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b8fc65d71fe910ef02df8c2.png)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摘要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对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
即: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营养物质缺乏型, 腐败废水或硫化物因素和高、低p H 冲击。
对负荷、溶解氧、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给出了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 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措施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及造纸、印染、化工等众多有机工业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
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 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 % ,SVI达到300以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 出水浑浊; 回流污泥浓度低, 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产生, 直接影响着整个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 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 导致其比重变轻, 引起的粘性膨胀, 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研究表明90 %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Segzin 等人发现,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07 m/ g 的丝状菌长度是污泥膨胀与否的重要分界线。
1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1。
1 认识丝状菌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 荷兰学者Eikelboom 将丝状菌分为29 个类型、7 个群, 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
不同的丝状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表1 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优势丝状菌的类表2丝状茵与菌胶团细菌理化性质对比表【习-序号性质菌胶丝状菌1最大生鲜/ tax髙4 4J- 1低 3 0d' E2基质亲合力/ K f低64mg/l40mg/l3DO亲合力f K DO低0.0 027mg/l4内源代谢率岛高0 D12d- 1低0.OlOd' 15产率系如高 D.153g/g他0 139g/g6积累能力/宣高7耐讥娥能力及贮存能力髙非常低丝状菌的功能与其结构形态密切相关。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8a02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7.png)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2.3污泥负荷大多数人们认为低负荷容易造成污泥膨胀。
因为在低负荷情况下,菌胶团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限制,而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低负荷下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
但也有人认为只有污泥负荷在某个范围内才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现象。
PiPeS通过对多个污水处理厂调查研究,发现污泥负荷在0.25~0.45kg(B0D5)Ag(MISS)∙d范围内才不易引发污泥膨胀,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国都可能导致污泥膨胀。
2.4溶解氧值溶解氧值(DO)也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因素。
大多数认为溶解氧浓度低时由于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高的溶解氧亲合力和忍耐力,因此在低氧条件下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溶解氧浓度低的情况下易造成污泥膨胀。
2.5PH值菌胶团的适宜PH值范围是6.5—8.5,当PH值低于6.0时,其生长受到抑制,而在该PH范围内有利于真菌的繁殖,当降低到4.5时真菌则完全占据优势,菌胶团原生动物消失,污泥絮体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污泥膨胀现象。
2.6早期消化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在城市污水管道或在预处理区停留时间过长,能够发生系列反应,生成硫化物等,而当污水中硫化物含量较高时易引起多种等硫丝菌的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污泥膨胀。
3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3.1应急措施适用于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
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
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到达消除污泥膨胀现象。
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l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结束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
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3.2改善生化环境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根底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b3e18b31b765ce04081491.png)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关键技术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好坏,它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而污泥膨胀是恶化处理水质的重要原因。
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1×104 m/g。
一、污泥膨胀的分类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类。
其中90%是由丝状菌引起的,只有10%左右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
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生物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想的絮凝体沉淀性能好,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絮体中存在的丝状菌有利于保护絮体已经形成的结构并能增加其强度。
但是在污泥膨胀诱因的诱发下,丝状菌在和菌胶团的竞争中占优,大量的丝状菌伸出絮凝体,破坏其稳定性。
可辨识的污泥膨胀絮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长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出,此类丝状菌将各个絮体连接,形成丝状菌和絮体网;第二类具有更开放的结构,细菌沿丝状菌凝聚,形成细长的絮体。
二、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1)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不足。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的过程,就是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不断地吸收、利用水中污染物,在自身增殖的同时,将污染物加以降解的过程。
随反应的进行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并维持生物的动态平衡和活动。
若微生物的食物不足,会使低营养型微生物丝硫细菌、贝氏硫细菌过度繁殖,在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中占优。
(2)原水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物质含量高。
丝状菌与其它菌种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它对高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弱,较难吸收不溶性物质。
所以,当废水中含有较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时,有利于底物中丝状菌的繁殖。
此外,废水中含过多量的糖类碳水化合物时,诸如球衣菌属的丝状菌能直接将葡萄糖、乳糖等糖类物质作为能源加以吸收利用,同时分泌出高粘性物质覆盖在菌胶团细菌表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污泥的水结合率。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ba2d1be23482fb4da4ccb.png)
污水处理中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随二沉池出水流失。
发生污泥膨胀时,活性污泥SVI值(1g干污泥所占体积,mL/g)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为膨胀状态,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
前者是因为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后者是因为菌胶团的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
两类污泥膨胀的各自成因分析正常环境下,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情况,但出现下列情况时,会引起丝状菌膨胀:01 进水有机物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02 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03 pH偏低;04 曝气池溶解氧含量太低;05 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06 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腐化”产生较多的H₂S(超过2mg/L)时,导致丝状硫黄菌过度繁殖;07 丝状菌大量繁殖适宜温度为25~30℃,故而夏季容易发生丝状膨胀。
而非丝状菌膨胀本质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原因有以下两条:01 进水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但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此时菌胶团表现为“吃坏了”,分泌大量多聚糖类代谢物(含大量亲水羟基,使活性污泥呈凝胶状,表现为黏性膨胀02 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菌落中毒,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性物质,无法形成絮体,不能在二沉池分离或者浓缩,此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离散型膨胀。
曝气池污泥膨胀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分为三类:临时控制、工艺运行控制、永久性控制。
临时控制法该法主要用于临时原因(水量与水质波动等)造成的污泥膨胀,分为絮凝剂法和杀菌剂法。
絮凝剂法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药剂投加量折合Al₂O₃为10mg/L左右。
杀菌剂法用于丝状菌引起的膨胀,常用的杀菌剂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加氯量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加药时要观察生物相并测定SVI 值,当SVI值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时,应停止加药。
污泥膨胀理论和解决办法
![污泥膨胀理论和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d78c3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1.png)
污泥膨胀理论和解决办法污泥膨胀理论和解决办法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有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是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过程。
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其本身也得到了增殖。
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污泥丝状菌膨胀可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而划分为五类类型:(1)低基质浓度型;(2)低溶解氧浓度型;(3)营养缺乏型;(4)高硫化物型;(5)pH不平衡型。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
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污泥丝状菌膨胀形成的相关理论。
(1)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
当微生物处于基质限制和控制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获取底物的能力要强于菌胶团微生物,因而丝状菌占优势,菌胶团受到抑制,导致污泥的沉降性能下降。
(2)积累/再生(AC/SC)假说。
在高负荷条件下菌胶团微生物累积有机基质的能力强,丝状菌较差。
但是此时微生物处于溶解氧限制和控制,因此丝状菌需要氧较少,完成积累再生的循环较快,因此生长较快,形成污泥膨胀。
(3)选择性准则。
(4)饥饿假说理论与污泥膨胀有关的丝状菌。
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有30多种。
021N型菌是引起污泥膨胀最主要的丝状菌(80%),1701型菌和球衣菌(40%)。
下面是不同行业工业废水中常见的丝状菌工厂类型丝状菌化工废水微丝菌、021N、0041、诺卡氏菌、软发菌纸浆造纸 0092、诺卡氏菌、1701,软发菌食品加工 0041、021N、0092、诺卡氏菌、1701、球衣菌啤酒废水 0041、021N、0092、1701奶制品业诺卡氏菌、0092、软发菌肉食加工 1701、球衣菌、021N、软发菌土豆加工 0092、021N、球衣菌、1701水果业 021N、诺卡氏菌、0041、软发菌、0092糖果罐头 0092、球衣菌以上常见菌随水质的不同而变化。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4b38240c22590103029d36.png)
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活性污泥法中的关键是活性污泥, 其沉降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
一、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由E.Arden 和W.T.Lokett在英国曼彻斯特开创以来, 广泛被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所谓活性污泥, 就是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 这种絮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使处理水与污泥分开, 最终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二、什么是“污泥膨胀”?发生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 体积膨胀, 含水率上升, 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 微生物大量消失, 并且影响后续构筑物的沉淀效果。
三、污泥膨胀的测定指标评价污泥沉降性能常用指标有下列几种:①污泥沉降比: 取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混合液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静30min 后, 一般可接近其最大密度, 反映沉淀池中活性污泥的浓缩情况,即SV30。
②污泥容积指数: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 在经过了30min 静沉后, 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可表示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结合水率的高低。
③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 形成清晰的泥水分界线, 此后进入成层沉淀阶段, 分界线将以匀速下降。
④丝状菌长度: 活性污泥单位体积内丝状菌的长度, 该量用来表示丝状菌含量。
四、污泥膨胀的诱因目前, 对污泥膨胀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工艺运行的角度来研究。
比如: 调整污水的pH 值、溶解氧、泥龄等; 另一方面是对引起污泥膨胀的微生物进行研究。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活性污泥膨胀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进水水质(1) 进水中氮和磷营养物质缺乏: 当进水中氮和磷含量不足时,会使低营养型微生物如: 贝氏硫细菌、浮游分枝球衣菌等丝状菌过量繁殖, 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3aea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f.png)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是指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
污泥膨胀不仅会影响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增加处理成本,严重时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对于污水处理厂至关重要。
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包括有机物质的积累、微生物的生长、气体产生和污泥颗
粒的结构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有机物质在污泥中的积累是导致污泥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机物质的积累会导致污泥中微生物的过度生长,从而产生大量的胞外聚合物,使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增强,导致污泥膨胀。
其次,微生物的生长也是导致污泥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生物的生长会产生气体,使污泥体积膨胀。
此外,污泥颗粒的结构也会影响污泥的膨胀情况。
当污泥颗粒的结构不够紧密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来进行处理。
首先,可以通
过控制有机物质的输入量来减少有机物质在污泥中的积累,从而减少污泥膨胀的可能性。
其次,可以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来减少气体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泥的膨胀。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污泥颗粒的结构来减少污泥的膨胀。
例如,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结构改良剂来增强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减少污泥的膨胀。
综上所述,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来进行处理。
只有加强对污泥膨胀问题的研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保障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处理成本,保护环境。
污泥膨胀原因和解决办法
![污泥膨胀原因和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779a20aa00b52acec7ca9a.png)
污泥膨胀原因和解决办法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有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是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过程。
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其本身也得到了增殖。
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污泥丝状菌膨胀可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而划分为五类类型:(1)低基质浓度型;(2)低溶解氧浓度型;(3)营养缺乏型;(4)高硫化物型;(5)pH不平衡型。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
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污泥膨胀相关理论:(1)A/V假说:当混合液中基质收到限制或控制时,由于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获取基质的能力要强于菌胶团,因而菌胶团受到抑制,丝状菌大量繁殖;(2)动力选择性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饱和常数,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的竞争情况;(3)饥饿假说: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菌胶团细菌,第二类是具有高基质亲和力但生长缓慢的耐饥饿丝状菌,第三类是对溶解氧有高亲和力、对饥饿高度敏感的快速生长丝状菌;(4)存储选择理论:在底物风度的状态下,非丝状菌具有贮存底物的能力,而被贮存物质在底物匮乏时能够被代谢产生能量或合成蛋白质。
但是一些丝状菌也具有底物贮存能力,底物贮存能力不能完全用来解释污泥膨胀机理;(5)氮氧化氮假说:CASEY提出低负荷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膨胀假说,如果缺氧区的反硝化不充分,导致好氧区存在亚硝酸氮,那中间产物NO、NO就2会抑制菌胶团的好氧细胞色素,进而抑制其好氧情况下的基质利用,相反一些丝状菌只能将硝酸氮还原为亚硝酸氮,因此不会在反硝化条件下胞内积累NO和NO,丝状菌就不会在好氧段被抑制,因而更具竞争优势。
活性污泥膨胀诱因及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诱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20b37a165ce05087632138d.png)
活性污泥膨胀诱因及对策摘要: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
目前人类对污泥膨胀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地的污水水质以及运行状况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非常微妙,这就要求发生污泥膨胀时,需要水处理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大量切实的实验和分析,大胆实践,才能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泥膨胀诱因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被A1dern和Leekett发明,由于其经济、可靠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并随着实际运行产生了阶段曝气、渐减曝气、AB工艺、A/O 工艺、A2/O等系列变形工艺,但无论是哪种改进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并且活性污泥膨胀现象发生非常广泛,活性污泥膨胀能够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影响出水水质。
因此污泥膨胀成为活性污泥法困扰人们最大的难题之一。
1.活性污泥膨胀概述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污泥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易沉淀。
Eikelboom按污泥絮体平均直径的大小将污泥分成大(500μm)、中(150-500μm)、小(15Oμm)三个等级,絮体尺寸不同的污泥,其界面沉淀速度有很大差异。
污泥的沉降性能主要靠污泥容积指数(SVI)来描述,良好的活性污泥的SVI值小于100ml/g。
1.1活性污泥膨胀特点。
①发生几率高。
据统计,在美国60%,德国50%,意大利50%的污水厂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我国的绝大多数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泥膨胀现象;②普遍性强。
污泥膨胀现象活性污泥及其演变而来的各种工艺中都存在;三是危害严重。
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后能够造成污泥流失、出水悬浮物(SS)超标,最终导致处理能力大大降低。
1.2活性污泥膨胀的分类。
活性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由于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而引起的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二是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积累高粘性多糖类物质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近年来又有人发现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也能引起污泥膨胀现象。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2041c35f0e7cd185253600.png)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方法发表时间:2017-11-15T14:28:29.8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作者:付杰[导读]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
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摘要: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进入曝气系统的污水水质(如含有大量溶解性易降解碳水化合物或硫化物等)促使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
而溶解氧浓度、污泥负荷率、水温等都是供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预防及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有效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工艺,采用有效方法改变进入曝气系统的污水水质,进而预防与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方法如:1,采取预曝气措施。
2,加大曝气强度,提高系统溶解氧浓度。
3,补充N、P等营养元素。
4,增加调节池停留时间,减少进水水质波动。
5,调节pH和水温。
6,及时将沉淀池的污泥排出或回流,避免发生厌氧现象。
7,减小或取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
8,在曝气系统中部分设置或在系统的前端设置填料。
关键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进水水质;丝状菌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现象。
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现象时,污泥体积指数(SVI)一般在200mL/g以上,致使活性污泥体积增大,结构松散不密实,沉降性能恶化,活性污泥大量漂浮在二沉池的表面无法正常沉淀,造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困难,BOD去除率大幅下降,出水悬浮物、氨氮和COD等超标,严重时可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
本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种简单且较为有效的防止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
1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分析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原因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通过对发生丝状膨胀的活性污泥的生理及生态特征的研究,试图寻找丝状膨胀的原因。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db5f32b6f1aff00bfd51e92.png)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在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异常情况,使污泥随二沉池出水流失,处理效果降低.下面介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叫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所致。
其次,真菌的繁殖也会引起污泥膨胀,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的主体是菌胶团。
与菌胶团比较,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较多的碳素,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
它们对氧的要求也和菌胶团不同,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至少0.5mg/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菌(如球衣球)在低于0.1mg/L的微氧环境中,才能较好地生长。
所以在供氧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丝状菌、真菌则大量繁殖。
对于毒物的抵抗力,丝状细菌和菌胶团也有差别,如对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及菌胶团。
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8,而真菌则在pH值等于4.5—6.5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大增加.根据上海城市污水厂经验,水温也是影响污泥膨胀的重要因素。
丝状菌在高温季节(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上)宜于生长繁殖,可引起污泥膨胀。
因此,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
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由此可见,为防止污泥膨胀后,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
如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剌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
污泥膨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解决办法?
![污泥膨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ece85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b.png)
污泥膨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解决办法?活性污泥浓度提升困难原因很多,通过控制活性污泥运行的各工艺指标,我们能够发现活性污泥提升浓度困难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密切,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污泥没有达到各项控制指标的情况下,提升困难即主要是针对活性污泥控制指标中的SV30,食微比、MLSS。
以传统活性污泥法来看,通常控制SV30在15%~30%,MLSS值在1500-3000mg/L,F/M值在0.08以上。
如果没有能够达到指标的控制参考值,可认为其是有调整提升能力的,也有必要提升浓度。
二、在符合各项控制值的条件下,提升困难对于污泥符合工艺参考值要求的,如若污泥浓度提升困难,需重点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提升。
1、曝气过度,溶解氧值控制过高曝气过度对活性污泥浓度提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活性污泥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细菌容易被过量的曝气所氧化,这使得活性污泥浓度无法进一步提升。
为此,保持合理的曝气量,就需要操作人员经常进行确认了,而且确认的曝气效果是整个生化池范围内的溶解氧值。
2、营养剂投加不足营养剂的投加在活性污泥培菌和正常运行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
营养剂作为细胞的必要组成元素,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否则连基本的菌胶团形成都会受到抑制。
为了能够有效保证营养剂的合理量投加,通过对出水水质的营养剂残余检测来判断营养剂投加是否充足比较有效,当然,通过理论计算的营养剂投加量也可以参考。
只是需要意识到在提升活性污泥浓度的时候,也需要将营养剂投加量一起跟上,否则出现营养剂投加不足的现象时就会对活性污泥的正常功能代谢产生影响。
3、进水底物浓度太低活性污泥的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污水、废水中的有机物,而污水、废水中的有机含量决定了能够支持多大群落的活性污泥总量。
通过这个基本原理,我们知道,活性污泥的浓度不能一味向上提升,而是受底物浓度总含量的限制。
所以,在需要提高活性污泥浓度的时候,第一个需要弄清楚的是为什么要提高活性污泥浓度,没有目的性的提升活性污泥浓度是没有必要的。
炼油化工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膨胀原因分析
![炼油化工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膨胀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2c5c9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5.png)
炼油化工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膨胀原因分析随着炼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污水处理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重点,其中活性污泥法(AS 法)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
但在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膨胀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对处理效果造成影响,也增加了处理成本。
因此,本文将从化工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入手,探讨其解决方法。
1. 活性污泥的性质活性污泥能够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是一种微生物群落。
活性污泥颗粒直径为200~500μm,密度介于1.00~1.24g/cm3之间,呈淤泥状。
活性污泥细胞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之多在10^6~10^7个/mL。
这些微生物能够进行吸附、氧化、还原、合成等反应,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处理。
2.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1)水力负荷过大:当进水量过多,水力负荷超过池容量和处理能力时,会引起活性污泥膨胀,这是因为池内水力流动非常剧烈,颗粒撞击很频繁,导致颗粒间的吸附、环化和凝聚不稳定,因此颗粒之间的黏着力减小,颗粒的密度降低,直接导致活性污泥膨胀。
(2)污泥量过多:过多的污泥会降低废水的接触时间,阻碍滞留在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吸附,使得活性污泥饱和,膨胀产生。
(3)COD/N、COD/P等比例失调:COD、N、P等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某个物质浓度过低,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失去平衡,一些细菌的数量受到限制,引起细菌群落的变化,导致活性污泥膨胀。
(4)PH值过高或过低:过高或过低的pH值对于微生物生长都不利,当pH值过低时,温和性细菌容易受到影响;当pH值过高时,微生物会失去活性,从而导致活性污泥膨胀。
(5)氧气不足:缺氧或厌氧状态是使微生物对有机废水达到较好处理效果的条件,过多的氧气可能会导致微生物变异,发生阻塞,导致活性污泥膨胀。
3. 活性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1)优化出水流量、控制水面波动,减小水力负荷。
(2)保证污泥负荷比在合理范围内,防止污泥过多。
浅谈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浅谈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ec887e3f111f18582d05a40.png)
浅谈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费用低、效果明显,经处理后排出的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不会危害人类健康,但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等难题,探讨其影响因素,控制污泥膨胀已成为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必需考虑在内的问题。
标签: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影响因素;控制措施活性污泥法已经成为世界上处理污水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污泥膨胀问题的出现使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方面变的困难,文章主要罗列污泥膨胀的分类,引起的主要原因及其控制的措施。
1 活性污泥膨胀分类1.1 丝状菌型膨胀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大量繁殖是造成污泥膨胀的原因。
过多的丝状菌繁殖,会阻碍污泥的骨干—菌胶团的生长,菌胶团被破坏,而过多的丝状菌会存在于污泥的表面,影响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等性能,污泥的体积也随之膨胀,该现象称之为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1.2 非丝状菌型膨胀通过显微镜观察,几乎观察不到丝状菌的存在,可是SVI值很高,同时污泥很难沉降下来。
非丝状菌的膨胀是因为污泥的组成成分—细菌外面包裹着黏度很高的黏性物质,而这些黏性物质是由多种糖组成的多糖类物质,含有大量的羟基,外面能够吸附大量的水,使污泥呈现出凝胶状态,污泥的体积增大膨胀,该现象就称之为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2 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2.1 温度污水的水温对污泥膨胀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酶在高温下失活,在低温下受抑制,机体的运转都是靠酶的活性来支撑的,细菌也不例外。
温度的高低会影响丝状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而言,当污水的温度过低不会引起丝状菌膨胀。
但是当水温较低污泥负荷高时,容易引发非丝状菌膨胀,主要是因为负荷高时,细菌吸收的营养物质在低温下代谢速率低,因而大量的高黏度多糖物质被贮存起来,污泥表面附着水的量也逐渐增多,污泥体积增大,从而导致污泥膨胀。
2.2 pH污水的pH偏低时,容易出现污泥膨胀。
pH也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之一,对细菌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9511a1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6f.png)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解体多为系统限制不当造成的,一般有几个原因1.污泥负荷过高或是过低2.系统溶氧过高3.中毒腐化一般是系统死角,厌氧状态为常见原因.在实际运行中,以上几类方法是相辐相称的,污泥膨胀发生以后,首先应通过观察现象,借助理化分析手段,判明膨胀的种类及发生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限制举措.对于污泥膨胀,一般存在两种,一为高粘性非丝状菌膨胀;另一种为丝状菌膨胀;高粘性非丝状菌膨胀的成因根本上是由于DO低、营养盐缺乏、进水负荷忽然增加等造成吸附的有机物不能及时分解造成的,解决举措首先减少进水量,同时,分析由产生有机物积累的原因,如能及时找对原因,可在一天内恢复.丝状菌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造成活性污泥不能正常沉降,随水流失,断期内恢复的方法为引入一沉或浓缩池生物泥或厌氧污泥,同时把运行环境调整到正常进行条件,可在十五天左右恢复,最多一个月.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污泥膨胀的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列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举措加以消除.具体举措说明如下:举措A,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举措B,改善,提升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举措C,改善,提升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举措D,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举措,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升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取有机物的水平和与丝状菌竞争的水平,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参加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举措E,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预防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举措,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预防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举措F,增强曝气,提升混和液DO浓度,预防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举措G,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举措H,降低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预防形成厌氧状态.举措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说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举措J,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举措K,限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用浓度为50mg/l的。
活性污泥法异常现象的探讨与控制
![活性污泥法异常现象的探讨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8895b617a300a6c30d229f0c.png)
铁 、镁 等)缺乏 的废 水 。污 泥膨 胀 往往 是 由一 种或 多 种其 中 的 原 因 引起 ,人 们 对 其 作 了种 种 理 论 解 释 。活性污 泥 中丝状 菌较 菌胶 团 中微 生物 具有 较高
对 丝状 菌进 一 步 研 究 和 了解 ,可 以采 用 生 态
学原 理来 调节 处 理工 艺运 行条件 及 反应 器 内环
1 活性 污泥法异 常现象及控 制措施
污 泥膨胀 是采 用活 性污泥 法 的污水 厂运行 过程
中经常遇 到 的也是 最难 处理 的 问题 之一 ,影 响整个
求不 同 ,大体有 如下 几种 情况 常引起 污泥 膨胀 :() 1
有机 基质 浓度过 低 ; () O浓 度过低 ; () 生物 2D 3微 所需 的N、P 在污 水 中含量 不平衡 ; () 4 陈腐 或腐 化 的 废 水 和 含 有 大 量 的硫 化 物 废 水 ; ()酸 碱环 境 5
关键 词 : 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菌胶团:丝状菌;选择器
中图号:X 3 7 0
文献标识码 :A
弓 言 l
污 水 生 物 处 理 技 术 是 生 物 工 程 的一 个 组 成 部 分 。在 当前污 水处理 技 术领域 中,活 性污 泥法 是应 用 最 为广 泛 的技 术之 一 。活性 污泥法 经 过 了8 多年 0
境 ,来 消 除 丝状 菌 膨 胀 问题 。环 境 调 控 改 变 曝 气 池 中 的 生态 环 境 ,造 成 利 于 菌 胶 团微 生 物 生 长 的
环 境 。例如 好氧 选 择 器和 序 批 式(B ) 性污 泥 工 S R活 艺 ,利 用 基 质 浓 度 在 时 间和 空 间上 的变 化 ,选 择
的发展 和改造 ,在 工 艺和理 论上 都有 长足 的发展 , 而且 使整个 处理 过程难 以控 制 。污泥 膨胀有 两种 :
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ded44f87c1cfad6195fa711.png)
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摘要:针对普曝工艺的非丝状菌膨胀问题,对比水质,分析后得出污泥膨胀由于:(1)F/M低;(2)C/N比偏低;(3)吸泥不畅;(4)有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
控制方法是:控制好参数,加大排泥量,减少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
本文是对包头市东河东水质净化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C/N值较低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并实践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污泥膨胀预防控制1 工艺流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进水泵房(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旋流沉砂池,进入初沉池完成污水的一级处理。
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进行生物处理,曝气池混合液在二沉池中进行泥水分离,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供电厂冷却用(深度处理为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所产生污泥也进入该厂进水或初沉池),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经脱水后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由于进水BOD5浓度长期偏低,而NH3-N值在50~70mg/l,C/N值远远低于理论值20∶1,导致C/N值严重失调,碳源不足,下表1就是该厂2008年1~10月份BOD5、NH3-N及C/N值情况表。
该厂单座曝气池设计进水量为1万m3,进水BOD5为200mg/l,出水BOD5小于30mg/l,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2.86g/l,曝气池容积为3423m3,设计的污泥负荷为0.2kgBOD5/kgMLSS.d二沉池有效容积V=2122m3,直径为26m,表面负荷为0.78m3/(m2.h)。
2 污泥膨胀及原因分析传统活性污泥法稳定运行时二沉池出水BOD5小于30mg/l,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为 1.5~2g/l,污泥负荷为0.2~0.4kgBOD5/kgMLSS.d,SV30为30%左右,SVI=200~300ml/g,通过镜检发现菌胶团占主体地位且比较紧密,少量丝状菌穿插其中,有活跃的钟虫和轮虫等指示生物。
污泥膨胀原因及对策
![污泥膨胀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6b59cbda38376baf1fae16.png)
污泥膨胀原因及对策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导致其比重变轻,引起的粘性膨胀,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研究表明90%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
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丝状菌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低。
其生理生长特性表现为:吸附能力强、增殖速率快、耐低溶氧能力以及耐低基质浓度的能力都很强。
根据丝状菌是否易被菌胶团附着,形成污泥絮体分为结构型丝状菌和非结构型丝状菌。
在正常水处理工程运行条件下,具有结构丝状菌的絮体占绝对优势,非结构丝状菌因其表面含有特定的抗体不易被菌胶团附着,彼此存在拮抗关系。
正常运行情况下,菌胶团菌的最大生长速率较丝状菌高,其生长是占优势的。
如果一旦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有利于丝状菌增殖的变化,超过了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落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丝状菌过度增殖触发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把正常运行时活性污泥结构形态分成了四类,Ⅰ型:致密、细小,看不到丝状菌为骨架的污泥;Ⅱ型:有明显丝状骨架、呈长条形的污泥;Ⅲ型:厚实、具有网状结构的巨型污泥;Ⅳ型:有孔洞结构的巨型污泥。
污泥膨胀时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两类;Ⅴ型: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从菌胶团中伸出,絮体结构松散;Ⅵ型:非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不形成絮体。
正常运行时长条形污泥、网状污泥和孔洞污泥(Ⅰ、Ⅱ、Ⅲ、Ⅳ型)一般可占90%以上。
也就是说具有良好沉降性和传质性能的菌胶团是以结构丝状菌为骨架,菌胶团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它们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作者:杨帆郝杰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3期
杨帆郝杰东
(包头市排水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针对普曝工艺的非丝状菌膨胀问题,对比水质,分析后得出污泥膨胀由于:(1)F/M
低;(2)C/N比偏低;(3)吸泥不畅;(4)有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
控制方法是:控制好参数,加大排
泥量,减少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
本文是对包头市东河东水质净化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C/N值较低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并实践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污泥膨胀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072-02
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1。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进水泵房(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旋流沉砂池,进入初沉池完成污水的一级处理。
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进行生物处理,曝气池混合液在二沉池中进行泥水分离,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供电厂冷却用(深度处理为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所产生污泥也进入该厂进水或初沉池),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经脱水后进行卫生
填埋处理。
由于进水BOD5浓度长期偏低,而NH3-N值在50~70mg/l,C/N值远远低于理论值
20∶1,导致C/N值严重失调,碳源不足,下表1就是该厂2008年1~10月份BOD5、NH3-N及C/N
值情况表。
该厂单座曝气池设计进水量为1万m3,进水BOD5为200mg/l,出水BOD5小于30mg/l,混合
液悬浮物浓度MLSS=2.86g/l,曝气池容积为3423m3,设计的污泥负荷为0.2kgBOD5/kgMLSS.d二
沉池有效容积V=2122m3,直径为26m,表面负荷为0.78m3/(m2.h)。
2 污泥膨胀及原因分析
传统活性污泥法稳定运行时二沉池出水BOD5小于30mg/l,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为1.5~
2g/l,污泥负荷为0.2~0.4kgBOD5/kgMLSS.d,SV30为30%左右,SVI=200~300ml/g,通过镜检发
现菌胶团占主体地位且比较紧密,少量丝状菌穿插其中,有活跃的钟虫和轮虫等指示生物。
该厂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以来发生的几次污泥膨胀有以下特点:SV30接近80%,SVI=600~
800ml/g;二沉池泥面有升高情况发生,偶有翻泥现象,出水解絮污泥较多,出水浑浊,曝气池污泥
浓度下降,回流污泥浓度明显下降,二沉池出水COD和SS升高,偶尔有超标现象;菌胶团松散,丝
状菌数量稍有增加,污泥膨胀发生在春夏季节,曝气池水温为20~25℃,pH值为7.5~8之间,曝
气池出水口溶解氧为2mg/l左右,丝状菌数量不大,因此水温、PH值和溶解氧都不是引起污泥膨
胀的原因。
为此我们对发生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污泥膨胀的原因。
(1)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
由于来水有机物浓度较低,实际污泥负荷一般在0.2~0.25 kgBOD5/kgMLSS.d之间,处于理
论值的下限位置,而且活性污泥浓度也偏低,平均值为1g/l左右,当这种状况持续时间较长时,污泥开始解絮、浓度变小,SV30升高。
(2)C/N值偏低
理论上曝气池进水C/N值为20,而该厂实际情况C/N值最高在4左右,C/N值严重失调,导致污泥有机物含量较多,菌胶团分散,丝状菌有所增加,污泥开始膨胀。
(3)二沉池吸泥机吸泥不畅,导致二沉池局部缺氧,大块腐败污泥上浮。
由于吸泥机长时间运转,底部吸泥管与池低吻合不好,局部吸泥不畅,导致二沉池周边经常有大块黑泥上浮,说明池内存在局部缺氧环境。
当缺氧污泥回流入曝气池后会增加污泥膨胀的几率。
(4)该厂出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供给电厂使用,曝气生物滤池所产生的污泥流入该厂进
水或初沉池,消化污泥进入普曝工艺中,对正常好养菌胶团有一定冲击。
上述原因虽然都不会造成突发性的污泥膨胀,但当几种情况同时出现而调节能力不够时,就
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3 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
2008年9月10日该厂活性污泥开始发生污泥膨胀,污泥各项指标都出现异常现象,具体数
据如表2、表3。
从上述数据分析,从9月10日开始,SV(%)和SVI有所升高,污泥有发生膨胀的趋势,化验镜检丝状菌增加不太明显,菌胶团分散,针对这种异常情况,采取了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措施,从35m3(污泥龄为6d左右)提高到45m3(4d)左右,从9月12日至9月22日,污泥已经发生膨胀,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采取了加大污泥排放量的措施,污泥浓度开始因加大排泥而降低(最低降到0.74g/l),同时SV(%)也相应降低,经过10d左右大量排泥,污泥浓度从23日开始污泥各项指标已开始慢慢恢复,污泥膨胀得到了控制,SV(%)和SVI开始下降,MLSS也开始有所升高,10月6日污泥膨胀得以解决,因为措施采取比较及时,污泥膨胀期间出水没有超标情况发生。
(2)通过减少初沉池的投运池数来提高曝气池混合液BOD5浓度。
由于进厂污水BOD5一直偏低,实际污泥负荷一般在0.2~0.25 kgBOD5/kgMLSS.d之间,处于理论值的下限位置,而且活性污泥浓度也偏低,平均值为1g/l左右,通过减少初沉池的投运池数来提高曝气池混合液BOD5浓度。
从而促进菌胶团细菌的生长,丝状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减少了污泥膨胀的可能性。
(3)改进生产管理的内容
在生产管理上,除了加强水质监测和尽量保持运行稳定外,针对活性污泥的污泥特性,制定了污泥沉淀性能指标的警戒值,即SV30小于45,SVI小于400,一旦指标值超过警戒值就立即进行系统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针对该厂低负荷低C/N比的情况,最佳运行参数控制在MLSS在0.9g/l~1.1g/l,SV30小于35,SVI小于300,污泥龄在5~6d之间,曝气池DO控制在3mg/l左右。
出水状况良好,COD小于85mg/l,SS小于30mg/l。
(5)为减少消化污泥进入曝气系统,增加初沉系统排泥次数,加强污泥脱水,使尽量少的消化污泥进入曝气系统。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该厂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稳定,污泥膨胀得到了解决,为今后的稳定运行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凯军,许晓鸣.丝状菌膨胀理论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3):66-69.
[2]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编.废水生化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 徐亚同.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和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