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单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还要注重文道统一,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创新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旧的教学大纲有新的突破,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因此,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注重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方面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智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认知因素。
学生智力的开发,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四种语文能力。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做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做,作文要踏踏实实地完成”。
在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能够“知其心”“长其善”“救其失”。
既注重智力的开发,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个性品质,完成教学育人的任务。
二、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教育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观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的传递在教育和社会教化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能否很好地将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融为一体,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
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多变性和人文精神的永恒性,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靠什么来驾驭科学技术这匹狂奔的野马呢?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人文学科的教育。
未来的社会,不仅充满竞争,而且更离不开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这是一条相辅相成的必由之路。
科技发展越迅速,就越是需要人文精神的牵引。
人们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确定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趋势,各省的中招试题也着重考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统一”,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发展智力,最终做到学会关心他人的现代文明人。
三、坚持自由、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应试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是由课本、教参、练习册构成的“特三角”,师生困于其中,如陷囹圄,不敢越雷池半步。
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则当“厅(听)长”、做“抄工”,把学生培养成了“乖孩子”和“应试机”。
“新课标”在语文学习观念上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出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无疑是对语文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而具体的要求。
在教学中,构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选择的教学模式,把生活这部“无字书”引进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探索、
去品味,以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
让他们在“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之后,用“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取代了统一的标准答案。
这样,使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良好互动中,促进“灵”与“肉”、“情”与“理”、“言”与“行”的和谐统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注意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培养
“新课标”打破了学科的中心论,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它强调“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的同时,更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视野”。
这是过去语文教学大纲从未涉及领域,从而进一步拓宽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空间,向着改变长期以来分科教学形成的知识相隔断的局面,强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迈开了实质性步伐。
现行的教材的编排也注重了这方面的选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合理安排各个领域的课时比例,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全面性和均衡性。
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强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理念反映在考试评价的方式上,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题”,增加“开放性探索题”。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语言探究中展现自己的睿智和个性,在阅读中探究发现,陈述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鉴赏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美育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让感觉器官参与感知语言文字的形式内容美,利用教材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让学生去品读那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的心潮会随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感情同人物的悲喜而共鸣。
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地发展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新的结局,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