = 6。
三、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六年级的几何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了解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和特点。
下面是几个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1.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相对边相等,拥有四个直角。
3. 三角形:三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三个角的和为180度。
4. 直角三角形:拥有一个直角,另外两个角的和为90度。
5.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两个底角也相等。
6.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三个角也相等。
二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在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探索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在二年级数学中常见的探索规律的活动:
1. 图形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图形的形状、大小、颜
色等特征,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展示一系列有规
律的图形组合,让学生找出下一个图形应该是什么。
2. 数字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字序列,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写出一个数列,让学生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
预测下一个数字。
3. 运算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算式之间的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写出一系列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找出算式中的规律,并计算下一个算式的结果。
4. 时间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时钟和时间表,找出时间之间
的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太阳位置
或温度变化,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5. 空间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和移动,找出空间
之间的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玩具车在不同路面上的行
驶情况,让学生理解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总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探索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数学规律和规则。
下面是对六年级学生常见的一些规律知识点的总结。
一、数字规律1. 数列规律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字。
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而推导出下一个数。
常见的数列规律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 等差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个相邻数字之间的差值都保持一致。
比如:2,4,6,8,...- 等比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比值都保持一致。
比如:3,6,12,24,...2. 奇偶规律在许多数字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观察数字的奇偶性质。
奇数和偶数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如奇数相加得到偶数,奇数与偶数相乘得到偶数等。
3. 数字反转规律数字反转是指将一个数字的各个位数颠倒后得到的数字。
例如,数字123反转后为321。
观察和总结数字反转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些问题中迅速得到答案。
二、图形规律1. 图像旋转规律在几何图形中,图像旋转是常见的规律之一。
通过将图形围绕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与原图形相似但位置不同的图形。
2. 图形对称规律图形的对称性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
轴对称是指通过某条直线将图形分为两半,每一半与另一半完全相同。
中心对称是指图形能够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3. 图形平移规律图形的平移是指将图形沿着某个方向进行平行移动,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观察和总结图形平移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制作图形时准确地进行定位。
三、运算规律1. 加法规律加法规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数字之间具有一定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等。
2. 减法规律在减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减法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同样的数等于原数。
3. 乘法规律乘法规律包括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等。
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归纳在六年级数学学科中,探索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之后,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寻找、发现并归纳数学中存在的规律。
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六年级数学中常见的探索规律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规律1. 基本的数字序列规律在数列中,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例如,等差数列中,每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具有相同的差值;等比数列中,每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具有相同的比值。
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序列中的规律。
2. 数字特征的规律一些数字具有特殊的性质,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判断数字的规律。
例如,偶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0、2、4、6、8;3的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等等。
3. 数字操作的规律对数字进行不同的操作,可能会得到一些有趣的规律。
例如,将一个数字的各位数字相加,再将和与原来的数字相加,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可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
这样的规律可以通过反复尝试和验证来发现。
二、图形规律1. 形状的规律图形中的形状、大小、角度等特征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有些图形的边数是递增或递减的,有些图形的对称轴位置有规律,还有一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旋转或翻转等操作得到。
2. 图形排列的规律多个图形通过一定的规则排列在一起时,可能会呈现出一些规律。
例如,螺旋形排列、交错排列、递增递减排列等。
通过观察图形排列的方式,可以发现图形之间存在的规律。
三、运算规律1. 四则运算的规律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数字之间遵循一些规律。
例如,加法中,任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顺序无关;乘法中,任意两个数的积与它们的顺序无关;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商和余数的大小等等。
2. 运算法则的规律不同运算法则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规律。
例如,加法和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和除法不满足交换律,但满足减法的互补性和除法的倍数性等等。
《探索规律》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探索规律》-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简单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数字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中的规律,如数的顺序、数的排列等。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简单规律。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3. 猜测法:让学生通过猜测,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4. 推理法:让学生通过推理,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2. 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规律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与规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等。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对图形和数字中的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小学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探索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常见的规律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的规律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等差数列,因此了解等差数列的规律非常重要。
例如,数列2, 5, 8, 11, 14, …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3。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个数列,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这就是等差数列的规律。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规律来求某个位置上的数,或者根据已知的数求出公式等。
二、等比数列的规律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等比数列也是常见的一种规律。
例如,数列3, 6, 12, 24, 48, … 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为2。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个数列,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倍,这就是等比数列的规律。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规律来求某个位置上的数,或者根据已知的数求出公式等。
三、平方数的规律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平方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规律。
平方数是指一个数的平方,例如1, 4, 9, 16, 25, … 就是一列平方数。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平方数的个位数字来发现规律:1的个位数字为1,2的个位数字为4,3的个位数字为9,4的个位数字为6,5的个位数字为5,6的个位数字为6,7的个位数字为9,8的个位数字为4,9的个位数字为1,以此类推。
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出,平方数的个位数字循环出现,而且每两个平方数之间的个位数字相差为2或6。
四、倍数的规律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例如10是2的倍数,6是3的倍数。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我们会遇到关于倍数的问题。
例如,我们要列举10的倍数,可以从10, 20, 30, 40, … 开始逐个增加10,就可以得到10的倍数。
六年级探索规律的知识点
六年级探索规律的知识点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开始学习探索规律的知识点。
规律在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我们将探讨并总结一些常见的规律知识点。
一、数字规律数字规律是指数字之间的一种规律性关系。
这种规律可以体现在数列中,也可以在数字的排列、组合中显现出来。
1. 数列规律数列是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字。
掌握数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推断出数列的下一个数字,甚至找到通项公式。
例如,等差数列是一个常见的数列类型。
等差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差值是恒定的。
比如,1, 3, 5, 7, 9...就是一个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2得到的。
通过这种观察,我们可以推断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2. 数字排列规律数字的排列也可以出现一些规律性关系。
例如,我们熟悉的九九乘法表中,每一行的数字递增,每一列的数字也递增,这是一种排列规律。
掌握这样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的排列顺序来推断规律。
比如,13579,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奇数的升序排列。
如果我们继续观察下去,可以发现2468是一个偶数的升序排列。
这样的规律可以让我们在解决问题中更加便捷地使用数字。
二、图形规律除了数字之外,图形也可以存在一些规律性关系。
图形规律是指图形中形状、位置、数量等特征的一种规律性变化。
1. 形状规律很多图形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变化。
比如,正方形可以根据边长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变形。
我们可以观察正方形边长与面积的关系,从而探索到其中的规律。
2. 位置规律图形的位置也可能存在一些规律。
比如,你会发现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每次指向12时都有特定的关系。
这是一个位置规律。
通过观察和总结,我们可以知道时针和分针每次指向12时之间的夹角是30度。
三、运算规律在数学运算中,也存在一些规律性。
掌握运算规律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运算。
一到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
一到六年级探索规律知识点一、数的顺序与规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逐渐探索了数的顺序与规律。
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学习自然数的顺序,掌握了从1开始逐个增加的规律。
随着年级的升级,我们开始接触更复杂的规律,包括奇偶数交替、数字平方等。
二、数的倍数与约数在二年级,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的倍数与约数。
通过探索多个数的倍数和寻找最大公约数,我们可以找到数之间的一些规律和关系。
通过练习和实践,我们对这些概念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图形的规律在三年级,我们开始学习图形的规律。
包括找出图形的重复单元、观察图形的对称性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了图形中的一些隐藏的规律,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去描述和解释这些规律。
四、运算的规律四年级是学习加减乘除的重要阶段,我们在这一年级开始探索运算的规律。
比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等等。
通过解决各种运算题,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些规律。
五、数列的规律五年级是数列的重要学习阶段。
我们逐步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并学会了寻找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数与数之间的规律,还可以预测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六、方程的规律到了六年级,我们开始学习方程的规律。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找到数之间的关系,并求解未知数的值。
通过解决各种方程题,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方程和数学规律的理解。
综上所述,从一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数的顺序、倍数与约数、图形的规律、运算的规律、数列的规律以及方程的规律。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升初】小学数学《探索规律专题课程》含答案
11.探索规律知识要点梳理探索规律一般分为重复的规律(周期问题)和变换的规律,其中变换的规律又分为数字排列律,计算式规律,图形排列规律,图形变换规律。
数字排列规律:数列填空,要在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和、差、积、商中发现共同点,寻找规律。
数组填空,一般先看到每组第一个数与组数的关系,再分别看每组中后几个数与本组中的第一个数的关系。
数阵或数表填空,要分析数的横行或竖列中各数的关系,找出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先确定有儿种图形,然后观察每种图形在不同组的位置变化,最后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颜色交替规律:通过发现两组颜色的变化来找出规律。
间隔排列物体个数之问的变化规律: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多1个。
或者说排在中问的物体个数比两端的少1个。
解决周期问题主要是找到循环重复的部分,用有余除法进行解答,而探索变换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多加练习不同的题型。
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 数字排列规律【例1】找规律填空。
(1)1,5,9,13,17,( ),()……(2)10,11,13,16,( ),25……(3)1,3,7,15,31,( )……(4)1,1,2,3,5,8,( ),()……(5)4,9,16,25,( ),()……【精析】本题先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规律,(1)的差都相等是4,(2)的差是1 ,2,3,4……的有序自然数,(3)的差是2,4,8,16……的倍数关系数列,(4)的差是0,1,1,2,3又重复本来的数列,再总结下可以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5)的差是5,7,9...…奇数列,再总结下发现每个数是自然数的平方。
然后根据规律填空即可。
【答案】(1)1,5,9,13,17,( 21),(25)……(2)10,11,13,16,(20),25……(3)1,3,7,15,31,(63)……(4)1,1,2,3,5,8,(13),(21)……(5)4,9,16,25,(36),(49)……【归纳总结】此类题是数列找规律题目,解决时可以先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如果直接看不出来的话通常可以算出数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然后再观察差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出差,进行加法计算,算出空的数字,此题中的(I)是小学比较重要的等差数列,(2)和(3)可以称为二阶数列(相邻两数差构成基本数列),(4)是著名的兔子数列(也叫斐波那切数列),(5)是平方数列,总结这些数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答数列找规律的题目。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小学数学探索规律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方式;把有探索价值的并且学生有能力探索发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去探索与发现;而那些毫无探索价值与意义的内容;或者即使有探索价值;可学生根本无能力探索的内容;应考虑采用讲授法..要根据不同的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二、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首先必须要从数学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把数学每一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一堆死东西;而是由一个活生生的问题组成的..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解思考的全过程..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教学中:三、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便架设“认知桥梁”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还要了解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四、要注意重视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深刻理解徐长青教育专家所倡导的;简约教学策略的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二.营造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仅有知识的交流;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教师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的提问以微笑、注视和评价;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发言良好习惯的同时;允许他们自由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提倡讨论、辩论和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问题”心理障碍;让每个人在发现和提出问题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一种平等、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激疑、促思.. 另外;应注意创设开放的“问题”时空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现问题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人人均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可设计如下情境:同学们;今天让大家来做小老师;都来考考我..大家随便报一个自然数;老师不用计算就会知道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计数器核对..随着学生报出的数;老师都能准确无误的判断;这时学生觉得老师太了不起了;特想知道老师用什么魔法来判断的..老师没什么魔法;也不是神仙;更没有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比你们先掌握了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好不好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问题情境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常常是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就象环环紧扣的链条..学生学习数学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经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四.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都始于发现问题;始于问题所激发出来的探索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索规律教案:小学数学
探索规律教案: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是一个非常有趣并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在数学教学里,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探索规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公式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探索规律教案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关教案的设计和实例。
第一部分:理论框架1.1 什么是探索规律教学法探索规律教学法是通过找到数学公式或者规律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引导小学生通过实例找到规律,从而推导出数学公式或者数学知识。
从而达到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
1.2 探索规律的重要性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探寻规律的重要性在于:1.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自我探究,去发掘数学的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
2.促进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让学生学会发掘知识,懂得在需要时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1.3 探索规律适用的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规律不仅可以让孩子自主探究,更可以针对不同的数学领域进行实际应用。
以下三种情况都可以使用探索规律的教学法。
1.对于一些具有明显规律的题目,例如排列组合问题,安排座位等问题。
2.对于一些需要发掘规律来完成的题目,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数学知识。
3.对于一些需要发掘规律来解决的问题,例如找规律来求解数学题目等。
第二部分:教案设计2.1 设计意图探索规律教学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法。
探索规律教学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教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需要好好地设计教案来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2 教案设计理念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引导学生去发掘数学的规律和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形成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探索规律的知识点六年级
探索规律的知识点六年级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探索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观察问题中的数据、图形或图表,我们可以找到其中蕴藏的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数字规律在数字规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据的变化来寻找规律。
例如:1. 数字序列规律:观察数字序列中每个数字的增量或减量,看是否可以找到一个规律。
例如:2, 4, 6, 8, ... 的规律是每个数字加2。
2. 平方规律:观察数字序列中的每个数字的平方,看是否存在某种模式。
例如:1, 4, 9, 16, ... 的规律是每个数字的平方。
3. 交替规律:观察数字序列中数字的交替变化。
例如:1, -2, 3, -4, ... 的规律是奇数位上的数字是正数,偶数位上的数字是负数。
二、图形规律在图形规律中,我们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图案或顺序来发现规律。
例如:1. 填充规律:观察图形中的填充方式,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例如:▢, △, △▢, △▢△, ... 的规律是每个图形逐渐添加一个△。
2. 旋转规律:观察图形中的旋转方式,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例如:▲, ▼, ◄, ►, ...的规律是每个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3. 对称规律:观察图形中的对称性质,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例如:图形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对称的规律。
三、图表规律在图表规律中,我们通过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来找到规律。
例如:1. 折线图规律:观察折线图中各个节点的连接方式和趋势,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2. 条形图规律:观察条形图中不同类别的柱子的高度,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3. 饼图规律:观察饼图中不同部分的比例,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通过探索规律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时更快地找到答案,并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例如列出表格、画出图形等。
在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游戏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例如,数独游戏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找出每个九宫格中数字的规律。
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五 探索规律 通用版
专题五探索规律考点扫描1.数字规律(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规律:①规律隐含在相邻两数的和或差中;②规律隐含在相邻两数的倍数中;③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隐含一定的规律;④相隔的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⑤数列的各项分别是项数的平方数;⑥数列中的下一项是前几项的和。
2.图形规律(1)图形的规律是指根据一组相关图形总结出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2)解决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字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的变化中直接寻找规律。
3.算式中的规律(1)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2)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
抛砖引玉【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 4,7,10,13,( ),( ).(2) 84,72,60,( ),( ).(3) 2,6,18,( ),( ).(4) 625,125,25,( ),( ).(5) 1,4,9,16,( ).(6) 2,6,12,20,( ),( ).【解析】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16;(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
所以应填48,36;(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54,162;(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
所以应填5,1;(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1=1×1,4=2×2, 9=3×3,16=4×4,所以应填5×5=25;(6)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2=1×2,6=2×3,12=3×4,20=4×5,所以,应填 5×6=30,6×7=42;答案:(1)16.(2)48;36.(3)54;162.(4)5;1.(5)25.(6)30;42.【例2】寻找规律填数:(1)(2)(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复习探索规律知识点
六年级复习探索规律知识点在六年级的学习中,掌握并应用规律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规律的探索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的角度,介绍六年级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规律知识点。
一、数学1. 数列规律数列是由一系列数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其中蕴含着规律。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规律。
等差数列中,每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差相等;等比数列中,每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比相等。
通过学习数列规律,学生可以揭示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2. 几何规律几何规律是指图形和空间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质。
六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并应用平行线、垂线、对称等几何规律。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垂线是指与另一条直线交于直角的直线;对称是指图形经过某条线、点或中心轴翻折后能完全重合。
掌握这些几何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答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语文1. 字音规律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字音规律对于正确理解词语的读音和拼写非常重要。
六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并应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等字音规律。
声母是字的开头部分,韵母是字的尾部分。
通过合理运用字音规律,学生可以正确读词、辨析字音。
2. 语法规律语法规律是指语言表达中的一些句法结构和用法。
六年级的学生需要熟悉并运用词性、时态、语态等语法规律。
词性是指词语所具备的语法属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时态是指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语态是指句子中谓语动作对主语的影响。
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六年级复习探索规律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和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因此,在备考六年级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规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只有全面认识和应用规律,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探索规律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探索规律》,具体内容包括:数的规律、图形的规律、生活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图形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的规律、图形的规律。
难点:发现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 探索数的规律(2)讲解例题,加深学生对数的规律的理解。
3. 探索图形的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规律。
(2)讲解例题,分析图形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数列和图形的规律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延伸:生活中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规律2. 图形的规律3. 生活中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列题目:找出数列规律,并求解。
(2)图形题目:找出图形规律,并求解。
2. 答案:见课后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的规律和图形规律掌握程度,以及对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规律的存在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数的规律和图形规律的探索4. 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数的规律和图形规律的探索上,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规律的本质和应用方法。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数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就像是在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寻宝。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探索规律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规律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稳定的、重复出现的模式或关系。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规律有数字规律、图形规律、运算规律等。
让我们先来看数字规律。
比如,有这样一组数字:1,3,5,7,9,_____ ,_____ 。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组数字是按照每次增加2 的规律排列的,所以后面两个空应该填 11 和 13 。
再比如,2,4,8,16,32,_____ ,_____ 。
这组数字则是每次乘以 2 的规律,因此后面两个空是 64 和 128 。
图形规律也很有趣。
例如,有一排三角形,第一个是黑色的,第二个是白色的,第三个又是黑色的,第四个是白色的,以此类推。
那么第 10 个三角形是什么颜色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10÷2 = 5,没有余数,所以第 10 个三角形是白色的。
还有像这样的图形排列:□△○□△○□△○……,问第 20 个图形是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每 3个图形为一个循环,20÷3 =6……2,余数是 2,所以第 20 个图形是三角形。
除了数字和图形规律,运算规律在小学数学中也很常见。
比如乘法运算中的“九九乘法表”,就是一种规律的总结。
还有加法运算中的“凑十法”,也是一种规律的应用。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去探索这些规律呢?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让他们仔细观察所给出的数字、图形或运算式子,看看有什么特点,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部分。
比如,给出一组数字:5,10,15,20,25,让孩子们观察这些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 5 。
其次,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猜测可能存在的规律。
即使猜错了也没关系,这是探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件探索规律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件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规律,发现数字、图形和生活中的规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能根据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寻找和描述规律的方法,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现并描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规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磁性黑板、卡片、图章等。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如:彩灯、花朵、楼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数字规律教师出示一组数字:2、4、6、8、__,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填写缺失的数字。
(2)图形规律出示一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__),让学生找出规律并补充完整。
3. 随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数字规律的题目。
(2)两人一组,互相出题,寻找图形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规律,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数字规律:2、4、6、8、102. 图形规律: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 规律描述方法:重复、交替、递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下列数字中的规律,并填写缺失的数字:3、__、5、__、7、__。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规律,并补充完整: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__。
2. 答案:(1)4、6、8(2)圆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规律,与同学分享,提高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有助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教学反思1、用计算器探索除法算式的规律,该组算式分别横着看和竖着看都能发现一定的规律。
此外,如果进行进一步观察思考也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主要是让学生横着或竖着观察发现规律,至于斜着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都在变化商的变化规律这里不做统一要求。
2、本教学设计教学层次清晰,注意合理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规律。
3、让学生写几个有规律的算式既使学生对规律的探索由“发现规律”扩展到“创造规律”上来,提高了学生对规律探索的层次,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对除法计算中规律的探索,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规律的探索,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规律。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购物问题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的需要产生了问题(至少使学生感到教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学生在相互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
波伊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
他甚至还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
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类据类型,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
通过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
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
在教学时,我注重彰显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挖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而这正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最有价值的点金术。
如:学生经历了分析——猜想——举例验证——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
探索规律知识点整理
探索规律知识点整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探索规律这个超有意思的事儿。
你想想看,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呀!就像每天太阳会升起又落下,四季会交替变换,这都是大自然的规律。
那学习中的规律呢,就像是隐藏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比如说数学里的那些公式定理,不就是规律的体现嘛!一个小小的公式,能解决一大串的问题,这多神奇呀!就好像你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好多扇门。
你说,要是没发现这些规律,那得走多少弯路呀!再看看语文,那些优美的诗词韵律,不也是规律嘛。
平平仄仄,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这不就是文字的舞蹈,按照一定的节奏在跳动嘛。
规律这东西,就好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南针。
一旦你找到了,就能顺着它走得稳稳当当。
好比你知道了怎么骑自行车不会摔倒,那你就能自由自在地在小路上驰骋啦!咱举个例子哈,你在解一道数学难题,感觉毫无头绪,脑袋都要大了。
但这时候,你突然发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就像是黑暗中突然亮起了一盏灯,瞬间就豁然开朗了呀!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还有啊,平时的一些小习惯也有规律呢。
比如你每天早上习惯先喝一杯水,晚上习惯看会儿书再睡觉。
这些规律让你的生活变得有条理,不会乱糟糟的。
探索规律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就像爬山时遇到了陡峭的山坡,但只要你坚持往上爬,总会看到美丽的风景。
那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探索规律呢?首先得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呀,不能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
然后要有耐心,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你想想,要是那些科学家们都没有耐心去探索规律,我们现在能有这么多高科技吗?而且呀,探索规律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呢。
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会思考问题。
这可不是吹牛哦,你试试看就知道啦!总之呢,探索规律是一件超级重要又超级有趣的事情。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知识的大门。
让我们都带着好奇的心,去尽情地探索规律吧!别再犹豫啦,赶紧行动起来,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宝藏规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五):探索规律
一、数字排列规律
1、等差排列:一列数中,相邻两项的差
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如:1、3、5、7、9、(),()......这个数列中,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2。
如:19,16,13,10,7(),()......
这个数列中,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少3。
2、等比排列:一列数中,相邻两项的比
是一个固定的值。
如:2,4,6,8,(),
()......
这个数列中,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
3、奇(偶)位上的数字差值相等:一列
数中,奇数位上的数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固定
的数值,或者偶数位上的数相邻两项的差是一
个固定的数值。
1,10,3,13,5,16,7,
19,(),() ......这个数列中,奇数位上
的数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2,偶数位上后一项
总比前一项多3。
4、奇(偶)位上数字倍数相等:一列数
中,奇数上的数是相同的倍数关系,或偶数位
上的数是相同的倍数关系。
如:2、5、6、10、
18、20、54,40,(),()......这个数列
中,奇数位上的数后一项总是前一项的3倍,
偶数位上数的后一项总是前一项的2倍。
5、累加递增:一列数中,前N项的和等
于后一项,如:0,1,2,3,6,11,20,
(),().......这个数列中,某项(项数大
于3)上的数等它前面3项上的数的和。
6、项数平方(立方):一列数中,每一
项上的数分别是它所在位置序号的平方或立方,
如1、4、9、16、25,(),()......又如1、
8、27、64、(),()......
二、图形排列中的规律
找图形排列规律的方法与找数字间排列规律的方法类似。
三、生活中的规律:联络方式
星星体操队,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
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一个人打电话给两个人共需要一分钟,如是要有126名同学,需要几分钟?
21+22+23+24+25 +26 =126 6分钟
N分钟最多能通知到多少人?21+22+23+24+25+......+2N=通知的最多的人数
四、探索规律常用的思想与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学问题中的数字
变化规律、位置特点、图形特征,条件与结论
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等,从而发现其
中的关系,找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方法。
8、11、14、17、()、23、()......
4、9、16、2
5、()、49、64......
1、8、27、()125、()......
2、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数学语言,
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
来,以形助数,以形解数,即通过抽象思维与
形象思维的结合,把复条问题简单化,抽象问
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1)猜气球:红、黄、红、红、黄、红、黄、红、红、黄......
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第27个呢?
涂色部分中的9个数字之和与该方框中的中间的那个数有什么关系,其他这样的方框也成立吗?找找看。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吗?
3、综合法:是一种从己知条件出发,逐
步推出解决问题的正向思维的方法。
简单地说
就是从“己知”推出“可知”,逐步推向“未
知”。
小淘气进入一座高楼的电梯,他乘电梯上升了3层,下降了5层,又上升了7层,下降了9层,这时他位于23层,他是在()层进入电梯的。
2014年1月1日是星期三,2015年1月1日是星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