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人代会最终版
浅谈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
浅谈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发布时间:2021-07-28T10:36:37.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李沛[导读] 摘要:山洪沟治理工程是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包含工程施工,也是属于非工程措施实施部分。
安康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陕西省安康市 725000摘要:山洪沟治理工程是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包含工程施工,也是属于非工程措施实施部分。
岚皋县城山洪沟治理工程包括堰溪沟城区段治理和支沟陈家沟治理,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沟道淤积物清理、沟道扩宽卡口、已成护岸加固、新修护岸、新修涵洞、新修明渠、新修挡墙、新修格栅坝。
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工程达到了预期效果,确保了受益区域的人民人身财产安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重要介绍该工程的基本概况,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山洪沟灾害防治;山洪沟治理;前言:本工程位于岚皋县岚河流域,岚皋县城地处陕南大巴山北麓,暴雨强度高,县城范围内的陈家沟沟道土质疏松,边坡陡,在沟道洪水冲刷下极易产生泥石流。
2010年07月16日~18日县城堰溪沟及支沟陈家沟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房屋受损严重,道路掩埋,交通、电力、通讯及供水多日中断,严重影响了县城机关单位和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00多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200余万元。
山洪及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着岚皋县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县城的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本工程的兴建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工程概况1.1防洪标准及工程规模本工程的防护对象主要为岚皋县城,岚皋县城总人口3万,属Ⅳ等一般小城镇。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河道的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为10~20年一遇。
岚皋县城岚河段堤防的防洪标准为岚河30年一遇洪水,堰溪沟和陈家沟均从县城通过,考虑到2条沟道直接影响到县城的防洪安全,确定堰溪沟和陈家沟的防洪标准均为20年一遇洪水。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1.29•【效力等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陕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意见》,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5年2月和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陕西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也是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总遵循、总依据。
“十四五”规划由《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专项规划和市(区)规划组成。
本《纲要》是基础性、战略性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方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的任务安排,是完善全省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趋势,准确把握发展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特征,明确指导方针,确定合理奋斗目标,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子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构建和谐子长、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功能提升、城乡协调发展的黄金期。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子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重大项目,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在“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促进延安经济跨越式发展,陕西省统筹城乡经济,延安率先发展及我县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的变化,《纲要》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突出资源优势,坚持工业立县,强化项目带动,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关注民主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力求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和预测性。
《纲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确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目标找到新的工作着力点和发展突破口。
《纲要》始终围绕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强县与富民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提出目标和任务,注重年度发展的衔接,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连续性,提高规划对我县经济工作的指导作用,为构建和谐子长描绘了美好蓝图。
目录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1)一、“十一五”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2)第二章发展目标 (8)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 (9)三、“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10)四、“十二五”的奋斗目标 (11)第三章经济建设 (15)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6)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18)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层次 (21)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域布局 (22)第四章城乡统筹 (24)九、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24)十、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31)十一、统筹城乡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4)第五章资源环境 (37)十二、加强资源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7)第六章和谐社会 (43)十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3)十四、突出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51)十五、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52)第七章改革开放 (55)十六、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6)十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进外资的步伐 (58)第八章规划实施 (60)十八、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和部门规划 (60)十九、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62)二十、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 (66)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抓住时机,大力实施“煤油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战略,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跨越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创晋城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二章“十二五”发展面临的环境第三章“十二五”目标和任务第二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第四章优化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第五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六章扩大消费需求第七章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第三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八章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第九章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十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第十一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四篇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第十二章积极延伸煤炭产业第十三章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第十四章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战略第十五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五篇重点发展旅游物流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第十六章旅游业第十七章现代物流业第十八章商贸流通业第十九章其他服务业第六篇实施强县带动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二十章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第二十一章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第二十二章实施强县带动战略第二十三章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第二十四章健全和完善城镇管理体制第七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五章构建绿色生态体系第二十六章全力推进节能环保第二十七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八章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第八篇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智力支撑第二十九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第三十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三十一章壮大人才队伍第九篇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第三十二章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第三十三章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第三十五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十篇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三十六章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第三十七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第三十八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十一篇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第四十章深入推进改革第四十一章全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第十二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第四十二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第四十三章深化区域合作第四十四章强化与中央企业合作第四十五章优化发展软环境第十三篇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十六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十七章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第四十八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四十九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第五十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岚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岚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县继续实施扶贫攻坚,同时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是立足县情,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顺应新期待,重点解决瓶颈制约,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统筹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攻坚阶段。
依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岚皋实际,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形势与任务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机遇,实施“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战略,坚持“环境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城镇靓县”的工作思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6.3亿元,比2005年增长239%,年均增长1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比2005年增长180%,年均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6.1亿元,比2005年增长290%,年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5.8亿元,比2005年增长260%,年均增长2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7:27.3:36调整到2010年的27:38:35。
“十一五”时期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3.36亿元,是“十五”时期1.46亿元的2.3倍。
“十一五”时期累计实现财政总支出20.6亿元,是“十五”时期5.1亿元的4倍。
2010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213万元,比2005年增长410%,年均增长28.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5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
仁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仁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二0一0年十月序言 (1)第一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2)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基本形势 (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7)第一节指导思想 (7)第二节基本原则 (9)第三节发展目标 (9)第二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第三章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13)第一节加快工业园区发展 (13)第二节壮大重点产业 (14)第三节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6)第四章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17)第一节优化农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17)第二节实施生态农业建设项目 (19)第三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9)第四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第五节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20)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2)第一节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23)第二节做优做强旅游业 (24)第三节积极发展信息产业 (25)第四节加快发展商务中介 (26)第五节积极发展金融业 (26)第六节推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 (27)第三篇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28)第六章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28)第一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8)第二节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28)第三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29)第七章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30)第一节完善县域城镇体系 (30)第二节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31)第三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32)第八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33)第一节完善交通网络 (33)第二节提高能源支撑能力 (34)第三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35)第四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5)第四篇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幸福仁寿 (36)第九章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36)第一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36)第二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37)第十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38)第十一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8)第十二章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39)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9)第二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1)第三节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42)第十三章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43)第一节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43)第二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44)第十四章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44)第一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4)第二节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45)第五篇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5)第十五章大力促进科技进步 (46)第十六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7)第一节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47)第二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47)第三节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 (48)第六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48)第十七章改革体制机制 (48)第一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8)第二节加强市场体制改革 (49)第三节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50)第十八章扩大开放合作 (50)第一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0)第二节加强区域合作 (51)第七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51)第十九章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52)第一节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52)第二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3)第二十章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53)第一节加强自然生态建设 (54)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54)第二十一章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56)第一节强化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56)第二节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56)第八篇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执行 (57)第二十二章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57)第二十三章健全考核评估制度 (57)第二十四章加强发展要素的综合保障 (58)第二十五章强化规划监督机制建设 (58)附表:1、仁寿县“十二五”规划项目及投资汇总表2、仁寿县“十二五”规划项目及投资表序言“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县域经济向城郊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佛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佛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为认真落实中、省、市提出的“十二五”战略部署,紧扣突破发展、富民强县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佛坪、打造熊猫家园”的奋斗目标。
特编制《佛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强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经济政治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
这五年,是佛坪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2010 年全县GDP达到3.23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2.9%,人均GDP突破9000元大关,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34万元,是“十五”末的2.88倍,年均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001万元,年均增长16.4%。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坚持“稳粮促牧、药果突破”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山茱萸、板栗、生猪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和天麻、猪苓、食用菌、大鲵等区域优势产业。
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582万元,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22个,完成各类移民搬迁533户2849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400人。
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是“十五”末的2.15倍,年均增长7.9%。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业支柱初具规模。
按照“巩固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的思路,坚持以中药材、农副产品、矿产及水能等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形成了矿产业、中药材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体系。
引进资金2.9亿元,年均增长68.2%。
岚皋县
陕西秦巴地区,经扬子旋回,曾一度形成面积广阔的“古中国地台”。随着区域地质不断演化,加里东运动 又使“古中国地台”解体,华北与扬子仍沿袭原地台性质,而秦岭却经裂隙再生为地漕,开始华北地台,扬子地 台与秦岭地槽相互有别的地质演化,奠定秦巴山地区构造格局。
安康大地构造,处于秦岭纬向构造东部南秦岭亚带与四川新华夏沉降盆地接壤,是个地质结构非常复杂的构 造单位。而岚皋大地,正好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南加里东北西向构造带与四川新华夏沉降带相邻接部位的一个 突出构造带——巴山弧形构造带。它的形成对前两个构造带起到控制和改造作用。大巴山弧形构造在晚震旦世时 有其雏形,直到燕山期才形成其主导构造。
岚皋县地貌被山、河、沟支解破碎,除少数河、沟、淌、槽、坝地外,几乎全是山地。
南宫山(9张)海拔1500米以上为高山区,主要分布于大巴山主脊摩天岭北侧官元、滔河区同花里区支河、跃 进、朱溪河乡以及中低山区庙坝、新华等乡,约占全县面积30%。其特点:山坡陡峻,山顶突兀尖削,多齿状和 刃状山脊,河流深达500—1000米以上,河谷狭窄深邃,多V型峡谷和嶂谷。大巴山主脊海拔2300米左右,东坪乡 大梁最高海拔2641米。沿巴山主脊,有中梁子、万人寨、蟒蛇吐箭、穆王寨、南宫观山脉,大道河、洞河均发源 于此。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植被一般保存较好,是森林区。官元是大巴山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地之一, 溶洞、岩溶泉和溶沟分布范围较广,溶洞多高悬绝壁、陡坡之上。岩溶洼地、岩溶丘陵、干谷、漏斗、溶水洞, 往往集中连片分布于海拔2200—2500米,神田梁、光头山等地,岩溶洼地与丘陵成群分布,形态各异,身临其境, 常不易识彼此,故有浑人坪、迷魂阵之称。
海拔900—1500米为中山区,主要分布于穆王寨等5大山脉山腰的砖坪、石门区以及高山区部分乡,约占全县 面积45%,切割一般300—1000米,物理风化和流水切割作用较高山区陡坡地形为弱。水系较发育,流水侵蚀仍以 下切作用占优势。与低山交错分布地带,被海拔800米以下谷地和低山分割,支离破碎,河谷多为V形态,峡谷也 常见到,而箱形谷及U形谷较少,较大河谷河湾凸岸有不大的河漫滩。山坡主要为直形坡和凹形坡,坡度多在 30—50°以上。平缓山脊和凹形坡段是耕地区。
大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发力、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
根据省市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编制《大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扎实推进以工业强县为主的五项建设,解放思想,积极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民生改善、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3.8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3%。
人均生产总值8300元,是2005年的1.9倍。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39万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亿元,5年累计完成124亿元,年均增长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0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31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5%。
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29.4:17.9:52.7调整到2010年的24.8:20.3:54.9。
单位GDP能耗下降25.3%。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夯实了发展基础,积累了发展后劲。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新型工业化有效推进。
五年连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入园企业30家,2010年园区产值可达15亿元,全省最大的民营粮食仓储企业紫阳公司建成,投资30亿元的蔡伦造纸设计规模全省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户,是2005年的3倍。
2010年工业增加值9.6亿元。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和示范县”建设顺利推进,设施农业面积18万亩,实现产值6.3亿元。
10万亩中早熟苹果、10万亩时令水果、10万亩冬枣获绿色产品认证,黄花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猪、牛存栏分别达到52.1万头和8.4万头,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格局初步形成。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日期: 2021-05-09 来源: 市发改委 扫瞄次数:1551 字体: 【大中小】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型升级、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要害时期。
“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规划。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依据中共常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进行了“十二五〞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汲取了有关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国家、省有关规划进行了衔接。
本?规划纲要?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要紧阐述“十二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开展重点和方向、要紧任务和措施,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效劳职责以及引导市场主体开发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类专项规划、辖市区规划、年度方案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经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
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上第一章 “十一五〞开展取得突出成就“十一五〞时期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
全市人民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领先〞的总目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全力以赴加快创新创业,主动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力度改善社会民生,在全省领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要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结构调整方向最明确、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我市民生改善最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市城乡建设投进最大、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我市重大工程不断突破、开展后劲不断增强的时期,也是我市碍事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2024年县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县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范本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24年,我县在县城乡一体化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4年,我县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我们修建了一批农村道路,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方便了农民出行和农产品出村销售。
同时,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也做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农村用水和排水能力,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农村供电网络建设,确保了农田的用电需求。
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2024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产城融合力度,推动了县域产业的发展。
我们积极引导城市企业进农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同时,也鼓励农民参与城市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农村企业,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
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2024年,我县注重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我们加大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卫生院的设施和药品供应,提高了农民的看病就医条件。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农村教育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农民子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县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2024年,我们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我们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提高了农田的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广了农业生产的绿色种植方式,减少了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在2024年县城乡一体化工作中,我们加强了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
我们建立了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县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宣传引导,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0•【字号】•【施行日期】2011.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和空港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运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性战略目标,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奋力翻番的历史转折点,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研判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型跨越,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新的五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我市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经受的冲击和考验前所未有,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砥砺奋进保增长,抢抓机遇促转型,全力以赴惠民生,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任务胜利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位代表: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x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稳县,工业立县,科教兴县,城镇活县”的工作思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2亿元(现价,下同),增13.5%(按可比价,下同),超出计划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6.6亿元,增6.0%;第二产业3.1亿元,增30.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98亿元,增33.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增25.3%;第三产业7.5亿元,增14.3%。
三次产业比重由20xx 年的40︰16︰44调整为38︰18︰44,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4、4.7、6.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35%、47%。
财政总收入14788.0万元,增2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82.0万元,增2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2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亿元,增7866.0万元,增20.0%。
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0元,人均增收302.0元,增1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3.0元,现价增幅1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幅8.8%。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xx年,全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正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草案)
正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定县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发展环境 (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7)第一节指导思想 (7)第二节发展战略 (8)第三节发展目标 (8)第三章构建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格局 (12)第一节构建“一城两区三环五带”县域经济格局 (12)第二节实施“五大”战略性重点工程 (13)第四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5)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5)第二节优化调整传统优势工业 (17)第三节稳定发展现代农业 (19)第五章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20)第一节拉开城市建设框架 (20)第二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1)第三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1)第四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4)第六章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5)第一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5)第二节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 (26)第三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6)第四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9)第五节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29)第六节打造平安正定 (30)第七章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1)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31)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2)第三节构建低碳社会 (32)第八章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33)第一节深化各个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33)第二节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35)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 (36)附:全县“十二五”专项规划体系表(各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发改牵头衔接)前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正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攻坚期。
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培育新的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预计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1.69万亿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充分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注:①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是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②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是由常住人口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岚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县继续实施扶贫攻坚,同时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是立足县情,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顺应新期待,重点解决瓶颈制约,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统筹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攻坚阶段。
依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岚皋实际,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形势与任务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机遇,实施“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战略,坚持“环境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城镇靓县”的工作思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6.3亿元,比2005年增长239%,年均增长1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比2005年增长180%,年均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6.1亿元,比2005年增长290%,年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5.8亿元,比2005年增长260%,年均增长2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7:27.3:36调整到2010年的27:37:36。
“十一五”时期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3.36亿元,是“十五”时期1.46亿元的2.3倍。
“十一五”时期累计实现财政总支出20.6亿元,是“十五”时期5.1亿元的4倍。
2010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213万元,比2005年增长410%,年均增长28.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5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亿元,比2005年增长202%,年均增长18%。
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5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4.5亿元,年均增长25.1%。
2.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时期,先后开工建设了蔺东、大临、佐晓、岚城、民堰等县乡油路以及民横、岚大、大官公路等改建项目,建设总规模达到288公里。
共计建成通村水泥路 200条802公里,全县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辐射人口15万余人。
至2010年底,我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576公里,累计增加376公里。
安岚二级公路开工建设。
岚皋交通已形成以207省道为主动脉,以县乡公路为骨架,以村级道路为支撑,北连安康、南通重庆城口、西进紫阳、东接平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县乡油路化、村道水泥化”目标基本实现,“二横五纵”公路主骨架网络基本形成。
建成35KV变电站6座,35KV线路173.79公里;10KV线路873公里;0.4/0.22KV线路2821公里;10KV配变37780KVA/618台。
县内电网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形成了以35KV、10KV为网架的输、配电网络,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质量明显改善。
累计新修堰渠42条212公里,人畜饮水工程285处,解决9万人安全饮水,新修河堤66处65公里,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3.3万亩。
3.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荒山造林、补植补造等林业重点工程继续实施,累计退耕还林12万亩,森林面积达到279.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393平方公里。
耕地总量实现了动态平衡,耕地保有量25.2万亩。
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
2010年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90天。
“十一五”时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相对2005年降低20%,顺利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4.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生态旅游实现了率先突破,“岚皋特色”成为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新亮点,成功举办2010年世界旅游日陕西省(南宫山)主会场活动,岚皋生态旅游知名度大幅提高,旅游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廊五区”、“一环五圈”大格局初步形成,景区开发建设加快,建成南宫山国家AAAA景区和神河源、岚河漂流AAA景区,南宫山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成立了大南宫山景区管委会,新组建“陕西南宫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带动了全县餐饮、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小水电发展累计建成电站49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7.6万KW。
矿电结合,小水电资源就地转化工作取得突破。
花炮产业能效稳步扩张。
以矿电、花炮、魔芋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由“十五”末的7家增加到18家,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比2005年增长320%,年均增长26%。
“岚皋六口生态工业园区”被批准为全省100个重点扶持的县域工业园区。
5.生态旅游城镇初步形成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5.5万人,城镇化率31.9%,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
“一城五镇百村”建设稳步推进,城镇规模逐年扩大,配套设施逐渐完善,管理得到强化,品位得到提升。
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集镇新村的三级城镇体系,旅游城镇轮廓基本形成。
6.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783元,比2005年增长230%,年均递增19%,年均增加169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6元,比2005年增长220%,年均递增17%,年均增加425元,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7.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基本完成。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基本建立。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启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统筹城乡工作开展试点。
政府运行规范化,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引进项目120个,引进利用县外资金24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五”末的42.5%增加到2010年的47.9%,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8.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2010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就业人员达到95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和城镇劳务输出达44574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1496人。
“十一五”期间,共计36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0%。
完成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2560人,再就业培训率达到71%。
科技示范项目深入推广。
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逐年提高。
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个,改良动植物品种15个,开通了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在17个乡镇开办了科普宣传栏。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10年度,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8.4%、89.6%,高中入学率达到85.9%。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大学生入学助贷等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累计投入教育4.8亿元,其中:校舍建设资金7846万元,累计新建改造校舍6.5万平方米。
投资240万元,实现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全覆盖,建成标准化电教中心和教研室,全县校舍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岚皋中学、民主小学两所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全县中小学从186所调整为现在的52所,学校规模小、布点分散、校舍陈旧、设施老化、质量不高、人才浪费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蛋奶工程”全覆盖(15914人)和全县353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免费早餐”。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建成县城体育广场,建成县乡村3级广播电视站150座。
全面开通了17个乡镇的有线电视,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3%。
完成了8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20个农家书屋(村级文化室),发放图书85200册。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41处。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基本健全,合作医疗政策全面落实。
2010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4913人,参保率97%;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8057人,参保率96%;新农合参保人数131550人,参合率达到95%。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农村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乡村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县医院建设、农村示范中医院等项目相继实施,县中心医疗机构条件紧张局面得到改善。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和健全。
2010年末,全县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社会保障302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715人。
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统筹5972人。
全县已供养五保户3151人,其中:实现集中供养2111人,集中供养率67%。
9.和谐岚皋建设初显成效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增强。
公民文化素质提高,依法行为、市场经济、自主创业、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
“敢想敢闯敢干,创新创先创优”的“岚皋精神”得到广泛推崇,“领导实抓、部门实帮、群众实干”的“三实作风”得到大力弘扬。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和形势1.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首次提出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并将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转型的关键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将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明显改变,人们将更加崇尚自然、特色和绿色消费,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县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
--“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陕南“循环发展”战略,将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岚皋县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得到有效扩张,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岚皋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随着大交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岚皋对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