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d4d7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9.png)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作品背景及古希腊文明。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性与命运的主题,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抉择。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背景及古希腊文明的基本了解。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的深入解读。
(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文明及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文本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石头象征命运、时间等。
(2)分析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4. 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
2. 请谈谈你对古希腊文明的了解,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作品主题“命运与抉择”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十四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二十四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https://img.taocdn.com/s3/m/877b480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1.png)
二十四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教学目标:1.理解古希腊文化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结构,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通过课文中石头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并探讨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启动1.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古希腊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古希腊的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以及它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介绍本课文的主题和背景,让学生预先了解到本文节选来自《试论石头》,并由法国哲学家帕斯卡编纂而成,其中探讨石头的象征意义,引导人们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1.分段阅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质量,可以在前期先行解释课文中生僻词汇或神秘术语,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2.引导学生理解石头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让学生探讨石头为何被赋予象征性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想象石头象征着的事物。
3.通过对一些长难句的分析和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书面表达当中。
三、思维拓展与探索1.运用对石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一些困境,如环境问题、人口过剩、自我封闭等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方法。
2.通过团队合作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为了保证讨论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些问题和提示,以引导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讨论和表达。
四、归纳总结与展示1.引导学生针对本次探讨的问题和话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石头的象征意义对于现代人类的启示。
2.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展示或汇报,运用到书面或口头表达中,既巩固了学习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在课外阅读中寻找其他有关石头的文本,探讨其中的象征意义,为下次课程讨论做准备。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8af023eefdc8d376ee32c0.png)
【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一、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着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二、背景介绍三、题目阐释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雕塑。
在冯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真实的历史。
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
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d494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7.png)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希腊的石头教案目标:1. 了解古希腊文化中石头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探索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石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古希腊文化和建筑的背景知识,并与学生讨论古希腊文化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特别是石头的作用。
探索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头: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石头材料。
可以选择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常见的石材。
4. 每个小组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石材的信息,包括特点、用途和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具体案例。
5.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向全班分享他们所研究的石材。
实地考察古希腊遗址:6.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古希腊遗址。
在考察中,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感受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头。
7.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石材特点和建筑案例,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小组合作项目:8. 学生重新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研究了不同的石材。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古希腊建筑模型,使用他们所研究的石材材料。
9.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观察,选择适合模型的石材,并合作完成模型的建造。
10. 小组展示他们的模型,并解释他们选择的石材和设计理念。
总结和评估:11.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材的重要性和作用。
12. 教师评估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报告和模型设计,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延伸活动:- 邀请一个专家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讨论古希腊建筑和石材的话题。
-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古希腊建筑中的其他材料,如木材、陶瓷等,并比较它们与石材的使用。
-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古希腊建筑模型,使用他们所了解的石材和其他材料。
注意事项:- 教师在整个教案过程中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展顺利。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9807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9.png)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及其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希腊石头的认识。
(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希腊石头的独特之处。
(3)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的深入理解。
(2)课文中某些难懂的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希腊石头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古希腊石头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古希腊石头的独特之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古希腊石头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希腊的石头》。
2. 图片:古希腊石头的图片。
3. 参考资料:有关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的资料。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341d9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掌握《古希腊的石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对古希腊文明的认知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关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阅读和理解现代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阅读和理解《古希腊的石头》这篇文章。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阅读《古希腊的石头》这篇文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2)激发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分享。
4. 思考与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思考与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话题讨论:古希腊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哲学、艺术等)进行探讨。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ecf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1.png)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引入1. 引入古希腊文明的背景和重要性古希腊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对西方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欧洲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源泉,并且对政府、法律、社会、科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
2. 提问: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什么东西是经常被用来进行建筑的?二、探究古希腊的石头建筑1. 分析石头的特点和用途石头是古希腊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由大自然形成,经过了数千年的风化和压力,坚固耐用。
石头也具有美观的特点,可以用来打造建筑物的支柱、墙壁和雕像等。
2. 展示古希腊建筑中的石头材料使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古希腊建筑中广泛使用的石头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
介绍石头建筑的优势和特点,如耐久性、美观性等。
3. 通过图示分析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石头构件(1)柱子: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子通常由多个石块组成,有圆柱形和方柱形两种。
圆柱形柱子被称为柱身,通常由多个纵向排列的石柱组成。
方柱形柱子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拱门和门廊。
(2)墙壁:古希腊建筑的墙壁由多块石头组成,通常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石块砌成。
石墙的厚度和高度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要进行调整。
(3)雕像:古希腊建筑中的雕像通常由大理石制成,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雕像通常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如柱子的顶部、墙壁的装饰等。
4. 分析古希腊石头建筑的意义和影响(1)耐久性和稳定性:石头建筑具有高度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可以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长时间保存。
(2)美学价值:古希腊建筑的石头构件具有丰富的装饰性,给建筑物增添了美感。
(3)文化传承:古希腊的石头建筑成为了后世建筑的经典样式,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巩固1. 提问:为什么古希腊的建筑中常常使用石头材料?2. 反思:古希腊文明中的石头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8b7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6.png)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提高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主题和象征意义;(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文章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古希腊文化特点及与现代文化的对比。
三、教学难点1. 文章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 古希腊文化内涵的理解;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希腊雕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文化;(2)简介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分析古希腊文化特点,并与现代文化进行对比。
5. 练习与拓展(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背景和作者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文章象征手法和寓意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特点的掌握情况;4.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象征手法;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古希腊文化遗址,增强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直观感受。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04b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2.png)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阅读与理解。
2. 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3.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阅读与理解。
2. 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3.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
3.2 教学手段1. 课本:提供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安排1. 第一周:阅读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第二周:介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3. 第三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2 教学进度1. 第一周:阅读课文《古希腊的石头》。
2. 第二周:介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
3. 第三周: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2. 小组反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1. 课本:《古希腊的石头》文本。
【2019年整理】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2019年整理】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0032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7.png)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记游类文化散文的一般特点, 并能基本读懂记游类文化散文。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探究的精神, 并初步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记游类文化散文的一般特点, 并能基本读懂记游类文化散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探究的精神, 并初步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 四人小组交流学案上预习作业的字词部分, 互相订正。
过预习, 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并了解到这是一篇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散文样式, 诞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 常以游记的形式出现, 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反思和深远的人文关怀。
这类文章中比较知名的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张中兴先生的《负暄琐话》等。
咱们同学里面有阅读过这类散文的么?(预设: 有——请读过的同学谈谈感受;没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文化散文, 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一下文化散文以及如何读懂文化散文。
(板书题目、作者)三、疑难语句的质疑质疑答疑。
1.合作质疑。
学生整理在预习中不理解的疑难语句,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疑难, 进行筛选, 得出成果后在全班交流。
2.循序答疑。
由小组代表提出疑难语句, 然后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最后进行解答。
①学生个人对于别人提出而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分析答疑。
②对于学生无法个人解答的语句, 四人小组合作分析, 并派代表予以答疑。
③对于小组讨论仍无法解答的语句, 老师进行引导答疑。
(在答疑过程中, 教师根据分析板书关键词:修辞、上下文、重点词等)四、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质疑答疑。
1.合作质疑。
学生整理在预习中不理解的疑难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疑难, 进行筛选, 得出成果后在全班交流。
3. 循序答疑。
由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 然后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最后进行解答。
①学生个人对于别人提出而自己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答疑。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2a1a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古希腊石雕的艺术特点和价值;(3)学会如何从文化、历史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2)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3)古希腊石雕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长句和复杂句型的理解;(2)从文化、历史角度审视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2)激发学生对古希腊石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要求学生查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并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希腊石雕的艺术特点和价值;(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2)从文化、历史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历史观。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3. 阅读拓展:评估学生在推荐阅读材料中的学习效果,提高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希腊的石头》;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类书籍和论文;3. 网络资源:关于古希腊石雕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ce3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a.png)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翻译;(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3)学会关爱自然,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2)理解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独特见解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翻译;(2)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希腊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古希腊文化及《古希腊的石头》的背景;(3)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3)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阐述对古希腊石头的理解;(3)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翻译;(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阐述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独特见解及文化内涵。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3)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举办讲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关注学生在文学社团或讲座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349563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4.png)
•[阅读次数:64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 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
•古希腊的石头[阅读次数:6314]
古希腊的石头一、学习目标1、朗读全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2、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学习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思想内涵。
三、学习建议学习时要准确把握基本内容和作者对古代文物古迹的主要观点,理清思路,根括要点,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cf101c102de2bd970588ef.png)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本文作者冯骥才先生行走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像间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如何“行走”在古希腊“已经满是裂痕和缺口”的石头间的?面对“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先生真的是遐想万千。
今天,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走进希腊,走进希腊的石头堆,走进希腊的文明。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1、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化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和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24d878680203d8cf2f24b1.png)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相关常识;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2.了解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3.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圣斗士”相关希腊神话导入课文.二、介绍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特点:①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
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②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举例。
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③理性主义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
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
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
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
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④悲剧性.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本文作者冯骥才先生行走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像间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如何“行走”在古希腊“已经满是裂痕和缺口”的石头间的?面对“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先生真的是遐想万千。
今天,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走进希腊,走进希腊的石头堆,走进希腊的文明。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1、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化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和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2、趣说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有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本文是一片文化散文.文化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散文样式,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以游记的形式出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反思和深远的人文关怀。
这类文章中比较知名的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张中兴先生的《负暄琐话》。
3、文本品读古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之一,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冯骥才通过写这些记载着历史文明气息的石头——雕像、石碑、石柱等来歌颂古希腊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的古希腊文明,进而歌颂现代希腊人珍惜古希腊文明,保护并尊重文明遗产的做法,即不改变它的原貌、原状,让历史文明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
三、题目阐释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雕塑。
在冯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d奥真实的历史。
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
四、整体感知文意、作者为什么喜欢希腊发现了古物的.(时间美):石雕神像-迈锡尼遗址---中-——重现-—--中西文化的联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思路点拨:“古希腊的石头"承载着古希腊的历史。
通过分析,进而把握冯骥才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在冯骥才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2、发现帕果斯山顶的石碑,为什么有“奇异和美妙的感受”呢?. 对“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这类问题的理解把握除了句子本身的含义之外,还要结合全段乃至全文去理解,以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参考答案: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3、迈锡尼遗址的时候,作者为什么感到震撼?4、登临苏纽海神庙,为什么“由衷地钦佩希腊人"呢?A、希腊人珍视历史,保持古迹原状原貌B、希腊人决不让文化古迹受任何现代事物的干扰,历史空间受到绝对纯正的保护C、希腊人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崇拜,有科学的保护方法,有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味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品读感悟,研读探究.六、自主探究,细加揣摩1。
冯骥才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思路点拨: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古代外国文化的深刻思考,其真正目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的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
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这是冯骥才在“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2、现代希腊人是怎样保护古希腊文化遗产的?告诉了我们什么?A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尊重历史而不更改历史。
只做加固和清洗工作。
B旅游区的商店盖在隐蔽的地方,不干扰人们的视野,使历史的空间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
C告诉我们,保护古代文明遗产,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崇拜,科学的方法,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味.3、希腊人如此的珍惜他们的文明。
面对同样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中国人都做了些什么呢A、星巴克进驻故宫2007年初,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博客中指责星巴克咖啡将其分店开到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因为“故宫是中国几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就是中国的象征”,而星巴克则是来自美国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代表符号”。
芮成钢向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发出“抗议”,要求其将店铺撤出故宫。
进驻故宫七年的星巴克,最终在经历了一场公共关系危机后宣布退出。
B、建设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化城两会期间,山东济宁“号称”将投300亿元巨资在济宁建设方圆300平方公里的“中华文化标志城” ,尽管外界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非议甚嚣尘上,但在当地,各项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有关人士称,标志城的建设不会因为现在面临的争议而停止。
七、拓展延伸曾引起各方争议的圆明园复建工程将陆续启动,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崭新的仿古建筑——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将出现在公众面前。
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古物翻新,甚至更愚蠢的复原,破坏时间在每一件古物的体内全留下的美丽的生命的年轮.2、修复圆明园,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离而去.3、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鲜活历史见证,供游人参观凭吊,教育后人勿忘国耻。
4、今人面对充满屈辱意味的圆明园时,应保持清醒。
既然我们无法扑灭英法联军那场可耻的大火,那么,何不让历史继续给后人留下深刻反思。
5、复建圆明园,劳民伤财,异想天开,有狗尾续貂之嫌八、总结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中医中药资源大量流失武强画界的染纸和蜡花-—-亟待抢救的文化遗产黄山:“国宝"级文物单位周围几成垃圾场南京“慰安所"遗迹火灾烧出文物保护无奈皇家古窑遗址行将消逝文保人士呼吁加强保护抢救赶不上消失速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立法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很奇特,我们应如何看待?应从中学些什么?思路点拨:这是发散思维的题目,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大胆发表意见.参考答案: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谨的保护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是作者所说的“高层次的文明”。
九、布置作业你的家乡有什么古代文化遗产?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现状怎么样?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调查,写一个调查报告,字数在1000字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