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两首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自学检测一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 《乡愁》诗里, 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 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 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 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 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 感染力。
要点归纳: • 1.找关键句 • 2.抓关键词
•
目标2、通过感悟诗中的艺术 形象,能总结出诗人表达的情 感。 内容:诗歌 自学指导二:
•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 时间:15分钟。
• 要求: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 的?
•
•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 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乡愁余光中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主要 内容或思路。 2、通过感悟诗中的艺 1.文学常识填空。
诗人 诗评家
• 余光中(1928— ),当代 和 。 •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 《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 《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 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 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 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 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 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 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 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 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诗两首》《乡愁》课件6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半
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 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 理应结束。到那时啊,我的大陆! 我愿手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 赤着脚,淌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匍匐在 你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你, 对你大喊一声:“母——亲!”
是我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小时候
余光中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 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 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 盘桓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 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 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
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 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 心!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 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 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 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 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和时代感,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 国心声!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 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 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朱光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乡关何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课 诗两首 (共32张ppt)(共32张PPT)
第三节:__母__子_相__望__图____ 第四节:____夫__妻__分__离__图_
生离死别图
两岸盼归图
8. 诗歌《乡愁》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如__果_去__掉__第_四__节__,__《_乡__愁__》__只_是__一__首__普_普__通__通__的_思__念__故__ _乡__的_诗__;__有_了__第__四__节_,__前__三__节_就__成__了__铺_垫__,__这一节画龙 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
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
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平平
淡淡才是真,在平实描述的背后,是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
情。
考点2:鲜明强烈的音韵美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
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该诗用了复沓手法。全诗
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头”
第一节: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 用鸟儿生死眷恋
土地作比喻,表达自己对土地(对祖国)最真挚、深沉的 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直抒胸 臆倾诉自己对土地(对祖国)的“深沉”之爱。
(2)《乡愁》以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把对 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 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1 诗两首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1)《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 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 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 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ppt课件
《诗两首》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表达。
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 技巧的分析。
学生互动讨论和诗歌朗诵环节 。
02
《诗两首》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介绍
普希金
俄国著名诗人,被认为是俄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莱蒙托夫
俄国著名诗人,作品以独特的风 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
创作背景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创作于1825年,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统治下,社会动荡 不安,诗人被流放南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 憧憬。
情感表达
总结词
深沉、含蓄、热烈
详细描述
本诗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中,使读者 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同时,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又是热烈的,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诗歌中, 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04
课堂互动
提问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提出一 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 两首》ppt课件
• 课程介绍 • 《诗两首》概述 • 《诗两首》赏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诗两首》的创 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 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修 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课程内容
01
02
03
04
《诗两首》的作者介绍和创作 背景。
莱蒙托夫
《帆》创作于1832年,当时俄国正处于十二月党人起义时期,社会矛盾激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九年级下册诗两首分解课件
03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情境 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 感,增强诗歌的深度和
含蓄性。
寓言
以比喻或隐喻的方式表 达主题,使诗歌更具有
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叙事
通过叙述故事或事件来 表达主题,使诗歌更具
有情节性和生动性。
白描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描绘 来表现事物或情感,使 诗歌更具有真实性和自
然性。
九年级下册诗两首分 解课件
• 诗文背景 • 诗词解析 • 艺术手法 • 主题思想 • 诗歌鉴赏 • 实践应用
目录
01
诗文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杜 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苦 难的诗歌,被誉为“诗史”。
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主张诗歌要通俗易懂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的诗歌题 材广泛,形式多样,深受后人喜爱。
评价诗歌的艺术成就
02
从诗歌的审美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等方面评价诗歌的艺
术成就,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探讨诗歌的艺术发展
03
分析诗歌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过程,预测未来诗歌艺术的发展方
向和可能性。
06
实践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明确《诗两首》的教学目的,如让学 生掌握诗歌的韵律、理解诗歌的主题 和情感等。
通过描绘贾谊故居的荒凉景象,表达 了作者对贾谊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自身 境遇的感慨。
价值观念
要点一
《月夜忆舍弟》
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中对亲情的依赖和珍视 。
要点二
《长沙过贾谊宅》
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思 考。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 诗两首公开课课件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5-6《孤独的老乡》,完成练习。◆字词详解 Nhomakorabea◆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课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课件讲课目的:1、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区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读诗歌。
2、使学生认识新诗的特点。
3、指引学生体验新诗的境地及思想内容。
4、品尝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赏识诗歌的水平。
讲课要点: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讲课难点:⒈联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经过朗读,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⒉象征的表现手法。
⒊诗歌描述对象的象征意义。
讲课方法:1、朗读讲课法。
2、议论法。
讲课假想:1、指引学生认识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正确理解这首诗确定基础。
2、重视朗读。
在频频朗读中意会诗人所表达的友情。
3、指引学生剖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品尝要点诗句,在品尝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讲课理念,以朗读为主,让学生经过朗读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
故此,学习方法上采纳“自主——合作——研究”的方式。
课时安排:讲课步骤:课前部署:A 、采集诗人的相关资料;B 、查阅相关抗日战争的史料;C 、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竞赛;一、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状况。
二、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基础。
曾有人抢劫它而百般践踏,曾有人捍卫它而热情相见。
在它的脊梁演出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沉迷情结。
谁不喜欢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跟着诗中所爆发的爱国感情的火花而燃烧。
( 板书:我爱这土地 ) 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三、作者简介:艾青 (1910 —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初期诗风格浑厚朴素,调子深邃愁闷。
抗战期间的诗作,风格高昂。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邃,富于真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沉痛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今后又一位推进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 年,法国授与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人教初中语文初三下册《1诗两首》PPT课件 (1)
2020/1/24
一、月夜的笛声 、雾里的挥手别离、没 有年轮的树 。
二、营造出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 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似 笛音萦绕耳边,表明自己的思乡情结。
三、故乡的面貌 ----模糊的怅惘----雾里的 挥手别离
[虚]
[虚]
[实]
四、乡愁(思乡之情)比喻、无理有情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 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 怅惘的 基调。
2020/1/24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 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 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 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 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 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 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
形 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
之 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20沉20/1…/24…”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 自己。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 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 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 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2020/1/24
全诗以时间的 变化组诗,小 时候——长大后——后来—— 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 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 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 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 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 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 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析全诗——土地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 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 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 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 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 “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 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 声由此响起。
九年级语文下人教版教学课件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无比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历史悠久
我爱这土地
艾青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 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 人。诗集有:《大堰河——我 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归 来的歌》等。
情景导入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 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 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 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 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 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 的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 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 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 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 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为什么鸟儿用的是“嘶哑的喉咙” 来歌唱?
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我爱这土地
意象
鸟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满腔悲愤 抗争精神 解放区
诗人以鸟的形象 自喻,用饱含激情 的诗句歌唱祖国, 歌唱神圣的民族 解放战争,这种鸟 儿对土地的痴情, 表达出诗人愿为 祖国奉献一切的 赤子衷情.
其次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运用比 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为了能久久拨 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的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 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 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 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 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爱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青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 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 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 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 吗?为什么?
仿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写 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 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
诗 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 歌 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也应该用
假如诗人 还健在,面对繁荣 昌盛的祖国,还用 《我爱这土地》抒 情,他会怎样写?
仿 写 诗 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
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 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 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 “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
结构: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 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升华主 题,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 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 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品味、鉴赏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 象来写?诗人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 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 着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 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 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 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 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这首诗在写作上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在诗中的每一 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 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 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 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初析全诗——土地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 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 “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 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 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 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初析全诗——土地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 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 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 莹的泪水,涌动火一般的激情,叩击读者的 心房,产生共鸣.
时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
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 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 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 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 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 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 慷慨激昂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