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 估计(一)教案 青岛版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2-7页,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在计数器和算盘上拨出来。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认识算盘和计数器上的大数,并能够自己在算盘和计数器上拨数。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
练习上学期学过的有关乘法的口算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游览北京的人可多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
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师适时引导:刚才我听同学们读到了几个数,那你知道这几个数有多大吗?(学生可能回答:很大)很大是多大,还不能确定,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三、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感知大数。
课件出示一百九十八块方块,初步感知198是由什么组成的,进而在计数器上拨出198,然后加1成199,再加1成200,再加1成201,知道数数的顺序。
2、感知1000有多大。
(1)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一]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块(100)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50块或80块)课件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读写。
2. 培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排序、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万以内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万以内数的排序、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
3. 万以内数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排序、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
2.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万以内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2. 新课: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排序、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万以内数的排序、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
3. 万以内数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万以内数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万以内数的其他性质和规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5.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排序、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万以内的数,会读、写、比较和组合万以内的数。
2.能够应用万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口算出相关结果。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兴趣和技能。
教学重点1.认识万以内的数,会读、写、比较和组合万以内的数。
2.能够应用万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如何应用万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由教师提问“什么是万以内的数?”。
2.让学生竖起耳朵,认真听讲。
第二步:新知点讲解1.让学生认识0~9999内的数,要求掌握数的读法、写法和组合方法。
–以写“6321”为例,让学生背诵其读法“六千三百二十一”。
–以562为例,让学生背诵其读法“五百六十二”。
2.针对三位数以上的数,让学生能够根据数的位数,正确组合数的读法和写法。
–如:“3015”应该读为“三千零十五”而不是“三千零百十五”。
–如:“7005”应该读为“七千零五”而不是“七千五”。
第三步:巩固1.可以通过数的比较,增加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请学生比较242和243的大小,或有需要两边都加减一的时候,他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加减运算。
2.可以鼓励学生玩一些游戏,如“猜数字”、“数的拖拍”,以帮助学生对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比如:“猜数字”,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小于万的数,让学生猜这个数字是多少。
–如:“数的拖拍”,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将数字按照规定顺序排列。
第四步:拓展1.让学生将万以内的数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如购买食物、计算成绩等。
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更高层次的数学问题,如“如果把单位拓展到10万、100万,我们又该如何读数和进行加减法运算呢?”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本读法、写法和组合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对万以内的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生活中,他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万以内数的认识_青岛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万以内数的认识_青岛版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13——18页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那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一千比八百零八多多少?二百比一千少多少?观看升旗的人很多,大约有一千人,一千到底是多少呢?一千、二百、一百九十八、八百零八这些数如果用阿拉伯数字该怎样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先重点解决“观看升旗的大约有一千人,一千是多少。
”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二、自主探究1、认识计数单位千。
第 2 页师:你认为1千是多少,谁来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本100页的稿纸、一盒200根的牙签和一瓶500粒的豆子,先自己推想1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合作得好!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想法:(1)一本稿纸是100页,10本这样的稿纸是一千页;(2)一盒牙签有200根,5盒这样的牙签就是一千根。
(3)一盒豆子有500粒,2盒就是一千粒。
师:摸一摸一本稿纸有多厚,估计1000页有多厚,(教师在讲台上展示10本稿纸)看估计得是否准确。
教师把两盒豆子倒在一起,让学生感受1000粒豆子有多少;教师出示1000根牙签,让学生感受1000根牙签有多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1万以内的数,认识数字0~9,理解数的概念。
2.能够掌握1~9的读法、写法,培养正确的数字书写习惯。
3.能够在1~99之间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加减法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逐渐掌握1万以内的数及其认识;2.通过实例操作,练习数字的书写、1~99之间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及数字书写习惯;2.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认识1万以内的数【教学内容】1.数的名称和数位。
2.数的读法和书写。
3.数中的零。
4.数的比大小。
5.掌握1~9的音和形。
【教学方法】通过口算,数格子,看图画等方式进行教学。
2. 数的认识【教学内容】1.数的概念。
2.不同形式的数字(例如0和“○”,1和“一”)。
【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数字及其含义,让学生能够辨别并使用。
3. 数字的书写【教学内容】1.数字的书写规范。
2.规范的汉字书写练习。
【教学方法】使用黑板或者纸张进行书写演示,让学生跟随一起书写,并进行反复练习。
4. 1~99之间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教学内容】1.感性认识加减法的本质。
2.1~99之间的简单加减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情境演示,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本质,运用运算符号计算。
五、教学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竞赛,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1~99之间的简单加减法运算,并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后续1.深化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2.推荐相关优质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讲评课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讲评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万以内数进行简单计算和描述物体数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读写。
2. 万以内数的组成。
3. 万以内数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及简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万以内数的概念,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百以内数的读写,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引入万以内数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万以内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万以内数的读写引导学生观察万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尝试读写万以内数。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万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其他学具,动手操作,探究万以内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发现:万以内数由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组成,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相应的计数单位。
(3)万以内数的简单计算引导学生运用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知识,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让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概念。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计算家庭成员的人数、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4.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描述生活中的万以内数。
2.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及简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及简单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2节,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1000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
2. 学会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
3. 能够进行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1000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
2. 学生能够学会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
3. 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位的理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2. 教学重点:数位的理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接触并认识数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2. 知识讲解:a. 通过PPT,讲解数位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每个数位代表的价值。
b. 通过PPT,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让学生跟随PPT的示例,一起读写万以内的数。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跟随PPT的示例,一起练习比较大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读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写比较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比较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高位上的数大则这个数大;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a.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b. 一千,两千,三千,四千,五千。
c. 1000 < 2000,3000 > 2000,4000 = 40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数位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数位的讲解和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参观人民大会堂——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参观人民大会堂——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教案:参观人民大会堂——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我们将在本节课中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个实践活动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我们将学习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以及如何进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 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学生能够通过参观人民大会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加减法运算。
难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向学生介绍人民大会堂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参观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人民大会堂有多大吗?它有多少个座位?二、参观:1. 带领学生参观人民大会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其规模和壮观。
2. 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大会堂的座位数、楼层数等与万以内数有关的信息。
三、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1. 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大会堂的座位数和楼层数,让学生尝试读写这些数。
2. 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示范读写万以内的数。
四、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1. 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尝试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讲解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示范解题过程。
五、实践练习: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2. 提问:你们还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作业设计:1. 请用万以内的数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你心目中的人民大会堂。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万以内的数,让孩子进行读写和运算练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参观人民大会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案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设计说明教学内容P19 信息窗 2 第一个红点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1000 以内数的认识,本课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数位顺序以及简单的数的读写。
能力训练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意义。
教学方法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课时准备第 1 课时总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课件1、读出下面的数。
6395054509002.出示计数器,找学生拨一拨、写一写上面的数,并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百十个百十个百十个百十个写作:写作:写作:写作:表示:表示:表示:表示:看计数器,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设计意图:复习千以内的数的读法)3.想一想:999 是几位数?再添 1 是多少?它是几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游览北京,这节课我们参观人民大会堂。
读一读你发现的信息。
生: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有三层,一层有座位三千六百九十三个,二层有三千五百一十五个,三层有二千五百一十八个,加上主席台上的座位,总计可容纳一万人。
生:人民大会堂的背面是宴会厅,可同时容纳五千人就餐。
第二单元第9课时万以内数的估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二年级下册 青岛版
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时万以内数的估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数的估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2. 万以内数的估计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2. 教学难点:快速、准确地估计万以内的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估计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3)教师点评,给出正确答案。
3. 练习巩固(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提高。
(3)教师点评,给出正确答案。
4.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在第二单元第9课时的教学中,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数的估计能力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个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数的估计。
二年级青岛版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青岛版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青岛版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大小、填写数字等活动,培养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粘纸、小奖品等。
3. 其他:课堂布置,学生课前复习。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数字卡片,上面分别写上0-9999的数字,贴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2. 让学生找到数字卡片,并读出数字。
教师可提问学生,比如“这个数字有几位?最大的数字是多少?”等。
教学主体:1. 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a.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
b.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c. 让学生自主填写数字,例如填写比某个数字大或小的数字。
d. 引导学生发现万以内的数的特点,如万位数为0时可以省略等。
2. 数字的读写:a.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数字。
b.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结构,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c. 让学生自主写出数字,例如写出某个数字的比它大或小的数。
3. 实际应用:a.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字,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
b.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特点,如数字的位数、大小等。
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快速读出数字,并说出比它大或小的数。
2. 给学生出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正确的数字。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比大小的游戏,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比较数字的大小。
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身边的数字,并尝试读写和比较大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 使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万以内的数。
3. 培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读法2. 万以内数的写法3. 万以内数的组成4. 万以内数的表示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组成。
2. 教学难点: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复习一下千以内的数,然后引出万以内的数。
-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千以内的数,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万以内的数是怎样的呢?2. 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万以内数的读法。
- 示例:让学生读出12345这个数,并解释读法。
- 练习:让学生读出一些万以内的数,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3. 学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万以内数的写法。
- 示例:让学生写出12345这个数,并解释写法。
- 练习:让学生写出一些万以内的数,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学习万以内数的组成- 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 示例:让学生分析12345这个数的组成,并解释。
- 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5. 学习万以内数的表示方法- 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万以内数的表示方法。
- 示例:让学生表示12345这个数,并解释表示方法。
- 练习:让学生表示一些万以内的数,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6.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知识,大家觉得难不难呢?你们觉得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组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数一数家里的物品,练习读写万以内的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万以内数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的是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一篇内容,题目为“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能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出 1 万以内的数;2.能够将 1 万以内的数分解成各位数字的和。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于 1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2.培养学生将一个数分解成各位数字的和的能力。
教学准备1.静态画面:以数字卡片为素材制作;2.动态画面:通过数字拖拽过程演示。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本课重点:在本课中,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2.批判人类对数的认识误区:请同学们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些特定数字的认识是否有误区呢?学习环节一、认识万以内的数1.使用制作好的数字卡片,呈现出 1 到 9999 这些数字,指导学生阅读。
2.提问:那么,我们将这些数字遍历一遍,一共有几个数字呢?将学生分小组竞赛回答。
3.指导学生准确表达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
二、分解万以内的数1.提出一个数字,比如 3456,让学生们试着将它分解成千、百、十、个位的和,鼓励他们自己算,并强调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答案。
2.通过数字拖拽过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分解方法。
注意,演示的时候应该突出显示各位数字的个数,并告诉学生这是因为这些数字在 10 以内,而每个位上最多只可能有 9 个数字。
总结回顾1.批判人类对数的认识误区;2.认识万以内的数;3.分解万以内的数。
作业完成教材 P 1、P 2 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组竞赛环节尤其受到了他们的欢迎,这也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分解数字的方法。
在下一堂课中,打算使用类似的竞赛环节来引导学生使用四则运算计算万以内的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读写万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万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比较。
3.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棒或计数器。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数棒或计数器,引导学生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运算。
-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千以内的数,那么万以内的数又是怎样的呢?2. 讲解新课-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万以内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 讲解万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规律。
- 讲解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举例说明运算方法。
3. 练习巩固-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 收集学生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评析。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了哪些提高?5.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和排列顺序。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万以内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2.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知
道一万是多少,学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
的数感。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万以内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
教具准备:课件、演示用的计数器
学具准备:百格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始了,同学们到联谊学校参观,(出示情境图)你看他们交谈的多亲切。
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万有多少?
生2;一千五百怎么写?。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估计》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估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5---17页,万以内数的估计。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
2.在活动中体会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正确的估计方法,培养估计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的价值,逐步树立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估计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一张写有字的方格纸等。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城市的小朋友来到农村的果园、养殖场和彩蛋加工厂,有了很多的收获。
其实在农村,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参观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农村的学校、菜地、苗圃去看看,在哪里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活动一:在情境中探索估计的方法1.(出示情境图)观察这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呢?(小朋友在做操,很多白菜,很多树苗)2.那这些事物到底是多少呢?短时间内能数过来吗?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估一估)3.我们先来估一估:有多少学生在做操?(估计也有方法,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估计,教师参与,了解学生估计的方法。
)4.全班汇报:让学生说估计方法,估计结果。
(结果可能出现这样几种:凭经验、先数出一行有多少人,再大体估计共有多少人、先数出10人圈起来,再看总数里有这样的几份、切块的方法。
板书)5.小结:方法都很好,估计不是乱猜,也要讲究方法,估计并不难。
活动二:估计白菜和树苗的棵树1.请同学们根据估计学生人数的方法,来估计一下白菜和树苗的棵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让学生说怎样估计的?结果是多少?活动三:运用估计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多媒体出示鸡蛋黄瓜,大豆等示意图,让学生估计,小组交流。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四:达标训练1.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
生独立完成,反馈估计结果。
多媒体出示。
2.多媒体出示一张有字的方格信纸,让学生估计,然后交流方法,体会估计的多样化,让学生多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内数的认识估计(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
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呈现了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参观新建的学校、苗圃、菜地的情境,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小朋友们,谁去过农村呀?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
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是啊,美丽的新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老师继续带同学们走进新农村,和农村的小伙伴手拉手,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好吗?
(2)课件展示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
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场景二:白菜园。
场景三:小树林。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有多少棵小树苗?
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贴。
2、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谈体会:
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2)有些白菜被挡住了,看不着,没法数。
(3)我数出了每行有6个人,有16行,想用乘法,16X6我不会算。
……
(3)教师引导:
遇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我们一下子数不过来,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先估计一下大体数量,今天我就来学习数量的“估计”。
板书:估计。
补充板书:大约
·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大约有多少棵小树苗?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广阔的农村充满了好奇,本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情境,扩大学生感受估计的空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让学生体会估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本环节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数一数,亲身感受一下“数大数”的困难,体会到必须要寻找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估计的必要性。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寻找估计策略。
1、探寻估计策略。
(1)明确问题:·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课件展示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3)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方法:
两横排大约是30人,用笔把两横排圈出来,六横排圈了3个圈,大约是90多人;
两竖行大约是10人,把两竖行圈成一圈,16竖行可以圈成8圈,大约是80多人。
数出每竖行有6人,10竖行是60人,再加上6竖行36人,一共是96人。
一半有8竖行,每行有6人,一半有48人,两半合起来大约有96人。
……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5)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普遍都采用数出有几行、有几列,然后通过确定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方法,还有不少同学用到了估算。
估计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
2、巩固估计策略。
问题一:·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课件展示场景二:白菜园
(1)学生个人尝试估计。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思路:
先算出1畦白菜有多少棵(一畦白菜有5行,每行6棵,共30棵),再推想8畦白菜大约有多少棵(2畦大约有60棵,4畦大约有80棵,8畦白菜大约有240棵。
)
先估计2畦白菜有多少棵(2畦白菜有10行,每行6棵,共60棵),8畦白菜4个两畦就是有4个60棵,大约有240棵。
……
(3)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
问题二:·大约有多少棵树?
(1)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
学生比赛。
(2)交流估计经验。
请估计的最快最准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估计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估算的策略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平日已经断断续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寻找估计的策略和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体会估计要有一定的依据。
学生的估计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本环节最后还设计了“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的小竞赛,请比赛的前几名同学介绍估算经验,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合理的估计策略,优化估计策略。
]
三、走进生活,巩固拓展,完善估计策略。
1、估计“给爷爷的一封信”的字数。
(1)课件出示小明给爷爷的一封信,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师生交流读信感受。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估一估小明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A、先估计1行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
B、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
C、用割割补补的方法,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凑成一整行,再按(1)的方法进行估计。
……
2、教材25页自主练习第2题。
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倍,所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倍。
3、教材26页自主练习第3题
大约还能再放多少盆花?
“还能再放”是什么意思?
然后学生独立估计,全班订正。
4、教材26页第5题
学生独立估计后,全班订正,交流估计的方法。
5、课外实践:
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
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围绕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份小实践报告。
[设计意图:课堂中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必须回到生活得到应用,才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给爷爷的一封信”,到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盆花、水果数量的估计,再到对操场距离的估计,本环节将估计的知识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初步形成的估计的意识、能力、策略和方法在不断的应用中,使获得拓展与深化。
]
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
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数一数,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学生各种估计方法。
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大学生的估计空间,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计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估计方法,有的学生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计,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
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鼓励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
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