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长江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策略研究

长江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策略研究
均径流 量 的 5 . % 和 4 . % 。 49 77
2 长 江 流 域 洪 水 资 源 利 用 潜 力
洪水 资 源利用 潜力 为地 表水 资源量 减去 洪水 资源
现 状利用 水 平及最 小生 态流量 之差 。分析方 法一 般采 用 单项估 算法 和综 合 估算 法 , 据流 域 工 程 或 非工 程 依
水 资源 利用 潜 力 , 为 “ 水 资 源 利 用 潜 力 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估 算 称 洪
方 法 ” 。
9 % 的特枯 年份 , 5 长江 流域 仍有 38 0亿 m 0 左右 的 洪
水资 源利用 潜力 , 大 于 长 江流 域 现 状 的洪 水 资 源 开 远
2 1 单 项 估 算 方 法 .
综 合 因素 , 需水 分 析 其 洪水 资源 可 利 用 量 。分 析 如 按
下。
式中 , 毛 彝为 毛出境 水量 ; W供为 对下 游 的正 常供 水 ,
长 江 流域水 资 源 总量 为 9 8 5亿 m , 中地 表 水 7 其 资源 量为 97 3 m , 资源 可利用 总量 28 7亿 m 。 7 亿 水 2 根据 1 9 2 0 9 8— 0 7年 资料 统计 , 长江 流域 多年 平 均 总供 水量 为 17 1亿 m , 中地 表 水 供 水 量 为 16 1 7 其 8

潜=
f 1 :
潜 f
() 3



式 中 , 潜表 示 流域 ( 区域 )总 洪 水 资 源 利 用潜 力 ; 或 t £ 表示 流域 ( 区域 )内第 i I 潜 或 项措 施 的洪水 资 源利 用
能力 ; n表示 流域 ( 区域 ) 或 内洪水 资源 利用措 施 总数 。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治理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治理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治理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因此其水资源问题和治理成为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长江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治理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长江流域涵盖了大片的干旱地区,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根据统计数据,长江流域每年的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同时水需求量却在持续增长。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尤其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其次,长江流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水污染。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污水排放到长江中,使得长江水质严重受到污染。

水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的饮水安全,也危害到了长江流域丰富的生态系统。

大量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污染了长江的水体,对其中的鱼类、水生动植物造成了严重伤害。

为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包括限制用水额度、控制污水排放、加大环保投入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规行为,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来缓解短缺问题。

在农业方面,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减少灌溉用水量。

在工业和城市领域,应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此外,还应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跨流域转移,通过引水工程将富余水资源引入干旱地区,以满足当地的需求。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我们需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和排放标准。

同时,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水污染治理的行动中来。

最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治理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的挑战。

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都应当建立起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长江流域水资源问题的治理。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三大河流之一。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流域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为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然而,过多的水资源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大量的水库建设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河流的断流、湿地的干涸,进而影响江湖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水库建设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水质恶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我国政府多年来推行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首先,严格限制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政府对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合理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行生态补偿机制。

政府通过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地区进行补偿,奖励那些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单位和个人。

这种机制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了社会各方的参与和投入,推动了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

再者,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政府加大了对湿地保护的力度,加强了湿地管理和修复工作,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然而,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突出。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另一些地方水资源匮乏,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如何在确保水资源充足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另一方面,一些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例如,长江流域存在着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导致水质恶化,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督,加强对水污染行为的打击,确保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评价——以长江为例

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评价——以长江为例

涵盖长江水质监测数据、污染物排放情况 、水质变化趋势等信息,用于评估水质的 优劣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包括农业灌溉、工业供水、水力发电、航 运交通等效益指标,用于评估长江水资源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涉及水生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河流生态 修复等效益指标,用于评估长江水资源在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方面的贡献。
05 长江水资源可持 续利用对策与建 议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 击各种破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的违法行为。
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对重要水 源地进行严格保护,确保饮用 水安全。
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 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改善水环 境质量。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其水资源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长江水资源开 发利用的效益进行评价,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长江水资源,实现可持续 发展。
研究目的和任务
研究目的
通过对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 益进行评价,为制定长江水资源 保护和开发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 据。
研究任务
构建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评 价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长江水资源 开发利用的效益进行评价分析。
长江水资源在农业、工业、生活 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流域 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 高,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利用和
浪费现象。
长江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01
02
03
04
长江流域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水污染、水生态破坏、水
资源短缺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 江水资源承载压力不断增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第一章综述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区域之一。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流域,涵盖面积达到180多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为935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体的17%左右。

虽然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是由于配水不均、消耗过度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水资源配置出现严重的问题。

2011年,环保部对长江主干流和重点支流开展全面水质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受到污染的断面超过50%,尤其是在流域下游。

第三章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现状长江流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之一,其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污染、缺水和过度开发等问题已经对流域内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峻的影响。

毒菜油、地下水超采、重度污染者市场化监管不力等事件,给流域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万黎顶水库库区的埋地隧道塌陷和华南城水库危岩滑坡等事件,都彰显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第四章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在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导致了重复建设、挥霍浪费、质量低劣等问题。

其次,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导致水资源滥用,恶意浪费。

另外,部分市县的农村饮水安全情况仍然较为严峻,当地居民饮用的是无法达到卫生标准的地下水。

为了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有必要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重复利用,加强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并开展水生态学研究、调整与优化流域生态修复。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在中国境内,长江被誉为"母亲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大河。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水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

农业灌溉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之一。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源,通过灌溉可有效满足作物的需水量,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此外,长江流域还支撑着许多工业活动,例如钢铁、造纸、化工等行业,它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很大。

在生活用水方面,长江流域的许多城市依赖长江的水源,供应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

然而,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河水质量受到了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断侵蚀。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水质下降,对于水源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其次是水资源供应不均衡的问题。

长江流域地域广阔,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存在差异。

人口密集的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迫切,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供水困难。

此外,长江的干流及一些支流在长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河道改道、干涸等现象。

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工作。

通过加大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减少水污染,并保护好水源的生态环境。

其次,加强水资源整合和调配。

可以通过建设水库、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在地区之间的合理调配,解决供需不均衡的问题。

再次,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普及。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

总之,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长江是中国水文文化的母亲河,年均流量1250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亚洲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断陡险阻最多、水文地理最复杂的河流。

长江流域是中国西南、中南地区近1.5亿人口的生命之源、经济之带和至关重要的综合课题。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是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长江水资源现状长江流域综合评价水平普遍较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较大。

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复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水资源供需失衡。

今年6月3日,2016年长江中上游旱情会商会在湖北十堰召开。

会上,长江中上游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上游干旱情况较为严重,流域内重点江河及支流水位不足,蓄水量偏低,部分地区出现了中重度干旱。

也正是这样的情况,导致了部分水库蓄水能力严重下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少困难。

长江流域水质也是当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当前,长江流域水质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污染问题呈现全面、趋严、转复现象,若没有及时干预和治理,河段水质指数可能会持续走低,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产生更大的损害。

二、长江沿线干旱与洪涝的防治性水利设施在大多数情况下,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并不是因为长江流域总体缺水,而是由于供应资源分布不均、适用性差,管水管得太紧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提高长江流域水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的水资源,就成为了最优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水利系统开始采取新的举措,加大了对长江沿线干旱与洪涝的防治性水利设施的建设。

在干旱年份,我国水利部门通常会利用这些水利设施进行对抗干旱,加大对水资源的补给力度,使长江流域的水源保持充足的水量;在洪涝时期,这些设施则会派上用场,进行排涝、保护长江沿线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启示在当前的形式下,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仍解决不了。

针对这个问题,水利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寻求新的可替代水源,使得原有的水资源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稳定地供应于民众的生活、工业和灌溉用水,增加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重要水资源——长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长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即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范围广阔,涵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长江水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长江水资源的现状2.1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量。

根据统计数据,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超过9,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主要河流径流总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农业用水的增加,长江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2.2 水质问题长江流域的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长江流域的一些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附近和工业区域,水质更是较差。

这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3. 对长江水资源的研究3.1 长江水量监测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的水量变化和分布情况,进行长江水资源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人员通过设置水文测站和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来监测长江的水量。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长江水资源的变化趋势、水文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长江水质监测除了水量监测,对长江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集不同点位的水样,对其进行分析测试,可以得到长江各区域的水质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3 长江水资源利用研究对长江水资源的科学利用研究是保证长江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研究长江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通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水资源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长江的水资源。

4. 长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4.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可以保护长江流域的水质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与管理

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与管理

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与管理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挑战。

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更加迫切。

本文就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和管理进行探讨。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承载体,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川中盆地、洞庭湖平原等。

其中,四川盆地、洞庭湖平原、江苏沿海地区等区域为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可用量却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低水位期,各城市的用水量相对之下是非常大的。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质量也受到了诸多的污染威胁。

其中最常见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化学物质、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河流、湖泊、水库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在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长江水资源时,水沙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1.政策管理针对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质恶化等问题,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强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其中,不仅包括限制高水耗和高污染产业进入、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等行政手段,还有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治理。

2. 水资源节约利用为了提高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要采取错误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措施。

比如推广节水型农业、加强饮水安全、优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高国内水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等。

同时,还要加强长江流域内河流、湖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减少土地利用的影响,使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得到提高。

3.水生态恢复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的生态恢复。

要让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拥护水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重点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避免水污染问题的再次发生。

长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研究的思路及重点_李英

长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研究的思路及重点_李英

广义层次上的水量分配应以区 域总的水资源量为分配控制总量, 根 据水资源的两大功能, 即维护生态与 环境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考虑区域 的 降 水 、气 候 、土 壤 类 型 、植 被 、水 系 统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等 因 素 , 将 区 域 总 水资源量划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是与生态和环境有关的用水, 包 括 河 道 、湖 泊 、湿 地 等 水 体 生 态 用 水 ( 含水生生物、河内湿地、河口出流 等 ) , 河 道 冲 淤 、冲 沙 用 水 , 环 境 景 观 用水, 陆地植被用水, 土壤含水等。第 二部分主要是与经济社会有关的用 水, 包括工业用水、农 业 灌 溉 用 水 、生 活用水、河道发电 用 水 、渔 业 用 水、航
2.分配原则 长江流域河道水量分配方案应 遵循以下三个大的原则: 保障生态与 环境用水原则, 确保生活用水优先原 则 , 鼓 励 和 提 倡 高 效 用 水 、节 约 用 水 原则。 3.研究内容 传统的水量分配以多目标多层次 大系统理论为基础, 通过调查评价分 析区域或河道的水资源、现有供水系 统的组成结构、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其 系统特性, 建立多目标、多层次的水资 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探讨分析区域 及河道合理的水量分配方案, 使水资 源综合效率最合理化和最优化。 以河道枯季区域水量分配为例, 其研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是河段现状取排水口、水利工程、 河道内用水等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 二是河段区间水资源情况的分 析研究, 包括对河流 ( 下转第 7 页)
严重。 3.长江口枯季咸水倒灌严重 目前长江河口地区咸水枯季倒
灌严重, 江水含氯度增大, 尤以 2、3 月份枯水季节为甚, 严重影响了长江 口地区的取水。据统计, 在 91%保证率 条件下, 长江口太仓市浪港段最大连 续不可取水天数达到了 29d。为了减小 咸潮对供水的影响, 保障供水安全, 许 多企业单位计划在长江边滩新建水 库, 以保证淡水资源的不间断供应。

(完整word版)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一)

(完整word版)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一)

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摘要:该文简略叙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几个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就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湖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以及三峡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质量的对策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环境对策一、流域概况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

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

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

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

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

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

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

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1、水污染问题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km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难题。

本文从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来源地之一。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水文变化十分显著,其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难度也十分巨大。

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不均衡长江流域水资源严重不均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在地域上存在极大的差异。

如水资源丰富的川藏高原和云南省占流域总面积仅占长江流域的5%,而水资源最贫乏的河南省和安徽省占长江流域面积的40%以上。

2. 水质问题长江流域水质问题十分突出,水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等问题严重。

据统计,流域内河流中断面及其以上的水质超过七成达到或超过V类,其中黑臭水体占比超过20%。

3. 水用效率低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权分配和价格机制不合理,造成企业和居民长期浪费水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流域范围内的非节水型农业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据估算,华东地区的农田用水效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二、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原因:1. 自然环境制约因素在长江流域这样一个山川纵横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水文变化频繁等自然因素都成为限制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

2. 科技水平欠缺由于科技水平的不足,缺乏自动化智能化水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导致无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3. 管理体系不成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缺乏一套科学成熟的管理体系,目前水资源管理存在多方面的割裂,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稳定的管理机制。

三、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向以下方向发展:1. 智能化水资源管理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逐渐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并将自动化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实现高效管理。

长江水资源利用状况

长江水资源利用状况

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面临形势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有一定限度长江流域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为56万m3/km2,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

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最大为鄱阳湖水系的94.6 m3/km2,最小是金沙江石鼓以上区的19.3 m3/km2,最大最小相差3.9倍,地区分布严重不均。

受季风气候影响,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在1956~2000年系列中,最大为1998年的13045亿m3,最小是1978年的7577亿m3,最大最小比值为1.7,变差系数为0.12。

降水量和河川径流的60%~80%集中在汛期,年际和年内分配的不均性比较显著。

长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827亿m3,可利用率为28.5%,即使加强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力度,可利用量仍然是有一定限度。

2 、水体水质总体良好,但湖(库)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根据河流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段能满足所属水域水功能的要求,但局部污染较严重,干流城市江段岸边水域水质较差,尤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5个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更为突出,支流部分河段特别是嘉陵江、岷江、沱江、汉江、湘江一些重要城镇的河段水污染严重。

根据湖(库)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湖(库)均处于中营养以上,其中处于富营养状态的占24.1%,且湖(库)富营养化有加重的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生活和一般工业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07年已达到257.3亿m3(不含太湖),且处理率仅4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总氮和总磷的面源贡献率已超过70%,COD和氮磷的面源贡献率已接近50%,而面源污染治理仍是世界性难题。

因此,污染源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3 、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地区之间严重失衡,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长江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初步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初步研究
现状 进行 综合评 价 与分析 。评 价分 析 的主要 步骤包
作者简介 :雷静 (9 7年 一) 17 ,女 ,工程师。
根据 19 20 9 0— 04年 同期 平 均 水 资 源 数 量 以及 供 用 水 分 析 , 长 江 流 域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率 为
1 . % ,低 于全 国平均 值 ,水 资源 开发利 用程 度 还 76
的 关键 因素 建 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对 长 江 流 域 及 典 型 区域 的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进 行 了 综 合 评 价 与 分 析 。 对 长 江 流
域及各 主要水系 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 ,研究水 资源可 开发利用 率。在 以上研 究基础 上 ,对长 江流域 的水
良生态 、水资 源优化 配置 、保 障长江 流域 经济社 会
可 持续 发展 、指导 科学合 理 开发利用 长 江流域 水资
源都具 有重要 的指 导作用 。
2 长江流 域水 资源 开发 利 用率 健康 参 考值
研 究 方 法
水 资源 开发 利用率 指 流域或 区域 已开发 利用 的
1 长 江 流 域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将 水 资源 可利 用量 转化 为 对应 的水 资源 可开 发 利 用 率 时 ,需 要 将 无 重 复 利 用 量 的 “ 次 性 用 水 一 量 ” 转化 为包 括重 复 利 用量 的实 际供 ( ) 水 量 , 用
转 化 系数 为水 资源 系统 的用 水 消耗 系数 ,即一条 河 流 自上而 下所 有反 复 在河 流取 水 的用水 户不 能排 入
水 资 源开发 利用 率健康 参考 值 的主要 影响 因素
有 : 自然 地理及 水 资源条 件 、生态 环境需水 、经济

中国河流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中国河流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中国河流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探讨中国河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其利用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中国的河流水资源分布不均。

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而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

黄河、淮河、海河等北方主要河流的水量逐年减少,水质逐年恶化。

与此相比,长江、珠江等南方主要河流的水量相对稳定,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这种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南方地区相对容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北方地区则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其次,中国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河流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问题的加剧。

一些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不合理行为,使河流水质恶化,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城市用水量的剧增,给河流水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促进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

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并执行水资源配额制度,鼓励开展节水型产业和农业生产,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

此外,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大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确保河流水质的改善。

其次,应推动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中国的河流流域较为封闭,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通过建设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水资源合作,共同处理好跨境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最后,应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水资源的回用、再生利用和节水技术是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高效节水的产业和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河流水资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中国河流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现状仍然不尽理想。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长江流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水资源集散地,不仅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需要进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首先,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江流域的工业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污水排放、工业废水和农药农化物等污染源不断增加,导致长江及其支流的水质逐渐恶化。

根据环保部的数据,长江经济带水质达标率不足60%,水体功能区划不达标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保护和改善长江经济带的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务之急。

其次,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过度开发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旱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过度的取水和水资源开发已经引发了长江流域的干旱、水源减少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限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推动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管理。

建立和完善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实现水质和水量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污染和过度开发等问题。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需要深入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不仅要关注水质问题,还需要关注水量的可持续利用。

需要探索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途径,开展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推动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的节约用水和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在不同领域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此外,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与优化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与优化研究

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与优化研究摘要: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基地。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亟需进行可持续利用规划与优化研究。

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旨在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优化1. 引言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水资源紧缺、水污染等严峻问题。

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水资源的规划与优化研究。

2. 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呈现出供需矛盾和水污染两大主要问题。

一方面,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导致水需求逐年增加,水资源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另一方面,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长江流域的水体,水环境质量恶化。

因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

3. 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为了解决长江流域水资源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首先,应制定水资源的总量控制方案,明确水资源的利用目标和限额,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其次,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流域内各地区的协调合作,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体系。

同时,还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4. 长江流域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为了提高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进行优化研究。

一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通过提高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的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的回用与再生利用。

通过建设废水处理厂和水回收设施,将排出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实现水资源的均衡供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

一、引言。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涵盖了中国1/5的土地。

长江流域的资源丰富,环境多样,对中国的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江流域的资源和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长江流域的资源与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资源状况。

1. 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地。

长江流域年降水量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另外,长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下游城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长江水质的健康。

2. 土地资源。

长江流域的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耕地、森林、草原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 生物资源。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一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三、环境状况。

1. 大气环境。

长江流域的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城市生活废气的排放。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 水环境。

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长江水质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3. 土壤环境。

长江流域的土壤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问题分析。

1. 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长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土地资源的荒漠化和生物资源的减少。

2. 环境污染严重。

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气、水、土壤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河流,承载了亿万民众的生活和发展。

然而,随着人
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分布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位置上。

长江流域包括川、黔、滇、藏、青、甘、宁、陕、湖、鄂、渝、皖、闽、赣、鲁等15个省份,面积约111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干流长度
约6300公里,沿流域水资源的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

其次,季节性。

鉴于最多降水期与最少降水期在南北方向上的时间差异,江南
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在夏季丰沛,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地区则以春、秋季节多雨多暴雪为主。

再次,水质的好坏。

受到工农业生产和人口的污染,长江流域的水质也有很大
的差距。

据统计,长江干流1000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106条,超半数的支流已
经污染超标。

其中,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酒泉水库等著名的水体被污染严重。

2.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越来越匮乏。

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水平与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人类生产生活用水。

众所周知,人体对于水的需求非常大,因此人类对
于水资源的利用是居于首要的位置。

根据统计,2019年长江流域的城镇供水量约
为42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体供水量份额的27.7%。

与此同时,工农业灌溉用水也
显得越来越重要,据公开数据披露,2003年至2012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用水比重逐年增长,2012年略高于七成。

其次,水力发电。

长江流域的水力发电资源丰富,电力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截至2019年底,长江干流流域已建成电站居全国各河网之首,并且能源结构亦一直遵从着降耗减排、高效稳定的战略方向。

再次,航运。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最宽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的主要交通线路。

在水上交通中,长江流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江干流从四川渝州到江苏南通共计3602公里,以其河道宽阔、水流缓慢、商运频繁等特点,使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河道贸易通道。

3.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
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平衡,管理与保护的难度极大。

1986年后,受到长江上游三峡水利枢纽的景象改变,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也逐渐得到完善。

目前,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

制定完善的保护计划是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因此,在制定保护方案的同时,需对各流域、河流、水系、湖泊、沼泽进行详细评估,深入分析污染物迁移规律和环境变化趋势。

其次,加强更新设施。

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科学规范地监测长江流域的水质、水量、流速和水位等指标。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心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也需要依托渔业、农业、环保等业务主管机构及相关科研院所、大学高校等开发具体专业软件,提升水资源数据共享能力,加强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再次,推进管理科学化。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地域,管理层次十分繁琐。

因此,需要随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详细管理各项资源,避免资源重复投入,同时也要做好环境安全的管理。

总结: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心之一,也是我国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典型代表。

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长江流域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未来,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仍然面临着环境污染、用水量增加等诸多问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仍然需要不断地加强。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来,共同推进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