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县2023年秋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在最后)
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脑室内的脑脊液可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物质。
并运走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它还可以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脑脊液也属于人体的内环境
B.检查脑脊液有助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细胞外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详解】A、脑脊液是脑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故脑脊液也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正确;
B、脑脊液是脑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检查脑脊液有助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B正确;
C、内环境中有缓冲对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错误;
D、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D正确。
故选C。
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pH和温度保持不变
B.人体内绝大多数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高温环境中体力劳动的人发生中暑,说明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
【答案】A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C正确;
D、人在高温环境中容易中暑,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A。
3.某人会讲话、会写字,也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个人患有()
A.听觉性失语症
B.运动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聪症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患者会讲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正常;患者能看懂文字,说明V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患者会写字,说明W区即书写中枢正常;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患有听觉性失语症,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B.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
C.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绝大多数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详解】A、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A正确;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细胞外液,故属于内环境,B正确;
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即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正确;
D、一定范围内,大量消耗葡萄糖,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D。
5.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
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是经过反射弧完成的,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A不符合题意;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不符合题意;
C、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不符合题意;
D、参与缩手反射的传出神经元并没有兴奋,D符合题意。
故选D。
6.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解旋酶、Cl﹣、尿素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D.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
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解旋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中,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均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D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7.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受损部位可能导致的结果
A大脑皮层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下丘脑呼吸急促
C言语区的V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脑干短期记忆丧失,长期记忆还能保留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1、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2、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大脑皮层中存在控制排尿的高级的中枢,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其次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如果大脑皮层受损可能会导致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A正确;
B.下丘脑与机体的血糖平衡、水盐平衡、体温调节以及生物的节律性有关,与呼吸无关,B错误;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阅读文章,但是能够看到文字,C错误;
D.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脑干损伤会导致有生命危险,D错误。
故选A。
8.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人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通常是相反的,不会出现同时增强的情况
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在促进肝糖原分解的同时使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C.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能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类物质的转运和利用
D.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的反应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1、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紧张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2、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但根据题意“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会出现同时增强的情况,A错误;
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使肾上腺素水平上升,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细胞代谢,产生更多能量,汗腺分泌活动增强,B错误;
C、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C正确;
D、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的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过程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该过程并未体现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未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D错误。
故选C。
9.动物园饲养员长期给猩猩喂食,猩猩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B.本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多个神经元参与
C.这一反射过程中有离子的跨膜运输过程存在
D.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某饲养员长期给猩猩喂食,猩猩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详解】A、该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这一条件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多个神经元共同参与,B正确;
C、这一反射过程中有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所以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过程,C正确;
D、这一过程在突触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脊髓参与的眨眼反射,不需要位于大脑中的中枢参与也能够完成
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C.运动精细程度越复杂大脑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就越大
D.下丘脑中有调节血糖平衡、体温和水平衡的中枢,且与摄食,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
脊髓。
【详解】A、当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迅速眨眼,这是由脑干中的中枢参与的眨眼反射,A错误;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如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B正确;
C、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即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C正确;
D、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也参与血糖调节和生物节律等的控制,D正确。
故选A。
11.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详解】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不能引发电位产生,只有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造成的,B错误;
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还是外正内负,故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C正确;
D、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故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D正确。
故选B。
12.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密切相关
B.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
C.重复训练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措施
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S区出现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1)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
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属于长期记忆。
(2)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海马脑区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参与高等动物的学习与记忆,A正确;
B、人类的记忆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根据记忆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级记忆,B正确;
C、人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以通过短时记忆的不断重复达到,C正确;
D、如果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是大脑皮层的H区出了问题,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以及相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能调控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B.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腺垂体
C.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脂肪合成
D.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形态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2、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调控腺垂体的分泌活动,A正确;
B、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通过血液到达腺垂体,B正确;
C、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C错误;
D、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并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14.膝跳反射需要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
如图为膝跳反射弧,当敲击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的反射弧可由两个神经元构成
B.甲、乙、丙三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存在差异
C.当1兴奋时,2、3两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
D.由图可以看出:伸肌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反射弧一般至少有三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但是膝跳反射中包含两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A正确;
B、甲、乙、丙三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存在差异,所以引起的反应不同,B正确;
C、当1兴奋时,2、3两神经纤维上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引起伸肌和屈肌的不同反应,C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伸肌只能是效应器,D错误。
故选D。
15.NO是最早发现的气体神经递质,与一般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下图表示自主神经元支配血管平滑肌舒张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均需要消耗ATP
B.神经递质均需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不会引起G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D.膜两侧Ca2+浓度差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NO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Ca2+通过通道进入突触前膜会促进NO的合成和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NO直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详解】A、据图显示,NO可自由穿过细胞膜,说明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
B、据图显示,NO直接通过突触后膜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会使G蛋白活化,其结构也发生改变,C错误;
D、Ca2+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突触前膜,促进NO的合成和乙酰胆碱的释放,因此膜两侧Ca2+浓度差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NO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16.如图为体重相同的甲、乙两个体的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情况,已知甲为正常个体,且乙的垂体无异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乙低
B.若乙为婴儿,则可能会患呆小病
C.一段时间后乙的体重可能会小于甲
D.乙的T3、T4含量对下丘脑活动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的机制,甲状腺激素可反
馈抑制下丘脑的功能。
【详解】A、乙的甲状腺激素偏高,根据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使得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故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甲低,A错误;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病,乙甲状腺激素偏高,不会患呆小病,B错误;
C、甲、乙体重相同,但乙体内甲状腺素含量高于甲,代谢更旺盛,氧化分解较多的有机物,一段时间后乙的体重可能会小于甲,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乙的T3、T4含量高于正常个体,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故选C。
17.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由肠道细胞合成和分泌)是肠促胰素的主要代表,食物中的葡萄糖会促进GLP-1的分泌,GLP-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参与血糖调节。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口服葡萄糖与静脉注射葡萄糖对胰岛素应答反应的差异,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GLP-1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来促进胰岛素分泌
B.肠促胰素效应指的是与正常饮食相比,口服葡萄糖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效果
C.摄入葡萄糖的方式和时间是自变量,胰岛素的分泌量是因变量
D.肠道细胞内有控制GLP-1合成的基因,但胰腺细胞内没有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口服葡萄糖时,胰岛素的应答反应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葡萄糖。
【详解】A、由题意可知:GLP-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参与血糖调节,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题图信息显示:口服葡萄糖(进食)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葡萄糖,两曲线之间的差值即为肠促胰素效应,B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口服葡萄糖与静脉注射葡萄糖对胰岛素应答反应的差异,结合题图呈现的信息可知:摄入葡萄糖的方式和时间是自变量,胰岛素的分泌量是因变量,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