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黄山奇石(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黄山奇石(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黄山奇石》一课。
该课详细介绍了黄山的奇石景观,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
人指路等。
通过描绘这些奇石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
山的奇石景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石的
神奇魅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
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
学生对黄山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3.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4. 讲解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奇石的形态。
6. 例题讲解:以“仙桃石”为例,讲解如何观察、表达奇石的形态。
7.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奇石,进行观察、描述。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 板书内容:
仙桃石:形状像桃子,巨大无比
猴子观海:形态逼真,仿佛猴子在观海
仙人指路:形状奇特,宛如仙人指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黄山奇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它的形态。
示例答案:
我喜欢的黄山奇石是“猴子观海”。
它位于陡峭的山峰上,形态逼真,仿佛一只猴子正专注地望着远方的大海。
2. 作业要求:语言流畅,形象生动,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让学生
了解了黄山的奇石景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著名的黄山奇石资料,进行
分享,提高学生对黄山奇石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发现类似的奇石景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教学内容的
选择与组织,是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以及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
实践性。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在教学内容上,我特别注重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黄山奇石的详
细描述。
《黄山奇石》一课的生字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扩大
词汇量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因此,我会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如挂图和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
忆和理解这些生字词。
对于黄山奇石的描述,我会细致地分析课文中每个奇石的形态特点,比如“仙桃石”的巨大和形状像桃子,“猴子观海”的逼真形态,以及“仙人指路”的神秘感。
我会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
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从而加深对奇石景观的记忆。
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
在课堂上,我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在导入新课和讲解课文时,我会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
想象。
例如,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上台来模仿奇石的
形态,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刻地体会奇石的特点。
我会特别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中,
我会耐心倾听学生的描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观察和表达能力。
我会强调使用准确的词汇和流畅的语句,鼓励学生
用丰富的想象力来描绘奇石的独特之处。
三、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在作业设计上,我力求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我会根据学生
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
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描述黄山奇石的作业,我会引导学
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1. 描述对象:我会让学生选择一个在课文中提到的奇石,如“仙
桃石”、“猴子观海”等,或者他们自己在课后查找的其他黄山奇石。
2. 描述内容:学生需要从奇石的外观、位置、形态等方面进行描述。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细节,如奇石的颜色、纹理、大小以及与周围
环境的关联。
3. 描述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
生动形象。
例如,描述“猴子观海”时,可以写成“它仿佛是一只古
老的猴子,静静地坐在山巅,眺望着无边的海天一色,神情中透露出
无尽的沉思。
”
4. 描述要求:作业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尽量使用课文中出
现过的词汇和句型。
我会强调,通过这样的描述练习,学生不仅能够
加深对奇石的记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在讲解本堂课程时,我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小窍门,以提升教
学效果。
一、语言语调
在课堂上,我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调的抑扬顿挫。
在讲解黄山
奇石的特点时,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提问和解答环节,我会用亲切的语调鼓励学生发言,使课堂氛
围更加轻松愉快。
二、时间分配
我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导入
新课、讲解课文、实践情景引入等环节,我都会控制在适当的时间内,避免拖延或过于紧凑。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
考和表达,以保证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
三、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时,我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
针对不同难度的
知识点,我会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我鼓
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在回答学生问题时,我会耐心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运用了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黄山的奇石景观。
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在讲解黄山奇石时,我发现学生对具体的形态描述较为困难。
因此,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奇石的形态。
2. 教学方法方面:我注意到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尝试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观点。
3. 课堂氛围方面:虽然我在课堂上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但仍有个别学生显得拘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
4. 教学评价方面:在课后作业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奇石的描述较为平淡。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写作指导,教授一些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
通过本次教案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 黄山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
A. 江西省
B. 安徽省
C. 浙江省
D. 湖北省
答案:B
A. 仙桃石
B. 猴子观海
C. 金鸡叫天
D. 仙人指路
答案:C
二、填空题
1. 黄山的奇石“仙桃石”形状像一个大桃子,它位于黄山的
______峰。
答案:莲花
2. “猴子观海”这块奇石形态逼真,仿佛一只猴子在______大海。
答案:眺望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描述课文中的“仙人指路”奇石。
答案:仙人指路奇石位于黄山的某一个山峰上,形状宛如一位
仙人,他双手叉腰,昂首挺胸,似乎在为游客指引方向。
2. 请你说说为什么黄山的奇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答案:黄山的奇石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是大
自然赋予的瑰宝,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
来观赏。
四、应用题
1. 请你选择一个黄山奇石,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
描述。
答案示例:我选择的黄山奇石是“金鸡叫天”。
它矗立在陡峭
的山峰上,形状酷似一只引颈高歌的大公鸡。
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洒
在“金鸡叫天”上,它仿佛在用嘹亮的歌声唤醒沉睡的大地。
2. 如果你是黄山的一名导游,请为游客介绍一处你最喜欢的黄山
奇石景观。
通过这些课后练习题,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一、学生反应
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积极参与互动环节,课堂氛围活跃。
特别是在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环节,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对黄山奇石进行了生动描绘。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显得较为拘谨,参与度有待提高。
二、教学效果
总体来看,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们掌握了课文中生字词,对黄山奇石的形态特点有了深入了解,同时在观察、表达和想象能力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我发现学生们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面有所提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三、存在不足
尽管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课堂时间分配上,部分环节显得过于紧张,导致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
课堂提问环节,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不够,使得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
课后作业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不平衡,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时感到吃力。
1. 优化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
2. 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给予更多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调整课后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4. 加强写作指导,教授描绘自然景观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