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对比鉴赏要注意的四个角度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2.语言角度——遣词造句的比较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

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

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情感角度——内容感情的比较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是前提。

[核心提示]比较鉴赏题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因此,答题时不仅要求同更要求异。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纵观近年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情感的异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情感的异同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情感的异同一、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欲行雨未止【1】幽幔依灯影,空阶送雨声。

暂归仍客路,投老倍乡情。

眼涩书难读,心摇梦易惊。

病多常怕醉,酒尽却思倾。

忆昔【2】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屡经汉帝烧余栈【3】,曾宿唐家雪外城。

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

西窗忽听空阶雨,独对青灯意未平。

注:【1】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陆游奉诏离开蜀地,返回浙江山阴途中。

【2】此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陆游闲居山阴,时年七十一岁。

【3】汉帝烧余栈:张良劝说刘邦烧绝联系汉中和东边各国的栈道,该址在今陕西褒城县北。

1.这两首诗均写到“空阶雨”,请根据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罗隐②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释】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

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

③孺子:蜀国后主刘禅。

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2.本诗与《蜀相》都是凭吊诸葛亮的怀古之作,但诗人寄寓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其异同点。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陈与义①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②,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北斋雨后文同①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②,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画家、诗人。

本诗为其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他为官期间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对月有感①朱敦儒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②,驱狡兔,屏痴蟾。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③。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注】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

②六丁:传说中的阴神,为天帝所役使。

③星躔:星宿的序次。

1.本词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结句都有祝愿之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①。

碛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宋·柳开鸣骹③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②碛(qì),沙漠,这里指边关。

③骹(xiāo),响箭。

2.这两首边塞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鉴赏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尘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初次巴陵杨凝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3.两首诗的末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黄明府强使和山谷先生留题之韵戴复古未登快阁心先快,红日半檐秋雨晴。

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

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

借问金华老仙伯[注],几人无忝入诗盟。

【注】黄庭坚,号山谷道人,“金华仙伯”是其另一别称。

4.本诗与黄庭坚《登快阁》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柳永帘内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对比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对比手法

诗歌专题训练----对比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大散关【注】图有感(节选)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注】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为宋、金相持之地。

2、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情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②蘋洲烟雨。

镜湖③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3、上阕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诗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4、尾联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情感意蕴丰富。

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后庭花·怀古吕止庵其一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

霜落吴江冷,云高楚甸秋。

认归舟。

风帆无数,斜阳独倚楼。

其二故园天一方,高城泪数行。

芳草迷鹦鹉,晴川隔汉阳。

暮山长。

烟波江上,愁人几断肠。

5、第一首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请联系作品作具体赏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2012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高考诗歌鉴赏练习

2012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高考诗歌鉴赏练习

2012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练习教学参考0819 08412012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结句“梦里寻春去”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

“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

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

答案:(1)秦诗之理趣: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意绪。

(2)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点评】⑴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三十二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含解析2021042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三十二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含解析2021042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一、(2021·某某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再授连州至某某酬柳某某赠别X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士师:柳下惠。

士师,狱官。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

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某某。

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寥寥数笔即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名惭”写出诗人对柳士师的敬意。

C.“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意境凄惋。

D.诗人以“回雁”“断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解析】选D。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

D项,“诗人以‘回雁’‘断猿’反衬离别之情”说法有误,反衬应改为正衬,是以哀景写哀情。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铃霖》的结句。

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

(6分)答:【解析】诗人设想别后,以虚写实,笔姿灵活。

“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

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

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

《雨霖铃》的结句写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也是虚写,直抒胸臆,想象别后无尽的羁旅之愁。

答案: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设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点要求及题型特点。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查角度。

3、通过练习,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解答比较鉴赏题四角度“知同辨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明确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点要求及题型特点。

2、了解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查角度。

3、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三、紧扣教材,自学指导阅读《新亮剑》P148-150,思考下列问题:1、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的题型特点及要求是什么?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3、怎样正确解答诗歌比较鉴赏题?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的题型特点及要求是什么?比较型诗歌鉴赏题,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与考量,多选取有关联点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考查对背诵篇目的记忆熟练程度,又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有时是直接提供两首诗歌,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有时是就所给诗歌,要求考生回忆学过的某一首诗歌,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

考生应注意两点:①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相关联,在命题上指向教材、联系教材,体现了新高考贴近课堂、回归教材的趋向;②关联的诗歌作品都是经典佳作,所以考生对学过的佳作必须烂熟于心,做到灵活运用。

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考查角度 解释说明形象比较鉴赏 诗歌形象,既指人物形象,亦指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对于诗歌形象的比较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这个形象(意象)又拥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

如2022年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题可分为字词句比较鉴赏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鉴赏题两类。

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的不同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

专题 比较鉴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巧鉴赏

专题 比较鉴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巧鉴赏

2019年卷3
(《插田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 语言风格 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019北京卷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 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 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事物形象、侧 重点的不同
4个考察角度
• 一、比较诗歌的形象(意象) • 二、比较诗歌的语言 • 三、比较诗歌的表达技巧 • 四、比较诗歌的情感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 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一步)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 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第 二步)
答题步骤: 1.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情。 2.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海棠花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注]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当时苏轼被贬 黄州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1)C [C项,诗歌内容解读有误。“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错误,“褪尽 东风满面妆”是说海棠在东风中褪去了颜色,就好似一个卸了妆的美人,写出了海棠 花残败的景象。]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形象的异同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形象的异同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形象的不同一、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唐·吴融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桃花唐·罗隐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1.这两首诗都以桃花为吟咏对象,但两诗中的桃花形象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小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两首诗中的小松形象特点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南唐]李璟手卷真珠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②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①真珠:即珍珠,这里指珍珠帘。

真珠,一作“珠帘”。

②青鸟:信使的代称。

古代神话说,西王母出访汉武帝,命青鸟先期飞降承华殿,以通报信息。

3.这首词与戴望舒的《雨巷》都描写了“丁香”这一形象,二者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见鹦鹉戏作四句王安石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

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

咏鹦鹉僧定渚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4.试比较两首诗中,鹦鹉形象的异同之处。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雁【唐】陆龟蒙①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②岳:指南岳衡山。

衡山有回雁峰。

5.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异同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异同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异同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表现其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赤壁戴复古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2、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江口作[注]王昌龄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3、两首诗都写及“吴钩”。

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注】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当时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方。

4、请比较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点。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一、真题再现【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 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参考答案】A【解析】颔联“相知何用早”的意思是如果两个人心意相通了,为什么还要在乎认识得早或晚呢?由此可见,A项“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的结论是无根据的。

15.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人和杜少府命运相仿,都远离家乡;但后一句开始转折,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是从时间上进行宽慰。

相知相交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拥有相同的理想抱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不要犹豫走哪条道路,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

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这两首诗歌中表现排遣离愁的诗句,再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排遣离愁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直抒胸臆,从命运相连和心灵相知的方面排遣离愁。

《白下驿饯唐少府》中排遣离愁的诗句是“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诗人主要从和友人相识相知的时间长短和对友人的劝勉来排遣离愁的心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

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

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

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C15. 相同点: 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

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抒发的感情相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

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

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

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

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

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

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本句是实写朋友走后的场景,而非虚写。

故选C。

15.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写景抒情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其次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然后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相同点: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

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本诗写“乱山遮隔无重数”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借景物描写委婉含蓄的表达。

抒发的感情相同。

因为都是送别诗,两者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不忍朋友离去的心情。

不同点: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

杨词的“乱山遮隔无重数”,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

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借以表达对朋友的无限深情。

李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描写的是朋友离。

去后我眼中的所见之景。

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

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写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是从对方视角写。

李诗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的。

点睛】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们习惯于单首诗歌的欣赏,往往忽视了多首诗歌的比较鉴赏。

这是因为比较鉴赏并非每年必考。

其实,诗歌鉴赏是多维度的,比较鉴赏更是诗歌鉴赏的较高境界。

掌握了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再来进行单首诗歌的鉴赏,事半而功倍;反之,则事倍而功半。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1]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2]评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1]:写诗的冲动.[2]:陶渊明[3]:评鉴,赞美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B.《满纸荒唐言》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惟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C.《咏菊》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以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6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答案:5.C“诗中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说法有误,由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可知,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

6.(1)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2)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满纸荒唐言》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

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

《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答案:19.A,易错项: B20.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1.《西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

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

A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错误。

根据诗歌尾联“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可知,作者是在一个黄昏再次来到西村,回忆往事,写诗记下西村美景,可见作者上次在西村讨水喝未必也是在黄昏。

选项理解不正确。

B、C、D项理解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抓取关键字,对比分析得出。

《西村》写诗人再次来到世外桃源般的西村,回忆往日在此讨水叩门的旧事,眼见此地静谧自然的风光,于是写诗作为纪念,《游山西村》则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写诗人的游村见闻,具体展现了乡村临近春节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

据此可知,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诗人游览村落见闻的纪录,都表达了对乡村美好风光和纯朴人情的喜爱与赞美,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首诗的不同点在于,《西村》侧重于描写西村静谧安闲的自然环境,而《游山西村》则侧重于描写山西村热闹淳朴的民俗活动,且《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暗含了事物发展的深刻哲理,也是《西村》一诗所没有的。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有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张孝祥: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经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

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

③明河:银河。

④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

岭表经年,指词人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相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胸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首词,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风格柔美细腻,有婉约之词风。

15.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词和这一段苏文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完全相同。

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中思想感情的异同。

答案:【小题14】D【小题15】①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都有自由飘逸之感,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②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表达了对表里如一的品格的自信;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解析】【分析】【小题14】本题考查学生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D项,“风格柔美细腻,有婉约之词风”赏析错误,应该是风格壮美,有豪放词风。

故选D。

【小题15】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

题目指出“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