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理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影像学变化
1. 结构性影像学研究 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 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为大。其发生率为 12.5%-42%。
2. 功能性影像学研究 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局部 脑血流量(rCBF)降低,降低程度与抑郁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左前扣带回rCBF下 降。在伴有认知功能缺损的抑郁症患者中, rCBF的下降比不伴有的更为严重。
逐渐增加至治疗量,维持量为500mg-1.5g/日。血锂 浓度不宜超过1.4mmol/L,以防锂盐中毒。
• 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广泛用于治疗躁 狂发作、双相心境障碍、维持治疗及用锂盐治疗无 效的快速循环型。治疗剂量为400mg-1.2g/日. 。
•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 等均能有效地控制躁狂发作,且效果较好。
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躯体 症状、其它症状
*抑郁发作: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躯体症状。
*混合发作:指躁狂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 现
*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 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 标准。
*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 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 2.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 3.分子遗传学研究
神经生化改变
1. 5-羟色胺(5-HT)假说 2. 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3. 多巴胺(DA)假说 4. r-氨基丁酸(GABA)假说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 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的功能异常。
• 1992 年 国 内 7 个 地 区 : 终 身 患 病 率 0.083% ( 16/19223 ) , 时 点 患 病 率 为 0.052% (10/19223)。
• 西方国家:终身患病率一般为3%-25%之间。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2.神经生化改变 3.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4.脑电生理变化 5.神经影像学变化 6.心理社会因素
分类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CCMD-3),心境障碍包括
• 双相障碍:既往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双相型,具有躁狂或抑 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
• 躁狂症:单相躁狂(临床上较少见)
• 抑郁症:单相抑郁
患病率
• 据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调: 其 终身患病率为0.176%(29/38136),时点患病 率为0.037%(14/38136)。
2.电抽搐治疗:急性重症躁狂发作
治疗:抑郁发作的治疗
1.抗抑郁药
• 三环及四环类:米帕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及 马普替林 。总有效率约为70%。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 加,有效剂量为150mg-300mg/日。
• MAOI :吗氯贝胺是一种可逆性、选择性单氨氧化酶A抑 制剂,有效治疗剂量为300mg-600mg/日 。
恢复病前水平。既往有类似的发作,或病程中 出现躁狂与抑郁的交替发作。 • 阳性家族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 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鉴别诊断
• 继发性心境障碍 • 精神分裂症 • 心因性精神障碍 • 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 • 躁狂症和抑郁症与环性心境障碍
治疗:躁狂发作的治疗
1.药物治疗 • 碳酸锂:治疗量600mg-2g/日,小剂量开始,3-5天
第九章 心 境 障 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精神医学教研室
心境障碍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 又称情感性精神 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 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 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 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 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 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抑郁症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 重性抑郁症第一次发作 后复发概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为100%,故需预防 性治疗。第一次发作药物的维持治疗时间需6月到1年;第二 次发作, 3-5年; 第三次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甚至终生服药。 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应与治疗剂量相同 。
•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复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西肽普 兰。每日服药一次。
• 其他新抗抑郁药:曲唑酮、万拉法新、米他扎平
2.电抽搐治疗
3.心理治疗
预防复发
• 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一年 内复发率较高,双相障碍明显高于单相抑郁,分别为40% 和30%。长期追踪发现,绝大多数双相障碍多次复发;若 在两年中,每年均有一次以上的发作,主张长期服用锂盐 预防性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
病程和预后
• 躁狂发作:
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季节为春末夏初;好 发年龄30岁左右。自然病程平均为3个月左 右;对每次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 70%-80%。
• 抑郁发作:
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平 均病程约为6-8个月。
诊断要点
• 临床诊断特征: • 病程特点 :发作性病程, 间歇期精神状态可
脑电生理变化
• 睡眠脑电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 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抑 郁程度越重, REM潜伏期越短,且可预测治疗反应
• 30%左右的心境障碍患者有脑电图(EEG)异常,抑 郁发作时多倾向于低a频率,而躁狂发作时多为高 a频率或出现高辐慢波.有人还发现抑郁症患者左 右脑半球平均整合辐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且EEG异常有侧化现象(70%在右侧)。
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与抑郁症的 关系较为密切。发现抑郁症妇女在发病前1年 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人的3倍。抑郁 症发病前92%有促发的生活事件,而精神分裂 症仅为53%。人们在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 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的危险系数 增加6倍,故提出生活事件的促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