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3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粤教版选修一、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算法的概念、特性以及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掌握算法描述的方法,如伪代码和流程图。

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编程语言、编译器和解释器。

2. 教学内容算法定义及特性算法描述方法:伪代码和流程图程序设计基本概念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编程语言为例,让学生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编写代码,体验算法实现的过程。

4. 教学步骤介绍算法的概念和特性,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讲解伪代码和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两种工具描述算法。

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编程语言、编译器和解释器。

5. 课后作业结合本章内容,让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一个基本的算法。

二、第二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和技巧。

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原则,能够编写清晰、高效的程序。

2. 教学内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原则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程序案例,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编写代码,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技巧。

4. 教学步骤讲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如变量声明、数据类型、输出语句等。

讲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原则,如代码清晰、可读性强、模块化等。

5. 课后作业结合本章内容,让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

三、第三章:分支结构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掌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和技巧。

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原则,能够编写清晰、高效的程序。

2. 教学内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原则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程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编写代码,掌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技巧。

4. 教学步骤讲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如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 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1.1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 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1.1
组成的以及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下活动2选1)
1、在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学校的校园网或网络实验室。
2、观看光盘“第一章”文件夹中的“校园网介绍”视频文件,了解学校计算机网 络建设情况并作调查。
观摩: (1)调查校园网或者实验室网络中的计
算机数量。
(2)网络中还有哪些其他硬件设备。
广,一般跨度超过100km,
可以跨城市、跨地区甚至跨国 家。
广域网的服务对象是大面积 范围内随机分布的大量用户系 统,把这些用户组织在一个网 络内。
例如:跨城市、跨地区的局域 网之间的连接,大型主机和密 集用户集团之间的连接,为远 程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
广域网
交流: 除我们了解的学校校园网、实验室网络这类局域网以 外,请你与同学交流,看是否能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 一些应用的例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城域网的覆盖范围就是城市 区域,一般是在方圆10~60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城域网将 分散在全市范围的各办公楼连 接起来,实现数据、声音、图 像图形等信息的传输和资源共 享。
城域网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广域网的覆盖和作用范围很
(3)计算机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观摩:
网络教室 网络中心机房
路由器
核心交 换机
防火 墙
交流: 用自己的话“计算机网络”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然 后与同学交流看法。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 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是:
(3)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 络的功能,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拓展:计算机网络是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步发展、日益密切 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是从简单的为解决远程计算、信息收集和 处理而形成的远程联机系统开始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需要,又 在联机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到把多台中心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并从只是 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数据的通信网络,发展到实现以资源共享为目 的的计算机网络,标志着网络技术达到了成熟的高级阶段。概况的说, 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4.4.1选择排序算法-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4.4.1选择排序算法-

教法与学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问题法等

学法:小组探究,任务驱动
教学环境 及资源准

教具 辅助学习本,彩色数字卡等 学具 辅助学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境, 活动一:看看体质,谁最棒 导入课题
排序
讲授新课 排序方法
选择排序
观察第 1 个 体测成绩表 格找出总分 排名第三的 考生;观察 第 2 个体测 成绩表格找 出总分排名 第三的考 生;
Next i 五.编写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1 To 5) As Integer Dim temp As Integer a(1) = 160 a(2) = 163 a(3) = 166 a(4) = 157 a(5) = 153 For i = 1 To 4 Min = i For j = i + 1 To 5 If a(j) < a(Min) Then Min = j End If Next j temp = a(i) a(i) = a(Min) a(Min) = temp Next i For i = 1 To 5 Print a(i); Next i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引入 课题 。教导 学生在学习 的同时还应 适度锻炼,增 强体质。
活动二:举 一反三,我 最强
选择排序的 直观呈现
提出问题
编写程序,将体测身高数据 160, 积 极 思 考 , 163,166,157,153 按照由小到大的
认真听讲 顺序进行输出显示。
创设问题
一.选择排序:初始时在序列中找 到最小(大)元素,放到序列的起 始位置作为已排序序列。然后再从 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3教案-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3教案-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一课,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知识点比较容易的,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的运用上及帮助学生学会观注身边的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根据教材的知识链确定从功能—组成—总结—分类,也为下节课不同的连接策略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甚至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功能很难分清。

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直观的认识,特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中央电视台《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第一集,对互联网的由来和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在无形之中,并且激发对计算机网络的探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组成;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互联网的发展,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2、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观看《互联网时代》,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前身,产生的背景条件,为什么后来改名为Internet?二、问题导入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计算机网络?学生回答。

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视频聊天,下载图片,网上购物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

老师引导难道计算机网络只有Internet吗?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呢?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抛砖引玉举例。

银行ATM机业务、超市收银系统、学校食堂打卡系统等等,这些没有连接因特网,但是也是处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我们先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我们哪些功能讲起。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局域网(LAN)2.2 广域网(WAN)2.3 城域网(MAN)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1 总线型拓扑3.2 环型拓扑3.3 星型拓扑3.4 树型拓扑4.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4.1 网络协议4.2 数据传输方式4.3 网络设备4.4 网络互联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图形界面和动态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教材、PPT课件和案例素材。

2. 安排实验室或机房,准备网络设备,搭建实验环境。

3. 设计好问题驱动的教学问题和小组讨论话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作业和实验报告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_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_粤教版选修1

高中信息技术_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_粤教版选修1

2.3 选择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教材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5)课时数:2课时【内容分析】选择结构是VB程序设计三个基本结构之一。

是学生学习VB程序入门,掌握程序语言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1、掌握条件逻辑表达式的构成2、掌握简单IF语句的格式及其含义技能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编写程序,让学生掌握简单if语句的语法格式和使用方法。

情感1、形成良好的程序程序书写格式。

2、学会自主学习和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县级城市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8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正规的计算机入门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编程一无所知,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特差,但通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学习后对电脑简单操作有一定认识,因为选择结构是程序设计基础中的一节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分二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讲IF语句的简单结构和标准结构,第二课时讲多重分支与多重选择语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单选择结构和标准选择结构的语法和逻辑运算。

难点:选择结构算法的实现。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活动1:给出特定关键词“小学生、公共汽车”,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句型造句;活动2:要求学生用以上关键词,使用“如果……就……否则就……”句型造句;活动3:由于现在公共汽车都是无人售票,公交公司想要设计一款自动检票的设备,该设备能够自动测出身高并确定是否需要买票。

假定机器自动测出乘客的身高为H,请大家想想计算机该怎么判断乘客需要买什么票?用你自己的语言说出判断过程。

并试着翻译成英语。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大部分学生会造句:如果小学生身高小于1.2米,就不用买票.如果H<1.2米就不用买票,否则就要买票.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常识,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像力和继续探讨的热情和期待。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和算法的描述》参考教案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和算法的描述》参考教案

1-2节算法和算法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定义及其表达方法;
(2)认知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
(3)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方法与过程
(1)理解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2)掌握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二、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算法的定义;
2、算法的三种表达方法;
3、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
4、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二)教学难点
5、算法的描述(三种);
6、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通过物理学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描述方法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用多媒体教学网开展教学;用“先自主探究,后教学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2、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了计算机运用基础。

3、硬件要求
建议本节课在多媒体电脑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广播教学系统或投影仪,为拓展学习,学生机应允许上互联网。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2课时(100分钟)
四、教学过程
五、课外拓展
1.课外练习
小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小程序,专门用来练习加法运算。

具体讲就是让计算机产生两个整数并组成加法竖式,再从键盘输入一个结果数,最后让计算机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13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13
b.使用流程图或伪代码表达上述算法,并尝试使用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编写程序。
c.调试并优化程序,确保其正确运行。
2.提高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以下任务,以提升他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a.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天气预报查询、成绩管理系统等,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算法。
b.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算法,要求具备一定的用户体验,如输入提示、结果输出等。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明白编程需要耐心和细心。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认识到其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调试程序,找出并解决错误,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3.项目式学习,培养实践能力: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际编程任务,从问题分析到程序调试,全程参与。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编程技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沟通协作的能力。
4.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对于优秀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5.课堂讨论,促进交流: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编程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13.1《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 粤教版选修1 3可视化编程(共13张PPT)

高中信息技术 粤教版选修1 3可视化编程(共13张PPT)
可视化编程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是Windows 环境下快速开发应用程序的可视化工具。 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而且采用了面向 对象的概念,用户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去 描写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只要把预先 建立的对象拖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一、VB集成开发环境
启动VB后,系统自动建立一个工程文件 的集成开发环境界面,默认的工程文件名为 工程1,如图3.4所示。
作。每个控件都可以对一个或多个事件进行识 别和响应,如鼠标单击事件(Click)、鼠标双 击事件(DblClick)等。在多数情况下,事件 是通过用户的交互操作产生的。
5.事件过程 事件过程是用来完成事件发生后所要执行
的操作。当一个对象察觉到某一事件发生时 (如Click等),就会对事件产生响应,即执行 -段程序代码,所执行的这段程序代码就称为事 件过程。
二、认识一个VB程序
例:编写计算圆的面积程序,此程序运行后,显示如图 3.5所示的“计算圆的面积”窗口,在圆的半径文本框中输入 一个半径数值,如3,单击计算按钮,在窗口中就显示出圆的 面积是:28.26。如图3.6所示。
分析:这个程序运行后发生了三个事件,首先显示一个 标题为“计算圆的面积”的窗口界面,该界面包含两行文字、 一个文本框和一个计算按钮,其次是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 最后是单击计算按钮显示圆的面积是28.26。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要编写此程序,必须要完成三个任务,即:
VB可视化编程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对象、属 性、方法、事件、事件过程和事件驱动等。
1.对象 现实世界是对象的集合体。什么是对象呢?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称为对象,例 如人、椅子、电脑、蝴蝶等等,他们都是现实 生活世界中的对象。
2.控件 控件是控制应用程序的图形界面元素。是

高中_信息技术_课程目录_粤教版

高中_信息技术_课程目录_粤教版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信息技术 粤教版 信息技术 粤教版
高一 高一
信息技术 粤教版 信息技术 粤教版 信息技术 粤教版
高一 高一 高一
册别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一
选修一
选修一 选修一 选修一 选修一 选修一 选修一 选修一
第三章 可视化编程 第三章 可视化编程
第三章 可视化编程 第三章 可视化编程 第四章 算法与程序实现
节 1.1 信息及其特征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本章综合与测试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 2.2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 与技巧 2.3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2.4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 旅行计划 本章综合与测试 3.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 达 3.2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 达 3.3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 表达
学段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学科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教材版本 粤教版 粤教版 粤教版 粤教版
年级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一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粤教版选修一、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教学内容(1)算法的概念和特点(2)算法的分类(3)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4)算法描述和分析的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算法的分类(3)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4)讲解算法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二、第二章:流程图和伪代码1. 教学目标掌握流程图和伪代码的表示方法,能够使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

2. 教学内容(1)流程图的表示方法(2)伪代码的表示方法(3)使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流程图和伪代码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描述算法。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流程图的表示方法(2)讲解伪代码的表示方法(3)讲解如何使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三、第三章:顺序结构1. 教学目标掌握顺序结构的表示方法,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

2. 教学内容(1)顺序结构的概念(2)顺序结构的表示方法(3)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2)讲解顺序结构的表示方法(3)讲解如何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四、第四章:选择结构1. 教学目标掌握选择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

2. 教学内容(1)选择结构的概念(2)选择结构的表示方法(3)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2)讲解选择结构的表示方法(3)讲解如何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五、第五章:循环结构1. 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3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3

VB中常见错误和初步处理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本节为广东省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程序的调试贯穿在程序设计与实现的整个过程中,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VB进行编程,必须从掌握程序的错误类型和调试方法开始,先学会程序的调试,然后将程序调试的技能贯穿于以后编程的各个章节中,不断地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从点滴开始积累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编程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2、本节的主要内容本节主要介绍VB中的常见三种错误类型以及利用F8“逐语句”命令进行逻辑错误调试和排错。

其中引用的例子是高一教材中第四章对名字进行加密和解密的程序,由于此程序简单易懂,学生学过印象特深刻。

因此,利用起来比课本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VB中常见的三种错误类型;2.了解VB一些常见错误初步处理;3. 掌握VB中的F8 “逐语句”调试命令。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和错误预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调试程序的技巧、耐心和毅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VB中常见的三种错误类型。

2.了解VB一些常见错误初步处理。

3.通过调试和运行举例程序,让学生掌握程序的调试方法。

难点:程序的调试与排错及其技巧。

四、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悉VB编程环境,并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已经对VB编程有一定了解。

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编程,极易在编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必需掌握VB编程的几种错误类型及调试方法。

五、教学策略设计:教学中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通过任务驱动和错误预设的方法,层层递进,一步步升华,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高二·ppt课件和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例子·Visual Basic 6.0精简版(win7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七、教学过程:新授知识25’代码编辑程序编译序,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xm1$ = “刘”xm2$ = “丽”Print xm1$Print xm2$End Sub特点:编辑时出错代码示红色对话框提示:编译错误—无效字符错误产生:输入中文标点符号----------------------------------------再运行按钮“例2”,对比不同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m1 = Asc("刘")dm2 = Ase("丽")Print dm1Print dm2End Sub特点:编译时出错代码用蓝色高亮显示对话框提示:编译错误—子程序或函数未定义错误产生:函数名写错编译错误:指程序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3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3

3.3综合活动:弹球体感游戏设计--VB结合超声波传感器应用案例一、概述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年课题来源:粤教版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3.3中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其掌握运用超声波传感器制作体感弹球游戏。

价值: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游戏化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掌握电脑通过并口控制超声波传感器的方法,并会应用到实际中,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一些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超声波传感器制作体感弹球游戏的内容,在遇到一个问题时,能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解决任务来让学生掌握电脑通过并口控制传感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并让成功的学生展现自己,加上多维学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整体素质不错,通过提前跟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大多数已经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懂得获取信息的方法。

在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通过并口点亮LED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距离、VB小游戏设计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教学形式比较适应。

我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是爱表现的,只要你给他们合适的机会并相信他们,他们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导学案寻求帮助,或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或联机讨论互相求助。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按导学案完成任务。

最后,完成多维学生评价。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广播系统、实物展台、电子课件、问卷星网站。

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 网络机房、导学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一章第2-3课《算法在解决问题的地位和作用》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一章第2-3课《算法在解决问题的地位和作用》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1第一章第2-3课《算法在解决问题的地位和作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源代码,并理解算法、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及种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体验编程乐趣,了解如何编辑程序、编译程序和连接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体会编写出程序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

2学情分析
1、教材处理
上一节课学习了三种描述算法的方法,但这三种算法计算机无法识别,必须编写程序代码,方可实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本节课将学习用VB编写“韩信点兵”问题的算法,然后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认识一下VB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

2、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算法及其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3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代码所包含的算法思想;
(2)难点:计算机是如何编辑程序、编译程序和连接程序的。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正课讲解
(一)尝试用VB编写程序。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教案-1.3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教案-1.3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粤教版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网络技术应用”是以应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跟网络有关的实际问题。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这节课主要以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以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用途为重点,涉及大量的内容原理和概念,难度较大。

二、学情分析
信息化时代,有关通信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高二的学生对数据通信的应用有所了解,但是还未系统的学习过数据通信知识。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像信号、信道、带宽、宽带等概念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中数据表达和传输方式
2.能够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3.理解信道与带宽的定义
4.掌握网络中的信息交换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2.网络中数据表达和传输方式
3.信道与带宽的定义
4.网络中的信息交换方法
五、教学难点
1.网络中数据表达和传输方式
2.网络中的信息交换方法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板书设计
九、
这节课中,教师起到讲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尽量突破难点。

演示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混用,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多,设计的环节也多,所以在教学时间上把握的还是不够好,没能体现教学评价。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模块化程序设计》参考教案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模块化程序设计》参考教案

模块化程序设计教学主要内容:模块化程序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程与函数过程的使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Sub过程与函数过程的定义与调用教学难点:参数传递的意义教学素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室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先列出1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怎样解决,之后引入过程。

例: 某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一个编程问题:1!+3!+5!=?分析:该题目是把三个数的阶乘求和。

若用前面学习的方法,每个数的阶乘都需要写一段代码。

若把求阶乘的代码作为“公共”程序段落,那么求各个数的阶乘时,就只需调用这个“公共”程序段落就可以了。

这个“公共”程序段落可以定义成过程,称为“通用过程”。

过程的引入: 使同类的操作不重复(操作方法相同、参数不同)过程: 完成一段独立功能,可供其他过程使用(调用)。

过程又称为子程序调用过程: 调用其他过程的过程过程分类:Function过程分为:内部函数和自定义函数Sub过程分为:内部过程、事件过程和自定义过程二、[课堂讲解]:Function过程Function过程的定义1. Function过程的格式[Public|Private][Static] Function <函数过程名>([<形参表>]) [As <类型>][<语句组>][<函数过程名> = <表达式>][Exit Function][<语句组>][<函数过程名> = <表达式>]End Function2. 说明(1) Public: 缺省值。

使用Public时表示所有模块的所有其他过程都可以调用该Function过程。

(2) Private: 使用Private时表示只有本模块中的其他过程才可以调用该Function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1.3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教案(粤教版选修3)

高中信息技术:1.3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教案(粤教版选修3)

第三节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通过情境设计,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2)能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3)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种数据交换技术教学难点: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数据交换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以学生相对较熟悉的生活例子作为铺垫,通过情境设计,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1、问题提出问题:假设有一火箭需通过铁路从制造厂运到发射场,现有三种方案:专列专线、专列非专线、非专列非专线,现要求大家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案的优劣。

前提条件:假设使用每一线路所需费用均相等.2、问题分析(在讲这部分时,应该引导学生对速度、对火车头的依赖、铁路利用率(即费用)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实践题打下基础。

)甲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并使用专线,其他车次不得占用。

乙线:专门使用一列火车来运输火箭,但不使用专线,该火车按照正常的火车时刻表,服从铁路部门的调度。

如:现按照正常的车次进入第一个站点停靠,听候调度,有合适的火车头和线路才能继续往下一站点,如此循环,直至将火箭运到目的地。

与甲线相比,使用乙线的优点、缺点有哪些?大家一起来分析(速度:比甲线慢;费用:由于与其他火车共用一条线,可降低费用;对火车头的依赖:火箭整体总量较大,需要较大功率的火车头才能推动,所以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大。

)丙线:不使用专门的火车来运输,而是将火箭进行拆分,拆分之后火箭与普通货物一样进行运输。

可见这是在乙线运输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由于火箭拆分之后可看成与普通货物同等对待,对火车头的依赖较小,可挂靠在任一火车头上。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3教案-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3教案-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一课,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知识点比较容易的,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的运用上及帮助学生学会观注身边的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根据教材的知识链确定从功能—组成—总结—分类,也为下节课不同的连接策略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甚至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功能很难分清。

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直观的认识,特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中央电视台《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第一集,对互联网的由来和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在无形之中,并且激发对计算机网络的探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组成;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互联网的发展,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2、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观看《互联网时代》,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前身,产生的背景条件,为什么后来改名为Internet?二、问题导入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计算机网络?学生回答。

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视频聊天,下载图片,网上购物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

老师引导难道计算机网络只有Internet吗?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呢?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抛砖引玉举例。

银行ATM机业务、超市收银系统、学校食堂打卡系统等等,这些没有连接因特网,但是也是处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我们先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我们哪些功能讲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初次接触VB程序的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我在组织教学时将一些内容分解为几个小内容分别组织教学。

通过用户登录应用程序作为一个较为简单、更吸引学生的例子来开展教学,并把编程与控件二部分内容相互渗透,从需要出发进行讲解。

本课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学会建立、调试运行一个简单程序,锻炼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发奋学习的意志。

本课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是创设的一个较简单的程序吸引学生去积极参与的“目标”,调动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学习,并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矫正,让学生先了解、再模仿、自学直至创新,以此带动教学全过程,进而完成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它与在中学开设程序设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致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选修1)》。

Visual basic是整个高中选修课程之一,对学生来说也是较难的部分。

本书开始以算法为例,多是学生熟悉的数学公式,把数学运算公式放到VB中编程运用,这对学生来说较容易掌握。

本节内容为该书的第三章第一节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对可视化编程的方法等操作的讲解。

本节课以大家熟悉的“用户登录”应用程序设计为例,把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用户登录应用程序设计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诠释,并通过VB本身的“所见即所得”的编程环境,让学生在模仿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亲身设计用户登录程序实践来加深本节知识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熟悉visual basic 6.0的环境界面,并熟悉程序基本语句、基本结构、代码编写的基本格式,对程序代码的编写有一定体验。

但是VB程序设计大部分同学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平时也用不到,而且学生通常一听到编程序就特别畏惧,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太专业了。

因此,让学生通过在VB的入门阶段,采用小步子教学的方法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到用VB编程序并不是很难,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讲、演、练”法。

4.教学手段
计算机教室、电子白板、电子教室软件、教学演示文稿课件(PPT),用户登录程序(EXE)和源代码。

5.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框架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建立工程→创建图形用户界面→设置对象属性→编写程序代码→调试运行程序→保存和编译应用程序)。

2)通过分析用户登录程序,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3)能够利用控件工具在窗体上创建标签、文本、框按钮等对象,并学会通过属性窗口修改对象的caption、text属性值等;
4)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加深对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的语法格式的记忆。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面向对象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将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用户登录编程设计实例,体验VB语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VB编程的兴趣和学生对新技术的追求和向往。

2.教学重点
1)用VB工具箱中的工具设计程序界面
2)懂得修改对象的属性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4)运行调试、保存编译程序。

3.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四、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教师已经编写好的用户登录程序(Login.exe)。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记事本小程序展开,以手机为例使学生对对象、属性、方式、事件等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在进入到VB的世界,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上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例子的选取,本节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记事本小程序,在展示完程序所具有的“神奇”后告诉学生我们也能自己自作一个文本编辑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来看,本节课上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

写完一个事件过程的代码后,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就开始思考写下个过程代码,尤其是更改文本框字体颜色这部分代码,动作快的学生主动尝试代码的编写,并在课堂上就要求老师快点讲,快点讲。

本节课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另外一点就是对对象的caption属性和名称属性的讲解有了小小的尝试。

由于它们默认的属性值是相同的,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在以往上课时我总是对比着讲这两个属性,结果事与愿违,学生反而将这两个属性混淆起来了。

而这次我做了小小的改进:在界面设计画命令按钮时,我第二个命令按钮用复制的方法,然后与第一个命令按钮比较,两个按钮上会显示一些提示性文字caption属性是一样的(command1),但属性窗口中它们的名称是不一样的,就像两个穿一样大小、一样颜色、一样款式的衣服双胞胎,但都有自己的名字,别人是通过他们名字来区别的,就象在程序中的对象是通过名称来区别,而不是通过caption属性(提示性文字)就象双胞始不是通过衣服来区别一样。

通过这样对比的不仅将名称属性和caption属性的含义表述清楚了,而且很容易将两者区分出来了。

在本次课中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这节课上学生积极踊跃,而我却没有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来表现他们的表现欲望,没能给学生及时的鼓舞,不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从效果来看,我个人感觉这节课的课程设计很成功,但也有不足的地方,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