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社会支持理论
第四专题社会支持理论
第三专题社会支持网理论一、社会支持研究简介1.社会支持概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社会支持就已存在;所以,支持作为一个普通概念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来则是20世纪70 年代的事情。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人们探索生活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Homes & Rach , 1967)。
研究表明,相同的压力情景对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那些能得到自家人或朋友等较多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强,身心也更健康;相反,那些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要相对较弱,身心也更健康也相对差些。
20世纪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
研究者运用社会学和医学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ouse JS. Landis KR. Umberson D ,1988) 。
研究者发现,有两个因素对抵御、缓解和防治精神病,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是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二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
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社会支持的基本含义:其一,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其二,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胡湘,1996) 。
之后,社会支持一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许多学科。
但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同一门学科的内部并未达成共识。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来阐释社会支持的内涵。
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将社会支持看作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认为只要有关系存在,这种关系就一定能帮助个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例如,伯克曼和塞姆(Berkman&Syme ,1979) 在加利福尼亚的追踪调查发现“那种缺乏社区关系的人较之与人有更紧密接触的人在以后的时期里更可能死亡”(贺寨平,2001) 。
第四专题 社会支持理论
第三专题社会支持网理论一、社会支持研究简介1.社会支持概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社会支持就已存在;所以,支持作为一个普通概念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来则是20世纪70 年代的事情。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人们探索生活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Homes & Rach , 1967)。
研究表明,相同的压力情景对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那些能得到自家人或朋友等较多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强,身心也更健康;相反,那些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要相对较弱,身心也更健康也相对差些。
20世纪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
研究者运用社会学和医学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ouse JS. Landis KR. Umberson D ,1988) 。
研究者发现,有两个因素对抵御、缓解和防治精神病,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是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二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
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社会支持的基本含义:其一,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其二,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胡湘,1996) 。
之后,社会支持一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许多学科。
但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同一门学科的内部并未达成共识。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来阐释社会支持的内涵。
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将社会支持看作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认为只要有关系存在,这种关系就一定能帮助个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例如,伯克曼和塞姆(Berkman&Syme ,1979) 在加利福尼亚的追踪调查发现“那种缺乏社区关系的人较之与人有更紧密接触的人在以后的时期里更可能死亡”(贺寨平,2001) 。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问题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两个概念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们相互之间的互助和关爱现象,尤其是对于老弱病残和家庭困难的人来说更为重要。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的概念、其作用与重要性,以及现代社会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基本概念。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成员在发生积极或消极事件时,致力于支持和帮助这个社会成员来应对问题。
而社会扶助是一种政府或非营利性机构向弱势或困难群体提供的各种物质、经济、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帮助。
二、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的作用与重要性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都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由家庭、朋友、社会团体提供的社会支持,还是由政府、慈善机构等提供的社会扶助,它们都为人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帮助他们渡过了困难时期。
其次,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对于老弱病残和家庭困难者来说,更为重要。
这些人群通常体现出更高的需求,并可能更需要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
因此,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不仅能够缓解他们的困境,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社会的信任和认同度。
最后,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可以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方面,它们能够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另一方面,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能够让公共机构和公益组织等不同群体之间更好地互动和合作,以形成更紧密的社会网络。
三、现代社会可能面临的挑战虽然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但它们面临着许多与日俱增的挑战。
首先,日益增加的老龄化问题导致社会对于养老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
其次,社会不公平现象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也意味着更多人需要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
此外,自然灾害和旅游热潮导致的人口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的问题。
四、结语综上所述,社会支持和社会扶助是当今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社会支持
分类界定
从的功能界定 从的来源界定
从社会资源作用界定 从分类的方式界定
Co bb(1976)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一种信息,它包含三个层次:
(1)使个体相信他/她被关心和爱的信息;
(2)使个体相信他/她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
(3)使个体相信他/她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
韦伯斯特《新大学字典》中将支持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康恩等 (Kahn&Anto2nuci,1980)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心和肯定。Cohen和Mckay(1984)指出,社会支 持是指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它作为个体对其人际关系密切程度及质量的一种认知评 价,是人们适应各种人际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Cullen(1994)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区、社会络或从亲戚朋友 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帮助。这几位学者的观点均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 息,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Saraso n等(1991)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Malecki等(2002)认为,社 会支持是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 伤害。
黄希庭把社会支持界定为: 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 手段支持——如援助; 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报; 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 Wellman和Wortley(1989)则认为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和陪伴支持。 Cutrona和Russell(1990)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社会整合或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 持和信息支持。
社会问题与社会支持
社会问题与社会支持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不协调和不平等现象,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幸福感。
然而,社会问题不是我们个体能够独自解决的,我们需要社会支持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社会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是贫困。
贫困使得一部分人无力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造成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社会中的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性的降低。
还有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孤立,特别是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容易被边缘化。
这些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各种挑战。
然而,社会支持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支持不仅包括政府的行动,还包括个体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和参与。
首先,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改善贫困问题。
例如,实施社会救助计划和提供职业培训等措施,可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重新融入社会。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和执行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防止社会孤立现象的出现。
除了政府的作用,个体和社会组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个体可以通过关心身边的有需要的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来改善社会问题。
这种亲密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贫困、孤立和不平等等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此外,许多社会组织也承担着社会支持的职责。
例如,慈善机构可以帮助贫困家庭获得经济援助、食品和住所。
志愿者组织可以给予孤单的老人和残障人士关怀和陪伴。
这些社会组织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帮助,并弥补了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不足。
在社会问题与社会支持的互动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支持的一部分。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身边那些处于困境的人。
只有当我们关心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时候,社会问题才能得到改善。
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上,我们要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创造一个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支持与治理方法分析
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支持与治理方法分析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支持与治理方法分析随着社会化的加速推进,我们的社会涌现出了种种问题,如贫富差距、传统文化的消退、环境污染、道德沦丧、社会矛盾激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一、社会支持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的是,社会支持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社会支持,即指社会成员对特定行为和人员的支持或反对。
社会支持有以下几种形式:1.心理支持。
这种支持是指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支持,比如鼓励、安慰、关心等,能够起到极好的鼓舞、加油和鞭策作用。
2.实物支持。
这种支持主要指物质帮助,包括资金、物资、技术、经验等。
3.特殊支持。
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来说,比如残障人士、孤寡老人、青少年犯罪者等,他们需要一些特殊的支持,比如咨询、关爱、教育和庇护等。
社会支持的增加,对社会治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增强了社会凝聚力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人们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因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提升社会凝聚力,增加共同利益感。
2.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和良性互动社会支持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和有序。
社会支持机制的建立,可以使得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促进社会公正社会支持成为一个广泛参与的过程,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和权利保障,防止社会上出现任何人的违法行为,保证每个人的正当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
二、治理方法的探讨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持社会的秩序。
但是,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加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不断加深,传统的治理方法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加有效和适合的治理方法,强化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和效果。
1.提升治理方式的公平性我们需要通过加强社会教育、提升民众素质、减少“黑箱操作”等手段,提升政府治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此外,还要加强公共参与力度,多采纳公众意见,使社会治理更加公平和合理。
2.推进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交互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信息,以增强政府决策的智库分析和预测能力。
社会支持与社会安全
社会支持与社会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支持和社会安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个体在生活中所需求的各种资源和帮助的提供,而社会安全则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受到各种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社会支持和社会安全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只有同时存在才能给人们带来全面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首先,社会支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社会支持,人们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资源和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例如,当一个人失业时,社会的帮助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份新的工作机会,重构自己的职业生涯。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朋友、家庭成员等社会关系来提供情感支持,减轻自己的压力和焦虑。
因此,社会支持是人们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手段之一。
同时,社会支持还能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于抵抗压力和疾病的侵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一个人经历困难、压力或疾病时,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能够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抵抗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此外,良好的社会支持还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因此,社会支持不仅是人们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社会安全对于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没有安全的环境,人们无法安心地居住和生活。
社会安全包括了对人身安全、生活资源和社会状况的保障。
例如,人们需要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来居住,身体健康无虞才能放心工作和生活。
此外,社会安全还需要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摆脱贫困和不公正。
然而,实现社会支持和社会安全并不容易。
社会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就业政策和优质的教育体系来提供各种资源和帮助。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慈善、志愿者服务等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福利保障和康复支持。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发展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发展社会支持是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它既是一个个体在面对困难时寻求帮助和支持的手段,也是整个社会共同体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社会学视角下,社会支持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这一关系,并透过一些实例来展示社会支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
在一个密切相连的社会网络中,个体可以得到来自亲朋好友、邻里关系以及社会机构的各种资源和支持。
这些支持可以是物质上的,如经济援助和物品赠予;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如支持、鼓励和理解。
无论是疾病、失业还是其他困境,当个体面对问题时,得到社会支持将更有力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支持还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支持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支持的存在可以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当一个社会充满了支持与关怀,人们更愿意彼此合作、分享资源和相互帮助。
例如,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网络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社会支持也有助于改善社会公平和减少社会分化。
当社会中的人们相互照顾和关爱,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支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关系的逐渐疏离,人们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受到了冲击。
传统的亲戚关系和邻里关系被商业化和现代化所取代,社会支持发生了变革。
其次,社会支持的不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弱势群体往往在社会支持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社会分化的加剧。
因此,社会学家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以保障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社会发展和社会支持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支持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支持研究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是社会学领域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对于解释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研究。
1. 社会资本的概念和作用:社会资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通过参与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源、支持和信任。
它包括个体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网络关系、信任、社会支持等。
社会资本既包括个体的资源,也包括集体和社会的资源。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资本对个体来说,可以提供社会支持、资源和机会。
通过社会资本,个体可以获得信息、帮助和支持,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资本还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多的机会,扩大个人事业发展和社会交往的范围。
对于社会来说,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社会资本可以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减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社会资本还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社会支持的概念和作用: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面临困难、压力和挑战时,通过社会网络、互助关系获取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等多方面的帮助,起到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对于个体来说,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当个体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社会支持可以让其感到被接纳、被关心,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同时,社会支持还可以为个体提供信息上的支持,帮助个体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机会。
对于社会来说,社会支持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会支持可以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助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支持还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3. 社会资本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概念。
社会资本是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和基础,而社会支持则是社会资本的体现和效果。
社会资本对于个体而言,提供了获取社会支持的渠道和资源。
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社会支持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它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面临压力、挑战或困难时,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帮助、支持和资源。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首先,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得到他人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可以减轻个体的焦虑和抑郁感。
当个体面临困难时,有人可以倾听、理解和提供建议,这种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增强个体的抗逆能力。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使其更有动力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社会支持对身体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提高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康复和恢复过程。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鼓励个体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
此外,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得到他人的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质量。
社会支持可以促进社会参与和组织成员感,增强个体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和支持网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支持并非一刀切的好处。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支持的来源、类型和质量。
例如,来自家庭和亲密关系的支持通常比来自陌生人或同事的支持更有效。
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对个体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研究。
此外,支持的质量也很重要,仅仅得到表面上的关心和安慰可能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提高抗逆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增强社交能力,建立支持网络。
然而,需要注意支持的来源、类型和质量,以确保其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的机制和效应,以及如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支持与社会危机
社会支持与社会危机社会支持是指社会成员间相互帮助、关心与支持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在一个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支持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当社会面临危机之时,社会支持也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在应对社会危机中的作用。
首先,社会支持在社会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缓冲作用。
面对灾难、疾病、失业等社会危机,人们往往面临困境和心理压力。
而身边的亲朋好友、社区组织以及公益机构的支持则能够给予个体力量和安慰。
经过心理学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减轻个体的压力感,提升生活质量,甚至对健康发挥积极的影响。
因此,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缓解个体的压力,更有助于减少社会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社会支持在社会危机中能够促进人们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
社会危机常常涉及广泛的群体,对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方式造成冲击。
此时,社会支持的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团结精神,形成共识和联合行动。
在自然灾害中,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救援行动、捐款、捐物还是心理疏导,都体现了社会支持在团结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支持能够将个体的力量转变为集体的力量,共同应对社会危机,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再次,社会支持对于弱势群体尤为重要。
在社会危机中,弱势群体常常最受影响,包括贫困人群、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
他们往往具有较弱的社会资源和网络,更容易受到社会危机的冲击。
社会支持的提供可以弥补他们所处地位的不足,为他们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
如建立针对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项目,提供相关卫生、教育、就业等服务,能够增加他们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社会支持还能够引导社会舆论,呼吁公正和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避免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最后,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是应对社会危机的重要策略之一。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更需要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支持。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个力量都应当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障力度,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医疗保障。
社会支持与社会发展
社会支持与社会发展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在各种形式上对个体或群体的帮助与支持。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个人关系、家庭、社群、社会组织、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
社会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困境,更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首先,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网络的个体通常会感到安全、受到尊重和理解。
他们能够得到来自家庭、朋友或社会组织的帮助与鼓励,从而提高了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在困境中,他们可以找到支持者,一同度过难关,这种支持可以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困难。
与此同时,社会支持还可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例如提供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保健等,这些都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社会支持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社会有着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意味着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在相互配合上得到了有效的建立。
社会组织和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供社会支持,例如组建志愿者团队、设立社区中心、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等。
这些都有利于改善社会流动性,降低社会不平等,促进人们的参与感和公民责任感。
此外,社会支持也能够培养社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而这在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社会支持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在现实中,我们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确保社会支持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社会支持往往受到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结构不平等的影响,一些弱势群体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支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公平的社会政策,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和社会机会的公平。
此外,社会支持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要能够关注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
社会支持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个社会要想有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更需要一个相互支持和包容的社会网络。
只有通过为个体提供支持和帮助,社会才能保持稳定、繁荣和进步。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研究报告题目:浅谈社会支持理论作者:王才丰学号:班级: 2013级编辑出版联系方式:日期: 2014年5月25日浅谈社会支持理论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一)理论简述: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
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Sarason(1983)等提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能否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陈成文(2000)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Edvina(1990),丘海雄等(1998)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历史:有关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社会学。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
但真正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而产生的。
社会支持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社会支持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鲍尔拜首先在精神医学领域提出了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强调早期关系(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柯伯和卡塞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工具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
斯拜科特提出网络干预(network therapy)概念,并以社会网络干预的方法训练治疗者,推广社会网络治疗理论。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社区支持计划(CSP,community support program)迅速发展,特别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离开治疗机构回归社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帮助病患者学习社交技巧和参与休闲活动,从而帮助精神患者真正回归社区。
在这个过程中,非正式网络发挥了不能代替的作用。
1987年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组织(NIMH,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将非正式网络支持纳入到精神病人的康复计划中,强调在自然网络中而非治疗机构中康复,其最终目标则是自然地回归社区。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支持理论得以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界,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社会支持概念的研究;二是关于影响个人发展和使用社会支持因素的研究;三是关于社会支持影响个人心理状态的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压力、社会支持、应对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
1、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社会支持理论_社会工作研究的新_范式_倪赤丹
— 59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05 第 13 卷第 3 期
作实务过程的概括与总结,是社会工作界就共同 关心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过程使用大体相同 的语言、规则和操作方法进行规范化表述和对话 的表现。社会支持作为社会工作重要的理论基 础和实务方法,其本质是提供了连接个人与社会 的桥梁,在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了解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为把握和理解个人 与社会、个 人 与 他 人 的 互 动 关 系 提 供 了 新 的 视 角。因此,梳理社会支持研究范式形成的历史, 对于正确把握和重新认识社会支持理论具有重 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判断学科专业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
象,以及作为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实践活动,其 对事实的观察与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而开展的社 会工作 实 务,已 经 形 成 了 一 种 科 学 的“范 式”。 它不是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简单堆砌,而是在 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理论前提、实务模型 与操作方法,这种“范式”的转换,对于促进社会 工作专业的成熟和促使社会工作形成具有“自身 面相”的 学 科 共 同 体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意义。
再次,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反思为 社会支持实务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契机。现代社 会工作一直把专业知识看成是理性秩序的体系, 并试图建立起普遍有效的和适用的理论体系,以 通过现代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加以传播和推广,但 是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借用其他学科的 理论与知识,并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 系,于是 在 其 理 论 体 系 内 部 产 生 了 理 论 排 斥 问 题。这为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文 化动因,诚如后现代主义者罗缔所指出的,“元叙 事”已经不存在了,每个人都是后现代文化中的 一员,没有特别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特别的方 法可以运用,没有特别的标准可以遵循,也没有 人能够拥有能够说明一切的奥秘。[8]后现代社会 工作理论试图在差异化、多元化、解构和权变语 境下构建不确定性的社会工作提供模式,但是它 更注重工作模式背后的价值,更关注案主自身的 能力与资源网络,其实质仍然是以案主为中心发 现支持网络、并通过增能等重构案主的社会支持 网络。而这种后现代解构权威的追求恰恰揭示 了即使在权变语境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依然 存在其不变的内核和具有普适性的框架,即社会 支持网的构建。
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网络的支持,获得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从而提高个体的自尊、自尊感和自信心。
近年来,社会支持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理、情感和生理等。
首先,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等。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同感,使个体更加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增加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生理反应,如心率的增加、血压的升高和免疫功能的下降等。
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的生理反应,从而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此外,社会支持还能促进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等,从而提高个体的身体健康水平。
另外,社会支持对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有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上的帮助,使个体更容易应对困境和挫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压力的施加。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支持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个体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和真实支持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为了提高社会支持的效果,个体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
同时,社会组织和社会政策也应该为个体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以满足个体的需求。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社会支持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情感和生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负面情绪,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社会支持与合作发展
社会支持与合作发展社会支持和合作的发展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社会支持和合作都是相互依存的要素。
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网络化的世界中,每个人和事物都紧密相连。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结构中,社会支持成为了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
社会支持可以通过亲密关系、友谊、社交网络等形式提供给他人,并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一个社会中的支持网络越强大,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就越具有韧性。
社会支持既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
例如,亲朋好友之间的陪伴、鼓励与扶持,社区组织提供的帮助服务等,都是社会支持的具体表现。
通过这种支持,个人可以减轻压力,缓解孤独感,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但仅有社会支持还不足以保证人们的顺利发展,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合作是指个体之间或组织之间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在合作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提供自己的专长,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享受合作所带来的好处。
合作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创新和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都是由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合作完成的。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力量,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社会支持和合作的发展也对个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个体层面上,通过提供和获得支持可以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心,减少负向情绪的产生。
同时,合作可以培养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社交技能。
这些都是个人成功和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社会支持和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社交媒体的普及导致了许多人更加依赖虚拟世界,而疏远了真实的社会联系。
虽然社交媒体可以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但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帮助和联系。
其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也使得人们更加自私和孤立。
许多人开始忽视他人的需求,只注重自己的利益。
【最全PPT】社会支持理论
b.主观感受:个人主观评量
主要理论观点
社会连结型态 由互动时间多寡、对彼此的情绪强度、亲密度 (相互交心)和相互援助表现出来。 1.强连结:互动时间长、彼此情绪强度高、高
亲密感。 2.弱连结:互动时间短、彼此情绪强度弱、低
亲密感。蕴含资源较强连带广。
主要理论观点
个人和重要他人间连结的类型 1).角色伙伴:关系建立基于角色互补。 2).生活协助:一方提供另一方服务以满足需求。 3).网络连结:透过另一方结识其它关系人。 4).肯定自我:基于对方对自己珍视的形象予以肯定。 5).心灵安慰:基于对方面对生命挑战时,将自己纳入 其因应过程,共创生命故事。 6).现实确认:基于对方支持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假设。 7).目标一致:基于彼此有一致目标
社会网络:关系来源包括亲戚、共同的工作场、朋友等。
心灵安慰:基于对方面对生命挑战时,将自己纳入其因应过程,共创生命故事。
初级:判断该事件下个人的风险大小与可能损失。
b.表达性支持: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包含分享感受、 个人和重要他人间连结的类型
社会网络:关系来源包括亲戚、共同的工作场、朋友等。
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伴侣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主要理论观点
社会支持类型
(1).以内涵分 亲密伴侣:对彼此福祉有责任感,指少数知己、密友或配偶。
肯定自我:基于对方对自己珍视的形象予以肯定。
从事短暂减缓情绪的活动
a.工具性支持: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以达某种目标。 相交满天下:与许多人产生连结且关系横跨前述七种类型,但可预期的每个关系的重要性不是很高。
社会支持理论
(优选)社会支持理论
第五章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主要理论观点
一、社会网络 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专题社会支持网理论一、社会支持研究简介1.社会支持概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社会支持就已存在;所以,支持作为一个普通概念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来则是20世纪70 年代的事情。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人们探索生活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Homes & Rach , 1967)。
研究表明,相同的压力情景对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那些能得到自家人或朋友等较多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强,身心也更健康;相反,那些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要相对较弱,身心也更健康也相对差些。
20世纪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
研究者运用社会学和医学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ouse JS. Landis KR. Umberson D ,1988) 。
研究者发现,有两个因素对抵御、缓解和防治精神病,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是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二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
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社会支持的基本含义:其一,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其二,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胡湘,1996) 。
之后,社会支持一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许多学科。
但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同一门学科的内部并未达成共识。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来阐释社会支持的内涵。
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将社会支持看作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认为只要有关系存在,这种关系就一定能帮助个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例如,伯克曼和塞姆(Berkman&Syme ,1979) 在加利福尼亚的追踪调查发现“那种缺乏社区关系的人较之与人有更紧密接触的人在以后的时期里更可能死亡”(贺寨平,2001) 。
所以,在其社会支持研究者没有考虑到人与人关系的性质。
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发现社会支持是有不同性质之分的。
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
2.社会支持的分类国外比较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索茨(Thoits)(1982)、Cutrona(1990)按照社会支持地性质把它分为工具性支持(物资、金钱、时间和服务等)和情感性支持(理解、关心、爱和信任等)两种。
Barrera(1986)认为,对社会支持的界定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含义:社会处境(socialembededness)、知觉的社会支持(percieved social suport)与行动化支持(enacted suport),个体知觉到的社会支持是目前最被普遍使用的支持概念,因为同样的客观支持,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并不相同,被感受到的支持是一种心理现实。
据此巴勒内尔(Barreea) 将广义的社会支持分为6 :物质帮助, 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行为支持, 如分担劳动等;亲密的互动, 如倾听, 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 如提供建议、信息或指导;反馈, 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与社会互动。
这6 种形式有些是有形的, 有些是无形的。
国内已有的研究看来,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李强认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李强,1998)章谦、张建明撰文指出,“在笼统的含义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支持表述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
”(郑杭生主编,1996 :319) 肖水源(1987)[12]把社会支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三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
张友琴认为,社会支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正式的社会支持,二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
前者指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实施。
后者则主要指来自家庭、亲友、邻里和非正式组织的支持。
此外,张文宏、阮丹青、蔡禾、陈成文、贺寨平等都对社会支持做出过不同的努力。
总之,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与参与。
前者如人、财、物或服务的支持),后者是指稳定的社会网络(如家庭、婚姻、同学、朋友、亲属等)或不稳定的社会关系(如非正式团体、暂时的社会交际等)的大小和可获得的程度。
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对这两类支持的重要性,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感受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但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
三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体现在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动性上。
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
因此,对社会支持的评定有必要把对支持和利用情况作为社会支持的第三个维度3.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维体系,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系统由其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等几个要素构成。
(1)社会支持的主体——社会支持的施者索茨(Thoits) 对社会支持定义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其社会支持的主体为“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
(马特. G. M. 范德普尔,1994)章谦、张建明认为,社会支持的主体是“各种社会形态”,即国家、企业、社团和个人。
在他们看来,广义的社会支持分为国家支持(主体是国家) 、经济领域支持(主体是企业) 和狭义的社会支持(主体是社团和个人) 三个层次。
(郑杭生主编,1996 :319) 张文宏、阮丹青、陈成文、贺寨平、李强也有相关的论述。
可见,在大多数学者的视野里,社会支持主体包括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关系网络。
(2)社会支持的客体——社会支持的受者社会支持的客体究竟包括哪些人呢? 对此,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观点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选择性的,主要指社会弱势或者脆弱群体。
如章谦、张建明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社会脆弱群体”,他们指出“社会支持不具备普遍性,它的支持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仅限于社会脆弱群体。
”(郑杭生主编,1996 :359) 陈成文指出社会支持是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陈成文,2000 :131) 另一派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世界里的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社会支持的客体。
(马特. G. M. 范德普尔, 1994 ; 蔡禾等, 1997 : 贺寨平, 200l ; 李强,1998)一般而言,就国内的已有的研究看来,大多数学者将社会支持的客体界定为社会弱势群体, 尤其是从朱镕基总理在2002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以官方的名义提出“弱势群体”一词以来,社会支持几乎成了弱势群体的专利。
而国外学者大多认为,社会支持应该网络到所有需要提供支持的个体或群体。
(3)社会支持的介体——社会支持的内容与手段有的学者将之称为社会支持的介体。
(陈成文,2000) 它们是联结社会支持主体与客体的纽带,也是架设在社会支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
社会支持的内容与手段是内在统一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支持的内容决定了社会支持的手段。
换言之,有什么样的社会支持内容也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支持手段。
4.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大多数研究者对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都给予充分肯定。
但是,对于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学术界则可谓见仁见智。
总的看来,目前主要存在着三种理论模型即主效果模式(the Main effect Model)、缓冲器模式(the Buffering Model )和动态效应模型(the dynamic-effect model)。
(1)主效应模式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仅在心理应激的情况下才发挥保健作用,而且对于维持平时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有益。
(李强,1998;宫宇轩,1994)社会支持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增益作用,是因为个体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能为其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个人生活环境的可预测感和稳定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另外,与社会网络的融合在使个体获得归属感的同时,还使个体易于获得必要的帮助以避免一些负性生活经历,如经济问题、法律纠纷等,这些负性生活经历往往会增加心理障碍或身体疾病的可能性。
在这个模型中,社会支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建立可以有两条作用途径:一个是社会支持所具有的情感性支持功能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个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另一个是社会支持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行为方式,使其避免产生不良的行为方式,如吸烟、酗酒、滥用毒品、不愿就医等,而形成较多的健康性行为,如合群,主动寻求帮助,努力应对困境等,由此也能促进个体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这一假设在社会孤独者与高社会支持者身上都得到了证实,亦即无论个体是否面对压力情境,高的社会支持总伴随着良好的身心状况,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House et al,1982)。
有的研究者将社会交往、社区参与、良好的婚姻状况、朋友互动关系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其研究结果支持了主效应模式。
( Lin, etal, 1979)在主效应模式的倡导者看来,只要增加社会支持水平,必然导致个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2)缓冲器模式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明显的压力存在,社会支持并不会有太大效果。
该模式认为,作为缓冲器的社会支持,常常是通过人的内部认知系统(主要指那些影响心理应激强度和对应激的耐受力、调节心理刺激与疾病间联系的个体意识心理特征、意识倾向性和自我观念等)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