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新课标(一)

合集下载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1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1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 ↓ ↓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 ↓ ↓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确保学生获得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标准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促进学生
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标准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
包括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和创造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计
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惯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要求包括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
方面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并能够科学、客
观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本标准的实施旨在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为其未来的
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资源,确保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标准的制定是对我国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指导,也是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持。

希望通过本标准的实施,能够提高全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为我国建设信息化社会
培养更多的人才。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育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基本操作、网络安全、信息检索和创新思维等。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培养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等。

2. 网络安全与使用:包括网络安全意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良好行为规范等。

3. 信息检索与利用:包括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等。

4. 创新思维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和应用。

5. 信息技术与社会: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4.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教具,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评价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2. 项目作业的评价:通过项目作业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3. 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文档中所提供的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基础。

贯彻落实2022年信息科技新课标系统解析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PPT课件

贯彻落实2022年信息科技新课标系统解析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PPT课件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理念
3.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
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
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
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目标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 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识 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习惯;能根据 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日常 学习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
“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秋渐渐地走远了,我与它的对话也就 此结束 ,不过 那已化 为岁月 的精华 ,沉淀 在时间 的杜康 里,永 远的被 保存, 不会逝 去。/LHJ+FH X团队/我微笑 着想, 秋啊, 到了明 年,你 还来和 我对语 吗?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理念
5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 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 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 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能力。
3

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1-3章随笔

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1-3章随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课例式解读》1-3章随笔随文疑惑: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读书收获:王宁先生指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

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因此从学科逻辑看,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要能够引领学生沉浸到语言文字中,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追求语言文字外的热闹;从生活逻辑看,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旨归,使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经验,梳理语言规律,从而培养语感,体悟语理;从心理逻辑看,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

随文疑惑:如何设计“真实情境”?读书收获:设计“真实情境”应遵循这样的逻辑思路:首先,要仔细对照确定的学习目标,梳理出学习任务意图让学生掌握的素养表现;接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考虑如何将这些素养表现与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建立关联;最后从三个方面完善情境的真实性。

一是确立“角色意识”,在情境中赋予学生具体的职业或人物身份,如陈述性任务的“导游”“播音员”“目击者”等;二是确定“工作场景”,如让作为“记者”的学生就某一个事件或主题采访相关人员,让作为“评委”的学生在读书会上对参赛的作品进行分析;三是有“用户意识”,为活动的成果设定明确的“用户”,如“记者”把报道投给校报、校刊甚至公开发行的报纸或期刊发表。

正如崔允鄢教授在序言中说,新课标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但从新课标到新教学有一个“教学落差”,需要我们课程改革共同体的所有人一起面对。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先受教育,读懂、读透新课标,把新课改精神贯彻到日常教学,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10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10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10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一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信息科技课程第一次作为国家课程,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

当时所以课程标准一经发布,远到从未谋面的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大咖和教师,近到自己学校和身边相关课题组的同行们都纷纷在加入了讨论的队伍,欣喜之余也提出了很多困惑。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许觉得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听听也就过去了。

近期自己在重读《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一书时,越来越觉得学科融合的紧密程度越来越强,突然有了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一些想法,总觉得这一次变革对自己的学科教学应该有些重要的启发。

于是,自己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资源,从网上找到“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研讨会”的录播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文字解读进行了观看和阅读。

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受益良多。

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粗略想法:一、更新自己跨学科教学的新理念。

课程名称的改变,从地方课程“信息技术”改为国家课程“信息科技”体现了课程独到的育人价值,从重视“知识导向”向重视“素质导向”的转变;课程地位的改变,应该是各学科教学的重大变化,孕育了跨学科教学融合概念。

“SARS疫情”成为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催化剂,相比2003年的SARS疫情到现在新冠病毒疫情,我们会发现信息科技的数字化,在本次疫情中“场所码”、“行程码”、“线上教学”、“线上办公”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也让中国的抗疫表现备受世界瞩目。

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关键在于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5G”“6G”技术其基础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信息科技是基础的入门学科。

对信息科技而言,它就是一个平台,融合到其他那就会是培养具有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的人。

正如熊樟教授所说,不要站在树根前看一棵树,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到整片森林,看到森林外的蓝天。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新课标信息科技学科第一阶段课程目标及内容分析

新课标信息科技学科第一阶段课程目标及内容分析

新课标信息科技学科第一阶段课程目标及内容分析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通知将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中传统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作为独立学科占比1%-3%,人工智能、创新思维、跨学科主题作为信息科技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目标和内容紧紧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目标设计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一阶段主要是学生信息意识与安全意识的培养,计算思维的培养。

(一)信息意识目标1.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动使用数字设备的兴趣与意识。

知道数字设备使用的基本规范。

合理安排数字设备的使用时间,养成数字设备使用的好习惯。

2.体验文字、图符、语音等多种输入方式的表达与交流效果,有意识地使用数字设备处理文字、图片和声音。

3.知道信息有真实与虚假之分。

能选用恰当的数字化方式表达个人见闻和想法,乐于与他人分享信息。

(二)计算思维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体验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的过程。

知道信息的多种表示方式。

2.对于给定的简单任务,能识别任务实施的主要步骤,用图符的方式进行表达。

.3.在实际应用中,能按照操作流程使用数字设备,并能说出操作步骤。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使用数字设备及数字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丰富学习手段,改进学习方法。

2.通过对数字设备的合理使用,了解数字设备的使用过程和方法,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

3.能利用数字设备,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将记录结果分类、保存,需要时进行提取。

能创建简单的数字作品。

(四)信息社会责任目标1.自觉保护个人隐私,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确定信息真伪。

2023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IT教学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IT教学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IT教学标准目标本文档旨在提出2023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IT教学的标准,以确保学生在IT领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

2. 信息检索与利用:学生应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其他在线资源获取信息,并能够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和图表工具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

4. 编程基础:学生应学会基本的编程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够使用简单的编程语言编写程序。

5. 多媒体创作与编辑:学生应学会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创作和编辑,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6. 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学生应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遵守网络使用规范。

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2. 项目驱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项目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多元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教师还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作品展示、实际操作和口头报告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IT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件: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和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2. 在线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工具,为学生提供自主的机会。

3. 实验室设备:配置适当的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的场所和工具。

教师要求1. 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IT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

2. 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能力:教师应不断和更新IT知识,保持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

2022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关注生活逻辑。

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要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

此时,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

4月27日合肥市蔡蕾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观摩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活动举办方邀请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的组长和核心专家组成员。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对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来进行分析,他指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以新课改的宏观理念引进了新模式、新观念,核心内容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为目标。

项目式学习为基本途径,强调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知识场景问题,丰富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内涵。

接下来樊磊老师从信息技术到新科技的变化、如何处理编程、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的内容进行了分享。

最后给教师一些实用性满满的建议,来帮助我们广大教师更好地应对此次标准的实施。

北京特级教师袁中果首先对于信息科技标准词图来进行分析,新标准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素养进阶和学生基础。

此次培训,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将会以此为基础,积极适应新课标的改变,提升自身教学实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构建优质课堂,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2022版信息科技新课标的学习,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我有以下收获:一、变化《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5篇)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5篇)

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5篇)信息技术新课标心得体会1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版。

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以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十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4月27日7点至9点,合肥市蔡蕾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观摩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活动举办方邀请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的组长和核心专家组成员,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此外,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老师,以及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专家龚超博士,请这四位专家共同来解读新课标。

熊璋教授在解读了信息科技的前世今生中,谈到了信息科技为什么必须是国家课程?为什么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现在中国正处于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中,国家对信息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信息科技从以前的重知识、重精英、重城市变为重科学、重素养、重全体,使信息科技不输在起跑线。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对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他指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以新课改的宏观理念引进了新模式、新观念,核心内容是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为目标。

项目式学习为基本途径,强调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知识场景问题,丰富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内涵。

接下来樊磊老师从信息技术到新科技的变化、如何处理编程、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的内容进行了分享。

最后给教师一些实用性满满的建议,来帮助我们广大教师更好地应对此次标准的实施。

北京特级教师袁中果首先对于信息科技标准进行词云统计分析,新标准凝练引领性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素养进阶和学生基础。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真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真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真题含答案G卷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围绕______,利用______与______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应用______的意识。

答案:学习任务;数字设备;团队成员;信息科技进行合作。

2.______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______,主要研究以______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信息科技;重要部分;数字;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3.信息科技在此轮课程设置中落实为:______的:______科目。

答案:全国统一开设;独立课程。

4.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______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答案:立德树人中。

5.______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答案:计算思维。

6.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______和______,提升______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答案:科学精神;科技伦理;自主可控。

7.学业质量标准是以______为主要维度,结合______,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______。

答案: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整体刻画。

8.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______。

答案:价值观。

9.信息科技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四个学段,六三学制按______划分,五四学制按______划分。

答案:2223;2322。

10.______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______由学校按规定设置。

答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1.______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答案:计算思维。

12.通过信息交流与分享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借助______完成简单交流活动,辅助学习,提升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新课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在的人们已经离不开它。

信息技
术为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因此,掌握信息技
术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
必要条件之一。

为此,我国教育部颁布了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信息
技术》新课标,以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新课标内容
1、课程分为五个部分:信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处理与表达、信
息资源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2、具体内容:信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讲授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和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处理与表达包括文字处理、表格
处理、图形处理和多媒体处理;信息资源利用主要讲授如何使用互联网、数字资源和电子文献;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结
构和应用程序开发;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和
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二、新课标目标
1、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与操作能力,可以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互
联网等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信息检索、分析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新课标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多
角度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标意义
新课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
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时代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
也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之,新课标的出台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它不仅为学生的
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
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