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节气,惊艳全球。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如图所示,从天体物理学可知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所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我国的四个节气。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秋分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大
B. 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匀速率运动
C. 从正对纸面的方向看,地球绕太阳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D. 地球从冬至至春分的运动时间小于地球公转周期的14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近地点公转速度最快,即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大,A 错误;
B .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地球绕太阳是非匀速率椭圆轨道运动,B 错误;
C .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在春分后,秋分在夏至后,地球绕太阳运行方向(正对纸面)逆时针方向,C 错误;
D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可知地球在近地点比远地点转动的快,地球从冬至至春分的时间小于地球公转周期的四分之一,D 正确。

故选D 。


2. 修正带是中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具,其结构如图所示,包括上下盖座、大小齿轮、压嘴座等部件,大小齿轮分别嵌合于大小轴孔中,大小齿轮相互吻合,a 、b 点分别位于大小齿轮的边缘,c 点位于大齿轮的半径中点,假设大齿轮的半径为小齿轮的半径的2倍,当纸带匀速走动时( )
A. a 、b 点的转速之比为2:1
B. a 、c 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
C. a 、b 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b 、c 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答案】D 【解析】
【详解】AC .由图可知,a 、b 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根据v r ω=,可得a 、b 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2a b b a r r ωω==:::
根据2n ωπ=,可得a 、b 点的转速之比为
::1:2a b a b
n n ωω== 根据2
v a r
=可得a 、b 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2a b b a a a r r ==
AC 错误;
B .由图可知,a 、c 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根据v r ω=,可得a 、c 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2:1a c a c v v r r ==
B 错误;
D .b 、c 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等于a 、c 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则有
::2:1b c a c
v v v v == 由于b 、c 点的圆周半径相等,根据2
v a r
=,可得b 、c 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2
::4:1b c b c
a a v v == D 正确。

故选D 。

3. 如图甲所示,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外力作用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开始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a 随位移x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a m ,x 1和x 2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0~x 1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物体由x =0运动到x =x 2的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2m 21
2
W ma x =
C. 在物体由x =0运动到x =x 1的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m 1W ma x =
D. 物体在x 1处速度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10~x 内的加速度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故A 错误;
BC .根据运动学公式
220
2ax v v =− 可知图乙a x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22
2
v v −,则在物体由0x =运动到1x x =的过程中,有
21m 11
22
v a x =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在物体由0x =运动到1x x =的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21
1m 11122
W mv ma x == 在物体由0x =运动到2x x =的过程中,有
2
2m 21
22
v a x = 物体由0x =运动到2x x =的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22
2m 21122
W mv ma x ==

故B 正确,C 错误;
D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为正方向,可知物体由0x =运动到2x x =的过程中,一直做加速运动,则物体在1x 处速度不是最大,故D 错误。

故选B 。

4. 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2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

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µ和h 分别为( )
A.
tan θ和2H
B.
tan θ和4H
C. 21tan 2gH νθ

和2H D. 21tan 2v gH θ

和4H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物块上滑的初速度为v 时,根据动能定理,有
21
cos =0sin 2
H mgH mg mv −−µθ⋅
−θ 当上滑的初速度为2v 时,有
21
cos =0(2)sin 2
h mgh mg m v −−µθ⋅
−θ 联立可得
2
=(1)tan 2v gH
µ−θ
4h H =
故选D 。

5. 如图,a 、b 是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a 点静止释放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向b 运动,两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分别为φa 、φb 和E a 、E b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ϕϕ>
B. a b E E <
C. 试探电荷电势能增大
D. 试探电荷机械能守恒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a 点静止释放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向b 运动,电场力方向向右,故电场线方向由b 到a ,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
a b ϕϕ<
故A 错误;
B .根据点电荷电场分布可知
a b E E <
故B 正确;
CD .试探电荷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由于重力势能不变,故试探电荷机械能增大,故CD 错误。

故选B 。

6.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R 3的滑片P 向b 端移动时(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变阻器R 3的滑动头P 向b 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变大,则路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读数减小;R 1上的电压变大,则R 2电压减小,则通过R 2的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故选D 7. 在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中,把一个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示连接。

先使开关S 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 掷向2端,电容器放电。

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记录这一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 -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图线1
表示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图。

线2表示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电容器放电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向右
B. 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源释放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C. 图乙中图线1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电荷量的大小
D. 图乙中形成图线2的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降低的越来越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充电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放电时,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流向负极,所以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向左。

A错误;
B.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源释放的电能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电阻上的热能等。

B错误;
C.电流时间图像的面积表示电量,所以图线1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电荷量的大小。

C正确;
D 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所示,ABC是竖直平面内的粗糙固定轨道,其中水平轨道AB长度为2R,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半径为R,与AB相切于B点。

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释放开始向右运动,小球运动到C点时的速率为v,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mv2
A. 水平外力对小球做的功是1
2
B. 小球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3mgR
mv2
C. 小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mgR+1
2
D. 摩擦阻力对小球做的功是1
2mv 2-2mgR 【答案】CD 【解析】
【详解】A .运动到C 时,小球水平分位移为3R ,水平外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F 3W mgR =
且运动到C 时,设阻力做功为f W ,由动能定理可得
2F G f 12
W W W mv -+=
故A 错误;
B .运动到
C 时,小球上升高度为R ,小球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G W mgR =
故B 错误;
D .设阻力做功为f W ,由动能定理可得
2F G f 12W W W mv -+=

2f 312
mgR mgR W mv -+=
可得阻力对小球做的功是
2
f 122
W mv mgR =
- 故D 正确;
C .除重力以外其它外力做功,对应机械能变化,则机械能增加量为
2F f 1
Δ2
E W W mgR mv =+=+
故C 正确。

故选CD 。

9. 两个带等量正电荷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 、Q 两点,MN 为PQ 连线的中垂线且交PQ 于O 点,A 点为MN 上的一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q 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则( )
A. 若q 从A 点由静止释放,由A 点向O 点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可能先增大再减小
B. 若q 从A 点由静止释放,其将以O 点为对称中心做往复运动
C. q 由A 点向O 点运动时,电场力一定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
D. 若在A 点给q 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它可以做类平抛运动 【答案】AB 【解析】
【详解】AC .在直线MN 上距离O 点无穷远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在O 点的电场强度也为零,所以从无穷远处沿直线MN 到O 点的过程,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由于A 点的位置并不确定,所以若q 从A 点由静止释放,由A 点向O 点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可能先增大再减小,则加速度大小可能先增大再减小,而O 、A 之间的电场强度方向始终由O 指向A ,所以q 由A 点向O 点运动时,电场力始终做正功,动能逐渐增大,故A 正确,C 错误;
B .q 由A 点向O 点运动时,速度逐渐增大,到达O 点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做减速运动,最后达到距离O 最远点处速度减为零,此后便开始再次向O 做加速运动,由于OM 和ON 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分布规律关于O 点对称,所以q 在ON 上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与在OM 上受力情况对称,所以若q 从A 点由静止释放,将以O 点为对称中心做往复运动,故B 正确;
D .由于等量同种电荷周围的电场不是匀强电场,所以试探电荷q 不可能受恒力作用,即获得初速度后不可能做类平抛运动,故D 错误。

故选AB 。

10.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光滑竖直杆底部,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滑块P 连接,P 穿在杆上,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将滑块P 和重物Q 连接起来,重物Q 的质量6M m =。

把滑块从图中A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竖直杆上下运动,当它经过A 、B 两点时弹簧对滑块的弹力大小相等。

已知OA 与水平面的夹角53θ=°,OB 长为L ,与AB 垂直。

不计滑轮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滑块P 从A 到B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物Q 的重力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B. 滑块P 运动到位置B
C. 轻绳对滑块P 做功为4mgL
D. P 与Q 的机械能之和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 .根据题意可知,滑块P 从A 点开始运动时,重物Q 的速度为零,则重物Q 重力的功率为零,当滑块到达B 点时,重物Q 的速度也为零,此时,重物Q 重力的功率为零,则滑块由A 到B 的过程中,重物Q 的重力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A 正确;
B .根据题意可知,滑块P 、重物Q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滑块P 上升的高度为
4
tan 533
h OB L °
= 重物Q 下降的高度为
2cos533
OB L
H OA OB OB =−=
−=
° 设滑块P 运动到位置B 处速度大小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2
MgH mgh mv −=
联立解得
v =
故B 正确;
C .对滑块P ,设轻绳对滑块P 做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
2
12
W mgh mv −=
解得

4W mgL =
故C 正确;
D .根据题意可知,滑块P 、重物Q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P 与Q 的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故D 错误。

故选ABC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 某实验小组用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用天平测得滑块A 、B (均包括挡光片)的质量分别为
122.0kg, 1.0kg ==m m ;用游标卡尺测得挡光处的宽度均为d .若某次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其读数为______cm 。

(2)将滑块A 向右弹出,与静止的B 滑块发生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粘在一起。

与光电门1、2相连的计时器测得的挡光时间分别为0.02s 和0.03s 则碰撞后系统动量为______kg m /s ⋅。

(3)如果气垫导轨没有放平,左侧高于右侧,则碰撞前的系统动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碰撞后的系统动量。

【答案】 ①. 0.550 ②③. 小于 【解析】
【详解】(1)[1]用游标卡尺测得挡光处的宽度d =0.5cm+0.05mm ×10=0.550cm (2)[2]碰后滑块AB 的共同速度
2
20.55010m/s 0.183m/s Δ0.03
d v t −×===
碰撞后系统动量为
()120.55kg m/s p m m v =+=
⋅ (3)[3]如果气垫导轨没有放平,左侧高于右侧,则物块向右将加速运动,则碰前A 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小于碰前瞬时A 的速度;碰后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于碰后瞬时的速度,则碰撞前的系统动量小于碰撞后的系统动量。

12. 某实验小组做“测量某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

(1)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x R 的直径d ,示数如图甲所示,其直径d =_________mm ;
用图乙的毫米刻
度尺测出电阻丝x R 的长度L =9.15cm 。

(2)再用多用电表粗测x R 的电阻,当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应该换用_________(选填“×100”或“×1”)挡,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Ω。

(3)为了能比较精确地测量x R 的阻值,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如图丁所示,实验室提供了如下的实验器材,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定值电阻应选用_________;为了滑动变阻器调节方便,并让电压变化范围尽量大一些,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均填仪器前的字母代号) A .直流电源(电动势E =6V ,内阻可忽略不计); B .电流表(量程为30mA ,内阻R 1=9.5Ω); C .电流表(量程为3A ,内阻R 2=0.1Ω); D .电压表(量程为6V ,内阻V 10k ΩR >); E .定值电阻(R 3=0.5Ω); F .定值电阻(R 4=5Ω);
G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 H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k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 I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4)实验过程中,若电压表的示数为U ,电流表的示数为I ,则该合金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_。

(用题中字母表示)
【答案】 ①. 0.400 ②. ×1 ③. 10##10.0 ④. B ⑤. E ⑥. G ⑦.
()
23
134d UR IL R R π+(或写成
280d U IL
π)
【解析】
【详解】(1)[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值为0.01mm ,由图甲可知电阻丝的直径为
0mm 40.00.01mm 0.400mm d =+×=
(2)[2][3]用多用电表粗测x R 的电阻,当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说明待测电阻阻值较小,应该换用×1挡,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10110x R =×Ω=Ω
(3)[4][5][6]由电源电动势与待测电阻的比值可知,电流的最大值约为0.6A ,因此两个电流表均不能直接选用,可将量程为30mA 的电流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改装成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此时接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9.50.03
0.50.60.03
R ×=
Ω=Ω−定
故电流表选用B ,定值电阻选用E ;待测电阻阻值较小,为了滑动变阻器调节方便,并让电压变化范围尽量大一些,滑动变阻器应选用最大阻值较小的G 。

(4)[7]由欧姆定律可知
()31133
x
x UR U U
R IR I I R R I R ===
++
由电阻定律
x L R S
ρ
= 又
24
d S π=
联立可得该合金丝的电阻率为
()
223
13480d UR d U
IL R R IL
ππρ=
=
+
13. 如图所示,轻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空间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小球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

(重力加速度g )
(1)小球电性;
(2)求电场强度E 的大小;
(3)将球拉至右侧与O 等高水平位置静止释放,求当球摆到最低点时细线的拉力大小。

【答案】(1)正电;(2;(3)3mg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小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右偏离竖直位置,则小球所受电场力水平向右,与电场方向相同,小球带正电。

(2)以小球为对象,小球受重力、电场力以及绳子的拉力,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tan 30qE mg =°
解得电场强度大小为
E =
(3)将球拉至右侧与O 等高水平位置静止释放,求当球摆到最低点时,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2
12
mgL qEL mv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
v F mg m L
−=
联立解得
3F mg =−
1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质量A 4kg m =的长木板A 和另一质量C 3kg m =的滑块C ,其中长木板的左端还放有质量B 2kg m =的滑块B (可看成质点)。

现给A 、B 组成的整体施加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36N s I =⋅,此后A 、B 以相同速度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A 与C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木板足够长,则再经过一段时间后A 、B 再次以相同速度向右运动,且此后A 、C 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为g =10m/s 2,则: (1)求A 、C 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
(2)滑块B 在长木板A 上表面所留痕迹的长度L 。

【答案】(1)30J ;(2)3m 【解析】
【详解】(1)最终A 、B 以相同速度向右运动,且A 、C 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三者速度相同,设为C v ,以三者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A B 0A B C C m m v m m m v +=++
其中
B
0A 6m /s m m I
v =+=
解得
C 4m /s v =
A 与C 发生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设碰后A 的速度为A 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A 0
A A C C m v m v m v =+ 解得
A 3m /s v =
则A 、C 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为
222A 0A A C C 111()30J 222E
m v m v m v ∆=−+= (2)从A 、C 发生碰撞到A 、B 再次以相同速度向右运动;以A 、B 为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可得
2
22A A B B B 0A C
1()2
112
2
m gL m v m v v m m µ=+−+ 解得
3m L =
则滑块B 在长木板A 上表面所留痕迹的长度为3m 。

15. 利用弹簧弹射和皮带传动装置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已知传送轨道平面与水平方向成37°角,倾角也是37°的光滑斜面轨道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轨道良好对接,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5µ=。

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度4m/s v =,两轮轴心相距5m L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轮缘与传送带之间不打滑。

现将质量1kg m =的工件放在弹簧上,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传送带上的B 点时速度08m/s v =,A 、B 间的距离
1m x =。

工件可视为质点,g 取10m/s 2,sin 370.6°=,cos370.8°=。

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工件第一次沿传送带上滑至最高点的时间。

(3)第一次从B 点上滑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能。

【答案】(1)38J ;(2)1.5s ;(6J 【解析】
【详解】(1)滑块从A 到B 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减小等于滑块机械能的增加,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2
p 0
1sin 372
E mgx mv °=+ 代入数据解得
P 38J E =
(2)工件沿传送轨道减速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有
1sin 37cos37mg mg ma µ°°+=
代入数据解得
218m /s a =
从B 点运动到与传送带共速需要的时间为
01
1
0.5s v v
t a −= 工件滑行的位移大小为
01184
0.5m 3m 22
t v v x t L ++==×=<
因为tan 37µ°<,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


2sin 37cos37mg mg ma µ°°−=
代入数据解得
224m /s a =
假设工件速度减为零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有
2
24
s 1s 4
v t a === 工件滑行的位移大小为
2212m 2
v
x t L x =
==− 故假设成立,工件沿传送带上滑的时间为
12 1.5s t t t =+=
(3)第一阶段皮带的位移为
12m x vt ==皮1
物体与皮带的相对位移为
111m x x x ∆=−=皮1
第二阶段皮带的位移为
24m x vt ==皮2
物体与皮带的相对位移为
222m x x x ∆−==皮2
故工件在皮带上滑动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为
()11cos376J Q mg x x 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